李杲的介绍

合集下载

医中之王道——补土派大师李杲

医中之王道——补土派大师李杲

论普及 、 学术群落的繁衍等等 ,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 产生了以刘完素 ( 河间) 张从正 ( 、 子和)李杲 、 ( 东垣 )朱震亨( 、 丹溪) 为代表的金元 四大家。他们
都是笃重实践的上工 , 又是理论巨擘 , 他们技术全面
又各有专长。刘完素治病多用寒凉 , 举火热之大旗 , 被称 为 主火派 ; 张从 正 以攻 邪 为先 , 称 为攻 邪 派 ; 被 李杲重视脾 胃, 被称为补土派 ; 朱震亨强调滋阴降火 的重要性 , 被称为滋阴派 。四大家在 当世时就已负 盛名。其中之一的李杲创脾胃论 的卓越成就彰明于 后世, 他继承张仲景 、 乃师张元素和历代名家的学术
关■词 : 李果 ; 土派 补
中圈分类号 : 4 .6 R 29 4
文献标识码 : A
在中医学学术史上 , 李杲( 东垣) 医人皆知 , 他的
( 公元 18 10年 )金 亡 时 , 5 , 年 5岁 , 人元 1 乃 终 , 7年
名方补中益气汤等也无 人不晓, 几乎每个 医生都使
精华 , 在实践中光大医德传统。他 自称东垣老人 , 出
于对 他 的尊敬 , 人称 他 为东 垣 或 东 垣 先生 。在 明 后
代万历年间, 北京三皇庙改为先医庙 , 在主殿供奉伏 羲、 神农 、 黄帝的神像两庑分列历代 2 位名医的塑 8 像, 李东垣居东庑第 1 4位, 在这里他和其他名医每
晚号东垣老人。生 于金代世宗 大定 二十年庚子 年

5 ・
维普资讯
的方剂录为一编 , 集验方》 名《 。李杲孝敬长辈 , 据 《 医学发 明 ・ 记载 , 2 序》 他 0岁时 :值母 王氏寝 疾。 “ 公待 , 色不满容 , 夜不解衣, 遂厚礼求。青少年时期 ”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142019.02名医坐堂蒙古人很奇怪,他们看不起读书人,但是特别重视医术,这也与他们长期游牧草原,医疗条件落后。

寿命普遍偏短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元朝政府无论中央与地方都设有医科专门学校,医学水平普遍发达,其中不乏杏林高手,李杲与朱震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杲是元朝初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李果家为名门望族,当地方圆数百里都是李家的产业,家大业大,富甲一方。

李杲作为家中长孙,受尽家中长辈的宠爱,再加上他自幼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全家上下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月亮摘下来让他玩。

李杲这孩子与众不同,既不要星星。

也不要月亮。

他要读书。

他小小年纪,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

这个好办,李家藏书丰富,四书五经,应有尽有,由此李杲便如鱼得水,得以博览群书。

令人奇怪的是。

他偏偏对医学书籍情有独钟。

医学书看多了,李呆也成了半个大夫。

有时,家里人生病,他准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套医理,甚至还会开方子。

家里人只当李杲是闹着玩,对他不加理会,等到请了大夫来,发现大夫的诊断与所开的药方。

竟然与李杲不谋而合,李果的父母亲真是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杜 莎自己的儿子真有两下子。

李杲钟情于医学,做父母的当然大力支持。

于是,李家上上下下都发动起来,忙着为李杲搜集各类医书,只要听说哪一本书不错。

必然想方设法弄回来。

医学毕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李杲非常用功。

自己也读了不少的医学典籍,但是他只是一个人闷着头研究,既无老师请益,又无同学切磋,遇到疑难问题时,只好对着天花板发愣,一筹莫展。

这时的李杲想到了拜师,如果能得一位名师指点。

自己的医术定能突飞猛进。

于是,他不止一次央求父母:“我真需要一个好老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家父母为了栽培这个宝贝儿子,也是倾尽心力。

既然李杲要拜师,就要拜一位名师,否则于事无补,反倒会害了李杲。

李家二老四处托人,多方打听,终于物色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名医张元素,在百般央求后得到了他的首肯,答应收李呆为徒。

李杲的介绍

李杲的介绍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之生理病理到脾胃内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出了个人的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李杲亦被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称其为补土派的代表
李杲
李杲的生平
• • • • • • 姓名:李杲 别名:东垣老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正定县 简介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 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 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 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 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 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兰室秘藏
• 东垣对妇人病的独特 见解和丰富经验,载 于《兰室秘藏》一书。 其在妇科学的重要成 就,主要为建立了以 脾虚气陷、阴火乘土、 湿热下注为病机的妇 科病证治模式。
兰室秘藏对妇科的见解
• 1. 主要病机为气虚有火 脾胃气虚则脾胃运化功能 不足,影响脏腑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运化 失职,影响水谷精微不能充分传输至五脏六腑, 致脏腑的生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不同病 因的妇科病证。 • 2.妇人月经病及分娩半产亡血,东垣认为多与脾 胃虚及阴火有关。治疗大抵以补气升提或补血泻 火为主
见解2
• 1。东垣治妇人崩漏证以补益气血、升阳举 陷、泻火除湿为主要治则,随证加减 • 2.妇人带下病,亦多与脾胃气虚及阴火有关, 临床以湿热下注的方式呈现带下久治不愈
谢谢大家的欣赏
生平巨著
• 李氏在其启示下,对《内经》、《难经》等中医 经典著作研究颇深,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更促使李氏在学术上取得成就。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之 生理、病理,到脾胃内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提出了个人的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 胃内伤学说,李杲亦被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又称其为补土派的代表。著有《脾胃论》、《内 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作者:赵明信来源:《当代人》2009年第10期在北宋政治腐败之时,女真族的金南下攻宋。

虽有宋朝军民英勇抗击,统一的局面终被剪为南北两块,真定一带从1127年——1225年被金统治百年。

金朝统治者注重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为治理国家做了努力,出现了金世宗的“大定之治”,真定一带的经济得到发展。

与北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定一带在政治上为金施展才能的人才几乎没有,蔡松年、蔡珪、王若虚等展示的是他们的文学才华。

金代最了不起的,是出了名医李杲。

他是温补派的著名代表,其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中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卒于蒙古宪宗元年(1251)。

金代真定东垣(今长安区东古城)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我国中医史上补土派(或称温补派)的著名代表。

李杲出生的李氏家族是真定实力最强的大地主。

李杲忠信笃敬,慎交游,和人交往无戏言。

大街上众人聚集在闹市,李杲从来不去。

同辈的人在一起秘密商议搞恶作剧,让妓女去戏弄他。

妓女牵扯他的衣服,他勃然大怒,叫骂着脱下衣服烧毁。

府尹听说青春年少的李杲很有操守,便让妓女强灌他酒,没有灌醉,人走之后,他便大吐而出。

其洁身自爱,远近闻名。

年轻时期,李杲曾跟翰林王从之学习《论语》《孟子》,跟翰林冯叔献学习《春秋》。

他在家里建起书院,接待儒士,供他们读书学习,有的儒士生活拮据,李杲便给他们以帮助。

泰和年间发生灾荒,人们纷纷逃亡,李杲全力赈灾,救活了许多人。

李杲20岁时,其母病重,他请来许多医生诊治,温凉寒热,各个医生说得都不相同。

百药尝遍,最后不知为何便死去了。

李杲非常悲痛,认为是自己不懂医学而失去了母亲,从此他发愤学医,发下宏愿:“如遇良医,一定努力学习,补救自己的过失。

”听到易水有一位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名闻天下,他便带上千金,去跟张元素学医。

不出几年,尽得张元素真传。

特别善于诊治痈疽和眼病,被人称为神医。

后来,他在济源县当了个主管税收的官。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152019.09名医坐堂亨小的时候,十分热心读书。

他读书必须知道书中所讲的意思,并且将它理解吸收。

在他年轻的时候读经书 渴望能够入仕途做官,但是后来他考了两次科举都没有过。

在朱震亨母亲染上疾病后 他开始走上学医之路,四处求学,在全国各地拜访名医热衷于医学。

朱震亨非常的谦虚,每次求学时都带着自己的真心求学。

他在杭州拜访当地的一位名医罗知悌时候,前前后后一共十次去求见罗知悌,却都遭到了拒绝。

但是朱震亨并没有放弃,仍然每天都拱着手毕恭毕敬的站在罗知悌的家门口,就连刮大风下大雨也没有过丝毫的松懈。

罗知悌被朱震亨的诚心求学所打动了,便收朱震亨为自己的门徒,把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朱震亨。

从朱震亨的求学经历中 我们不难看出来他的意志坚定,心怀诚意。

我们也钦佩他这种诚心求学的精神。

心怀百姓,常常为百姓做贡献朱震亨走上医生的道路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朱震亨的母亲沾染上了疾病,朱震亨想要通过学医来治好母亲的病;而另一个方面便是朱震亨有一颗为百姓服务,惠民乡里的心。

朱震亨常常为百姓着想,为百姓挺身而出。

在朱震亨居住的乡里,有一个灌溉农田的水塘。

可是因为塘的堤岸坏了,常常引发旱灾,导致百姓们的农田旱死而没有收成。

朱震亨便去积极的组织乡里的人,去兴修水利,来修理这个水塘。

大家在朱震亨的组织带领下,把水塘的堤岸进行了加固,并且又开凿了三条水渠,让农田得到了灌溉。

这样的做法使百姓们都得到了好处,所以百姓们都非常爱戴朱震亨。

朱震亨在平时给百姓治病时候,也尽心尽力,总是心中怀着一颗医者之心,竭力为百姓服务,为百姓着想。

为后世人留下著作在朱震亨晚年的时候,开始对自己多年的行医心得经验开始进行整理,并且制作著作留传给后人。

在朱震亨晚年即将逝去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只是将自己的侄子喊到自己身边,并且叮嘱侄子医学难以懂,要谨慎行医。

然后就端坐好,就逝去了。

朱震亨形成了自己的新说法,自己新成一家,并且朱震亨通过了自己多年以来行医临床治疗的经验,创立了“相火论”的学说。

金元四大家李杲(重新作)

金元四大家李杲(重新作)
其四:为了纠正医界时弊:
〓 时医因循守旧,执着河间泻火说而不悟其
理,内伤热中证皆用寒凉泻火之法,必重 损元气,误治致死的为数不少。
〓 李杲面对当时寒凉泻火的医界时弊,力倡
补中益气、甘温除热,因而被誉为“补土派 ”
“医之王道”。
著述
〓《内外伤辨惑论》
(1247年)全书共3卷、26论。主要是辨 内伤与外感的区别。
临证治疗经验
4、内伤热中证的治疗
①治疗思想: 〓 “内伤不足之病,荀误认作外感有余之 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 〓《难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 余。如此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 ? 〓 曰:惟当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 寒以泻其火则愈。 〓《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 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其胃土 耳”。
李东垣学术门径
二、研究脾胃学说
其一:受《内经》“土生万物”的影响:
〓 “人以水谷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
〓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
也”
《素问·玉机真藏论》
〓 李杲曾言“《内经》之旨,皎如日星。”
《脾胃论》所引的《素问》内容竟占《素问》 全文的三分之一。
李东垣学术门径
其二:受元素、诸家之影响: 对于张仲景、孙思邈、刘河间等医家的学说
升麻、人参、泽泻、炒曲、橘皮、白术、麦门冬、 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
〓 湿热较盛伤及脾胃——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柴胡、升麻、人参、黄芪、炙草、苍术、羌活、黄 连、黄芩、石膏)
临证治疗经验
② 脾胃气虚导致其他脏腑病变——求其本而治之 ⑴ 肺之脾胃虚: 少气懒言,动则气短,自汗无力,脉虚舌淡 ——肺气虚 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喉干便结,脉数舌燥 ——肺不清肃 疲乏无力,四肢懒动,怠惰嗜卧,口不知味, 食不消化 ——脾胃虚 升阳益胃汤:黄芪、半夏、人参、白术、

“全科医生”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全科医生”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本刊记者/孙学达采访专家/高建忠 山西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家李杲出生于河北正定的名门望族。

从小家境富庶,教育环境优越,再加上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很有名的儒生。

在性格方面,李杲受儒家影响比较深,属于思想传统、做事严谨、比较讲究礼节的儒学之士。

如果把历史的镜头切换到李杲的时空,会看到一位彬彬有礼的白面书生,和人聊天的时候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开玩笑这种事对他来说,简直难于上天摘星。

这样一个李杲,本来是要走仕途的,这是家族的期待,也是众望所归。

然而,在人生重要的节点上,人往往意识不到命运正在悄然转弯。

山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高建忠介绍,李杲走上中医之路,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现实经历比故事更精彩。

从医非我所料 拜师诚意十足李杲20岁时,母亲王氏患重病,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全科医生”李杲遍寻当地名医,也未能挽回母亲的生命。

这件事对李杲造成了莫大的冲击,他下定决心学医。

除了自学外,李杲还想拜高师求指点。

几番打听,他得知河北易水有位叫张元素的医家,医术水平很高,便要拜其为师。

当他找到张元素时,发现张元素当时是拒收弟子的。

虽然问题横在眼前,并没有难住李杲。

他为师“捐千金”以示诚意,表明只要能拜师学医,身外之物皆不足为道;其次,他软磨硬泡,用坚持打动了张元素。

最终张元素答应收他为徒,将多年临证法宝倾囊相授。

李杲跟师学习数年,尽得真传。

创立内伤学说 影响一众医家李杲生前亲自完成的著作只有一本,叫做《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和《兰室秘藏》是李杲去世后,由他的弟子罗天益整理成书的。

这三本著作是李杲主要的学术成就。

虽然后世署名李杲的书籍还有很多,但有待进一步考证真伪。

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李杲其实擅长治疗内科、妇科、五官科、外科等多科疾病,在如今看来是位全科医生。

高建忠认为,后世一直强调李杲创立了中医“脾胃学说”,是“补土派”的开山鼻祖,这远远低估了李杲的学术成就,也在无形中缩小了其理论建树的范畴。

李杲(本)

李杲(本)

万氏家抄方》 《万氏家抄方》: 黄芪 人参 白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主治:中气不足,挟感寒暑,致患疟疾。 主治:中气不足,挟感寒暑,致患疟疾。 《医便》: 医便》 黄芪 人参 白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半夏 贝母 茯神 酸枣仁 杞子 黄柏 主治:劳力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疾/复感风寒。 主治:劳力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疾/复感风寒。
(二) 对内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病因(脾胃内伤三因论) 1 病因(脾胃内伤三因论)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1)饮食不节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脾病 形体劳役则脾病” (2)劳役过度 “形体劳役则脾病” 劳役过度→脾病→ 劳役过度→脾病→胃病 (3)七情所伤 七情刺激→心火→ 七情刺激→心火→元气受损 火乘土位
主要著作: 二 主要著作:
内外伤辨惑论》1247年 1 《内外伤辨惑论》1247年 3卷 主要讨论内伤/ 主要讨论内伤/外感 脾胃论》1249年 2 《脾胃论》1249年 3卷 是其脾胃学说的代表作 全书列方60 60余首 全书列方60余首 兰室秘藏》1276年 3 《兰室秘藏》1276年 3卷 分述内, 分述内,外,妇,儿临床各科 有不少李杲的自制方 4 罗天益还整理出版李杲《医学发明》、 活法机要》 东垣先生试效方》 《活法机要》、《东垣先生试效方》。
元气充足
脏腑正常 水谷之气下流 生机消沉
阴火下潜
脾气不升
元气亏乏
脏腑失调
阴火上升
在升发的同时, * 在升发的同时,注重潜降阴火 胃气升发——主要的,基本的; 主要的, 胃气升发 主要的 基本的;
相反 相成
阴火潜降——次要的,权宜的; 次要的,权宜的; 阴火潜降 次要的 脾胃受损, 脾胃受损,升降浮 沉运动就发生障碍 久降而不能升 久升而不能降

李杲的生平著作

李杲的生平著作

李杲的生平著作李杲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终年71岁。

富甲一方。

曾从张洁古学医。

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正气衰弱,从而引发多种病变。

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外感”或“内伤”,对邪正的辨证施治应有明确的区别。

治法上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扶正以驱邪。

于内伤脾胃的理论和治法均有贡献。

所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流传较广。

李东垣著李杲幼年就喜爱医学,曾捐款千金而跟随易州张元素学医,学了没有几年,就掌握了张氏的各种医学技术,除精通内科外,还擅长外科、五官科和针灸各科。

他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金元各派学术争鸣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临证实践,创制并逐步完善了“补土派”的理论,为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和《兰室秘藏》等书,着重阐明了脾胃的生理功能,内伤病的致病、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方药等一系列问题。

东垣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

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

这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一个基本论点。

据此创制了“甘温除大热”之法。

李氏根据脾胃的重要性而创立的补脾法,丰富了中医学治疗理论。

李氏的学术思想,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通过实践,对内伤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等作了深入细致的阐发,给后人治疗脾胃病指出了新的途径。

李氏主要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成书于公元1231年,全书共二卷;《脾胃论》成书于公元1249年,全书共三卷;《兰室秘藏》三卷;《药象论》一卷;《医学发明》、《伤寒会要》等。

李 杲 - 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

李 杲 - 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网

1、脾胃学说的学术渊源
脾胃学说导源于《内经》:其关于脾胃主水谷精微 运化,主肌肉,为血气化生之源等论述, 奠定了脾胃学说 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保胃气, 存津液”,“四季脾旺不受邪”等奠定了脾胃学说临床证 治基础。 钱乙:提出小儿脾胃柔弱忌用攻下,用益黄散、七味 白术散、异功散等顾护脾胃思想,对李杲不无启示。 张元素:阐发脏腑辨证,详论中药归经,使辨治脾胃病 有了重要依据。
2、论述脾胃的功能
(1)脾胃与元气的关系
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
(2)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钮
自然界的升降浮沉 人体精气的升降沉浮:关键在于脾胃 重视胆气的升发作用
3、对内伤热中证的阐发
(1பைடு நூலகம்内伤热中证的定义
是指因脾胃内伤所造成的,虚性的或者 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病机关键是: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2、张景岳
东垣发明内伤一证,其功诚为不小,凡其所 论,有的确不易者。
3、叶桂
气分本虚,卫少外护,畏寒怯冷· · · · · · 历举益 气法,无出东垣范围,俾清阳旋转,脾胃自强, 偏寒偏热,总有太过不及之弊。补中益气加味。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门)


一、生平及著作
二、主要学术思想 三、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四、学术评价 重点
一、生平及著作
李杲,字明之,世居真定的东垣地区 (今河北正安),因此晚年自号东垣老人。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医学发明》
二、主要学术思想
1、脾胃学说的学术渊源
2、论述脾胃的功能 3、对内伤热病的阐发
(2)内伤热中证的病因
饮食不节
劳役过度
精神刺激
(3)内伤热中证的症状

古代名医 李杲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 李杲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李杲生平简介姓名李杲字明之、东垣老人别名李东垣去逝时间暂无资料。

所在朝代金出生地区暂无资料。

主要成就“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擅长领域调治脾土代表作品《内外伤辨惑论》一、李杲简介: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

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二、人物介绍:李杲,字明之,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

他家世代居住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因真定汉初称为东垣国,所以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学医于张元素,尽得其传而又独有发挥,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

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三、主要著作:李杲虽非易水学派之起始人,然因在老师张元素的影响下,颇多创见,著述甚丰,故在易水学派中,影响较大。

其著述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等。

另有《伤寒会要》、《保婴集》、《伤寒治法举要》、《东垣心要》、《万愈方》、《医学辨论》、《用药珍珠囊》、《五经活法机要》、《疮疡论》、《医方便儒》、《药性赋》等,有些已亡,有的系依托之作,故真伪尚待考。

李杲医书,唯《内外伤辨惑论》,为其生前手定。

余皆由门人校定。

或据其有关资料所整理。

四、学术内容:李氏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突出强调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他说:“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也。

李杲

李杲

辨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温凉之不同,来诊断外感 与内伤 辨口鼻——内伤饮食劳倦,首先犯于脾胃,脾胃开 窍于口,而外感风寒首先犯肺,肺开窍于鼻 辨气少气盛——从口鼻呼吸和语言的有力无力及音 质 辨头痛——外感与内伤,都常见有头痛

辨筋骨四肢——出现以怠惰无力为特征的病理表现 辨食欲——观察食欲,可直接了解内在脾胃的功能 情况 辨渴——主要反映体内的津液情况 辨表证虚实——“有表证之虚实,有气血之虚实, 有脏腑之虚实,有阴阳之虚实” 辨劳役内热与阳明中热
1.
本书反映了东垣脾胃学说在临床方面的成就。它 丰富和补充了《内外伤辩惑论》和《脾胃论》的 内容,被认为是“东垣学术成就之集大成”者。
本书集中反映了李杲自制诸方。李杲立方有法, 有常有变,非常注意病情之出入而加减用药。李 氏对升阳除湿,理气顺气活血化瘀等治法亦深有 见地。
2.
《东垣试效方》
《东垣试效方》并非由李杲本人亲自完成,而是其弟子罗天益在《兰室秘藏》 的基础上,结合李杲临终前交予他的病案及方剂方面的资料,以方位主要内 容汇编而成。

李杲(1180年-1251年)
字明之,号東垣老人,后世多称为 李东垣 金元四大家之一,开创了补土派。由于李東垣生 活于北方,所以被誉为北医。 自幼喜爱医药,拜张元素为师


中国河北省正定县南城门(长 乐门)内的李杲雕像。
《内外伤辩惑论》
理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李杲亲自完成
临床
罗天益整理
《东垣试效方》
李杲在完成上述二书后,从1249年至病逝的2年之间,抱病篇写了这本书, 取《黄帝内经 素问》“藏诸灵兰之室”之交,名之为《兰室密藏》。
• 分6卷,共21门。 • 全书涉及内,外,妇,儿,眼,耳鼻,口齿咽喉各科 • 以内科疾病占篇幅,16种常见内科疾病,分别各立一 门。 • 对于难以归类之证,列入杂病门。 • 外科有疮疡门,妇科有妇人门,门下有3论,分别阐 述了经闭经漏半产误用寒凉药之病理和治疗。 • 小二门则以惊风和癍症这两种常见疾病为重点。 • 五官科疾病则列有眼耳鼻门和口齿咽喉门。

中医名人李东垣传

中医名人李东垣传

李东垣传李杲,字明之,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

他家世代居住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因真定汉初称为东垣国,所以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学医于张元素,尽得其传而又独有发挥,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

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自幼天赋聪颖,沉稳安静,喜爱读书。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辈们也都是崇文好读之人,与当时的名流雅士有密切的交往。

他家是当地的豪门望族,富有钱财,李杲虽生在富贵人家但生活严谨,行为敦厚,令人敬重。

李杲二十岁时,母亲王氏患病卧床不起,后因众医杂治而死,李杲痛悔自己不懂医而痛失生母,于是立志学医。

当时易水的张元素是燕赵一带的名医,李杲求医心切,不惜离乡四百余里,捐千金拜其为师。

凭着他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杲“尽得其学,益加阐发”,名声超出老师,成为一代医家大宗。

病人来看病,他总是先诊脉,辨明脉象,而后进行诊断,告诉病人他们患得是什么症,然后从医经里引出经文,加以分析对照,证明自己的诊断与医经的论述完全一致,直到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了,才拿起笔处方。

经过多年临证,李杲的医技日益精湛,各科疾病均能诊治,当时的人都把他当作神医来看待。

李杲虽非易水学派之起始人,然因在老师张元素的影响下,颇多创见,著述甚丰,故在易水学派中,影响较大。

其著述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等。

另有《伤寒会要》、《保婴集》、《伤寒治法举要》、《东垣心要》、《万愈方》、《医学辨论》、《用药珍珠囊》、《五经活法机要》、《疮疡论》、《医方便儒》、《药性赋》等,有些已亡,有的系依托之作,故真伪尚待考。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李杲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李杲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李杲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李杲”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李杲
【介绍】:公元1180~1251年,金代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

金代着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

自幼拜名医张元素为师,学术上受其影响。

30岁其母王氏患重病,经治不愈而亡,从此发奋读书。

因当时处于战乱,瘟疫流行,人民颠沛流离,经予伤寒法治,往往不能奏效。

李氏结合临床实践,悟出“内伤学说”,认识到人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根据《内经》养胃气为本的理论,治疗以调理脾胃,升提中气为主的治法,并创制补中益气汤等方剂。

由于他主张以温补脾胃为主治法,后人称他为代表的学术派别为补土派。

着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药象论》等。

李杲

李杲

p 13
3、制方遣药的特点 、
⑴、重视整体,调治局部,治病求本,本于 脾胃 ⑵ 、因证投方,灵活善变 ⑶ 、多多益善,亦用精专
p 14
p6
⑶ 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脾胃 “四季脾旺不受邪” “人受气于水谷以养神,水谷 尽而神去。” ⑷ 孙思邈论脾胃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五脏不足调于胃”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⑸ 刘河间主火说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李氏“心君不宁,化而为火” “七情凝滞,脉 中惟有火” ⑹ 张元素 药性升降浮沉和归经学说
p4
二、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5
5
1、时代背景 、
中原战乱;局方流弊
2、学术渊源 、
⑴《内经》对脾胃的生理、病理论述 “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 海”;“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 “谷气通于脾”;“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⑵《难经》 “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东垣提出“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脾胃乃伤”;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 以胃气为本, 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舍也。”东垣提 出:“人以胃气为本”
李杲
1
1
一、生平和主要著作
2
2
1、生平简介 、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
老人,宋金时真定 (今河 北省保定市)人,生于公 元1180年,卒于1251年。 师从张元素,重视脏腑辨 证,对《内经》《难经》 深有研究,提出“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的论点。
p3
2、主要著作 、
《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 ⑴《内外伤辨惑论》三卷,成书于1247年, 主 要论述内伤和外感两大类病的病因、病 状、脉象、治法等问题。 ⑵ 《脾胃论》三卷,成书于1249年,强调 脾胃的重要生理作用,并提出“内伤脾胃, 百病由 生”的理论,集中反映了李氏学术 思想。 ⑶ 《兰室秘藏》三卷,刊于1276年。

李杲脾胃论主要内容

李杲脾胃论主要内容

李杲脾胃论主要内容《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

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

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

卷下详述脾胃病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列方60余首,并附方义及服用法。

所创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为临床所习用。

作者简介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生活于金大定二十年至元宪宗元年(公元1180-1251年)。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早年其母患病,遍延诸医,杂药乱投,竟不知为何证而毙。

李杲痛悔自己不知医,于是以千金为贽,受业于易州张元素,尽得其传而多阐发。

他不仅重视脏腑辨证,且精于遣药制方,尤其对《内经》《难经》等典籍深有研究,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脾胃与元气的关系作了重要的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颇有见地。

李氏治疗脾胃内伤诸病,主用益气升阳,结合苦寒泻火,对后世影响甚大。

其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和《兰室秘藏》等。

书评、序言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八风之邪,中人之高者也。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谓水谷入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饮食不节而病者也。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必从足始者也。

《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

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

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

后见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

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之既著论矣,且惧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著《脾胃论》叮咛之。

上发二书之微,下祛千载之惑,此书果行,壬辰药祸,当无从而作。

仁人之言,其意博哉!内容简介《脾胃论》是东垣学说中理论最集中的部分。

卷上为本书的基本部分,尤其开卷三篇“脾胃虚实传变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和“脾胃胜衰论”,引用了大量经文来论述作者关于脾胃论学说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为全书奠定基础。

李杲

李杲

他曾从师于当时的名儒翰林学士王若虚、冯叔献学习《论语》、《孟子》和《春秋》。为探讨学问,他在自家宅院的空地上建起书院,专门邀请和接待来访的儒士,其中有生活拮据者,他均予以周济。在金章宗泰和年间,李杲20多岁时,他家乡一带闹饥荒,灾民流离失所,困苦不堪,他慷慨解囊,设粥赈灾,使好多百姓免于非命。
李杲留给后人的医学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和《用药法象》等。
他的理论学说诞生后,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罗天益等人的继承发展。王好古一方面大量吸收东垣的药物学理论,重视其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受东垣深入阐发内伤脾胃病机理论的启发,创立了“阴证论”。罗天益则比较全面地吸收了东垣的脾胃学说,在脾胃内伤病纲目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经验的认识上,进一步丰富了东垣的脾胃学说。他的学说对后世医家,尤其是温补学派影响很大。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大约在30多岁时,李杲按照金朝的制度向官府交钱买了个官位,做了临原(今河南境内)的税务官。在此期间,流行一种俗称“大头天行”的疾病,即一种以头面红肿、咽喉不利为主症的传染病。当时的医生查遍医书也找不到古人对此病的论述,多用泻剂治疗但均不获效,而一泻再泻往往使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尽管这样,医生并不认为是误治之过,病人家属对此也无异议。唯有李杲觉得病人死得冤枉,于是他废寝忘食地研究本病,从症状到病因反复探讨,终于研制出普济消毒饮一方,用于病人,屡验屡效。为救治更多病人,李杲不图利,不留名,他命人把药方刻于木板立在人多醒目的地方。凡照此方治疗的病人无不获效,当时百姓以为此方为仙人所传,把它刻于石碑之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为我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派,李杲为易水学派的中流砥柱,他学医于张元素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在元素之上。朱丹溪虽为河间学派的三传弟子,但其学说在某些方面也受李杲学说某些启示。明代以后,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等医家都曾对李杲的学说景仰、研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一家。此外,龚廷贤、龚居中、张志聪等均受李杲学说很大影响。尽管李氏学说的继承者们已经明确,片面强调脾胃未免有些偏颇,但李杲学说在我国医学史上仍不失为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他将永远名垂史册。

李 杲

李  杲

(二)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
• 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
• 升阳散火——升阳散火汤
• 升阳除湿——升阳除湿汤
• 清泻实火——普济消毒饮 ;清胃散 ;凉 血地黄汤 ;龙胆泻肝汤、补脾胃泻阴火升 阳汤等。
• 用药特色 – 注重配伍 :君臣主次分明,如当归补血汤 – 轻药愈病 :用量宜小,以轻取胜 – 喜用风药:如升麻、柴胡、防风、葛根 (风生升)。
– 脾气升发是主要的,基本的 沛、阴火潜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元气充
2、脾胃内伤病因
• 饮食不节 • 劳役过度 • 情志内伤 • 药物(苦寒)
• 多因素综合作用 • 精神因素影响为先
百 病 由 生
内 伤 脾 胃
3、脾胃内伤病机
• (1)气火失调 – 气——元气 – 火——阴火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 阴火 –阴,意为火由内伤而来 –阴火,内伤因素导致的以脾胃气虚为基 础产生的一系列火热病症的概称。
• (2)升降失常 –下泄而久不能升 –久升而不降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周身气血逆行而乱
4、脾胃内伤病临床特征
• (1)脾胃气虚症候群 – 主要有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 气短声低,头痛目眩,精神少,纳差乏 味等。 • (2)火热亢盛症候群 – 主要有身热,烦躁,恶热,手心热,气 高而喘,口渴,肌热不欲更衣,脉洪大, 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蒸蒸燥热,得 凉则止等。
李 杲
【一、概说】
•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代真定(今河 北正定县)人。 • 师承授受: –张元素 李杲 罗天益 王好古 • 著作: –《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 藏》、《医学发明》及《李东垣医学全书》及 《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 李东垣名著》等。

脾的最强保卫者 了解的人都受益了

脾的最强保卫者 了解的人都受益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脾的最强保卫者了解的人都受益了导语: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一个称之为补土派的重要派别,补土派的创始人就是李东垣(1180~1251)。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一个称之为补土派的重要派别,补土派的创始人就是李东垣(1180~1251)。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

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脾土,也称为坤土,它为人体后天之本,主生长万物,为人体后天之本,《内经》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

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

脾胃虚损,表现为:食欲不振,纳差,便稀,肢倦乏力,或水肿,消瘦等脾运失健症状,这时就需要健脾益气。

而在诸多健脾补气药中,当首推白术,可以说白术为中药健脾补气之王。

《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

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

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

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

《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杲
李杲的生平
• • • • • • 姓名:李杲 别名:东垣老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正定县 简介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 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 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 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 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 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脾胃论
• 1.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 病由生。 • 2.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 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 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 • 治法: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 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 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
兰室秘藏
• 东垣对妇人病的独特 见解和丰富经验,载 于《兰室秘藏》一书。 其在妇科学的重要成 就,主要为建立了以 脾虚气陷、阴火乘土、 湿热要病机为气虚有火 脾胃气虚则脾胃运化功能 不足,影响脏腑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运化 失职,影响水谷精微不能充分传输至五脏六腑, 致脏腑的生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不同病 因的妇科病证。 • 2.妇人月经病及分娩半产亡血,东垣认为多与脾 胃虚及阴火有关。治疗大抵以补气升提或补血泻 火为主
见解2
• 1。东垣治妇人崩漏证以补益气血、升阳举 陷、泻火除湿为主要治则,随证加减 • 2.妇人带下病,亦多与脾胃气虚及阴火有关, 临床以湿热下注的方式呈现带下久治不愈
谢谢大家的欣赏
生平巨著
• 李氏在其启示下,对《内经》、《难经》等中医 经典著作研究颇深,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更促使李氏在学术上取得成就。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之 生理、病理,到脾胃内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提出了个人的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 胃内伤学说,李杲亦被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又称其为补土派的代表。著有《脾胃论》、《内 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