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李白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目录分析
目录中“编年文”和“未编年文”的分类,则体现了李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 诗人,还是一位有着广泛社会思考和人文关怀的思想家。他的文章同样充满了智 慧和洞见,无论是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评论,还是在人生、哲学、道德 等方面的思考,都展现了他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卓越的思维能力。
目录分析
这部书的目录还展示了李白与盛唐历史的关系。通过将李白的作品与当时的 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相,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生活态度 和艺术追求。例如,在“编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在不同时期对政治、社 会现实的反应和思考,以及他在这些现实面前的态度和选择。
这本书的笺注部分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它充分吸收了胡震亨、王琦、 瞿蜕园、朱金城、詹瑛等前贤时彦的注释、评析、考证成果,并不断结合新材料 对编年进行调整修订,以期臻于至当。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 理解诗歌的含义,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阅读感受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是一本对于李白诗歌和生活经历有着深入研究的书籍。 它以清晰、全面的方式展现了李白的才华和他的人生沉浮。对于我来说,这本书 不仅是一次深入了解李白的机会,更是一次对人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的机会。 我相信,无论是对于诗歌的研究者,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李白全集编年笺 注》都将是一本宝贵的读物。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是一部集大成的李白作品集,不仅包含了李白的全部作品,还附有详细的 笺注和评析,对李白的每一篇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这本书的对于推动李白研究的发展、 促进中国文学研究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中国古代文学著作,作者李长之用 独特的笺注方法和行文风格,生动地呈现了李白诗歌的精髓和艺术魅力。在这本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摘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李白历史名人研究报告

李白历史名人研究报告

李白历史名人研究报告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以其豪放的诗风、奔放的个性和饱满的想象力而闻名。

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感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为主题,同时也充满了对自然景物、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观察和深入思考。

李白的诗歌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诗坛巨擘,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李白生于贫寒,家境贫困且父母早逝,使他从小就有了追求自由独立的决心。

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才华和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早年曾在当地的农学校学习,后来投靠了一位文人学习文学和诗歌的修养。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和锻炼,李白逐渐展露出他独特的诗歌才华和个性。

他的诗风豪放奔放,尤其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李白的诗歌作品涉及了各个方面的主题,包括自然景物、历史事件、哲学思考、社会现象等等。

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精美细腻,能够通过简洁的文字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和想象。

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他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样的描写方式成功地给人一种令人陶醉的感觉。

李白的诗作也常常表达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他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常常运用史诗般的豪情和想象力,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样的描写方式能够引起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李白的诗歌思想独特而深刻,他常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在《庐山谣》中写道:“吾将去踏青,离恨恐难展。

别恋理多情,悠悠残别情。

”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感伤和对爱情的理解。

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和对自由的追求,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李白的诗歌影响深远,他的诗风被后世诗人所借鉴并深受推崇。

李白的研究报告

李白的研究报告

李白的研究报告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志向高远为特点,广受欢迎。

在本篇研究报告中,将对李白的生平、诗歌风格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定西市),是唐代初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出生在贫寒的农村家庭,后来随父母迁徙至西域,这段经历为他未来丰富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在玄宗开元年间,李白开始四处游历,颠沛流离,以奇特的生活经历和豪迈的个性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独特的意境。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作热情豪放,意境奔放自由,多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饮酒作乐以及人生哲理等。

他的诗句常常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宽广开阔的感受。

而且,他运用形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咏自然的山水诗,也有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的诗。

他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开辟了唐代后期文人诗风的新局面,为之后的唐诗黄金时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广泛传颂和仿效。

魏晋以来,文人雅士对李白的诗作情有独钟,尤其是他的豪迈志向和伟大目标所表达的雄心壮志,深受后代文人的追随和崇拜。

总之,李白作为唐代的一代诗仙,以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创作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诗歌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豪情万丈的个性和对人类理想追求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李白的诗歌对于后世的文人雅士们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追逐理想、勇于创新的榜样。

古文献索引的使用

古文献索引的使用

古典文献的索引工具书,可以按照检索的对象分为书名检索、人名检索、地名检索和字词句检索四种类型。

一、书名检索:书名检索又可分为丛书检索、单书检索、题记检索和篇目检索。

[一]、丛书检索:目前最为完备的最常用的丛书目录索引是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和阳海清编的《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版]。

《中国丛书综录》是目前收录丛书最多、分类科学而又检索极其方便快捷的书名索引,因为它做到了①搜罗完备,②便于检阅者无论从总目、分类、书名、作者等任何角度去检寻,都可以一索即得,③反映了丛书的收藏情况,便于研究者以目求书、就近取阅。

该书中收录有关古典文献的丛书2797种,分装3大册。

其第一册是《总目》,着录各丛书的纂辑者、抄刻年代及其详目。

书后又附有《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

从第一册我们可以查知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丛书,每种丛书又收录了哪些著作,这些丛书收藏在哪些图书馆。

第二册是《子目》,将2797种丛书所收录的39891种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予以分类编排,每种书都着录书名、卷数、作者以及所收的丛书名。

第三册是《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它是配合第二册使用的。

“子目书名索引”是按书名来检索某书在哪些丛书中,“子目著者索引”是按作者姓名来检索它有哪些著作。

三册可以配合着使用。

其索引是按四角号码检字法的顺序排检的。

又,湖北省图书馆阳海清历时30年,广搜博取,将《中国丛书综录》中未收的丛书,汇编为《中国丛书广录》,收录各类丛书3279种,含子目50780种,其分类和检索方法,和《综录》完全一样;全书上下二册,上册总目,下册索引。

[二]单书索引:要检查单刻本的现存古籍书目,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可以查阅各个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如《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南京图书馆《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江苏省立图书馆现存书目》、《四川省图书馆藏古籍书目》、《北师大图书馆中文书籍书目》等。

李白的全部资料

李白的全部资料

李白的全部资料导语: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被誉为“诗仙”。

下面为你整理的李白的全部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

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

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根据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

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秋,病卧扬州。

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

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岁。

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

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岁。

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隋唐五代文学参考书目

隋唐五代文学参考书目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参考书目《隋书》魏征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旧唐书》刘昫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新唐书》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旧五代史》薛居正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新五代史》欧阳修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全唐文》董诰、阮元、徐松编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版《全唐文补编》吴钢主编三秦出版社2000年5月版《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唐诗重出误收考》佟培基撰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唐诗纪事》计有功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唐代文学概论》朱炳煦著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版《唐代文学》胡朴安、胡怀琛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唐代文学史》陈子展著重庆作家书屋1944年版《隋唐五代文学史》周祖譔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版《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程各帆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唐诗学引论》陈伯海著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10月版《唐代幕府与文学》戴伟华著现代出版社1990年2月版《隋唐五代文学史》上册罗宗强、郝世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邓小军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9月版《隋唐五代文学史》中册罗宗强、郝世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唐诗史》许总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唐代文学史》上册乔象锺、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唐代文学史》下册吴庚舜、董乃斌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程蔷、董乃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唐诗与科举》陈飞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版《唐诗与佛教》毛水清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版《唐诗与道教》黄世中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版《唐诗与音乐》朱易安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版《唐诗与绘画》陶文鹏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版《唐诗与舞蹈》张明非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版《唐诗与庄园文化》林继中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版《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孙昌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禅思与诗情》孙昌武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戴伟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唐诗通论》刘开扬著巴蜀书社1998年10月版《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辽海出版社1998年12月版《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9年8月版《唐代诗学》乔惟德、尚永亮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陶敏、李一飞著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版《隋书》魏征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唐诗杂论》闻一多著三联书店1956年版《初唐诗》(美)斯蒂芬·欧文著贾晋华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走向盛唐》尚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杜晓勤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8月版《骆临海集笺注》(清)陈熙晋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再版)《陈子昂集》徐鹏点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卢照邻集杨炯集》徐敏霞整理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勃诗解》聂文郁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王绩诗注》王国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月版《张说年谱》陈祖言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曲江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陈子昂评传》韩理洲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韩理洲会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版《骆宾王评传》北京出版社1987年11月版《陈子昂研究》韩理洲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版《陈子昂研究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卢照邻集编笺注》任国绪笺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版《沈佺期诗集校注》连波、查洪德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王绩集编年校注》康金声、夏连保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骆宾王研究论文集》杨柳、骆祥发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版《初唐四杰年谱》张志烈著巴蜀书社1993年4月版《初唐四杰研究》骆祥发著东方出版社1993年9月版《卢照邻集笺注》祝尚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王子安集注》刘汝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月版《卢照邻集校注》李云逸校注中华书局1998年10月版《走向盛唐》尚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杜晓勤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8月版《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王维与孟浩然》杨荫深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王维和孟浩然》王从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0月版《孟浩然诗选》陈贻焮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孟浩然诗集校注》李景白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4月版《孟浩然集校注》徐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8月版《孟浩然集注》赵桂藩注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版《孟浩然年谱》刘文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王维诗》傅东华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王摩诘》(日)梅泽和轩著傅抱石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王维诗选》陈贻焮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王维》何乐之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王右丞集笺注》(清)赵殿成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王维年谱》张清华著学林出版社1988年9月版《王维新论》陈铁民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9月版《诗佛王摩诘传》张清华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王维研究》第一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王维研究》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6年8月版《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8月版《唐代的战争文学》胡云翼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9月版《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集》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版《高适集校注》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版《高适传论》左云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版《高适研究》佘正松巴蜀书社1992年8月版《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宗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8月版《岑参评传》廖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11月版《王昌龄诗注》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9月版《王昌龄诗集》黄明编校百花洲出版社1993年8月版《李太白年谱》黄锡珪著作家出版社1958年2月版(1906年撰)《李白诗选》高铁郎选注上海新华书局1928年版《李杜研究》汪静之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5月版《李白研究》李守章著上海新宇宙书店1930年版《李白诗》傅东华选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4月版《李白诗选》胡云翼选注上海亚细亚书局1932年版《白活注解李白诗选》余研因译注民智书局1934年版《李太白传》汪炳焜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月版《音注李太白诗》中华书局1936年版《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长之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40年8月版《李白研究》戚维翰著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5月版《李白诗选》舒芜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8月版《李白》王瑶著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9月版《诗人李白》林庚著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11月版《李白诗选》苏仲翔选注上海春明出版社1955年12月版《李白诗论及其他》肖文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李白诗文系年》詹锳著作家出版社1958年6月版《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8月版《李白研究》王运熙等著作家出版社1962年6月版《李白与杜甫》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11月版《李白》王运熙、李宝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版《李白在安徽》常秀峰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李杜论略》罗宗强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月版《增订李太白年谱》王伯祥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李白纵横探》安旗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李白》乔象钟著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李白丛考》郁贤皓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版《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日)松浦友久著张守惠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李白年谱》安旗、薛天纬著齐鲁书社1983年版《李白诗新笺》安旗笺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李白和他的诗歌》胥树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版《李诗咀华——李白诗名篇赏析》安旗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版《李白在安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李白论》乔象钟著齐鲁书社1986年4月版《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10月版《李白研究论丛》第一辑巴蜀书社1987年3月版《李白新论》刘忆萱、管士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李白诗歌赏析集》裴斐主编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李白丛刊》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李白丛刊》第2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李白诗选注》刘开扬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李白文选》牛宝彤选注学苑出版社1989年6月版《李白选集》郁贤皓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安旗主编巴蜀书社1990年4月版《李白研究论丛》第二辑巴蜀书社1990年12月版《李白在山东论丛》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2月版《李白诗选译》詹锳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版《李白与唐代文化》葛景春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裴斐、刘善良编中华书局1994年7月版《李白大辞典》郁贤皓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版《全唐诗索引·李白卷》栾贵明编现代出版社1995年版《谢眺与李白研究》茆家培、李子龙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2月版《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李白思想研究》杨海波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3月版《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大历诗人研究》蒋寅著中华书局1995年8月版《卢纶诗集校注》刘初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李益诗注》范之麟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李益集注》王亦军、裴豫敏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李益诗歌集评》郝润华辑校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戴叔伦诗集校注》蒋寅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上下)储仲君笺注中华书局1996年7月版《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元次山年谱》孙望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元次山集》孙望校中华书局1960年3月版《元结评传》孙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版《元结诗解》聂文郁注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顾况诗集》赵昌平校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顾况诗注》王启兴、张虹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张王乐府》徐澄宇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8月版《张籍诗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张籍研究》纪作亮著黄山书社1986年版《王建诗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全唐诗索引·王建卷》栾贵明编现代出版社1995年版《李绅诗注》王旋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版《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版(初版于1950年)《元白诗选》苏仲翔选注上海春明出版社1956年版《元稹年谱》卞孝萱著齐鲁书社1980年6月版《元稹集》冀勤校点中华书局限1982年8月版《元稹传》王拾遗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元稹论稿》王拾遗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版《白居易评传》郭虚中著成都正中书局1936年10月版《人民诗人白居易》王进珊著上海四联出版社1954年版《白居易传论》苏仲翔著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4月版《白居易传》万曼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版《白居易》王拾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3月版《白居易评传》褚斌杰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白居易诗评述汇编》陈友琴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10月版《白居易诗选译》霍松林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59年7月版《白居易》陈友琴著中华书局1961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陈友琴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白居易》陈友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5月版《白居易集》顾学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白居易选集》王汝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白居易生活系年》王拾遗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大诗人白居易》陈翔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月版《白居易年谱》朱金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6月版《白居易家谱》顾学颉编注中国旅游出版社1983年版《白居易传》王拾遗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版《白居易诗选》梁鉴江选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白居易资料汇编》陈友琴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白居易集导读》朱金城、朱易安撰巴蜀书社1988年5月版《白居易诗歌赏析集》褚斌杰主编巴蜀书社1990年4月版《白居易》陈敏之、羊达之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白居易评传》褚斌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白居易集综论》谢思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韩诗臆说》程学恂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11月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钱仲联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11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再版)《韩愈诗选》陈迩冬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韩愈诗选》止水选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韩愈诗选注》汤贵仁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全唐诗索引·韩愈卷》陈抗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孟东野诗集》华忱之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孟郊诗集校注》华忱之、喻学才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贾岛诗注》陈延杰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长江集新校》李嘉言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姚合诗集校考》刘衍校考岳麓书社1997年版《刘禹锡年谱》卞孝萱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刘禹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1月版《刘禹锡传论》吴汝煜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版《刘禹锡丛考》卞孝萱著巴蜀书社1988年7月版《刘禹锡诗文系年》高志忠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刘禹锡诗文选注》吴钢、张天池选注三秦出版社1988年9月版《刘禹锡选集》吴汝煜选注齐鲁书社1989年11月版《刘禹锡集笺证》瞿蜕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刘禹锡集》卞孝萱校订中华书局1990年3月版《刘禹锡诗论》萧瑞锋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版《刘禹锡评传》卞孝萱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蒋维崧等笺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李长吉评传》王礼锡著神州国光社1930年版《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月版《李贺诗歌集注》(清)王琦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10月版《李贺》刘瑞莲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李贺传论》傅经顺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李贺研究资料》陈治国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3月版《李贺诗传》刘衍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李贺诗索引》唐文编齐鲁书社1984年版《李贺》吴企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李贺研究论集》杨其群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版《李贺诗校笺证异》刘衍著湖南出版社1990年9月版《李贺诗集译注》徐传武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李贺资料汇编》吴企明编中华书局1994年10月版《全唐诗索引·李贺卷》栾贵明编现代出版社1995年版《李德裕年谱》傅璇琮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浪漫二诗人》张蓬舟编上海南京书店1933年版《薛涛诗笺》张蓬舟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唐代女诗人三种》陈文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唐宋八大家古文》沈德潜选宋晶如注世界书局1937年版(中国书店1987年再版)《韩愈及其古文运动》龚书炽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43年9月版《唐宋古文运动》龚书炽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1月版《唐宋古文运动》钱冬父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5月版《韩柳欧苏古文论》陈幼石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版《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孙昌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4月版《唐代古文运动论稿》刘国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唐宋八大家》吴小林著黄山书社1984年7月版《唐宋八大家散文技法》朱世英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唐宋散文》葛晓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吕晴飞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1月版《唐宋八大家汇评》吴小林编齐鲁书社1991年7月版《唐宋古文研究》李道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郑子瑜著台湾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唐宋八大家全集》余冠英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12月版《韩柳文研究法》林纾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注释评点韩昌黎文集十卷诗集四卷》蒋抱玄评注民国上海会文堂书局铅印本《韩愈昌黎文评注读本》王懋注上海大东书局1924年版《韩愈文》庄适和、臧励和选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韩愈文读》钱基博选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韩愈志》钱基博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韩愈研究》黄天明著开明书店1939年版《韩柳宗元文学评价》黄云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版《韩昌黎文集校注》马其昶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再版)《韩愈文选》童第德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韩愈资料汇编》吴文治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韩愈诗文译释》邹进先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韩愈述评》陈克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韩集校诠》童第德校诠中华书局1985年12月版《韩愈散文选注》殷孟伦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韩愈研究资料汇编》汕头大学中文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86年10月版《韩愈散文艺术论》孙昌武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7月版《韩愈诗文选译》黄永年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韩愈诗文评注》张清华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韩愈文集导读》钱伯城撰巴蜀书社1993年版《韩愈选集》孙昌武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韩愈传》陈新璋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韩愈全集校注》屈守元、常思春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韩愈散文选集》顾易生选注三联书店1997年版《柳宗元文》胡怀琛选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柳宗元评传》吴文治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柳宗元资料汇编》吴文治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柳文指要》章士钊著中华书局1971年版《唐代杰出法家柳宗元》柳州拖拉机厂工人理论小组、柳州市博物馆写作小组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柳宗元》山西大学历史系《柳宗元》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柳宗元》顾易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柳宗元集》中华书局《柳宗元集》校点组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柳宗元诗文选注》湖南省柳宗元诗文选注组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版《柳宗元诗文选》贝远辰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柳宗元传论》孙昌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柳宗元哲学著作注释》范阳选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柳宗元诗文选注》胡士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柳宗元新传》刘光裕、杨慧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柳宗元散文艺术》吴文治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柳宗元诗文赏析集》金涛主编巴蜀书社1989年版《柳宗元诗文选译》王松龄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国际柳宗元研究撷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太平广记》汪绍楹校点中华书局1961年9月版《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唐宋传奇集》(《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小说旧闻钞》(《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唐人小说研究》刘开荣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11月版《唐宋传奇作者暨其时代》张长弓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51年2月版《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樊川诗集注》(清)冯集梧集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杜牧诗选》缪钺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7月版《杜牧传》缪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12月版《杜牧年谱》缪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9月版《晚唐诗人杜牧》曹中孚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杜牧评传》王西平、张田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杜牧论稿》吴在庆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杜牧研究丛稿》胡可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杜牧诗美探索》王西平、高云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李义山诗》上海神州国光社1909年石印本《玉溪生诗意》屈复著上海会文堂1917年石印本《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苏雪林著北新书局1928年版《李商隐诗选》刘学锴、余恕诚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李商隐》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李商隐评传》杨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李商隐研究》吴调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2月版《李商隐诗选注》陈伯海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李商隐诗传》钟铭钧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7月版《选玉溪生诗补说》(清)姜炳璋选释郝世峰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1月版《李商隐传》董乃斌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1月版《李商隐诗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版《玉溪生选醇》王汝弼、聂石樵选注齐鲁书社1987年1月版《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锴、余恕诚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版《李商隐的心灵世界》董乃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温庭筠诗选》吴循生选注上海商务印馆1930年版《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曾益等笺注王国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温庭筠诗词选》刘斯翰选注香港三联书店1986年12月版《韦庄集》向迪琮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月版《韦庄集校注》李谊校注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1月版《皮日休诗文选注》申宝昆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罗隐集》雍文华整理中华书局1983年版《罗隐诗选》蒋祖怡选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许浑研究》李立朴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李群玉诗集》羊春秋辑注岳麓书社1987年版《郑谷诗集笺注》严寿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郑谷诗集编年校注》傅义校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曹邺诗注》梁超然、毛水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唐代诗人鱼玄机诗编年译注》彭志宪等撰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赵嘏诗注》谭优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花蕊宫词笺注》徐式文笺注巴蜀书社1992年7月版《教坊记笺订》(唐)崔令钦撰任二北笺订中华书局1962年版《燕乐探微》邱琼荪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46年版(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再版)《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施议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王昆吾著中华书局1996年11月版《敦煌曲子辞集》王重民辑校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敦煌曲初探》任二北著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11月版。

李白文学常识

李白文学常识

李白文学常识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广受欢迎。

他的诗歌结合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生于唐玄宗废长子李旦(太子李弘)之孙家庭,出生年代约为701年至704年之间。

他的父母早逝,李白被祖父庇护长大。

少年时期,李白好古文、游历、幻想,交游广泛,结识了许多文化名流。

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于717年,首先在《武功县旧志》中见到他的记载。

他曾拜商州太守翁侍宣为师,又随太原元严、启功学诗。

期间曾经游历过大江南北,历经千辛万苦,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唐代诗坛的奇葩之一。

二、李白文学常识1、诗歌艺术李白的诗歌艺术具备奔放自由、创意新颖、富情志、浪漫奇峭、音韵悦耳等多种显著特点。

他善于利用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宗教哲学等丰富的文化素材,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融入到诗歌中。

如《将进酒》是他70首代表诗歌中的经典之一,以豪放、奔放的笔触与复杂、抒情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他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2、代表作李白的代表作品有《夜泊牛渚怀古》、《将进酒》、《庐山谣》、《将至黄泉路棠棣花》等。

这些作品风格迥异,但均表现出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无比勇敢的个性。

其中《将进酒》是被广泛传诵和喜爱的,赞词豪迈激荡,具有很强的记忆度。

3、文学地位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豪放、多姿多彩、推陈出新的优秀品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日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学传统与现代价值李白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了先秦、汉唐的优秀文化传统,以道德格言为出发点,描绘了自然、人物和历史等丰富的文化素材,表现了他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个性。

他的诗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对于今天的文化和思考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李白的诗歌使我们从复杂的现实中得到了独一无二的感受,呈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态度和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简介:李白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简介:李白

佛教艺术:李白的诗歌中运用 了佛教的艺术手法,如《梦游 天姥吟留别》、《庐山谣》等
个性解放思潮
追求自由:李白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束缚 浪漫主义: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由、爱情、友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 独立人格:李白具有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批判现实: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黑暗势力的揭露,表达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音乐传播:李白的诗歌被广泛传唱, 对音乐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乐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 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对后世音乐 风格产生了影响
音乐教育:李白的诗歌被广泛用于 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
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诗歌中的山水描写:激发了人 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索
代表作品
《静夜思》:表达 思乡之情
《将进酒》:抒发 豪情壮志
《庐山谣》:描绘 庐山美景
《行路难》:表达 人生艰难,但仍需 勇往直前
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清新自然
艺术成就
诗歌成就:被誉为“诗仙”,作品 流传千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诗歌题材:山水田园,送别赠答, 咏史抒怀
诗歌影响:对后世文学、艺术、文 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贬
晚年生活:晚 年隐居,创作
了大量诗歌
逝世时间: 762年
创作历程
早年经历:李白出生于唐朝,自幼聪慧,喜好读书
青年时期:李白在青年时期开始创作诗歌,逐渐崭露头角
壮年时期:李白在壮年时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如《将进酒》、《庐山谣》 等 晚年时期:李白在晚年时期创作了《早发白帝城》等名篇,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李白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李白 全国通用

亲爱的读者: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李白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如果说要评选咱们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的话,我觉得,咱们今天的主人公李白如果是第二的话,估计第一肯定是要空缺的。

他虽然只给咱们留下了900 多首诗,按照数量来讲,不算太多,但是他的诗歌的传颂程度,却是无人能够跟他相比的。

是什么让李白这么伟大呢?咱们先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说。

李白是外国人吗?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新唐书》公元 701 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按照咱们现在来看,是属于吉尔吉斯斯坦的。

你是不是会怀疑:李白老先生原来是个外国人啊?其实不是的!李白是地道的中国人!他的祖先号称是西凉武昭王李暠(gǎo),也是当过皇上的人啊。

只不过隋朝的时候,不知道他家里人犯了什么罪,被迁徙到西域的碎叶来了,这个碎叶,当时可是中国的地盘啊!李白为什么叫李白?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新唐书》据说李白的母亲是梦到了长庚星后生下了他。

这长庚星是什么呢?就是金星,咱们中国也叫太白金星或者启明星。

所以起名的时候,就叫白,字太白了。

李白是个富二代?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miǎn cú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碎叶,李白的家人并没有沉沦下去,估计是做了生意,发了财。

所以等李白长大了之后,才能够“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所以,咱们可以认mànshāng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说“仗剑走天涯”倒是有可能的!侠客行为,李白是个富二代。

也正因为这个,李白才可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 侠,甚至,唐朝甚至有人说李白曾经手刃数人,直接动刀子杀人了!不过杀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李白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李白
——《梁甫吟》
•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吴筠推荐, 玄宗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 • “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 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 李白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 蓬蒿人!” ( 《南陵别儿童入京》)
这一时期李白作品的主要内容:
1、抒发理想,表现浪漫飘逸的生活情趣 及内心的痛苦矛盾。 2、描写江山的雄伟壮丽。如《望庐山瀑 布》、《游泰山》《横江词》。 3、表现男女情爱。如《长干行》、《乌 夜啼》、《乌栖曲》。 4、抒写友情。如《赠孟浩然》、《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
李白的个性、心理与创作道路
李白(701—762)
字太白,出生在中亚碎叶城,而他祖籍 陇西成纪(甘肃天水)。据唐李阳冰 《草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 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 龙元年,李白随父迁居唐剑南道绵州彰 明县青莲乡。
第一时期蜀中生活时期(25岁前)
• 概括:天才少年的浪漫情思、飘逸个性 与巴蜀山水、巴蜀文化、道教文化、侠 士风度的融合,奠定了他终生狂风不羁、 傲岸不驯的个性基础,对他诗歌纵恣奔 放的独特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李白读书与喜好: 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样 扶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 穷经的儒生。又向慕神仙长生之术,喜 游侠击剑。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 得闻矣。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 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 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

李白研究

李白研究

李白研究1、清代王琦《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

李白诗主要吟咏自然山水、慨叹生命遭际、反映时代风貌。

詹英《李白诗文系年》考证李白诗文写作时间和背景,以年月为纲,对李白三分之二以上作品进行了系年。

林庚《诗人李白》是50—70年代初研究李白思想、性格及艺术成就最有影响之作。

80年代出现了三部李白全集校注著作: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安旗、薛天纬、阎琦、房日晰《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编年),詹英、葛景春、刘崇德、詹福瑞《李白全集汇释集评》;三书的共同特点:对李白诗文进行了全面整理,集校勘、洲释、评笺为一书,广泛采纳新的研究成果,体现了20世纪后期李白研究的水平。

两部基础性研究工具书: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郁贤皓《李白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既为读者提供李白的各种基本知识,又反映出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工具书)罗宗强《李杜论略》实事实是地总结李白和杜甫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李白家世的原始记载,见于李白诗文自述、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蜀地)元稹误解杜甫当与山东李白好之意,认为李白出生地在山东;清王琦、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说出生蜀中;李宜琛考证生于西域碎叶;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根据范碑,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

3、李诗辨伪始于宋代苏轼;李白词《菩萨蛮、忆秦娥》之说分别见于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南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盛赞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蜀道难》寓意说法有:罪严武(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讽玄宗入蜀(萧士斌、沈德潜、俞平伯认为此说最可信)、即事名篇、送友人入蜀、别有寓意说。

(林庚提出李白诗歌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裴斐持反对意见)杜优李劣论:元稹、苏辙,李优杜劣论:欧阳修、祝允明、郭沫若,不当以优劣论李杜:韩愈、严羽、李东阳。

4、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咏咏自然山水,透过山水诠释生命的体验,自然山水不再是本然状态,而是经过其精神打造的人格化的自然;(2)慨叹生命遭际,或抒发拯物济世的壮怀,或抒发失意后苦闷、矛盾的郁怀,或抒发向往自由、鄙弃权贵、抗争命运的逸怀;(3)反映时代风貌,或描写边塞战争,或抨击朝政腐败,或反映虞乱带来的灾难,或同情百姓疾苦。

李白历史名人研究报告

李白历史名人研究报告

李白历史名人研究报告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文学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畅达的风格而闻名,表现出了对自然、对生活、对自由的热爱,其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作涉及的主题广泛多样,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爱情、友情等等。

他独特的诗风充满了想象力和奇思妙想,常常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塑造出美丽的诗境。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李白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豪放的《将进酒》,又有婉约的《静夜思》,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除了其丰富多样的诗歌作品外,李白的传世作品还包括散文、诗歌理论和书信等。

他的散文作品以《李太白集》为主,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理论也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他与一些其他文学家和学者的书信往来也提供了对他思想和性格的一些了解。

李白的生平事迹比较传奇。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士人家庭,但因为天赋出众而成为了一位宦官,后来他离开朝廷投身文学创作,并以自己的才华和诗歌风靡一时。

他游历过很多地方,结识了很多朋友,与一些历史名人有过交往。

然而,晚年的李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包括政治动荡和个人生活上的困难,最终他在西安去世。

尽管李白在他的时代并未被广泛认可,但在后世,他的作品成
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诗歌独具特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他的诗歌影响了许多后世的文学家和诗人,被称为后世的"诗仙"。

他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代表着自由、奔放和不拘一格的精神。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一、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

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二十六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观,广泛结交和诗文投赠,并树立较高的声誉。

天宝元年(公元724年),被玄宗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

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欲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病逝于当涂(现安徽省)。

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二、人物事略1.好任侠, 喜纵横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2.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他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又漫游梁宋、东去吴越、去幽燕(今北京一带)、走江南。

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3.翰林供奉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玄宗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古典文学研究:李白出蜀后再未返蜀之谜

古典文学研究:李白出蜀后再未返蜀之谜

李白出蜀后再未返蜀之谜关于李白,有一个问题始终让人迷惑不解,即李白自25岁出蜀之后,虽遍游大江南北,却再也没有回到过他的家乡四川江油。

李长之先生说:“李白从来没有谈到他的家庭,他亲密的友人也没谈到过,所以我们很少有什么凭藉知道他曾经受过如何的家庭教育。

他很早就度一种奇异而漂泊的生活,他似乎是没有家,好像飘蓬。

从这里也可以发掘他有一种隐痛,使他很深的怀着一种寂寞的哀感,支配他全生。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白在他的诗文中提到过其族叔、侄子、外甥等亲属,但不是从来,而是几乎没有提及过他的父母、兄弟等家人。

只有一次,他说:“余小时,家大人令诵《子虚赋》”,言及父亲。

他蜀中的亲密友人只提到过赵蕤。

所以,我们很少有凭藉可以知道李白早年蜀中的实际生活。

许思园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太白25岁出蜀东下,数十年间于家庭亲友,除道士赵蕤外,几无一字称述,定有隐衷。

”(许思园《李太白论》,见许思园著《中西文化回眸》)周勋初先生在《诗仙李白之谜》中说:“按李白排行十二,足见其兄弟群从之多,只是他在诗文中从未出现一人名字。

直到他以永王磷事获罪而下狱,在《万愤词》中悲呼‘兄九江兮弟三峡’时,仍然不提兄弟之间往来的丝毫踪迹。

这在注重家庭关系的中国士人中,情况显得很特殊。

与此相同,李白在诗文中也很少提到父母,以致后人无法知道其名字。

王琦为李白《万愤词》作注,云‘李白诗中绝无思亲之句’,这在当时其它文人中是不多见的。

”又说:“杜甫屡次提及其父杜闲和几个兄弟,感情极为深厚。

这些地方,充分反映了中国士人注重伦理道德和家庭关系的特点,在这些地方,李白却完全不同,这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惊异。

”这些令人大惑不解的迹象,不得不让我们猜想李白可能怀有一种极深的隐痛,这种隐痛当与其家世有关。

到底如何相关,很难确知,但显而易见的是:李白隐藏了他的家世及其早年生活的许多情况,这种隐藏直至他死去都未改变,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都无法水落石出的迷团。

《李白资料汇编(唐宋之部)》补遗(二)

《李白资料汇编(唐宋之部)》补遗(二)
(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李 白文化研 究中心 , 四川绵 阳 6 10 ) 20 0 摘 要 :《 白资料 汇编 ( 宋之部) 从 宋人王 象之 的《 李 唐 》 舆地 纪胜》中辑 出与李 白有 关的 资料 12条 , 5 笔者 复
将 漏辑 的 19条补 出, 2 以冀合成全璧。
七 镇 江府 )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 李自文化及其重构研究” u36 0 ) ( o — 3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杨学是 (9 9 )男 , 阳师范学 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 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 画关系、 15 一 , 绵 绵 诗 唐代文化及李 白文化。
收 稿 日期 :0 90 —7 2 0 -9 1
由金涛声、 朱文彩两先生手编 的《 白资料汇 李 编( 唐宋之部) ( 》 以下简称《 汇编》 从宋人王象之 ) 的《 舆地纪胜》 中辑出与李白有关 的资料 12条 , 5 而 笔 者从该 书 中辑 出 的 与 李 白有 关 的 资 料 多 达 2 0 6 条, 现与《 汇编》 对勘整理 , 《 得 汇编》 漏辑资料 19 2 条。复依《 汇编》 体例 , 条列于下。 1【 、 潮蔚】凰潮孚淘 , 神怪何翕忽。李 白。浪 打天 朗石壁 朗 , 神 束遇 恶凰 回 。李 白 。浙 江八 月 海 何如 此 , 似遑 山喷雪 束 。李 白。 ( 潮 卷第 二 酶安府 )

1 ・ 2
1 、束 山】《 4【 金陵蹙古》 :在豚束二十五里 , 云 “ 谢安于土 山篥管 。安放情 丘壑, 遂赏必 以妓女徒 。 舆人同檠 , 必舆人同夏。 李 白莳云 : 搐妓束 山去 , ” “ 恨然悲谢安 。 ( ” 卷第十七建康府 景物上) 1、 丹徒 】《 5【 颊要》 :琛槽初缜丹徒, 云 “ 渭之京 城 。《 ” 江南地志》 “ 云: 漠丹徒繇北有赭 山丹赤。晋 王溶伐吴 , 至丹徒 。 又 李 白诗 日: 丹徒半 落青天 ” ” 外 。 ( 第 十七 建康 府 景 物上 ) ”卷 1 、 畀元闼】又名瓦官 冈, 6【 乃梁朝所建 , 高二百 四十尺 。李 白莳有 : “日月 隐 詹楹 ” 之句 。今之 瓦官 闰非古基矣。《 江南野史》 :唐仁僳登闼赋诗云: 载 “ 霎散便凝千里望 , 日斜常占半城 陲。 ( 卷第十七建

李白的资料和作品

李白的资料和作品

李白的资料和作品李白的资料和作品李白是我国的著名诗人,那么关于李白的`资料和作品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李白的资料和作品,欢迎阅读。

李白的资料李白(701.2.28―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李白的诗全集代表作(李白诗集)李白留给后世人千余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以下为名句精选:李白的作品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2、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李白(701-762)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诗人,他的诗歌和诗句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20世纪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重大突破的李白研究,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李白。

20世纪早期,李白研究的重点是确定其诗歌的真伪,著名的学者陈秋水在《李白诗歌研究》一书中,对李白的诗歌作了详细的梳理,论述了李白诗歌的真伪和表现手法,形成了20世纪李白学的基础。

在20世纪中叶,李白研究的焦点转移到探讨其诗歌的历史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人楚辞地位的确认,研究者认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诗经》《楚辞》作为文学著作发挥创作作用的诗人,也是首先将文学艺术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宗教文化、社会史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20世纪后期,随着古代诗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李白诗歌中作品中文学、哲理、伦理等思想内容,探讨其作品有关诗性、象征意象、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文学理论角度。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李白的作品,揭示其诗歌中隐藏的人文精神,并将其与近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20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其他文学著作如《李太白集》都受到关注,甚至李白的世界观、思想观点也受到学者研究,进一步深入到李白的精神世界深处,获取更多关于李白精神形象的细节信息。

总之,20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重心从实物变成理论,从诗歌的古典性变成人文性,研究不仅确立了李白学的学科地位,也为诗人的哲学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其学术价值不可忽视。

李白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李白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李白生平事迹研究报告一、引言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狂放不羁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诗仙”。

本文将以李白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对其一生的经历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早年经历李白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自幼聪慧,擅长文学和音乐。

据记载,他七岁能写诗,十岁能作文。

他的父亲对他的才华非常看重,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白对诗词的热爱日益加深。

三、壮游江湖李白年轻时热衷于游历名山大川,他曾拜访过很多名士高僧,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他还拜师学艺,向各路名家请教,使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开始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风格。

四、仕途失意李白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却屡次落榜,未能进入仕途。

他的失败使他感到沮丧和失望,但并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

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做诗人的决心。

五、与杜甫的交往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与李白有过多次交往。

两人一度成为挚友,他们互相赞赏对方的才华。

然而,由于性格和追求的差异,两人之间也产生了一些摩擦。

尽管如此,他们的诗歌交流对彼此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流放岁月由于李白在文化和政治上的不妥协,他多次遭到贬谪和流放。

流亡岁月中,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更加深刻和真实,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七、晚年归隐李白晚年时回到家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他放下了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诗歌创作和人生的思考。

他的晚年作品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领悟。

八、艺术成就与影响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特。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狂放不羁著称,充满了对自然、爱情、人生等主题的热情和追求。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九、结语通过对李白生平事迹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生。

李白考研的资料

李白考研的资料

李白考研的资料李白作品集和研究资料整理本世纪的李白诗文的整理工作,无论诗在诗文的系年、考辨、注释,还是在作品的全面整理、集评,抑或是在李白集版本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本世纪上半叶在本世纪上半叶,虽然未有学者对李白的诗文作品进行新的全面的整理,但是对李白诗文的选注、辨伪、系年以及英译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世纪上半叶出版的李白诗选主要有高铁郎的《李白诗选》、胡云翼的《李白诗选》、傅东华的《李白诗》、余研因的《白话注解李白诗选》、中华书局的《音注李太白诗》等。

其中,高铁郎著系就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所选李白诗校点而成;傅东华著选注李白诗164首,对李诗中的地点、人名和典故加以注释,简明扼要;《音注李太白诗》系就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所选李白诗音注而成。

詹锳是本世纪上半叶对李白诗文进行着力整理的少数学者之一。

他先是发表了《李白集版本叙录》一文,据各家叙录及亲自经眼的历代的李白集的版刻源流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各种版本一一评其优劣,文后还列有一《版本源流简表》,极有助于李白集的进一步整理。

稍后,他又发表了《李诗辨伪》,对李白集中的《长干行第二首》、《少年行》、《三五七言》、《戏赠杜甫》等十五题十六首诗作和《比干碑》文一篇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李白作品的选注本,如舒芜选注的《李白诗选》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李白诗选》,这两部著作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强调了李白诗歌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即体现了“人民性”的作品。

后者在体例上有所创新,首次将所选的李诗中可以考订作年的作品进行了编年。

此阶段李白诗文整理的最大的收获还是对李白诗文的系年。

晚清学者黄锡珪在本世纪初就撰成了《李太白年谱》和《李太白编年诗目录》,但正式出版,却是在半个世纪以后。

黄锡珪在其《年谱》的每年事迹后都加有按语,排列了该年李白所写的作品;在《目录》中则将能够编年的李白诗作都排列出来了,此举实为首创。

李白和苏轼诗词书

李白和苏轼诗词书

李白和苏轼诗词书
有关李白和苏轼的诗词书籍有:
1. 《康震品李白》和《康震评说苏东坡》:这两本书都是康震所著,由中华书局出版。

2. 《唐代三大诗人》:这本书由秦泥所著,介绍了唐代三大诗人,包括李白。

3. 《跟随李白上路》:这本书由秦俭所著,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4. 《说李白》:这本书由黄玉峰所著,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5. 《李白资料汇编3册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这本书由裴斐所著,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其中包含了李白的资料。

6. 《苏东坡传》:这本书由林语堂所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7. 《苏轼和李白诗仙帖》:在苏轼的传世书迹中,《李白仙诗卷》无疑是最富传奇的一卷。

是卷不仅笔法纵横洋溢,诗文亦奇谲超脱,更因远藏日本蒙上神秘面纱。

堪称“诗仙”李白与“坡仙”苏轼举世无双的完美合璧。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同上)李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

(同上)李作固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混成,盖谢炉锤之迹。

王作固极自在,李亦飘翔中优雅,绝无叫噪之风。

固虽优劣。

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太流,亦不得叹其短。

(同上)少陵不堪工绝句,遍阅其集得二首: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颇与太白明皇幸蜀《歌》相类。

(同上)按:明皇幸蜀《歌》,是指李白《上皇西行南京歌》十首。

太白《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江宁《西宫曲》: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李则意盖语中,王则意在言外;然二诗各有至处,不可执泥一端,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诗乐府李不能为,李揽胜纪行王不能作。

(同上)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

右丞却入禅,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物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不为声律之中有此妙诠!(同上)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然亦齐梁体格;他作视七言绝句神韵小减,缘句短逸气未舒耳。

右丞《临川》之作却是自出机杼,名言两忘色相俱泯。

于鳞论七言遗少伯,五言遗右丞,俱所未安。

(同上)“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临川》诸作便觉太闹。

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浑雄之中多少优雅!(同上)唐五言绝,太白、右丞为最,崔国辅、孟浩然,储光义、王昌龄、裴迪、崔颢次之;中唐则刘长卿、韦应物、钱起、韩翃、皇甫冉、司空曙、李端、李益、张仲素、令狐楚、刘禹锡、柳宗元。

(同上)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右丞、嘉州、舍人、常侍次之;中唐则随州、苏州、仲文、君平、君虞、梦得、文昌、绘之、清溪、广津、既有可观处。

(同上)杜之律,李之绝,皆天授神诣。

然杜以律为绝,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本七言律壮语,而以为绝句,则断锦裂绘类也。

李以绝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本五言绝妙境,而以为偉诗,则骈拇枝指类也。

(同上)杜《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门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殊有古意,然自是少陵绝句,与乐府无干。

惟“锦城丝管”首近太白。

(同上)供奉之癖宣城也,以明艳合也;工部之癖开府也,以沉实合也。

然李于谢未足青冰,杜于庾乃胜之倍蓰矣。

(同上孙编卷二)绘、何并称,旧矣,何摅写情素,冲淡处往往颜谢遗韻。

绘惟解作丽语,当时以亚仲言,后世以方太白,亦太过;然近体之合实绘兆端。

(同上)。

太白于子美甚殊,子美倦倦,自是爱才之故。

杜当时,高、岑、王、贾、李、郑等辈无不输心,又王季友、孟云卿皆汲引如弗及,而况李也?李杜之称当出身后,未必身前。

(同上卷三)偏精独诣,名家也;具範兼容,大家也。

然又当视其才具短长、格调高下、规模宏隘、阃域深浅。

有眾体兼善而不免为名家者,右丞、嘉州是也,有律微减而不失为大家者,少陵、太白也。

(同上卷四)清者,超凡绝俗之谓,非专于枯寂忧淡之谓也;婉者,深厚而隽永之谓,非一于软媚织靡之谓也。

子建、太白,人知其华藻而不知其神骨之清;枯寂忧淡,则曲江、浩然矣。

杜陵,人知其苍老而不知其意致之婉;软媚织靡,则六代、晚唐矣。

(同上)《十九首》后得其调者,古今曹子建而己。

《三百篇》后得其意者,古今杜子美而己。

元亮之高、太白之逸,自是词壇绝步,但入此二流不得。

(同上)古大家有齐名合德者,吾于文德一人曰庄周,于诗得一人曰李白。

(同上)古大家有齐民合德者,必欲究竟,当熟读二家全集,洞悉根源,徹见底里,然后虚心易气,各取所长,乃可定其优劣。

若偏重一隅,便非笃论,況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鉤金与羽哉?正如“朝辞白帝”乃太白绝句中之绝出者,而杨用修举杜歌行中常语以当之;然则《秋兴》八篇求之李集可盖得乎?他日又举薛涛绝句,谓太白亦当叩首,则杜在李下,李又在薛下矣。

甚矣,可笑也。

(同上)李、杜二家,其才本无优劣。

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又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

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同上)李杜皆布衣受知人主,李声价重生前,杜誉望隆身后。

宋以来评诗不下数十家,皆管蠡窥测,刊落靡芜,独存大雅者一人,高廷礼氏。

”然二者识俱有余,才业不足,故其自运不啻天壤。

(同上)《正声》于初唐不取王、杨四子,于盛唐特取李杜二公,于中唐不取韩柳元白,于晚唐不取用晦、义山;非凌驾千古胆,超越千古识不能。

(同上)薛君采云:王右丞、孟浩然、韦苏州诗读之有箫散之趣,在唐人可谓绝伦,太白五言律多类浩然,子美虽有气骨,不足贵也。

此论不为无谓,才质近者循之,亦足名家。

然是二乘人说法,于广大神通未曾透入。

(同上)子美以赋敌言雄、相如,诗亲子建,方驾屈家,同游陶谢。

而以庾信、鲍照、阴铿. 苏端、薛复拟太白,一何颠倒豪杰也!“饭颗山头”之句苦无事实,未为深讥;世徙以太白儇轻而少陵尤巧矣。

(同上)世以供奉、拾遗皆死于酒而皆死于水,皆非也。

太白晚依宗人李阳冰终于紫级宫;少陵将归襄郡终潭岳间。

采石固谬,耒阳亦未可凭。

(同上)独孤及云:沈宋既没,王右丞、崔司动复崛起开元、天宝间。

殊不及李、杜。

至元代微之而杜始尊,李虽稍厄亦因杜以重;至韩退之而光焰万丈矣!岂二子亦有待哉。

(同上)太白始见司马子微,遂有神游八极之赏;中偕吴筠箫傲剡中;贺知章倾倒白下,晚剧喜韦渠牟,要以代兴;四人皆道士也。

余常笑此老一生与黄冠有缘。

贺知章素贵,晚乞黄冠不过几余吴筠以为翰林丞旨;韦渠牟后相德宗,倾险拜节;独丞祯应聘不屈,一代高士也。

(同上)汉称苏李,唐称李杜,尚矣。

汉之李杜、唐之苏李亦人所共知。

博雅之士引证李杜凡数处,而有未尽者。

以唐一代言之,苏味道,李乔外,苏環、李乔并为宰相,苏颋、李又对掌丝纶,咸称苏李,是唐有三苏李也。

李白、杜甫外,杜审言、李乔结友前期,李商隐、杜牧齐名晚季,咸称李杜,是唐有三李杜也,又杜赠李衔有“李杜齐名真添窃”之句,衔亦当能诗耶。

(同上)子美又与庐象齐名,刘梦得云:“高明如卢杜”是也李白又与吴筠齐名,见唐史,虽疑非其伦,时亦矫矫者。

(同上)李经,字天英,锦州人,作诗极刻苦,喜出奇语,不袭前人,李纯甫见之曰:今世太白也。

(同上杂编卷六)王郁,字飞伯,大同人,文法柳宗元,歌诗俊逸效李白。

(同上)按:李经,王郁,金诗人。

周弘禴西塘王先生春煦轩集序(节录)读马迁之《史记》,则道往昔于闻睹;诵太白之诸诗,则生风云于几席。

而后世之论文者止马迁,论诗者止太白不复知有典谟风雅矣。

是文章之一变也。

顾马迁、太白之文章,岂苟作哉?融以神,运以意,贯以事,绘以章,定以格,承以调,乡以声,错以句,润以字……然马迁晓其文而于诗有不徹;太白晓于诗而于文有弗工,技之制也。

(《明文海》卷二百四十六)陶允宜《太白楼赋》万历元祀,岁在癸丑,会稽山人将再上于春官,乃与胡先生、何文学者同舟而北。

九月九日,迟:于济上,登太白之楼。

山人慨然而欢,先生、文学曰:“吾子之欢,何欢鲁也?”山人曰:“楼以太白名,何更鲁为?”二客曰:“吾闻登楼作赋,何赋之?”山人曰:“唯唯。

”惟重阳之佳节兮,想龙山之旧游。

酒舍舟而就陆兮,囊茱萸以消愁。

历三桥之屈曲兮,步太白之高楼。

披云日之蒙羽兮,掳天坏之上游。

奠疆域之徐兗兮,应列宿于奎妻,背渤懈之巨浸兮,面泰岱之崇丘,惟东岳之截臬兮,映帝阙而纷纠,麓蜿蜒而断续兮,水委蛇而迸流。

辟罔垄而而原陆兮,表任城之名州。

总与固之基制兮,羌特拔其无寿。

矧玆楼之鼎建兮,拥睥睨之上头。

超灵光之累赘兮,从岳云之飞浮。

对大庭之雄库兮,入玉虚之凄飕。

嗟往者之不作兮胡斯名之久留?于是,先生目余而问曰:“甚矣夫,鲁国之多才也,盖闻义皇书对自彼鱼台,轩辕兽陵,石像崔巍。

少昊宅其东畔,陶唐祠其西隗,汉皇受命而宣坦,秦皇颂德以珉碑,此帝皇之极盛,咸璀璨于常寻,次之则有伯禽疏封,僖公献首,郯子纪官,街侯徙国。

梁孝聂乔于栖霞,鲁共拓基于故壁。

此侯王之己事,亦照耀于方册。

其人则有展禽和惠,叔孙礼义,韦贤燕翼,疏广知几。

黄石方平,起仙灵而争奇;丙吉魏相,握鼎鼎而声蜚。

其豪侠则有陶朱别业,孟常遗署,射戟贾温侯之勇,斯虽奋季郈之距。

蒋生缘开径以养高,朱云因折栏而起誉。

彼千载之名流,盖宇内之人杰。

何影乡之悠悠,独李君之烈烈?”言未竟,文学起立,猎缨而前曰:“先生之旨谬矣!夫功业之于文章,果孰暂而孰久?矧富贵于一时,视吾身于何有?若帝王之余踪,与圣贤之陈迹,六音倏以无声,五采暗以无色。

独篇章之为用,彼云汉之昭回。

躁者遇之心悸,怒者览之颜开。

溯风雅于三百,迄汉季而中衰。

恣六朝之绮靡,逝颓波之莫迴。

迨武德于贞观,生气绝而复苏。

自匡山之崛起,挥远驾以长驱。

挟风霆之怪杰,召神物以凭扶。

灿笔端之蜀锦,吐颔下之丽珠,走一介之布衣,夺赤帜于中原。

搜大泽于云梦,鼓长流于荆樊。

懝东山之安石,号太华之青莲。

入江淮而荣兴,探齐鲁而流览。

系四明之狂客,主当代之玄言。

忽倾何其若素,缔分谊于诸昆。

当其登斯楼也,吞吐沧海,笑傲乾坤。

弄初阳于日观,拉真人于天门,挽长虹而为带,呼明月而可扪。

偕浮丘与安期,将税驾于昆仑,视高傲于大沫,罗几席之儿孙。

于是抚剑谈诗,对酒论文,词高白雪,气薄秋云。

策黎眉于绝境(黎眉见公诗)”拜尧祠于南滇,吊石人之长忌,览歌舞之缤纷。

咏半月之崇台,扬陶公之劳闻。

勒贝石于应事,记风俗之沄沄。

(以上皆公任城事)将翱翔于物表,岂龌蹉于人群?尔乃单骑入都,明皇召见,中夜披衣,诘朝赐宴。

踏花萼之危梯,醉芙蓉之别殿。

鼻鼾鼾其如雷,目闪闪而如电。

忽奉制于俄倾,驰词锋于百战。

泱江河其不停,粉綵其相绚丽。

力士为之更衣,太真为之捧砚。

天子神惊,宫人色变,分宝炬之华辉,归金銮之深院。

而时旧臣御马,大官进食,五侯执鞭,七贵捧胃,争赵侯其中涓,或十日而不面。

独贺监之深知。

尤故人之恋恋。

于是凫绎改观,东蒙生色,汶济洋洋,徂徕奕奕。

惟玆楼之宠光,迴千门其畴匹!悼古昔之尘埃,如滩中之余瘠。

子胡舍其长而兢其短,知其白也守其黑也?”先生怅然,目瞧面赤,欲发一词,噤未得出。

山人恐文学之矜而先生之屈也,徐而应曰:“子谓楼之名于白耶?抑知白之独名于楼也?夫景星之芒孰与夫日月之光。

世主之褒扬孰若夫夷夏之蒸尝?济固鲁国之域,而吾夫子之乡也。

阙里闷其困乏,曲阜峻其室堂,邾列其庙,齐宋卫其藩樯。

万古传其子弟,六经焕其文章。

故人其门者多至于三千,治其业者并振于汉唐。

猗谪仙之殊质,挺光岳之精英。

或取裁于狂狷,可庶几余中行。

使沉积于彦圣,绰左颜而右曾。

若子与之芳轨,将与之以争衡。

然而瞠乎后代,眇矣孤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