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多选题

合集下载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作者:李艳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3期摘要:十九大以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完成党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国民族强起来的伟大目标。

在这种变化了的情况下,重新解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还原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文本内涵,厘清两者之间关系委实重要,这不仅提醒着我们仍需完善“批判的武器”,还需要紧握“武器的批判”,明白理论的东西不结合实践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论水平,而现存的困难以及矛盾并不会因为这些理论的东西而自行消解。

关键词:批判的武器 ;武器的批判 ;理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而马克思正是这样做的: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实现了两个转变,先后发文传播自己的思想。

其后,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第一国际的建立,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下,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而列宁真正地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

1.引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于1844年发表于《德法年鉴》,是马克思早期尤为重要的一篇文章,为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当前,学界对该著作的研究如数家珍。

其中不乏对“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进行解读的,但却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的。

有学者从剖析马克思关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这两个途径来解读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

有学者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其是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

但是,目前致力于从文本来剖析马克思所言的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的学者甚少。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何为“批评的武器”,何为“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在马克思早期《导言》的著作中,他以世界历史的宏伟视角深入去思考德国现实问题的出路,通过阐述“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它们之间的统一关系以及实现德国人的解放的理论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同时马克思还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历史使命,即揭示出了它才是带领人民进行彻底革命解放事业的领导阶级。

關键词:批判的武器;武器的批判;物质武器;精神武器;人的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写的一部伟大哲学著作,文章主要表述了对宗教的批判、对国家制度和法哲学的批判以及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领导阶级。

这篇文章被列宁认为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文章中马克思用了许多尖锐的、彻底的,同时又具有讽刺性的语言勾画出当时德国落后的社会现状,最终要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16。

而在文章中马克思提出了一大语言亮点是“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并指出了无产阶级和哲学的统一关系,最后揭示出实现人类解放是理论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而且重要的是由一个彻底被戴上锁链、表明了人的全面丧失的特殊阶级即无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才能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翻那些一切使人变成为受到侮辱、奴役、遗弃以及蔑视的东西的。

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点以及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入解读“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这两条语言线索来思考探索马克思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即实现德国人的解放。

一、“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马克思在《导言》中的批判不仅强调了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强调了革命实践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只有把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结合即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有效相结合,才能共同作用于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即实现人的解放,他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大学期末《马克思经典原著导读》题库

大学期末《马克思经典原著导读》题库

【理解题】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ad hominem[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ad hominem[人]。

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这段话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话中有两个主句, 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 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理论、精神武器, 特指正在形成中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

“武器的批判”指的是实际的革命行动、物质武器, 特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在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革命理论的作用时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在这里, 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认为理论批判与现实的革命运动都是人类解放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并强调了物质力量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 揭示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辩证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 武器的批判所需要的现实的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 和唯物主义相反, 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 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因此, 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马克思哲学名著导读资料

马克思哲学名著导读资料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2个马克思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批判的武器”(笔杆子)这个词的中心词是武器,而“武器的批判”(枪杆子)的中心词是批判,武器和批判是两回事。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这是说实践的重要,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这就是说理论对实践即革命有指导作用,是前提条件。

拿起武器去战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战斗的过程中,无产阶级若想成功,也必须要有先进的“批判的武器”即暴力革命来指导自己前进的方向。

意思是,不仅要用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来摧毁旧制度,而且还要借助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让先进的理论变成群众手中的武器,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以实现人类的解放。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总而言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精神不是决定因素。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尽管也是他所说的“批判的武器”,但是,它却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转变成了锋利的“武器的批判”。

毛泽东说得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上的批判终究是思想领域中的,而只有拿起武器去战斗,才是达到胜利的必经之路。

二、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在《论犹太人问题》一书中马克思认为,一切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就是国家摆脱一切宗教的解放。

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它的对象是封建主义,摧毁的是等级制度、行会和特权。

政治解放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的解放,不是解放的全部,犹太人依靠政治解放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只有走向人类解放,才能获得人的全面解放。

人类解放要消灭私有制,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含义:
所谓“武器的批判”,是指用暴力和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手段,摧毁或压服对立的势力和个人,包括对自己不能“说一不二”的思想和行为。

所谓“批判的武器”,是指一种正确的思想要为他人接受,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线,只能论理和说服,这论理和说服就是“批判的武器”。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来源: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
辩论关系:
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这句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批判的武器指用理论作为武器解决问题。

武器的批判指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

就比如社会即将发生变革时,起初在理论思想上提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始终不能彻底解决,那么就需要用暴力手段把旧的社会形态革命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一、名词释析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谓“武器的批判”,就是说要运用物质的力量,真刀真枪地进行战斗。

所谓“批判的武器”,就是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武器的批判显然是指暴力革命,因此批判的武器就应当是指革命理论。

2、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地说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手段和必然结果,而异化劳动也是导致了人的自我的异化。

要真正扬弃异化,就必须消灭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源。

在《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有了劳动的异化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初步思想。

马克思说:“私有财产不过是上述情况的感性表现:人变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的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化,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去现实性,就是异己的现实。

”这样,马克思就从私有制的内部,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

首先,作为自我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彼岸”的东西,实际上,它同这个异化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换句话说,异化的世界本身-它的内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 构成扬弃异化的现实基础,尽管是它的否定性基础。

其次,既然自我异化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中表现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因而从根本上表现为经济的必然性,那么,自我异化的扬弃就决不可能离开这种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相反,它必然首先从这种经济必然性的方面去获得它自身的必然性,即“发展到矛盾状态”的私有财产本身就构成促使矛盾解决的现实前提。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作者:刘改莲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8期【提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下文简称《导言》)中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为逻辑线索,关注现实,瞄准了推动德国及其他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历史性命题。

这一理论成果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批判; 无产阶级; 人的解放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批判的武器”在马克思那里指黑格尔所代表的传统哲学家,总是希望通过理论批判实现变革社会的目的。

而马克思认为,要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必须要有彻底的革命理论。

彻底的革命需要彻底的哲学,只有彻底的哲学,才可以将人的解放进行到底。

截止费尔巴哈,可以说传统哲学已经在旧哲学范围内将宗教批判发挥到了极致。

正如马克思在《导言》一开头就鲜明地指出:“对于德而言,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

颠倒的世界利用颠倒的世界意识,让人以为这个世界不是颠倒的,而是完美的。

因此,反抗凭借宗教而寻求精神慰藉和辩护的那个世界的斗争便即刻提上日程,对天国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演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法的批判、对政治的批判。

宗教批判将德国从彼岸世界拉回现实的此岸世界,但马克思认为,如果仅仅是否定德国的现状,呈现出的依旧是时代错乱。

并且,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即使否定了德国的政治现状,结果也依旧是现代各国的废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

很明显,德国的政治及其制度低于世界历史水平,那么什么又是与如今的当代现实保持在相同水平上的德国历史呢?马克思给出的回答是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德国虽不是历史的同时代人,但确是哲学的同时代人,甚至我们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现实的历史水平的。

因此,当我们批判哲学——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的时候,我们便正好接触到了当代的中心议题。

“武器的批判”相较于“批判的武器”指的是革命实践。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发展和对外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同样是至关重要 的 。因此 ,这次会议所彰显出来的理论研究与决策研 究相互依赖 ,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
(作者系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收稿日期 :2003 - 01 - 31 ] [ 责任编辑 :邵 峰 ]
— 68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年第 5 期
非常奇怪的是 ,这两部分内容我已于 2002 年 12 月 16 日 在 伦 敦 经 济 学 院 参 加 英 国 国 际 研 究 协 会 (B ISA) 年会时加以阐述 ,副标题用的即是 The End of
American @IR T. com and t he Rise of Chinese @IR T. com 。英国学派的领袖 Barry Buzan 教授在对我的文 章作评论时 ,称“受到触动”;与会者也并未得出“学术 批评不同于道义谴责”的结论 ,而是总体上认同了我的 想法 。偏偏是中国学者不能接受我对国际关系理论的 批判 (见孙学峰《学术批判不同于道义谴责》,载《世界 经济与政治》2003 年第 1 期 ,以下简称《批判》一文) , 希望我不违背“革国际关系理论命”的基本前提 。颇有 些纳闷 ,如果不违背资产阶级学术的基本前提 ,如何产 生《资本论》?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材中指出 “, 不能说经济学 是一门精致的科学 ,毋宁说它是一门艺术”。带有强烈 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关系理论更是这样 ,研究西方古 希腊的理性传统与古罗马的法的精神对西方国际关系 理论的观念塑造是个很好的课题 。在当代 ,国际关系 理论成为美国话语霸权的表现 ,正在试图普适化 ,阻碍 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革命 ,恰如美国外交中“美国例 外论”与“天 定 命 运 论 ”两 大 理 念 产 生 出 的 种 种 矛 盾 ———美国试图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推广至 全球 ,是自相矛盾的行为 。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语录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语录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语录1.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就好比说,你想要改变一个旧的制度,光靠嘴说是不行的呀,得真正行动起来去打破它,就像要拆除一堵墙,光喊口号可拆不掉,得用工具去砸呀!2.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这就好像在大海中航行,那些软弱的人可能很快就被风浪打倒了,而坚强的人才能冲破险阻,抵达目的地,你说是不是?3.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这就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一样啊,好的家庭环境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时孩子也在塑造着这个环境呀,多神奇!4. “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

”哎呀,这就好像你想享受美食却不想付出劳动去获取,那怎么行呢?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呀!5.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说再多好听的计划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件事情,就像说要减肥,不行动起来怎么能成功呢?6. “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

”就如同自己的幸福得靠自己去努力争取一样,别人可没办法代替呀,工人们得团结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奋斗呀!7.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这就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去追求是一个道理呀,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行动,这就构成了历史呀!8. “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想想看,我们和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要真诚,要热情,要有原则,还要相互体谅,这样友谊才能长久啊!9.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这不就像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吗?对美的追求真的很有力量啊!10.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这就好像是说,没有劳动,我们怎么能成为现在的我们呢?劳动真的是太重要啦!我觉得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经典语录真的是非常深刻且具有指导意义,它们让我们对社会、人生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呀!。

下列马哲的命题全都是正确的

下列马哲的命题全都是正确的

47.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48.正如同在其他一切思维领域中一样,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社会和国家方面的情形是这样。
41.马克思的理论不是一种必须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也不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说明的东西。
注: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说明一切历史现象,它从未具体描述过未来社会的远景。
42.恩格斯把历史运动中的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中的轴线,强调曲线总是在中轴线上下摆动。
43.马克思、恩格斯预见到,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扩大……历史也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的历史。
37.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产活动。
38.范畴是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
39.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40.列宁认为,马克思得出唯物史观思想所用的方法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的过程。
2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2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摘要: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同样,武器的批判也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

如果说,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残余的对策措施是“武器的批判”,那么,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残余的思想方法论就是“批判的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任重道远,长期作战;以立为主,破中有立;重在思想教育,不搞运动。

关键词:改革开放;方法论;武器The critical weapon cannot replace the criticism of weapon, and in reverse, the same is true of that the criticism of weapon cannot replace the critical weapon . During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f the countermeasure against the feudal remnants is regarded as the criticism of weapon, then we can say that the thought of methodology against the feudal remnants can be treated as the critical weapon:emancipating the mi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making concrete analysis of concrete problem,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s our traditional culture;Shouldering heavy responsibilities and long duration operation; focusing 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rather than launching political movements.【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 up; Methodology; weapon。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试 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试 选择题1

22232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正确答案:ABCD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32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正确答案:BCD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326、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正确答案:ACD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规律是客观的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327、任何真理都是正确答案:AB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3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答案:ABCD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D、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329、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正确答案:ABC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330、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正确答案:ABC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从联系中把握事实D、从各种零散的现象出发331、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正确答案:ABCD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3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答案:ABC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333、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正确答案:BCD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正确答案:ABCD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335、认识主体的属性有正确答案:ABCDA、生物性B、意识性C、社会性D、实践性33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我们要实现文化意义上的超越,必须首先对文化本身作出理论上的深邃把握,结构上的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意义上和功能上的准确的领悟。

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文化语境纷繁复杂,对文化的理解五花八门,文化理论上的学术流派林林总总,各种文化学著作汗牛充栋。

当我们用文化视角切入观照和研究广告时,首先要进行一次文化的批判。

“文化”一词,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着特定的辞意,是文冶和教化的总称。

《周礼》说:“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显然中国古代所言的文化是属于政治社会理论范畴,并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蕴涵。

在西方,“文化”一词(culture)产生于拉丁语,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即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对自然界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而后西方人从这种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对人自身的认识,“文化”一词产生了转意。

“文化”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又融进了“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内容,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有一句名言“智慧文化即哲学”,他将“文化”与人的品质、能力联系起来。

回颐东西方对“文化”的理解,可窥见其中的明显差异,古代中国“文化”词源限于社会的政治理论范畴;而西方人的“文化”词源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人对土地的耕作,这是外在自然人化的过程,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使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聪颖的智慧,这是将内在自然人(人的生物性的存在)人化的过程。

无论是古代东方式的“文化”还是古代西方的“文化”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它们仅仅是现代文化的胚胎。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经验中创造出来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泰勒开西方文化人类学之先河,影响和启迪了不少的思想家。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多选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多选题

一、问题: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说明()。

A.理论的力量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理论与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D.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答案:ABD二、解析:这是马克思的一段话。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批判的武器”就是理论辩论,通俗点叫笔杆子;“武器的批判”就是实践斗争,通俗点叫枪杆子。

笔杆子不能代替枪杆子,光动动笔杆子,是消灭不了敌人的。

但是笔杆子只要能掌握群众,也能变成威力巨大的枪杆子。

马克思一生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无产阶级打造一个强劲有力的笔杆子,也就是打造“批判的武器”——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来唤醒沉睡中的无产阶级,唤醒他们的阶级意识和历史使命,使之成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现实力量。

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三、锻造哲学武器的“两把大锤”锻造“批判的武器”就像打铁的过程,需要用大锤不断击打烧红的铁。

马克思在锻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有两把大锤,一把叫“实事求是”,一把叫“无情批判”。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从前人的著作中抽象演绎出来的,而是从社会现实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所谓“无情批判”,就是在锻造思想武器的过程中,批判前人,批判同时代的理论流派,同时也不断批判自己之前的思想成果,以“今日之我”批判“昨日之我”。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哲学》模拟试卷四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哲学》模拟试卷四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哲学》模拟试卷四[单选题]1.人性决定于()A.先天的禀赋B.遗传的因素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出身(江南博哥)参考答案:C[单选题]2.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参考答案:B[单选题]3.费尔巴哈认为,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

A.人的本质B.自我C.人的理性D.自然界参考答案:A[单选题]4.农民在播种前估计种子发芽率,属于()A.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区分可能性的大小。

D.区分可能性和现实性。

参考答案:C[单选题]5.按照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来划分,上层建筑属于()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上层建筑某些部分属于物质关系D.政治上层建筑属于物质关系,思想上层建筑属于思想关系参考答案:B[单选题]6.“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参考答案:D[单选题]7.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A.事物的度B.事物质的规定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参考答案:D[单选题]8.黑格尔认为,人的最高的思维方式是()。

A.知性思维B.消极的理性C.否定的理性D.肯定的理性参考答案:D[单选题]9.人民群众的主体是()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参考答案:D[单选题]1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参考答案:C[单选题]11.“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参考答案:B[单选题]12.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多选题
题目: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_____。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ABD
专家详解: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ad hominem〔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ad hominem〔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著名思想.(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0页)批判的武器是指彻底的革命理论,即能够抓住人的本身,以人本身为人的最高本质的理论——人本主义。

武器的批判是指以无产阶级作为物质力量的人类解放。

在马克思看来,革命的理论不能代替革命的行动,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马克思是在探讨德国革命的可能性时提出这一思想的。

马克思认为,德国能够实现人类解放,其根据是:德国有一个彻底革命的人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要求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一理论的彻底性使之能够说服人,掌握群众,从
而成为群众的思想武器。

再一个根据是德国有进行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即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形成起来的,它表明一切等级的解体。

由于自己受的痛苦具有普遍性质,它若不解放整个社会就不能解放自己。

马克思认为,光有哲学充当批判的武器是不够的,人类解放没有物质力量,没有无产阶级不行,因为革命本身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

马克思的上述思想诉诸武器的批判,诉诸无产阶级,这使他发展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思想,进一步接近唯物主义,并与仅仅注重说明世界的其他哲学家鲜明地区分开来.以往的哲学家,包括青年黑格尔派的共同缺陷在于看不到真理的发现和实现都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认为一旦发现真理,真理自身就能实现。

所以总是诉诸理论,并不可避免地夸大精神作用,解决不了改造世界的问题。

马克思的上述思想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为他正确地认识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但马克思当时是从人本主义出发来思考问题的,因而他的思想还不是科学共产主义、而是带有浓厚人本主义色彩的哲学共产主义。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疋作用,这说明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故本题选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