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合集下载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作者:李艳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3期摘要:十九大以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完成党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国民族强起来的伟大目标。

在这种变化了的情况下,重新解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还原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文本内涵,厘清两者之间关系委实重要,这不仅提醒着我们仍需完善“批判的武器”,还需要紧握“武器的批判”,明白理论的东西不结合实践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论水平,而现存的困难以及矛盾并不会因为这些理论的东西而自行消解。

关键词:批判的武器 ;武器的批判 ;理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而马克思正是这样做的: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实现了两个转变,先后发文传播自己的思想。

其后,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第一国际的建立,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下,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而列宁真正地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

1.引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于1844年发表于《德法年鉴》,是马克思早期尤为重要的一篇文章,为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当前,学界对该著作的研究如数家珍。

其中不乏对“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进行解读的,但却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的。

有学者从剖析马克思关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这两个途径来解读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

有学者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其是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

但是,目前致力于从文本来剖析马克思所言的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的学者甚少。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何为“批评的武器”,何为“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取代的近义词

取代的近义词

取代的近义词导读:取代,词语意思为:指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

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取代的近义词资料,欢迎阅读。

词语解释:[拼音][qǔdài][释义]推翻他人或排斥同类,以便自己顶替其位置取代近义词:代替,替代近义词造句:1、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2、放弃一个事物,首先要找到另一个事物代替。

3、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4、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

5、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

6、严谨代替松散,行动代替愿望。

7、、如果男人可以代替女人来大姨妈、痛经、怀孕、堕胎、流产、难产、破腹产、大出血、喂奶、身材走样、担心背叛,我很愿意为男人买房,照顾他一辈子!8、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9、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10、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11、上天让我们习惯平常的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生存,而不是代替学生生存。

13、再好的教科书也代替不了教师本人的思想和卓识。

14、今天,人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代替了昔日的茅屋草棚。

取代造句:1、可取代急躁的第二种东西是水滴石穿,即熟能生巧的能力。

2、我知道我们也同样怀念耐特在禁区中的威力,他会最终被人取代的,总有些人会为这个目标而一掷千金。

3、取代这一切的,至少点几下鼠标,就可长驱直入,想要的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读者所不知道的东西"长篇大论"能在网页上直接就读。

4、今天的教育电视,计算机交互学习,和互联网在线学习都有其推崇者,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看起来能够取代千年以来经过了不断摸索和实验的方法,那就是,由一个老师站在一群学生面前,用语言向他们传播智慧。

5、问题在于金科玉律无法取代经济政策。

6、自豪之心已经无影无踪,贪婪取代了它的位置。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 人民最精致、 华”,“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 人民最精致 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马恩全集》第一卷,第121、120页。 《马恩全集》第一卷, 121、120页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好哲学的精神武器
无产阶级要想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要想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还必 须掌握哲学这一精神武器,同样, 须掌握哲学这一精神武器,同样,哲学只有在无 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精神武 即无产阶级所担负的“ 器。即无产阶级所担负的“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 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把无产阶级 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把无产阶级 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 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 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因此, 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因此,“哲学不消灭 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 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 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
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一致性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德国无产阶级的形成,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德国无产阶级的形成,提出无 产阶级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形成起来的, 产阶级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形成起来的,伴随 着社会的急剧解体,特别是中间等级分化和破产, 着社会的急剧解体,特别是中间等级分化和破产, 不得不充实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不得不充实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而无产阶级 的地位决定它必须把消灭私有制作为自己的重要 任务。所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 无产阶级的解放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 任务。所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 是与社会自身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相一致的。 是与社会自身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相一致的。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 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 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 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 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 有财产,只不过是把…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 有财产,只不过是把 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 为社会的原则。 为社会的原则。”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在马克思早期《导言》的著作中,他以世界历史的宏伟视角深入去思考德国现实问题的出路,通过阐述“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它们之间的统一关系以及实现德国人的解放的理论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同时马克思还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历史使命,即揭示出了它才是带领人民进行彻底革命解放事业的领导阶级。

關键词:批判的武器;武器的批判;物质武器;精神武器;人的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写的一部伟大哲学著作,文章主要表述了对宗教的批判、对国家制度和法哲学的批判以及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领导阶级。

这篇文章被列宁认为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文章中马克思用了许多尖锐的、彻底的,同时又具有讽刺性的语言勾画出当时德国落后的社会现状,最终要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16。

而在文章中马克思提出了一大语言亮点是“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并指出了无产阶级和哲学的统一关系,最后揭示出实现人类解放是理论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而且重要的是由一个彻底被戴上锁链、表明了人的全面丧失的特殊阶级即无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才能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翻那些一切使人变成为受到侮辱、奴役、遗弃以及蔑视的东西的。

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点以及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入解读“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这两条语言线索来思考探索马克思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即实现德国人的解放。

一、“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马克思在《导言》中的批判不仅强调了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强调了革命实践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只有把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结合即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有效相结合,才能共同作用于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即实现人的解放,他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励志名言

马克思励志名言

马克思励志名言
马克思励志名言
1 、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2 、哲学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结论,而是要你思考。

3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4 、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

5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6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7 、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时间便越多。

8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9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1 0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1 1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1 2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1 3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1 4 、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1/ 1。

取代的近义词

取代的近义词

取代的近义词本文是关于取代的近义词,感谢您的阅读!取代,词语意思为:指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

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取代的近义词资料,欢迎阅读。

词语解释:[拼音][qǔdài][释义]推翻他人或排斥同类,以便自己顶替其位置取代近义词:代替,替代近义词造句:1、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2、放弃一个事物,首先要找到另一个事物代替。

3、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4、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

5、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

6、严谨代替松散,行动代替愿望。

7、、如果男人可以代替女人来大姨妈、痛经、怀孕、堕胎、流产、难产、破腹产、大出血、喂奶、身材走样、担心背叛,我很愿意为男人买房,照顾他一辈子!8、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9、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10、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11、上天让我们习惯平常的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生存,而不是代替学生生存。

13、再好的教科书也代替不了教师本人的思想和卓识。

14、今天,人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代替了昔日的茅屋草棚。

取代造句:1、可取代急躁的第二种东西是水滴石穿,即熟能生巧的能力。

2、我知道我们也同样怀念耐特在禁区中的威力,他会最终被人取代的,总有些人会为这个目标而一掷千金。

3、取代这一切的,至少点几下鼠标,就可长驱直入,想要的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读者所不知道的东西"长篇大论"能在网页上直接就读。

4、今天的教育电视,计算机交互学习,和互联网在线学习都有其推崇者,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看起来能够取代千年以来经过了不断摸索和实验的方法,那就是,由一个老师站在一群学生面前,用语言向他们传播智慧。

5、问题在于金科玉律无法取代经济政策。

6、自豪之心已经无影无踪,贪婪取代了它的位置。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含义:
所谓“武器的批判”,是指用暴力和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手段,摧毁或压服对立的势力和个人,包括对自己不能“说一不二”的思想和行为。

所谓“批判的武器”,是指一种正确的思想要为他人接受,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线,只能论理和说服,这论理和说服就是“批判的武器”。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来源: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
辩论关系:
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这句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批判的武器指用理论作为武器解决问题。

武器的批判指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

就比如社会即将发生变革时,起初在理论思想上提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始终不能彻底解决,那么就需要用暴力手段把旧的社会形态革命掉。

《神圣家族》的经典语录摘抄

《神圣家族》的经典语录摘抄

《神圣家族》的经典语录摘抄
《神圣家族》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45年合作撰写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著作。

这部作品主要是对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格伦兹等德国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的批判。

《神圣家族》被认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早期表现,其中涵盖了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雏形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神圣家族》中的经典语录:
1.关于批判的思考:“批判不是按照任何神圣的标准对
个别存在物进行判断,而是按照存在物的内在标准
对其本身进行分析。


2.关于自由与人的本质:“自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
活动。


3.关于人类历史:“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自己的创造过
程,这是一个无止境的、常常受到中断的进程。


4.关于现实的改变:“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
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5.关于批判与实践:“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
判;物质的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6.关于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是这个人世界的解放,就
像人的理论是这个人世界的理论。


7.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成为物质力量一旦它
掌握了群众。


8.关于物质主义和历史观:“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形成
了他们的历史,这就是一个至今尚未为社会活动意
识到的基本思想。


这些语录不仅揭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考,也展现了他们对社会、历史和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党建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浅谈党建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浅谈党建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摘要:马克思关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一段经典论述,深刻指出了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批判的武器”即指理论,“武器的批判”即指实践,从方法论来说,这对今天党建专业学生的学习指导意义重大。

首先,在党建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专业知识,其次,必须立足现实放眼国际,最后,在理论与实践中才能更好提升党建专业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党建专业;理论;实践“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1]这五句话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一句话,“批判的武器”即指理论,“武器的批判”即指实践,第一句话意在强调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第二、三、四句话意在强调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及理论的重要性,第五句话主要说明彻底的理论是要抓住事物本质的。

整段话主要讲理论和实践间的辩证关系,这对于今天我们党建专业的学生来说,获益匪浅,意义重大。

一、党建学习必须掌握专业的理论1.何为理论?如何区分党建专业的学生和非党建专业的学生?也许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基本的和零散的见解,加上很多知识现在都可以网上搜索,那如何才能在谈吐中体现自己是一名党建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区别就在于系统化的理性认识而非零散的见地,也即党建知识的理论性是否足够的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一切理性认识都是理论,而是那些具有完整体系框架的理性认识才能称之为理论,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认识”[2]。

2.掌握先进的党建理论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一样,没有党建知识的学习、党建理论的构建,就不会实现我们在党建专业上的发展。

2018年作为党建专业发展的元年,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相比其他专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懒惰不学习之由,相反,正是基于此更要学好党建专业的理论知识,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体系,而不是简单学习零散知识,在三年的专业学习后,要能在大脑中构建出党建学科的整个大框架。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作者:刘改莲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8期【提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下文简称《导言》)中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为逻辑线索,关注现实,瞄准了推动德国及其他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历史性命题。

这一理论成果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批判; 无产阶级; 人的解放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批判的武器”在马克思那里指黑格尔所代表的传统哲学家,总是希望通过理论批判实现变革社会的目的。

而马克思认为,要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必须要有彻底的革命理论。

彻底的革命需要彻底的哲学,只有彻底的哲学,才可以将人的解放进行到底。

截止费尔巴哈,可以说传统哲学已经在旧哲学范围内将宗教批判发挥到了极致。

正如马克思在《导言》一开头就鲜明地指出:“对于德而言,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

颠倒的世界利用颠倒的世界意识,让人以为这个世界不是颠倒的,而是完美的。

因此,反抗凭借宗教而寻求精神慰藉和辩护的那个世界的斗争便即刻提上日程,对天国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演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法的批判、对政治的批判。

宗教批判将德国从彼岸世界拉回现实的此岸世界,但马克思认为,如果仅仅是否定德国的现状,呈现出的依旧是时代错乱。

并且,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即使否定了德国的政治现状,结果也依旧是现代各国的废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

很明显,德国的政治及其制度低于世界历史水平,那么什么又是与如今的当代现实保持在相同水平上的德国历史呢?马克思给出的回答是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德国虽不是历史的同时代人,但确是哲学的同时代人,甚至我们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现实的历史水平的。

因此,当我们批判哲学——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的时候,我们便正好接触到了当代的中心议题。

“武器的批判”相较于“批判的武器”指的是革命实践。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发展和对外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同样是至关重要 的 。因此 ,这次会议所彰显出来的理论研究与决策研 究相互依赖 ,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
(作者系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收稿日期 :2003 - 01 - 31 ] [ 责任编辑 :邵 峰 ]
— 68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年第 5 期
非常奇怪的是 ,这两部分内容我已于 2002 年 12 月 16 日 在 伦 敦 经 济 学 院 参 加 英 国 国 际 研 究 协 会 (B ISA) 年会时加以阐述 ,副标题用的即是 The End of
American @IR T. com and t he Rise of Chinese @IR T. com 。英国学派的领袖 Barry Buzan 教授在对我的文 章作评论时 ,称“受到触动”;与会者也并未得出“学术 批评不同于道义谴责”的结论 ,而是总体上认同了我的 想法 。偏偏是中国学者不能接受我对国际关系理论的 批判 (见孙学峰《学术批判不同于道义谴责》,载《世界 经济与政治》2003 年第 1 期 ,以下简称《批判》一文) , 希望我不违背“革国际关系理论命”的基本前提 。颇有 些纳闷 ,如果不违背资产阶级学术的基本前提 ,如何产 生《资本论》?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材中指出 “, 不能说经济学 是一门精致的科学 ,毋宁说它是一门艺术”。带有强烈 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关系理论更是这样 ,研究西方古 希腊的理性传统与古罗马的法的精神对西方国际关系 理论的观念塑造是个很好的课题 。在当代 ,国际关系 理论成为美国话语霸权的表现 ,正在试图普适化 ,阻碍 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革命 ,恰如美国外交中“美国例 外论”与“天 定 命 运 论 ”两 大 理 念 产 生 出 的 种 种 矛 盾 ———美国试图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推广至 全球 ,是自相矛盾的行为 。

下列马哲的命题全都是正确的

下列马哲的命题全都是正确的

47.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48.正如同在其他一切思维领域中一样,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社会和国家方面的情形是这样。
41.马克思的理论不是一种必须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也不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说明的东西。
注: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说明一切历史现象,它从未具体描述过未来社会的远景。
42.恩格斯把历史运动中的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中的轴线,强调曲线总是在中轴线上下摆动。
43.马克思、恩格斯预见到,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扩大……历史也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的历史。
37.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产活动。
38.范畴是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
39.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40.列宁认为,马克思得出唯物史观思想所用的方法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的过程。
2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2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我们要实现文化意义上的超越,必须首先对文化本身作出理论上的深邃把握,结构上的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意义上和功能上的准确的领悟。

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文化语境纷繁复杂,对文化的理解五花八门,文化理论上的学术流派林林总总,各种文化学著作汗牛充栋。

当我们用文化视角切入观照和研究广告时,首先要进行一次文化的批判。

“文化”一词,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着特定的辞意,是文冶和教化的总称。

《周礼》说:“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显然中国古代所言的文化是属于政治社会理论范畴,并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蕴涵。

在西方,“文化”一词(culture)产生于拉丁语,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即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对自然界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而后西方人从这种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对人自身的认识,“文化”一词产生了转意。

“文化”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又融进了“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内容,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有一句名言“智慧文化即哲学”,他将“文化”与人的品质、能力联系起来。

回颐东西方对“文化”的理解,可窥见其中的明显差异,古代中国“文化”词源限于社会的政治理论范畴;而西方人的“文化”词源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人对土地的耕作,这是外在自然人化的过程,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使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聪颖的智慧,这是将内在自然人(人的生物性的存在)人化的过程。

无论是古代东方式的“文化”还是古代西方的“文化”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它们仅仅是现代文化的胚胎。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经验中创造出来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泰勒开西方文化人类学之先河,影响和启迪了不少的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 .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 .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的可知性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6 .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 .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C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0 .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 .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 .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 .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 .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 .理论脱离实际B .经验论C .教条主义D .唯理论13 .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C .唯我主义观点D .反理性主义观点14 .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 .生而知之(孔子)B .不虑而知(孟子)C .不行而知(老子)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所以这“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强调的是“武器”,即“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党拥有如此鲜明的革命性,而正是明白革命的重要性,并为革命付出巨大的牺牲,才有了今日走向富强的中国。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意思是:马克思认为自己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而他的目标是让无产阶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身。”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名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名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的重要思想观点
• 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 途径,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 可能的;因此,对立的 解决不仅仅是认识 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的生活的任务。 • 人不仅知道按照自己需要进行生产,而且 懂得按照对象的属性进行生产(强调人类生 产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的重要思想观点
• 重大理论缺陷:人的异化建立承认人又一 个既定的人的本性、本质,而这个本质、 本性又被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 自由自觉的活动,到底是人类历史、人类 活动最求的目标?还是一个先在的既定的 历史前提? • 这显然不太符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 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中的著名观点(1843年)
• 理论对群众的意义: 1、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 量; 2、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 理论主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 根本。 3、理论在一个国家的 实现程度,决定 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 程度;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中的著名观点(1843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的重要思想观点
• 共产主义: 1、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2、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 占有; 3、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 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 部成果的。 4、这种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 矛盾的 真 正解决,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确立、自由与必然、 个体与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的 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 解 答,而且它知道它就会是这种解答。
• 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关系: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 的物质武器; 2、思想的 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 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 成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是理论活动,如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哲学。

“武器的批判”指对德国封建专制政权、警察、国家机器在理论上的批判、抨击。

“批判的武器”指批判性质的武器,即对普鲁士王权实际的打击,就是武装革命;而普鲁士政权也是武器,只是它是落后的、堕落的武器,而非批判性质的、进步的武器。

普鲁士封建王权是“物质的力量”,仅以笔头的批判还不够,所以只能用武装革命(也是物质力量)来摧毁。

马克思的名言“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里也得到了体现。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就是说改造世界是第一位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d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
力量”。

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