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蛇类别名大全
看看我大中华的十大毒蛇,看看有没有在你的家乡……
看看我大中华的十大毒蛇,看看有没有在你的家乡……银环蛇特征: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
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
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
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
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
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分布范围: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6]中国之外分布于缅甸、越南北部等。
[5]银环蛇云南亚种,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
毒性: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
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
银环蛇的LD-50为0.108,为欧亚大陆上最毒的毒蛇。
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
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
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银环蛇成体供药用。
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梅毒等症。
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国内常见毒蛇介绍及如何预防被咬
国内常见毒蛇介绍及如何预防被咬眼镜蛇国内毒蛇的品种并不是很多,一般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只有在外出旅行时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些蛇。
对于毒蛇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到它们常生活的一些地点,如果真的碰到毒蛇也不要慌张,不要主动去攻击它们。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我们主动招惹的话,它们也很少会主动出击。
1.蝮蛇(详情介绍)又名地扁蛇、土虺蛇、狗屎朴、灰链鞭、烂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
头呈三角形,有颊窝,吻鳞明显,鼻间鳞宽,外侧缘尖细,背鳞明显,全长约60-70厘米。
背面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八字形斑,颞部有一镶黑色边的细白眉纹,躯干背面斑纹较大,一般有2行深褐色圆斑,左右交错排列,有的有深浅相同的横斑。
或有分散不规则的斑点,体侧有一列棕色斑点,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有黑斑。
蝮蛇分布很广,我国东南沿海水网地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秦岭山地,新疆及内蒙古草原,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平原、丘陵、山区等各种环境都可以生活。
常栖息于坟堆、草丛、乱石堆及田野上,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
属于北方类型的蝮蛇,耐寒性强。
以蛙、鸟及鼠类为食,也能吃鱼类、蛇类及蜥蜴。
卵胎生。
产出的幼蛇吃蜈蚣等节肢动物,其毒液具混合毒。
2.眼镜蛇眼镜蛇是一种毒性强、危害大的毒蛇。
它的头颈背部有一对白色黑心的斑纹,很象人戴的眼镜,因此叫眼镜蛇。
一般动物的肋骨都在胸部,可是眼镜蛇却在颈部,而且可以活动。
它被激怒时,会竖起前半身,左右晃动,同时扩张颈部的肋骨,变得又扁又平,远远望去,如同戴着眼镜的一张脸。
眼镜蛇是非常残忍的毒蛇,在饥饿时,甚至会吞食同类。
眼镜蛇能在发出“呼、呼”声中,把毒液喷射出去,一下子就击中对手脸和眼睛。
生物学家认为,这也许是因为它们能感觉到动物或人脸的温度。
主要分布在两广、海南、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四川的金沙江河谷地带。
了解其生活习性尽量避免与其接触,不要主动攻击3.金环蛇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
古代形容蛇的雅称
1. 虫王:蛇在动物界中属于虫类中的王者,有着高贵的地位。
2. 蛇君:蛇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行为方式,被形容为君主般的存在。
3. 神行蛇影:形容蛇的身形灵活敏捷,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
4. 蛇影流光:蛇的身体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闪烁的光芒,给人以神秘感。
5. 玉蛇:蛇的皮肤有时会呈现出翠绿色,像玉一样晶莹剔透,被形容为玉蛇。
6. 金蛇:形容蛇的鳞片有时会呈现出金黄色,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被形容为金蛇。
7. 翡翠蛇:蛇的皮肤呈现出翡翠绿色,美丽而瑰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
8. 白蛇:形容蛇身的颜色呈现出纯白色,纯洁而高雅。
9. 银蛇:形容蛇身的颜色呈现出银白色,光泽如银,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10. 龙蛇:蛇在中国文化中与龙有着紧密的联系,被形容为龙蛇,象征着神秘与力量。
中国境内的有毒蛇类
中国境内的有毒蛇类今天本文介绍中国境内的30种陆生有毒蛇类金环蛇,属剧毒蛇,中国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
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在中国分布: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莽山烙铁头,也称为莽山原矛头蝮,剧毒,全长可达2米,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
山烙铁头,分布于我国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湖北等地。
察隅烙铁头蛇,剧毒,分布于藏东南的察隅县,墨脱县和云南西北部地区。
台湾烙铁头蛇,剧毒,在我国分布于台湾、华东、华南。
舟山眼镜蛇,又称中华眼镜蛇,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
属沟牙类毒蛇,分泌的是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孟加拉眼镜蛇,又名单眼镜蛇,剧毒,属混合型毒素,被咬后会出现痛楚及肿胀,严重的可致死亡。
在中国分布:广西西南部,四川南部等。
眼镜王蛇,性情更凶猛,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
中国最大的长度记录:380厘米。
白头蝰,又名白头蛇,毒性较中等的蛇,其毒性对青壮年并不致命。
中国之内分布:安徽、福建、甘肃、广西、贵州、湖南、江西、陕西、四川、西藏、云南、浙江。
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百花蛇、中华蝮等。
性格凶猛,毒牙较长,毒素是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而这种毒素更是强烈出血性的。
我国分布:安徽、重庆、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台湾短尾蝮,剧毒,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
中介蝮,中国分布: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属于剧毒蛇种,一旦被咬伤,轻者只需消肿,重者截肢,不会太过威胁性命。
岩栖蝮,为管牙类毒蛇,剧毒,中国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蛇岛蝮,是蝰蛇科亚洲蝮属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辽东蛇岛,沈阳市及大连市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我国十大著名毒蛇,以及被蛇咬的处理方法
常见毒蛇咬伤之处置
(一)出血性毒蛇:百步蛇 (二)神经性毒蛇:眼镜蛇 (三)混合性毒蛇:锁链蛇
出血性毒蛇表现为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
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 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 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 死亡。
原矛头蝮
栖息于山区森林中,尾具有缠绕性,夜行性,食蜥蜴、鼠、鸟。 主要分布省份: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 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舟山眼镜蛇
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 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
神经性毒蛇表现为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
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 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 内死亡.
混合性毒蛇之毒素则甚为复杂,包括凝血、溶血毒、神经毒等, 因此可造成神经毒性与出血症状。
•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 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 1.应先尽量认清楚咬伤毒蛇之外观及特征,必要时可将 蛇带至医疗院所。 2.保持镇静,并去除戒指或其他约束带,尽量勿移动 患肢,并使其低于心脏的位置。 3.伤口处之血液切勿用口吸除,可以手或吸血器挤出, 但一般不建议使用。 4.使用「弹性绷带」包扎伤口上方,以减少毒液回流 (尤其应用神经性毒蛇)。 6.不可在患肢使用冰敷或冷敷,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7.毒蛇咬伤后,不可饮用酒精或刺激性饮料。
灰蓝扁尾海蛇
海蛇是一种神经性毒蛇,主要含神经毒素, 人咬伤严重时可以致死. [分布] 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
常见中药材动物类别名(十二)
常见中药材动物类别名(十二)2021-12-30 00:03福建桃花岛陈药师六、动物类中药材别名(续上集)12、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1)常用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青蛇、乌梢蛇、乌蛇肉、乌风蛇、青大将、黄风梢、制乌蛇;乌梢蛇13、蕲蛇: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去脏全体;(1)常用别名:白花蛇、五步蛇、蕲蛇、祁蛇、蕲蛇鲞、蕲蛇肉、五步倒、百步蛇、尖吻蝮、龙婆蛇、棋盘蛇;蕲蛇14、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金环蛇及游蛇科白花锦蛇的幼蛇去脏全体;(1)常用别名:银环蛇、金钱白花蛇、金环蛇、白花锦蛇、花蛇、小花蛇;金钱白花蛇15、蛇蜕:为游蛇科动物多种蛇的皮膜(蛇脱皮)。
(1)常用别名:蛇蜕、蛇皮、蛇退、蛇壳、弓皮、龙皮、龙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龙子皮、龙子衣、龙单衣、白龙衣、蜜蛇蜕;蛇脱16、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的全体;(1)常用别名:蜈蚣、吴公、百足虫、天龙、千足虫、百脚、嗷高姆、金头蜈蚣;蜈蚣17、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全体;(1)常用别名:虿、全虫、全蝎、蝎尾、蝎梢、蝎子、杜伯、主簿虫、淡全蝎、淡全虫、盐水蝎、咸全蝎、虿尾虫、会全蝎、东全蝎、蛜祁;全蝎18、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全体。
(1)常用别名:斑蝥、斑毛、芫青、地胆、斑猫、斑蚝、花壳虫、花罗虫、大斑蝥、小斑蝥、螌蟊虫、老虎斑蝥、葛上亭长;斑蝥19、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的分泌物。
(1)常用别名:蛤蟆浆、蛤蟆酥、蟾酥、全酥、光东酥、团酥、片酥、棋子酥、月魄、蟾宝、赖蛤蟆浆;20、地龙:为鉅蚓科动物环毛蚓、缟蚯蚓的全体。
(1)常用别名:地龙、蚯蚓干、曲鳝、广地龙、土地龙、蜿蟮、曲曲、蚯蚓、胊肕、蚓蝼、曲蟺、土龙、丘螾、地龙子、寒蚓、歌女;地龙21、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去脏全体。
中国蛇类别名大全
养殖商务网 > 养蛇咨讯 > 正文中国蛇类别名大全(部分)2007-10-18 15:32:00盲蛇———土名“地鳝”,潜于园地泥土中捕食小昆虫卵及幼虫。
小盲蛇像蚯蚓,只有9厘米长,可以放在手心上;蟒蛇———又叫南蛇、黑尾蟒、金花蟒,栖息丛林,善攀援,可水栖,夜行,它是体型最大的蛇类;赤链蛇———又称火赤链、红斑蛇,生活于山坡、平原、田野村庄及水源附近,食动物,如鱼、蛙、蟾蜍等;棱鳞锦蛇———又称王锦蛇、棱锦蛇,动作迅速,食蛙、蜥蜴、蛇、鼠类及鸟蛋等;黑眉锦蛇———又名黄颌蛇、秤星蛇,生活在高山、平原及园地等处,亦喜在住宅内及附近居住,生性较为凶暴,受惊后即竖起头颈作攻击之势,捕鼠、雀、蛙及昆虫等;三索锦蛇———又称“三条线蛇”;玉斑锦蛇———又名玉带蛇,山区森林,捕食小型哺乳动物;水赤链游蛇———又名半纹蛇、水游蛇,于田野及沼泽污泥中捕食鳝鱼、泥鳅、蛙及蝌蚪等;乌游蛇———又名草赤链,山地近水地带,捕食鱼、蛙及蝌蚪等;渔游蛇———“红糟蛇”,常见,半水生性,行动迅速,食鱼及蛙;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潮湿地方,食小型蛙类;灰鼠蛇———即“过树榕”;滑鼠蛇———又名“草锦蛇”、“水律蛇”,敏捷;乌风蛇———又名“乌梢蛇”;台湾小头蛇———又名花秤杆蛇、花蛇,嗜食蛋;小头蛇———秤杆蛇;菱斑小头蛇———又名红宝蛇,700—1000米高山;紫棕小头蛇———棕秤杆蛇,泉港发现,捕食昆虫及蜘蛛等;翠青蛇———青竹标,常见,捕食蚯蚓及昆虫幼虫;微毒蛇类有:绫花林蛇———又叫“大头蛇”,灌木,捕食鸟类,性较驯良;繁花林蛇———又叫赤斑蛇、褐斑蛇,山区丛树,被惊扰时头颈弯成S形,能作向前伸展攻击动作,尾部也能摆动;紫沙蛇———土名茶斑大头蛇、褐山蛇,森林中能爬树;中国水蛇———“水蛇姆”,常见,栖于稻田、池沟等;毒性表现为神经毒、血循环毒的蛇类有:金环蛇———又名黄节蛇、金包铁,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夜行,能吞食其他蛇及蛇蛋;银环蛇———又名白节蛇、簸箕夹,常见于住宅附近,夜行;丽纹蛇———食堂盲蛇等;眼镜蛇———土名“饭匙枪”,多于夜间活动;眼镜王蛇———又名“大膨颈蛇”、“大饭匙枪”,有时能爬上树,性凶暴,愤怒时颈部扩张,突袭人、畜;圆斑蝰蛇———又名金线蛇、黑斑蝰、古钱窗;尖吻蝮蛇———土名五步蛇、百步蛇、蕲蛇,常栖于落叶或岩石上,夜行。
中国主要蛇类
中国主要蛇类(加粗字体表示毒蛇)【盲蛇亚目(共3科)】【盲蛇科】中国共有4种。
钩盲蛇,俗称入耳蛇。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体型最小的蛇类,一般身长15厘米左右,以蚂蚁和白蚁为食。
【原蛇(蟒蛇)亚目】【蟒科蟒属】中国共有1种。
缅甸蟒,又叫蚺蛇、南蛇。
主要分布于南方边陲,体型最大的蛇类,一般身长5米左右。
【蚺科沙蟒属】中国共有2种(东方沙蟒,俗称土棍子;红沙蟒),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小型蟒蛇,体长1米左右,许多分类学家把红沙蟒和东方沙蟒作为一个种。
【新蛇亚目】【瘰鳞(疣鳞)蛇科】小瘰鳞蛇,俗称沙皮蛇。
中国仅1种,分布于华南一带。
一般身长小于1米。
【闪鳞蛇科】闪鳞蛇,中国共有2种(闪鳞蛇;海南闪鳞蛇),主要分布于滇南;华南、江西、福建一带。
一般身长小于1米。
【针尾蛇科】红尾筒蛇,中国仅1种,分布于福建、海南、香港一带。
体长43厘米左右,尾部短(1厘米)、扁平。
【以下为新蛇亚目游蛇科】脊蛇,中国共有8种,主要分布于南方大部及陕西、甘肃一带。
因种类不同体长30-80厘米不等。
腹链蛇,中国共有18种,分布于南方大部。
体长一般不到1米。
白眶蛇,中国仅1种,仅分布于福建、广西、海南一带。
体长不到1米。
滇西蛇,仅分布于中国云南陇川、腾冲一带海拔800-1400米的地区。
体长1米以上。
珠光蛇,中国仅分布于西藏墨脱南部浅山区。
体长31-41厘米。
林蛇,中国共有4种,主要分布于南方。
毒液不致命,颜色各异(包括绿色);体型较大,通常在1.2米以上。
两头蛇,中国共有3种(尖尾、钝尾、云南两头蛇),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
体长不超过50厘米(图为钝尾两头蛇)。
(美丽)金花蛇,又名飞蛇。
中国仅1种,分布于华南及东南大部和贵州一带。
体长1-1.4米,毒液不致命,是我国少见的轻毒性后沟牙毒蛇。
花脊游蛇,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
体长1米左右,分布于中亚和西亚。
黄脊游蛇,中国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及江苏。
体长1米不到。
古代蛇类名字
古代蛇类名字
古代文化中,蛇类在许多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古代蛇类的名字:
1. 蚩尤(Chī Yóu):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条蛇,被认为是战争之神蚩尤转化的形态之一。
2. 龙(Lóng):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蛇类,被视为神兽,象征着权力、吉祥和神秘。
3. 白蛇(Bái Shé):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蛇类,也是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的主角之一。
4. 阿底峡尼(Adi Vasuki):印度神话中的一条巨蟒,被认为是神祇湿婆的座骑。
5. 真言蛇(Manasa):印度教中的蛇女神,被视为治愈疾病和保护人类的神灵。
6. 阿普菲斯(Apophis):古埃及神话中的蛇神,被认为是混乱和毁灭的象征。
7. 老蛇(Jörmungandr):北欧神话中的一条巨大蛇,被描述为环绕着整个世界的海蛇。
这些是一些在古代文化和神话中被广泛提及的蛇类名字。
它们在各个文化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请注意,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蛇类的名字,不代表所有的古代文化和神话中的蛇类。
农村十大无毒蛇
农村十大无毒蛇介绍---------------------------------------------------------------------- 农村常见的无毒蛇有:1、中国水蛇中国水蛇,俗名泥蛇,长年生活于水中,栖息于稻田、沟渠或池塘等水域及其附近。
白天及晚上均见活动,以鱼蛙为食物。
无毒且有一定药用价值。
2、大王蛇大王蛇,俗名王锦蛇,菜花蛇,草莽等,五毒,体型较大。
是一种在温带很常见的大型蛇,无毒,靠自身强壮的身体和强大缠绕力来猎物。
因为头上有像王字的花纹而得名。
蛇体大,有着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
3、黑眉锦蛇黑眉锦蛇别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黄颌蛇﹑枸皮蛇﹑黄喉蛇﹑慈鳗﹑黄长虫﹑广蛇等。
黑眉锦蛇喜食鼠类,常因追逐老鼠出现在农户的居室内、屋檐及屋顶上,在南方素有“家蛇”之称,被人们誉为“捕鼠大王”,但是黑眉锦蛇是制备药蛇酒和五蛇胆的原料之一常被人类捕杀,数量不断锐减。
4、赤链蛇赤练蛇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多的一种微毒蛇,但很多人都认为是无毒蛇,其实赤练蛇是后沟牙毒蛇,是一种微毒的毒蛇,咬伤症状较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员伤亡的具体报道,但是,对个别过敏的患者仍然有致命的危险!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了解。
赤练蛇泡酒做出赤练蛇酒,也广受欢迎。
赤练蛇就可以治疗刀伤、枪伤、砍伤、原子弹炸伤、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疼痛等疾病。
5、乌梢蛇乌梢蛇别名乌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乌风蛇、乌风梢、乌风鞭、风梢等。
乌梢蛇分布范围很广,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
乌梢蛇是典型的食、药两用蛇类。
它不仅肉质鲜美,好于其他众多的无毒蛇,而且还具备许多毒蛇所没有的药用价值。
6、翠青蛇翠青蛇俗称小青龙、青蛇、青竹标、青竹蛇、青竹刁等,翠青蛇颜色翠绿鲜艳,柔润可爱,无毒又不伤人,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富有趣味的宠物进行饲养,但是难度较大俗称暴毙王。
7、草花蛇南方常见蛇类,多在近水的田间活动,以鱼类,蛙类为主食,性格凶暴,对人无害,一般大小在半米至一米之间。
农村十大常见的蛇
农村十大常见的蛇草腹链蛇:俗称草花蛇,小型蛇类,一般体长在半米左右,广泛分布于南方,多在农田中活动,捕食蛙类和鱼类,行动迅速,遇人窜的飞快。
日行性,性情温和,体冷。
特别喜食蛙类、树蛙,偶尔也吃昆虫。
卵生。
主要生活于水域附近,栖息于平原、高原、盆地、低海拔山区以及河边、溪流、山坡、路边、水田边、农垦地、草生地。
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15至1880米。
白条锦蛇别名枕纹锦蛇、麻蛇。
中国北方分布广泛的无毒蛇。
生活力强,耐饥渴。
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
捕杀小鸟、蜥蜴及小型鼠类为食。
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
滑鼠蛇俗名:乌肉蛇、草锦蛇、长标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种无毒蛇。
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生活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
蛇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捕食鼠类、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
赤链蛇为无毒蛇,但是要注意,因为其食物中包含蟾蜍,所以进食后口中可能带有蟾蜍毒液。
全长约1米,最大可达1.5米以上。
体背黑褐色。
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
环纹华游蛇同乌华游蛇,广泛分布于华南各省,两广地区较常见。
较乌华游蛇体型更大,大者可达到1米5,顾名思义,身上有圈状环纹,有在溪边树枝上晒太阳的习惯,性格凶!黑眉锦蛇是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
黑眉锦蛇别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虽王锦蛇也称菜花蛇,但四川、贵州一带称黑眉锦蛇为菜花蛇)﹑黄颌蛇﹑枸皮蛇﹑黄喉蛇﹑慈鳗﹑黄长虫﹑广蛇等。
灰鼠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行动敏捷,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袭击人。
别名:黄梢蛇、索蛇、过树蛇、过树龙、上竹龙(广西东部)、过树榕、跳树标、黄肚龙、高山标蛇(廉江)、山蛇(泉州、晋江)、土蛇(福建德化)乌歪(德宏)、上竹龙等。
据介绍,灰鼠蛇在被捉住时,具有断尾逃逸的习性。
香港俗称过树榕,广泛分布于国外、国外和印尼等国。
在中国见于华南诸省(包括香港和台)。
中国境内蛇类110种图文介绍,有剧毒的,也有无毒好玩的
中国境内蛇类110种图文介绍,有剧毒的,也有无毒好玩的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境内存在的,具有剧毒的十种蛇类,分为银环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白眉蝮、白唇竹叶青、灰蓝扁尾海蛇、圆斑蝰、尖吻蝮、金环蛇。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境内110种蛇。
仅供参考和赏玩。
1、美姑脊蛇美姑脊蛇体细长,全长约0.5米。
上唇鳞6(3-2-1)枚;无眶前鳞,眶后鳞1枚,极小,位于眼后下角,眶上鳞1枚;无鼻间鳞;颊鳞1枚,入眶;前额鳞很大。
背鳞21(23)-21(19)-19(21)行;腹鳞雄性146~155枚,雌性160~173枚;尾下鳞雄性53~60枚,雌性39~49枚;肛鳞1枚。
体背面紫蓝色,具金属光泽;腹面土棕色,腹鳞两侧游离缘灰白色。
2、紫砂蛇紫砂蛇无毒蛇。
没有危险性的。
大者全长471毫米。
有后沟牙;头大,吻棱显著;眼大,颊部略凹。
背面紫褐色;头背及两侧有对称的绿褐色纵纹,向后方延伸,体背还有多数不规则的'∧'形斑纹或网纹。
体中部背鳞17行;腹鳞148~166;肛鳞完整;尾下鳞42~57对。
3、黑链游蛇黑链游蛇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半部的一种游蛇。
全长700毫米左右。
头背暗棕色,枕部两侧各有一黄色的椭圆形枕斑;躯干及尾背面黑褐色,背侧部有二行浅黄色纵线,系由许多铁锈色点斑缀成;腹面淡黄色,腹鳞及尾下鳞外侧有二条窄长黑点缀成的纵链纹。
4、尖尾两头蛇尖尾两头蛇小型蛇类,全长约360mm。
无鼻间鳞,亦无颊鳞及颞鳞;眶前、眶后各1鳞,额鳞长大于宽,上唇鳞4(1-2-1)。
背鳞光滑,通身13行;腹鳞155-192;尾下鳞13-23对。
背面红棕色,有暗色纵线纹或点状条斑,或无斑纹。
颈部有黄斑,尾部有两对黄色点状斑纹。
5、平鳞钝头蛇平鳞钝头蛇头大,体小,吻端宽钝,头颈区分明显,躯干略侧扁。
全长491.5mm,尾长109mm。
背面浅棕黄色,其上有由黑点缀连形成的横纹;腹面色浅,黑点无规则星布;顶鳞,额鳞,眶上鳞,前额鳞有大量黑斑块,鼻间鳞上有少许黑斑;头背面自颊鳞有一黑粗线纹,延伸至头后与由顶鳞后端起始向后延伸的黑粗线相会合成粗黑线;头侧自眼后眶后鳞至口角有一黑色细线纹。
我国最常见的几种蛇你认识几种
我国最常见的几种蛇你认识几种我国最常见的几种蛇我认识有三种:
1、赤链蛇亦作赤练蛇,又称火赤链、红斑蛇等,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
赤链蛇头部扁平且宽,身长一般1-1.5米左右,体型较为纤细,身上的花纹红黑相间,腹部为黄褐色,同样与黑色条纹相间。
不过它体背的黑纹与腹部的黑纹交错生长,看上去有些眼花缭乱的感觉。
正是这错综而鲜艳的颜色,令人觉得它毒性很强。
虽然赤练蛇长得有点儿“毒”,但它们的毒性微乎其微,可以说是一种微毒蛇,甚至是无毒蛇。
2、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游蛇科,颈槽蛇属。
俗称为野鸡脖子等。
由于虎斑颈槽蛇的特殊习性,常出没于农村粪圏厕所,也被人们认为是蛇类中比较不卫生的一种。
体长约0.8米左右。
体重一般为200~400克。
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
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
下唇和颈侧为白色。
虎斑颈槽蛇是我国学术界广泛争议的一种蛇类,由于性格温顺,很多学者都认为它是无毒性的蛇类,其实它是微毒蛇
3、双斑锦蛇:双斑锦蛇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
体长
700--1200毫米。
背灰褐色,有深色哑铃状的横斑纹,体测的斑纹与背部的斑纹交错排列,头背有成对的黑色纹,眼后又一黑带直到口角。
生活于山区丘陵地带,捕食蜥蜴、壁虎和鼠,卵生。
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的广大地区。
蛇
序号学名别名科属分布1响尾蛇蝰蛇科响尾蛇属、侏儒响尾蛇属美洲2黑曼巴黑树眼镜蛇眼镜蛇科曼巴属非洲3眼镜王蛇过山风波眼镜蛇科眼镜蛇属东亚南部、东南亚、南亚4太攀蛇蝙蝠蛇科太攀蛇属澳洲北部、新几内亚5树蛇飞蛇、猫眼蛇和鞭蛇游蛇科过树蛇属南亚至澳大利亚一带,南美洲北部6竹叶青蛇焦尾巴蝰科竹叶青蛇属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7翠青蛇小青龙、青蛇游蛇科翠青蛇属我国南方地区栖息地最大特征性情沙漠或红土中尾部具响环,摆动时发出声响灌木林乌黑的嘴巴热带雨林树林、林地狭长棺木型的头部,外表看起来十分凶狠体细长,头宽大,在空中滑行百米温和,主动避让人类近水灌木丛,山间溪流边绿色神经质,具攻击性草木茂盛/荫蔽潮湿的环境中绿色性情温和,不攻击人,喜欢安静毒液伤者症状死亡率致死时间神经毒素晕厥,幻觉,肌肉迅速腐烂,脑死亡神经毒素、心脏毒素晕厥,呼吸困难,心跳不均、心脏衰竭100%30-60分钟神经毒素,心脏毒素,毒蛋白静动脉血液凝结,七孔些微出血,重叠影像,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100%几分钟毒性较小血循毒,毒性一般血性水泡,少量渗血,疼痛剧烈低无毒致死原因麻痹、呼吸肌停止运作瘫痪窒息而死体色多色,鉴定困难灰色、墨绿色、棕色、褐色、土黄色等;腹部为白色,有的为米黄色;体色为乌黑色或褐色(头部颜色稍淡),并有一条沿着背脊的橘色条纹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体背草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尾巴焦黄,眼红头呈椭圆形,略尖,头部鳞片大。
体色为深绿、黄绿或翠绿色,头部腹面及躯干部的前端腹面为淡黄微呈绿色。
尾细长。
眼大,黑色体型体重寿命移动速度行走特点生活习性靠横向伸缩身体前进昼伏夜出平均体长为2.5米,而最大则可达4.45米 1.6kg11年11-19 km/h隐居性,行动隐秘6kg20年体长2-3.6米眨眼间咬数口主要晚上体长60--75厘米60g夜间活动体长为80~110厘米主要白天活动场所繁殖季节繁殖数量头衔1头衔2地面10+地面春季17枚蛋移动速度最快世界第二长毒蛇最危险蛇类之一陆地3~22枚陆上世界最毒蛇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树上会飞的蛇半树栖10-25条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树栖性5-12枚宠物蛇中的暴毙王。
国内常见10种毒蛇介绍及救治
国内常见10种毒蛇介绍及救治蝮蛇:又名地扁蛇、土虺蛇、**朴、灰链鞭、烂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
全长多在50-60厘米左右。
随当地泥土颜色不同,呈灰褐色、黑褐色或红褐色,头呈三角形,少数呈不明显三角形,头颈细,身体胖,尾较短。
此种毒蛇在全国分布最广,亚种也最多,除海南岛和台湾岛外,南至两广,北到黑龙江,西到新疆,全国大多数地区都能见到它的踪迹。
其中以辽宁省大连附近海域的蛇岛最为著名,全岛有大大小小蝮蛇数万条。
竹叶青:又称刁竹青、小青虫、红眼睛、青竹蛇、青竹镖、焦尾巴、绿牙蛇等。
全身翠绿色,身材又细又长,红红的眼睛,外表与无毒的青竹蛇类似,唯尾部呈砖紅色,头呈三角形,两侧还镶了红色和白色的小点状花纹易于区別。
由于它具有天然的保护色,在綠色植物及竹丛间活动,很难令人察觉,其天性凶恶,往往作主动的攻击,但被咬后的死亡率大约只有百分之一。
竹叶青在我国分布很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福建、两广等地都有,南亚和东南亚也可以见到。
另外有一种菜青蛇,也被称为“竹叶青”,但尾部是呈焦红色,红色比前述的竹叶青深,此种蛇无毒。
金环蛇:又名铁包金、金报应、金脚带、黄金甲、金蛇等。
体型中等,一般长1米以上,颜色较其它毒蛇鲜艳些。
头戴黑帽子,全身是黑黄相间的花纹,头部不是呈明显的三角形,是椭圆形,只是比颈部稍大一些。
金环蛇生活在平原或山地的丛林中的小溪和水塘边,它在黄昏时分出洞活动。
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台湾、海南、江西、云南和贵州西南部。
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
四川金沙江河谷也曾发现过它的踪迹,但数量可能较少。
它喜欢吃……鱼-_-!!这位据说很爱和平,一般不主动挑衅,受惊了会像驼鸟把头藏起来不动,但一定不要得寸进尺的去激怒它,典型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灭你~银环蛇:又名白花蛇、过基甲、白节蛇、银脚带、银包铁等,属爬行纲、蛇目、眼镜蛇科的一种剧毒蛇。
银环蛇体型比金环蛇稍小一些;不同的是全身是黑白相间的环形花纹。
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
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
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
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
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
无论“生存手册”还是“野外旅行手册”之类的手册里,对毒蛇伤害的介绍不是不适合中国国情,就是说得过于笼统,难以在关键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
网络上许多“野外教室”中都有提到蛇伤防治,但由于种种原因,含糊谬误之处似乎更多。
每个野外活动的人正确且全面地认识毒蛇和了解蛇伤防治非常必要。
另外本文的急救常识部分也适用于被其它危险动物引起伤害时作急救参考。
先从认识的误区谈起误区一:小蛇不毒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性大。
比如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
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
许多养蛇专业户甚至蛇类专家都吃过这个教训。
另外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却极强。
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
相信每个人都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几个男生拿着大棒石头追打一只拚命逃窜的小蛇。
现在应该知道,这也不仅仅是好玩。
况且,蛇类本身是对人类极其有益的一种动物,我们应该尽量保护野外的每一种生物。
误区二:被蛇咬过,但是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这是极其常见的认识谬误,甚至在许多网页的“野外教室”栏中也有类似误人子弟的地方。
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
比如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
古代对蛇的美称
古代对蛇的美称
摘要:
一、古代对蛇的雅称
1.虺
2.螣
3.蚺
4.蜧
5.蜦
6.长虫
二、蛇的生物学特征
1.身体圆而细长
2.有鳞
3.没有四肢
4.属于爬行纲蛇目
三、蛇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1.神秘
2.吉祥
3.邪恶
4.医疗
正文:
古代对蛇的美称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虺、螣、蚺、蜧、蜦、长虫等
等。
这些名称大多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是古代人对蛇的直观感受。
虺是一种小蛇,螣则是一种大蛇,它们都是古代对蛇的称呼。
蚺则是一种更为常见的蛇,它的身体较为粗壮,长度也比较长。
蜧和蜦都是古代对蛇的称呼,它们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之中,比较有代表性。
长虫是古代对蛇的一种称呼,它强调了蛇的细长身材。
蛇是一种圆而细长的动物,它的身上覆盖着鳞片,没有四肢。
蛇属于爬行纲蛇目,是地球上较为原始的物种之一。
经过大约1 亿6 千万年的演化,蛇由水生进化为陆生,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形态。
在古代文化中,蛇常常被用来象征神秘、吉祥、邪恶和医疗等等。
在某些文化中,蛇被视为神秘的存在,具有预言和神秘力量。
在另一些文化中,蛇则被视为吉祥物,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当然,也有一些文化将蛇视为邪恶的代表,认为它是一种危险的动物。
此外,蛇在医疗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它被视为一种可以治病救人的神奇动物。
综上所述,古代对蛇的称呼有很多,它们大多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是古代人对蛇的直观感受。
蛇是一种圆而细长的动物,属于爬行纲蛇目,是地球上较为原始的物种之一。
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
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如下图:1、银环蛇银环蛇是我国最毒的毒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银环蛇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
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
银环蛇的LD-50为0.108,为欧亚大陆上最毒的毒蛇。
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2、眼镜王蛇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最大的体长可以超过4米,别名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测试结果在不同的毒理学研究中都有不同,因为LD50数据会随着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产生变化。
实验白鼠皮下注射的1.7mg/kg,静脉注射的1.31mg/kg及腹腔注射的1.644mg/kg为较常被引用的数据。
3、五步蛇五步蛇是我国特有的毒蛇,只少数分布在我国南部邻国地区,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个品种。
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以显示尖吻蝮的咬击实在奇毒无比;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
该蛇种的毒液的单位上的毒性(对小白鼠之LD50值)并不强烈,但并不妨碍该蛇种在事实上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此蛇毒性大于眼镜蛇,在湖南辰溪石碧乡一带被此蛇咬伤者基本都死亡了,而被眼镜蛇咬伤者基本都能救活)。
4、舟山眼镜蛇别名:中华眼镜蛇,白颈乌,包呼,蝙蝠蛇,扁颈蛇,扁头,中华眼镜蛇(Naja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
蛇有哪些别称?
蛇有哪些别称?
蛇(英文:Snake),俗称小龙,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又有蛇、虺、螣、蚺、蜧、蜦、长虫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
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
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
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包括体型最短小的细盲蛇科以至最长的蟒科及蚺科。
为了配合蛇类窄长的身体,成对的内脏(如肺、肾)会在蛇体前后排列,而非左右互对。
部分蛇类拥有毒性,能令被其咬击的生物受伤、疼痛以至死亡。
蛇的另一个特征是颚部能作出广角度的开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庞大的猎物。
生物研究指蛇类大概于白垩纪时代由蜥蜴类衍生而成,不过亦有专家认为部分蛇类早已有能生活于水中的器官,因此不会是作为陆地霸主的爬行类所衍生的。
现代蛇类的分类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时代。
目前纪录中最巨型的蛇类是活于古新世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长度达13米,其化石被发现的年份是2009年;目前体型最细小的蛇类是卡拉细盲蛇(Leptotyphlops carlae),其身长约莫只有10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商务网 > 养蛇咨讯 > 正文
中国蛇类别名大全(部分)
2007-10-18 15:32:00
盲蛇———土名“地鳝”,潜于园地泥土中捕食小昆虫卵及幼虫。
小盲蛇像蚯蚓,只有9厘米长,可以放在手心上;
蟒蛇———又叫南蛇、黑尾蟒、金花蟒,栖息丛林,善攀援,可水栖,夜行,它是体型最大的蛇类;
赤链蛇———又称火赤链、红斑蛇,生活于山坡、平原、田野村庄及水源附近,食动物,如鱼、蛙、蟾蜍等;棱鳞锦蛇———又称王锦蛇、棱锦蛇,动作迅速,食蛙、蜥蜴、蛇、鼠类及鸟蛋等;
黑眉锦蛇———又名黄颌蛇、秤星蛇,生活在高山、平原及园地等处,亦喜在住宅内及附近居住,生性较为凶暴,受惊后即竖起头颈作攻击之势,捕鼠、雀、蛙及昆虫等;
三索锦蛇———又称“三条线蛇”;
玉斑锦蛇———又名玉带蛇,山区森林,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水赤链游蛇———又名半纹蛇、水游蛇,于田野及沼泽污泥中捕食鳝鱼、泥鳅、蛙及蝌蚪等;
乌游蛇———又名草赤链,山地近水地带,捕食鱼、蛙及蝌蚪等;
渔游蛇———“红糟蛇”,常见,半水生性,行动迅速,食鱼及蛙;
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潮湿地方,食小型蛙类;
灰鼠蛇———即“过树榕”;
滑鼠蛇———又名“草锦蛇”、“水律蛇”,敏捷;
乌风蛇———又名“乌梢蛇”;
台湾小头蛇———又名花秤杆蛇、花蛇,嗜食蛋;
小头蛇———秤杆蛇;
菱斑小头蛇———又名红宝蛇,700—1000米高山;
紫棕小头蛇———棕秤杆蛇,泉港发现,捕食昆虫及蜘蛛等;
翠青蛇———青竹标,常见,捕食蚯蚓及昆虫幼虫;
微毒蛇类有:
绫花林蛇———又叫“大头蛇”,灌木,捕食鸟类,性较驯良;
繁花林蛇———又叫赤斑蛇、褐斑蛇,山区丛树,被惊扰时头颈弯成S形,能作向前伸展攻击动作,尾部也能摆动;
紫沙蛇———土名茶斑大头蛇、褐山蛇,森林中能爬树;
中国水蛇———“水蛇姆”,常见,栖于稻田、池沟等;
毒性表现为神经毒、血循环毒的蛇类有:
金环蛇———又名黄节蛇、金包铁,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夜行,能吞食其他蛇及蛇蛋;
银环蛇———又名白节蛇、簸箕夹,常见于住宅附近,夜行;
丽纹蛇———食堂盲蛇等;
眼镜蛇———土名“饭匙枪”,多于夜间活动;
眼镜王蛇———又名“大膨颈蛇”、“大饭匙枪”,有时能爬上树,性凶暴,愤怒时颈部扩张,突袭人、畜;圆斑蝰蛇———又名金线蛇、黑斑蝰、古钱窗;尖吻蝮蛇———土名五步蛇、百步蛇、蕲蛇,常栖于落叶或岩石上,夜行。
毒性表现为血循环毒的有:
竹叶青———即青竹蛇、赤尾雕,善爬树,尾有缠绕性;
龟壳花蛇———土名“烙铁头”等,晚间因寻食常侵入住宅,有攻击性,人畜接近时,容易被其突然咬伤。
山烙铁头———又名山竹叶青、黑斑竹叶青,有隐遁性,雄性较罕见;
蝮蛇———土名草上飞、土公蛇、土丘蛇、土丘子、七寸子;
海蝰蛇———土名黑尾海蛇,善泳
上一篇:赤链蛇
下一篇:“碎蛇”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