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教案7
化学教案(范本)
化学教案(范本)化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1.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
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
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简介这是一份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的教案,教案针对2023年新版教材编写。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教学目标- 掌握化学基础概念,如元素、化合物等。
- 理解和运用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 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内容包含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认识化学- 研究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2.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法- 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能量变化规律3. 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掌握物质的测定方法和用途- 研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4. 第四单元:空气中的气体-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 研究气体的净化与利用5. 第五单元:常见酸、碱、盐的认识- 研究酸、碱、盐的定义和特性-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和产生盐的方法- 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6. 第六单元:金属和非金属-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和性质-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常见实验现象- 研究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利用教学活动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安排应包括以下方面:1. 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研究动机。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实验能力。
4. 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思维发散。
5. 练和检测:提供练和应用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6. 总结和复:帮助学生总结研究内容,进行复巩固。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建议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教学评估,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小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形式。
参考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教材(2023新版)- 相关化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 电子资源:化学研究网站、视频教程等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通用6篇)第一篇,化学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等。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图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解。
第二篇,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等。
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反应类型的概念,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反应类型和编写化学方程式。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能够编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第三篇,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教学内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普通化学实验教案
普通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名称:测定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二、实验目的:1.了解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使用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实验技能;3.掌握实验中所使用的操作仪器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滴定管、容量瓶、滴管、分液漏斗、量筒、电子天平等药品:硫酸铜溶液、硫酸钾溶液、亚硫酸钠溶液、淀粉溶液等四、实验原理:硫酸铜溶液可以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反应可以表示为CuSO4+K2SO4→CuSO4·K2SO4、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关键是控制反应进行完全,然后利用滴定法将硫酸铜溶液与硫酸钾溶液进行反应,根据摩尔反应的特性计算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步骤:1.用10mL容量管取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
2.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并摇匀。
3.用亚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在滴定过程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当溶液变为深蓝色时停止滴定。
5.记录滴定过程中耗用的亚硫酸钠溶液体积,并计算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熟悉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2.滴定时滴加的速度要慢,尤其在溶液接近完全反应时;3.滴定过程中要注意混合和搅拌,使得反应均匀进行;4.滴定过程中要同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淀粉溶液的作用。
七、实验结果与计算:1.记录硫酸铜溶液与硫酸钾溶液的滴定体积数据;2.根据滴定实验中所用的反应方程式,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八、实验拓展:1.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浓度对滴定结果的影响;2.探究溶液中其他元素对滴定结果的影响;3.探究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可行性。
九、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实验技能,并了解了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在实验中,我注意了安全操作,正确使用了实验仪器,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滴定实验。
通过实验结果与计算,我得出了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7.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教学思路:本单元每一课题内容呈现方式上几乎都主张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教学清静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习时要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验、讨论]调查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设计了4个演示实验、4个探究活动、8处讨论及3处喙查研究, 涵盖了本单元的每一课题,这写轰动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对培养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所站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
由管本单元的试题,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并结合运用获取的有效性,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1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1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1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的7篇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化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化学教学教案篇一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内容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通过化肥有效成分计算的练习,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通过探究虚假坑农化肥广告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点:对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关键: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分子的质量总和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定义)→ 通过例题总结计算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一般思路、方法、格式等→ 练习。
教学宜采取总结、概括,以练为主的方式,通过例题,总结计算方法、规律,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得以巩固。
这是本节的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前一课时有关内容,特别是化学式的意义。
新课可采取问题导入法,学生思考并讨论: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质量与原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原子的质量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分子也很小,如何表示分子的质量?由学生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提出用相对分子质量衡量分子的质量,并说明计算方法,教师加以规范,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概念,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有了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基础,后两种类型计算不难学习。
教师引导,通过例题总结方法、规律,进行训练。
教材p111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训练,是一个局部的探究活动,属于资料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建议补充给商品标签,进行有关计算的练习。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初中化学第七章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及区别。
2. 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了解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4.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共存关系和合金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及区别。
2.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及教学课件。
2. 实验设备与试剂。
3. 综合性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和非金属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区别,并引出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2. 学习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介绍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给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学习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介绍非金属的性质,如不导电、易破碎等,并给出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4. 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共存关系和合金的概念:让学生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情况,并引入合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合金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5.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例如测试金属和非金属的导电性差异,加深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性质的理解。
6.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对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7. 教学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属与非金属的不同特性及用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和用途。
2. 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金属与非金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分辨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并且能够进一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共存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材分析: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学情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初中化学第七章备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化学式的概念;
2. 掌握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
3. 掌握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化学式和化合价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式的组成和书写;
2. 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式的定义和组成;
2. 元素的符号及原子序数;
3. 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
2. 学习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概念及书写方法;
3. 学习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5. 总结本章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章节,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六、板书设计:
1. 化学式和元素的符号;
2. 原子序数和化合价;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七、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及教学PPT;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初中化学7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7单元教案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及相关原理;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7》;2.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3.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试剂等。
【教学方法】1. 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2.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3.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30分钟)1.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 探讨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展开,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普通化学教案
普通化学教案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1.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整理而成的表格,能清晰地展示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被转化为新的物质,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2.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产物在方程式的右侧,中间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必须满足物质在质量和原子数方面的守恒,称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可以通过添加系数来平衡化学方程式。
三、常见化学反应类型3.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生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3.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物质的反应。
3.3 双替代反应双替代反应是指两个物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形成两个新的物质的反应。
3.4 单替代反应单替代反应是指一个元素替换化合物中的另一个元素形成新的物质的反应。
四、化学键与分子构型4.1 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原子之间电子的共用或转移情况,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2 分子构型的表示方法分子构型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
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不同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结构式是用线条和点表示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速度。
5.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版教材)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与分离1.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掌握常见物质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例子- 学会用观察、实验和推理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重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观察、实验和推理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介绍- 指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特征,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转变。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引导学生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而不改变物质的本质,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
3. 观察、实验和推理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进行各种观察、实验和推理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操作和推理推断,来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的欲望。
-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推理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 学生评价法:学生互评,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活动进行评价。
- 小组评价法:小组成员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和推理过程进行评价。
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2.1 物质的性质和性质的分类教学目标:-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分类方法- 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从性质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能力教学重点:- 常见物质的性质分类方法- 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从性质分类的角度认识物质教学内容:1. 常见物质的性质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如按状态、按成分、按用途等分类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化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化学教案课程介绍本教案是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课程内容编写的教学指导,共包含多个单元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3. 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 发展科学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1. 课程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2. 教学步骤:- 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兴趣;- 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原则;-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分类实际物质;- 结束课程,总结本单元的研究内容。
第二单元:空气中的氧气1. 课程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 教学步骤:- 引入课程,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存在;- 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作用;- 进行小组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 结束课程,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三单元:水的溶解1. 课程目标:了解溶解现象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 引入课程,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讲解溶解现象的原理;- 进行小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 结束课程,总结本单元的研究内容。
第四单元:金属物质与酸的反应1. 课程目标:了解金属物质与酸的反应特点;2. 教学步骤:- 引入课程,通过实验展示金属与酸的反应;- 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原理;- 进行小组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 结束课程,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兴趣。
总结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课程内容编写,包含了多个单元的教学计划。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这将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化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化学教案篇2[重点难点]1、重点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2、难点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知识点讲解]1、葡萄糖还原性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把中间重复的部分合并,写成CH2OH(CHOH)4CHO。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OH)和一个醛基(—CHO),是一种多羟基醛,因此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反应上:(1)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将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氢氧化铜(+2价)则被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1价)沉淀。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葡萄糖酸氧化亚铜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2)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反应中,银氨溶液里的主要成分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中的银(+1价)被还原为单质银(0价),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后再与溶液中的NH3结合生成葡萄糖酸铵[CH2OH(CHOH)4COONH4]。
九年级化学7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7单元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挑选,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推敲,精心设计而肯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7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7单元教案1一、素养教育目标1.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并能运用概念会判定一些易辨论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视察、描写实验的能力,启示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运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现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爱好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分)及其运用。
难点:如何判定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解决办法:(1)通过视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分。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分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点、相伴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分;从变化产生进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觅它们的联系。
2. 学会视察化学实验。
第一要视察变化前物质的色彩、状态;再注意视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色彩、状态、气味等。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3. 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 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2. 掌握不同物质的特性及其分类方式。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素材:教材、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 讲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有关物质分类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并互相交流思想。
五、练习(15分钟)
师生互动,进行小组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或思考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分类方法
- 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 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3. 本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新人教版七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该教案是为新人教版七年级化学上册编写的,包含全册的教学内容。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帮助教师在教授化学的过程中提供指导。
目标- 熟悉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常见的化学实验和现象- 掌握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技巧-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教学安排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导学:引入基本化学概念,如物质、元素和化合物。
2. 探究实验:利用一些简单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展示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3. 拓展研究:研究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4. 知识巩固:进行小组讨论和练,巩固所学概念和原理。
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导学:介绍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方法,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研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拓展研究:研究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4. 知识巩固: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空气中的气体1. 导学:讨论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3. 拓展研究:研究其他空气中的气体,如氮气和氢气。
4. 知识巩固:进行小组讨论和练,巩固所学概念和实验技巧。
第四单元:盐和金属1. 导学:引入盐和金属的基本概念。
2. 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盐的生成和金属的性质。
3. 拓展研究:研究一些常见的金属和盐的用途。
4. 知识巩固: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单元:物质的保存和转化1. 导学:讨论物质的保存和转化的原理。
2. 研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
3. 拓展研究:研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能量转化。
4. 知识巩固:进行小组讨论和练,巩固所学概念和实验技巧。
总结该教案为新人教版七年级化学上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通过导入基本概念、实验探究、拓展学习和知识巩固的步骤,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普通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范文
普通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普通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化学必修1教案第7课时.doc
【思考,讨论】从质量和物质的量两个角度分 析定量关系。
【回答】是的,因为溶液具有均 一性。
【思考,讨论】 让一定体积的溶液中 包含一定物质的量的环节2:【讲解】很好。
如果知道了 1L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 物质的量,就可以计算出任何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 质的量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出一个新的物理 量来表不溶液的浓度,那就是物质的量浓度。
大家 觉得该如何定义这个物理量呢?【板书】物质的量浓度【讲解】这里的B 代表溶质,如果有具体物质就用 具体物质表示,例如:c(NaCl)等。
V 是溶液的体积, 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聆听,思类比前面的摩尔质量和气体尔体积的概念,应该可以得质的量浓度的概【学生板C B =I 1B /V【回答】计知设计 意图 引发 学生思考,激起 学生的求 知环节1:【提问】下列方程式代表什么含义NaCl + AgNO 3 = AgCl J+ NaNO 3【提问】这个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对于溶 液,量取体积比称量质量更方便。
大家想一想,是 不是相同体积溶液中,所包含的溶质是等量的呢?【引导】我们已经知道,物质间的反应,物质的量 之比比质量比简单。
那么,怎样配制溶液,才能将 物质的量和体积简单的联系起来呢?课题第7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 的意义。
2.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3. 会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概念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从实际引出概念的思想,逻 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2.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本质和独立探讨解决 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1. 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 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 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践探究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
不锈钢汤匙:铁质,含铬和镍食盐:氯化钠(NaCl),电解质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血红蛋白分子由四个肽链组成,每个肽链包含
个氨基酸残基和一个血红素(铁卟啉)单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对我个人命运的一个极大讽刺是,医生开始让我服用硝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第七章(2008)]|tÇz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根据Hess 定律:“如果反应涉及多个步骤,那么总反应的步骤焓变的加和。
”
Δf H = S + I + ½BDE -库仑定律:
为每一层中离子的个数。
其中A 为Madelung 常数,与晶体结构有关。
价性),得到:
: Avogadro 常数A: Madelung 常数原子的电子构型因子
普通化学/ 第七章
理论的局限:
Lewis共价键理论并未说明化学键的本质。
Lewis规则来自于对主族元素化合物的观察,因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Gilbert Newton Lewis
1875-1946
美国化学家和教育家
朗格缪尔
Irving Langmuir, 1881-1957
总价电子数减去成键电子数为孤对电子数,共
的附近标出两对孤对电子。
Lewis结构图。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吉莱斯皮
Ronald J. Gillespie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海特勒
Walter Heitler, 1904-1981伦敦
Fritz London, 1900-1954
鲍林
Linus Pauling
美国化学家
现代化学键理论奠基人
获1954年Nobel化学奖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索末菲
Arnold Sommerfeld, 1868-1951
Ψ= ψA(1)ψB(2)+ ψA(2)ψB(1)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Pauling引入了第二个修正:共振论。
以苯分子为例,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中没有单电子,所以也就没有顺磁性。
因此价键理论在解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穆里根,Mr. Molecule
Robert Sanderson Mulliken ,1896-1986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波普尔
John Pople, 1925-2004.3.15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σ2px
π2py , π2pz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O 2分子中O=O 键级为2。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73异核双原子分子MO 能级图
HF
对于异核双原子分子,两个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差增大,原子轨道之间的偶合减弱,从而使得形成MO 具有较多的某一个原子轨道的性质。
注意:电负性强的原子对成键轨道贡献较多。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s
2p
sp 2杂化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
1原子共面,每个原子提供一个方向相同的2s 2p sp 2杂化
F 的p 普通化学2s 2p sp 2杂化
2s
2p
sp 2杂化
:
π34
1电子离域有利于能量下降;
2电子离域导致光谱吸收进入可见光区。
3s3p sp3d杂化苯分子的离域分子轨道
3s3p sp2杂化
普通化学/ 第七章
μ= 0μ≠0μ= 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间二甲苯μ= 1.335×10-30C·m
对二甲苯μ= 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Page 88
电子海洋模型
电子海洋模型电子自由流动于原子实(包含核与内层电子)所形成的金属晶格中。
能带理论是分子轨道理论在固体体系中的推广。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
极性分子(HCl)与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之间(HCl):
* 无论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色散力都在分子
间作用力中占主要成分
非极性分子之间(Br):色散力
其中,ε为阱深参数,σ为碰撞直径参数,
HF分子间氢键
水杨醛分子内氢键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有氢键的物质,粘度大,表面张力大。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氢键对沸点的影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水杨酸
HF 六聚体环形氢键
冰的结构
冰中的基本结构:水六元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蛋白质分子的构象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α-螺旋
β-折叠
与蛋白质相似,核酸也利用氢键形成特征的双螺旋结构。
G-C 之间有3个氢键,T-A 之间有2个氢键。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Dan Shechtman
以色列Technion 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家
Al-Pd-Mn 合金衍射图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正五边形无法铺满平面……
]|tÇz 彭罗斯爵士Roger Penrose, 1931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红线所围为结构基元,绿球位置为点阵点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117
布拉维
Auguste Bravais, 1811-1863
法国天文学家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Page 119三种立方晶胞
bcc
fcc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1/2
棱心为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空间利用率
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晶体结构部分经常要计算体积、半径等,因
此要求学生对立方体、正四面体等的计算比较熟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六方密堆积
面心立方密堆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128
等径圆球密堆积结构
六方密堆积(hcp)
面心立方密堆积(fcc)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129面心立方密堆积(fcc)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粗实线所围六面体是一个六方晶胞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Page 132
氯化铯结构(CsCl )
负离子按简单立方堆积,正离子填入立方体空隙中
正负离子配位数8:8正负离子个数1:1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离子个数比4:4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 2+ 2A
B C
Page 143
金刚石结构
金刚石结构:
面心立方晶胞,其中半数四面
体空隙被占据。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Schottky缺陷
Frenkel缺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