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方法
创伤急救流程

创伤急救流程创伤急救流程:创伤急救是指在突发的创伤事件中,通过紧急的救治措施,迅速减轻伤者的痛苦,稳定其生命体征,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以下是创伤急救的标准流程:1. 创伤现场评估:在创伤现场,首先需要评估现场的安全性,确保自己和伤者再也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然后,评估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和出血情况,判断伤者的伤势严重程度。
2. 呼叫急救:如果伤者情况危(wei)险,应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伤者的伤势和所在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
3. 住手出血:对于出血较为严重的伤者,应即将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可以使用手或者纱布直接压迫出血部位,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伤者的血液循环。
4. 呼吸道管理:检查伤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有异物阻塞,应即将清除。
如果伤者住手呼吸,应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
5. 确保循环稳定:检查伤者的脉搏和血压,如果循环不稳定,应采取措施稳定伤者的血压,如提高伤者的下肢或者使用止血带。
6. 创伤处理:对于创伤伤口,应进行清洁和包扎。
如果伤口较大或者有异物残留,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7. 骨折处理:如果伤者有骨折,应尽量不挪移伤者,以免加重伤情。
可以使用夹板或者固定带固定骨折部位,然后将伤者送往医院。
8. 伤员转运:在创伤急救过程中,应尽快将伤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可以使用担架或者救护车将伤者转移。
9. 伤者监护:在转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和血压,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10. 报告和记录:在急救结束后,应向医院提供详细的急救报告和记录,包括伤者的伤势、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和伤者的生命体征。
以上是创伤急救的标准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便处理。
创伤急救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建议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课程,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创伤急救措施

创伤急救措施创伤急救措施是指在意外事故或其他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以减轻伤害并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创伤急救措施的标准格式文本:一、创伤急救措施的概述创伤急救措施是指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来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
创伤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坠落、刀伤、火灾等。
创伤急救措施的目标是快速、准确地评估伤势,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减轻伤害并提高生存率。
二、创伤急救措施的步骤1. 确保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如火灾、爆炸等,应先将受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
2. 呼叫急救: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现场的位置、受伤者的状况等。
尽量保持冷静,按照医务人员的指示行动。
3. 停止出血:对于大量出血的创伤,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直到出血停止。
如果伤口上有异物,不要拔出,以免加重出血。
4. 保护呼吸道:如果受伤者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呼吸或使用呼吸面罩等急救器材。
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将受伤者放置在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5. 固定骨折:如果受伤者有骨折,应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可以使用绷带、夹板等器材进行固定,但要避免过度牵拉。
6. 保持体温:创伤后,受伤者往往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应及时给予保暖措施,如覆盖保温毯、加强室内供暖等,以防止体温过低引发其他并发症。
7. 安抚受伤者: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要给予受伤者适当的安抚和心理支持。
保持冷静、耐心地与受伤者交流,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关心。
三、创伤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1. 避免移动受伤者:除非受伤者处于危险环境中,否则应尽量避免移动他们。
不正确的移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损伤。
2. 不要使用未经训练的器材:在进行创伤急救措施时,应尽量使用专业的急救器材,并遵循相应的操作步骤。
创伤急救详细

创伤急救现场创伤急救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
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
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
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3种。
1.口对口吹气法它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只手将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使鼻孔侧漏;自己深呼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造成伤员呼气。
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
如此有节律的、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16次。
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2.仰卧压胸法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入肺内。
如此有节律的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20次。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SO2、NO2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
1.俯卧压背法此法与仰卧压胸法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
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因而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合适。
二、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
1.心前区扣技术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次并观察脉搏、心音。
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
应立即放弃,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第二章创伤急救五大技术

通畅气道的方法
二、清理气道 对因呕吐或外伤引起的气道阻塞,急救者将一 手的示指经伤员颊部伸入口腔将呕吐物或异物、 血凝块抠出口腔之外。
伤员有呕吐,在没有颈椎骨折的情况下,
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防治呕吐物误吸入
肺内而造成窒息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通畅气道的方法
三、口咽通气管通气
张开口,去除异物及假牙,通 气管的凹面向上插入口腔内
三、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
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
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 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 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 法的出血部位。
现场急救止血方法
四、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其
尽量保持水平状态;(4)担架上车后应予固定,
伤病员保持头超前脚向后的体位。
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 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 结处应避开伤口 -以平结为主,便于解开 -不可打结于伤处,关节、骨突、肢体内侧
螺旋形包扎
1
先做起头固定
2 螺旋方式每一圈盖住前一圈之 1/2~2/3,有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缠绕 包扎
包扎原则是远心端→近心 端,起止处均环形两圈
应将大块敷料支撑异物,然后用绷带固定敷
料以控制出血,并避免移动
四、固定
凡是由创伤引起的骨折、关节损伤, 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在搬运前都需要临 时固定。
固定材料的选择
颈 托:颈部固定器,可将受伤颈部尽量制动, 保护受伤的颈椎免受进一步损害。
夹 板 类:现成的板、棍、树枝、扁担、杠棒、步
创伤急救方法

创伤急救方法创伤性事件的影响不会终止于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也会波及到其后代,并在家庭的不同代之间相互传承。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创伤急救方法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创伤急救方法一:出血和止血人体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如体重50kg,则约有4000mL血液。
急性出血,血液流失超过全身血量的1/4~1/3,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争取时间进行止血,对挽救伤员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
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急性创伤性大量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1、各种出血的特点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出血可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3种。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性。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从伤口渗出,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
以上三类出血,都可能是外出血或内出血。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内出血。
因血液出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不易及时发现。
如果受伤后无外出血,但伤员出现急性贫血现象,如头晕、无力、口干、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就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2、止血方法外出血的止血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指压止血法根据动脉分布情况临时用手指、手掌或拳头把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在血管深面的骨面上,使血液的来源被阻断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它止血方法。
不同的出血部位,压迫的方法不同。
(1)面部出血压迫颌外动脉。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的凹陷内,将颌外动脉压于下颌骨上,有时需要双侧同时压迫才能止血。
(2)头部出血压迫颞动脉。
方法是用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
(3)头、颈部出血压迫颈总动脉。
常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取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方法是在气近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压于第五颈椎上。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引言:创伤是指身体在外部外力作用下受到损伤或破坏,是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
在遭受创伤时,正确的应急救护程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创伤应急救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人们在遇到创伤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一、现场安全与判断1. 确保自身安全:在救护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创伤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救援人员应注意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判断伤情:对于创伤患者,应迅速判断其伤情。
可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意识、出血等状况来初步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二、紧急救护措施1. 呼叫急救:在创伤现场,如果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相关信息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 控制出血:创伤常伴随出血,救援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位置等方式来减少出血量。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可采用头后仰法或侧卧位等方法。
4. 固定骨折:在发现患者有骨折的情况下,应尽快采取固定措施。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移动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5. 保暖与安抚:创伤患者往往处于紧张和恐慌状态,应及时给予安抚与心理支持,并保持患者体温,防止其出现低体温等并发症。
三、后续处理与送医1. 清洁伤口:在创伤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伤口清洁。
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2.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应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提供必要信息: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应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伤情描述,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处理。
4. 送医就诊:根据患者的伤情和需要,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四、创伤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1. 不移动严重受伤的患者:对于严重受伤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移动其身体,以免加重伤势。
简述创伤的院前急救

简述创伤的院前急救
创伤的院前急救是指在受伤者被送往医疗机构之前,在事故发生现场或者紧急情况下进行的急救措施。
以下是针对创伤的院前急救的一般步骤:
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评估事故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例如火灾、交通流量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2. 呼叫急救服务: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例如911)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告知相关部门有关伤者的状态、伤势程度和现场情况。
3. 判断意识与呼吸:检查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4. 控制出血:如果伤者有明显的大量出血,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以使用压迫或包扎伤口,提高受伤部位,或者使用止血带等方式。
5.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如果伤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需要采取措施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颚抬高等方法来维持呼吸道开放。
6. 保持体温和舒适: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保持伤者的体温,避免过度失水,并提供必要的舒适和支持。
7. 不移动脊椎:如果怀疑伤者有颈椎或脊柱损伤,应该避免移动脊椎。
可以使用固定器材固定伤者的头部和脖子,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总之,在创伤的院前急救中,及时呼叫急救服务、进行基本生命支持、控制出血、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以及保持体温和舒适都是关键步骤。
然而,请注意,在处理任何紧急情况时,最好接受专业培训并依靠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
创伤急救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
• • • •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与转运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一:止 血
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 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 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 ,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 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 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 1:止血带适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轻微 出血 不宜使用; • 2:上止血带不宜直接扎在皮肤上; • 3:上止血带后,应做好明显标志,派专人护 送,並向接收医护人员叫交待查清楚; • 4:上止血带时间过长,每隔一小时,应放松 2—3分钟,以避免肢体坏死; • 5:上肢止血时,应避开上臂的中1/3处; • 6:不能用铁丝、细绳索、线等替代止血带。
创 伤 急 救
武警工程大学医院急诊科 孙普谊
概
述
• 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高空坠落 及战争时期的火器伤,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出 现大批的伤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
述
• 急救的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 后缓,先近后远。 • 创伤救护的步骤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与转运。同时注意维护伤员呼吸道通畅,及 时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昏迷等危急重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等并发症 。
现场急救
5.遇有开放性颅脑或开放性腹部伤,脑组织或腹 腔内脏脱出者,不应将污染的组织塞入,可用干净碗 覆盖,然后包扎;避免进食、饮水或用止痛剂,速送 往医院诊治。 6.当有木桩等物刺入体腔或肢体,不宜拔出, 宜离断刺入物的体外部分(近体表的保留一段),等 到达医院后,准备手术进再拔出,有时戳入的物体正 好刺破血管,暂时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现场拔除, 会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抢救;
创伤急救

创伤急救:1.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1.1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
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
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1.2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1.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
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1.4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伤口。
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1.5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
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
搬运时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2.止血3.1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
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3.2伤口出血呈啧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3.3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上肢每60分钟,下肢每8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
开始扎紧与放松的时间均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
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
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之一处和帼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
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
3.4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
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
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
3.骨折急救:3.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可以说,在运动中发⽣损伤是很常见的,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
下⾯就由店铺为⼤家介绍下关于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家哦。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软组织损伤的紧急处理 就拿常见的脚扭伤来说,扭伤后局部会迅速肿胀、淤⾎、⽪肤青紫,这时候要⽤冷敷,不要⽤活⾎化瘀的药物。
可以⽤碎冰装在塑料袋⾥,外⾯裹上⽑⼱,贴在受伤部位冷敷。
也可⽤红花油、正⾻⽔、云南⽩药⽓雾剂等外⽤药活⾎化瘀,其他部位的软组织损伤也按这个原则进⾏处理。
⼆、烧烫伤的紧急处理 如果是轻度的、⼩⾯积的烫伤,可以⽤⼀些烫伤膏或者⽛膏涂抹在烫伤创⾯,以减轻疼痛。
如果是重度的⼤⾯积的烫伤,要赶快到医院烧伤科进⾏治疗。
三、被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理 如果被狗或猫咬伤、抓伤,可以⽤清⽔反复冲洗,将伤⼝内的污⾎挤出来,防⽌毒素吸收。
如果伤⼝很深,要去医院进⾏专业清创。
这样的伤⼝⼀般不⽤缝合,可以使⽤消炎药,让伤⼝⾃⼰愈合。
并且⼀定到疾控中⼼注射狂⽝疫苗。
四、四肢⾻折脱位的紧急处理 ⾻折脱位的处理原则是:⽌⾎、包扎、固定、转运。
⾸先是⽌⾎,⼀般⽤局部压迫的⽅法⽌⾎,然后⽤纱布或者⼿绢、⽑⼱之类的东西覆盖,⽤绷带包扎紧,⽤夹板把肢体固定住,这样能减轻⾻折移位引起的疼痛,减少出⾎,防⽌⾻折刺伤⾎管神经。
五、各种器官损伤或⽪肤裂伤的紧急处理 胸部创伤:要⽤纱布或⼿绢按住伤⼝,然后在纱布上盖上不透⽓的塑料,⽤胶布固定,使伤⼝封闭,防⽌空⽓进⼊胸腔,及时送往医院。
腹部外伤:如果是钝挫伤,会引起肝、脾、肾脏破裂,导致⼤量内出⾎,严重者有⽣命危险。
要让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使腹肌放松。
将伤⼝包扎,如果有肠管露出,千万不要把它放回去,要及时送往医院。
头部创伤:头⽪外伤由于⾎供丰富,出⾎量会很⼤,要迅速按压⽌⾎,赶快到医院进⾏清创缝合,做进⼀步检查。
如果脑部损伤,会出现呕吐、头疼、昏迷,要让患者的头偏向⼀侧,不要让呕吐物堵住⽓道引起窒息,迅速呼叫救护车送到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
创伤急救的六大技术

创伤急救的六大技术
创伤急救的六大技术主要包括:
1.止血术:止血是创伤急救的首要任务,可以采用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加压包扎止血法等。
止血的原则是动脉出血要在近心端结扎,静脉出血要在远心端结扎。
2.包扎术:包扎主要是减轻患者疼痛,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和感染,同时减轻患者的损伤。
临床上可以采用三角巾或其他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3.固定术:固定目的是防止受伤部位移动,减轻疼痛,避免加重损伤。
固定方法包括局部固定和全身固定,可以使用布料、绷带、夹板等器材。
4.搬运术:在创伤急救中,正确的搬运方法能够迅速转移伤者,降低疼痛和痛苦,并为医生救治奠定基础。
常用的搬运方法包括拖行、抱持、抬举等。
5.处理:创伤急救现场要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覆盖等处理,防止感染。
根据伤口情况,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
6.生命支持治疗:在创伤急救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
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目录一、伤员窒息急救措施 (2)1、开放气道——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2)2、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 (2)3、正压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 (3)4、正压通气——口对鼻人工呼吸 (4)5、人工循环——闭式按压术 (4)二、伤员外创伤急救措施 (5)1、止血急救 (6)2、创伤包扎急救 (9)三、伤员骨折急救措施 (10)四、伤员离体组织器官运送 (14)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当伤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拨通急救电话,报告出事地点、受伤人员及伤情,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
对伤员的现场抢救包括: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对骨折的伤员,应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再损伤。
具体急救措施如下。
一、伤员窒息急救措施1、开放气道——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如患者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
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
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至仰卧位。
躯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
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颈侧,将患者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
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注意点: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疑有颈椎损伤者,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
3、正压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翼下端)。
抢救开始后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缩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一、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1.加压包扎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
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成四头带加压包,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
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窝内放置绵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
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多或经其它急救止血无效者。
常用气囊止血带或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急救时可用布带、绳索、三角巾或毛巾替代,称绞紧止血法。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止血带必须上在伤口的近心端,肘关节以下的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上臂,膝关节以下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大腿。
2.在上止血带前先包一层布或单衣。
3.上止血带之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流量。
4.应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5~6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5分钟;松开止血带之前用手压迫动脉于近端。
5.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好。
6.不可用电线、铁丝等作止血带用。
具体操作方法:橡皮带止血法:先在止血带部位垫一层布或单衣,再左手拇食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绕肢体缠2~3圈,并将橡皮带未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固定。
绞紧止血法:先垫衬垫,再将带系在垫上绕肢体一圈打结,在结下穿一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最后将棒固定在肢体上。
二、包扎包扎在急救中应用广泛,其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减少污染,固定骨折与关节,减少疼痛。
常用的材料有三角巾、多头带、绷带,亦可用毛巾、手绢、布单、衣物等替代。
创伤急救

心肺复苏—BLS(CAB)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 壁
心肺复苏—BLS(CAB)
心肺复苏—BLS(CAB)
高质量心肺复苏: •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 •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 •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BLS(CAB)
心跳呼吸骤停
• 心跳呼吸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情况,抢 救心跳呼吸骤停是抢救伤员生命关键的一步。 呼吸骤停往往与心跳骤停相继或同时发生。 心跳呼吸骤停可发生于严重脑外伤、创伤大 出血、手术与麻醉意外、挤压综合征以及与 创伤相关的其他原因。
心跳呼吸骤停
• 心跳呼吸骤停诊断: • 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 (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 • 患者对刺激无反应 • 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
现场急救
• 应立即拨通120急救电话,报事发地点、 受伤人员及伤情,医务人员同时应根据 具体情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
1.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 2.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 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窒 息;
现场急救
3.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有搏动性 动脉出血不止时,暂时可用指压法止血;或在 出血肢体伤口的近端扎止血带,每20分钟放松 一次,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4.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 再损伤;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 仰头-抬颏法 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 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 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 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 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急救方法创伤急救方法一:出血和止血人体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如体重50kg,则约有4000ml血液。
急性出血,血液流失超过全身血量的1/4~1/3,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争取时间进行止血,对挽救伤员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
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急性创伤性大量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1、各种出血的特点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出血可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3种。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性。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从伤口渗出,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
以上三类出血,都可能是外出血或内出血。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内出血。
因血液出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不易及时发现。
如果受伤后无外出血,但伤员出现急性贫血现象,如头晕、无力、口干、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就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2、止血方法外出血的止血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指压止血法根据动脉分布情况临时用手指、手掌或拳头把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在血管深面的骨面上,使血液的来源被阻断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它止血方法。
不同的出血部位,压迫的方法不同。
(1)面部出血压迫颌外动脉。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的凹陷内,将颌外动脉压于下颌骨上,有时需要双侧同时压迫才能止血。
(2)头部出血压迫颞动脉。
方法是用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
(3)头、颈部出血压迫颈总动脉。
常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取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方法是在气近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压于第五颈椎上。
但禁止双侧同时压迫。
(4)上肢(前臂或上臂)出血 1、压迫锁骨下动脉。
方法是用拇指在锁骨凹摸到动脉跳动处,其余四指放在伤员颈后,以拇指向下内方压第一肌骨;2、压迫肱动脉。
方法是从伤员后面,用四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血管。
(5)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
方法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用大拇指放在压点上用力向后压,另一手大拇指叠在上面以增加压力。
2)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肪及毛细血管出血。
在出血伤口上覆盖几层消毒纱布或较干净的手帕、毛巾、布类类,然后用三角由或绷带加压包扎。
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
四肢的动脉、静脉出血,大多数可用此法止血。
这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如伤处有骨的,须另加夹板固定;伤口内有碎骨片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在小腿、足、前臂或手出血时,如果伤肢没有骨折,可以用一厚棉垫或纱布卷塞在肢窝或肘窝处,然后屈膝或屈肘,再用三角巾、绷带或布带进行屈肢加压包扎。
4)止血带止血法若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或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
使用止血带适当,止血效果较好,往往能挽救伤员生命;但如使用不当,则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甚至使伤员失去肢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止血带、橡皮带或其它代用品(如布带等)。
方法是在紧靠动脉出血部位的上方将伤肢扎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橡皮止血带的止血作用比较可靠,但只限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才使用。
(2)绞棒止血带止血法用三角巾、腰带、手帕或布条折成带形围绕肢体打一活结,在结下放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出血停止后,将短棒一头插在活结内。
然后拉紧活结,固定此棒。
(3)使用止血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上止血带前,皮肤与止血带之间应加一层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适宜,以能止住出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则损伤皮肤与神经。
3、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尽可能靠近伤口。
一般情况上肢出血扎在上臂的上1/3处(中1/3处容易损伤桡神经),下肢出血扎在大腿中,上1/3交界处。
但在受伤肢体已无法挽救的情况下(需进行截肢者),则止血带应尽量扎在伤口近心端靠近伤口处。
4、上止血带过久,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每隔40~50min 应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min。
必须注意,放松止血带时要在伤口处加压,以防止血带放松后引起猛烈出血。
5、运送伤员时,要有明显标志,并注明上止血带与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创伤急救方法二:包扎所有开放性伤口,在现场急救时应立即妥善包扎。
其目的是保护伤口,止血,减轻疼痛,减少污染,防止感染。
1、包扎注意事项1)包扎前,先将衣裤解开或剪开,充分暴露伤口。
如需脱掉衣裤,应先脱健侧,后脱伤侧;如果伤情严重(如大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等)和情况紧急时,可连同衣裤一起包扎,也可在伤口相应部位把衣裤剪开一洞,再盖上敷料进行包扎。
2)敷料接触伤口的一面须保持干净或尽量减少污染。
3)伤口上或周围不敷任何药粉。
4)敷料应充分遮盖伤口和伤部周围皮肤约5~10cm范围。
5)较大较深的出血伤口,可先用干净敷烂漫填塞,再加压包扎。
6)包扎时动作必须轻快,以免增加损伤。
包扎不可过紧,以免妨碍血运,也不可过松,以免搬运时滑脱。
打结时,结不要打在伤口位置上。
7)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伤员,包扎后应加用固定器材。
8)从伤口脱出的肠管、露出的骨折端等,原则上不应一现场还纳,须加以保护后包扎,待清创时处理。
2、包扎材料的选择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等。
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也可用伤员或急救者的毛巾、手帕、衣、帽等包扎伤口。
总之,包扎材料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消毒或清洁的软性材料,以达到及时包扎的目的。
3、包扎方法1)头部包扎法(1)并没有顶部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二指宽,置于前额(齐眉),顶角向后覆盖头部,两底角经耳上缘向后拉,在枕部压住顶角,两底角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然后将顶角折入底边内。
2、毛巾包扎法将毛巾横放头部,其前边包住前额,把两个前角拉向耳上缘至枕后打结,然后再把毛巾的两个后角反折压住前角扎结之上,左右交叉返至前额打结,如不够长度可加接一布带。
(2)单侧面部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鱼尾状,将一尾角放于伤侧面部,鱼尾底边沿耳上绕头至对侧打结,然后将前面尾角向外翻并拉紧后,包绕下颌与覆盖头后之尾角打结。
2、毛巾包扎法将毛巾斜放于头顶,其前边盖住伤侧面部,把前边两角拉至对侧耳下打结,毛巾的后边向外反折,包绕下颌到耳后打结。
(3)全面部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用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于下额,底边置于枕后,两底角斜向头后拉直,左右交叉压底边,经两耳上缘绕到前额打结。
包扎后可在眼、鼻、口等处提起布块各剪一洞,露出两眼和口、鼻。
2、手帕包扎法将手帕两对角各打一些,两结分别放于头顶及下颌正中,把手帕套在面部,将另两角拉至枕后打结。
然后将眼、口、鼻部剪孔露出。
(4)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或毛巾折成约四指宽的长带,一端系十字带子,将折好的三角巾或毛巾放在下颌部,将两端沿耳前上提,在一侧耳上与系带十字交叉,再还绕前额和枕部在同耳后上方打结。
2)躯干包扎法将三角巾的一底角放在对侧腋下,顶角过肩向后拉,将顶角上的带子在臂上1/3处绕紧,然后把另一底角反折,向背部于对侧腋下打结。
(2)胸、背包扎法用三角巾顶端朝上盖住伤侧胸或背,将两边角在胸或背部打结,顶角接带与此结再打结。
(3)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朝上,顶角向下,盖住腹部,底边绕到后腰打结,顶角经两大腿之间后拉,经臀部向上拉,遇底角打结。
(4)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角对着腰椎,一个底角垂下,一个底角水平展开盖住一侧臀部,绕腰和顶角打结。
下垂的底角经两大腿之间向前拉,然后向上,遇底角打结。
3)四肢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1、手部包扎法将伤手手指对向三角巾顶角,手掌平放在三角巾中部,三角巾底边横于手腕部,将顶角覆盖手背,两底角在手背交叉并绕腕部在手背打结。
2、小腿、脚夫包扎法脚踏朝底边,踩在近一底角侧,提顶角及另一底角包小腿打结,再将脚下底角折到脚背,绕脚踝打结。
3、膝关节包扎法先把三角巾的顶角向底边对折四次,然后放在膝盖上,两端拉至膝后交叉,一端在上,一端在下,再由前向后至膝外侧打打结。
此法也适用于付关节包扎。
(2)毛巾包扎法1、手臂包扎法将毛巾一角打结,套住伤肢中指,另一角包住手部,将毛巾顺势向上提,拉平并成直螺旋形包住手臂,如布带固定。
2、肘、膝包扎法将毛巾根据伤部大小折成适当宽度的斜式条带,一端系带;将毛巾斜放在肘或膝部,绕关节包扎,打结固定。
膝关节包扎可用上下结带固定或另加布带结扎。
3、足部包扎法将足对准毛巾一角,再将此角反折盖住足背,另一毛巾角叠放在上,包住足尖;然后将毛巾拉平绕足背、足底,在足跟底外螺旋形向上,包住小腿用带固定。
(3)绷带包扎法用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端包向近端;必须将绷带头压住(在开始包扎时多绕两圈),每圈重叠以1/3宽度为宜。
一般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螺旋形包扎。
环形包扎和“∞”形包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