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教案:图像与眼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具体章节为《图像与眼睛》。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图像的形成过程。
一、教材章节:《图像与眼睛》二、详细内容:1. 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了解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图像的形成过程:学习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了解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知道图像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图像的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以及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像形成动画演示、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色卡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眼睛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与眼睛有关的问题。
2. 展示一些模糊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模糊现象。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睛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 讲解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介绍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与图像形成有关的例题,如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
2. 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形成的原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与图像形成有关的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实验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色卡等器材,观察和分析图像的形成过程。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图像的形成过程。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案)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1、教学设计一:了解美术构成的基本要素二:了解美术的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二:欣赏美术作品2、学情分析一:通过一张图片,学生回答问题导读主题,本课学习内容是图像与眼睛。
二:学习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共同学习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在这里我们学生还准备了一个小话剧让学生感受绘画气氛,从而达到课堂轻松愉悦的效果。
本课的抽象美术比较难弄,这里主要是教师讲解多,学生从而理解。
三:在课堂后十五分钟让学生随意画自己喜欢的图片,共同欣赏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
3、重点难点抽象美术方面学生难理解,这里我们需要对作家本人的生平的讲解,绘画背景的讲解,本身绘画含义的讲解,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在这里我会做一个小视频专门对蒙德里安绘画的讲解,让学生感受抽象美术。
4、教学过程导入——考考眼力考考眼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倒入图片提问:图片有几张人脸?分组讨论【讲授】图像与眼睛一思考:??美术构成的基本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构成的基本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小说是情节、戏剧是冲突、美术是什么?美术是图像。
二:图像有那几点构成(点、线、面、色彩、体积、机理、明暗、构图)根据图像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同,我们将美术分为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观看三附图《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三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总结具像美术的概念:对客观事物的描绘2、意向美术意向美术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加作家的想象欣赏《狐狸的游戏》、《生日》感受画面的意境针对生日学生准备了校话剧3、抽象美术概念: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艺术作品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性相的束缚,而强调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表达。
视屏讲解——通过蒙德里安的画来认识概念【测试】对号入将下列十二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学生举手回答【活动】小话在意象美术里关于生日惊喜的小话剧,感受会话气氛。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名称:图像与眼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资源7、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像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掌握眼睛的结构和视觉成像的过程。
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立体图像等。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理解图像与眼睛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共同解决问题。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让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爱护眼睛。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图像形成的原理和眼睛的结构及视觉成像过程。
不同类型图像的特点和区别。
122 难点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对图像形成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视觉成像原理与实际的图像观察联系起来。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图像与眼睛的相关知识。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光学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像形成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演示,增强教学效果。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图像或有趣的视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像与眼睛。
142 新授讲解图像形成的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介绍眼睛的结构,如眼球的组成部分、视网膜的功能等。
详细阐述视觉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如何通过眼睛在大脑中形成图像的。
对比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和立体图像,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143 练习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判断图像的类型、解释视觉现象等。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与图像和眼睛相关的实验或任务。
高中美术_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像与眼睛》教案设计总结:具象:有形象,非常像。
意象:有形象,不太像。
抽象:没有形象,什么也不像。
精讲点拨:A具象艺术的功能:1、记录:尤其是对人和社会的记录,这是照相机发明之前最基本的功能。
2、社会干预功能B画家在意象美术作品中往往采用了什么手法?夸张、变形、重组导入下个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看出同学们都看得非常认真,我们在奖励一段视频怎么样?合作探究(回顾问题,强化知识迁移)欣赏:毕加索的《公牛》视频。
具象→抽象的过程:[多媒体] 百度视频/show/XVsyAkZFM79z3MLv.html思考:通过这段视频的观看以及这一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感受?你对美术作品中图像与主观情感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本片于1989年获首届影视动画节目展播二等奖)(毕加索使世界大吃一惊,他把世界翻了个身,并赋予它新的眼睛。
)其实画家创作作品,并不是出一个谜语让大家猜。
抽象画不过是画家对于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它描绘的并不是某个东西,所以不要牵强的非要看出他画的是什么,而是要通过欣赏画面的颜色、用笔和构图来理解画家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方法。
学生:毕加索的牛是他自己的牛,第一幅十分写实,结构严谨逼真,到第十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却精炼的表现出了公牛的形和神。
别人认为终点的地方,他却作为起笔。
毕加索的最后一幅公牛简单吗?如果让你画你能画出来吗?其实抽象画很简单,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抽象画大师。
作品年代作者画种内容作用手法具象《重屏会棋图》意象《荷石水禽图》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法的运用。
对于美术欣赏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是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认为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主题: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像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光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原理;4.理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5.理解眼睛的调节能力和视觉疲劳。
二、教学内容:1.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包括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2.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睛的主要部分,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虹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3.眼睛对光的敏感度:介绍不同颜色的光对眼睛的刺激和识别;4.眼睛的调节能力:介绍眼睛的调焦能力和调节机制;5.视觉疲劳:了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加深学生对眼睛辨识能力和视觉调节的理解;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感悟,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启发。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图像,引起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兴趣,并让他们发表对图像的感受和想法;2.讲解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介绍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3.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眼睛的主要部分,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4.进行视觉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如观察彩色光和黑白光对眼睛的影响,体验眼睛的调节能力;5.讲解眼睛对光的敏感度:讲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敏感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彩色电视和电脑屏幕的工作原理;6.讲解视觉疲劳:通过讲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出几道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入程度;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发表自己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1.图像展示:准备一些美丽的图像,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2.模型展示:准备一个眼睛的模型,用于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彩色光和黑白光等,用于进行视觉实验;4.多媒体工具:准备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1、出示安格尔的《贵妇人像》
1)简介画家和作品.
2)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具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2、出示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和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
1)让学生观察这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后讨论。
3、归纳总结具象美术的特点。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相信我们以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提问:1、这幅作品塑造什么形象?
2、从形体结构和色彩线条等方面谈谈艺术家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5、引导学生归纳意象美术的特点。
学生朗读。
6、练习
几幅美术作品分别用了什么表现哪些方法?(连线题)
三)抽象美术
1、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让学生在书上找。
2、出示两幅抽象美术作品。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
提问:大家看看在这几幅美术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
2、复习旧知
对前面做简单的小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美术作品形式语言包括: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我们知道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那么美术呢?那就是图像。
高中美术_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图像与眼睛》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也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但是对于深入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高一新生分别来自城区和农村不同的学校,美术学习基础差别很大,我们并不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但可以预测到结果,那就是面对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有的学生会很快领悟,而大部分学生的美术视野一片荒芜。
这样的情况会给教师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困难,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下一番功夫。
高中美术鉴赏的特殊性不允许我们再按照初中的教学模式进行,这个阶段更注重人文修养的培养。
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地丰富艺术文化的兼容并蓄。
开拓视野,形成健康世界观的时期。
学生们对美术课的兴趣很高,这是学科的优势。
但是他们对美术的涵盖范围认识的还很肤浅,不了解美术和传统文化、历史、心理、地理、政治等等其它学科的关系。
对最基本的美术常识知之甚少,因为从小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高中阶段会出现空中楼阁的局面,现代的高中生面临的是一个丰富的视听网络时代,信息来源方便快捷,过度的视觉刺激使他们对普通的知识输入方式已经不感兴趣,更加之社会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的毒害使部分学生心灵扭曲,缺乏自我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传统的历史知识不感兴趣甚至不能够客观的、宏观的判断。
教师的任务是健康的引导,帮助他们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片面的。
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形式各异的美术作品。
尤其要把美术欣赏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图像与眼睛》观评记录本课的内容相对来说学生不难理解,易于接受。
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
如何能正取的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必然伴随着好奇。
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课堂内容,创设情境,设计一些问题层层深入,一层层揭开三种艺术形式的神秘的面纱。
课本中对于三种艺术形式的讲解有些枯燥,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用自己的三幅作品来进行导入新课,效果很好。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画面元素的基本概念;•掌握画面元素的运用;•通过学习画面元素的运用,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画面元素的概念;•画面元素的运用。
教学难点•画面元素的细致理解;•画面元素的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一、课前导入询问学生有关图像设计和美术方面的基本理解,例如当他们听到“画面元素”这个词时,他们可能会联想到什么?或者他们可能会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有趣的图像,并从中发现其中一些元素。
教师可以在白板或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到的词语和例子。
二、核心理论1.前景和背景:在艺术作品中,前景是指物体或形象离画面的中心比较远,而背景是指比较靠近的物体或形象。
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让一些元素在画面上更具吸引力。
2.色调:在色彩理论中,色调是指一幅画或图像中使用的一组颜色。
从色调到色彩的使用,这个概念在图像设计和美术中非常重要。
3.反差:反差可以被定义为在两个或更多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
它在图像的设计中的运用非常流行,例如黑和白色的对比。
4.构图:构图是指一个设计或图像实际上是被组成和设计的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如何安排各种元素以最好地传达我们试图传达的表达。
三、实践运用1.画面元素分析:请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图像,并将其分解成前景和背景。
然后,询问他们他们会怎样在不同的色调间创建反差,并将这些元素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教师可视情况给予指导和提示。
2.画面元素应用:请学生自由设计一张简单的图像,并尝试运用前面所讲的元素与原理。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样例和感性教学,展示如何将若干元素融合或分离,并如何运用画面构图来突出本质。
课后作业请学生根据本次课的内容尝试画一张自己设计的图像,并在社交软件上分享。
同时问自己以下问题:1.你是否运用了任意一个画面元素?2.你如何处理前景和背景的关系?3.你在图像中添加了哪些色调来突出图像的一些元素?4.你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技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画面元素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设计和美术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像与眼睛教案
課題:圖象與眼睛教案本課為湖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第二課《圖象與眼睛》的教學內容。
是繼第一課《什麼是美術作品》之後的介紹美術作品的圖象特徵。
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側重於對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學目標1、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使學生理解美術作品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著三大類。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內涵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3、突破只能欣賞具像作品的局限,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
4、理解三類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5、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內涵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今天的社會,網路資訊無處不在影響著人們與社會,大量的圖像資訊無時無刻地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無濟於事。
下麵來考考同學們的眼力。
學生邊聆聽邊觀看圖片(考考你的眼力):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 獅子在哪里? 有幾個黑點? 是靜的還是動的?等圖片,提高眼睛的觀察力,激發學生對圖象的興趣。
學生邊聆聽邊觀看洞穴壁畫,瞭解圖像是人類最早記事的方式,是勞動者傳達資訊的工具。
讓學生瞭解早期圖象。
圖像一直就是人類最簡單、最直接的認知教師解說:剛才的圖片,需要我們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但是,有的人卻有一雙審美的眼睛,他能夠通過這雙審美的眼睛產生思維和發現美感,並能夠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啟迪。
下麵進入我們今天的課題:圖象與眼睛教師解說:人類最早的記事方式便是圖畫。
在許多史前的遺跡中,可以發現早期人類留下的壁畫。
在法國南方拉斯科洞穴中,發現了一幅彩繪在石灰岩壁上的獸類圖畫,畫中所有動物都栩栩如生;儘管至今人們尚未搞懂這些壁畫的真正涵方式。
因為,眼睛是人最重要的功能器官。
藝術家總是通過視覺圖象與欣賞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而交流的內容則是藝術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觀、藝術觀等等。
很多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往往喜歡用“像不像某種事物”這種簡單的方法來評價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與現實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對號入座”,似乎不能對號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合集5篇)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合集5篇)第一篇: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与方法.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局限于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形象生动的讲授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图片展示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教师板画--具象画面和抽象以及意象画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教师进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出课题《图象与眼睛》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
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
在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图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
而交流的视觉图像的构成单元就是美术语言。
2、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3、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教案】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 理解图像对人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图像的定义和分类;2. 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 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流程和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精美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思考:“你对这幅图像有什么感觉?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想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讲解图像的定义和分类图像是由视觉元素构成的平面表现形式,可以包含一幅画、一张照片、一个标志等。
根据图像的来源和形式,可以将图像分为自然图像、人工合成图像、数字图像等。
3. 探究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1 光线的传播讲解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对于视觉的重要性。
3.2 光线通过眼镜和角膜进入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和部位,重点解释角膜的作用和眼睛的聚焦机制。
3.3 光线在晶状体上的折射讲解晶状体的结构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光线在晶状体上的折射过程。
3.4 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解释光线通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引导学生理解光线的成像原理。
3.5 视觉信息传递至大脑讲解视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图像信息是如何从眼睛传递至大脑进行处理的。
4. 探索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4.1 图像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介绍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对图像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4.2 图像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探讨图像在广告、媒体报道等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广告图像对人们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4.3 图像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介绍图像在医学影像诊断、地质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5. 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图像?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讨论和思考的表现。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前言本文档是针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编写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实践。
本文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像概念和图像的组成要素;•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掌握图像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感;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象及其情感价值的感知,并对其进行思考;三、教学内容1. 课程内容本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1 图像•图像的概念;•图像的组成要素;1.2 眼睛与视觉•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黄斑带和中央凹的视觉特点;1.3 图像构图•图像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情境构图、对称构图和比例构图等;2. 教学材料•电子课件;•课程手册;•素材图片;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1 使用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展示形式,让学生了解图像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分别从时间、空间、色彩、形状、纹理、光线等角度来感知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2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
如:人的视力为什么不可遇不可求?眼睛如何看到世界?什么是黄斑带,中央凹又有什么作用?等等。
2. 教学过程2.1 图像构成要素的发现让学生自行搜索一些网上的图片,寻找其中的构成要素,如时间、空间、色彩、形状、纹理、光线等,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元素和美学特点。
2.2 对称构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称构图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展示一些有对称构图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构图的用处和效果,并引导学生自行创作一幅对称构图作品。
2.3 推广情境构图引导学生了解情境构图,了解情境构图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尝试自行创作一幅以情境为主题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体会。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一單元第二課《圖像與眼睛》教學目標:這一單元是美術鑒賞的入門課程,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美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術相關的事和物後,本課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瞭解美術作品的不同的形態特徵,並針對不同形態的美術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賞方法。
教學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局限,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教學準備:媒體播放工具。
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般以4——6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美術作品所展現的主要內容就是圖像,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種形象。
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辯別這些形象以幫助我們欣賞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圖像與眼睛)二、講授新課1、出示圖片《勃羅日裏公爵夫人像》提問:這件作品有什麼特點?對於這一類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具象美術作品出示圖片:《重屏會棋圖》、《劉胡蘭就義圖》提問:這三件作品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欣賞圖片:《韓熙載夜宴圖》、《父親》、《教皇》請同學們思考:美術除了能夠表現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還能表現什麼?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引出意象和抽象美術作品2、出示圖片塞尚的《聖維克多山》和夏加爾的《生日》提問:1、你從作品中觀察到了什麼?2、你覺得藝術家要表現什麼內容?3、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受到這些形象?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繼續分組討論:我們欣賞意象美術作品能否用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方法來欣賞,為什麼?教師總結意象美術作品的特點及欣賞方法欣賞圖片:《李白行吟圖》、《荷石水禽圖》、《戀人》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這三幅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手法?3、出示圖片康定斯基和蒙德裏安的作品講授抽象美術作品。
學生討論並回答:你們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些作品令你們聯想到了什麼?它們帶給我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教師總結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三、課堂小結: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象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照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可打印《图像与眼睛》教学教案设计1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2课《图像与眼睛》教材内容:本课教学主要是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三种类型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纠正以前评价美术作品主要以“像与不像”的标准去评价美术作品的片面标准。
二、学生分析刚进校的高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教法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知识要点的讲解,采用提出问题-----欣赏作品----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方法四、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美术作品、意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这三类。
2、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概念、特点).3、鉴别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五、教学重点: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如何区分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八、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九、课业类型:美术鉴赏十、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你们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图片中存在的问题。
播放6张关于视觉的图片:边播放边让学生去发现图片中所存在的问题----错觉对于我们在观察事物时的影响,常常让我们误认物象,分析产生错觉的原因并且通过得出的结论欣赏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欣赏美术作品更加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堂课的学习氛围中去。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物象?学生:不是。
教师:不是真实的物象是什么呢?原因是什么呢?学生:错觉,错觉来自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而误认物象,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教师:回答的很好。
欣赏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欣赏美术作品更加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
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一双敏锐的眼睛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要比较的内容,并制成图表。
(也可以主要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把比较的重点放在人的形象上。
)“思考与交流”实际上也是对比三种美术形态。
只是,在“活动建议”中,相同的因素是人这个形象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从据想到意象再到抽象,人也慢慢变得不好辨认,最后完全人不出来了。
而在“思考与交流”中,相同的因素是水果,左边是具象作品,苹果和葡萄都很容易辨认;中间是桃子,已经有些变形;右边的水果虽然也可以辨认,但画面强调的是它们的色彩和形体,实际上是在抽象语言的意义上来运用它们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这些活动来导入,让学生对这类美术形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教学基本思路: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但是这些图像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描摹,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
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
在这三类作品中,相同种类的作品虽然表现的内容甚至所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观念大致相同。
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教学材料分析: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
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
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对于具象美术作品,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
具象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
教材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
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
在这里艺术家追求的就是“真实”。
意象美术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的、情感化的处理,突破了我们经验世界中的物理定律,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图像。
教材中对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如夸张、变形、重组,或者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等。
教材第5页的作品都属于意象美术的类型。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虽然我们可以辨认出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抽象美术指的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
这类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
抽象艺术的衡量标准不是形象的准确与否,而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旋律、节奏等因素是否让人感觉舒服。
在这方面,有人认为抽象艺术与音乐有相通之处,要靠自己的感受才能领悟。
教材中列出的抽象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书法作品,一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
书法之所以能够当作抽象美术作品来欣赏,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形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
在欣赏这类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因素,如点画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齐白石的篆刻刀法苍劲有力,布局又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强烈对比效果。
虽然我们可能不认识张旭的草书,但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已经具有一种美感。
抽象画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种,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使人感到自由、毫无约束;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使人觉得很平静,因为它不是描写什么物理对象,所以我们可以专心地体会各块面之间巧妙的平衡。
教学建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
这三类作品在形象特征方面差别比较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结合图片实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分类和体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美术鉴赏课程依赖“讲授法”教学的通用程式,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不同美术类型的特点,并归纳出一定的欣赏方法。
2.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总结,但不宜过于理论化。
3.对于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这些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作品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事”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而且,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其评判标准、欣赏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如果学生对这类作品一时不能理解,教师也不要操之过急,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分类并懂得这些作品同样具有审美价值,从而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
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资料重屏会棋图(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是描写帝王闲居燕乐的纪实之作。
据史籍记载,南唐中主个性缓和而从容,与诸兄弟之间,情分深厚,相处和睦,又谦和下士,礼遇大臣,处处表现出儒者风范,他的形象也因此为人们所乐道。
从这幅画看,中主端坐正中观棋,面庞丰满,细目微须,仪态气度确实出类拔萃。
其余三人为中主之弟。
虽然现在这幅画据考为宋人摹本,原作亦未必为周文矩所绘,但此画出于高手,且必有所依据无疑。
本图设色古雅,与人物衣冠和室内陈设的简朴相协调。
人物情态刻画细致,衣纹线描皆细劲曲折而略带顿挫,符合周文矩的人物画风格。
周文矩,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唐中主、后主时期,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仕女。
这幅画之所以被称为《重屏会棋图》,是因为弈棋人物背后画有一榻及屏风,榻上摆设壶等器具,屏风上的人物画描绘白居易《偶眠》诗意,而屏风画人物之后又画有一山水屏风,由此造成一画三重棗画中之画还有画的特殊效果,故名“重屏图”。
《重屏会棋图》是五代时重要的肖像画作品。
不但在人物写真方面达到很高造诣,而且在空间处理上也表现出严谨的法度。
观者可以注意到,画中对第三维深度空间的表现,一律采用与画面水平方向成45°角的斜线表示。
就以围棋盘为例,每边有十九格的正方形棋盘在画中转变成锐角为四十五度的菱形。
这样的处理在画中已成为一种规范,看来宋代界画中典型的空间处理模式在五代已经出现了。
古诗四帖(唐)张旭《古诗四帖》属于狂草。
狂草的前身是“连绵草”或“今草”,早在汉代就非常盛行,但将这种书体的艺术表现力推向极致者,当是唐代的张旭。
狂草具有强烈的动感,篇幅大小能够直接影响激情的自由表达。
一般来说,用狂草这种书体进行创作,篇幅不宜过小,过小就难以发挥它的优势。
张旭深谙此理,毅然抛却前人“尺牍”格局,而以巨幅长卷形式书之,大开大阖,擒纵自如,好似老将驰骋沙场所向披靡,更似海面飓风骤起波澜壮阔,最大限度地凸现了狂草之“狂”!《古诗四帖》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还体现于它的线条构筑。
前人的狂草线条多以平动、绞转笔法完成,节奏感并不明显,而到张旭笔下,狂草线条的完成又加进了提按笔法,使节奏感大大增强,这与唐代楷书进入高峰期有关,也与张旭本人同时兼擅楷书有关,因为唐人楷书笔法正是以提按为主要特征的。
其次,它的线条多逆锋起笔、中锋推进、浓墨匀吐,时而重若崩石,时而轻如蝉翼,曲直相间,攲正互生,自始至终含蓄圆畅,保持着一股刚健奔放的艺术激情。
其三,线条与线条间的穿插,或疏或密,或实或虚,或仰或覆,或承或启,虽满纸烟云、豪放激越,但仍能给人以入规中矩、有条不紊之感。
《古诗四帖》是盛唐之音的产物,更是张旭浪漫主义创作方式的产物。
张旭为人倜傥放逸,不修边幅,且嗜酒如命,与李白、贺知章等号为“酒中八仙”。
他常常在醉中作书,有时甚至以头濡墨,可见其癫狂达到何种程度。
鲁班门下印(现代)齐白石此印是齐白石的篆刻代表作之一。
为白文汉印,更准确些说应该属于将军印的风格。
一般汉印,以平方正直为主。
将军印因为军中急用,仓促凿就,故称为“急就章”,所以每多敧斜之笔。
此四字中带斜之笔,不下十余处。
斜笔又忌单向,“门”字向右斜,“班”字中间则向左斜以求协调。
因为急就凿成,只能用简练的刀法。
这方印的确是用单刀刻成的,刀痕利落,其用刀的方向完全可以分辨出来。
当平口两尖刀攻石时,同一刀痕,可以明显地分出两侧不同的形态。
受刃面,自然是光洁平坦;入锋面因刀尖的造成明显的崩痕,因而显得凹凸斑驳。
但这一路印风需要很好地把握火候,不然一味追求痛快,往往会显得含蓄的韵味不够。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
齐氏的生平,可作为苦学成长的典型。
他出身清贫,幼年曾和王冕一样放过牛。
后习木匠,这方印以及“大匠之门”等印,都是为纪念自己这一段生涯的。
齐白石最可贵之处,在于对艺术执著的追求,他勇于创新,决不随俗俯仰。
他的印初从浙派入手,也终于为印学辟一新境。
如从工整与豪放、工笔与写意上言,他立志于后者,故其书、画、印、诗均以豪放为主格,纯任自然、天趣横溢。
泼墨仙人图(宋代)梁楷《泼墨仙人图》描绘的是一个袒胸露乳、放浪形骸又笑容可掬的仙人形象。
衣袍以高度概括的阔笔泼写而成,豪放简逸,不拘细节。
毛笔侧置,顺着衣袍的走势疾速的泼墨,可以鲜明地让观者感受到作者作画时那不可抑制的激情直泄无遗的情形。
整个画面用笔劲爽,水墨苍劲淋漓,以墨块为主,只在人物面部、胸部粗略地勾写。
人物极其夸张变形,头部以一个奇怪的上大下小的楔形圈出,五官几乎要挤在下部的一条线上,额头显得特别大,比例全失,眼睛细小而且倒垂,鼻子扁阔漫无边际,神态极为滑稽诙谐。
仙人那形骸放浪、与世无争的神情也因此被极其生动地刻画出来,这也是作者豪放不羁、超凡脱俗的自我写照。
《泼墨仙人图》中人物放浪的形骸、夸张变形的造型、放逸简括的笔墨,都显示出梁楷对传统人物画的离经叛道,正是禅风兴盛的外部条件迎合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最终导致其艺术风貌的变革。
荷石水禽图(清代)朱耷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
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
或缩颈望立。
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
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
”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