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时期:萌芽时期,雏形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集成时期,转折时期,终结时期。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先秦至唐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相表里的,先秦至唐代是古代戏曲的萌芽时期。

宋金时期在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经过发展融合后,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即宋杂剧和金院本。

元代至明初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

萌芽时期先秦至唐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相表里的,先秦至唐代是古代戏曲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组成戏曲的各种艺术因素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相互融合,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戏曲艺术。

同样,在这一时期里,艺术评论家们对各种戏曲艺术因素的记载与评论,便是古典戏曲理论的萌芽,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影响。

雏形时期宋金时期在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经过发展融合后,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即宋杂剧和金院本。

伴随着杂剧和院本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艺术评论家们也对它们的渊源、形式原因、艺术特征及发展情况等加以了探讨与论述,这些论述,便构成了古典理论的雏形。

成熟时期元代至明初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

同时,在民间,戏曲演出活动十分活跃。

戏曲的正式形成与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明代嘉隆年间古代戏曲经过明初的沉寂后,到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又趋于活跃,而这也使得元代开始成熟的戏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戏曲论著的数量增多,而且理论成分大为增强,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繁荣时期明代万历年间明代万历年间是古代戏曲史上继元代杂剧繁荣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戏曲创作与戏曲演出的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与繁荣。

简述我国曲艺发展的历史进程

简述我国曲艺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曲艺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中国曲艺发展的简要历史进程:
古代起源:古代中国的曲艺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那时,曲艺是通过歌唱、吟唱、说唱等形式传承和表达民间文化。

著名的曲艺形式有鼓词、弹词、评话等。

唐宋鼎盛:在唐宋时期,曲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特别是宋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弹词、笑话等,成为当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传承:明清时期,曲艺继续传承和发展。

各地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曲艺表演团体和艺人,曲艺作品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京剧、评剧等曲艺形式逐渐崭露头角。

现代发展:20世纪初,曲艺逐渐融入现代文化环境中。

戏曲电影的出现使得曲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而新型媒体如电视、互联网的普及,则为曲艺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

保护和传承: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曲艺的保护力度,设立了许多曲艺研究机构和曲艺培训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和传承曲艺。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曲艺在面临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寻求创新与发展。

一些曲艺形式如相声、评书、快板等仍然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新的曲艺表演形式和新一代曲艺人才。

总的来说,中国曲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间智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

戏曲发展历程简述

戏曲发展历程简述

戏曲发展历程简述
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典相声,其实义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一些宋元表演者在当地,把他们自己在宋朝时代学到的绝技表演,结合了当地民间艺术,创造出古典相声,因此也称宋元相声。

此后随着民间表演传承并发展,古典相声演变成了古典“锡事”表演。

宋元相声形成之后便演变成了宋代的“剧场剧谭”,这种剧谭中包含了多种表演形式,同时也有几种表演技术,比如胡锵、胡蝶、胡天鹅和胡同等。

这些技巧的发展使得剧谭的受众也进一步扩大了。

随着南宋末年满清入关,古典相声和剧谭消失在历史上。

明朝初年,经历了明朝创立者朱元璋和明朝失势者张居正各自几百年的统治之后,民间演艺在当时复兴了一把,它在杂剧中进行新的组合和混合改编,演奏技巧的发展,和形式发生变化,形成了明代山谷艺术,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欢迎,于是也影响了声乐艺术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元曲。

元曲的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这种曲式的发展及其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曲艺技巧,也在形式上改变了曲艺演出,创立了诸如“席上艺术”“萧何”、“百花齐放”等演出形式,充分表现了元曲的精彩和古朴之美。

明末清初,曲艺又出现了另一次变革,形成了现代真人剧,它集戏曲技巧以及新
发展的理论技术于一体,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

19世纪中叶,凭借着新的技术和新的表演形式,现代真人剧迅速发展,对戏曲传统元素又进一步完善,也获得更多的受众,戏曲传统又重新振兴并延续了传统的艺术技艺。

20世纪初,戏曲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话本戏曲”出现了;随后就是“打谱戏剧”,“活动戏剧”;到20世纪中叶,“现代DW形戏剧”也被发展出来,这些都从技术和表演上更进一步完善了戏曲艺术,使之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戏曲阶段(汉代至唐代):古代戏曲主要包括曲艺、杂剧和小歌舞等,形式简单,表现方式单一。

2. 唐代至明代戏曲阶段:唐代时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戏曲,如“西洋滑稽”、“花木兰”等,成为现代戏曲的雏形。

到了宋代,戏曲发展更加完善,形成了“四大剧种”——京剧、昆曲、豫剧和评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受欢迎,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3. 清代戏曲阶段:清代戏曲发展较为稳定,形成了现代戏曲的基本形式。

同时,由于清朝政府对戏曲的扶持,使得戏曲得以大规模传播。

4. 民国至现代戏曲阶段:近代以来,戏曲的发展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和影视文化的冲击,不过仍有一些剧种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不断改良和完善,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表演、音乐、舞蹈和戏剧化的方式来演绎故事的艺术形式。

戏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的戏曲形式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戏曲受到了音乐、舞蹈、曲艺以及祭祀仪式的影响。

此时的戏曲还未形成独立的剧种,而是以独唱、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演方式,常常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结合在一起,以传达故事情节和表现角色。

这些早期的戏曲形式为后来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基础。

2. 南北朝至唐代的戏曲发展在南北朝至唐代,戏曲开始逐渐独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此时的戏曲分为南方戏曲和北方戏曲两种类型,其中南方的“琵琶曲”和北方的“诉衷情”形成了两大流派。

这一时期的戏曲艺术开始注重舞台性和表演技巧,并进行了创新和改革,逐渐形成了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戏曲剧种。

3. 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兴盛宋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黄金时期,各种戏曲剧种迅速发展和兴盛。

在宋代,京剧正式诞生,成为后来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性形式之一。

京剧注重唱、念、做、打的整体表演,通过变脸和其他表演技巧,丰富了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表达。

明清时期,其他剧种如越剧、评剧、粤剧等也相继形成,并各具特色和风格。

4. 现代戏曲的传承和创新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戏曲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戏曲的传承和创新,以保护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许多传统剧种和剧团通过改革和创新,使得戏曲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同时也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关注。

5. 戏曲在当代的意义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

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并传承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戏曲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作为表演艺术,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习俗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剧种与剧目,以及各种技术和表演方式。

一、发展历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祭祀仪式。

到了唐代,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并吸收了宫廷诗歌和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

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北京、秦腔、豫剧、昆曲和评剧等地方戏的剧种。

二、剧种与剧目1. 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粹。

它源自北京皇家宫廷戏曲,并融合了徽班、昆曲、秦腔、河南坠子等汉族戏的表演艺术。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依照唱腔、角色、剧情和音乐等特征,又可分为四大类:青衣、花旦、生、净。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霸王别姬》等。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特别注重形体动作和腔调。

昆曲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汉宫秋》、《西施牵牛》等。

3. 豫剧豫剧是中国豫剧的代表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豫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作。

豫剧的主要剧目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剧,如《洛阳才子》、《红灯记》、《沙家浜》等。

4. 秦腔秦腔是安徽、河南、陕西三地的地方戏剧。

秦腔的表演技巧特点是强调唱腔、技艺、舞蹈和动作的运用。

秦腔的主要题材是历史、传说和小说。

典型的秦腔剧目有《汉宫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三、技术和表演方式1. 脸谱脸谱是戏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性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角色。

脸谱的类型种类多样,如红脸、黑脸、青脸、白脸等。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演变到现代的发展。

1. 起源与发展初期(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京剧起源于19世纪初的北京,最初是在宫廷中演出的宫廷戏曲。

它的发展与清朝乾隆皇帝的爱好和支持密不可分。

乾隆皇帝对戏曲艺术情有独钟,他组织了一些专业的戏曲演员,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早期的京剧形式。

这一时期的京剧以花脸、青衣、老生、小生等角色为主,表演方式较为简单,剧本内容多为历史故事。

2. 戏曲改革与发展(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9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京剧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剧本的改革,引入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了剧情和人物形象。

其次是表演方式的改革,加入了更多的舞蹈和动作元素,使表演更加生动、精彩。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如梅兰芳、程砚秋等,他们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新时期的发展(20世纪中叶至今)20世纪中叶以后,京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京剧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京剧的剧本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历史题材,还有现代题材和现实题材。

表演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加入了更多的音乐元素和舞台效果。

同时,京剧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演员和艺术家。

4. 当代京剧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当代京剧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观众群体的变化,年轻人对京剧的兴趣逐渐减少,需要创新的方式来吸引年轻观众。

其次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娱乐形式的出现给京剧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京剧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推出了一些现代化的舞台剧,加强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经历了起源、发展初期、戏曲改革与发展、新时期的发展和当代的发展与挑战等阶段。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它源于民间乐舞,经过多代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当时的乐曲和舞蹈在民间广泛流传,演员们以各种故事和人物为题材创作剧目,形成了最早的戏曲形式。

这些早期戏曲以歌唱为主,通常用来祭祀神灵和娱乐民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的表演形式逐渐演变。

北朝时期,梨园形成了专业的演员团队,开始有了专门的剧目,人物角色也开始出现。

唐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代的戏曲演员普遍会表演歌舞、杂技和说唱,剧目也包括了历史戏和神话传说。

宋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期。

当时的戏曲表演技巧日臻完善,经历了由平板舞台演变为帷幕舞台的改革,以及行当制度的完善。

经过宋代的发展,中国戏曲的基本形式基本上定型。

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戏曲剧目更加丰富多彩,剧本的内容对话趋向于自然,演员的表演技巧也更加纯熟。

此时期的经典剧目,例如《西皮》、《京剧》等,至今仍然为人们喜爱。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娱乐方式的出现,中国戏曲遭遇了一些挑战。

不过,在中国戏曲的传承者的努力下,它依然被广大民众喜爱。

戏曲演员们不断进行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和技术,使戏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的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今天,中国戏曲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参考资料:1.张云帆,殷卫民编.中国文化大典·中国文化经典113:中国戏曲[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中国戏曲文化入口课程,戏曲的起源及初步发展。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又称为“国粹”,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起源于北京,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1790年-1860年)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即18世纪末19世纪初。

当时,北京的戏曲表演形式以鼓曲和杂剧为主,但在1790年摆布,一位名叫程派的戏曲演员程长庚开始创造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即后来的京剧。

他将鼓曲、杂剧、评剧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这就是京剧的雏形。

二、发展阶段(1860年-1949年)在19世纪中叶,京剧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京剧演员以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等为代表,他们吸收了京剧的前辈经验,并加以创新。

京剧的表演形式逐渐成熟,剧目也逐渐丰富多样。

同时,京剧的演出场所也从最初的私人家庭转变为专门的剧场,观众群体也逐渐扩大。

三、现代化阶段(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剧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京剧的剧目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神话、戏曲、文学等各个领域。

同时,京剧的表演形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注重舞台美术、音乐、服装等方面的提升。

京剧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现代京剧的发展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变化,现代京剧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年轻观众对京剧的兴趣逐渐减少,特殊是在城市青年群体中。

其次,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观众有更多选择,京剧的观众基础逐渐减少。

此外,一些观众认为京剧的表演形式过于繁琐,难以理解。

因此,现代京剧需要通过创新、改革和宣传等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经历了起源阶段、发展阶段和现代化阶段,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京剧在表演形式、剧目丰富性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现代京剧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来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代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化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班、韩、杂、刘四大品种形成。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丰富多样,揉合了民间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式,催生了众多经典剧目和卓越艺术家。

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形成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初。

这个阶段以曲艺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散曲、鼓曲、笛曲等。

这些曲艺形式通过歌舞、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戏曲进入了兴盛时期。

汉代的一个重要剧种是魏豹的“豹子”戏,以表达悲伤情感为主题,音乐和舞蹈非常独特。

唐代则出现了盛唐乐府,以歌颂社会政治和个人英雄为主题,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元时期,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如梨园戏、歌舞剧、杂剧等。

明代以后,戏曲逐渐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在文化市场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清代,戏曲进一步发展成为主要的戏剧形式,大量的戏曲剧目诞生,表演技巧和舞台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整个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卓越的艺术家和演员为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通过对音乐、唱腔、舞蹈、表演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戏曲艺术更加精彩。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道家艺术家李白、王之涣、杜甫等。

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还受到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历史时期,由于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戏曲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戏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在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后世的戏曲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今天,尽管古代戏曲已经经历了很多变化,但它仍然是许多人热爱的艺术形式。

通过传承和创新,我们可以欣赏和体验到古代戏曲的魅力。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戏曲,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起,戏曲就开始在中国各地流传,并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戏曲剧种。

在戏曲的发展历程中,最早出现的是曲艺形式,其内容主要是表演唱曲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说书和弹词等形式。

汉代时期,曲艺从单纯的说唱表演逐渐演变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北朝时期,戏曲开始出现在宫廷中,成为宴会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从宫廷走向百姓,形成了地方戏。

这些地方戏逐渐发展成为各自独特的剧种,如京剧、豫剧、评剧等。

其中,京剧以其精致的表演和独特的唱腔风格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京剧被称为中国戏曲的国粹,逐渐成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

20世纪初,中国戏曲经历了一段困境期。

由于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冲击,受众的口味和需求发生了变化,戏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这时期,一些文艺理论家和艺术家开始思考如何创新戏曲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推动戏曲发展与时俱进。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戏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传统戏曲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些新型的戏曲剧种和表演形式也开始出现,如越剧、黄梅戏等。

近年来,中国戏曲持续发展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一方面,传统戏曲在现代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演绎和创新;另一方面,一些新创作和话剧导演以及戏曲表演艺术家也积极尝试将戏曲与当代艺术形式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从曲艺到地方戏再到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创新,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与时俱进。

戏曲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审美品味和情感表达方式。

戏曲的发展历程

戏曲的发展历程

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是中国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古代,戏曲分为南戏和北曲两大门派。

南戏以越剧为代表,起源于吴越地区,形成于宋代;北曲以京剧为代表,起源于元代。

南戏注重旋律、唱腔,音乐和表演形式相对优美;北曲则注重动作和表演技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特点。

明朝时,南戏和北曲都得到了蓬勃发展。

南戏的传统剧种有越剧、安徽皮黄、南京河干戏等;北曲的传统剧种有京剧、豫剧、评剧等。

这个时期的戏曲逐渐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局面,不仅在宫廷中演出,也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京剧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形成,并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京剧中具有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功,其唱腔婉转悠扬,表演特点韵味独特。

此外,清代还出现了徽剧、梆子戏等多种地方戏曲剧种,丰富了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

近代以来,戏曲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传统戏曲剧种受到重创,传承和发展遭受了严重的阻碍。

不过,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重视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戏曲重新得到了发展的机遇。

许多老艺术家开始培养年轻的后继者,戏曲学校和机构也得到了发展,各种戏曲节目频繁在舞台上上演。

今天,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各地的剧团、演员们经常在舞台上演出,戏曲节目也通过电视和互联网传播给更广大的观众。

同时,戏曲也在与时俱进,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创新演出形式,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总的来说,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表演风格。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具魅力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不断传承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享受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

五大戏曲简介

五大戏曲简介

五大戏曲简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中国戏曲发展史及五大戏曲简介一、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至今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历程大致如下:从汉代开始出现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至唐朝出现了种类众多的戏曲表演形式,这一时期为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时期。

宋元南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元杂剧,迎来了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至明清,宋元南戏更加成熟与规范,出现了明清传奇,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这是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

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

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枣京剧。

新兴地方戏的产生──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二、五大戏曲简介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的脸谱分为十类:红表示忠勇正直、义薄云天、精忠报国、有血性,如、、白白:表示奸诈狠毒、笑里藏刀、工于心计,如、黑:表示刚正、鲁莽、勇猛、粗中有细,如、、黄、蓝(青)、绿、紫、粉红(灰)、金和银。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中国传统戏曲经历了许多变迁,包括剧种的演变、表演技巧的改进、文化内涵的转变等等。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民间存在许多形式各异的表演形式,其中包括歌舞、杂技、道教仪式等等。

这些表演形式与战争、祭祀和丰收等节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其中有些表演形式中包含了戏剧元素。

比如《淮南子》中就有一些描写宫廷内斗的戏剧情节。

这些表演形式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戏曲艺术。

二、中国传统戏曲的剧种演变中国传统戏曲的剧种在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

从最早的陈、魏、卫和晋、赵、燕的演出,到汉代的杂剧,“二程”(指程珌,程颐)的“南戏”和“北曲”,到唐代的曲艺和梅花戏,宋代的越剧、南曲、弋阳腔、晋剧、秦腔,元代的京剧、越剧等,不同的剧种逐渐成形。

在不同的剧种之间,有着不同的表演方式、演唱方式和音乐伴奏。

其中,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成为了中国的国粹。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改进随着中国传统戏曲的不断发展,表演技巧也在不断地改进。

在唐代,演员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戏腔来演唱戏曲。

宋代的演员蒙学知,则是将戏腔发展为“谢安调”,并加入了口技艺术,使得演出更加生动活泼。

元代的李时中则在曲艺中添加了表演技巧,例如耍把式、弹唱、念白等,使得表演更加绚烂多彩。

四、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转变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从一开始就有着明显的社会和政治元素。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的表演艺术通常带有祭祀、崇拜、战争等道德或政治内容。

宋代的越剧,表现出了文化的转型和社会的变迁。

这种转型表现为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的转变,如出现了许多新的歌词,形式也变得更加生动、丰富。

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在不断涌现,使得越剧成为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综合的戏剧体系。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自古以来,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生活、情感和道德的思考。

以下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

1. 早期形式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戏曲表演形式。

这个时期的戏曲以“五音”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歌唱、舞蹈等元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声戏”,它使用五种不同音调的演唱方式,配合各种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2. 唐宋兴盛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戏曲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戏曲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这个时期的戏曲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剧种,如越剧、南戏、京剧等,每种剧种都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例如,京剧以其精湛的唱腔和华美的服装装饰闻名,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明清兴起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戏曲的剧本逐渐增加,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评剧是明清时期产生的剧种,其特点是通过评述来表达剧情,并引入了更多的戏曲唱段和表演技巧。

此外,香港的粤剧和潮剧也在这个时期兴起,成为了华南地区的主要剧种。

4. 现代改革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一方面,中国传统戏曲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特色,继续在大型舞台上演出。

另一方面,戏曲演员也开始尝试结合现代元素来创作和演绎戏曲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式、唐宋兴盛、明清兴起以及现代改革。

这一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丰富多样和卓越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将继续在新的时代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

起初,戏曲表演是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以祈祷和祭祀的方式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形式,并成为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剧种,如京剧、豫剧、粤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曲调和服装特色。

其中,京剧是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北京,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和传统曲艺,
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在20世纪初,中国戏曲面临了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尤其是
电影和电视的兴起。

这使得戏曲的观众和表演者数量逐渐减少。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国戏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一些戏曲团体开始将传统剧目与现代题材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同时,一些年轻的表演者也在尝试将戏曲表演与现代舞台技巧相结合,以展示戏曲的时尚和多样性。

今天,中国戏曲虽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仍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许多剧目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研究者。

并且,中国戏曲也通过现代媒体和网络的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戏曲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起源和初期发展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民间娱乐活动。

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这些形式主要是通过舞蹈、音乐和歌唱来表现故事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唐宋元时期的繁荣在唐宋元时期,戏曲经历了繁荣期。

这一时期的戏曲包括了多种类型,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本创作方式。

同时,戏曲在宫廷和民间都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明清时期,戏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戏曲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舞台和布景设计也更加精细。

同时,戏曲剧本的创作也得到了重视,许多经典剧本被创作出来,并成为后人学习和演绎的对象。

近现代的挑战与传承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戏曲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仍有许多戏曲团体和专业演员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戏曲艺术。

与此同时,一些现代剧目也在戏曲舞台上演,为戏曲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的发展和展望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戏曲事业。

同时,戏曲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戏曲艺术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继续发展,为人们带去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以上是对中国戏曲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历史沿革:1、家庭剧泛滥乘革命之浪潮而兴起的文明戏,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逐渐衰落。

辛亥革命的果实为军阀所篡夺窃取,中国社会现实一如既往,黑暗,贫困而虚弱。

为革命所鼓舞的从事新剧的人士,面对残酷的现实;有的从狂热走向消沉;有的则把戏剧作为生存之手段;有的则去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

一些商人见演文明戏有利可图,于是,便一拥而上,一时间新剧团林立而起,所谓新剧目也纷纷出台。

到1914年,按中国旧历为甲寅年,此类家庭戏居然十分兴盛,故被称为“甲寅中兴”。

其实,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危机。

看似新剧从业人员增多,表面上壮大了队伍,实际上鱼龙混杂,降低了素质。

只顾赚钱,曲意媚俗,使本来没有站稳脚跟的文明戏艺术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反倒失去了观众。

后来的家庭戏,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恶,把玩男女私情,如《雌老虎》、《贪色报》、《妻妾争风》之类纷纷登场。

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古代部落舞蹈到离宫歌舞、宫廷乐舞,再到戏曲的出现,中国戏剧文化逐渐成熟并独具特色。

1.起源阶段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舞蹈。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原始汇报方式,用舞蹈表达欢乐和悲伤,传递部落信息。

这种舞蹈形式逐渐发展为祭祀和宗教仪式中的舞蹈表演,加入了动作和音乐元素。

2.宫廷舞蹈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一的出现,宫廷舞蹈开始流行起来。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时期,宫廷歌舞达到鼎盛。

皇室宴会上的歌舞表演和乐队演奏成为了时尚,形成了一种贵族文化。

3.戏曲的兴起戏曲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要形式,历史文化渊源深厚。

戏曲的兴起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战国时期。

起初,戏曲主要是一种民间劳动者在丰收季节举行的娱乐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表演形式,并获得了皇室和贵族的认可。

戏曲分为多种流派,如京剧、昆曲、评剧、豫剧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和舞蹈形式。

前者是以身段表演为主,后者则重视唱腔。

在中国古代,戏曲表演以其高雅的表现方式及丰富的内涵吸引了广大观众。

剧本主要取材自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融入了戏剧、音乐、舞蹈等元素。

演员通过真实的表演给角色赋予了生命力,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

4.曲艺的兴盛曲艺,又称说唱艺术,是中国古代民间娱乐的一种形式。

它包括相声、评书、弹词、小曲等多种形式。

曲艺起源于戏曲,但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声是曲艺中最为著名的表演形式之一。

它结合了幽默、夸张、讽刺等元素,通过对话和演员间的默契配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相声以智慧的言辞和幽默的表演方式,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评书是另一种受欢迎的曲艺表演形式。

它通过口述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和传奇故事,吸引了大量观众。

评书不仅有趣,还可以传播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一、先秦(萌芽期)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

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二、唐代中后期(形成期)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

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

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三、元代(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

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四、明清(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

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

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

五、现代(争辉期)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

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不同的时代,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讨和积极实践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发展历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戏曲发展历程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

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闪边,其声腔曼妙委婉、韵律动人;其人物形象饱满、鲜明生动;其故事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戏曲纵横古今、博雅通实、韵律无穷,是一门品赏不尽的艺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谣。

如果说戏剧史西方的歌谣,那么戏曲则是古老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史上的优美歌谣。

然而,中国戏曲这么博大精深的艺术,或许是因为太古老太遥远,竟没人说得清楚它究竟起源何处。

关于戏曲的起源,有一下几类说法:其一,起源于宗教仪式说。

这一说法认为,中国戏曲的形成于原始鬼神崇拜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龙彼得他在《中国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考》一文中认为:“在中国,如同在世界任何地方,宗教仪式在任何时候,包括现代,都可能发展为戏剧,决定戏剧发展的各个因素,不必求诸于遥远的过去,它们在今天仍然还活跃着。

”其二,起源于原始歌舞说。

这是非常主流的一种说法,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

原始时代的歌舞虽具有模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成为“戏曲”。

不过它一初具戏曲的前期形态了,中国戏曲就酝酿于这种原始时代的歌舞中。

其三,起源于古代宫廷优人说。

戏剧只能活在舞台上,没有演员的当众表演,也就不会有戏剧。

上古宫廷的俳优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

他们或笑谑,或歌舞,或弹奏,以供人主之笑乐,所以不少古代学者视之为“优戏之始”。

优可以说是中国戏曲最早的专业演员,他们为中国戏曲的发展积蓄了深厚的底蕴。

其四,起源于傀儡戏说。

早在戏曲正式诞生之前,傀儡戏就已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流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因为傀儡戏是以演绎人物故事为职,故被称为戏曲之源。

戏曲的起源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

到汉代,“百戏”开始盛行。

“百戏”不是指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熔汉时杂乐和各种表演艺术技艺为一炉的综合体,是盛行于汉代广大社会,包含有民间散乐、歌舞杂奏、杂技、角抵、幻术等音乐艺术形式的总称。

“百戏”又称“角抵戏”。

《东海黄公》就是一出古老的角抵戏,演的是秦朝末年善施法术的黄公到东海区降服白虎却法术失灵被虎所杀的故事。

在《东海黄公》的表演中,有人虎相斗、人被虎杀的情节,有特定的服饰、人物、情节冲突和既定的结局,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出为表演既定的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

因此,这出古老的艺术也一度被许多学者看做中国戏曲的雏形。

汉以后的魏晋六朝一直到隋朝都盛行百戏,百戏的发展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戏曲萌芽的摇篮。

迈入唐代以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表演模式——弄参军。

弄参军得名于表演的角色,“参军”属于官职的名称,是当时的芝麻小官;“弄”是古代百戏乐舞中角色扮演或节目表演的代称,如汉代百戏有“弄丸”,唐代有“弄参军”、“弄兰陵王”等。

弄参军将两者结合,成为唐代戏曲的专有名词。

弄参军的内容是提前准备、精心安排的。

弄参军既风靡于宫廷,又流行于民间;既有男演员,又有女演员,如周季崇和妻子刘采春都擅长演的弄参军《望夫歌》。

据唐赵璘《因话录》记载:“(唐)肃宗宴于宫中,女优有弄假宫戏,其绿衣秉简者,谓之‘参军桩’。

”除了正式的参军戏,还有一些参军戏的延伸。

之后,出现了庙会和瓦舍,它们为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登上历史的舞台提供了客观和主观的条件,使其拥有固定的场所、稳定的观众和专业艺人群,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而宋代出现的宋杂剧标注着戏曲真正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宋杂剧主要流行于都城以及繁华的商业城市,如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

在北宋时期,杂剧没有明确的范围艰定,它不仅继承了唐代的“参军戏”,还广泛吸取各种表演艺术的技法,因此包含了傀儡戏、滑稽戏、角抵戏等,如《目连救母》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出。

宋杂剧的演出形式有着生动活泼的特点,在表演形式上大致分为“滑稽戏”和“歌舞戏”两个类别,它们表现内容的方法各异,题材丰富。

其中,“滑稽戏”所占比重比较大,《宋官本杂剧段数》中的280个剧种中,绝大多数都是滑稽戏。

而歌舞戏在宋杂剧中则居于突出的地位。

宋杂剧在开始的时候上演一段歌舞,表演一段生活中的俗事,称为“艳段”;然后再上演正杂剧,通名“两段”,可以是一段滑稽戏,一段大曲;最后是开玩笑式的小节目“杂扮”。

金灭北宋后,继承了北宋的杂剧,称为“金院本”。

金院本和宋杂剧名异实同,在表现形式上也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金院本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是金朝在燕京(今北京)定居时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金杂剧是宋杂剧向元杂剧转化的渡口,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历史性发展。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时产生于元代的文学主题。

我们常说的中国三大文学体裁“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名翁灿烂辉煌的长卷中最为绚丽的篇章,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虽然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元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民间艺术发展而成的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

虽然说中国戏曲的源头至今众说纷纭,但是中国戏曲成熟与繁荣的标志,却都一致公认为元杂剧。

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点。

元杂剧在金代就已经开始了其演变、形成的过程,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到了元代初年才趋于成熟而与原来的金院本有了显着的区别。

二者继承的关系可以从其剧目上看出一二。

不少杂剧就是把金院本加以丰富或改编而成的。

如《太湖石》、《打球会》均取材于同名的金元本。

此外,从杂剧的角色行当以及歌舞、表演、念诵等各种表演形式等方面,也不难看出其与金院本一脉相承的关系。

元杂剧在形成的过程中还广泛吸取了其他艺术的成就和特色,如宋金时期的说唱艺术诸宫调就对元杂剧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

在舞台艺术方面,特别是在曲调的音乐和声腔形成方面,元杂剧还充分吸取了北方各民族的民间歌舞及各种百戏等因素。

同时,在金元时期,在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人民和汉族人民杂居,这对于元杂剧能够融合各民族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接受各民族音乐和歌舞的影响,以形成元杂剧的戏曲声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元杂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唱。

元杂剧主要有三个角色,即正末、正旦和净。

元杂剧一剧一角色,由正末演唱的成为“末本”,由正旦演唱的称为“旦本”。

此外,还有外旦、贴旦(女配角)、外末、副末(男配角)和杂(有孤、驾、卜儿等)。

元杂剧“一人主唱”——即在旦本戏中,正旦一人唱,在末本戏中正末一人唱,分工十分明确。

元杂剧综合了丰富的文学和动听的音乐,继承和发展了说唱艺术,同时表演中也不乏滑稽和舞蹈。

可以说,元杂剧是一个朝代的戏曲,它随着元代的兴起而孕育,伴着元代的发展而繁荣,最终随着元代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元杂剧具有空前的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时期,标志着戏曲的成熟,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元杂剧的逐渐衰落,南戏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到了元末明初,南戏发展更加迅猛,并产生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传奇。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传奇渐渐繁荣和成熟,成为继元杂剧之后戏曲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传奇”一词来源于唐代对奇异荒诞小说的统称,自元代起,“传奇”一名指称戏曲,宋元南戏、元杂剧都曾称为“传奇”,自明代以后,则多之明清两代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作品,寓意着具有传奇性和新颖性的特色。

至今,戏曲学界对于传奇的指称范围尚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有的认为传奇包括元末南戏,有的认为传奇可追溯到昆腔......可谓众说纷纭。

明清传奇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等一系列因素,都促使传奇进入繁荣时期。

这时期,传奇不仅创作人才辈出,各种优秀剧本更是争奇斗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辉煌局面。

明清传奇的舞台艺术在南戏、北杂剧和元杂剧的基础上,有了更为显着的进步。

在面部造型中,分为俊扮和丑扮,并用各种各样的脸谱色彩来区分不同人物的性格。

另一方面,传奇演出注重场景的布置,充分运用简易的道具和写实的灯彩,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需要特别强调的事,传奇突破了杂剧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的体例,使《西厢记》那样五本二十折且部分突破一人主唱格局的剧本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稳固。

同时,传奇时代的开始,标志着南戏的结束,二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称谓的变更,更在于体制上已有很大的变化。

明清时期常演内容复杂、人物众多的大戏,增加了许多新型人物,传统角色行当就分化、派生出新的角色,明清时期的角色行当没有改变以生、旦为主的体制,在角色行当的分工上趋于细密和合理,更专业化,表演的程式化加强。

纵观明清传奇,传世作者八百多人,作品存目有两千六百种左右,保存至今的作品有六百多部,真可谓是繁盛一时。

明清时期最突出的作品是历史剧,出现了“南洪北孔”两位伟大的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这一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明清传奇的崛起,不仅在戏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来遍地开花的民间地方戏曲也有深远影响。

近代,各个地方剧种涌现,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剧......纷纷走上历史舞台。

戏曲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国戏曲如一枝春意盎然的红杏,蓬勃着生命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