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生建设创新社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02e4e8802d276a200292e23.png)
价值 。
() 4 突出党建创新 , 强调保 障有 力, 升企业软 提
实力和品牌矿 井建设要有新的进展 党建工作是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 争力的关 键组成部分 。面对沙 曲矿全面推进 “ 十二五” 发展战
严、 、 、 细 实 廉”的作风要求 , 在工作 中不等不靠 、 不推 不拖 , 使优 良的作风显现在工作落实上 , 体现在实践 成 效 中。 () 3 突出评价考核 , 强调执 行卓越 , 全体党 员干
化, 让老城区焕发新颜 。二是加快旧城改造进度 , 高标 准完成国师街片区、 坝陵南街片区和北大街 3 公里沿 . 6 线的综合治理工程, 为市民打造出 3 个环境优美、 功能 齐全、 内涵丰富、 特色鲜明的精品街区。三是加快棚户
二、 精品社 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的基层功能 社 区, 是社会管理 的最基层和最前沿 。杏花岭区 是一个人 口大 区, 社区数量多达 18 。但作为老城 0个 区, 社区基础设施落后 , 办公条件简陋 , 经费不足 , 社 区干 部待 遇不 高 这些 问题 , 严重 制 约着 社 区管 理 和服
强, 以企业软实力提升 、 推进品牌矿井建设 的新成效 检验党建工作的新成效 , 在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上取 得新 的进展 。
求, 面对沙 曲矿广大职工家属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新期待 ,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 责任意识 。要从提高执行力 、 实施力 、 落实力着眼 , 严
障 创
社会大局 , 立足保障和改善 民生 , 结合 区情 实际 , 进行 了一些积极的
探 索 和尝试 。
一
、
送温暖、 大接访——增加社会管理的和谐 因素
杏花岭区是省城太原的一个老城 区 , 困难企业多 , 困难群众多 , 道路建设 、 旧城改造拆迁压力大 , 由这些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多 。 信访形势一度非常严峻 , 也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 。 针对这种情况 , 区于 20 年 l 月启动了以 “ 我 09 2 千人帮千户 、 单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3cb498700abb68a982fba6.png)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摘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强基固本 创新机制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强基固本 创新机制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12e4643ceefdc8d376ee32cf.png)
( ) 二 统一・ 思想认识 , 为目标任务落 新进行创建。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逐
针 对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形 势 的 新 变 化 生事件 、 社会安全事件 等突发公共事件
为建设新农村的着力点 , 想方设法 筹措 实提供认识保证
资 金 , 善基 础 设 施 条 件 。 一 是 多 渠 道 改
( ) 全 组 织 机 构 , 推 进 规 范 化 点 _作开展 以来 。 出 了“O大机制创 一 健 为 T 提 l
新 ”3 项重点任 务 ‘ 个 建设项 日” “8 3 0
发展创造 了安定团结的 良好环境。
建 设 和谐 新 农 村
始 终 把 基 层 基 础 规 范 化 建 设 作 为 的总体工作要求 , 制定 了 7个具体工作
深 入 开 展 了 矛 盾 纠纷 “ 调 解 工 进 校 园 、 寺 院 活 动 , 大 进 了广 大 群 众 和 师
四 是给 3 5户 群众 拉 通 了有 线 电视 , 8 丰 供先决保证
群众办理 了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 , 决了 作” 解 ,建立了大调解工作平台和运行机 生 、 侣 的法 律 意 识 进 一 步增 强 , 别 僧 辨
筹措资金 175万元 , 8. 硬化村社道路 l 和 中央 、省委 对社会管理 创新 的新 要 的风 险 管理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l
条 ,420平 方 米 , 硬 化 社 户 道 路 3 求 , 1 5 2 与各县市 、 综治各成员单位 、 等 各 项
( ) 七 加大宣传 力度 , 和谐甘南建 为 以综 治宣传月 为契机 , 通过发放宣 车等形式 ,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禁毒 、 检、 、 法 司等部 来 方案 , 工作 实现 了管理制度 、 管理体制 、 宣传 ( ) 六 加强平安建设 , 为幸福甘南 建
紧紧围绕服务民生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做好法律援助基金会工作——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二届理事会八
![紧紧围绕服务民生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做好法律援助基金会工作——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二届理事会八](https://img.taocdn.com/s3/m/64fac6f4700abb68a882fb04.png)
2 1 年 4月 2 2 01 5— 6日,中 国法 律援 助基金 会在 北京 召 开第二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 和第三届理 事会第一 次会议 。司 法部部长吴爱英 、副部 长赵 大程 出席 会议并讲话 。
重要职 责。要 自觉坚持 围绕 中心 、服务大局 ,立 足职能 ,发 挥优势 ,推进法律援 助事业科 学发展 ,依法 维护 困难群众合 法 权益 ,促 进社会公平 正义 ,维护社会 和谐稳 定 ,在党 的领 导下为实现 “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 目标任务作 出新
吴爱英部长对进一步做好 中国法 律援助基 金会 的工作提
大力加强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自身建 设。要把思 想政
出明确要求 :始终坚持 围绕 中心 、服务 大局 。 “ 二五 ” 规 十 划纲要 明确 了 “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 目标任务 。贯
建设放在首位 ,始终坚持用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武 头脑 ,坚 持党 的领 导 ,确保 中国法 律援助 基金会 正确 的发 届
困难群众 、保 障 公平 正 义 、促 进社 会 和谐 稳 定作 出积 极贡
献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作为我 国唯一专 门致力于 发展法律 援助事业 的全 国性公募基金会 ,承担着广泛 募集社 会资金 支 持法律援助事业发展 的重要 职责。第二届 中国法律 援助基金
集渠道 ,采取 多 种形 式募 集 法 律援 助 资金 。要切 实 用 好资
吴爱英部长在讲话 中强调 ,法律援 助制度是 维护 困难群 众合 法权益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的重 要法律 制度 。中国法律
援助基金会承担着广泛募集社会资金 支持法律援 助事 业发展 的重要职责 。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 势下 中国法律援 助基金 会工作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 强政治意 识 、大局 意识 、责任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政务民生社会管理水平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政务民生社会管理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f672e0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a.png)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政务民生社会管理水平近年来,中国各个城市都在不断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旨在提高政务民生社会管理水平。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所涉及的问题及其对推进社会管理水平升级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
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应包括法律体系、政策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促进城市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同时,完善各项政策、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行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的措施也是建立科学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
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环节。
加强乡村治理、完善城市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矫正、推进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措施能够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市场化的社会服务、信息化的社会治理、专业化的社会管理、智能化的社会创新也可以加速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进程。
三、提高宏观社会管理水平宏观社会管理水平对于城市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应完善宏观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社会管理标准化水平,建立城市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等措施,强化宏观社会管理工作在城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促进科学的社会发展。
四、立足于法治社会治理法治社会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同时,应加强对法制建设的关注,恪守法律红线,严格监管和问责制度,依法治理城市社会生活,保障各类市民利益。
五、发扬社会治理合力发扬社会治理合力,是提高政务民生社会管理水平的法宝。
应通过加强社区自治、推进基层管理、开展扶贫助困等措施,实现广大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目标。
同时,加强有关部门沟通协作,联合共治的机制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合力的效应。
综上所述,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对于提升政务民生社会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宏观社会管理水平、立足于法治社会治理以及发扬社会治理合力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回应城市治理发展的多元化诉求,进一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057bedc551810a6f5248695.png)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意见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战略部署。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项部署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大任务。
社会管理与民政工作具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协调社会利益、增进社会福祉、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社会救助和帮扶困难群众,促进不同收入阶层和谐相处;通过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实现社会福利服务均等化;通过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通过开展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覆盖。
民政工作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维稳意识,找准民政工作与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和角色定位,不断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挥民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基础作用。
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高社会救助保障能力,不断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稳定器”作用。
要抓好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城乡低保、灾民救济、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专项救助等惠民政策,切实兑现保障标准。
要抓好政策创新,针对城乡困难群众对民政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完善制度、创新制度,以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品供给,扩大民政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多层次、多措施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各种生活难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企业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a51d128dd36a32d737581f2.png)
等帮扶体 系建设 . 建立多 层次 的 困 难职工帮 扶体系 和长效机 制 深入 开展 “ 扶贫 帮 困献爱 心 ” 金秋 助 “
学 ”领 导 干 部 联 系 挂 钩 困 难 户 ” “ 和
会管理 . 解决 当前社 会管 理 中突 出
二 是 要 保 障 职 工 合 理 收 入 要
创 新社 会管理 的有效 途径 煤 炭企 业 要 把 实 现 好 、 护 好 、 展 好 职 维 发 工群 众 的根 本 利益 作 为一 切 工 作 的 出发点 和落脚 点 . 职 工群众 满 把 意不 满 意 作 为检 验 工 作 成 效 的根
是要 加 强 职 3 形 势任 务 教 - .
业 的 广 大 党 员 干 部 要 进 一 步 转 变
育 当前 . 组织 职工深 入学 习贯 要
彻 党 的 十 七 届 五 中 、 中 全 会 以 及 六
工资 分配 的协 商共决 、 配监 督 和 分 正 常增长 机制 . 努力 使企 业发 展 与
方参与 、 齐抓共 管的社会管理格局 . 要将之 与企业 生产经 营管理各项工 作 同部 署 、 同管理 、 同考核 , 学制 科 定实施方案 . 认真落实具体举措。 三是 要 落实责任 煤炭 企业党 政 主要 领 导 要切 实 担 负 起 加强 和 创新社 会管 理 的第 一责任 . 挥好 发 模范 表率作 用 ,要 经常 深入基 层 、 深入 一线 开 展 调研 .倾 听职 工 群
进一 步化解 矛盾 . 最大 限度地 让广 大职工 群众理 解和支持
三 是 要 加 强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要
积极 组 织 广 大 职工 参 与 各 种群 众
性 文 体 活 动 和 精 神 文 明 创 建 活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e7f98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6.png)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和个人行为之间的管理和协调。
它涵盖了社会治理、社区管理、安全管理、文化传承等方面。
社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社区治理水平,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本文提出以下实施方案意见。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加强数据统一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广电子政务等技术手段,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从而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同时,可以建立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社会矛盾调解平台等,将社会管理与信息化紧密结合,优化社会管理流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二、强化社区治理实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社区治理,可以加强社区管理,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与和谐。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机制,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
同时,可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促进社区自治。
加强社区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社会服务资源整合,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社会服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服务资源整合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关键。
因此,需要强化社会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建立社会服务资源调配机制,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构建全民参与、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服务体系。
同时,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投资创新等方式,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市场主体服务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四、推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通过分类管理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
在分类管理方面,需要依据不同管理对象进行分类,对照不同的管理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建立起一套符合管理对象特点、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
推行分类管理可以从源头上确保社会管理效果的良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细程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https://img.taocdn.com/s3/m/3335d9fef90f76c661371ae8.png)
社会 管理 的对 象是 人 , 核 心是对 人 的管 理 和服务 ,
一
、
加 强和创新社 会管 理 、 推进 社会建 设的 终极 目标 指 向是 和谐社 会 。 因此必 须始 终坚 持 以人 为
一
继续 推 进 扶贫 开 发 , 发 展妇 女 儿 童 事业 , 民生 问题 息息 相关 ,推 进 社会 建设 必须 处理 好 创新 社 障体 系 建设 , 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 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 会 管理 与 保 障和改 善 民生 的关 系 。
( 二) 社会 管理 的基 本 内容和 目的 1 . 社 会 管理 的概念 。
社会 建 设 和 民生领 域所 取 得 的成就 用 十八 大报 告
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 、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 以 的话 来 概括 就 是 : 人 民生 活水 平 、 居 民收 入水 平 、 社 会 及 基 本发 展能 力等 等 。 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 二) 民生 问题 的基 本 内容 ( 二) 存 在 的突 出 问题
CANGSANG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 莹
摘
要
十八 大报 告指 出 : 必须 从 维护 最广 大 人 民根本 利 益 的高 度 , 加 强和 创新 社 会管 理 , 推 动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建设 。加 强社会 建设 , 必须 以保 障和 改善 民生为重 点。要 多谋 民生之利 , 多解 民生之 忧 ,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 五有” 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 使改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 体人 民, 保 证人 民过 上更 好 生活 。 这 些论 断 , 为保 障和 改善 民生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 基 本 思路和 实现 路径。 本文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 试通过 阐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推进社会建设的 目的和重点在 民生, 分析民生已经成为时代 主题和 民众期待的原 因, 总结 民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 的突出问题 , 提出进一
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5b0dd59312b3169a451a468.png)
中共神农架林区委员会文件神发〔2011〕51号★中共神农架林区委员会 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精神,加快建设“一园四区”,现就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强基固(二)总体目标总体目标:—1 —本、统筹协调”的原则。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初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的保障体系,优厚的教育、医疗条件,便利的公共服务,规范的市场行为,有序的社会管理,最终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
二、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人强化社会保障。
认真落实企业养老、村主职干部、失地农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各项政策。
启动城镇居民、未参保集体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宗教人员、乡村医生、兽医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坚持“先起步、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继续整合医疗保障资源,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医疗救助政策,努力提高医疗保险待遇。
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实现健康惠民。
按照“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疑难杂症不出林区”的要求,加强区、乡镇、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区级医院与省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切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2 —化。
注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通过全科、转岗、在岗等培训方式提高全区医疗技术水平。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_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_2](https://img.taocdn.com/s3/m/8c81d4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1.png)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2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要支持和引导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其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为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要加快改革步伐,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其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8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
9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
B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C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1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重要基础
要加大对城乡社区建设的投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2
z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是农村社会的弱势群体,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服务,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教育文化等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28059b0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c.png)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江发[2011]14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江发〔2011〕14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1、重要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市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有待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距离中央和省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
随着当前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意义重大。
2、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核心任务,切实克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社会建设重管理轻服务、社会管理重治标轻治本的错误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为基础,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开创侨乡社会建设新局面。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ef157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b.png)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引言近年来,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不断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加,如犯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不公问题等。
加强社会管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社会治安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2.2 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
2.3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需要提高基层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
2.4 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要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
3.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下面列举几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途径:3.1 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摒弃单一的管理模式,促进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
可以通过设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社会咨询和协商活动,使社会管理更加民主和公正。
3.2 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往往是由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发挥有限。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内部资料-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内部资料-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714968d928ea81c758f578df.png)
政治学科高考复习研讨题目: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材料】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胡锦涛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他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链接】1.经济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
推动高质量的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人中的比重。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https://img.taocdn.com/s3/m/8061f6cfaeaad1f346933fd6.png)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A.法治
B.健康
C.平安
D.和谐
参考答案:C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e3d4ab5195f312b3169a580.png)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解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是党中央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实现和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一项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紧迫性、基础性的艰巨任务,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现了我国的民本文化及执政传统民生思想在也与中国自古有之的民本思想有关。
早在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便纷纷提出了早期的民本观点。
孔子主张的“仁”的思想就被孟子发扬光大,提出“民贵君轻”等影响后世的理论,而管仲也曾说过“政之所兴,在于顺民生”。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仁政的思想开始成为后世统治者的重要执政原则。
这样的民本思想底蕴也造成了中国对民生问题的特别关注。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转.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为: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辛勤劳作,财务才不会匱乏。
古语还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食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2b11236c77da26924c5b005.png)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首都社会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和政策体系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着进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广泛参与赢得世人瞩目,奥运志愿服务积累成功经验,群防群治取得显着效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共建共享局面初步形成;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市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市社会建设工作距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意义深远。
从5个方面下工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访紫金县委书记叶振云
![从5个方面下工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访紫金县委书记叶振云](https://img.taocdn.com/s3/m/d73314679b6648d7c1c746e3.png)
从5个方面下工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访紫金县委书记叶振云紫金县委书记叶振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紫金县加强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富县强镇惠民、建设幸福紫金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服务为基础,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导向,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为特色,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社会规范特别是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加强民生事业建设、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培育社会良好风尚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幸福紫金。
结合紫金县的实际,叶振云强调,要重点在以下5个方面下工夫:在加强民生事业建设上下工夫一是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加快教育、文体、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劳动就业等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房改造,加快推进镇级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大力办好“十件实事”和“十项惠民工程”。
二是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重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助、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大力帮扶残疾人、农村单亲特困家庭、城乡低收入群众等弱势群体,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三是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物价、住房、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构建安全的生产生活体系,共建共享幸福紫金。
在加强管理体系建设上下工夫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服务职能和定位,形成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政治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组织,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三大管理组织体系。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关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
![关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2efbc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6.png)
关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效劳、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立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开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实现经济开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干革命、搞建立、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改善民生是推动开展的根本目的。
我们的开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就是要通过开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如果开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这样的开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要在推动经济持续安康开展的根底上,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保障劳动者参与开展、分享开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抓民生也是抓开展。
经济开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开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开展工作的“指南针〞,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们开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开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既要通过开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根底,又要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为经济开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实现两者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