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2019年文档
2019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19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二、改革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1) 制定并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优化资源分配,提升资金投入,激励高质量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
(2) 完善职业教育财政补助政策,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提高财政补贴力度,确保职业教育经费保障。
(3) 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投入和资源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1) 推行学历+技能证书双证制度,鼓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 提升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加强教师培训与提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3) 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和技能认证标准对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开展产教融合教育模式。
3. 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1) 建立全面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机制,加强学校质量评估和教师绩效评价。
(2) 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的监管和督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防止低水平院校扩张和劣质职业培训机构乱象。
4. 拓宽教育资源渠道(1) 加强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推动在线开放课程与实体课堂相结合,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2)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推动国际认证标准对接。
5.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服务,在校期间积累实践经验和就业技能。
三、实施方案与时间表详细的实施方案及时间表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完善。
实施过程中将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优化改进,确保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四、改革效果评估与调整结合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改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解读(2019年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解读(2019年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解读(2019年发)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国家发布了一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本文对该方案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目标和实施措施。
一、背景介绍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行的历史原因,职业教育地位不高,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持有陈旧的观念。
其次,职业教育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水平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仍然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国家决定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二、方案内容1. 政策目标(1)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2)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旧观念,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3)加大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才培养要求。
(4)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能力。
(5)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水平。
2. 实施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国家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减少地区和阶段间的差异。
(2)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
制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师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1+X”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0 引言 2019年“1+X”证书制度试点开始后,汽车运用与维修等首批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1+X”证书首批试点在首批试点院校进行了试点,我校汽车专业也参加了首批试点工作。
作为试点工作中的重点,我们针对“1+X”证书对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1 “1+X”证书制度背景 2018年教育部向社会公开招募企业鉴定机构,预示着国家将对职业教育人才评定进行重要改革。
次年一月,国务院就发布《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也就是国发4号文,第一次提出试点“1+X”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评定的重大改革。
同年四月,教育部、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十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各省、市依据这一通知陆续出台地方落地政策,第一轮试点开始在部分院校展开[1]。
2019年第三个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1+X证书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结合各省情况出台了相应实施标准,国家针对职教改革一年三连发相关文件可见对“1+X证书制度”的高度重视。
2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自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起,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借鉴国外职教经验,例如:德国“双元”制体系、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大学与产业相结合的合作、澳大利亚产业为主导的培训模式“TAFE”等,有些学者大力推崇引入我国职业教育,但国情不同,后出现很多水土不服情况。
第二阶段,改良阶段,结合国外课程体系,构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例如基于工作工程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等。
第三阶段,完全依据我国社会人才培养情况,制定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比较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两种思路-2019年精选文档
比较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两种思路比较教育无论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问题。
这一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这门学科或者研究领域的成熟程度及其地位或影响。
[1]目前,比较教育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发展给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带来冲击,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越来越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文献量增大。
[2]作为其分支的比较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却很少被关注。
一、比较职业教育学独立性研究思路--抽象理论研究我国对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思考是始于对国外比较教育学科的介绍,对比较教育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的探讨也是基于西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
我们知道,比较教育学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知识体系,比较教育学科体系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学术体系,因此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来思考比较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1、比较职业教育的本体论研究比较职业教育是什么?与此紧密相关的问题是,比较职业教育研究什么?这是一个本体论问题。
本体论是研究世界本质的一个哲学分支,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在学科领域中,本体论问题就是关于"是什么"和"存在什么"。
因此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本体论就是探讨比较职业教育是什么,研究内容是什么,其界限和范围是什么。
比较职业教育的本体论研究是比较职业教育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前提和基础。
比较教育研究从体系研究到发展研究,同时产生了国际研究,最后到微观教育学研究,这是一个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对象变化进程。
[3]由此可以推出,比较职业教育是通过研究当代外国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借鉴和启发作用。
2、比较职业教育的认识论研究本体论关注的问题是关于一事物我们知道什么,而认识论就是我们是如何知道的,指对知识的哲学研究。
在认识论意义上,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就是关注我们如何知道有关他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并从这种知识中学习以及利用外国经验来支持本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贯通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贯通研究中高职院校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因此,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贯通道路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和行业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
一、校企合作、产教贯通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现状校企合作,产教贯通是一种由学校与企业同时参与指导完成的一个教育计划。
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不仅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方面和企业对接,还要不断研究校企联合招生、联合教学、联合培养的订单班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不断探索中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在校企合作,产教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企业实质性参与学校育人的过程的深度融合;学校学习具有两个教学场所――模拟现场或真实场景。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共同注重了学生素养培养。
运用校企合作,产教贯通培养的中高职学生是适应航空物流产业现实和发展的需求的,只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制约,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中高职院校教学注重学生公共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实习实训环节没有有机的结合,有的学校航空物流专业的专业教师队伍不足,教师普遍年轻,缺乏入厂实地学习和与相应物流实际操作的方法和实践教学经验。
也有的中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参差不齐。
如何建立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用人实际要求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偏重学生技能掌握是现有中高职贯通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校企合作,产教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一)推进点对点校企对接,逐步导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五年一贯制新生进校开始,就逐步导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IPQ)-2019年精选文档
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IPQ)一、构建IPQ 教育模式的内涵“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英文表述为Individualiz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ed 0n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故简称IPQ 教育模式。
1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的稳定的能力和态度,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方面。
简言之,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两大方面。
职业素养是通过长期修习、调整、强化而形成的。
职业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构建IPO教育模式,其意义在于使学生既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规范,稳固立身做人之本,又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奠定就业创业之基。
2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职业教育面对的也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以个性化教育理论为指导,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势,实施有差别的教育,同样是职业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
构建IPQ教育模式,即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个性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在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涵盖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构建IPQ 教育模式的必要性1构建IPQ 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IPQ 教育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与“以职业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 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脉相承。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两大方面。
根据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知识和技能只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而属于职业态度范畴的隐性素质则是“冰山”深藏水面以下的部分;显性部分容易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改变和发展,隐性部分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却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校职普融通教育模式的分析-2019年文档
我校职普融通教育模式的分析中学普职融通职业教育普通化,职普相互融通和渗透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同时提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综合高中已成为一种亟待探索的教育模式。
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打牢文化基础知识功底,培养他们成为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职普教育融通,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严重历史任务,加快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将劳动技能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职业启蒙教育的课程纳入其中,并建立课程实施情况考评机制,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实。
搭建普职融通的“立交桥”,促进学生在两类教育中解放流动。
还要探索建立加快发展本科层次乃至专业硕士层次的上升渠道,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专科教育→职业技术本科→职业技术硕士的贯通的统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职普融通的办学理念要有特色。
例如,一些学校,学生可以在刚入学的时候选择上职高还是上普高;分流时还可以选择职高班或普高班学习;学生毕业了也可以选择对口升学或就业,更多次的选择机会。
在全国招生形式非常吃紧的情况下,有几所农村中学,学校能达到2000多人的办学规模十分不易,这也充分证明了职普融通在一些校发挥的作用。
办人民需要的教育,没有特色不行,不改革,不发展变化就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个别学校有很好、很优秀的教学设备,但学生也多,因为学校历史底蕴和学校改革发展也很严重,有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老百姓的传统“考状元”等因素的原因,在很多普职融通学校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普高如果觉得吃力可以转职高,毕业可以对口升学再深造,也可以凭借现有技术就业,多一次选择就多一次机遇。
德国职业教育是面向工厂,毕业直接就业;美国职业教育是分层次,有能力的可以深造、再深造,也可以择机就业。
中国的中职学校学生都一次性就业,全国企业不是太多,相对于源源不断毕业的中职生,技术水平没有梯度,下一批或下下一批次的学生又将去哪就业。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2019年教育文档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一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分析职业素养是指一个职业工作者的内在规范与要求,主要表现一个人的职业品德,通过在从事职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
高职学生如果要具备职业素养,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
职业素养有助于一个人更好地展示工作行为。
就业能力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最早提出的,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获得工作机会、维持与稳定工作、更换工作的再适应、能够获取新岗位的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强调过程,也需要强调目标。
高职学生能够意识到就业环境压力,懂得国家就业政策,知会就业市场,一生中能够持续保持“可雇用性”,才能终身拥有工作能力。
现在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狭义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就业愿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带着明确的职业动机,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时候应该注重培养高职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扎实知识技能、拥有积极阳光的就业心态、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这是职业教育转变的必须要求。
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暴露的问题不少:职业教育重职业轻素养、重技能轻德育。
因此,高职应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大众化教育之后,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都比较重要。
二构建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职业素养与能力已经深刻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为提高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必然要开发与设计职业素养课程与就业能力课程。
设计职业素养课程,如商务礼仪课程、商务谈判课程、职业形象塑造、会务接待课程等,达成以下目标:提高个人形象、掌握商务礼仪规范和技巧、深谙人际交往、懂得人情世故。
设计与开发就业能力课程,如培训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游戏设计、团队建设等,达成以下目标:训练和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外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改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019职业教育文件汇编全文
2019职业教育文件汇编全文一、前言作为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之一,职业教育文件对我国的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年发布的职业教育文件涵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对2019年职业教育文件进行全文汇编,以便广大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职业教育政策。
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 总体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包括加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 重点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
这些任务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
三、《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1. 深化教学改革《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包括推动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等。
2. 改善教学条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改善教学条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加大对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设施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教学场所等。
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总体方案》1. 总体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到 2025 年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特色鲜明、各具特色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形成适应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 主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一系列主要任务,包括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
2019年以来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
2019年以来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一、引言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2019年以来我国发布的相关文件,以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政策背景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该方案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要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2019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了针对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该方案强调了技能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三、相关文件内容1. 《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旨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其中,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重点,要构建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涵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制度和学生管理机制,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旨在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其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重点,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
同时,要推进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和产业学院,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
3.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旨在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解读(2019年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解读(2019年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解读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已经提上了日程。
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国家决定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1.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巨大增长,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2.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3.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职业教育体系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就业率和职业发展空间。
3. 强化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职业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三、实施举措:1.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扩大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增加师资配备和教学设备投入,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
3.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机制。
鼓励企业参与职业课程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实践岗位和技术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和创业的机会。
4. 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鼓励高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实施效果:1. 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逐渐缩小与产业需求的差距。
2. 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得到行业认可,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有所提高。
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xx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其中也包括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学校设置职业教育应当与地区的发展需求相协调。
据调查,当前大部分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并没有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方面做相关调查研究,也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和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预测机制,没有形成与当地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既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教育与经济不协调发展。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学而优则仕和重学轻工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适合于工厂上班,所从事的职业也是苦力劳动,在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下,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技校,但凡孩子成绩还过得去,就不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因此,造成很多职业学校招生难,很难招收到优秀的学生,甚至很多老师也不愿意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这就造成了师资力量和生源都不足的现状。
社会对成才有片面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三)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相关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政策重视程度不够且不科学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也逐渐增加,但依旧远远不够。
投入的资金无法满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学校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实习材料所需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可以说一直以来国家对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视还不够,是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职业教育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盲目扩招。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也不断的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培训和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系,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在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形成了职业中等教育、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了3701万人,占全国学生总数的43.3%,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职业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由于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制定和经费投入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在教育经费、师资队伍、设施设备、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其次是职业教育与就业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
许多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所需的技能要求和岗位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缺乏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造成了大量的培训无效和职业技能失配。
最后是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
职业教育普遍以就业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但无法胜任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二、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针对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建设更加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与产业对接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2.改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9年教育文档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也进入了需要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潮期后,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从 2001 年起,职业教育有了回升趋势,开始了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
一、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职业教育的现状目前仍然不容乐观,它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普通教育和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情况仍为普遍,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够,因此职校生的技能训练也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有些职业教育院校、特别是由普通院校改制的职业教育院校的领导,不懂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对学校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教学管理沿袭普通教育的方法,或是生搬硬套。
已给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现当前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主要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一)教学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教学管理模式影响甚至制约着课程的实施与专业教学的改革,并最终影响制约学校的教学质量。
从目前很多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存在许多不足。
1、教学过程中普教气息浓重有的学校普通学科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或者就是教学管理者完全不懂职业教育。
学校在安排课程表时完全是按照普通教育模式,实训课排得比较少或者有名无实,严重影响专业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有的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未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专业项目的实际培训设计也缺乏认真的分析和科学论证,技能训练项目开发缺乏科学指导,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开发模板。
教材固化,课程与实际脱节,教师只是将固化教材的内容搬运、灌输给学生,没有通过自己亲身学习体验将工作内容传授给学生,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大多数学校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评价教学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路-2019年教育文档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路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无法弥补质量和结构的短板,危机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高科技的产业化、原有产业的调整与升级、社会就业等问题都需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来解决。
深刻剖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是我国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抓住不利时机,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短促的、基础不劳的繁荣期”①,之后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变陷入发展的低谷期。
21世纪之初,珠三角、长三角“技工荒”再次将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拉入人们的视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危机性得到社会的认可,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1.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视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中央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巨大措施,国务院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两次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一系列政策的颁布,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阻抑的环境,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明明提升。
2000年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构成中,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各约占50%,构成比例比较合理(见图1),但2003年和2004年持续两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学生的比例不够40%,2005年情况开始好转,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例差距逐年缩小,有望在2010年恢复到合理的比例水平。
2002年,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最高值559.16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43%,2004年骤降至不够25%,2005年后情况开始好转,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见图2)。
2019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2019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这包括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2. 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把军队相关的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大体系,共同做好面向现役军人的教育培训,支持其在服役期间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
落实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政策,推动地方院校与军队院校有效对接,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军事人才培养开放,建立军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3. 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
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
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原文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文献标识码:A体系,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模式,则是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
体系与模式是对立的统一,体系是实体、是整体,而模式则是这一实体、整体存在和运行的方式或样式。
职业教育体系与模式的研究是带有整体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研究,因而其意义和影响是重大的:由于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它与经济社会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同时职业教育体系自身又是一个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因而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的研究又是十分困难的,我们以往对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的研究存在着两个局限:一是比较重视对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及其模式自身(以下称其为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的研究,而比较忽视将职业教育放在社会发展整体中研究更大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以下称其为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会造成研究的封闭性从而导致局限性。
二是比较重视对历史上存在过的和当前正存在着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的归纳和阐述,而比较忽视对这些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背后带有必然性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因对“所以然”缺乏了解而导致研究的局限性。
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一是要从广义职业教育体系和模二是要从形成原因上去研究式的视角上去研究体系和模式问题: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问题,一、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包括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而且包括了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方方面面与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系。
对广义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
笔者认为,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培养体系为核心的四个基本部分:(一)职业教育需求体系需求体系是指社会各行各业因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直接需求而与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组织,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社会组织,需求体系主要通过供需市场与培养体系(或者说供给体系)发生联系,具体形式有:实体人才市场、网络人才市场、社会组织与培养机构直接联系、订单式培养等。
职业教育需求体系中的各个社会组织首先分属于各自所属的各个社会体系中,如工业企业属于工业体系,农业企业属于农业体系,商业服务业企业属于第三产业体系等等,那么它们如何又同时属于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呢?原因有二:一是当代社会各个系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独立地存在和发挥功能,必须以某一系统为核心将系统合理放大,详细分析影响核心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将这些因素与核心系统一起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认识,因此,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是没有出路的。
广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调节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与培养体系等关系也是同理。
二是广义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培养体系,即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但仅靠培养体系还完不成职业人才培养的全部工作:第一。
需要与其他社会组织以不同形式联合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第二,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实际上与培养体系也没有完全脱离关系,他们会带回各行各业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信息,以利于调整培养工作:第三,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而母校将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有些像现代工商业的售后服务工作。
(二)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就是通常说的职业教育体系,即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
它主要由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组成,是广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职业教育事业的主战场。
(三)职业教育调节体系调节体系主要由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两个部分组成,政府调节系统主要由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组成,通过法规、政策、规划、财政和其他资源等手段进行调节,市场调节系统主要由各种人才市场组成,自发地调整职业人才的供求关系。
现实的调节体系是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统一:政府调节的主要依据是市场,市场调节的不足靠政府弥补。
职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四(服务保障体系指主要为培养体系提供服务保障性工作而又不隶属于培养体系的社会组织的总和。
这一体系对需求体系、调节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自身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服务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沟通系统、科研学术系统、师资培训系统、职业资格考核认证系统、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以及传播与宣传系统、社会激励系统、社会助学系统等等。
对广义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第一,职业教育体系实际上是以培养体系为核心的四个基本部分的统一:第二,四个基本部分分工协作,形成全社会范围内职业教育的有机整体;第三,从职业教育系统内的视点看,需从认识上和实践上突破各种束缚,与社会方方面面处理好关系。
按职业教育固有的逻辑去办职业教育。
从全社会的视点看,职业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办好这项事业。
二、广义的职业教育模式上述广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和运行的模式即为广义职业教育模式,它除通常所说的职业教育模式(即培养模式)外,还包括职业教育的供求模式、服务保障模式和调节模式,是四个基本模式的统一。
(一)职业教育供求模式供求模式是需求体系与培养体系联系的方式。
在我国计划经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是通过计划管理的方式实现和调节济时代,的。
计划方式的弊病在于,经济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而计划体制则往往是僵化而滞后的。
随着计划经济的退出,职业教育的供求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也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场模式,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培养体系的发展,这是职业教育供求模式的正确选择。
然而同我国正处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一样,职业教育供求的市场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短期行为对职业教育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形成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供求市场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艰巨而又不可回避的任务。
因此,计划模式、初级的市场模式、相对成熟的宏观调节下的市场模式是我国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和将要经历的职业教育的供求模式。
(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从系统层次观的立场看,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面的模式,是三个层面模式的统一。
第一,宏观层面的培养模式可以称为办学模式,是指培养体系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完成培养任务而与培养体系外的社会组织相互联系的方式。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主要存在校本模式、企本模式(含行业模式)、双元模式以及近年出现的职教集团模式、职教园区模式(也可称为区域发展模式)中、指国民学历教育体系里多数初、校本模式:等五种基本模式。
.高级职业院校等采取的培养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以校内学习和实训为主,学制最后半年(长的为一年)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实习多为顶岗工作,学校一般不花大的精力去指导实习中的学生。
随着培养工作的发展,也涌现了一些职业院校实行学生入学先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上课,毕业前再去实习的培养方式。
企本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存在于大型企业里的培训机构和技术学校的培养模式。
这类培养机构主要是为企业内部培养人才,培养过程也是在企业内的培养机构和工作环境里完成的,行业办学实际上是企本模式的放大,办学主体是含众多企事业单位的行业,或行业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办。
双元制模式:是从德国借鉴来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双主体互补的培养模式,学生先由企业录取为预备职工,然后在学校和企业轮流学习与实训,学制完成通过考核后企业正式录取。
职教集团模式:职教集团是多个职业院校与多个相关企事业单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钮带组成的办学联合体,它吸收了校本模式、企本模式,双元制、订单式培养等优点,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职教园区模式:也可称作区域发展模式,它是指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建设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与区域城乡建设和改造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建设职教园区的方式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与区域在这当中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济社会发展的培养功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第二,中观层面的培养模式也可称作入学模式,主要指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与普通教育培养体系之间以及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内不同层次之间在学生入学、学制等方面的运行方式。
我国实行的入学模式比较单一:普通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目的是升入普通高校,另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升入职高,目的是就业,只有少部分中职生以升入高职院校为目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校,一部分升入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少量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少量本科院校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硕士、博士阶段学习,而高职毕业生基本没有可能进入这一阶段学习。
这种相对简单和集中的三段式入学模式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优点是管理比较集中,操作比较简单,易于施行;缺点是单一、刻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割有余、交融不足。
学生一旦进入中职学校基本上丧失了继续升学的可能,一旦进入高职院校也基本上丧失了读研的可能:普高生如果考不上高校也基本上丧失了系统地接受职业教育的可能。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入学模式的缺陷,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探索,如综合高中制、单考单招制、高职专升本制。
还有的在探索含普高、职高和大专诸要素的综合集成制办学等等。
第三,微观层面的培养模式可称为教学模式,它是构成课程、教材、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特定范式,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与普通高中以知识为本从课程体系看。
其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普通高校以学科为本不同,职业院校坚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从教学过程看,职业教育坚持行动导向的教学,即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逻辑安排教学活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教学情境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情境尽量与职业角色工作情境相吻合,教学工作实际上是在理论课堂、实训教室和社会实践场所三者有序转换的过程。
从上述可见,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是办学模式、入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也是三个层面)的统一,办学模式解决培养方式问题,入学模式解决培养对象问题,教学模式解决培养方法问题。
当然确定培养模式的最终依据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人们的职业教育理念。
(三)职业教育服务保障模式职业教育的服务保障体系是以服务职业教育为宗旨的由多个不同社会系统组成的体系,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运行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的运行呈现出一些共有的特征。
一是社会化特征,如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教学评估评价工作社会化、职业资质认定社会化等等。
二是常态化特征,比如教学评估工作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组织定期评估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
再如过去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大多是随着党和政府召开职业教育的某次会议或下发某个文件而掀起一次宣传高潮,而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常态化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