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实验八 有机化学实验研究 乙醇结构式的测定 上交
![实验八 有机化学实验研究 乙醇结构式的测定 上交](https://img.taocdn.com/s3/m/06378ceab8f67c1cfad6b8da.png)
实验八有机化学实验研究——乙醇结构式的测定【实验教学研究目的】1.掌握乙醇结构式定量测定实验的成功关键,学会其测定的实验技能;2.通过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训练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和探讨组织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研究内容】1.测定乙醇的结构式;2.组织中学生进行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的教法。
【实验研究方案设计】一、实验原理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通常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归纳如下: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根据C四价,O二价,H一价的价键规则写出它可能的结构式;这6个氢原子的位置和性质是怎样的?可通过实验证明其中一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的性质不同,因而可以推断这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的所处的位置不同。
利用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的性质来测定其结构式为(1)式;取一定量的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将收集到的V2体积的氢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V1。
p V T p V T11 1222p1、V1、T1为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
p2、V2、T2为实验时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
T1∶273.15为绝对温度。
p1∶一个标准大气压。
T 2:273.15+t根据气体摩尔体积可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
氢气的物质的量=V L 1224. 设:乙醇分子中可被金属钠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为x则:C H O xNa C H ONa x H x x 262622+=+-↑ 122241mol x mol Amol V mol 乙醇可以生成氢气取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即:122242224111∶∶x A V x V A ==..()实验时取GmL 无水乙醇进行反应,其密度为0.79g ·mL -1,摩尔质量为46g/molA G =⨯079462.() 将(2)式代入(1)式整理后:x V G =⨯⨯⨯⨯2462240791.. 实验时应测的数据:p 2、T 2、V 2、G 。
《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a896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9.png)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课主要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3.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大有帮助。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毕竟高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是零乱而不系统的。
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 教学设计 袁爽
![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 教学设计 袁爽](https://img.taocdn.com/s3/m/8f8baeca76eeaeaad1f3308a.png)
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武汉六中袁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定性、定量实验设计及定量计算,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获得知识迁移扩展、因果判断分析等方面的技能,进一步提高综合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介绍中国的酒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三、教学难点乙醇的结构及探究能力培养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视频五、教学过程1、引入2、乙醇分子结构的理论分析与猜想3、乙醇分子结构的定性实验探究4、乙醇分子结构的定量实验探究与分析5、核磁共振氢谱法确定乙醇分子结构乙醇是烃的重要衍生物。
羟基是醇的官能团,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的一种多原子官能团,羟基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好醇,可为以后其他一些烃的衍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前面有机物的学习,学生对烃、卤代烃的知识、对官能团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积累了一定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测定物质组成元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推断的能力。
但,对有机物官能团结构认识不深,对含氧官能团没有直观认识。
本节课从实验及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堂。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模型、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通过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的探究,加深理解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微课是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方便学生在课下自行学习,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本届微课内容是“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在教学上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酒文化引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在问题探究中,关注学生已有基础,多次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激活旧有知识;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学科思想的培养,注重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启迪,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突出学生思维培养,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乙醇》教案
![《乙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f47a2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e.png)
《乙醇》教案
课程:科学
主题:乙醇
目标:
1.了解乙醇的化学式和结构
2.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
3.了解乙醇的用途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如乙烯、乙炔等,询问学生这些化合物都有哪些用途。
介绍乙醇的化学式和结构:C2H5OH。
通过演示示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化学结构。
介绍乙醇制备的两种主要方法:糖类发酵和石油合成。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乙醇的制备过程。
4.乙醇的用途(20分钟)
介绍乙醇的各种用途,包括能源、消毒、饮用等。
通过演示各种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乙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小结与评价(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评价今天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1. 乙醇的示意图
2.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酵母、糖、玻璃管、打火机、三角瓶、砂纸。
扩展学习:
1.深入了解乙醇的应用,探究人类如何利用这种化合物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研究乙醇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了解它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
5.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提高是否有帮助?。
乙醇教案设计范文
![乙醇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a9da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5.png)
乙醇教案设计范文教案名称:探索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3.能够合理运用乙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2.乙醇的制备方法;3.乙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实验室展示乙醇的结构式和分子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基本概念;2.引入乙醇的性质,例如乙醇的熔点、沸点、密度等。
二、乙醇的制备方法(20分钟)1.讲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天然发酵法和工业合成法;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实践使用酵母发酵糖类物质制备乙醇的过程;3.引导学生探讨乙醇的制备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三、乙醇的性质(30分钟)1.讲解乙醇的溶解性、挥发性、燃烧性等性质;2.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乙醇的性质,例如乙醇的燃烧反应;3.引导学生分析乙醇的性质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乙醇的应用(30分钟)1.探讨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乙醇在消毒、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2.分享乙醇在工业中的应用,例如制备酯类、醚类化合物等;3.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应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整理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强化学生对乙醇知识的掌握;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
教学资源:1.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药品;2. PowerPoint课件;3.实验材料:乙醇、糖类物质、酵母等。
教学评估:1.利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估;2.指导学生完成乙醇的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考察学生对乙醇的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2.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教学设计9:3.3.1 乙 醇
![教学设计9:3.3.1 乙 醇](https://img.taocdn.com/s3/m/d4bdd2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c.png)
乙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来学习“(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烃的衍生物的程序和方法;2.通过学习乙酸的性质,使学生体会利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科学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4.对学生进行“本质决定现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2.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3.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课题引入】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故事和诗篇都证明了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材料一】杜康酒的由来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等。
设疑同学们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材料二】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含乙醇6%~20%,黄酒含乙醇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
《乙醇》 教学设计
![《乙醇》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370d4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d.png)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乙醇的分子结构、官能团。
(2)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等。
(3)能够书写乙醇相关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乙醇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2)乙醇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钠的反应和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1)乙醇的氧化反应机理。
(2)从结构角度理解乙醇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含有乙醇的常见物品,如酒、酒精消毒液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品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乙醇。
2、乙醇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乙醇的溶解性。
引导学生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如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等。
3、乙醇的分子结构(1)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2)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强调乙醇的官能团——羟基(—OH)。
4、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演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再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观察实验现象,如有无气泡产生、反应的剧烈程度等。
学生讨论并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燃烧引导学生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强调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②催化氧化实验演示: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
观察实验现象,如铜丝颜色的变化、液体的气味等。
分析实验现象,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课-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探究
![说课-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dac3d5bb4cf7ec4afed0fe.png)
《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探究》说课临泉一中宋傅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就《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探究》这节实验课的教学,从实验内容设计及目标制定和基本教学策略等方面,说一说我的理解和教学构想,请各位专家指导。
一、实验内容设计及目标制定1.内容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实践精神都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要求“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化学”模块中也要求“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为有助于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想,我设计了“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探究”这节实验课,共两组实验:(1)乙醇分子结构的定性实验,先进行理论推导,再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2)乙醇分子结构的定量实验,先进行数字计算,再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结论。
2.目标制定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在具体实验中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熟悉仪器的组装;②熟练有机化合物球棍模型的搭建,获得知识的迁移拓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践体会比较法在实验和理论推理中的应用;②在具体过程中了解定性和定量实验的培养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尊重实验事实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逐步树立和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
二、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选择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我拟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实验,在小组合作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实验的能力和水平,也同时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2.教学流程预设环节一:情景引入,提出探究课题。
展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词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与酒有关的诗词。
《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
![《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4825e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8.png)
《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乙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乙醇》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活动与探究建议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习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d9681bf121dd36a22d82a7.png)
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2)通过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使学生了解羟基官能团的结构对乙醇的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乙基对羟基也有一定的影响,使乙醇中的羟基有它自身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实验观察、操作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
教学重点:1.乙醇分子的结构分析2.乙醇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乙醇分子的结构分析教学方法:1.实验、启思、引探 2.实验和微观模拟相结合学习方法:1.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断的方法2.运用对比、类推的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
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学会酿酒和蒸馏技术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我国的酒文化丰富多彩,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等早已脍炙人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加深了对乙醇的认识,发现乙醇有相当广泛的用途。
提出问题:用途都取决于性质,而其性质又取决于其结构。
那么,乙醇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2、沸点78℃,易挥发,比水轻3、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4、工业酒精:96% 无水酒精:≥99.5%〈讲述〉通过乙醇燃烧的实验测定,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根据我们学过的碳四价的原则,请同学们推测出乙醇可能的结构式:或者〈提问〉到底那一个正确呢?〈学生实验〉钠和乙醇的反应根据实验数据,乙醇和足量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定量实验关系式(2C2H5OH——H2),证明乙醇的结构式应该为前者。
乙醇教案设计
![乙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159c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a.png)
乙醇教案设计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了以下乙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相关知识;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3. 了解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实验操作;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首先介绍乙醇的化学式为C₂H₅OH,结构式为CH₃CH₂OH,属于烷基醇的范畴。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鼻的特殊气味。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能与多种物质相互溶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乙醇的制备方法乙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法和合成法。
天然法是指通过发酵葡萄、大米、玉米等含糖物质得到乙醇的过程;合成法则是通过乙烯的水合反应或乙烷的氧化反应来制备乙醇。
3. 乙醇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乙醇的密度、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灯的使用和乙醇与醋酸乙酯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来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乙醇常被用作制药原料、药剂溶剂等;在化工领域,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在食品领域,乙醇则常被用作蒸馏酒、食品添加剂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乙醇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乙醇的整体认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乙醇的理解;3. 案例分析:结合乙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乙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设计的乙醇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
![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c83b7b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3.png)
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
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2)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三教学过程【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
【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
高中化学“乙醇”的项目式探究——乙醇结构确定与性质探究
![高中化学“乙醇”的项目式探究——乙醇结构确定与性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ac043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f.png)
高中化学“乙醇”的项目式探究——乙醇结构确定与性质探究摘要:以“乙醇结构确定与性质探究”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乙醇”的教学。
学生通过搭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确定乙醇的结构,掌握确定有机物结构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升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乙醇催化氧化反应中羟基结构的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提高三重表征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乙醇;实验探究1 项目教学主题分析1.1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位于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1]。
乙醇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烃的衍生物,是学习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桥梁,既能以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前面所学过的有机化合物,又能够为后面学习烃的衍生物提供知识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研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2]1.2 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以下统称课标)对有机内容的学习非常注重“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科思想的体现,这也是本章需要重点强调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大概念。
[3]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将教学内容聚焦在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将两个知识点拆分为结构确定和性质探究两个项目学习,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外显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去,构建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模型。
2 项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辨识乙醇中的官能团,掌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2)通过提取信息、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总结交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构建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模型;(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归纳、球棍模型的搭建,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醇类的一种重要反应——催化氧化。
乙醇的教学设计
![乙醇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698fc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4.png)
分析乙醇的结构,由结构决定性质去理解乙醇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乙醇的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乙醇分子结构和性质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C2H6O可能的结构
观察现象:
1、有气体放出。
2、无水乙醇与钠反应比钠与水反应要缓慢很多。
学生对比钠与水的反应书写钠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乙醇与钠反应过程中,羟基处O-H键断裂,钠原子替代了氢原子
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小结实验现象
1、铜丝加热变黑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扩展能力。
使学生认识“在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有机物的性质”这一普遍规律。
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知识介绍,让学生感觉化学离我们很近,激发学习热情。
用诗的形式小结乙醇的性质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美,学会诗意地学习、生活。
3、乙醇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结课:
乙醇是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它的部分性质,在有机选修教材中对乙醇还有更多的介绍,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将来可以选修化学,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聆听、思考。
观察乙醇
讨论并小结: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乙醇》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究乙醇结构教学方案设计与反思
![探究乙醇结构教学方案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0adcea998fcc22bcd10d2d.png)
《探究乙醇结构》教学方案设计与反思上海市崇明县城桥中学施爱萍202150教学目标:1、理解烃的衍生物概念,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
2、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获得知识迁移扩展、因果判断分析等方面的技能,进一步提高综合探究的能力。
3、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培养相信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思考、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乙醇分子结构的推导教学方法:引导——探究主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导入:展示制作的带“酒”的古诗句PPT,学生读古诗句,教师讲述: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酒曲使淀粉发酵来酿酒。
酒中含有酒精,它的化学名称为乙醇。
今天,我们就要探究它的结构。
板书:探究乙醇结构教师: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如果没有氧原子的话就是乙烷,现在乙烷分子中再添加一个氧原子,可以形成哪些结构呢?请同学们动手将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组合成分子模型。
学生:动手搭建。
(大部分学生搭成CH3CH2OH结构,少数同学搭成CH3OCH3结构)教师评价:肯定这两种结构都是符合价键理论的可能结构。
师生互动:教师要求学生继续寻找第三种结构。
→学生找不到→教师出示乙烷结构,分析键的类型,寻找氧原子插入方式。
→得出结论:C2H6O只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板书两种可能结构教师:既然是同分异构体,请分析比较两种结构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原子的连接方式,分析比较两种结构的不同点。
板书:比较结果教师:今天,我们将学用科学家的方法,选用钠与乙醇的反应来探究乙醇的结构。
教师:拿出钠与乙醇的反应装置。
在放入乙醇之前,设置问题。
问题(1)、乙醇能不能有水?学生:回忆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一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学生补充完善。
教师:倾听;赞扬;填表(PPT2)。
问题(2)、如何证明乙醇无水?学生:用无水硫酸铜教师:分别用乙醇溶液和无水乙醇作对照实验。
乙醇的教案设计.doc
![乙醇的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04b7f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3.png)
乙醇的教案设计.doc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乙醇的化学式、性质和结构。
2.熟悉乙醇的制备方法。
3.了解乙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实验法。
3.课堂互动法。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乙醇的基本化学式,分子式和分子量。
2.通过展示乙醇的外观、性质、结构和分子式等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乙醇的特性。
3.引导学生理解乙醇的到燃烧产生的物质,以及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1.通过实验演示法,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制备方式。
2.展示乙烷和水制备乙醇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制备原理。
3.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制备乙醇,通过比较和分析制备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1.通过阅读资料、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乙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引导学生学习乙醇在医药、食品制造、化妆品、清洗剂等领域的应用。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互动方式,测试学生对乙醇化学知识的掌握。
2.采取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考查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乙醇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个人报告等形式,考察学生对乙醇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乙醇的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乙醇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b142e5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7.png)
高中化学教案乙醇的结构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时间:1课时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乙醇的化学结构,掌握乙醇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绘制方法。
教学内容:
1. 乙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乙醇的结构式及其命名规则;
3. 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乙醇的概念和性质,引发学生对乙醇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乙醇的结构式及其命名规则,帮助学生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
3. 实验:进行乙醇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乙醇的性质和反应。
4. 讨论:讨论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乙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并强调乙醇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画出乙醇的结构式,并写出乙醇的命名规则。
扩展阅读:学生可阅读有关乙醇在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成果,了解乙醇的更多用途和发展前景。
《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e8af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a.png)
《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第一篇:《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教学设计《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关键词:乙醇结构式钠实验探究一、教学目的:① 用简单的定性实验方法探究乙醇的正确结构式② 培养学生大胆推测、细心求证、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探究性实验。
三、教学工具:实验室及相关仪器和药品四、课题引入:引导学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书写原则写出乙醇分子式C2H6O可能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A式: B式:提出疑问:乙醇的结构式究竟是A式还是B式?从而引入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的课题。
五、实验探究:1、仔细分析,大胆推测:分析两种结构式H原子的周边环境,寻找探究结构式的最佳突破口,发现A式存在C-H、O-H; B式存在C-H。
回顾所学知识,联想H2O中存在O-H,能与钠反应;但是钠却保存在有大量C-H的液态烃类物质煤油当中。
通过类比,大胆设想A式结构可与钠反应而B式结构不能与钠反应。
设计实验,将钠与乙醇混合,若乙醇能与钠反应,则结构式应为A式,若不能反应,则结构式应为B式。
2、认真实验,谨慎评估: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少量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钠块投入无水乙醇液体后,侵没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在液体中游动。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产生气泡,结构式应为A式。
类比水与钠的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 + 2Na = 2NaOH + H2↑,《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教学设计推测乙醇和钠反应的方程式推测为:2C2H5OH + 2Na → 2C2H5ONa + H2↑3、深入探究,巩固结论:引导学生探究产生的气体是否真的是H2?若是,则结论的可信度得到巩固;若不是,则结论尚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方法一:借助注射器做反应器利用排液法收集气体。
往注射器中加入一小块钠,抽入无水乙醇,移动活塞使钠块反应完后恰好将注射器中残余的乙醇排出注射器,用滤纸擦干针尖周围的酒精,在酒精灯上点燃从注射器推出的气体。
实验八乙醇结构式的测定
![实验八乙醇结构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9f05d53f01dc281e53af029.png)
实验八:有机化学实验研究——乙醇结构式的测定107012008012 林陈丽实验计划一、实验目的1.掌握乙醇结构式定量测定实验的成功关键,学会其测定的实验技能。
2.通过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训练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使学生掌握乙醇与钠的反应,并运用反应产生的氢气计量,来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二、实验内容:1. 测定乙醇的结构式2. 组织中学生进行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的教法。
三、实验方案(一)、实验原理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并逸出氢气。
由于生成的乙醇钠包在钠的表面,使反应缓慢,甚至中止。
采用加热(使钠与乙醇钠熔融)与搅拌的方法,改进集气装置,能有效地提高氢气得率。
(二)、实验药品、仪器仪器:水槽,50ml注射器、导管、铁架台、载玻片、试管、50ml量筒药品:无水乙醇(ρ为0.789g/ml-0.791g/ml)、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水(三)、实验装置(四)实验前的探讨有所学知识可知,分子式为C2H6O的结构简式有两种:CH3CH2-OH,CH3-O-CH3。
由结构式可知,当乙醇的结构式为第一种情况时,则与钠反应断开的键为羟基上的氢氧键,则产生氢气的量与所用乙醇的量的关系为2:1的;若乙醇的结构式为第二种情况,则因为所有氢的化学环境相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与所消耗的乙醇的量为3:1的关系。
因此,有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当产生氢气的量与加入乙醇的量为2:1的关系时,乙醇的结构式为CH 3CH 2-OH ,当产生氢气的量与加入乙醇的量的3:1的关系时,则乙醇的结构式为CH 3-O-CH 3。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步骤(1) 按实验装置图装好实验装置,在试管里放入已擦干煤油和去除氧化膜的钠粒(半个黄豆大小),试管的胶塞中央,插人一个事先抽入0.4mL 无水乙醇的注射器。
(2) 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缓慢挤压注射器慢慢的加人0.1rnL 无水乙醇,同时尽量摇动试管,使钠与无水乙醇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后在加入一些乙醇,加入量不宜过多,速度也不宜过快,同时用量筒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氢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关键词:乙醇结构式钠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的:
① 用简单的定性实验方法探究乙醇的正确结构式
② 培养学生大胆推测、细心求证、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
探究性实验。
三、教学工具:
实验室及相关仪器和药品
四、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书写原则写出乙醇分子式C
2H
6
O可能的结构式
(如下图所示):
A式: B式:
提出疑问:乙醇的结构式究竟是A式还是B式?从而引入乙醇结构式的实验探究的课题。
五、实验探究:
1、仔细分析,大胆推测:
分析两种结构式H原子的周边环境,寻找探究结构式的最佳突破口,发现A 式存在C-H、O-H; B式存在C-H。
回顾所学知识,联想H
2
O中存在O-H,能与钠反应;但是钠却保存在有大量C-H的液态烃类物质煤油当中。
通过类比,大胆设想A式结构可与钠反应而B式结构不能与钠反应。
设计实验,将钠与乙醇混合,若乙醇能与钠反应,则结构式应为A式,若不能反应,则结构式应为B式。
2、认真实验,谨慎评估: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少量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钠块投入无水乙醇液体后,侵没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在液体中游动。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产生气泡,结构式应
为A式。
类比水与钠的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H
2O + 2Na = 2NaOH + H
2
↑,
推测乙醇和钠反应的方程式推测为:2C
2H
5
OH + 2Na → 2C
2
H
5
ONa + H
2
↑
3、深入探究,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探究产生的气体是否真的是H
2
?若是,则结论的可信度得到巩固;若不是,则结论尚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方法一:借助注射器做反应器利用排液法收集气体。
往注射器中加入一小块钠,抽入无水乙醇,移动活塞使钠块反应完后恰好将注射器中残余的乙醇排出注射器,用滤纸擦干针尖周围的酒精,在酒精灯上点燃从注射器推出的气体。
方法二:在小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和一小块钠,塞好装有导管的橡胶塞,导管末端插入肥皂水后取出吹泡,观察肥皂泡在空中迅速往上飞升的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注意气泡里气体被点燃时噗的响声。
结合两种方法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肯定无水乙醇和钠反应放出了氢气。
4、借助网络,夯实结论:
鉴于我们由钠保存在煤油中大胆推测B式结构不与钠反应没有确切的事实依据,我们可以借助网罗查询是否真的存在具有B式结构的物质,若有,查询其是否真的不与钠反应。
通过查询结果,知道具有B式结构的物质是二甲醚,其不与钠反应。
最终求证推测它不与钠反应的准确性,进一步夯实乙醇结构式为A式的结论。
六、实验点评:
1.本实验成功的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大胆设想,通过简单实验严谨求证,从
定性试验角度确定了乙醇的结构式为,圆满完成探究实验的课题。
这无疑鼓励了我们,使我们今后在面对科学困难时,敢于大胆设想,勇于细心求证,从而养成良好地学习科学的态度。
2.与其他从定量角度确定乙醇结构式中存在的物质反应可能不完全、气体收集存在较大的误差等问题相比较,本实验巧妙的避开这些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以最佳的途径解决了探究课题。
这在培养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多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开发创新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导了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摒弃对网络的错误认识,学会从巨大的网络资源中获取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