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修三近6年高考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WORD版)

合集下载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

3.调整基础:负反馈调整。

4.特点:调整实力有肯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反抗力稳定性复原力稳定性区分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复原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反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复原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养分结构越困难,反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养分结构越简洁,复原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反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迥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限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反抗力稳定性提高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整是负反馈调整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反抗力稳定性低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力稳定性弱,复原力稳定性高【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生态系统调整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比较项目正反馈调整负反馈调整调整方式加速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改变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改变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改变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整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弱,则其复原力稳定性肯定强【答案】C考向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的关系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般状况下,b可代表复原力稳定性B.一般状况下,自我调整实力与a曲线相像C.反抗力稳定性与养分结构呈正相关D.全部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选项A,一般状况下,养分结构越困难,复原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状况下,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实力越大,与a曲线相像;选项C,养分结构越困难,反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力稳定性弱,复原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 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适时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 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
设置如甲瓶所示的广口瓶 4 个,分别向里面放入小鱼 2 条、4 条、6 条、8 条,其余条件与甲瓶相同,然后观察各 瓶中小鱼的存活时间。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人口特点:已进入 低生育水平 国家的行列,但 由于 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探究步骤:将三个广口瓶按图 5-5-2 制作成三个生态缸。
图 5-5-2
探究结论:
(1)以上三个生态瓶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为__甲__瓶,另外两个生 态瓶出现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乙__瓶__未__密封,丙瓶未置于散射光下 _____。 (2) 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 丙 , 原因是: 丙__中__生__产__者__不__能__进__行__光_合作用提供 O_2,造成_小__鱼__因__缺__氧__而__死__亡__。 (3) 加入泥沙的目的是_提__供__分_ 解_者__及__为__生__产__者__提__供__无__机__物_。 (4)欲探究消费者个体数量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该如何设 计实验?(写出探究思路即可)。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 稳定
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 <消耗量
加入河泥、沙子
使生态缸中存在分解者并为生产 者提供无机物
一般不用蒸馏水来制作生 态缸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1节⽣态系统的结构1、什么叫做⽣态系统?什么是⽣物圈?2、如何理解⽣态系统的整体性?3、⽣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态系统的?试⽤结构模型来表⽰。

4、⾮⽣物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5、⽣态系统中的⽣产者主要是什么?⽣产者的作⽤是什么?6、硝化细菌是分解者吗?7、消费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物?消费者在⽣态系统中有什么作⽤?8、分解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物?分解者在⽣态系统中有什么作⽤?9、什么叫⾷物链?什么叫⾷物?10、什么是营养级?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在不同⾷物链中相同吗??11、什么是⽣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什么渠道流动的?12、⾷物的复杂程度与⽣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有关系吗?如果有,是⼀种什么关系?第2节⽣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什么是⽣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怎样研究⽣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试⽤模型表⽰。

4、⽣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为什么?5、流经某⽣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态系统中来?6、地球上绝⼤多数⽣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极少数特殊空间,如光线照射不到的深海热泉附近的⽣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7、⽣态系统第⼀营养级的能量是如何获得的?流经⽣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8、⽣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能量传递率⼀般是多少?9、什么是能量⾦字塔?数量⾦字塔是否有倒置的情况?10、研究能量流动有什么实践意义?11、什么是⽣态农业?⽣态农业运⽤了什么⽣态学原理?12、素⾷和⾁⾷哪⼀种更能充分利⽤能量?为什么?第3节⽣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什么是⽣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有什么特点?2、碳在⾃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3、碳是如何分别进出⽣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4、⽣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如何?请以碳循环为例进⾏模型描述。

5、“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为什么?6、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什么?第4节⽣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态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类型?2、什么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有哪些来源?3、什么是化学信息?4、蜜蜂跳舞传递的信息属于什么类型信息?5、⽣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起着什么作⽤?6、信息传递在农业⽣产中有哪些应⽤?第5节⽣态系统的稳定性1、什么是⽣态系统的稳定性?2、什么是⽣态系统的⾃我调节?⽣态系统⾃我调节能⼒的基础是什么?3、⽣态系统的抵抗⼒稳定性是指什么?4、⽣态系统抵抗⼒稳定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态系统抵抗⼒稳定性⾼?5、⽣态系统的恢复⼒稳定性是指什么?6、抵抗⼒稳定性与恢复⼒稳定性的关系如何?7、⼀个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是何种稳定性在起作⽤?⼀个池塘受到严重污染后,经过很长时间⼜⾃动恢复,是何种稳定性在起作⽤?8、如何提⾼⽣态系统的稳定性?9、研究不同⽣态系统在抵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两⽅⾯存在的差别,对⾃然⽣态系统的利⽤和保护有什么意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习题4.do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习题4.do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习题选择题1、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往往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但如果马尾松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主要原因是()A、人工单一林营养结构简单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松毛虫繁殖力强D、南方气候适合松毛虫生长2、人类的下列活动,最易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营造草场防护林B、大力捕杀鼠类和各种害虫C、大兴草原水利D、大力捕猎黄鼬、狐等动物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4、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

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

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人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B、“一枝黄花”的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D、观赏植物“一枝黄花”进人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据图回答1、下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密闭小生态瓶,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是由于其中的绿色植物为动物提供和。

(2)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能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在这个小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

(4)为保证其中生物的生存,必需的两个外界环境条件是。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任务二:探究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模型构建:
稳 定 性
抵抗力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生态系统复杂程度 思考: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吗?
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 其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生 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 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负反馈调节
基础
自我调节能力 原因
生态系统 表 的稳定性 现
提高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 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 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 与功能的协调。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原状的能力。
其他生态系统也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吗?
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
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抵抗力稳定性
一场火过后,森林中的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光照更
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
负反馈调节
兔与植物的关系
兔的数量增加
兔因饥饿死亡
兔吃大量植物 兔吃少量植物
兔的食物增加
植物减少 植物增加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自我调节能力
讨论: 1、为什么洗衣的污水排放到河流后,它还能保持清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B.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制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

答案:A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量,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自我调整力量越大,抵制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答案:D3.实行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A.削减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而该力量与其养分结构简单程度相关,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养分结构变得简单,所以抵制力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答案:C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右图调整机制的是()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D.膀胱逼尿肌收缩会刺激其进一步收缩,使尿排空解析:图示为负反馈调整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

A、B项分别为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整。

C项为生态系统水平的负反馈调整,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削减。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五章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四、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太阳能,三个去向---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后给分解者。

2、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一般营养级不超过5个);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3·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物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所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稳态(稳定性)的维持存在着反馈。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称为反馈。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如图所示)。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状态时而具有的一种“自稳”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执行一定的功能。

其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虽有波动,但总是大体相同的,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实例:(1)河流(2)森林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4、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5、负反馈调节(1)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

(2)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①负反馈调节图解:②食虫鸟和害虫的捕食关系曲线:⎭⎪⎬⎪⎫A 代表害虫B 代表食虫鸟两者相互制约→数量相对稳定(3)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稳态平衡。

6、正反馈调节(1)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2)实例: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

图示如右:(3)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7、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与生态系统组分关系:(1)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 ,并使自身的 保持原状的能力大小: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 定性就越 ,反之则越低(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9、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10、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提要]2、生态农业概念: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体系简介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整个生态村的各业产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目的: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原理: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

现象:仅一年,实验室内的氧气含量大幅度减少,粮食也严重减产 结论: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是很困难的。

原因:“生物圈Ⅱ号”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圈Ⅱ号实验室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举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 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例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等。

营养成分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营养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特点 规律: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状态被破坏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举例:一片草地发生火灾,第二年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恢复力稳定性 类型 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措施: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例:栽种防护林,避免过量砍代,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稳定性的保护 1、生态系统的稳定优点:生态农业的建立减少化肥用量,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畜发病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地位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水、空气、无机盐等;能量:阳光、热能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自养型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消费者动物、寄生微生物、根瘤菌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加快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异养型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对物质循环必不可少特例: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最新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最新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归纳
名词: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语句:
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就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一个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4、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2重庆)4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针对于a~b段,增长率=(a点种群数量-b点种群数量)/a点种群数量×100%,是一个常数,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存在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 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中相关概念,影响种群增长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其运用。

属于理解运用水平,难度适中。

(2012福建)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

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此时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的丰富度。

人类活动会影响茶园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样必然会对群落的结构造成影响。

【试题点评】本题结合曲线考查有关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根据曲线.坐标的相关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

(2012海南)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A正确;甲的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B不正确;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C不正确;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气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D不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以物种引入为背景考查物种引入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生物群落内种间关系的分析和抑制物种入侵的方法等知识点,难度不大。

(2011江苏)29(9分)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人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进行调控。

29.(9分)(1)高正反馈(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5)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2011四川)31 I.(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答案:(1)三或第四(1分)竞争和捕食(1分)(2)垂直结构(1分)(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

(2分)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011山东)26(15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组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答案:(1)自动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 400 增加生物多样性(3)捕食 900 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2010新课标)31(8分)→→,a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 c d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答案】⑴竞争;⑵c、a;⑶降低;⑷恢复力稳定性、低;(5)400【解析】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

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使得a的数量锐减。

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 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

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

【评析】;“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而对于食物链中某一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种群数量改变的较易解答。

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生物公式不多,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2010四川)30Ⅱ.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

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

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