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夔对严羽诗学思想的影响
姜夔词作为雅词之典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姜夔词作为雅词之典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姜夔词创造性地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融合在一起,以其清刚雅正、冲澹秀洁的风格,一洗流行一时的纤盩靡丽风气,为雅词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开拓了词史上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同时,也对其后的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词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高低和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其作品的审美内涵及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蕴含了新的审美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开拓了文学发展的空间。
姜夔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其词为雅词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开拓了词史上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另一方面,其自身作为江湖清客,以诗词干谒求取生活之资的方式为文人在仕隐之外寻求另一条生活道路做出了榜样,从而为诗词创作走向职业化创造了可能。
一“雅”本是中国古代美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最早应源于先秦儒家关于音乐的评论,《论语·阳货》中即有孔子之言“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在宋代以前,“雅”已作为审美观念和文学批评术语,流行于音乐及文学领域。
而词作为一种新体裁,它最初本是配合当时流行音乐(俗乐)演唱的歌词,是供人们于酒宴歌席上娱乐消遣的,其内容多为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同时,它又因为具有俚俗的色彩而被视为与严肃的“雅”文学相区别的一种体裁。
所以,“倚声填词”往往被视为“小道”而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
至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特别是苏轼出现于词坛之后,词的表现内容开始拓展,同时,词出现由抒情向“言志”转化的趋向,进一步文人化,即以词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志趣怀抱、身世感慨,而文人士大夫由于受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大多崇雅。
因而宋代词的创作出现了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柳永、晏殊、张先等人的作品中已初露端倪,至苏轼“以诗为词”更在雅化的路上迈了一大步。
到南宋,这种崇雅风气更呈现出大盛局面。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江南山清水秀,四季风景宜人,因而,统治者们在此纵情声色、挥霍享乐,文人的湖山游赏之风也大为盛行。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2)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一、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如: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苏轼首开以诗为词的风气后,经由辛弃疾的发展,词与诗在表现手法和抒情功能上已基本合流,只是词仍然保持着其入乐可歌的特性。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
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写相思与忏悔,深含转折奥峭之妙。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的“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也把“别离滋味”写得清刚冷峭,韵味醇雅。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似乎寄托着靖康中徽、钦二帝蒙难的国耻,但其寓意又绝非此一事所能涵盖。
姜夔的研究综述论文
姜夔的研究综述论文姜夔的研究综述论文崔海正先生于1997年初发表的《近十年姜夔词研究述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月)对1987年至1996年近十年的姜词研究作了详尽和精辟的论述。
本文对1997年至1999年世纪末三年的姜词研究作一简单回顾。
近三年关于姜夔的研究论文多达30篇。
相比1987年至1996年这十年的20余篇,可谓多矣!这表明姜夔正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姜词题序的研究。
姜词现存约84篇,除3篇外,其他皆有题序。
其中长序31篇,短序包括词题50篇。
20世纪末期的几年时间里,关于姜词题序的研究论文达4篇之多,约占总数的1/9。
其中论述新颖的是陈洁的《论姜夔词与题序之关系》(《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陈文指出姜夔词的题序创作之所以典型,不仅在它数量多,更因为词人对这一文体所倾注的浓厚兴趣和真挚的感情。
特别指出81篇题序只有一些词题和短序在作词之前完成,而长序则多作在词作完成之后,甚或是后来补作而成。
作者还运用统计的方法,发现在姜词中,长序与慢词、自制曲、短序和小令形成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
即慢词、自制曲多用长序,令词多用短序。
姜夔制作题序的目的,已超出了单纯记录创作经过、缘起的藩篱,而把自我情感的酝酿过程置于重要地位。
题序与词的关系,由外而内,呈现出一种感情上的关联。
陈文接着指出作者对制词的缘起、思路的提示和情感基调的铺垫,使题序成为一条深入理解词作相对可靠的捷径。
其同时也指出了词序的弊端,认为两者互相重合,令人生倦;同时有少数词的情调与题序也不完全一致。
最后作者认为,当读者跟着序文的线索读完全词之后,便会觉得不过如此,失去了在神秘状态中探求未知数的成就感。
词的多义性和隐喻性才是具有魅力的源泉。
因此,当词与题序产生矛盾时,研究者应回到原文。
姚大勇的《姜夔词小序研究》(《新疆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认为姜词小序内容不拘一格,文笔轻灵活泼,多富自然之趣。
姜夔之诗学理论
假 如诗 歌的发展总被古人拖后腿 ,那也是诗歌发展 的悲剧 。
姜 夔 在 白石 道 人 诗集 自叙 ( 以下 简 称 自叙 > > )中总 结 自
己的创作说:“ 余之诗 ,余 之诗耳 ,穷居 而野处 ,用是陶写 寂寞则可 ,必欲其步武作者 ,以钓能诗声 ,不惟 不可 ,亦不
收 稿 日期 :2 1 一O —1 00 6 3
姜夔要求的是 自成一家 ,而当时的社会评判风 气是崇尚模
古 人 异 ,必 能 异 ,达 到 “ 其来 如 风 ,其止 如 雨 ,如 印印 泥 ,
提升 , 创作 由此进入 了相对 自由的状态 , 不是初学者 所能达
到 的; 学是初学者 入门的工具和凭借 , 就像姜夔所叙他 自己 学诗经历了三个阶段 ,刚开始 “ 泛阅众作 ”,在 “ 病其驳 ” 之后 “ 三薰三沐 ,师黄太史氏”[ 1 2 ,始 “ 1 P 大悟学即病” , 这 三个阶段是他 自己的切身体会 ,由博学到学有专攻 , 再到对
关键词 :姜夔;诗歌 ;诗 学理论
中图 分 类 号 : I0 26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7 — 2 9 (0 O 0 0 7— 3 6 3 2 1 2 1 )1- 0 10
姜夔( 15 l2) 15 一 2 1,字尧章 ,自号 自石道人 ,饶 州鄱阳
人 。 是南宋时期著名 的词人 ,除以词名世外 , 他 其诗又在诗 坛上独树一 帜,在 白石道人诗说 ( 以下简称 诗说 > ) ) 中他集 中阐述了 自己的诗学主张,要求独创,重视学 习,其
中 精 思 、自悟 是 他 比 较独 特 的诗 学观 点 , 继 前 代江 西诗 派 承
些诗 才不高、学养不够的初学者 , 但长此以往 , 一味 自限门 径、 视前人诗法不可逾越的思维定势会成为牵制他们的一条 无形锁链 。因此他和前辈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诗 人在诗 学思想上得到了契合 ,盛赞独创精神 ,要求推陈出新,走有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 摘要:姜夔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摘要:姜夔是南宋词坛的一代巨匠,也是继苏轼后一位难得的全才。
他善书法,精通音乐,在诗词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词,成就最高,被张宗橚誉为“文中之昌黎,诗中之杜少陵”、朱彝尊称说“词莫善于姜夔”。
他的词清新空灵,幽远高妙,浑厚骚雅。
他喜用健笔来写柔情,更把音乐和词融于一炉,韵律感极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蕴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他的词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一代宗师的地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词坛文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姜夔词美学意蕴浑厚骚雅清空On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Jiangkui’s PoetrySummary : Jiangkui is a literary master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also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Su Shih's. He good calligraphy, good music, poetry theoretically have high attainments, and in particular wor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was hailed as "text of Changli, wrote the Dushaoling", "word Mok good Jiangkui." His words fresh ink, music Gaomiao, simple and honest show Nga. He wrote Sun Hei in Kin-to, but the music and words into a furnace, a sense of rhythm comes,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njoyment of the us,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esthetic subjects. His words with unique aesthetic subjects and laid him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Tan generation master attracted batch after batch of the literary circles words, the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Keyword : Jiangkui Poetry; Aesthetic Connotation;S impicityand honesty; Refinement ; Empty and clear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故称姜白石。
论江西诗派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影响(一)
论江西诗派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影响(一)内容提要:一般认为严羽《沧浪诗话》是严厉批评江西诗派的,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严羽的诗歌理论与江西诗派的理论主张有同有异,严羽依然继承了江西诗派的一些理论主张,即使一些批判、修正江西诗派的思想,也多受江西诗派的启发。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和吕本中等人在吟咏情性、自然浑成、气象、本色、自得、去俗、诗体以及以禅喻诗、以兵法喻诗法等方面均对严羽的《沧浪诗话》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沧浪诗话江西诗派以禅喻诗一般认为,严羽的《沧浪诗话》主要是针对江西诗派而写的,其中严厉地批评了江西诗派,当然与江西诗派的观点就是针锋相对的。
严羽自己也自鸣得意地说:“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这当然是查有实据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沧浪诗话》与江西诗派诗人的言论细加比较就会发现,由于他们面对共同的前人诗歌遗产和共同的诗论背景,研究共同的对象,因而有许多英雄所见略同的见解,而江西诗派的主流作为严羽的前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严羽。
因而我们可以说,严羽依然有很多思想是继承了江西诗派的观点,甚至包括“以禅喻诗”的研究与批评方法,也是当时流行因而成为严羽和江西诗派共同具有的。
当然,我们无疑也看到了严羽对江西诗派的创作追求和主要价值取向是持尖锐批评的态度的,但这并不能抹杀江西诗派对严羽影响的事实。
严羽本人在列举学诗要熟参经典而悟的时候,最后还是提到了“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沧浪诗话·诗辩》),虽然有是非高下之别,还是没有绝对否定这些诗歌。
李锐清曾说:“《沧浪诗话》借用当时理论和术语的地方很多,只不过严羽借用后加以改造,并且换作另一个方向,令人不能察觉罢了。
尤其是他所反对的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借用得较多。
因此,我们探索严羽的思想渊源,不能不关注江西诗派的影响。
一黄庭坚的影响方回《瀛奎律髓》对江西诗派曾有“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一祖三宗”(卷二六变体类《清明》评语)的说法。
论姜夔的书法思想及其审美观念
论姜夔的书法思想及其审美观念作者:杨洪来源:《美与时代·中》2022年第05期摘要: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依托于汉字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不同朝代的书法艺术家都会将自身的书法审美、技法等加以探索与记录,姜夔便是南宋书法家的代表人物。
姜夔影响力最大的书论是《续书谱》,此书论既是姜夔书法作品中价值最高的一部,同时也是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书论之一。
在这部书论中,姜夔融入了个人书法经验和技法,体现了其书法思想观念及独特艺术特色。
因此,对姜夔的《续书谱》展开研究,探讨姜夔的书法创作时代文化背景、书法思想观及其审美观念。
关键词:姜夔;书法思想;审美观念;《续书谱》姜夔不仅是南宋诗人、词人,同时在书法、音乐等方面也有着极高造诣,被称为宋朝小楷第一人,是我国历史上的词坛领袖之一,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姜夔将书法技法、思想、学说等通通糅合进《续书谱》中,该书论影响着南宋之后的中国书法艺术,并且姜夔十分擅长总结与发明,在书法艺术领域有着精深的研究。
除《续书谱》之外,《绛帖平》《跋王献之保母帖》等都是姜夔的书法佳作,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一、姜夔的书法创作时代文化背景(一)姜夔生平姜夔出生在一个破落官宦家庭,父亲名为姜噩,在汉阳任知县时病亡。
从小姜夔和父亲一同生活,父亲病亡时姜夔年仅十四岁,由于年龄尚小,失去经济来源的姜夔一直跟随姐姐生活到成年。
姜夔一共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在最后一次科举失败后,姜夔便前往扬州、湖南等多地流寓,后来与萧德藻相识,并成为忘年之交。
庆元二年(1196年),姜夔从湖州前往杭州生活,并依傍于知己张鉴,姜夔用“十年相处,情甚骨肉”来形容他和张鉴两人的友谊[1]。
嘉泰四年(1204年),杭州发生大规模火灾,姜夔所居住的房屋也被烧毁,包括家中所有的纸质书籍。
这场火灾使姜夔的生活雪上加霜,进入花甲之年的姜夔为了生计再次游历于扬州多地。
嘉定十四年(1221年),姜夔于杭州逝世,终年六十七岁。
姜夔对词的贡献
姜夔对词的贡献
姜夔对词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姜夔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写相思与忏悔,深含转折奥峭之妙。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扬州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姜夔长于自度曲。
他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与柳永、周邦彦的因声制词,即先曲后词不同,姜夔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
姜词在形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如《念奴娇》序,写景清新幽美,具有散文涛般的意境。
姜夔的恋情词,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
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他的词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论姜夔的诗学思想与词的创作
2009年第5期(总第116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 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No 15,2009General .No .116论姜夔的诗学思想与词的创作周燕玲1,吴华峰2(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80;2.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摘 要:姜夔的词作与其诗学思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其诗学思想主要探讨诗歌创作的法度和创新,而词作也在守法度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高妙的创新风貌。
这既符合词人的主观要求,从宏观上看,又体现出诗词创作的相互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姜夔;诗学思想;词作 中图分类号:I 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9)05-0099-03收稿日期:2009-07-28作者简介:周燕玲(1982-),女,广东梅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吴华峰(1982-),男,山东郓城人,讲师,文学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提出的诗学理论亦指导着姜夔词的创作。
清人谢章铤云:“读其说诗诸则,有与长短句相通者。
”[1]3478今人夏承焘先生也说:“白石没有留下论词的著作,但是他所著的《诗说》确也可做他的词论读。
”[2]均为肯綮之论。
姜夔诗学思想要点在论证诗歌创作中法度与创新的关系,与之一致,他的词作也在守法度的基础上呈现出自成一家的面貌。
一、协律守法随着词体的不断成熟,词作的规范也越加完善,协律则是词作一项最基本的规则。
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和乐而唱的文学样式。
从其出现之日一直到姜夔所在的南宋,词体本身经过了不断的变化完善。
北宋初年柳永首次变革词体,大量引俚语俗语入词,拓展了词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令词体更为大众所接受。
柳永词实际上是一种向词作初生形态的回归,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敢打破声律的束缚,只是在这一范围内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苏轼以诗为词,词作才出现一些不协律的现象,但这也是极少数的例外,在今人眼中,这简直是词坛的一大创举,引起词坛的再次新变。
姜夔的词品与人品
10odern chineseXIANDAI YUWEN2017.05文姜夔的词品与人品○周一帆摘 要:姜夔是南宋颇有特色与典型性的文人。
文章从他的词品入手,主要分析了历代批评家对其清空词风的推崇。
并从人品入手,分析其骚雅之人品,及其超尘脱俗的人格精神。
并总结姜夔词品与人品的关系,以期对姜夔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姜夔 词品 人品 清空 高雅词品与人品的关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论题。
所谓词品与人品的关系,是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词人的人格、情操、思想、品行之间的关系。
古人认为,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创作主体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故通过阅读品评文学作品即可窥见作者的人格性情、气节操行。
北宋中期苏轼诗化词论的提出播下了词品与人品论的种子,他认为词为诗裔,同样是用来抒发性情的,从而开拓词域,改革词风,使词从专营儿女私情的狭窄“小道”走向了“虽嘻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的通衡大道。
紧承北宋而来的南宋词学批评,同样注重人格因素与词学创作的关系。
曾丰认为词就是道德积蓄的产物:“胶于根而盎于华,不能不为词也。
”很重视个人德行品节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
尹觉也认为:“吟咏情性,莫工于词”,其在为南宋词人赵师侠的词集所作序中说:“观者当自识其胸次,”意在让读者从作品中体会词人的人格襟怀。
陈廷掉经过对众多词人词作的考察,得出“诗词不能尽定人品”的结论。
这些是词学批评史上明确针对词品与人品的关系所作出的理论表述,标志着人品与词品论的渐趋成熟。
南宋词人姜夔,以清空峭拔之词风闻名于世。
他一生漂泊,寄人篱下,却仍自尊自爱、孤傲高洁,也为世人所赞赏。
本文就姜夔之词品与人品作一探析。
一、清空之词品南宋陈氏的《燕喜词序》中客观描述了对于词品的高低的评价:“造意正平,措词典雅,格清而不俗,音乐而不淫,斯为上矣。
高人胜士,寓意风花酒月,以写夷旷之怀,又其次也。
若夫宕荡于检绳之外,巧为淫亵之语,以悦俚耳,君子无取焉。
”上等好的词作应该还是内容雅正,用词典雅,追求的仍然是内容和风格的雅。
【诗歌鉴赏】姜夔的诗词全集 姜夔的词风 姜夔的诗歌理论
【诗歌鉴赏】姜夔的诗词全集姜夔的词风姜夔的诗歌理论【诗歌鉴赏】姜夔的诗词全集姜夔的词风姜夔的诗歌理论姜夔词风简论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他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姜夔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姜夔的诗有80余首,大部分是关于回忆旅行、吟诵事物、表达个人生活经历和彼此思念的。
偶尔,他们也会表现出对时事的感受。
他的语言真诚、严谨、华丽、文静、冷峻、意味深长。
它们以一种纤细、坚硬、僵硬的风格优雅而优雅,文字优美而无力。
代表作有《暗香·老月光》和《薄影·苔枝玉饰》。
通过吟咏梅花,他们感伤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自己的沮丧和不公。
著名的扬州之都?《怀佐》是一部内容更为现实的作品。
通过描绘金兵劫掠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达了扬州对南宋衰亡的悲痛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
在辛弃疾晚年的影响下,他的词风发生了变化,如“永会乐?云隔烟楼”、“汉宫春?云阳归来”,表现出豪放的风格。
姜夔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庭坚是最早学习他的诗歌的人,陆桂蒙是最后一个学习他的诗歌的人。
他虽然字斟句酌,但没有多少细腻的痕迹,他的诗风清晰、美妙而深远,如《石湖至添置之夜的调溪》等十首诗。
他的书《世说》很有独创性。
姜夔的诗词全集“河中的梅花?一年中第三天的冬天”;“红唇之点?吴松丁卫东之前的作品”;“鹧鸪节?除夕之梦”;“杏花天影?青丝低刷鸳鸯池”;“玉梅序?稀疏雪花”;“踩在沙滩上?燕燕很轻”;“环溪沙?吴松三五日后的作品”;“霓虹裙第一序?婷高望着杆子”;《西郊百韵》;“欢庆宫殿之春?双桨乌尔瓦浪”“七天乐?蟋蟀”“满江红?仙姑来时”“花萼红?古城阴”“年女娇?红歌”“发库仙音?空亭笼寒”“琵琶仙人?双桨来时”,“玲珑四犯?岁末越南情,笛声鼓响”,“探春?草慢烟愁”,“幽香?老月色”,“八归来?送胡德华湘中”,“扬州慢?左淮河名都”“长亭慢吹”“淡黄柳?空城曙光角”“薄影?青苔玉枝”“爱护红衣?垫枕御寒”“荒凉囚徒?绿阳巷秋风”,“绿色建筑的歌唱?月亮上冰冷的龙沙”,“湖南月亮?五湖旧约”姜夔的诗歌理论姜夔的词境是独特的,他的艺术思维和表达方式也是独特的。
论姜夔词序中散文审美特征的成因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2,2021Genera.No.1792021年第2期(总第179期)Journal of Qiqihar Teachers College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一生布衣,飘零客居。
姜夔虽无法实现仕途抱负,但其才华充分体现在诗、词、书、乐等方面。
目前学界对姜夔词序的散文审美特质及成因研究较少。
姜夔之前,北宋张先和苏轼的词作已大量附有词序,但张、苏词序的语言多提纲式记录,写景叙事粗糙,情感“浓度”较低,张苏词序无论是语言、情感还是写景、叙事上都无法兼顾审美性和整体性,张苏词序在叙事上并不具备散文“即使是写几件事,写几个片断,或写一个人、一群人,它也是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述线索”[1]所必须的完整感。
姜夔对词序发展贡献巨大,其词序创作中蕴含鲜明的散文审美特征。
本文讨论的散文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散文,不同的学者由于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因而对散文审美特征的概括不尽相同,但在散文的形式、情感、语言、风格的审美概括上都有较为一致,傅德岷将古代散文的审美特征总结为“写实性”“抒情性”“随意性”和“时代性”。
[2]陶易列举了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形散神凝,情感浓郁,个性鲜明,文采斐然。
[3]而这些特征在姜夔词序中都能得体现。
他的84首词中有56首附有词序,占总数的77%。
姜夔词序最明显的散文审美特征就是形式上形散神不散,情感真挚强烈,个性风格鲜明,语言平实优美。
那么姜夔所处时代背景、身世、爱情以及书学诗学审美理念及其创作态度分别对其词序散文审美特征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具体作用在哪些方面?下面以姜夔词所附长序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些问题,梳理其词序的散文审美特征突出的成因。
一、身世、时代与爱情经历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对散文文体所要求的内容充实、情感饱满和形散神聚特点在姜夔词序中体现明显。
“散”的对立面是不散,也就是聚。
古代散文的“聚”主要体现在主题思想的集中上。
[4]姜夔词序中山河破碎、身世飘零、爱情挫折之感错综复杂而成为了情感脉络,在这种情感脉络的组织下姜夔词序的主题性明显,这就使得其词序“形散神聚”,与散文文体特征相符。
浅谈南宋雅词代表姜夔'清空骚雅'词风的形成
浅谈南宋雅词代表姜夔'清空骚雅'词风的形成前言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姜夔一脉词风一直被认为是南宋'雅词'代表。
朱彝尊在《词综.发凡》言:'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及其变,姜尧章氏是最为杰出'。
白石为雅词之宗,在于其独特'清空骚雅'词风,显现南宋词派奇高之格调。
清末冯煦《蒿庵论词》称'白石为南渡一人,千秋定论,无俟扬搉,'称其词'超脱蹊径,天籁人力,两臻绝顶,笔之所至,神韵俱到'。
姜白石'清空骚雅'词风不仅描摹物事神韵,更有其气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
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气象,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这里是王国维借王绩评薛收赋的话来评定姜夔的词,说其具有'峭拔孤寒'的气势,更得'清空'韵味。
要溯源白石词风形成,先要理解'清空骚雅'词风的具体内涵。
'清空骚雅'源出宋代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清空'是一种诗词风格,形容白石词貌,即词像野云孤飞,有'清峭拔俗'之感;'骚雅'是词骨,是诗词的内在品质,即'去留无迹',是指词内容'空灵澹宕'。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将具有独特词风的姜夔词列为仙品,可见其在雅词一派中地位之高。
姜夔作为江湖词人,身处板荡时代,有着独特的身份,丰富人生经历,和特殊的情感历程。
正是江湖、时代的影响,铸就他'清空骚雅'词风的形成。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
——江湖生涯对'清空'词貌的渗透姜夔作为一个江湖词客,其一生的人生基调皆是悲凉沉郁的漂泊生涯与羁旅行役。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
基于严羽“妙悟”说的以上两点主张,我们可以得出“妙悟” 说的两大思想来源。即中国“禅宗”思想和传统宗对严羽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他诗论重要的思想来源。禅宗的妙悟, 其特点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种对佛性的领悟,是不可言喻 的,只能自己心里去体会,如人喝水,冷暖自知,谁也不可能说清楚。严羽 据此认为诗歌艺术的奥秘,既非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亦非理论可阐述明白, 必须“自家实证实悟”,从大量上乘佳作中,凭借内在的直觉思维,从内心 去感觉和体验,方能默会艺术之味,领略此间奥秘,这就是诗家的妙悟,它 和禅家的妙悟是何等的相似。禅宗的这一思维与艺术思维互通。严羽“以禅 喻诗”,不仅在于“禅悟”通于“诗悟”,而且在于禅为诗提供了一种审美 艺术精神。严羽在此基础上,“妙悟”论诗,其实质是强调诗歌艺术有自己 的特点。从主观对客观、心对物的关系上说,它不是理性的认识,而是直感 的默契。
严羽在认识到禅道与诗道相似的基础上,提出了“妙悟” 说,这是《沧浪诗话》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理论之一。
“妙悟”一词出自佛教典籍,最早见于东晋释僧肇撰写的《涅槃无名论》: “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就是对本质的认识,即在修行 过程中,为了达到对佛经的觉悟,就要“妙悟”。这种“悟”是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体会。而严羽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强调对人的内在情性的 领悟。因此诗歌的艺术奥秘也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只能对其进行超越性 的领悟。于是,严羽在“以禅喻诗”的基础上提出了“妙悟”说。 “妙悟”说是严羽美学理论中突出审美主体性、弘扬自我性灵的最具独 创性的命题。这是宋代禅宗美学在诗歌理论中结下的硕果。“妙悟”说主要 是针对北宋以来诗坛上弥漫的一股“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的恶劣风气,特别是针对江西诗派的雕琢剿窃与四灵、江湖诗派的步趋晚唐 的陋习有感而发的理论主张。
谈谈姜夔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与影响。
谈谈姜夔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与影响。
姜夔(1097年-1155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在南宋词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以下是对姜夔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与影响的讨论:
1.作品数量与创作风格:尽管姜夔的词作数量较少,但其作
品在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的词作注重情感真挚、形象描写生动,透露出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词以豪放痛快的风格为主,辞章优美,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和世情变迁的无奈,以及对自由豪迈的追求。
2.开创浪漫主题:姜夔在南宋词坛中开创了浪漫主题的创作
风格,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和豪情壮志融入到词中。
他的词以表达对佳人的思念、离别的哀思、纵情生活的愿望为主题,形成了一种富有个性和情感的浪漫词风。
3.影响后世:姜夔的词作给后世词人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他
的作品在南宋词坛中受到了赞誉,与李清照、辛弃疾等一起被称为“南宋三大家”。
姜夔的浪漫个性和自由豪放的词风,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风格上,还体现在对词坛思潮和文学观念的推动,成为后世词人不可忽视的重要参照。
综上所述,姜夔在南宋词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词作虽然数量有限,但风格独特,开创了浪漫主题的词风,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他对南宋词
坛的贡献不容忽视,为南宋词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姜夔的清空风格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论姜夔词作的“清空”风格及其美学意义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
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词论家张炎在词源一书中这样评价姜夔词作的风格:“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此清空质实之说。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因此人们用清空来概括白石词的创作特色,基本上符合他的创作个性特征。
他的清空风格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论述:一、意象的塑造与结构安排读姜夔的词我们可以看到,白石多把自己的悲伤情绪通过清冷孤寂的意象传达出来。
如《齐天乐》一词: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词前原有题序,记与友人同时以蟋蟀为题作词一事。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用词物象都带上了冷寂、清寒的特点,如“凄凄”“哀音”“无眠”“夜凉”“西窗夜雨”“离宫”“伤心无数”虽然是咏蟋蟀,却把主体隐蔽其中,只描写物象的特征。
使读者闻之立生离别之情。
而历来为人所称道的《暗香》《疏影》,更是大量运用借代手法,把作者的孤寂之情连缀其中。
此二词在咏梅之余,多有所牵附,着重抒发个人情感,这就造成了白石词有的无法从整体上去理解。
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
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第一篇: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摘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概述姜夔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部分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姜夔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姜夔词往往虚处传神,善用虚笔;在白石的一些词中常用仄声虚字领起下文;姜夔词中上片和下片常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姜夔词的意象和文字都极其典雅清新的,白石常在词中运用了工整的对仗;姜夔词也善用比喻的手法,用侧面来描写事物和人物,含蓄蕴藉,空灵深婉;词风清冷峭拔;白石词音节谐婉,格高韵响,或依声填词,或自创新调,格律严谨,曲调清越秀丽。
第三部分提出了姜夔词艺术特色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特色引言: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精通音乐、诗词、书法。
姜夔的词风清空骚雅,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
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天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1)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2)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
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们就从以《扬州慢》为中线索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中吕宫》《扬州慢》是姜夔17首自度曲之一。
除《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碲香人)外,其余十五首词曲皆有今谱,格高韵响,谐婉动听。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22)论姜夔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22)论姜夔原文: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
这段犹豫了好几回,不知道怎么下笔。
毕竟是静安先生对上过课本的姜夔大词人的评价。
如果说苏东坡和辛弃疾多少还有些政治家的成分,姜夔应该算比较纯的文艺范儿了,诗词文章,书法音乐无一不精,四处游历(漂泊),布衣终身。
其他的词评家也有和王国维类似的评价,可以参考。
刘熙载《艺概·词概》也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说姜夔的词如同乐器里的琴,花中的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曾说:“白石词如明七子诗,看是高格响调,不耐人细思。
”简单说,静安先生认为好的诗词,应该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也就是说让读者能感受到诗词所描述的人事物景之外的力量!所以他评价姜夔的词,格调最高,但意境上缺少更深远的内涵,算不得第一流。
姜夔的词风,脂粉气没有那么重,也不如苏辛有力,但其“清、雅、工”的特点,开创了一代词风流派。
所以我理解王国维所说的“格调最高”说的是:单从词的意境来说,姜夔的词已经做到了巅峰。
斗胆套一下今年(2022)高考作文题红楼那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立意,姜夔的词相当于“泄玉”,词本身的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很难再有超越,但和“沁芳”比起来,少了些词意之外的东西。
再打个比方,山东人口重,山西人爱酸,但是你要给他们吃NaCl(氯化钠)和C2H4O2(醋酸),估计没人喜欢。
盐入菜才有百味美食,醋要粮食酿造多道工序发酵才香味扑鼻(我是山西女婿,山西醋确实香)。
按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姜夔的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该是到了第二层,没有突破到第三层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9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 25 卷
度欲其飘逸, 其失也轻。”[4]962 他将诗歌看成有机的 “ 如 空 中 之 音 、相 中 之 色 、水 中 之 月 , 言 有 尽 而 意 无
生命体, 对严羽关于“诗之法有五: 曰体制, 曰格力, 穷 。”严羽所追求的这种浑然天成、了无痕迹、出神
曰 气 象 , 曰 兴 趣 , 曰 音 节 ” [6]7 的 观 点 , 有 一 定 的 影 入化的诗歌境界, 与姜夔追求的自然高妙境界如出
社, 1981: 123. [3] 郭绍虞.宋诗话考[M].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5. [4] 姜夔.白石道人 诗 说[M]//宋 代 文 艺 理 论 集 成.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版社, 2001: 961. [5]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论文集[M].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3: 216. [6]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12. [7] 张健.沧浪诗话研究[M].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 1966: 51. [8]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M].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 3.
他提出姜夔认为 诗的立意 和格调要高 ,
一曰理高妙, 二曰意高妙, 三曰想高妙, 四曰自然高 这是诗的基石和灵魂。而作为诗, 不仅是文学的, 更
妙”[4]963。姜夔的“理高妙”说, 是指诗的文从字顺, 诗 是声韵的, 进而为音乐的 。所以须以“句 法欲响”相
思畅达; 所谓“意高妙”, 是指诗的立意要新颖, 超出 求, 而且叙事时要灵动活泼, 委曲多变, 不宜过刻过
一般, 达到难以预料的境界; 所谓“自然高妙”, 是指 实, 故应“圆活”。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提到“下
诗的风格要清新自然, 不事雕 琢, 达到“知其 妙而不 字贵响, 造语更圆”[6]118。也以“响”和“圆”作为诗歌艺
确 提 出 推 崇 汉 魏 盛 唐 诗 歌 的“ 混 沌 ”“ 雄 浑 ”之 气 象 ,
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明确提出: 不套用他
并且视这类气象为中国古代诗歌一种理想的风格境 人的论调和诗句, 不同于流俗而独树雅调。他说:“人
界表现。同时以“气象”论唐 诗与宋诗的 不同, 认为 所易言, 我寡言之, 人所难言, 我易言之, 自不俗。”[4]962
诗 则 用 健 字 不 得 。 ”[6]252
境, 不可沿袭剽窃陈腐诗句以及那些俚俗字眼。可见
三、“妙”
姜夔在严羽之前对此就有过更为透彻的阐释了。
“妙”是中国艺术的一种极高层次的追求, 姜夔
姜夔在字句的运用方面也有其探索。《白石道人
常以“妙”来形容作品的佳境。
诗说》曰:“意格欲高, 句法欲响。”[4]96“3 说理要简切,
“气象”具有时代性, 对唐宋之诗在诗歌本质的理解 严羽《沧浪 诗 话·诗 法》中 也 指 出 :“ 学 诗 先 除 五 俗 :
上显然不同。他以气象论诗还重视诗与文的区别, 他 一 曰 俗 体 , 二 曰 俗 意 , 三 曰 俗 句 , 四 曰 俗 学 , 五 曰 俗
说:“盛唐之诗, 雄浑雅健, 仆谓此四字, 但可译文, 于 韵 。”[6]108 也就是说, 学诗要去除毫 无诗人独造 的意
综上所述, 严羽的许多诗学主张与姜夔的诗学 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也有其不同之处。顾易生 等先生主编的多卷本文学批评史中的 《宋金元文学 批 评 史》进 而 认 为 :《白 石 道 人 诗 说》与 刘 克 庄《后 村 诗话》、严羽《沧浪诗话》一起,“从初期的论诗及事为 主, 终于完成了向论诗及辞为主的过渡”[8]。可见《白
一、妙悟的影响 郭绍虞说:“恒溪脱尽启禅宗, 衣钵传来云密峰, 若认丹邱开妙悟, 固应白石作先锋。”[3]充 分肯定了 姜夔以禅喻诗的重要意义, 并且明确指出在“妙悟” 上, 姜夔是严羽的先锋。 姜夔在他的《诗集自叙》中曰:“三薰三沐, 师黄 太史氏。居数年, 一语噤不敢吐, 始大悟学即病, 顾不 若无所学之为得, 虽黄诗亦偃然高阁矣。”[4]这“无所 学之为得”, 即是“悟得”。这里的“悟”与学无关, 不是 作诗的技法技巧, 而是诗的“圣处”与“妙境”。 《白石道人诗说》 第二十三则曰:“文以文而工, 不以文而妙, 然舍文无妙, 圣处要自悟。”[4]963 姜夔认
石道人诗说》虽文字不长, 却在宋代诗论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有其独创性, 是结合诗人自己 的创作实践提炼出来的精言要义。所以它确为江西 派诗派与《沧浪诗话》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 中华书局, 1961: 258. [2] 王 运 熙 , 顾 易 生.中 国 文 学 批 评 史 : 中 册[M].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 60 -
2008 年第 3 期
汪 洋: 论姜夔对严羽诗学思想的影响
味要深长隽永, 不着痕迹, 忌直露。 姜 夔 在 诗 论 中 极 力 倡 导“ 变 化 不 测 ”的“ 活 法 ”。
《白石道人诗说》 第十则曰:“学有余而约以用之, 善 用事者也。意有余而约以尽之, 善措辞者也。乍叙事 而间以理言, 得活法者也 。”[4]962 姜夔从自己 学诗入 于江西而又出之的体会中, 认识到苏、黄虽有尚自然 与重法度之别, 但都逞才使学, 好发议论, 缺少余味。 严羽对此观点也有所师承。他在《沧浪诗话·诗法》中 曰:“须参活句, 勿参死句。”[6]124 显 然也是针对 江西 诗派的“以文字为诗, 以议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而提 出的。
姜夔是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书法家, 精通 音律, 擅长书法, 诗文俱佳。其《白石道人诗说》, 集中 体现了他的诗学思想。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 史》评价说:“在江西诗派以后, 在《沧浪诗话》以前, 可以看出诗论转变之关键的, 应当推姜夔《白石道人 诗说》了。”[1]从郭绍虞的这段评论中, 不难看出姜夔 诗学思想在南宋诗学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深远 影响。严羽是晚于姜夔的宋代著名诗论家, 比姜年少 约 37 岁。他的诗学著作《沧浪诗话》, 也是“一部最有 系统之作,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诗话形式探讨诗歌艺 术理论进入更自觉的阶段”[2]。本文 以姜夔的《白 石 道人诗说》中的重要诗学思想为依据, 探讨姜夔对严 羽诗学思想的影响, 以及两者细微的不同之处。
的最终标准。
《白石道人诗说》中曰:“语贵含蓄, 如东坡云:‘言有
姜夔与严羽都极力追求那种妙手偶得、可遇而 尽而意无穷者, 天下之至言也’, 山谷尤谨于此, 清庙
不可求的至善至美的妙境。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 之瑟, 一唱三叹, 远矣哉! ”[4]963 而严羽《沧浪诗话·诗
中曰“: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6]26 法》中所谓“意忌浅”, 也是要 求语言要迂 回曲折、意
第 25 卷 第 3 期 2008 年 9 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5 No.3 Sep. 2008
论姜夔对严羽诗学思想的影响
汪洋
( 苏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 江湖诗派的先驱。他的诗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对生活于后 的著名诗论家严羽的诗学思想具有启发意义。严羽以禅喻诗的妙悟说与姜夔的论悟颇为相近, 两者都极力追求自然 高妙的艺术境界; 姜夔认为诗歌要“吟 咏 情 性 ”, 自 然 含 蓄 , 不 事 雕 琢 , 而 严 羽 主 张 诗 要 抒 发 内 心 情 感 , 以 达 到 浑 然 天 成的美妙境界, 这也与姜夔有相通之处; 两人在诗论中都提到了“气象”, 并且都将诗歌看成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但两 者对“气象说”的论述还是有所差异的。可见, 严羽的许多诗学主张是与姜夔的诗学思想一脉相承的。 关键词: 姜夔; 严羽; 诗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7931( 2008) 03- 0059- 03
知其所以妙”的自然含蓄的艺术境界。诗人的艺术 术表现技巧的一个标准。
修养只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方可进入此等境界, 这
张 健 先 生 在《沧 浪 诗 话 研 究》中 指 出 :“ 姜 白 石 有
显然也是姜夔自己向往和追求的艺术境界。
一篇全在尾句之说, 沧浪或受其启发 。”[7]姜夔认为
这对严羽提出“入神”说有一定的启发。严羽所 “一篇全在尾句”, 而诗的结尾有词意俱尽、意尽词不
格, 即指风貌和神采, 且风貌和神采与作品的具体风 句摘, 晋以还方有佳句, 如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
格之间又是相通的。而姜夔“气象”的含义则风貌神 南山’。”[6]151 这里严羽 显然秉承了 姜夔极推 陶氏自
采与作品风格兼而有之。
然平淡的诗风。
相较而言, 严羽对气象的论述则更为深入。他明
四、《白石道人诗说》对严羽“诗法”的影响
为由“工”到“妙”, 尚需最关键的一跃, 即“圣处要自 悟”。“工”在诗的法度中, 而“妙”在诗的法度外, 前 者可循径叩门, 甚至登堂入室; 后者却是一片化机, 只 能 心 领 神 会 。 这 也 是 姜 夔 所 追 求 的“ 自 然 高 妙 ”的 诗歌境界。所以郭绍虞先生说:“论篇法重在布置, 论 句法则欲其响, 但论诗又不止于法……而其要则均 归之于‘悟’, 故与沧浪论诗最为相近。”[5]
响。虽然两者的着眼点和方法都不太相同, 但姜夔的 一辙。在姜夔的心目中, 大约陶渊明“剥落文采”的诗
气象一说当直接启发了严羽以“气象”论诗。
最合于“自然高妙”之境:“陶渊明天资既高, 趣旨又
姜夔与严羽对“气象说”的论述还是有所差异 远, 故其诗散而庄、谵而腴, 断不容作邯郸步也。”[4]962
的。在《沧浪诗话》中, 严羽用“气象”指称作品的风 《沧浪诗话·诗评》中曰:“汉魏 古诗,气象混 沌, 难以
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6]16“6 九章不如九歌, 九 场。”[6]113 他要求起句和结句都要浑然天成, 超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