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阁夜》三维目标教案
《阁夜》优秀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诗;(2)理解《阁夜》诗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阁夜》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阁夜》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析;(3)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的把握;(3)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阁夜》诗的题目,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阁夜》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阁夜”、“五更”、“鼓角”等;(2)分析诗中的情感,如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3)揭示诗的主题,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阁夜》诗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阁夜》诗;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阁夜》诗;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阁夜》诗全文、注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2. 教学资源:搜集与杜甫及其诗歌相关的资料,如生平介绍、作品选集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传达;3. 诗歌创作背景对诗歌意义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社会意义。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问题,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诗歌品鉴:学生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6. 情感体验: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课后心得体会。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课程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杜甫《阁夜》三维目标教案
杜甫《阁夜》三维目标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阁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心忧国事,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
(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简介写作背景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
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
《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阁夜》教案
《阁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这首诗;(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意境的理解;(2)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成就;(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阁夜》;(2)让学生自主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3)让学生自主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感悟。
四、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的结构、韵律特点和意境主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阁夜》;2.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写在日记本上;3. 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鉴赏,写下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阁夜》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欣赏和鉴赏方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阁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结构分析和欣赏鉴赏。
正式:《阁夜》教案
六、总括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③④句。
⑤野哭千家闻战伐,⑥夷歌数处起渔樵。 教师提问:这里的“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如何理解?
1.学生:合作、思考、交流、回答。
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野:村落之荒凉。
千家:死者之多,灾难之重。
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
(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教师提问: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1.学生合作、交流、作答。
2.教师点拨、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岁暮:一年即将终结;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②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二、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实用的阁夜教案三篇
实用的阁夜教案三篇阁夜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力能:了解杜诗歌风格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析象解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及朗诵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涵咏探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导读(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这册书中已学习了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阳楼》这两首诗歌,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创作风格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阁夜》。
1、指名背诵这两首诗歌。
2、指名介绍作者(师补充,多媒体展示)。
3、师介绍《阁夜》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朗读引导整体感知1、回顾本单元对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2、学生自读感知诵读提示:此诗对仗工稳,音节齐整,读时要结合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师从诗歌押韵、节拍、平仄、对仗、感情几个方面进行朗读引导(多媒体展示)。
4、采用自读,指名读等方式掌握朗读方法。
5、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问题:读了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总结:示例: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听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
二、析象解意——赏读合作探讨,赏析诗文1、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2、小组交流,发言汇报,师生互评。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诗文;(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3)学会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3)诗文意象、节奏和韵律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2)作者情感的把握;(3)古典诗词欣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前置课程,复习相关知识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诗歌记忆。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思考。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阁夜》诗文;2. 书写《阁夜》诗文;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书写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诗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句,感知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阁夜》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2. 诗中较为生僻的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文译文、作者简介、诗文背景、鉴赏分析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资料:包括古文词典、参考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阁夜》,提问学生对“阁夜”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6. 作业布置(1)背诵《阁夜》诗文。
(2)写一篇关于《阁夜》的鉴赏心得,包括诗文的理解、意象分析、情感感悟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其他描写冬夜的诗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比较不同诗人对冬夜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阁夜教案反思
阁夜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阁夜》全诗,感受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升鉴赏能力。
3.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2.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
2.简要介绍《阁夜》的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阁夜》,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堂讲解1.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意境。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拟人、对偶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案例分析1.选择诗歌中的精彩句子进行案例分析,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句子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五、诗歌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检查并指导。
六、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多背。
四、教学反思优点:1.通过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课堂讲解环节,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意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案例分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不足:1.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在背诵环节,部分学生背诵不熟练,需要加强课后背诵。
3.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1.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后背诵检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阁夜/杜甫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
阁夜/杜甫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阁夜/杜甫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题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
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
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2、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3、岁暮/阴阳/催短景,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天涯/霜雪/霁寒宵。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夷歌/数处/起渔樵。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二、具体分析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注释:• 阁:指四川夔州西阁。
• 岁暮:年终。
• 阴阳:指日月。
•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 霁:雨停初放晴或雾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霁」来形容。
• 寒宵:寒冷的夜晚。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分析】首联对起,点出时间和地点,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境。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阁夜》全文;2. 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阁夜》的阅读与理解;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4. 课文的背诵与默写。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践法:课文的背诵与默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3.2 课后作业评价1. 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课文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阁夜》原文;4.2 参考资料:关于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4.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第五章:教学时间安排5.1 课时:本课文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5.2 具体时间安排:第一课时:课堂讲解和讨论;第二课时:课后作业布置和相关练习。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开展以“阁夜”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描绘自己心中的阁夜景象;3. 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6.2 活动组织与实施1. 提前布置活动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2. 在课堂上组织活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阁夜教案-专业文档!
阁夜教案实用的阁夜教案3篇阁夜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杜甫沉郁悲凉的格调、感受忧国忧民的情怀。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15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诗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
――《登高》二、作者介绍1、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2、“阁夜”,即西阁之夜。
3、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m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4、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V、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于是写下了这首“有无穷之思”的诗篇。
5、诗歌归类:按照形式,属七言律诗;按照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首抒情诗;按照内容,属于即景感怀诗。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歌作者写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明确:描写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具体研习: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阁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描写了在高高的宫阁中,自己与友人一起经过了一夜的诗酒谈话。
此篇文章可以作为人教版高二选修的教学内容,下面将就如何进行《阁夜》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知道七绝是唐诗中的一种形式,熟悉上古阳刚诗风2、学习押韵格律并体会唐诗中的华丽文字及思想深度3、理解唐代文学艺术特色,了解唐代宫廷生活及宫廷诗歌作品4、学会把自己的感觉及思考结合到文学作品中,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文本分析通过阅读《阁夜》这首唐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诗中的常见格式。
让学生分辨出什么是七绝的格式。
结合全诗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例如:“瑶池”“云阙”等有文化内涵的意象,并结合诗的结构、韵脚等研究唐诗的形式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风格鉴赏让学生结合诗的上句、下句分别分析韵部的对仗关系,并重点阐述诗歌中针砭人性的思想。
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唐代文学中的创作精神及几何学上的秩序美学。
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较深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课时:唐代文学及宫廷诗歌教师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并围绕宫廷诗歌这一主题展开讲述。
课上通过引导学生一起深入研究《阁夜》这首诗,教师创设思考场景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构思与讨论。
第四课时:形式特点及感受表达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唐诗形式的特点,以及实例加强深度剖析。
接下来性探讨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诗歌中。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诗中情感的表达,通过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转换做了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们熟练使用唐诗中的一些词语句式。
第五课时:学生分享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古诗朗诵,让所有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表现自己,借此机会使大部分学生深入理解《阁夜》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价值。
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次授课中,我将运用多元教育技巧,让学生在各种形式中认知《阁夜》。
《阁夜》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阁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分析】1.因声求气。
了解诗词格律,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2.吟咏诗韵。
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第一单元所学的《蜀相》、第二单元的《登岳阳楼》导入,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蜀相》一诗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登岳阳楼》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之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二、初读诗歌,感知音韵和节拍(一)初读要求:1.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2.节拍,读出节奏美。
(二)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正音: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雪止;2.押ao韵,偶句押韵;3、节拍:2—2—1—2 2—2—1—2三、再读诗歌,感知格律(一)注意诗歌的对仗和平仄。
(二)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1.对仗。
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严谨的对仗,如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2.平仄。
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去、入三声。
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
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如本诗前两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阁夜》全诗;(2)理解《阁夜》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阁夜》的诗意;(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诗中的家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阁夜》全诗;(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分析诗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诗意的深入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作,如《春望》、《登高》等;(3)激发学生对《阁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阁夜》,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的大意;(3)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2)学生朗读、背诵《阁夜》的情况;(3)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翻译诗句、分析意象的准确性;(2)学生对诗意的深入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阁夜》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杜甫的生平介绍、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杜甫其他诗作,如《春望》、《登高》等。
六、教学步骤1. 诗意解读:(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阁夜”、“五更”、“山雪”等;(2)理解意象背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3)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时空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高中语文《阁夜》教案
高中语文《阁夜》教案
教案:高中语文《阁夜》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阁夜》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2. 通过阅读文本,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和分析《阁夜》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
2. 分析小说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阁夜》的艺术特色和细节描写。
2. 理解小说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
1. 导读法:通过对文本的精读,导引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2. 课堂讨论法: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 归纳总结法: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总结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导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入主题。
2. 学习分析《阁夜》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 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小说中的事件和情节发展。
- 探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3. 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手法。
-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表达方式。
- 总结作者的描写技巧和语言特点。
4. 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 分析作品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 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5. 总结课堂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对作品主题和情感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文《阁夜》教案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阁夜》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层的含义;(2)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时代背景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含义;(3)让学生初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四、作业布置:1. 背诵《阁夜》全文;2. 完成练习题,包括字词解释、意象分析、情感态度等;3. 写一篇关于《阁夜》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3.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阁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4.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氛围。
《阁夜》教案
《阁夜》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解题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
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
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设计目的]“有备而来”,让学生对作者更好的理解全诗。
[设计说明]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岁暮/阴阳/催短景,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天涯/霜雪/霁寒宵。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夷歌/数处/起渔樵。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设计说明]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四、内容赏析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注释:•阁:指四川夔州西阁。
•岁暮:年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阁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
领会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
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心忧国事,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着名诗人——杜甫。
(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
《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
贱。
”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作者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五更:时间已从初夜到夜尽,点出诗人独坐之久,思绪之多。
鼓角:暗示当时军民混战,内乱不已的时代环境。
用悲壮加以形容,说明作者心之悲凉。
动摇:山河之动摇,社会的动摇。
说明诗人心之“动摇”。
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
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的景色之中,“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这里的“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如何理解
野:村落之荒凉。
千家:死者之多,灾难之重。
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暗指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
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用法相同。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
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
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数处”言不只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
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
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四、思考探究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岁暮阴阳催短景”是写对日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是写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写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2、诗人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
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五、作业
背诵诗歌
六、板书设计: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客居天涯的凄寒
悲慨百姓劳顿的痛惜之情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