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熟读并背诵《穿井得一人》原文,理解生字词,如“井”、“得”、“人”等。
2.分析《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背景,探讨其寓意和启示。
3.学习寓言故事中的表现手法,如夸张、对比、讽刺等。
-领悟寓言故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将故事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举例解释:
-学生需能准确地复述《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情节,解释“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即通过劳动获得收益的道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识别故事中的夸张(如“穿井得一人”的夸张说法)、对比(如懒人与勤快人的对比)等修辞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恰当运用。
-对比和讽刺的修辞手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寓言的深层含义可能不易被学生直接理解,教师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探讨“为什么说‘穿井得一人’而不是‘穿井得水’?”等问题,帮助学生领会寓言的深层寓意。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沟通不畅的问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组织语言,倾听他人,并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在教学流程方面,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设计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次教学中,虽然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感觉与后续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下次我可以尝试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们从一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模拟演讲、辩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增强自信心。
《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阅读与分析本课时所讲授的《穿井得一人》是教材中一篇重点阅读文本。
主要围绕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展开,讲述了帮助陷入枯井的日夜悲鸣,却不怕困难的小家碧玉卓玛的故事。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
二、教学目标听说读写相结合,通过文本理解,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 学会自主思考,把自己的经验、想法和知识转化为对文本的理解;2. 掌握不熟悉的单词、词组和句子;3. 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故事转述及结构分析;4.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及团体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听力练习及课堂辅助材料;2. 小组合作练习材料,如学生小组拓展故事结构及练习转述;3. 书本、笔记本等文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些民间故事?有则举例,让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讲述一则简单的民间故事,引出对民间故事的讨论。
第二步:阅读理解1. 教师让学生先阅读《穿井得一人》(P23-25),听译文章开展活动,鼓励学生提问文章中不理解的难点。
2.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把难点词汇和句子制定清单,让学生按照难度逐一学习。
第三步:合作学习1. 教师邀请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及故事背后的深层次。
2.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报告,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进行表述。
第四步:知识拓展1.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
2. 教师让学生学习汉字,学会通过文字转录音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文化背景。
第五步:总结反思1.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和效果进行反思,教师进行评估并记录;2. 教师将学生反馈意见记录下来,以提供改进建议;3. 教师给学生一些课后练习任务,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效果本课采用了多元素课堂教学,结合了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多元化能力。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由中国名著小说《水浒传》中的一则故事改编而成的小品剧《穿井得一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克服挑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道理和主题,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智慧和勇气的崇尚,激发他们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学会分析其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提取故事中的道理,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品剧《穿井得一人》的文本和录音。
2.教具:教师投影仪和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背景,并简要讲解故事的主题和道理。
2. 学习《穿井得一人》(30分钟)教师播放小品剧的录音,学生跟随录音听故事。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面临哪些困难?2.为什么主人公要选择从井里下去?3.主人公是如何在井底发现宝物的?4.故事中有什么道理和启示?4. 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答案。
5. 教师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在课后回家写一篇读后感,表达他们对《穿井得一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字数不少于200字。
七、板书设计•标题:《穿井得一人》•主题: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道理:勇往直前,勇敢面对困难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中的道理和主题有了更好的理解。
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能够提取故事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穿井得一人》 说课稿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穿井得一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穿井得一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穿井得一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想象之翼”为主题,所选文章都富有想象力,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这篇文言文出自《吕氏春秋》,是一则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宋国有户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却被误传为挖井挖到了一个人的故事,揭示了道听途说不可轻信的道理。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还处于初步了解的阶段。
他们在词汇积累、语法理解和文意把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如“溉”“及”“道”等,理解文章大意。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听途说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传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感。
2、讲授法:讲解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20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20 )一. 教材分析《穿井得一人》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穿井得一人之事,告诫人们要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初中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对寓言故事感兴趣,但可能在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略寓言故事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寓言故事,领悟故事背后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勇于实践、善于观察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2.教学难点:领悟故事背后的哲理;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寓言故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便于跟读、模仿。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巩固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原创】《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名称是:《穿井得一人》说课内容分为说目标和说教学过程两部分,其中以说教学过程为重点内容。
首先是明确教学目标:本页使用思维导图,点击逐层展开,本课三维目标一目了然。
其次是说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拓展练习、布置作业四部分。
一、导入新课环节,我直接设问: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个人挖井竟然挖出一个人,你相信吗?这样以开门见山式导入新课。
走近编者:了解吕不韦;简介作品《吕氏春秋》,在大致了解《吕氏春秋》之后,要求学生熟知《吕氏春秋》中著名的寓言故事。
为此本页使用课堂活动中的分组竞争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熟知《吕氏春秋》中著名的寓言故事,区别《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也为后一则《列子》的寓言故事《杞人忧天》铺垫。
二、学习新课环节,先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在听读视频范读,强调字音“溉汲”中,本页使用下载的视频范读,变枯燥无味的文言文阅读为可视可听可感的趣味故事阅读,激发兴趣;本页还使用汉字,在田字格中输入“溉汲”,获取笔画笔顺和字音,使用便捷。
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由读、齐读。
本页使用学科工具:古诗词。
原文、译文及朗读,用以加强朗读效果使用方便快捷。
教师运用“笔”直接在页面圈点批注强调:同学们,你认为哪些字是比较容易读错的,提醒一下其他同学。
接着再读课文,学习文言词语,疏通句意。
1、要求:(1)时间,六分钟,倒计时(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页设计添加蒙层,用橡皮擦擦除显示个别颜色字的意思,用以加深重点字词的翻译理解。
本页再次使用学科工具:古诗词。
原文、译文及朗读,用以巩固译文的掌握,使用方便快捷。
教师运用“笔”直接在课件页面圈点批注强调或运用板中板总结强调:请同学们找到最会解释错误的词语来提醒大家。
检测学习效果:实词翻译本页设计课堂活动知识配对,设置干扰项,拖动即可,检测学生掌握重点实词。
(2)积累虚词:一词多义,之、于。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寓言,学会分析寓言故事的蕴意;2.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和写作寓言故事。
二、教学重点1.分析故事中表达的寓意;2.理解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及其作用;3.运用所学知识,写作和修改寓言故事。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有关“滴水穿石”的意义,掌握真正意思;2.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写作和修改寓言故事。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单介绍什么是寓言故事;2.以“红楼梦”中的“贾母的黄莺”寓言为例,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重要作用。
讲授(30分钟)1.运用故事启发法,将故事中有关“滴水穿石”的事情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出故事寓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2.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滴水穿石”的象征意义;3.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写作方法,包括寓言故事的构成要素、情节设置和写作技巧;4.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一篇寓言故事,找出其中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及其作用;5.练习写寓言故事,创作与修改。
总结归纳(10分钟)1.回顾故事中所表达的道理,理解简单的比喻和象征;2.总结寓言故事的写作步骤和技巧;3.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自己的寓言故事,并修改;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为例,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比喻、象征意义及其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通过讲授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寓言故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寓意的深层含义,加深他们的文化理解和情感体验。
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思维活跃,表达自如,并展现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一. 课程背景和教材分析《穿井得一人》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此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小仓和小袋一起完成挖井的故事,以引发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团结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通过简单的文字和情节,深入浅出地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教育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穿井得一人》,了解小仓和小袋互相帮助、团队合作的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乡村风景描写,掌握词汇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际会话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关注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习得待人友善、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故事主旨。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四. 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课文。
2.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书籍和课件。
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为学生讲述一个简单的互助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之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小仓和小袋互相帮助的情景。
2. 课文阅读与学习1.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基本情节后,再分段组织学生进行仔细阅读。
可以将文章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带上问题,学生读完之后回答问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对生词进行讲解和操练,确保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3.教师主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整篇文章,帮助学生熟悉并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3. 文字理解与分析1.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给这样一个标题,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组织结构,找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主要内容,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背景介绍《穿井得一人》是一篇著名的古代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庄子》这本书中,是一位名叫惠施的人在井边掉进了井里。
他遇到了另一位名叫墨子的人,后者救了他。
故事讲述的是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也被用来说明“穿井得一人”的人民群众力量。
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人之间的相遇和友谊。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人,他们分别是惠施和墨子。
惠施是一个很有名的哲学家,他在井边坐着思考哲学问题时,不小心掉进井里。
他非常着急,因为他根本不会游泳,想要爬上去却没有办法。
这时,他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他抬起头,发现一个人从井边往下看着他。
这个人就是墨子,他看到惠施掉进井里,立刻拿起一根绳子,把一个篮子绑在上面,放到井下,让惠施顺着篮子爬上来。
惠施被救出后,非常感谢墨子,他对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意味着只有相互关怀和帮助,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他还告诉墨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穿井得一人’,因为你救了我。
”墨子告诉惠施,他们两个人其实天生就是命中注定的朋友。
他认为,“困境时刻最能体现人的真正品格”,他希望惠施能够帮助他解决困境。
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它却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道理。
互相帮助和协作是实现我们共同目标的基础。
内容剖析1.主题:友谊与互助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人之间的相遇和友谊,反映出友谊与互助是两个人之间、多个人之间的重要关系。
2.人物形象:惠施和墨子两个主人公形象鲜明、个性独特、动人心魄。
惠施代表着智慧和慈悲,他思想深邃,有一颗温暖的心。
而墨子则代表勇敢和善良,他勇敢无畏,并愿意帮助别人。
3.寓意:协作与合作故事中“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明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结一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4.文化内涵故事中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即在不同的知识层面上,我们必须相互尊重和学习,以便分享我们的知识和智慧。
5.教育意义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穿井得一人》。
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
首先,说教材:《穿井得一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寓言四则》中的一则。
本单元的课文,由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组成,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
学习本单元,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寻找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本文是节选自《吕氏春秋》的一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短小、浅显,寓意深刻。
本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寓意,是利用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的例文。
第二,说学生:作为七年级学生,经过1-5单元的文言学习,基本了解了初中文言知识的概念,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积累了少量文言词会。
所以应注重学生积累文言字词、保持文言学习兴趣、培养文言阅读习惯。
第三,说教学目标:所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翻译全文。
2、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寓意。
3、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通过前两篇寓言故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寓言的特点。
请学生起来回顾寓言特点。
由复习寓言知识,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复习寓言知识,为学习本篇寓言故事做好准备。
二、反复朗读,熟悉课文:1、一读课文正字音:(2分钟)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提醒易错字音,如:溉汲、传。
2、二读课文明节奏:(5分钟)朗读真功夫,抽掉标点,你能读得顺吗?(没有标点也能正确读出句读停顿,迅速熟悉课文。
)先自己试读,再请学生展示。
请同学评价展示同学的阅读情况。
齐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学生点评,让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迅速熟悉课文。
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写了什么)(10分钟)三读课文通文意:1、对照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文意疏通,我点评活动:“信”-忠于原文;“达”-通顺流畅;“雅”-得体、文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寓言的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分析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3.学习寓言巧妙设计情节和寓意的方法。
4.学习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道理,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寓言巧妙设计情节和寓意的方法。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黑板上写“穿井得一人”。
)同学们,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好,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看一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二、快速阅读,疏通文意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并小组合作疏通全文大意(如果有不会的字词请写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解决)2.齐读全文,检测字音3.请一位同学复述这则故事通过这个环节疏通学生的字词三、精妙的语言,巧妙的布局(一)故事的起因1.你觉得“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理解为丁氏的人)请你读一读丁氏的话,注意重音和语气。
为什么这样读?(体会两者不同的心理)丁氏的话应该很高兴,丁氏想强调的是“得”(理解为有闻而传者的人)请你读一读他说的话,注意重音和语气传话的人想要传达出事情的惊奇,所以想强调的是“人”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发现语言表达中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的意思不同,并能够意识到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产生了后面的情节。
这也是作者在情节设计上精巧之处。
(二)故事的发展1..正因为这样的误会,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个误会怎么会闻之于宋君呢?板书:闻——传——道(重读传和道)2.你觉得国人会怎么“道”这件事?请想象一下国人说的话(用文言文)(学生自由发言)通过想象,补充情节,进一步了解当时宋国国人的特点。
3.假如当时有人质疑这件事,你觉得后面这个故事会怎么发展?(请用文言文来续写一下后面的故事)通过选择学生几则不一样的后续结尾,并让作者自己说一说这样设计是为了表达怎样的寓意从而体会寓言故事中寓意与寓言情节紧密联系的妙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
《穿井得一人》【学习内容】教材:《穿井得一人》【学习目标】1.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2.揣摩关键语句,评析寓言,形成自己的思考。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学习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寓言源远流长, 从先秦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在世界艺术之林中, 风格独异, 别树一帜, 如一棵常青大树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首先学习《穿井得一人》。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是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二、借力助学,积累文学常识1.阅读预习提示,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寓言的特点。
答案示例:(1)篇幅短小;(2)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3)假托的故事;(4)意味深长的道理;(5)给人以某种启示。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寓“意”于“言”。
“意”就是意味深长的道理,而“言”则是假托的故事。
2.快速阅读,结合注释,给作者们做一个“自我简介”。
三、出声朗读,读准、读顺课文1.参照页下注释,正字音,试着读出停顿。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读准节奏,读出语气。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
3.交流汇报,分享成果。
(1)朗读挑战:“我”能跟古人一样:不用标点,读准字音和节奏。
(附评价量表)评委同学公布成绩并讲述扣分原因,师生共同评出“评价最准确”的优秀评委。
四、反复朗读,读通课文1.对照页下注释,联系上下文内容,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逐字逐句疏通课文,将翻译不准的标记下来,组内讨论。
七年级语文 《穿井得一人》
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穿井得一人》是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寓言四则》中的一则.第六单元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想,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第六单元正是为了体现这一要求。
语文课标还要求: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穿井得一人》体现了古今中外中的“中”和“古”。
六单元四种体裁,这一课是寓言,短小精辟,趣味横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穿井得一人》是文言文,所以需要疏通文意。
因为它短小而且浅显,课下注释比较详细,所以学生是可以通过看课后注释疏通文意的,这一点需要做,但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
本课还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现状。
在明确寓言特点之后,我安排了《刻舟求剑》的比较阅读,设计了五个讨论题目(第一个拟示例),布置了课后作业:讲寓言和读《掩耳盗铃》。
希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希望学生能够自己编写寓言故事。
第六单元主题: 想象之翼一个快速阅读单元,练习重点:1、每分钟400 字2、发挥联想和想象二、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课本和学生现状,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个目标。
《穿井得一人》是文言文,所以需要疏通文意。
因为它短小而且浅显,课下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有了一些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学生是可以通过看课后注释疏通文意的,根据学生现状,我拟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借助课后注释阅读短文,疏通文意。
因为本课是想象单元中的寓言,所以让学生认识,明确寓言的特点,也是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能够通过有趣的故事,悟出道理,这是想象合理存在的要求,所以我把它列为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穿井得人说课稿
穿井得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穿井得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穿井得人》是一则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却富有深意,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处于文言文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在文言词汇的积累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他们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在理解抽象的哲理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如“穿”“使”“闻”等,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即凡事要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传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所传达的道理,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中。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寓言的道理。
穿井得一人完整说课稿2
读好三句话
(丁氏)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读出层次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 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 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 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 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 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
答案:
12.C(4分) B(1分) D(1分) 1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 分寸 。
课下练笔:改写《穿井得一人》
课下阅读:一字千金 洛阳纸贵 三豕涉河 豕亥鱼鲁 课下练笔:重新设计《穿井得一人》的情 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 的寓言。
• 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 ,深入理解课文 •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及吕不韦的相 关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翻译全文, 3.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寓意。 4.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采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 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以读促教。
读出自己能翻译的词句,标出不能翻译的词句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 “发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这件事 使听见 向、对 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寓意。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几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一、导入新课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
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斯.()庇.护()凯.歌()遽.()髀.()跛.()
溉汲
..()舍.然()..()杞.人()崩坠.()躇.步()跐蹈
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伊索寓言、伊索
(2)《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伊索寓言、伊索
(3)《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________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________名著。
吕不韦,道家
4.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一、说教材
《穿井得一人》是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寓言四则》中的一则.第六单元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想,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第六单元正是为了体现这一要求。
语文课标还要求: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穿井得一人》体现了古今中外中的“中”和“古”。
六单元四种体裁,这一课是寓言,短小精辟,趣味横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穿井得一人》是文言文,所以需要疏通文意。
因为它短小而且浅显,课下注释比较详细,所以
学生是可以通过看课后注释疏通文意的,这一点需要做,但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
本课还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现状。
在明确寓言特点之后,我安排了《刻舟求剑》的比较阅读,设计了五个讨论题目(第一个拟示例),布置了课后作业:讲寓言和读《掩耳盗铃》。
希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希望学生能够自己编写寓言故事。
第六单元主题: 想象之翼一个快速阅读单元,练习重点:
1、每分钟400 字
2、发挥联想和想象
二、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课本和学生现状,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个目标。
《穿井得一人》是文言文,所以需要疏通文意。
因为它短小而且浅显,课下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有了一些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学生是可以通过看课后注释疏通文意的,根据学生现状,我拟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借助课后注释阅读短文,疏通文意。
因为本课是想象单元中的寓言,所以让学生认识,明确寓言的特点,也是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能够通过有趣的故事,悟出道理,这是想象合理存在的要求,所以我把它列为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依据课标要求拟将激发想象力作为本课主要目标;学生达成此目标,会大大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会从生活事物中悟出道理,也会给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一)速读法寓言先有一个故事,短小而且有趣,可以让学生在速读中快速了解故事。
(二) 探究拓展法寓言的寓意需要学生概况,还可以多角度概况,探究很有必要。
激发想象力需要拓展,我安排了《刻舟求剑》的比较阅读,设计了五个讨论题目(第一个拟示例),布置了课后作业:讲寓言和读《掩耳盗铃》。
希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说过程教什么,为什么教最重要,其次才是怎么教。
具体教学过程见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穿井得
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
宋君令人问之验证真相说话要防止
歧义,不要听
信流言蜚语
杞人
忧天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晓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寓
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课堂小结
从风格上、形式上来看,寓言大多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形象、集中,围绕着要说明的事理展开。
所讲的故事往往有适当的夸张、变形,以突出强调其中的寓意。
寓言的内容特点和形式特点是统一的。
可取之处
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
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
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设置寓言故事情节。
学生个个跃
跃欲试。
不足之处
在学习后两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
译课文,先由学生翻译,出现问题时,再由教师纠正。
可
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主这个泥潭,
出现了失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