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二、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三、原文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注释《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五、诗意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六、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贾生李商隐》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贾生》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B、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D、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却遭谗被贬。

B.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贬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坐宣室,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减)【乙】贾生宋·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丙】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9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孝文帝说.之(3)冯敬之属.尽害之(3)于是天子后亦疏.之(4)为.赋以吊屈原9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2.29《贾生》学案

2.29《贾生》学案

《贾生》导学案时间:2月29日总课时:6【学习目标】一、结合时代背景,了解古诗的主旨。

二、感悟作品意境、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方法。

【原文】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

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帮你理解】这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

诗中有讽刺,有感慨。

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自主学习过程】一、走近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无题”诗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有《李义山全集》。

二、探究作业1.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求贤”而至“访逐臣”,可见文帝求贤若渴,欲咨询治国安民之道。

B.“才调”兼包才能、风调,“更无伦”,宛见贾生少年才俊、华采照人的风貌。

《贾生李商隐》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2.《贾生》(讲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2.《贾生》(讲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5.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伴有效沟通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6.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课后作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
当堂检测:
1.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一段与《贾生》相似的文言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章中的关键人物是谁?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首先,我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和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我会设计一些实验和游戏,如模拟古代朝廷的决策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更好地理解贾生的聪明才智和忠诚精神。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项目任务,如编写关于贾生的小故事或进行课文剧的排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和不良学习习惯的问题,我将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我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组织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2.文化素养:学生通过对《贾生》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他们能够理解贾生的聪明才智和忠诚精神,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培养自己的品德素质。
3.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贾生》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贾生》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贾生》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的课外读物是教科书《贾生》。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古诗《贾生》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
2.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2. 学习古代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开篇热身: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从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讨论分析:让学生就课文进行讨论,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
3.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4. 布置作业:让学生就课文进行深入思考,以及就课文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进行探讨。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古诗《贾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古代文化知识。

但是,在教学中,我没有给学生制定较为系统的作业,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今后需要加强作业设计,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贾生》导学案

《贾生》导学案

《贾生》导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本诗史实的背景。

2.掌握《贾生》先扬后抑、托古讽今的写作方法。

3.背诵本诗。

课前导读:[背景介绍]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座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都崇佛媚道,不顾民生,不任贤才。

加上诗人自己年轻时代就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却终身潦倒,始终难以施展才能,心情很是“苦闷”,有感于斯,诗人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字音识记][词语释义]结合注释和译文把握诗意。

(见附件)课堂导学:一、了解创作背景:二、解读诗歌——品味主旨:三、探究:1.诗人以汉文帝和贾谊史事入诗,有何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怜”一词用得极传神,请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五、比较阅读《贾生》王安石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童万公卿。

《贾生-李商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贾生-李商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贾生-李商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贾生和李商隐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的生平和代表作品;2. 理解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主题以及艺术特点;3. 通过分析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导学内容:1. 贾生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介绍;2. 李商隐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介绍;3. 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主题及艺术特点分析;4. 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欣赏及比较。

三、导学过程:1. 贾生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介绍:贾生(730-799年),字伯淳,是唐代杭州人,他早年为游俠士,后来投身文学创作,与李山甫、杜牧等人交游甚密,被誉为“风流才子”。

贾生的代表作品有《问刘十九》、《瑞鹤仙》等,以豪放、清新为特点,善用对仗、格律,具有浓厚的江南风情和浪漫主义色彩。

2. 李商隐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介绍: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李商隐早年在京师受过良好教育,曾担任宰相府幕僚,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一生饱受风波。

他的代表作品有《锦瑟》、《夜雨寄北》等,以含蓄、深沉见长,善于运用比兴和象征,展现了忧伤、秋思之情。

3. 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主题及艺术特点分析:贾生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见长,倾向于描绘江南山水、田园生活和儿女情长,具有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

而李商隐的诗歌则更为含蓄、深邃,偏爱描绘孤寂、离别等情感,以及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两位诗人在诗歌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唐代诗坛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4. 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欣赏及比较:- 贾生《瑞鹤仙》:“碧雁长飞西南渚,永诀行藏五云车。

鹤泣崖声嗔鬼神,日光初下夏初芜。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神秘的山水画面,寓意着人生的离别和孤寂之感。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这首诗以宿命和命运为主题,表达了人生无常和离别之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贾生》的基本背景和情感表达。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古诗词。它展示了贾岛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贾生》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了解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成长。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自信,需要鼓励和指导。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在课堂结束后,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此,我计划在课后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教案2020-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以《贾生》为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诗词原文:贾岛的《贾生》。
2.诗词背景:介绍贾岛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唐代诗人对贾生的评价。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贾生》的背景、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表达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使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贾生》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贾生》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贾生》试题及详解

《贾生》试题及详解

《贾生》试题及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诗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中,“宣室”一词所指的具体含义是:A. 指代朝廷B. 特指汉代的一座宫殿C. 指代皇帝的居所D. 指代国家的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宣室”在诗中特指汉代宫殿名,即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地方,这里是具体地点的指代。

2. 诗句“贾生才调更无伦”中的“无伦”二字,意在表达:A. 贾谊的才能无法与常人相比B. 贾谊的才能无人能及C. 贾谊的才能与众不同D. 贾谊的才能不被世人理解答案:B解析:“无伦”在这里的意思是无人能比,强调贾谊才华的高超,超出了常人的范畴。

3. 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最恰当的解释是:A. 空闲的B. 徒劳的C. 虚假的D. 无效的答案:B解析:“虚”在这里表示徒劳,即汉文帝虽然深夜与贾谊交谈,但实际上并未真正采纳其意见,使得这样的礼遇变得徒有其表。

4. 诗句“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的是:A. 天地自然B. 天下的百姓C. 诗人自己D. 贫穷的人民答案:B解析:“苍生”在这里特指天下百姓,诗人通过这句话批评皇帝不关心百姓疾苦,而迷信于虚无的鬼神之事。

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宣室求贤访逐臣。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殿寻求贤才,亲自访问了被放逐的大臣。

2. 贾生才调更无伦。

翻译: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

3. 可怜夜半虚前席。

翻译:可怜那深夜里空置的席位,象征了皇帝的虚情假意。

4. 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不关心天下百姓的疾苦,却去询问那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汉文帝在__________寻求贤才,亲自访问了被放逐的大臣。

答案:宣室2. __________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可惜皇帝只是徒有其表的礼遇。

答案:贾生3. 可怜那深夜里__________的席位,象征了皇帝的虚情假意。

答案:虚前4. 皇帝不关心__________的疾苦,却去询问那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

《贾生》试题及答案

《贾生》试题及答案

《贾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贾生》一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2. 《贾生》中“贾生才调更无伦”的下一句是什么?A. 可怜夜半虚前席B.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C.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鬼神问苍生D.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答案:D二、填空题1. 《贾生》一诗中,诗人用“____”来表达对贾生才华的赞美。

答案:贾生才调更无伦2. 在《贾生》中,诗人通过“____”来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

答案:不问苍生问鬼神三、简答题1. 请简述《贾生》一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贾生》一诗通过贾谊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贾谊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不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刺和批评。

四、翻译题1. 将《贾生》中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翻译成英文。

答案:What a pity to sit in vain before the seat at midnight, not asking about the common people but asking about ghostsand gods.五、论述题1. 结合《贾生》一诗,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贾生》一诗通过对贾谊的描写,反映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普遍现象。

诗人通过贾生的故事,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未被重用的文人的同情和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批评。

这种怀才不遇的现象,不仅让文人感到悲哀和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重视人才的发掘和利用,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贾生》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贾生》教案

《贾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贾生和李商隐的生平,2、联系诗歌欣赏的具体方法,感悟诗歌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总结赏析诗歌的方法,把握诗人情感。

难点:掌握《贾生》先扬后抑、托古讽今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朗诵法、问答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作者及贾谊播放视频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

提问,这首诗的而作者是谁?(李商隐)有人能把这首诗完整的背诵么?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歌?(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身有灵犀一点通。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李商隐的诗,那你们了解李商隐么?谁能介绍一下?可以结合你的课前预习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

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

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

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

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

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

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教师:很好,老师把我们需要识记的知识整理下来,我们来共同完成(课件展示)教师补充:大家需要注意的,这里,李商隐一生潦倒,困顿不得志。

他的诗,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应晚唐的政治生活,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他的爱情诗。

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泊秦淮》《贾生》预习导学设计(含答案)

《泊秦淮》《贾生》预习导学设计(含答案)

《泊秦淮》《贾生》预习导学设计
一、填空题:(96分)(每空6分)
1、杜牧是唐(朝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的意思是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用得形象准确,把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

6、“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题《泊秦淮》。

7、“可怜”的意思是可惜,表达了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8、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二、选择题:(4分)
9、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愤慨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1 页共1 页。

《贾生》 学历案

《贾生》 学历案

《贾生》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贾生》的内容及主题。

3、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培养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贾谊的形象以及诗人对他的评价。

(2)掌握诗歌中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2、难点(1)深入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教训。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2、写作背景晚唐时期,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

李商隐借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晚唐社会现实的不满。

四、学习过程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歌大意: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是关心百姓生计而是询问鬼神之事。

2、精读诗歌,赏析词句(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写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表明文帝求贤若渴。

“逐臣”指被贬谪的臣子,这里指贾谊。

“才调”指才华和格调。

诗人用“更无伦”极力称赞贾谊的才华,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词在这里有可惜、可叹之意。

“夜半虚前席”生动地描绘出文帝听贾谊讲论时专注的神情,甚至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座位。

然而,文帝关心的不是百姓的疾苦,而是鬼神之事,这与前面的求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悲哀和无奈。

3、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诗歌塑造了贾谊怎样的形象?贾谊在诗中是一个才华横溢、备受推崇却不被重用的形象。

《贾生》诗歌练习及答案

《贾生》诗歌练习及答案

《贾生》练习与答案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虛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君王昏聩弃贤的讽刺和对贤士怀才不遇的感慨,无对贾谊的“倾慕”之情)A.题目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后被贬到长沙。

B.第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贬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C.第三句的“夜半虚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说明了汉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的原因,他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只是为了“问鬼神”,令人扼腕叹息,也侧面烘托出贾谊青年才俊、意气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对汉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A.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B.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D.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耐人寻味,仿佛给汉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3.下列对诗歌《贾生》中的诗人情感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贫困的生活的慨叹。

B.这首诗赞美了文帝求贤若渴的作为。

C.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D.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贾生的不屑。

4.下列对诗歌《贾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项“作者深受感动”理解错误;C项“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理解错误;D项“对民生的关心”理解错误。

只有A项正确)A.本诗在结构上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贾生》导学案学生版

《贾生》导学案学生版

《贾生》导学案一、自学案1.原诗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3.写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4.诗意注解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5.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6.主旨《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生》学案(含答案)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

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作品: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3.字词注释: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

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4.翻译诗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5.问题探究: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是贬?
答:“求”(寻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在赞扬他求贤若渴。

(2).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3)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

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4).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做分析。

答: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

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6.理解性默写: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