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
体育专业调研报告
体育专业调研报告
《体育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体育专业进行全面的调研,以了解该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就业前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情况,为学生选择专业和未来就业方向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专业课程研究等多种调研方法,充分了解体育专业的内部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专业发展状况
目前,体育专业在国内外都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下,体育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前景广阔。
体育专业在不仅仅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等传统职业领域,还可以涉足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产品设计研发等多个领域。
2. 就业前景
在国家体育政策的扶持下,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体育专业学生更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3.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体育教育、训练科学、运动康复等多个方向,教学模式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四、建议
1. 鼓励学生选择体育专业,特别是鼓励更多的女生选择这个专业。
2. 加强与体育产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3. 进一步完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方向。
五、结论
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前景乐观。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体育专业的发展状况、就业前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选择专业和未来就业方向提供了参考。
希望能够促进体育专业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年,修业年限3~6年。
七、学位授予
教育学学士学位。
•
八、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课内总学分为142学分。其中 公共基础课:35学分;专业基础课:50 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 课:47学分。公共基础其他课程:5.5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总计: 173.5学分。
•
九、教学计划有关说明
(一)课内总学时为2545,其 中公共基础课568学时;专业 基础课975学时;公共选修课 160学时;专业选修课842学 时。
•
(二)专业选修课程的选课要求:
1、体育教学训练方向 ⑴每名学生在主项提高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 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8门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5~7学 学期,216学时,13.5学分)和副项提高课(田径、篮球、排 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8门课程,第5 学期,54学时,2.5学分)中分别限选1门课程,不得重复选 修。 ⑵其它理论课程,第四、第五学期开课,限选3~4门,6学分
。 2、社会体育方向课程:第四学期开课,限选2门,4学分。 3、体育保健康复方向课程:第六学期开课,限选2门,3学分
。 4、民族传统体育方向课程:第七学期开课,限选1门,2学分
。
•
5、无方向专业选修课程 ⑴理论课:第三~第七学期开课,限选5门,10
学分。 ⑵实践课:①球类(乒/羽)课程,第四学期开
课,1.5学分;为限选课程。 ②太极拳、软式排球、手球、散打、跆2门课程。 ③保健气功、拳击、定向运动等3门课程,第七 学期开课,1.5学分;每名学生限选1门课程。
•
(三)公共选修课:限选5~7门课程,10学分, 160学时。
(四)专业术科各类选修,每门课程一个小班 最低限报15人。各课程报名人数低于规定的低 限,该课程不开;学生应重选其它课程。如果 报名人数超过该规定报名数的上限(25人), 超出的人数达到最低限,可开设二个选修班, 达不到最低限,由开设课程的教研室决定。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次就 业 率 仅 为
32 4 8 %
.
、
30 0 1%
.
一
、
28
.
10 %
理
。
通 过 分 析 研 究 总 结 出体 育 教 育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存 在
, ,
和 2 6 9 3 % 不 到 同 期 大学 生 整 体 初 次 就 业 率 的
,
半 在各类 院
, 。
的 问题 并 提 出 相 应 对 策 与 建议
2
1
“
培 养模 式 培养 模 式 是 指 在
一
大的差 距
21
。
定 的教 育思 想 和 教 育理 论 的指 导 下
,
世纪是
一
个 高 科 技 的世 纪 是
, 、
、
一
个 充 满 竞 争 的世 纪
,
。
这
为 实 现 培 养 目标 而 采 取 的 培 养 过 程 的 某 种 标 准 构 造 样 式 和 运
种竞 争 不 仅 是 资 源 资 金 市 场 的 竞 争 更 重 要 的 是 人 才 的 竞 争 而人 才 的 竞 争 归 根 到 底 是 教 育 的 竞 争
维普资讯
第
30
.
卷第
1
.
期
1
山 S h a n do n g S p o
东体 育 科 技
r ts
20 0 8
年
3
月
v 01 30 No
Sc ie
n c e
& T e c h n o lo g y
Ma
rc
h 2008
高等 师 范 院 校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研 究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
ta n n l ns r [ r i lme t t n Th n l ss b l v d t a h e ta n n l n r i i g p a ' eo m mp e n a i . e a a y i e i e h t t e n w r i ig p a o e
务 院 名 义 下 发 。4月 2 日 , 据 国 务 院 领 导 同 志 指 示 , 全 9 根 在
渐 失 去 意义 。运 用 历 史 的 方 法 、 弃 的思 想 , 定 符 合 社 会 扬 制 现 实 、 方 特 色 和学 生 利 益 的体 育 教 育 专 业 培 养 方 案 已 经 迫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G 8 —5 文 章 编 号 :O 9 7 3 2 0 ) 5O 0 — 4 文 献 标 志 码 : OO I O — 8 X( O 8 O 一 1 4 0 A
Ab t a t: sn he lgia e ho t s us in m e h s we la he m a e ilm e h d sr c U ig t o c lm t d,he dic so t od a l st t ra t o h a re n t e s s e a l i o t a t li s iu e o hy ia du a i pe ilz d asc r id o h y t m naysst hec pia n tt t fp sc le c ton s ca ie
我们 可能 也 是 标 新 , 愿 是 在 扬 弃 。 但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培 养 方 案 是 高 等体 育 院 系 培 养 本 专 业 学 生 的最 基 本 的 目标 规 定 和 课 程 规 定 。多 年 来 , 国体 育 教 育 我 专 业 培养 方 案 一 直 在 相 关 “ 家 群 ” 专 的思 考 和 指 导 下 , 经 几 已 经 变 革 。 当前 , 着 中 小 学 体 育 教 育 改 革 呼 声 的 高 涨 , 着 随 随 新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实际下降 , 随着 就 业 市 场 的严 酷 现 实 与学 业 对 就 业 的理 性 认 识 增 强 , 养 方 案 一 般 标 新 已 经 逐 培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体育学院专题调研组新就业体制的建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是我院体育教育的基本定位,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通过参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在校学生和前几届已毕业学生的调查、座谈;与其他相关专业的高校负责人进行访谈等方法,积极探索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原因调查1.1 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就业压力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总量上供过于求。
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 万,比2004 年增加了58 万人,增幅达20.17%;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 万人。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495 万,比2006 年增加82 万,同比增幅达19.19%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05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一般专科院校只有59%。
“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 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1.2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健全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要求具有公共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等。
但实际上,学校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较多欠缺的。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时表现出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等方面。
1.3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整合1.3.1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选修课实效性差,部分专项课过分强调竞技技术,课程项目开设过多而学生人员较少,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教学课程。
这就导致毕业生专业面过窄、专业技术与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一旦没有对口专业,给就业造成困难。
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验 表 明学 生 对 于 各 题 目的 回答 具 有 一 致 性 。
2 体 育 教 育 专 业人 才 培 养 体 系 课 程设 置
长期 以来 .高 等 院校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体 系 受 前 苏
联 的模 式 的影 响 。 学 内容 陈 旧, 程设 置太 死 , 教 课 教学 方 法 单 一 ,
广 泛 。 是 一 些 学 科 在 第七 学 期 或 者 是 第 八 学 期 开 设 , 或 许 但 这 稍 显有 悖教 学 常 规 。大 四这 一 年 开 学 后 , 进 行 教 育 实 习 , 要 而
则 . 各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进 行 了 重新 调 整 与 修 订 。 程设 置是 人 对 课 才 培 养 目标 的具 体 体 现 . 为 实现 人 才 培养 目标 服 务 的 。口 是 课
程设置既要考虑社会需要 、 学科 发展 需 要 , 要 考 虑 学 生 个 性 又 发 展 的 需要 。 因此 . 课程 设 置 在 人 才 培 养 中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
第2 4卷 第 2 期
Vo . No. 1 24. 2
延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Ya a o ain l T c nclIsi t o r l n' V ct a & e h ia n tue n o n o t
21 0 0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月
Apr 01 .2 0
适应 未来 体 育 教 育教 学 的多 元 化 发 展 趋 势 .是 高 等体 育教 育
专业 必 须 面对 的现 实 埘 程 体 系 设 置 是 影 响人 才 培 养 质 最 课 重要 的因 素 , 是 高 等 体 育 教 育专 业 进 一 步 深 化 改 革 的关 键 也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课程改革思考
( h n d pr U i r t,C eg u6 0 4 ) C e g uS o nv sy hn d 10 1 t ei A s at 1 o 曲 a vs gt no ee pom n su t no 0 5 2 o n 0 7gau t f h s a e u b t c: ’ u ni et ai nt m l e t i a o f o , o 6ad2 o rd ae o yi l d — r h n i o h y t i 2 s p c ct nt cigma r nC e g uS ot nvr t, i at l a a ss ee pom n r nai f rd ae yi a o ahn j h nd pr U i sy t s rc n l e m l e t i tt no au t o p s i e oi e i h ie y t h y oe o g sfh — cl d ct nt cigma r n ec rc lm fe bc . a igi ocniea o mpoeseaut naddm d a eu a o ahn j dt ur uu d ak T k t o s rt ne l r vla o n e a . i e oa h i e n n d i y i n
I v si a i n on t e Em pl y e tSiua i n o r du t s o n e tg to h o m n t to fG a a e f Phy i a uc to sc lEd a i n
T a hn ao n u r uu R fr T ikn e c igM j ra d C ri lm eo m hn ig c
及时 制定相 应 的对 策 ?如何对 体育 教 育专 业 的培 养方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刘 云 朝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 : G6 4 文献标识码 : A
湖南・ 长沙 4 1 0 2 0 5 )
文章 编号: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 0 6 — 0 1 1 5 一 O 2
摘 要 本 科 院 校 体 育 课 程 目标 属 性 的含 义 。 在 于 对 本 科 学校 的 内部 体 育 课 程 体 制 设 立 并发 展 的 同时 。在 发 展 系统 中形成分配机制最为精简 、 优 化 的发 展 方案 。 并 以此 方 案 为
o b j e c t i v e s i n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s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d d e v e l -
总第 2 7 0期 2 0 1 4年 2 月r n
敌 爻 ‘
The S c i e nc e Ed u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o l l e c t s
T o t a 1 . 27 0
F e b r u a r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o f R e g u l a r C o l l e g e s a n d Un i v e r s i -
t i e s/ /I . i u Yu nc h a o
Ab s t r a c t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p o ts r c u r r i c u l u m
体育教育调研情况汇报范文
体育教育调研情况汇报范文体育教育调研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体育教育的情况,我校特别组织了一次体育教育调研活动。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通过对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调研发现,目前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较为合理,涵盖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健康知识等内容。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
二、体育教育师资队伍。
调研发现,学校的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教师们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体育教育设施与器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的体育教育设施和器材相对较为完善,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需求。
但是在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施和器材的长期有效使用。
四、体育教育活动组织。
学校在体育教育活动组织方面做得较好,经常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体育课余生活。
但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五、体育教育成效评估。
体育教育成效评估是对体育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对体育教育成效的评估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学生成绩和比赛成绩为评价标准。
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体育教育调研,我们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断改进体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打造更加健康、活跃、多彩的校园体育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新课程标准下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t r a i n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s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a n d m e t h o d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PE t e a c h e r s . As t h e ma i n t r a i n i n g t e a c h e r s i n t h e u n i t ,s p o r t s un i v e r s i t i e s a n d c o l l e g e s s ho u l d k e e p p a c e wi t h t h e t i me s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t r a i n i n g mo d e l a da p t i n g t o t h e ne w c u ri c u l u m s t a nd a r d o f t a l e n t s .T hi s p a p e r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q u e s t o f t h e ne w c u r r i c u l u m ,t h e
第3 1 卷
第 5期
哈尔 滨体 育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h y s i c a l Ed u c a t i o n
Vo 1 . 31 No . 5 Oc t . 201 3
( r e f e r r e d t o a s t h e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h a s p u t f o r w a r d h i g h e r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f o r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较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坚定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生应该掌握较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本理论、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和体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实践能力: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体育教育实践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5.综合素质: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并注重个人修养,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课程设置1.体育基础课程:体育人体科学、体育教育方法、体育心理学等。
2.专业课程:中学体育教育、幼儿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等。
3.综合素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语言文化修养、管理学基础等。
四、实践教学1.教育实习: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教育实习活动,了解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学工作流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五、毕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学业,取得相应的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
六、培养模式本专业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培养质量保障学校将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详细的办学计划和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学业辅导,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培养质量。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研究
1 长期 以来 , . 1 由于受 到传统教育 观念 的影 响 , 高校 体育教 育专业 过分强调专业教育 , 将培养 目标 固定 在中小学体育 教师的单一 目 标上 , 是“ 专才 ” 育 , 教 适应 面窄 , 趋 暴露 出它的局限性 , 日 不能满 足现代社会 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一方面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 由精英教育 向大众 教育转轨 , 高校招生 人数不断增加 , 体育教 育专业招 生规模扩 大 , 而体 育教师需求 趋于饱和 , 买方市场 ” 卖方市场 ” 从“ 向“ 转移 , 育教育专业 体 人才培养 目标 与社 会需求之间 的矛盾 日趋激烈 ,在就业 主渠道明显萎 缩的形式下 , 大了体 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 业的局 限性 。另一方面 , 增 随 着我 国社会 的进步和发 展 , 经济 的繁荣 , 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 高 , 人 闲 暇时间的增 多 , 再加上 工作压力 的增大 , 们的保健 意识不断 增强 , 人 全 民健 身活动蓬 勃开展 , 加体育锻炼和健身 的人 口不断增加 , 参 体育的 内 涵与功能在不 断拓展 , 需要 大量高 素质 、 高质 量的社会 体育指导 人员 , 为体育教育专业提供 了广阔的就业 空间。 1 . 2解放思想 , 变办学 观念 , 转 及时调整 培养 目标 , 拓展专 业培养 口 径, 紧紧把握需求市场对体育 人才的要求 , 从单 一培养 目标 向多元 培养 目标转移 , 树立全新 的体育人才 培养模式 , 在特 色上下功夫 , 确定 “ 厚基 础、 宽专业 、 能力 、 素质” 强 高 的办学指导思想 , 保持师范性 , 在 培养体育 师资 的同时 , 宽专业方 向 , 拓 增强培养 目标 的综 合性 , 辐射 其他体 育相 关领域 , 保证人才培养 的适应性 和灵 活性 , 扩大适应 范围 , 增强质 量 、 竞 争和危机意识 , 使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 的人才具有 高尚的思想品德 , 有 具 现代 教育理念 , 业基础宽 厚 , 专 具备 良好的科 学文化素养 与职业道 德 ,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能搞好 学校体育教 育与教学工作 , 能研 既 又 究、 管理 学校体育工 作 ; 能组 织与指 导社会体 育活动 , 能进行体 育 既 又 保健和体育康复工作 的博学多才 的复合型体育人 才。
对体育教育专业“通才+专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涵分析 , 体育教育专业实施“ 才 +专才 ” 通 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着手, 出体育教育专业应 实施 以通才教育为基础, 通 提 “ 才 + 才” 专 的人 才培 养 模 式 。 此 提 出实施 “ 才 + 才 ” 才 培 养模 式 的途 径 与 措 施 . 据 通 专 人
关 键词 : 等 学 校 ; 育 教育 专 业 ; 通 才 十专才 ”培 养模 式 高 体 “ ;
收 稿 日期 : 00—0 —0 21 1 6
基金项 目: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 目( 0 79 ) 20 04 作者简介: 刘 超 (9 4一 )男, 16 , 安徽 寿县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为学校体育学 、 高校教学评价.
第 4期
1 . 专 才 教 育 2
思想的明确反映, 而且也成为 日 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演变的基础【.0 后 2 2 世纪 3 年代, 】 0 赫钦斯在芝加哥大 学进行教育改革, 积极倡导百部古典名著课程, 被称为现代通才教育的先声. 赫钦斯认为, 大学教育的核心 是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必须建立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 没有通才教育就没有大学 .
第 3 卷 第 4期 l
21 0 0年 l 2月
淮 北煤炭 师范 学院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Jun f uie C a Id s y ec esC l g ( aua S i c ) o ra o a i ol n ut ahr o ee N tr ce e l H b rT l l n
刘 超 : 体 育教 育专 业“ 才 +专才 ” 对 通 培养 模 式的研 究
5 9
专 才 教育 , 是指 以培 养具 有 某一 学 科 的基 本 理论 、 知识 和技 能, 能够 从 事某 种 职业 或进 行 某个 领域 研究 的人才 为基本 目标 的教 育模 式 n. 】专才 教 育关 注 的重心 不 在 于受教 育 者知 识 、 力 和 素质 的全 面发 展, 能 而在 于如何 使其 具 备从 事社 会 某 一行 业 、 业 的基 本 知识 和技 能 , 足社 会发 展 对各 类 专 门人 才 的实际 需要 . 职 满 专 才 教 育 的历 史 可 以追 溯 到 l 2~l 3世 纪 的 中世 纪 大学 , 中世 纪 大 学里 设有 文 、 、 、 法 神 医等 科 , 按科 类 培养 人 才 . 来 经过 工业 革 命 和现 代 科 技 的发展 , 们对 自然 、 会 的研 究 日益深 化 , 知 识 、 学科 不 断涌 现 , 后 人 社 新 新 使 得 专业 化成 为 高等 教育 的显 著特 征 , 将 这种 专 业化 特征 发 挥到 极致 的是 2 而 0世 纪上半 叶的苏 联和 2 纪 O世 下 半 叶的 中国. 专 才教 育思 想 的教 育 哲学 观 与通 识 教 育思 想 的教 育哲 学 观完 全 不 同, 它是 指 给予学 生某 一职业 能力 的 教 育 , 的产 生 主要 是 受 实用 主义 哲 学 思 想及 工 具 主义 哲 学思 想 的影 响 . 这二 种 教育 哲 学 思想 的影 响 之 它 在 下 , 等教 育 的 目的和 意义 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利主 义思 潮 逐渐 侵蚀 了人们 的 内心, 少 人认 为大 学教育 高 功 不 的 目标 已经 不是 为 了培 养 人 的理 性而 只是 为 了达 到或 满足 某 种 目标 或心 愿而 不 得 不选 择 的途径 或 手段, 大 学教育就应该教给学生对其将来就业或事业发展有帮助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正如美 国另一位实用主义者胡 克 所认 为 的那样 , 等 教 育 只是 解 决 生 活 问题 的手 段 . 才 教 育 有优 点 , 弊 端 . 利 弊 相权 , 高 专 有 但 优点 是 暂 时 的, 而弊 端 的影 响则是 长 远 的 . 过 6 经 0年 的历史 检 验, 们 对专 才教 育 弊端 的认 识越 来越 清楚 . 上 改革开 我 加 放 以来 应试 教 育 的推 波 助澜 , 中学 阶段 就 文 理 分班 , 大学 招 生按 文 理 录取 , 我 国造 成 了 普遍 的文 理 隔绝 , 在 学文的不懂数理化, 学理的写不通句子, 久而久之, 陈陈相因, 在这种背景下培养 出来的人再去培养学生, 很 难 培 养 出全 面发 展 的人 才 .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实证研究——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分析
育逐渐在 我 国学 校教育 中扎 下根来 。从 而引起 对各 级
学 校体育 师 资的社会需 求 中 国的体育教 师培 养工作
从 2 0世纪 初 由官 办 的师 范学 堂 附设 体操 学 堂或 体操
科 开始 . 至今 已历 时百 余年 【 解 放 以来 . 1 ] 德智 体全 面
发 展 的教 育方针 一直是 指导我 国各类 学校 教 育工作 的 基 本方针 . 与此相 适应 . 体育教 师也 一直是 学校 教师 队
育教 育专业 培养 方案修 订工作 本次 修订 培养 方案是 在 特定 的高等教 育背景 下进行 的 具有 特殊 的意义 修
订 ] 作 坚持全面 贯彻党 和 国家的教育 方针 .落 实科学 _
TANG n —g i.Z AIH H — a 1 Ho g u H a n n .YU n Bi
一 一 ,
( ,olg f E,Wu a n to E,Wu a 4 0 7 1C l eo e P. h nIs. f P. h n 3 0 9,C ia . h nT u i c o l hn ;2 Wu a o r tS h o ,Wu a 3 0 2 hn ) s h n4 0 2 ,C ia
第 4 卷 第 3期 5
2 1年 3月 01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u a n t u e o h sc lE u ai n o r a h n I s t t fP y ia d c t oW i o
Vo .5 No3 1 . 4
Ma .2 r 011
体 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实证研究
对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探讨
关注学生 创新 精神 与实 践能力 的培 养 , 这不仅 集 中体 见。即明确将 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的研究不 多 , 极易导致 产 发展 , 这 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 也反映 了“ 以学 生为本 ” 的教育观 。《 新 生截然分离的两个领域 、 两批专家 , 其后 果不堪设 想。因此 , 的基本理 念是 : 持 “ 坚 健康 第一 ” 的指 导思 想 , 促进 学 在基础体育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的时代 , 以体育教 育 课标》 生健 康成长 ; 发运 动兴趣 , 激 培养 学生终身体育 的意识 ; 以学 改革 为视角 、 以新 的《 育 ( 体 与健康 ) 程标 准》 后 简称 《 课 ( 新 重 关 课标 》 实施 的要求 为动 因 、 ) 以促 进 高等 体育 教育 专业 的科 生发展为 中心 , 视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注个体 差异 与不 同 需求 , 确保每一个学 生受益。《 新课标》 所蕴涵的基本理念对 学发 展为宗 旨, 剖析 与反思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 内容体系 中的
第2 5卷第 2期
21年0 00 4月
山西师大体育学 院学报
Junl f hs a dct nIstt f hn i o l nvrt ora o yi l u a o ntueo ax N r i sy P c E i i S ma U e i
Vo . 5 N . 12 o 2 Ap.2 0 r 01
的理念落实在课程标准之 中 , 并表现 出了新 的特征 :1 关注 的方 向和 E标 , () l 这样才能解决高等体育教育 专业人才 的培养
学生全面发展 , 强调 学生体 育兴趣 和体 育 实践 能力 的形成 , 与基础体育教育人 才需求 衔接 的 问题。高 等体育 教育专 业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 ) 2 关注学 生体育 经验 、 能力 、 感 、 情 态 要适应基础体育教 育 改革 , 当务 之急 就是 要把 《 课标 》 新 列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师范 大学体 育学 院 , 都体育 学 院 , 成 四川 师范大 学 体育 学院 , 州 大学体 育 系 等九 所 高 校 的本科 生 广
1 文 献资料 法 .
查 阅并研 究体 育教 育专业 人才培 养 的各 类期
刊及 书籍 。 2 .专 家访谈 法
通 过咨询 访 问体 育界 、 教育 界 、 学界 等相 心理 关 领域 的专家 、 学者 , 获取有 益 的见解 。
3 .问卷 调查 法
对辽 宁师 范大学 体育学 院 , 阳体 育学 院 , 沈 首 都体 育 学 院 , 京 体育 大 学 , 北 西安 体 育学 院 , 南 河
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在学生生源 、 课程设置 、 师资队伍建设 、 学生学 习动机等方面存在较 大问题 , 改革招 从
生 体 制 、 置 特色 课 程 、 高教 师素 质 等 方 面 提 出 了具 体 的 解 决 对 策 。 设 提 关 键 词 :体 育 教 师 专 业 化 ;困境 ; 策 对
文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G 0 87
Plg t n Co nt r e s r Re e r h f i h a d u e m a ue s a c o Ph sc l y i a Ed c to u a in Te c r S c a i a i n Cu tv to a a he pe i lz t0 li a i n Go l
教师专 业化 “ 指教 师在整 个专业 生涯 中 , 过 通
一
终身专 业训 练 , 得教育 专业 的知识 技能 , 获 实施专
、
研究方法
业 自主 , 现专 业 道德 , 步 提高 自身 从 教 素质 , 表 逐
成为一 名 良好 的教 育 专 业 工 作 者 的 专 业 成 长 过 程 。 l 教师专 业 化是 一 个 动 态 的过 程 , 贯穿 于 ”l j 它 每个 教师 职前 教 育 、 职 教 育 和在 职 继 续教 育 三 入 个 阶段 。体育 院校 的师 资培养 目的是使 学生 具备 在今后教 育生 涯 中完 成 教 学任 务 所 必 须 的能 力 , 获得持久 专业 学习 和发 展所 必需 的知识 结构 和教 育 态度 。在 体 育教 师 的 职前 教 育 阶段 , 提高 运 动 技能 是专业 化体 育 师 资培 养 的必要 条 件 , 育 学 教 科 知识 的学习则 为充分 必要 条件 。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E tbi me t n n v t n o h mefrPE mao s s l h n di o ai f c e . . j r a s a n o s o
S N Y -i g WA G B n , HO i -in , t l U il n , a N ig Z U X a j g e a n a
第 4 5卷 第 5期 21 0 1年 5月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W u a n tueo h s a d c t n o ra h nIsi t f y i l4
Ma 2011 y.
o e c i g s l ino a in i o i e t r ci e b s d l anig mo e u h s h me p o e ob u c sf 1 n t a h n ki n v t sc mb n d wi p a t - a e e r n d .S c c e r v st e s c e su . l o h c K e r s p ca t fP E. h r ce d c t n;sud n e eo m e tmo e;i n v t na d c to y WO d :s e il o . ;c a a tre u ai y o t e td v lp n d n o ai le u ain o
我 国体育 师资 的培 养 已历 时百年 。 解放 后 , 随着 我 国学校教 育规 模 的扩大 .对 体育 师资 的数量 需求 不 断 增 多 .我 国较 早设 立 了以培 养体 育师 资 为 主体 的体 育 学 院 . 有部分 师 范 院校 开设 体 育教 育专业 育教 育 并 体
专业 历来 是体 育 院校 的主干 专业 .为 我 国培 养 了大 批
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就、问题及改进思路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就、问题及 改进思路
刘留 渊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袁辽宁 沈阳 110102冤
揖摘 要铱本科生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袁是一项长期性尧系统性尧基础性工作遥 本文调查了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在 1999 年-2012 年这 十四年间的本科生培养情况袁虽说这些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在专业设置尧课程开发尧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袁却也暴露出了专业设置 布局失当尧课程开发特色不足尧师资培训目的颠倒等突出问题袁因而惟有切实地做到了专业设置布局合理尧课程开发富于创新尧师资培训目的明 确袁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住学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遥
表 2 部分体育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成果情况表
学校名称
国家级
获奖级别
省级
北京体育大学
3
4
上海体育学院
3
3
沈阳体育学院
2
8
武汉体育学院
3
4
成都体育学院
4
7
西安体育学院
3
3
广州体育学院
3
5
首都体育学院
--
5
再次袁在培养方案管理方面袁多数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方案能够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袁 基本满足了学生专业深造及专业拓展的需要尧加 强了职业技能培养的指向性和针对性遥如沈阳体育学院在先后三次修 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袁逐渐形成由野运动专项+专业方向冶分流 和野专业延伸+专业拓展冶模块选择组合的野学生自主选择冶尧野教师分类 指导冶的人才培养模式袁同时还专门制订了适应优秀竞技人才特点的 培养方案袁对于稳定优秀运动员队伍尧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及其科学 训练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曰再如武汉体育学院在野1.5+2.5冶渊一年半的 基础学习+二年半的专业方向分流冤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袁又开展了野体 育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冶袁 探索体育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的规律和有效途径曰还有袁西安体育学院根据培养目标精设课程袁减少 除专业核心课程外的课程袁加大专业必修课的学时袁鼓励开设符合学 生实际袁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课程群等遥可见袁多数体育院校培养方案 的修订和改革基本以围绕野以体为本冶袁强化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冶等核 心问题开展的遥 1.2 课程开发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 学科门类:教育学专业门类:体育学类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及以后所属学院:体育学院专业负责人:余少兵方案制订人:程明吉余少兵武亚军方案审核人:程明吉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较强体育业务能力、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采用“立体自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立体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在立体发展的“基本空间”中自主选择学习个人发展的“弹性空间”。
基本模式可以归纳为一个基本的培养目标、二种备选的专业方向、三维立体的课程结构。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可在中小学、健身会所(俱乐部)、大型企业、社区等从事和胜任体育教学、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管理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3)具有扎实的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等专业理论知识;(4)掌握体育管理、体育教研、科研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深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人际交往能力。
(2)专业能力具备依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和提高教学的能力;具备本专业教育教学、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专业能力。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视角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A Re s e a r c h o n Pe r s o nn e l Tr a i n i ng Mo de l o f Phy s i c a l Edu c a t i o n Sp e c i a l t y i n Un iv e r s i t i e s u nde r t he Ne w S po r t s a nd He a l t h Cur r i c u l um St a nd a r d
养模 式的基本要求 , 从社会发展需求 和实施新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层面上分析中 、 小学体育教 师必备职业技 能 ,
研究与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的基本 结构 , 构建 以发展体 育与 健康课 程教 学职业 技 能为 中
心, 突 出体育学科运 动实践能力 的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 , 对 当前 普通高等学 校体育教 学改革 具有较 高的参 考价值
L U O X i — j u a n
( S c h o o l o fP E,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i y a n g5 8 0 0 2 5,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Us i ng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ma t e r i a l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t e a c h e r i nt e r v i e ws ,e x p e r t a d v i c e, ma t h e ma t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s,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ne w s p o r t s a n d h e a l t h c 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 d rd a a n d a c c o r d i n g t o“S p o r t s a n d He a l t h C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d - a r d” b y t h e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i n 2 01 1,we a na l y z e t he b a s i c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t r a i ni n g mo d e f o r t he s p o r t s e d u c a t i o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e r s o n n e l i n o r d i n a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n d t h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ki l l s e s s e n t i a l or f e l e me n t a r y a n d mi d d l e s c h o o l t e a c h e r s f r o m t h e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d e ma n d a n d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 d a r d. An d I t i s o f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r e f o r mi ng t e a c h i n g a nd i mp r o v i n g s t ud e n t s’ h e a l t h t o c e n t e r i n pr o f e s s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s k i l l s a n d e mp h a s i z e t he p r a c t i c a l a bi l i t y . Ke y wo r ds:s p o r t s a n d h e a l t h;c u r ic r u l u m s t a n d a r d;p e r s o nn e l mo d e;pr o f e s s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s ki l l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体育学院专题调研组新就业体制的建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是我院体育教育的基本定位,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通过参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在校学生和前几届已毕业学生的调查、座谈;与其他相关专业的高校负责人进行访谈等方法,积极探索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原因调查1.1 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就业压力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总量上供过于求。
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 万,比2004 年增加了58 万人,增幅达20.17%;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 万人。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495 万,比2006 年增加82 万,同比增幅达19.19%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05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一般专科院校只有59%。
“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 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1.2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健全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要求具有公共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等。
但实际上,学校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较多欠缺的。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时表现出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等方面。
1.3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整合1.3.1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选修课实效性差,部分专项课过分强调竞技技术,课程项目开设过多而学生人员较少,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教学课程。
这就导致毕业生专业面过窄、专业技术与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一旦没有对口专业,给就业造成困难。
1.3.2就业指导不系统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有局限,对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学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工作单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1.3.3对就业工作重视不够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全员责任意识不强。
1.4社会需求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所特有的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求。
目前办学方向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专业体育教师,学生就业的主要单位也大都局限于学校,而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正在缩减、合并,用人单位的需求减少。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策略探索2.1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创新型应用人才体育创新型应用人才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体育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
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能力,不仅是体育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能力,也是创造性能力。
所要求的“技术”是指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超越于一般体育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即不仅包括经验技术,也包括理论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高知识水平,掌握必要的知识,处于知识发展的前沿;第二,知识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第三,厚实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包括独立的人格和主体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2.2人才培养的策略2.2.1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强化创新精神教育,首先,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既是民族生存的手段,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方向,清除甘于守旧的思想障碍,培养乐于创新的精神。
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使学生具有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的精神。
再次,强化创新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国家价值的辩证关系,走出单一发展的误区,培养创新意识。
最后,强化创新协同观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
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内化而形成的一种进取的力量。
这种进取力量通过其自身的主观能力的发挥,变为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活动。
因此,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培养坚强的意志,要能经受挫折,在失败面前保持良好心态。
因此,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首先注重创新意识、创新人格的培养和训练,不能简单地将创新视为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
同时,也不要简单地把创新教育只限于智育,而应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整体培养。
2.2.2 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1)从应试型转变为素质型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教育制度上,应由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向以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综合考查为标准转变,并在考试内容和方法、评价标准、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2)从知识型转变为创新型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机会。
(3)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应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设置3.1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说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
因此,作为地方性的师范院校,我院体育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相应的进行调整。
改变以往单纯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向健身、康复、娱乐、竞技和生活等全方位的育人方向转变。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拓宽专业口径,着重培养适应面宽、应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重视课内外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实习和科研活动。
办学方向从单一的培养合格的专业体育教师向多元的就业领域拓展。
从唯教师职业是瞻,向增加就业机会(考研、公务员、社区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体育产品经营者、健身指导员等)与为创业发展打基础的方向转轨。
3.2 结合市场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渠道,除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基层业余体校教练员、社会体育工作者这些与专业直接对应的岗位外,报考国家公务员,应聘企(事)业单位文员、公安保卫系统工作人员和公司职员,也成为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在中小学师资日趋饱和的今天,体育产业市场却日益发展壮大,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市场需要大批的体育经营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门的人才。
而这些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就是依靠高校的体育院系。
因此,我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坚持国家已确定的培养体育教师的同时,将培养目标扩大为培养体育管理、市场营销、健身指导、体育经纪人、体育英语、体育旅游指导等方面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4.1 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做出一定的调整,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具备以下特征: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体育教育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是丰富繁杂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课程设置必须从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发展和需要出发;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一个主要目标;随着现代知识的更新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科学及时地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师范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教育素质,确保培养师资的质量。
4.2结合学院实际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4.2.1课程设置以学科为核心、注重学科与术科相结合学科与术科是体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结构的合理性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及提高人才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今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看理论多于技术的现象。
理论课的课时和考核所占比例略多于术科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极贯彻“做事”与“做人”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重组和整合,对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和相关学科实行融合改造,提倡课程综合化,例如把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教育实习合为一体,开设运动技术原理、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等通用课程,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实践。
4.2.2 突出术科类课程的师范性、实用性和社会性特点目前,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术科课程主要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内容为主。
其中部分项目的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例如:田径的投掷项目、体操中的单双杠及复杂的技术项目。
要转变这种局面,就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紧扣教学大纲,合理增减或转变术科类课程,如田径中的投掷类(投掷游戏)、体操中的复杂动作(体操游戏)等。
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增设实用性、科学性和现实针对性强的课程,如:身体健康、运动训练、趣味性游戏、健美操等。
注重加强学生教育职业技能训练,除开设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门教育理论课程外,要适当增加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
突出对学生的科研、组织竞赛、裁判、实验操作、语言表达、写作、组织管理、教学示范、分析与综合和社交能力培养。
4.2.3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建设、开设健康课群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在适当减少术科、必修课学时的情况下,应加强课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可通过组建俱乐部、课外运动队、短期培训班等形式突出体育专业的特点。
近几年,从学生就业看,用人单位仍选择专业突出,又有其他特长且知识面宽的学生。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和人才竞争的需要,应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授课形式可设置为选修。
课程内容可选择运动训练学、运动处方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与保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等。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化,突出健康目标,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
因此,应该相应的开设诸如“学校卫生学”、“健康教育学”、“运动处方”、“体育保健”等有关体育卫生与健康的健康课群。
4.2.4 重视实践活动,提高素质和能力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实践活动只局限于毕业前的短期教育实习,时间短、学时少,不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形式和时数进行适当调整,平时要给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
采用间歇性的实践活动和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
如:入校的第二学期引导学生带准备活动并进行讲评;第三学期开始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公共体育课或专项课的试教;第七学期进入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和实践活动的时数在l6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