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微生物控制和检查

合集下载

GMP实验室洁净室(区)环境控制与检测方法

GMP实验室洁净室(区)环境控制与检测方法
编辑课件
微生物含量的控制
微生物含量的控制: 由于细菌依附在悬浮粒子上,微粒被过滤的同时,细菌也能 被很好的滤掉。 1、控制洁净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含量仍然是靠良好的空气净
化系统设施。 2、采取有效的环境消毒措施。
编辑课件
日常消毒: 每天生产结束后,用75%乙醇或2‰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 剂。 擦拭设备、桌面、门窗、墙壁等。 定期对洁净室进行全面消毒。 空气消毒一般采用臭氧熏蒸或甲醛熏蒸。
编辑课件
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动态监控。动 静比一般在3到5之间。 对于采样点的限定:对任何小的洁净面积,采样点数 目不得小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次采样量 应≥2.83L。 采样点布置: 1、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2、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1.5m高度的
编辑课件
自净时间: 一般停止2天后,洁净区内尘埃粒子已接近外界大气或
非洁净区浓度,尘埃粒子计数器只有一台的话选一个主要 的功能间,架好尘埃粒子计数器,直接启动,最好设置周 期为1分钟,打印。然后开启净化系统,这样每一分钟的数 据都能清楚知道,可以知道自净时间。因为你不知道哪里 自净效果最差,最后确定自净时间时可以适当加长。尘埃 粒子计数器有多台的话最好,可以多选几个房间。
压差测定: 在不同级别相邻的两个房间安装压差表,每天进
行记录。 温湿度测定:
在洁净间内放置温湿度计,每天进行记录。
编辑课件
风量: 采用风速仪对送风口的风速进行测试,通过风速
和送风口的截面积计算出风量。 通过风量就可以换算出房
间的换气次数。 检测频次:一般每季度测
试1次。 照度的测试。 噪声的测试。
编辑课件
温湿度的控制: 无特殊要求时,生产中洁净室内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

9205药品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药品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

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

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通则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通则9203)”的相关要求。

确认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洁净实验室若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施之前进行,确保操作顺畅,保证设备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

主要的物理参数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气流组织、空气流速(平均风速),换气次数、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测试应一般首先在静态下测试,符合要求后再在模拟正常检测条件下进行测试。

各级别洁净环境物理参数建议标准及最长监测周期见表1,必要时,各实验室应根据洁净实验室使用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制定适宜的参数标准。

物理参数测试方法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现行国家标准中附录D3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附录E12气流的检测、附录E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附录E2静压差的检测、附录E5温湿度的检测进行。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其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确认及监测照以下“监测”进行。

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动、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事故、日常操作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
时应考虑修改监测频次。
2.监测标准
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见表 3、微生物监测的动态
标准见表 4。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表 3: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动态
≥0.5μm ≥5.0μm ≥0.5μm ≥5.0μm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 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 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 《中国药典》附录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确认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 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洁净实验室若有人员流动、超 净工作台等重大设备运转、空气调节系统等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 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 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 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 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分为 A、B、C、D 4 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 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 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 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3520
20
3520
20
3520
29

1、洁净室微生物控制和检查

1、洁净室微生物控制和检查

环境监测的目的:
n
环境监控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以保证洁净 室或无菌生产区域受到适当水平的控制。
结论
n
本质上没有人员操作的环境通常在起始阶段仅有非常 低的污染率,并且在使用中维持非常低的微生物污染 率。 人员介入的洁净室得情况完全不同,研究显示,即使 人员非常小心并正确着装,操作员还是会不断地将微 生物带入环境。 期望始终看到环境结果为0,即使在关键区域或关键 表面上,是不合理的。
1 10 100 200
USP〈1116〉
n
墙与地面取样时个惯例,其能够提供清洁有效性 方面的信息。这些点的取样频率相对较低,因为 污染不太可能影响产品。
风险点 关键点
Grade”B”
0.45±20% m/s
SCIP
Grade”A”
M 直接包材 接触部 灭菌
操作者不能进 入Grade”A”区 域。
n
无菌检验无法对整批产品进行100%检验 用于无菌检验的培养基存在局限性 无菌检验环境只是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n
n
A级环境 ? 无菌环境
n
证明环境中完全没有活的微生物,有可能吗? 不能。 洁净环境中一定会有污染,通过环境监测的概率 有多大呢?
n
n
环境监测的概率
n
环境监测是根据的概率原则判断的。 一个洁净室称之为无菌是根据概率论来定 义的,说明该环境中,即使一个监测点被 污染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被接受 的。
n
可以通过增加取样频率进行额外的取样。但在 无菌工艺中并不合适,因为侵入式的或过于密 集的取样可能加大污染风险。 如果希望增加监测,那么在工艺模拟灌装研究 时增加干扰因素可能更恰当。
n
人员培训
n n n

洁净室(区)的操作服、手套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的操作服、手套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的操作服、手套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测定洁净室(区)的操作服、手套微生物数的检查方法。

2.范围:适用于所有全厂洁净室(区)、超净台等区域使用的操作服、手套的监测。

3.责任:质检科检验员、车间全体洁净室(区)人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程序4.1取样部位及范围4.1.1手套和操作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是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

手套取样时应包括双手的手指和手掌,操作服表面取样主要是前臂的袖管部位、肩前下部等,鞋套的取样部位宜在套筒的上侧面(此部位在穿戴时易被污染)。

4.1.2人员卫生监测时每点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4~30cm2之间。

4.1.3为避免干扰,宜在生产活动结束时取样(生产人员离开无菌生产区时取样)。

4.2监测方法(接触蝶法)接触蝶内的培养基为固化后呈凸面状的营养琼脂,适用于对平整的规则性表面进行取样监测。

取样时,打开蝶盖,使无菌培养基表面与取样面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蝶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接触10秒钟左右,再盖上蝶盖。

取样后,需用蘸有70%酒精的湿纱布擦拭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将取样后并做好标记的接触蝶置于30~35℃培养4天,读数,记录。

4.3洁净室(区)操作服、手套活微生物数等级4.4菌落计数4.4.1用肉眼直接计数。

4.4.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5附注4.5.1每批培养基应有空白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4.5.2所用的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

于250℃干烤至少1小时,一周内备用。

4.5.3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在干燥无尘埃流通的环境里操作。

4.5.4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9-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

9-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

设备环境表面菌的检测
试验结束清场前检测 用接触碟或棉签擦拭对主要生产操作设备表面、地面和墙面进行取样后立 即对取样位置用消毒液擦拭。 设备表面擦拭样为操作时人员易接触位置,如反应釜釜体、抽滤器外表 面、烘箱门把手等部位。
棉签擦拭法 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取样,如地面、台面、墙壁、设备、门把手等。 ⒈用孔面积为2Ocm2的无菌的金属模饭压在测试面上,将无菌棉签用O. 9无
洁净度 级别
过滤完整 性
气流组织
5
单向流
监测周期
12个月
检漏试验、 监测周期
24个月
空气流速
>.2m/s 0.2-0.5 监测周期 12个月
6
非单向流
-
-
7
非单向流
-
-
8
非单向流
-
-
物理参数 换气次数
压差
温度 相对湿度
洁净区与非洁净 区之间压差不小 于10Pa;
70-160h-1 30-70h-1
不同级别洁净区 之间的压差不小 于5Pa
菌氯化纳溶液占湿,在板孔范围内擦抹5次,换1支棉签再擦抹5次,共擦 抹10次,5个位置100cm2 , 每支棉签抹完后立即剪断(或烧断),投入盛 有30mlO.9%无菌氧化纳需液的锥型瓶(或大试管〉中 ,摇晃约1分钟,即 得供试液。 ⒉取供试液,按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计数方法测定。 每个棉签取样面积为25 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
监测方法
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表面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

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

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背景洁净区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物尽可能低。

因此,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的相关要点。

目标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的目标是确保洁净区内的空气、表面和水质等各方面符合相关微生物的标准。

通过监测,可以评估洁净区的卫生状况,减少微生物污染对产品和人员健康的潜在风险。

标准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的标准应基于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条例,同时考虑以下因素:•空气中的微生物限值:根据洁净区的级别,空气中微生物的限值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级洁净区的空气中微生物总菌落数限制在每立方米不超过10个。

•表面微生物限值:洁净区内的表面微生物菌落数也需要监测,通常要求每平方厘米不超过100个菌落。

•水质微生物限值:洁净区所使用的水源也需要经常检测微生物的水质,以确保不会带来额外的污染风险。

监测方法为了确保准确度和可重复性,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的方法需要是科学可靠的。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通过空气采样器采集洁净区空气中的微生物,并使用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

•表面拭子法:用洁净的拭子对洁净区表面进行拭子采样,并将拭子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

•水质检测:采集洁净区水样,通过培养基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中的微生物污染。

结论洁净区环境监测微生物标准是确保洁净区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使用科学可靠的监测方法,可以保障洁净区内微生物的控制和管理,减少污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资料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洁净区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2.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2015, Cleanrooms and associated controlledenvironments – Part 1: Classification of aircleanliness.3.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 Chapter <1116>,Microbiologic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Aseptic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洁净区微生物控制预防措施

洁净区微生物控制预防措施

洁净区微生物控制预防措施一.人员进入洁净区控制1.进入洁净区人员按照要求洗手、更衣、消毒,并加强对人员进入洁净区洗手、消毒情况监督检查。

穿洁净服不得出二更,穿过渡服不得进入手消毒间。

按照更衣程序,自上而下穿戴洁净服,口罩能够遮住口鼻。

2.洁净服、口罩、手套、过渡鞋、洁净鞋按规定要求及时清洗,破损及时更换。

3.机修人员及借调人员不得自带洁净服,由车间配备洁净服。

并在更衣室出口配备维修人员专用收衣桶,要求给维修人员“专服专用专清洗”。

4.各房间随手关门。

二更更衣柜不得放置洁净服、口罩等洁净区相关之外的物品。

二.生产控制1.生产前对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表面、工器具,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生产各环节,严禁裸手接触物料、严禁接触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内表面及工器具,以防造成交叉污染。

3.进料及领料时检查原辅料外包装是否有破损。

4.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器具、内包材等严禁接触地面,避免交叉污染。

5.物料、生产用工器具、维修用工具,经过缓冲间自净消毒后进入洁净区,严禁经过其它途径传入。

6.严禁生产未结束进行清场。

生产过程中尽最大可能避免洁具进入生产操作间。

7.洁净区所用毛巾按用途分区存放,不得混放。

三、清场控制1、按照清场原则“由上到下,由内到外”进行清洁。

2、洁净手套清洗,先用纯化水清洗后,再用75%乙醇浸泡。

3、拖把使用后清洁干净,并用75%酒精喷洒消毒。

4、二维混合、摇摆式颗粒机等,每月做一次拆卸大清。

5、对分装间与外包联系的穿越轨道进行有效密封,在生产结束后用卡板进行有效隔离。

6、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洁净区环境消毒频次,轮换使用消毒剂。

7、浸膏桶积压较多,车间清洗后将桶内水分控净,并用75%乙醇消毒。

提取车间使用时,消毒要执行到位。

8、清场结束后对各操作间用75%酒精消毒,(消毒包括操作间内外门把手)。

三.厂房、设施控制1.设备员配合洗衣人员对洗衣机死角每周清理一次。

2.每天检查车间顶棚、消火栓等的密封性,发现漏气及时打胶处理。

洁净车间的微生物控制及检测(1)

洁净车间的微生物控制及检测(1)
2022.10.19 #沉降菌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1.人员手部接触:符合要求 2.操作台面接触:符合要求
THANKS
交谈1min,产生1.5-2.0万个粒子;
咳嗽:70万个粒子
喷嚏:140万个粒子
★ 在洁净区内的人员数量应尽量少,应严格按照SOP要求操作以减少尘埃粒子,要有自我约束的概念。 ★ 出入洁净区的无菌服应尽可能覆盖全身,皮肤暴露部分越少越好,以尽量减少产品的污染。
0产2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方 法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方 法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2022.8.31 #沉降菌
1.格栅膜独立包装间:沉降菌不可计数; 2.格栅膜连续包装间:沉降菌超标; 3.格栅膜仓库:合格。
人员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 检测方法 一般采用棉签擦拭法和Rodac plate取样法。
• 控制要求 物体表面菌数≤25cfu/cm2
检测方法
适用范围
培养特点
缺点
棉签擦拭法
Rodac plate取样

墙角、缝隙、不规 则物体表面等
光滑平的表面
棉签用稀释液洗 脱后,取稀释液 培养
操作较复杂
取样后直接培养、 琼脂残留被测
计数
物体表面
风险:手部的交叉污染 皮肤屑片的脱落与散步 不正确的穿着工作服 不正确的行为
0产1品特洁点 净 区 微 生 物 的 控 制
1.1 操作人员带来的尘埃粒子:
成年人产生的皮屑:10万~1000万个/min;
操作人员身穿工作服,剧烈活动:产生100万个粒径>0.1μm的微粒,20万个粒径0.5μm的微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在环境的洁净度10000级和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防再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必须定期按国家《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测试方法》现行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灭菌和培养温度: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检验量:检验量指供试品一次检验的用量。

一般为10g或10ml;化学药膜剂为100cm2;贵重或微量包装的药品可酌减〔不得少于3g〕。

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增加10g或10ml。

一般随机抽样不少于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的3倍量。

供试液的制备: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备供试液或选用适宜的乳化剂、分散剂、中和剂制备供试液;其用量应验证,在该检验条件无抗菌作用。

供试液制备妥后不得超过1h就加入检验用培养基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当供试品具有抑菌活性时,应将供试液中的抑菌活性消除后,方能依法检查。

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法——降低供试品的相对浓度⏹薄膜法——利用体积差异别离⏹中和法——利用化学〔生物〕专属性灭活⏹离心法——利用沉降系数差异别离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对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首先应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

如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该计数方法是否科学、准确、客观。

假设供试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以下要求进行。

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

验证用菌株及菌液的制备菌株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株菌CMCC (F) 98001、黑曲霉菌CMCC(F)98003 。

洁净室的微生物监测及解决方案

洁净室的微生物监测及解决方案
12
洁净室的环境监测 2010版GMP 附录一第十一条
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 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 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每次实验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手套及操 作服)
微生物洁净室 微生物限度检查
每周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手套及操 作服)
C级
每季度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D级
每半年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16
洁净室的环境监测
2015版中国药典(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22
New ISO 14644-1 was updated/revised in Dec 15th 2015
1.Monitoring points : not root Square meter any more 2.If some local Authorities old table from draft ISO info, please replace it. Especially criteria in red square was changed. 3.Please use below formula for more than 1000m2)
2015版中国药典(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 微生物
洁净度级别 A级
各洁净级别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
浮游菌 cfu/m3

洁净室检测必须知道的知识

洁净室检测必须知道的知识

洁净室检测必须知道的知识
洁净室检测是指对洁净室环境进行评估和测试,以确保其满足规定的洁净要求。

以下是洁净室检测中必须知道的一些知识:
1. 洁净室等级:洁净室根据其对微粒污染的要求,分为不同等级,如ISO 5、ISO 7等,等级越高,要求越严格。

2. 温湿度控制:洁净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保持室内洁净级别至关重要,温度一般控制在20-24℃,湿度控制在45-55%RH。

3. 空气品质要求:洁净室内的空气品质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必须满足一定的颗粒物和微生物限制要求。

4. 颗粒物检测:洁净室内颗粒物的检测是洁净室检测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悬浮粒子计数器来检测和统计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5. 微生物检测:洁净室中微生物的检测也是洁净室检测的重要内容,通常通过采样和培养的方法来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总菌落和霉菌等。

6. 风速检测:洁净室内的风速控制对于颗粒物扩散和排除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风速计对洁净室内的风速进行检测和评估。

7. 过滤器检测:洁净室内的过滤器是清除空气中微粒污染的重要设备,通过对过滤器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正
常运行。

8. 静电控制:洁净室中静电的控制是保持洁净环境的重要因素,静电检测和评估是洁净室检测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洁净室检测必须掌握洁净室等级、温湿度控制、空气品质要求、颗粒物检测、微生物检测、风速检测、过滤器检测和静电控制等相关知识。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一个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质检员的操作,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准确性。

二、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

三、责任:QC部质检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四、内容1.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2. 简述2.1.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数检查。

2.2.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2.3.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2.4.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2.5.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3.设备、仪器3.1.设备:3.1.1.洁净实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洁净实验室,每个洁净实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

结构和要求:洁净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操作间与缓冲间应有样品传递窗,出入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

洁净实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

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无缝隙,不留死角。

操作间不应安装下水道。

洁净实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LX。

●温度、湿度:洁净实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最好在40%~60%。

●操作间: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

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一、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是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洁净环境,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

合格的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微生物污染。

二、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的内容洁净实验室的微生物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空气、洁净区域表面、人员手部、物料、试剂、设备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

1.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环境中的空气微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可以使用表面培养法、空气采样法等方法,监测的位置应包括不同地点的工作区域、通风设备和隔离装置等。

2.洁净区域表面微生物监测定期对洁净区域的表面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采用悬浮法、滴定法、平板接种法等方法,检测的区域应包括操作台面、墙壁、地面等。

3.人员手部微生物监测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手部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手部刮取法、拭子悬浮法等方法。

4.物料、试剂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物料、试剂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平板接种法、培养基接种法等方法。

5.设备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培养箱、洁净台、洁净工作台等。

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的洁净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人员操作规范。

2.洁净实验室环境要求高,要随时保持干净、干燥和洁净,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3.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4.对洁净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状态。

5.严格对洁净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6.对洁净实验室中的物料、试剂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验,确保其没有受到污染。

7.严格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人员数量,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洁净区域造成污染。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
监测周期
12 个月
监测 药品洁净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内容包括 非生物活性的空气悬浮粒子数和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监测,其中 微生物监测包括环境浮游菌和沉降菌监测,及关键的检测台面、 人员操作服表面及 5 指手套等的微生物检测。 当洁净区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 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监测;当微生物监测结果或样品测定结果产 生偏离,经评估洁净区可能存在被污染的风险时,应对洁净区进 行清洁消毒后重新进行监测。 1.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沉降菌的监测照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 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 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 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 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 cm2,微生物计数 结果以 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
洁净度级别
浮游菌纠偏限(1) 沉降菌纠偏限(2)(φ90mm,
(cfu/m3)
cfu/4 小时)
A级 B级 C级 D级
注:
<1(3) 7 10
100
<1(3) 3 5 50
(1)数据表示建议的环境质量水平,也可根据检测或分析方法的类型确定 微生物纠偏限度标准。
(2)可根据洁净区域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需要增加沉降碟数。 (3)A 级环境的样品,正常情况下应无微生物污染。
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 定指导原则(通则 9204)进行。

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doc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确保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标准化,以评估和控制洁净环境的微生物污染。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洁净室(区)。

3. 责任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检验操作,并记录检验结果。

4. 术语和定义洁净室(区):指按照特定要求控制空气、表面等微生物污染的封闭空间。

表面微生物检验:指对洁净室(区)内表面进行取样和分析,以评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过程。

5. 检验准备5.1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检验操作规程。

5.2 检验工具和材料:准备必要的检验工具和材料,如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培养基、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5.3 检验环境:确保检验环境符合洁净室(区)的要求,如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

6. 检验操作步骤6.1 表面取样6.1.1 取样点选择:根据洁净室(区)的布局和使用情况,合理选择取样点。

6.1.2 表面消毒:对取样点进行消毒,以减少非目标微生物的干扰。

6.1.3 取样:使用无菌棉签蘸取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取样点表面,收集样本。

6.2 样本接种6.2.1 培养基准备: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琼脂平板。

6.2.2 接种:将取样棉签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确保样本均匀分布。

6.3 培养6.3.1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6.3.2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6.4 结果分析6.4.1 计数:根据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计算每平方厘米的微生物数量。

6.4.2 鉴定:对菌落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必要的生化试验,以鉴定微生物种类。

6.4.3 数据分析:分析检验结果,评估洁净室(区)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7. 检验结果的评估7.1 标准对比:将检验结果与洁净室(区)的微生物污染标准进行对比。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他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偏差处理 当微生物监测结果超出纠偏限度时,应当按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5. 微生物鉴定
建议对受控环境收集到的微生物进行适当水平的鉴定,微生物菌群信息有助于预期常见菌群,并有助于评估清洁或消毒规程、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及微生物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尤其当超过监测限度时,微生物鉴定信息有助于污染源的调査。关键区域分离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进行。
1. 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沉降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微生物监测,特别是设备的不规则表面。擦拭法的擦拭面积应采用合适尺寸的无菌模板或标尺确定,取样后,将拭子置合适的缓冲液或培养基中,充分振荡,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计数,每个拭子取样面积为约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拭子报告。接触碟法和擦拭法采用的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时间同浮游菌或沉降菌监测。表面菌测定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取样计划和取样点

操作人员不应当接触无菌物料存在的任何设备。 关键区域的表面监测只能在生产结束后进行。 微生物污染与人密切相关,因此对没有人员的环 境进行微生物监测意义不大。 什么位置有最频繁的人员操作及介入。


建立取样计划和取样点


最可能的污染是空气,因此那些与暴露的无菌物 料周围的空气相关的样品对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 的。 其他关注区域为物料及设备从低级别取样移至高 级别取样的进入端口。 监测方案应该包括气锁内部及门的周边区域。
污染控制有效性的物理评估

洁净室应当怎样评估? 洁净室应当怎样监测?

洁净室测量的级别和项目
第一级:主要测试,测试项目都与洁净度相关,洁净 室必测项目。
1、风速测量 2、风量测量 3、风速和风量均匀度测量
4、高效过滤器HEPA完整性测试 5、洁净度测试 6、压力测试
洁净室测量的级别和项目
第二级:与洁净度和气流相关,非必测试项目
ISPE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2014
假阳性风险:
1. 使用非无菌培养基。尤其是非终端灭菌药 品生产环境的监测。
2. 非无菌操作。 3. 预培养方法不正确。
建立取样计划和取样点

用户需分析可能得风险,了解设定每个洁净环境 中取样点及频率的理由。 监测应当反映出工艺的微生物要求。 过度取样与取样不足一样,不利于控制污染,通 过对风险和污染源减少的仔细斟酌,来指导确定 取样密度。
洁净环境微生物控制与监测
柴海毅
chi8266@
Quality isn’t expensive, It’s priceless. 质量不是个昂贵的东西,但一定是无价之宝。
环境监测的挑战与风险:
1、洁净环境监测方法都一样的吗?
环境监测的挑战与风险:
2、沉降菌监测都是4小时吗?
无菌检验的局限性:

无菌检验无法对整批产品进行100%检验 用于无菌检验的培养基存在局限性 无菌检验环境只是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A级环境 ? 无菌环境

证明环境中完全没有活的微生物,有可能吗? 不能。 洁净环境中一定会有污染,通过环境监测的概率 有多大呢?


环境监测的概率

环境监测是根据的概率原则判断的。 一个洁净室称之为无菌是根据概率论来定 义的,说明该环境中,即使一个监测点被 污染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被接受 的。
实例:
ISPE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2014
培养基平板放置时间与失水率关系:
失水率
30%
10%
2h
4h
Time
ISPE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2014
试验数据结论:
(标准条件: :24℃ 、 60%RH 、 0.45m/s)
20mL培养基(90mm TSA平板):

可以通过增加取样频率进行额外的取样。但在 无菌工艺中并不合适,因为侵入式的或过于密 集的取样可能加大污染风险。 如果希望增加监测,那么在工艺模拟灌装研究 时增加干扰因素可能更恰当。

重大偏离


当A级的单个样品出现15cfu左右是很少见的,无论是 空气样、表面样或人员样出现这样的偏离可能说明在 产品或起做出的周围的A级环境是失控的。 因此,任何>15cfu的A级偏差提示应进行谨慎并全面 的调查。 实际上14cfu的检出结果和15cfu的检出结果没有区别, 不应当在过程控制中,过分强调15cfu这个数值。需要 科学实际地区建立偏离限度和对偏离进行处理。


受控环境微生物评估计划的重要性

空气取样没有标准方法,现有的空气取样方法变 化很大。 不应假设不同方法的类似取样体积会得到相似的 检出率。 本通则中列出的关于空气、表面和人员监测的数 值并非代表标准或限度,而仅是信息。


受控环境微生物评估计划的重要性

没有任何微生物取样计划那个证明没有微生物污 染,即使没有微生物污染被长。 以下判断不具有科学性:“符合这些数值即保证 微生物受控”,或“超过这些数值即说明失控”。
1、气流流型测试(单向流的洁净室适用项目)
2、空间泄漏测试(基本为压差所取代) 3、自净时间测试(非单向流的洁净室适用项目)
4、粒子沉降测试
洁净室测量的级别和项目
第三级:与气流无关的测试,属于环境因素
1、照度和均匀度 2、噪音测试
3、振动测试 4、温湿度测试
医药工业洁净室微生物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
沉降菌测试培养基三个关键点:
1、培养基回收率; 2、培养基含水量; 3、培养基放置时间。
ISPE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2014
回收率和含水量的关系:
培养基含水量

正比例关系 H2> H1 R2> R1
H2
H1
R1
R2
回收率
ISPE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2014
离地面0.8-1.5米 (略高于工作面)
30分钟 企业自行制定
≤4小时
GB16293-2010 GB16294-2010 GMP2010
受控环境微生物评估计划的重要性

受控环境的微生物监测计划应该评估清洁消毒过 程的有效性及人员对受控环境微生物水平的影响。 监测计划可以监测到微生物检出率的变化,说明 了环境受控状态的变化。 动态取样更有意义
- -
200
100
50
USP〈1116〉

墙与地面取样时个惯例,其能够提供清洁有效性 方面的信息。这些点的取样频率相对较低,因为 污染不太可能影响产品。
风险点 关键点
Grade”B”
0.45± 20% m/s
SCIP
Grade”A”
M 直接包材 接触部
灭菌
操作者不能进 入Grade”A”区 域。
微生物污染分析

一个周期内,一个环境中多点的污染可能只是产品的 风险增加,需要仔细评估。 几乎多点同时出现污染,可能由于取样技术造成,因 此在作出可能失控的判断前,应按顺序仔细审核。 考虑到无菌取样的技术局限,某天的单个关联的结果 可能并不严重。可通过广泛的调查对结果进行解释。


是否可以增加取样频率?


GB/T 16294-2010 沉降菌测试特点: 1、静态; 2、测试时间:30分钟; 3、测试平皿培养基灌装量:约20mL。
ISPE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2014
GMP2010沉降菌测试:
1、动态; 2、测试时间:≤4小时; 3、沉降菌监测培养基的适用性试验。
ISPE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2014
制药洁净室监测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尘埃粒子 第二部分:微生物
环境监测趋势分析


由于微生物生长及检测在准确度及精密度上的局 限性,相较于每个样品的cfu的绝对值,对污染检 出率进行趋势分析是更加有用的方法。 使用污染检出率对工艺性能进行持续跟踪,并改 善微生物控制计划。 检出率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得到,并每月进行制表 统计。


培养基的选择


TSA在大部分情况下适用于环境监测。可辅助添 加剂去除消毒剂和抗生素的影响,或使影响最小 化。 SDA或含抑制性的SDA可用于检测真菌和酵母菌。 通常,不必监测严格厌氧菌,因为其不会在室内 空气中存活。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制备的灭菌工艺必须经过验证。 任何用于环境监测的培养基必须评估其促生长能 力。 只要可能,取样用培养基及其包装应当使用湿热、 辐照或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终端灭菌。
A级区墙面、地面监测的目的?
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 (GMP2010版)
表面微生物 洁净度 级别 浮游菌 cfu/m3
沉降菌 (90mm) cfu /4小时 1 5 50
接触 (55mm) cfu /碟
1 5 25
5指手套 cfu /手套
1 5
A级 B级
1 10 100
C级 D级
<1117 >微生物良好实验室规范
环境监测培养基的要求: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used to prepare growth media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gram should be validated and, in addition, media should be examined for sterility and for growth promotion as indicated under Sterility Tests 71. In addition, for the Growth Promotion test, representative microflora isolated from th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or ATCC strain preparations of these isolates may also be used to test media.

环境监测

不能用环境监测合格来证明整批产品的无 菌性。 那么,环境监测合格有能够证明什么呢?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本身并不是设计用于保证产品无 菌或产品已灭菌。 产品的无菌保证是通过灭菌工艺或无菌工 艺的验证而得到的。

洁净室的分级和建立

ISO14644
洁净室的分级和建立

ISO14698
环境监测的挑战与风险:
3、A级区微生物监测都必须是“0”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