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合集下载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对于护士这个职业群体来说,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其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组织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个体因素1.1 教育背景与专业技能护士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是构成其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是否能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其未来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也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

对策:护士个体应该重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职前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1.2 心理素质和态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和态度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护士在工作中面对的是各种复杂的病情和患者,而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态度直接关系着其对工作的热情和态度,从而影响了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对策:护士应该注重心理素质和态度的培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心态,克服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组织因素2.1 工作环境和氛围护士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其自我效能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可以促进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而相反,糟糕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则会降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对策:医院和护理机构应该加强对护士工作环境和氛围的管理和改善,提高护士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2.2 管理和领导领导和管理者在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领导者的支持和激励可以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而相反,不良的领导和管理则会降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对策:领导者应该注重对护士的关怀和激励,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护士勇于追求卓越,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手术操作的不断完善,手术风险也日益降低,但是围手术期仍然是病人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期。

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预见性干预的概念和原理,并分析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什么是预见性干预?预见性干预是指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病历、检查结果、体征等信息的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可能的并发症或风险事件的发生。

预见性干预分为三个层次:一级预见、二级预见和三级预见。

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围手术期的风险和预见性干预围手术期是从手术准备开始至术后恢复期结束的一个时间段。

在围手术期,由于手术和麻醉等因素的干扰,病人身体机能处于一种失调状态,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肺栓塞等。

因此,预防并发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预见性干预就是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和预防可能的风险事件和并发症。

预见性干预的三级预见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预见性干预的三个预见层次如下:一级预见一级预见指对手术本身的风险进行预防。

可以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需要特殊的手术操作或麻醉方式。

比如,对于心脏病的患者,需要特殊的心电图监测和心血管支持;对于肺部疾病的患者,需要特殊的呼吸机支持等。

二级预见二级预见指对手术后的潜在风险进行预防。

可以在手术中对患者的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身体机能的失调。

比如,对于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和支持治疗。

三级预见三级预见指对术后康复期的风险进行预防。

可以在术后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比如,对于手术后出现的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结论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预见性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护士自我效能感是指护士对自己在特定工作任务中实现目标的信心和能力,它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投入和工作表现。

因此,研究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舒适、有序、安全、清洁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护士感到安心、放心,顺畅地开展工作任务。

[1]因此,提高工作环境质量,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职业危害等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是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首要措施。

二、专业技能护士的专业技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拥有技术熟练、专业素养较高的护士,能够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2]因此, 医院应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增强护士的专业技能素质。

三、工作负荷分配合理的工作任务和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与高负荷,是促进护士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关键因素。

如果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护士的疲乏感、焦虑感、情绪低靡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护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影响患者。

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和压力,可以在人力资源与需求的平衡、合理调度和慢性负荷的情况下,发挥护士最大的工作潜力。

四、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团队协作和有效工作的基础。

[3]可以通过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护士在团队中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促进沟通交流氛围的创造,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感[4]。

同时,医疗机构需要执行有效的沟通流程,使护士工作中的交流冗杂程度逐渐降低,尽可能地消除办公室中的压力。

五、员工福利医疗机构的员工福利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日常工作中, 针对护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有针对性的员工福利体系[5]。

适当的员工福利管理, 可以增强护士对自己成为护士的自信心和专业感,进而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医疗机构应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合理配置工作任务、增强团队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员工福利等方面的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推动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绩效水平和服务质量。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体会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体会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体会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择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预见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预见组则同时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

后组间对比其生活质量、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满意度。

结果:预见组患者SF-36、JOA、满意度、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腰椎功能。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应用价值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需同时施行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1]。

而相比于常规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强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本文就此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进行分析,所选取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且符合手术指征,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同时排除骨性关节炎、腰椎结核、骨折等患者。

按随机分组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参照组、预见组两组。

参照组39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5、14,其年龄在41岁~82岁间,年龄均值为(57.56±7.36)岁,病程在1年~9年间,病程均值为(3.45±0.57)年;预见组39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6、13,其年龄在42岁~80岁间,年龄均值为(57.63±7.27)岁,病程在1年~9年间,病程均值为(3.59±0.51)年。

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预见组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即介绍医院环境、监测患者体征及疾病变化、行常规宣教及心理疏导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效能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效能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效能影响作者:张洁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心里干预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应对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我科2012年5月-8月收治1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里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自我效能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28-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8月我科收治140例妇科手术患者,其中卵巢囊肿30例、子宫腺肌症伴腺肌瘤40例、子宫肌瘤50例、宫颈CIN Ⅱ——宫颈CIN Ⅲ20例。

1.2 入组标准①患者术前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免疫八项、凝血五项、B超子宫附件、心电图、x线胸片;②卵巢囊肿加测CA125、AFP、CEA;③宫颈CIN Ⅱ-CIN Ⅲ院前查HPV、或者宫颈活检;④所有患者均为已婚预期手术;⑤患者年龄在24-60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两组年龄、术前查体、手术方式、病种、术后护理等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不同阶段的评估自护需要和能力采取支持教育系统的护理和术后护理。

1.3.1 支持教育系统①情感支持:热情接待患者并主动与之交谈,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帮助她们克服手术恐惧心理,告知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转归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耐心向患者介绍术前查体的重要性,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有效咳嗽、术后镇痛方法、以及术后注意事项,尽量满足患者要求,获得其信任,利用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尤其是丈夫的关心。

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和效果分析。

方法: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结合临床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以医院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举办培训班,掌握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知识;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成功的直接体验;树立适合自己的榜样,增加替代性经验;取得社会支持;组织心理学知识系列培训,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防止发生职业倦怠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

结果: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较干预前提高。

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不仅有利于提升护士的自信,更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潜能,且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标签:护士;自我效能感;干预;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要能力的信心或信念[1]。

护士自我效能感主要指护士在护理工作领域中对自己胜任护理工作能力的信心,以及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的信念和意志。

如何从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院结合临床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经过2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临床科室和急诊科护士260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37±7.39)岁,其中20~30岁101名,30~40岁128名,40~45岁31名。

工作科室:临床科室227名,ICU 11名,急诊科22名。

学历:中专72名,大专166名,本科22名。

职称:护士85名,护师121名,主管护师53名,副主任护师1名。

1.2 方法1.2.1 以医院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医院文化是以相应的形式反映医务人员工作的社会文化,是反映医院医疗实践特点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表现形式[2]。

手术室护士术前综合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

手术室护士术前综合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

手术室护士术前综合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8-16T16:49:01.9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7期作者:赵倩1 丰艳丽2 [导读] 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变化多样,多存在恐惧、焦虑、失望、自卑等不良情绪,可能诱发术中应激反应,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临沂市康复医院手术室山东临沂 276023)(2临沂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士术前综合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收集手术室于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的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综合干预。

分别于术前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干预组(53.07±7.03)、(50.17±7.74)分,对照组(53.40±6.97)、(50.94±6.10)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干预组(31.04±5.57)、(21.05±4.73)分,对照组(43.09±7.53)、(33.45±5.17)分]均较干预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综合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护士自我效能感是指护士对自己能够有效应对和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和期望。

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其工作表现和职业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分析和改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激发工作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和相关对策:1. 技能培训与发展:护士的专业技能对于其自我效能感起着重要作用。

提供定期的技能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护士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对策:医院管理层应该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为护士提供学习的机会。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

2. 工作环境支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对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合理的工作分配、恰当的资源配置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对策:医院管理层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团队合作机制,加强护士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鼓励医院领导和同事对护士的工作进行肯定和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自我调节能力:护士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会影响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对策: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培养心理调适的能力来增强护士的自我调节能力。

建立健康的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士了解和应对工作压力。

4. 社会支持:护士在工作中的社会支持水平对其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

得到来自家人、同事和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对策: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

建立员工互助组织,鼓励护士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和相互支持。

家属和领导应该理解和支持护士的工作,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医院管理层应该关注护士的技能培训与发展、工作环境支持、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对策和支持,以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推动其工作质量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进步。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护士对自己能够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和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护士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分析和改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成为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的关键。

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培训:护士接受的教育培训水平与其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护士的自信心。

对策:医疗机构应该及时组织护士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适当的学习环境,帮助护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疲劳感,有利于护士发挥自身能力。

对策:医疗机构应该关注护士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设施,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3. 社会支持:护士从工作和家庭的支持对其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影响。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增强护士的自信心,而同事和领导的支持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对策: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心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护士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和团结,互相支持和理解,共同提高自我效能感。

4. 绩效反馈:绩效反馈对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至关重要。

及时准确的绩效反馈可以帮助护士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策: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护士进行绩效评价,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医疗机构还可以开展绩效激励措施,激励护士改善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需要医疗机构和护士共同努力。

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和工作环境,加强社会支持和提供及时的绩效反馈,而护士需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

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对围术期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查看其对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优质护理,查看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应激反应状况,调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并调查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评分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围术期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且舒缓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围术期;优质护理;应激反应;负性情绪;预后手术是医院救治病患的一种常见形式,作为强烈的应激源,手术极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一些心理应激反应和生理应激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属于生理应激反应,而焦虑、紧张、睡眠障碍等属于心理应激反应[1]。

这些应激反应会对手术的展开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因此本次研究针对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展开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查看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和预后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23~76岁,平均(45.63±3.29)岁,经统计共有26例腹股沟疝患者,1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2例胆囊炎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22~74岁,平均(44.28±3.14)岁,经统计共有24例腹股沟疝患者,1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4例胆囊炎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

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2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自我效能感评分。

结果:观察组三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评分为(7087±1586),对照组为(5406±14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康复干预等方式,能有效增强患者信心,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我效能;肺癌;手术前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105-01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近50多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上升,每年全球因肺癌死亡的人数高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三大癌死亡人数之和[1],是全世界癌症死因之首。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2],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

随着工业的发展,致使环境污染严重,添加剂等导致的食品不安全以及生活压力大导致的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等,原因使得人们患肺癌的几率在逐步提升。

肺癌及其术后的并发症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2012年就诊的270名肺癌手术患者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癌围手术患者围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270例,男186例,女84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86岁。

其中53例在体检时发现,剩余217例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嗽、胸痛、咳血等,病程为1~12月。

269例患者中,肺叶切除72例,全肺切除15例,楔形切除18例,袖状肺叶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11例。

围手术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围手术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护理组 在 普 通 护理 组 的基 础 之上 联 合 预 见性 护 理 措施 : ( 1 ) 建
利 于 患者 术 前心 态 调整 和 降低 术 后疼 痛 。 ( 2 ) 对 手 术 患者进 行 预 语 言 和 关 怀性 的肢 体 语言 给 予 患 者 以关 怀 。向 患者 耐 心讲 解 原 见性的心理疏导: 为 患者 提 供 有 效 的 术 前 、术 中 、术 后 心 理 疏 发 病 的发 生过 程 ,手 术 治疗 的大 概 过程 ,术后 恢复 的注意 事 项 ,
选取 我 院 2 0 0 9 年 2 月一 2 0 I 2 年 3月外 科收 治 的患 者 1 4 0例 我 效 能感 越 强 。 临床 资料 进行 汇 总分 析 ,其 中 男性 9 6例 ,女性 4 4 例 ,年龄 2 1 岁一 7 7 岁 ,平 均年 龄 4 8 . 5± 1 5 . 4岁 ,原 发病 : 甲状 腺肿 物 2 0 , 的手 术 治疗 知 识 、对 手 术 态 度 、对 手 术 环 境 、对 术 后 恢 复信 心 急 性胆 囊 炎 l 0例 ,急 性 阑尾 炎 4 5 例 , 肝胆 管 结石 2 0例 ,腹股 等 进 行评 价 ,每 项 指 标满 分 1 0 0分 ,分数 越 高 ,提 示 患者 对 于 沟疝 4 O 例 ,腹 部外 伤 4例 ,其 他 1 例 。文 化程度 : 初 中及 以下 2 6 人 文 关 怀 认 知 能力 越 好 。
例 ,高 中 4 4例 ,大学及 以上 4 O例 ,职 业类 别 : 工人 3 1 例 ,文 职 人员 4 4例 ,农 民 2 0例 ,服务 人 员 2 5例 。外科 收 治 的患 者 1 2 0 为 预 见性 护 理 组 8 0例 和 普 通护 理组 6 0例 ,两组 外 科 收 治 患者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首先介绍了护士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然后着重探讨工作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支持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对策,如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加强个人能力培养和提供组织支持。

总结了研究的意义和展望,并强调了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工作效能和工作满意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护士、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工作环境、个人因素、组织支持、对策、结论、研究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护士自我效能感在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指护士对自己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能发挥的能力和信心的评价。

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关系到其工作表现和职业满意度,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目前许多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导致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参差不齐。

深入探讨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对于提升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护士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卫生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都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护士在工作中也会遇到患者情绪波动大、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工作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组织支持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为提升护士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护士培训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护士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护士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体系,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

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

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10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各组操作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在总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98.11%,对照组86.7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不良事件率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整体治疗恢复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妇产科手术后容易因为有创性等问题带来多种术后并发症,例如,常见的下肢肿胀疼痛、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1]。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恢复进度。

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则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问题进行预防控制,减少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

本文采集10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分析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10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

对照组中,年龄从19岁至59岁,平均(38.59±3.81)岁;合并疾病中,糖尿病9例,高血压为7例;观察组中,年龄从20岁至57岁,平均(36.14±4.57)岁;合并疾病中,糖尿病11例,高血压为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有对比研究意义。

1.1.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细节如下:首先基础工作在于对患者整体状况的评估,了解患者生理、心理、认知水平、性格喜好、家庭状况等。

由此保证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做好防控管理。

围术期正念干预对腕部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围术期正念干预对腕部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围术期正念干预对腕部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9-12T08:17:14.797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9期作者:王翠侠[导读] 目的:探讨围术期正念干预对腕部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王翠侠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手足外科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正念干预对腕部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腕部损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正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量表中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握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ESCA量表中4个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围术期正念干预可有效减轻腕部损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腕部损伤;围术期;正念干预;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腕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手外科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即包括韧带、肌腱、骨头及关节的急性损伤,也表现为慢性劳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1]。

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腕部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会对患者造成生理、心理应激,导致康复效果不佳[2]。

研究发现,在围术期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利于改善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3]。

正念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肝糖模式,在多种癌症、慢性疾病患者护理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4]。

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影响

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影响

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影响【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左右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使用预见性护理)。

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手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已从减轻患者痛苦上升到心理和身体咨询。

先进的医院可以在解决患者困难的同时,提高护理水平,促进医院的进步和发展。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使用预见性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具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我院于2021.08-2022.08月1年内收治的手术患者64例。

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5.29±2.72岁)和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5.34±2.68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手术室消毒、配合护理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包括:术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常见影响因素有护理态度、心理护理质量、安全护理质量、环境护理质量等。

护理人员应根据上述因素提前制定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质量;术中:护士根据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护理人员应尽量全程陪伴患者,在每次手术前向患者解释,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术后:手术后,等待患者从麻醉中完全恢复,然后小心返回病房,避免给患者造成疼痛。

及时询问患者术后不适,告知他们手术效果,并建立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身心不良反应的影响与应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身心不良反应的影响与应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身心不良反应的影响与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身心不良反应的影响与应用。

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

结果:观察组在负性情绪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方面均表现出较低水平,相比之下,对照组呈现出更高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身心不良反应,并可作为一种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手术患者;围麻醉期;预见性护理;身心不良反应手术患者在围麻醉期间可能出现各种身心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对患者的康复和术后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努力探索有效的护理模式,以减少围麻醉期身心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见性护理模式是一种注重提前预防和干预的护理方式,它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特点和手术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身心不良反应的影响,并探索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为改善手术患者围麻醉期护理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这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康复效果,促进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分为40例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40例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21例以及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8岁至64岁之间。

观察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23例和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6岁至65岁之间。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研究前数据对比无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

个性化管理模式干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陈梦娇_1

个性化管理模式干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陈梦娇_1

个性化管理模式干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陈梦娇发布时间:2023-06-19T12:40:35.900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8期作者:陈梦娇[导读] 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管理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有效性武汉市武昌医院 430063【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管理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有效性。

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研究组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自我效能评分,出错率。

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对个性化管理模式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自我效能量表在实施个性化管理模式干预后自我效能明显提升(P<0.05),且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实施个性化管理模式后出现差错的比例较低(P<0.05)。

结论:对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应在实际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自我效能主要突出人类自我意识,是有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这一理论丰富了社会学理论且占有重要地位[1]。

通过自我效能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判断能力和行为组织能力方面,在能力提升后可以促使个体完成目标。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的主要场所,为了在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需要护理人员之间默契配合,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拥有强大的心理,才能够为患者提供保障。

个性化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是当前医疗护理中比较先进的管理思想,重视医护人员是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2]。

本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管理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间选取手术室护理人员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价值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评价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价值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评价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价值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将两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阑尾炎手术护理;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效果阑尾炎手术是外科比较常见的一个外科手术,手术本身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复杂,但是偶尔的一些阑尾炎也是手术相当困难的,因为阑尾炎本身是炎症性疾病,炎症有轻有重,重的炎症会导致盲肠的肿胀,就是阑尾炎导致的盲肠炎,这种比较重的全身炎症,在手术以后的恢复也会比单纯性阑尾炎要慢[1]。

阑尾炎手术也是腹腔消化器官的手术,伤口的愈合或者腹腔内伤口的愈合,观察点就是看有没有肠道功能的恢复。

该疾病及相关治疗极易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临床疗效,本次将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女为14:14例,年龄范围为28~72岁,平均年龄为(50.13±3.62)岁,对照组28例,男:女为13:15例,年龄范围为29~71岁,平均年龄为(50.22±3.29)岁,两组差异甚微(p>0.05)。

1.2排纳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自愿接受阑尾炎手术;(3)具备手术指征;(4)遵循自愿参与,并签字;(5)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1)对麻醉药物过敏;(2)合并严重的心、肺及神经系统疾病。

1.3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结合患者状况实施相应措施干预,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的情况。

方法分析我院外科收治的围手术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预见性护理组80例和普通护理组60例。

结果预见性护理组个体对自我、环境挑战和控制感评分和手术治疗知识、对手术态度、对手术环境、对术后恢复信心评分均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护理组采用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预见性护理组在普通护理组的基础之上联合预见性护理措施:(1)建立舒适的外科治疗环境:为外科手术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利于患者术前心态调整和降低术后疼痛。

(2)对手术患者进行预见性的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理疏导和预防性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心态,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改善手术患者对于疼痛的敏感程度,适当的提高手术患者的耐受能力。

心理疏导可以提高手术患者的食欲,是手术患者体力恢复和免疫力提升中重要途径。

(3)加强对手术患者预防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术前加强备皮等术前准备工作重要性的讲解;术中加强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观察;术后加强护理巡视频率,尤其是对尿管、引流管情况观察。

3 讨论
外科手术患者在面对疾病和外伤时,往往表现出惊慌、悲观、绝
望、疑惑等不良心理情绪。

护理人员要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关怀性的肢体语言给予患者以关怀。

向患者耐心讲解原发病的发生过程,手术治疗的大概过程,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

为患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友好的治疗氛围,从社会角度为患者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庭、单位和社会。

为外科手术患者分别设定晓得护理目标,每天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工作之后协助患者完成既定的小的目标,从而通过行为对患者给予小的鼓励和肯定,从而促使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和愉悦感。

术前准备:保证手术室空气清新、通畅,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术前要对手术室做空气培养,细菌数量不得超标,从而符合无菌原则。

术前根据患者手术方式或者危重程度不同尽可能分类管理,避免普通患者受到危重患者的负面影响,降低治疗的信心。

术中控制:术中除了常规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外,护理人员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表情的观察,对于局部麻醉患者,护理人员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转移注意力式的沟通,增强患者手术的信心,进而顺利的完成手术。

术后控制:手术切口缝合后,用吸附性较好的敷料在伤口部位敷好,减少组织间隙渗液,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

术后疼痛护理:手术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要对患者的疼痛原因、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散手术患者注意力,指导手术患者采取一些预防疼痛的措施,如深呼吸、放松身体、听音乐来缓解手术患者疼痛,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感。

笔者通过对我院外科收治
的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预见性护理组80例和普通护理组60例,预见性护理组个体对自我、环境挑战和控制感评分和手术治疗知识、对手术态度、对手术环境、对术后恢复信心评分均优于普通护理组。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围手术期外科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玉华,洪彩虹,许美卿等.24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7.
[2] 王绍琴,肖艳灿.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
[3] 陈秀凤.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效果的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07.
[4] 王秀英,李印芝,许桂娟.乳腺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与施教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