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吸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红细胞吸收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辅助血型的鉴定以及保证交叉配血的正确进行。
二、适用范围输血科负责进行红细胞吸收试验来检测血型弱表达抗原等试验的技术人员。
三、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包括亚型等弱表达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抗体可逆性结合在红细胞血型抗原上,相应抗体效价下降或者检不出,进一步对吸收后红细胞做放散试验,可以从放散液中检出相应的抗体。
四、步骤和方法(1)检测红细胞弱抗原1、将受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3次,末次将盐水倒尽,制备成洗涤压积红细胞。
2、在压积红细胞中加入2倍容量含于检测目标抗原相对应的人源抗体血清,密封混匀。
3、根据目标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分别放在不同条件下吸收:ABO血型系统弱抗原4℃至少1h,Rh血型系统弱抗原应放在37℃吸收30—60min,每10min混匀1次。
4、吸收后以1300g离心3min,取上层血清即为吸收液。
测定人源抗体血清吸收前、后抗体效价。
5、结果判读:<1>如吸收后血清抗体效价比吸收前降低2个稀释倍数以上或者检不出抗体,则表明红细胞表达目标抗原。
<2>若效价无下降则表明红细胞不表达目标抗原。
<3>若效价下降未达到2个稀释倍数则不能确定红细胞是否表达目标抗原,需要对吸收后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来决定受检红细胞是否表达目标抗原。
(2)冷自身抗体吸收1、采集受检者2份标本:一份抗凝血约10ml,尽快置入37℃浴箱孵育30—60min,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另一份不抗凝血至少3ml,放置4℃自然凝固,使红细胞充分吸收冷抗体后,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
2、用预温的37℃生理盐水充分洗涤从抗凝血标本中分离出的压积红细胞3—4次,取50微升加生理盐水1ml配成5%红细胞悬液,取1滴该悬液与2滴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反应,120g离心1min后观察结果。
根据是否凝集来确定冷抗体是否已洗涤干净。
(医学课件)吸收放散实验
21
乙醚放散试验
实验原理
已知
致敏
抗原
的红
细胞Leabharlann 受检者 血清乙醚已致敏 红细胞
放散液
除去乙醚 后鉴定
抗体
22
试剂
1、受检者血清 2、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凝血) 3、乙醚(分析试剂) 4、AB型血清
8
注意事项
1、试验所用抗A及抗B血清效价不宜过 高,应先将抗血清效价稀释到32倍为宜。 若抗血清效价太高,抗血清被A亚型红 细胞吸收后效价下降不明显,难以判断 结果。
9
2、红细胞经洗涤压实,盐水应尽量去 尽,以免抗血清被稀释。 3、吸收试验的温度应根据抗原抗体反 应的最适温度来确定。ABO系统以4℃ 为宜,Rh系统以37℃为宜。
• B亚型的放散液鉴定方法相似。
18
注意事项
1、为了获得最大量的抗体,应加大吸收血 清量。 2、放散时,应严格注意温度和时间。温度 过高红细胞易溶解;温度过低,抗体从红 细胞上放散不完全。
19
3、放散液中抗体易变性,故应立即进行鉴 定。若需保存,应将抗体放散于AB血清或 牛白蛋白溶液中。
20
临床应用
6
结果判定
1、吸收后,抗A效价较未吸收抗A效价 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A型(同理判定B 型),若吸收后抗A和抗B都显著下降为 AB型,若吸收后抗A和抗B效价都无显著 差异者为O型。
7
2、若试验目的是鉴定A亚型, 则按受检 红细胞的吸收强度,A1>A2>A3>Ax>Am的规 律来判定。B亚型鉴定与此类似。
10
临床应用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 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ABO疑难血型患者。
对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试验,对其临床鉴定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A抗原减弱,9例患者为AB抗原减弱,9例为B亚型,5例为A亚型。
在吸收放散实验中,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在MF-1,其中有9例检测出IgM型抗A,6例患者检测出IgM型抗B。
同时,共有30例低效价血清患者,其中A型血血清抗B抗体患者人数为9例,B型血血清抗A抗体人数有9例,O型血血清抗体人数有12例。
结论: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鉴定准确性,增强临床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吸收放散试验;抗体增强法;ABO疑难血型鉴定就ABO血型鉴定来说,其是临床中针对输血项目前所展开的必要检查项目,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
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基层医院输血过程仍然缺乏对基因普及的使用和重视,大多依然采用ABO疑难血型的检测依然以血清检验方法为主。
吸收放散试验是临床当前应用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主要方法,检测准确性较高,但是从临床发展情况来看,此方法在低效价血清抗体检测中,其试剂红细胞与放散凝集强度较低,还需要将此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联合应用[1]。
本研究则基于此,以我院患者为例,将吸收放散试验法与抗体增强方法进行联合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此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患者选取均为ABO型疑难血型患者,人数为50例,患者中,男性人数有26例,女性人数有24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患者对应的平均年龄为(43.23±3.23)岁。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红细胞放散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辅助血型的鉴定以及保证交叉配血的正确进行。
二、适用范围:输血科负责进行红细胞放散试验来检测血型弱表达抗原及抗体特异性等试验的技术人员。
三、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通过改变某些物理条件就可使结合在红细胞血型抗原上的抗体分离出来,即放散。
再通过检测放散液中的抗体,可鉴定其特异性或者间接鉴定红细胞抗原。
四、步骤和方法:<1>热放散试验1、将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4次,每次将洗涤后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2、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匀后56℃轻摇10min(15—30s摇动一次),56℃保温1300g离心3min,立即取上清液即放散液备用。
<2>乙醚放散试验1、将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4次,每次将洗涤后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2、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再加入2倍于压积红细胞体积容量的分析纯乙醚,密封后用力颠倒摇动1min,小心放气减压置于37℃30min,每10min摇动1次后以1000g 离心5min。
3、离心后分成3层,最上层是乙醚,中层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深红色放散液(含血红蛋白)。
留取下层放散液置于37℃水浴中30min挥发残存乙醚备用。
4、根据试验目的检测放散液中抗体,与最后一次洗液做对照(洗液中应检不出任何抗体)。
<3>结果判断:若最后一次洗液未检出抗体,而放散液中检出相应抗体,则试验为阳性,表明红细胞表达目标抗原或者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
反之为阴性。
五、注意事项:1、如最后一次洗液中可检出抗体,表明红细胞洗涤不充分,应继续洗涤。
2、放散液中抗体易变性,故尽快进行鉴定。
如果放散液需要保存,改用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或6%牛血清白蛋白。
3、放散试验方法较多,热放散法是最简便和实用的方法。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SXYJ-GZ-02091目的将红细胞上包被的抗体解离下来。
2适用范围用于ABO亚型的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的鉴定,以及吸收后把抗体再放散下来进行鉴定,或制备单特异性抗体。
3职责检测者依据此程序进行放散试验操作。
4材料与设备 0.9%无菌生理盐水;乙醚、酸放散液;一次性使用滴管、试管;KUBOTA KA-2200型离心机;S648型电热恒温水温箱(37℃)、HH.W21.600型电热恒温水温箱(56℃)等。
5操作方法5.1待检标本的准备及要求待检标本应用EDTA抗凝;从待检标本中吸出一定量的红细胞,用0.9%生理盐水充分洗涤三遍,制成压积红细胞。
5.2热放散法适用于ABO亚型鉴定及IgM性质的抗体放散。
5.2.1用大量4℃冷盐水洗涤吸收后红细胞5次,吸出4滴最后1次洗液检测有无残留的游离抗体;5.2.2取1份洗涤后压积红细胞,加1份生理盐水;5.2.356℃水浴中放置10分钟,并频频加以摇动;5.2.4使用预热过的离心杯3400转/分,离心1-3分钟;5.2.5分离上清液即为放散液,用于抗体特异性鉴定。
5.3乙醚放散主要用于红细胞上的各种IgG抗体的放散5.3.1取1份洗涤过的压积红细胞,加1份生理盐水和2份乙醚;5.3.2将试管塞紧并用力震动1分钟,取下塞子数次,以便排出挥发性醚;5.3.3高速离心10分钟,离心后即分成3层,最上层是乙醚,中层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有抗体的放散液,将醚层和红细胞基质层取出并丢弃,留下水溶性的放散液层,其色深红;5.3.4打开塞子,在37℃水浴30分钟,将乙醚彻底去除;5.3.5高速离心5分钟,含有血红蛋白的水溶液(底层)为放散液,吸出后用于抗体特异性鉴定。
5.4酸放散适用于IgG性质的抗体放散5.4.1取1份洗涤液加9份蒸馏水配成洗液;5.4.2适量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一次后,再用洗液洗涤3-4次,压实;5.4.3一份压积红细胞加一份酸放散液,立即颠倒混合数次,放散IgG抗体;5.4.4以3400转/分,离心3分钟。
实验3 吸收放散试验、效价
注意事项
1.更换滴管,防止干扰。
2.防止前带现象,看结果从高稀释度开始
3.试剂细胞。 4.稀释液体积越小,产生误差越大。
作 业
IgG抗体效价如何进行检测?
吸收试验
待 检 红 细 胞
已知 效价 的抗 A和 抗B 血清
滴定
吸收液
已知抗原 的红细胞 比较吸收 前后血清中 抗体效价
间接判定待检 红细胞血型 及其亚型种类 红细胞上 有无相应 抗原及其强度
放散试验
器材:小试管、滴管、试管架、记号笔、
冰箱、离心机、56℃水浴箱
试剂:
1.抗-A及抗-B分型血清
2.3%-5%A型及B型试剂红细胞
3.生理盐水
标本: 静脉血
操
作(已做好)
1. 冷吸收:受检红细胞洗涤3次,末次洗涤除
尽盐水,取1份压积红细胞加3份人源抗-A/抗-B 分型血清混合,置4℃ 30-60min,每隔10min将
试管振摇1次,充分冷吸收 (最好4℃过夜)。(
最好加做一个O细胞---阴性对照) 2.洗涤:离心去除上清液,以4℃冷盐水洗涤 红细胞3次,留取压积红细胞。
2.加样:从2号开始各管分别加生理盐水0.05ml; 1、 2管各加血清加血清0.05ml。 3.倍比稀释:将2号管混匀,从中吸出0.05ml移入第 3管,混匀;再从第3管吸出0.05ml移入第4管,以
此类推,至最后一管,吸出0.05ml弃去。
4.加悬红:每管各加0.05ml,混匀。 5.观察结果:3000r/min离心15秒,直接观察结果。
操
作
3.放散:加等容积生理盐水,置56℃水浴中10min( 前1min用手振摇后,56℃环境静置9min)。立刻
1000g离心3min(离心时套管内放温水,温度保持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解释和推理,得出科 学结论。
0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实验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包括吸收率、放散率、时间等
。
数据图表
将实验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 观察和分析。
实验现象描述
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 细描述,如颜色变化、温度变化等 。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 吸光度,从而推算其浓度。
离心机
用于制备实验样本,使样本中 的物质分离。
恒温水浴
用于控制实验温度,确保实验 条件的一致性。
实验试剂
待测物质的标准溶液
用于校准实验仪器和建立标准曲线。
缓冲液
用于维持实验环境的酸碱度,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
实验样本
待测的未知溶液或样品。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吸收放散实验在药物研 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 35(12): 1567-1571.
参考文献2
王五, 赵六. 药物吸收与放散的机制研 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123145.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验结论3
实验结果还表明,药物C在特定 条件下的吸收和放散效果与预期
不符,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吸收放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 用,提高了实验技能和药物研究能力。
实验总结2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实验总结3
在未来的药物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吸收放散实验来评估其他药物 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检测红细胞表面可能存在的弱血型抗原、鉴定、分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混合抗体,辅助红细胞血型及混合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二)检验原理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可以发生凝集或致敏,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果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脱下来。
表达弱血型抗原(A或B等)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反应不出现凝集现象,但可以吸收相应的抗体,被吸收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放散出来,与具有对应正常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反应,检测和鉴定该放散出来的抗体,可以证明相应抗原的存在,也可以将混合抗体得到分离。
(三)适用范围1.弱血型抗原的鉴定(本操作规程主要选取弱A/B抗原鉴定制定相应试验流程)。
2.混合血型抗体的分离与鉴定。
3.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四)设备性能参数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1.器材B600-A型离心机、KA-2200台式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75m m×l2mm)、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2.试剂生理盐水、抗A和抗B标准血清(经过筛选后)、抗人球蛋白试剂(市售单克隆或多克隆)、3%反定试剂红细胞。
(六)标本要求抗凝全血经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压积红细胞应≥2ml。
(七)校准步骤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中校准要求执行。
(八)操作程序1.吸收试验(1)生理盐水洗涤lml压积红细胞至少3遍,最后1次洗涤后,尽量弃去试管中红细胞沉淀上的所有上清盐水。
(2)如怀疑是弱A(或弱B)抗原红细胞,在洗涤后的红细胞中加入lml抗A(或抗B)血清。
(3)将红细胞与抗体试剂充分混匀,在4℃条件下孵育2小时,期间不时轻摇试管,混合红细胞与抗体血清。
(4)使用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将所有上清(抗A或抗B试剂)转移到另一支试管中。
吸收放散试验
放散试验原理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在物理条件 改变时,抗体又会从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 来,将抗体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来的试 验称为放散试验
吸收试验的方法
冷吸收
一份盐水洗涤的已知抗原的压积红细胞 加一份被检血清,混匀后置 4℃ 冰箱吸 收1~2小时 (ABO、MN、P系统等)
热吸收 混匀后置37℃水浴箱中吸收(Rh系统等)
其优点是适用于一般化验室,缺点是放散 液中含有较多游离白蛋白。
热放散试验方法
将疑有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4 次,最后一次尽量压积红细胞和吸取红细胞上 层的生理盐水。
在压积红细胞中加等量生理盐水(也可用AB 血清或6%白蛋白),置 56℃水浴箱中7~8分 钟,期间摇动数次。
取出后立即高速离心,3000 转/分2分钟;取 上清液(樱红色的上清液即为放散液),与已 知红细胞试验。按不同试验要求做试验,将放 散液作为抗体使用。
放散抗体时,应不断摇动,促使抗体从抗原抗体复
合物上分离下来
乙醚放散试验
主要应用于温自身抗体(IgG)或同种抗体 引起的直抗阳性,以及用于分离IgG抗体混合物
其最大优点是适用于检查获得性溶血性贫 血,鉴定Rh抗体效果最好,不宜用于 ABO 抗 体鉴定
乙醚放散试验方法
取经洗涤3次的受检压积红细胞1份加1份生理盐水,
酸放散
放散试验的应用
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 在溶血性贫血和可疑输血反应中,用来
鉴定产生直抗阳性的红细胞 制备少量的单特异性抗体 从病人红细胞上去除抗体,制备可用于
自身吸收或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次测试 验中使用的红细胞
吸收试验(absorption test)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因此具有抗体活 性的血清加入相应抗原后,抗体的活性下降或消失, 这种作用称为吸收试验
吸收放散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1 4 流 式细胞 术 检 测 抗 体 方 法 吸取 样 本 1 2的 . 、
血 清 和该样 本放 散液 各 5 l分 别加 入 标准 红 细 胞 0 , 5 l4℃孵 育 l r每 隔 1 i 0 , h, 5 n振摇 一次 ; a r 生理盐 水
疑难血 型是 保 障 输 血 安全 的最 重 要 的环 节 。 目前 ,
绝大多 数实验 室 并 没有 开 展 基 因鉴 定 AB 血 型 的 O 技 术工作 , 于 AB 对 O疑难 血 型的鉴 定仍 然依 赖 于血 清 学 的 方法 , 而吸 收 放散 法 是 免 疫血 清 学 实 验 中非 常 重要 的技术 手段 。
次 , P S 至 总 量 为 30t, 加 B 0 L 以标 准 红 细 胞 加 入 1 F TC标 记 的羊 抗 人 IM 为 阴性 对 照 , 流式 细 胞 I g 用 仪检 测 。
2 , 生 , 偿 献 血 后 , 样 经 血 ( , 2 学 无 血
蛋 白试 验 为 阴性 , 样 本 的 放散 液 与 A 或 B标 准 细胞 发 生 凝 集 , 4倒 正反 定 型相 符 。流 式 细 胞 术 检 测 显 示
放 散 液 中抗 体 的 含 量 高 于待 测血 清 。结 论 吸 收 放 散 法 能 够 起 到 浓 缩 抗 体 的作 用 , 可 以 用 于检 测 抗 既 原 , 可 以用 于检 测 抗 体 。 灵 活 运 用 吸 收放 散 法 , 够 准 确 鉴 定 A1 血 型 。 也 能 3 0
【 键 词 】 AB 疑 难 血 型 正 反 定 型 不 符 吸 收 放 散 法 关 0
临床输血 工作 中的一项 主要 工 作任 务就 是鉴 定 AB O血 型 , 样本 一般 来 源 于无偿 献 血 人群 和临 床 其 需要输 血 的患 者 。 因此 , 准确 鉴 定血 型尤 其是 AB O
吸收放散实验
1.吸收试验
[原理]:当受检者加入已知效价的抗A及抗B血清后,若红细胞上有相应的抗原,便吸收血清中的抗体。
再以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来滴定,比较吸收前后抗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便可证明受检红细胞上有无相应抗原以及强度,间接判定受检红细胞的血型及其亚型的种类。
[试剂]:1:抗A及抗B分型血清。
2:2%A型及B型试剂红细胞。
3:受检红细胞
[操作]
1:将受检红细胞用盐水洗涤3次,末次洗涤后,将盐水倒尽。
取压实红细胞1份,于等量抗A血清混合;另取1份与等量抗B血清混合。
放置4℃冰箱中至少1h,每10min将试管摇动1次,使红细胞充分吸收抗体,然后离心,上层血清即为吸收液。
2:排列10mm x 60mm小试管4排,每排5支,每管各加生理盐水0.2ml;第2,、4两排第1管分别各加未吸收抗A及抗B血清0.2ml。
然后,分别作2~32的倍量稀释。
3:第1、2两排各加2%A型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0.2ml。
4:将试管振摇使红细胞充分混匀,放置室温1h(或1000r/min离心1min),观察凝集反应。
5:结果判定:吸收后,抗A效价较未吸收抗A效价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A型;吸收后抗B效价较未吸收抗B效价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B型;如吸收后抗及抗B效价都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AB型;吸收后抗A及抗B效价都无明显差异者为O型。
如试验的目的是鉴定A亚型,则按受检者红细胞的吸收强度,A1>A2.>A3>Ax>Am规律来判定。
B亚型的鉴定与此相似。
[附注]
:1。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 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应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的价值做研究。
方法:试验时间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取ABO疑难血型28例作为试验标本,并经抗体增强方法、不规则抗体筛选、呼吸放射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验,对血型抗原、血清中抗体检出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28例患者中,有17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11例低效价血清患者。
结论:吸收放散试验可实现浓缩血清、初步纯化抗体的效果,抗体增强方法可使低效价血清抗体的凝集强度增加,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应用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ABO疑难血型鉴定具有准确的检测价值,对部分交叉配血不合情况予以解决。
【关键词】吸收放散试验;抗体增强方法;ABO疑难血型鉴定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ABO血型鉴定属于必检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其检测目的主要为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因此ABO血型鉴定准确性可作为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和重要措施[1]。
在大部分医院输血科实验室中未充分普及ABO 血型基因检测工作,鉴定ABO疑难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中完全依赖血清学方法实施检测。
吸收放散试验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常用方法,其属于准确性高的技术方式,在临床实际检测中,第一时间指出吸收放散试验在检测低效价血清抗体工作时,放散液、试剂红细胞的凝集强度降低,且操作时间较长,流程相对繁琐。
因此在此组试验中使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鉴定ABO疑难血症,将抗原抗体减弱的凝集强度逐渐将混合外观凝集MF~1+增加至3+,将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冷凝集素、亚型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予以排除[2]。
为使ABO疑难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提升,现分析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检测的意义,并作如下报道。
1.一般数据与方法1.一般数据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时段开展此次试验,并取28例ABO疑难血型作为试验标本,其中男性人数16例、女性人数12例,年龄值域21~69岁,均值(45.35±5.12)岁;整体一般数据,并对其进行比对结果无差异(p>0.05);全部人员均自愿签订同意书,并保证积极配合试验进行,将其上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
改良吸收放散试验证明异种弱血型抗原
【关键词】异种弱血型抗原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发生凝集可致敏,但这种结合实际是可逆的,如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又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脱下来[1]。
传统的吸收放散试验作为一种证明弱血型抗原的检测方法已被广大血型工作者广泛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但无论是证明a、b亚型还是证明弱d抗原,都是用于同种抗原的鉴定。
本文所报告的改良吸收放散试验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之上,利用猕猴红细胞放散液与人a、b红细胞反应,避开了人抗猴种属抗体的干扰,达到了证明异种弱抗原的目的,为血型工作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打开了思路。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 30份猕猴血样采自广州华南灵长类研究中心,后肢静脉采血,肝素抗凝。
1.1.2 试剂人源abo抗血清由河北省血液中心提供。
本实验室按操作规程[2]进行筛选、鉴定、加工为猕猴abo血型检定专用试剂。
1.2 方法1.2.1 盐水凝集试验分别用商品mcab-a、mcab-b试剂与商品人源抗-a、抗-b试剂与猕猴红细胞进行直接凝集试验。
1.2.2 改良吸收放散试验(1)取2支试管,各加猕猴压积红细胞1ml,以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一次洗涤后,弃上清液;(2)于每管压积红细胞中分别加入2ml猕猴专用抗-a/抗-b;(3)充分混匀,室温中孵育1h,过程中不时轻摇试管;(4)离心后洗涤5次,将压积(5)56℃水浴箱中放散20min,每2~3min摇晃一次;(6)1500rpm 红细胞重悬于0.5ml生理盐水;离心1min,上清即为放散液;(7)各取200μl放散液移入2支干净试管内,分别加入2%人a、b型红细胞各200μl,混匀;(8)1500rpm离心15s;(9)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试验结果。
2 结果2.1 盐水凝集试验商品mcab-a和mcab-b试剂与猴红细胞均无凝集反应,而对照组呈现正常凝集;商品人源抗-a、抗-b试剂与所有猴红细胞均呈凝集反应。
2.2 改良吸收放散试验从30只猕猴血液样本中检出类人a型3只(10%)、b型9只(30%)、ab型3只(10%),详细结果见表1。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检测红细胞表面可能存在的弱血型抗原、鉴定、分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混合抗体,辅助红细胞血型及混合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二)检验原理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可以发生凝集或致敏,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果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脱下来。
表达弱血型抗原(A或B等)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反应不出现凝集现象,但可以吸收相应的抗体,被吸收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放散出来,与具有对应正常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反应,检测和鉴定该放散出来的抗体,可以证明相应抗原的存在,也可以将混合抗体得到分离。
(三)适用范围1.弱血型抗原的鉴定(本操作规程主要选取弱A/B抗原鉴定制定相应试验流程)。
2.混合血型抗体的分离与鉴定。
3.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四)设备性能参数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1.器材B600-A型离心机、KA-2200台式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75m m×l2mm)、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2.试剂生理盐水、抗A和抗B标准血清(经过筛选后)、抗人球蛋白试剂(市售单克隆或多克隆)、3%反定试剂红细胞。
(六)标本要求抗凝全血经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压积红细胞应≥2ml。
(七)校准步骤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中校准要求执行。
(八)操作程序1.吸收试验(1)生理盐水洗涤lml压积红细胞至少3遍,最后1次洗涤后,尽量弃去试管中红细胞沉淀上的所有上清盐水。
(2)如怀疑是弱A(或弱B)抗原红细胞,在洗涤后的红细胞中加入lml抗A(或抗B)血清。
(3)将红细胞与抗体试剂充分混匀,在4℃条件下孵育2小时,期间不时轻摇试管,混合红细胞与抗体血清。
(4)使用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将所有上清(抗A或抗B试剂)转移到另一支试管中。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红细胞放散试验的技术操作,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8(2)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 血库) 对红细胞血型弱抗原的鉴定及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鉴定等。
3.职责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放散试验操作。
4.原理红细胞血型抗体与血型抗原的结合是可逆的,通过改变某些物理条件,可使结合在红细胞血型抗原上的抗体被放散出,再通过检测放散液中的抗体,可鉴定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或间接鉴定红细胞抗原。
5.所需设备和试剂5.3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水浴振荡仪。
5.4试剂分析纯乙醚。
6.检测环境条件室温应保持在18- 27℃,湿度应保持30%-70%。
7.步骤与方法7.1热放散试验7.1.1将受检者抗凝压积红细胞或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每次洗涤后将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7.1.2在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中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如放散液需要保存,改用6%牛血清白蛋白或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充分混匀后56℃轻摇(15-30s摇动一次) 10min,56℃保温离心(1300g离心3min)立即将上清液(放散液)转移至另一试管中备用。
7.2乙醚放散试验7.2.1将受检者抗凝压积红细胞或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每次洗涤后将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7.2.2在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中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如放散液需要保存,改用6%牛血清白蛋白或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再加2倍于压积红细胞容量的分析纯乙醚,密封。
7.2.3用力颠倒摇动1min,小心放气减压,置37℃30min每10min摇动1次1000g离心5min。
7.2.4离心后分成三层,最上层是乙醚,中层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深红色放散液(含有血红蛋白)。
7.2.5弃去上层乙醚,用清洁的吸管通过中间基质层,吸出下层放散液移人另一试管中(不加盖),置37℃水浴中挥发残存乙醚后备用。
吸收放散试验
放散试验:是把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抗体解离下来,用于其他目的。
基于不同目的,放散试验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热放散技术、乙醚放散技术、磷酸氯喹技术、冻融放散技术、柠檬酸放散技术、氯仿/三氯乙烯放散技术、二甲苯放散技术等。
临床意义:
1)ABO亚型的鉴定;
2)从含有多种抗体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抗体;
3)全凝集和多凝集细胞的血型鉴定;
注意事项:
1)乙醚蒸发时应防止放散液溢出。
2)乙醚放散液中的抗体:最好使用抗人球蛋白技术检测,因放散液呈深红色,会影响其他检测技术对红细胞凝集的观察。
磷酸氯喹放散技术(侧重于得到红细胞):主要用于得到没有任何抗体附着的红细胞。
适用范围:在不破坏膜的完整性或不改变抗原表达方式的情况下,解离直抗试验阳性红细胞膜上的IgG抗体后,红细胞可用于抗原检定。
2)如果要检测放散后的细胞血型,最好用45℃代替56℃,时间延长至15分钟,可预防细胞溶血。
乙醚放散技术(侧重于得到抗体):乙醚为有机溶剂,可破坏红细胞膜,解离IgG抗体,该方法制备的放散液,抗体回收率较高。
适用范围:用于红细胞上各种IgG抗体的放散;适于解离红细胞上致敏的Rh抗体;放散液可用于特殊情况的效果基本相同,可根据条件选择。应用时,应尽量去除红细胞沉淀。
柠檬酸放散技术:用于解离红细胞膜上致敏的IgG抗体,对红细胞抗原检定,但对KeLL系统的检定除外。
注意事项:除中性液置于室温保存外,其他试剂和被检红细胞都应于4℃条件下预冷。
注意事项:
1)总孵育时间不应超2小时,延长孵育时间或在37℃孵育可引起红细胞抗原丢失或溶血;
2)要做对照,以证实在处理过程中抗原未丢失;
3)本方法不能将补体从红细胞膜上放散下来;不能将抗体从红细胞上完全去除。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吸收放散实验》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吸收放散实验》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 将介绍这个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以及最后的结论和实 验心得体会。
介绍
实验目的与背景
我们将学习吸收放散实验的原理以及它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备及材料
我们将使用专门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来进行这项实验。
实验原理
这个实验涉及物质的吸收和放散过程,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分析结果。
实验过程
1
实验步骤
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实验,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2
实验数据记录
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3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处理
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 整理和分析,找出结果中 的规律和趋势。
结果展示与分析
通过图表和图像展示实验 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深入 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回答实验中的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研究中的吸收放散原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反思与展望
对实验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思考实验的进一步改进和拓展。
致谢
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间接证明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及其强度,解决
红细胞定型困难的问题。常用于ABO亚型的鉴定、
全凝集或多凝集红细胞的定型以及某种原因引起红
细胞血型抗原或抗体减弱时的定型。
2.
可鉴定抗体特性,探明是单一抗体、混合抗体或复
合抗体,是何种免疫球蛋白,是否为凝集素。
吸收放散试验的应用
3.
可在多种抗体中通过吸收试验移走某种不需要的抗
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试验原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因
此具有抗体活性的血清加入相应抗原后,抗体的活
性下降或消失,这种作用称为吸收试验。
放散试验原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在物 理条件改变时,抗体又会从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 下来,将抗体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来的试验 称为放散试验。
吸收放散试验的应用
体,保留某种需要的特异性抗体,达到获取单一特
异性抗体的目的。
4.
克服自身抗体的干扰 ,如用自身红细胞吸收血清
中的自身抗体,解决配血困难。
5.
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
吸收放散试验的应用
6.
在溶血性贫血和可疑输血反应中,用来鉴定产生直
抗阳性的红细胞
7.
8.
制备少量的单特异性抗体
从病人红细胞上去除抗体,制备可用于自身吸收或 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次侧试验中使用的红细胞
可以证实为ABO HND
可以证实为ABO HND
可以证实为ABO HND
可以证实为ABO HND
可以证实为ABO HND
9.
证实被不完全抗D抗体遮断的新生儿红细胞的血型
根据三项试验结果判断ABO新生儿溶血病 (排除O细胞阳性情况) 直抗试验 游离试验 释放试验 结 论
不能证实为由血型免 疫性抗体引起的HD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证实为HDN
可疑为H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