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

合集下载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与探究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与探究

有问题 ,却 又说 不清楚 ,急需 教师的 指引 ,从 而为
整节 课 教 学 营 造 了 自 主探 究 的浓 厚氛 围 。 2深 入 探 究 找 症 结 。此 时 , 教 师 再 因 势 利 导 , .
语 言风 格 不 难 看 出 ,此 处 的 “ 旦 ” 可 能 理 解 为 一


天” .而 只 能 理 解 为 “ 是 有 一天 ” 要 ,故 而 已 把 “i果 ” 的 f l1 I
学生 联系 』下 文并借 助阅读工 具书 寻找答案 。学 二
q 查 找 了字 ( ) 典 ,在 讨 论 交 流 的 基 础 上 ,很 快 三 词
“ 果 ”之 意 完 全 包 含在 内 ,断 无 再加 如
们 顿 时怀 着 强 烈 的 探 索 欲 望 去 朗 读 课 文 ,读 后 语 文 能 力 强 些 的 同 学 已 隐 隐 约 约 地 感 到 “ 果 一 日” 处 如 .
”笔 者 认 为 其 中 “ 果 一旦 ” 连 刚 属 于 典 型 的 如
用 词 重 复 ,颇 有 迅 速 改 正之 必 要 。
分 组 讨 论 交 流 ,设 计 包 装 方 案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同
《 数学课程标准》 巾指出 : “ 教师应该 充分利用
学 生 已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引 导学 生 把 所 学 知识 应 用 到 现 实 中去 ,体 会 数 学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城 用 价 值 学 ” 习 数 学 知 识 是 为 _更 好 地 服 务 于 生 活 ,应 用 于 生 活 、 r 学 以 致 用 。 例 如 ,在 《 没计 包 装 纸 》 的实 践 活 动课 上 , 出示 活 动 题 目 :包 装 墨 水 瓶 盒 子 ( 前 每 组 已 课 准备 1 0个 同样 大 小 的 墨 水 瓶 盒 子 ) 明确 活 动 要 求 ;

谈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

谈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

谈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是一种让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教学方式,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教材、问题,达到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效果。

设疑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设疑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述,学生的学习则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设疑提问则是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独立探索,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延伸,探讨新的知识领域。

其次,设疑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挑战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时,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到兴趣,因而带着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索。

通过不断“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现象,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探究性思维。

再次,设疑提问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体系。

通过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点、方法分解成一个个问题,梳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厘清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由凭空想象到透彻理解,建立知识的纵向体系与横向体系,整个知识体系在问题的梳理、探究和解决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尝试在教学中使用设疑提问。

在设疑提问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且根据情况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

同时,在教学探究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总之,设疑提问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有益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方法。

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质疑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实践策略等方面对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质疑能力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质疑和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问题。

培养质疑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进行质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推理,进而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培养质疑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以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积极探究,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培养质疑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知识的质疑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使其能够在全面发展中得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为了有效地培养质疑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教师要注重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到安全,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质疑和思考。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和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激活和创新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主动质疑者可谓寥寥无几。

这样必将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在学习时,将己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的差距,构成心理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以问题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教学中,诱发并解决这些矛盾,知识就能深化,思维就能发展。

在深入实施索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都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发问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激疑设疑,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己能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切入点在中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6—9年级)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景。

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从幼儿到中学,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而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质疑摘要:语文教学中质疑是学生学习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自主探究;质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质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是点燃学生探索的火种,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质疑的表现。

同时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在长期的一线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夯实预习基础,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质疑学好新知识,预习是关键,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能力,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文从字顺”的基础上。

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进行质疑的能力。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看边读边想,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努力读懂课文,对于文章当中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做上必要的记号等。

明确的要求可以提高学生自读的效率,促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从而读得更为深入。

通过预习,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概,为全面理解文章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自学中要求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预习中为学生的质疑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强化课堂教学,善于从课题中质疑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从课文的课题入手,教材中的很多课题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与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因此对题目的质疑问难往往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浅论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关键词:语文课堂;培养;质疑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01-001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我想,要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创设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英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要尽可能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质疑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我们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活动,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上课时,总爱把教学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把教师的意愿转化为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就会积极质疑和释疑。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强化其优良行为,学生会表现得更主动、积极。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会问、善问“会问”是指学生不盲目地提出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有目的地、有价值地去问。

1.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

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展开对文本的学习,切入文章的主动脉。

如我在教《爱如茉莉》时,先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茉莉花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茉莉花的特点,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概括出茉莉花的特点——清新淡雅,但又不惹人注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便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

“质疑”能力需要培养,这大概不需要“呼吁”,大家已成共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很不好驾驶,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

有些老师虽比较胆大,但面对学生的质疑不敢深入,甚至不置可否,终了只做了课堂的点缀。

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后,如何进行引领,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点拨学生学会以疑促思?这应是我们反思时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我就“引疑”浅薄的认识,与大家共商。

一、让“疑”发自内心——去“伪”存“真”所谓“伪”,一是指假、不真实的意思。

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真的质疑,而是故意地提一些问题,明知故问;或者学生为了配合老师的教学,迎合老师的心态,去提一些让老师高兴的问题。

比如: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却依然在“依题质疑”时,去问一些“这篇文章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之类的问题。

让人听了哭笑不得。

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从“教人求真”的育人原则出发,从“实事求是”的做人角度出发,我们也应在学生质疑前,中肯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课堂上,仔细读书,提出我们真正的问题。

只有这样,问得真实,问得真诚,课堂上才会洋溢出“生命的对话”。

王崧舟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在浅悟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一生问:“为什么称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师:你怎么会产生这个问题?生:“因为地球不是人,没有生命。

”师:所以你脑中冒出了这个问题,好,是真问题。

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提了十几个问题。

另外一种情况也可称得上”伪”。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有时,学生的问题很不明朗,而老师一时也没有琢磨透学生的问题,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问题。

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执教《长城》,一生质疑:“长城是谁修筑的?”问题一提出来,全班哄堂大笑,学生红着脸悻悻地坐下。

小学语文质疑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质疑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质疑方法有哪些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人善疑的例子,这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质疑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质疑的方法一、利用名人善疑之例,引导学生乐疑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人善疑的例子,这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少年时的李四光就对草地上一块大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最终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明白了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抓住文本中鲜活的实例向学生进一步阐明质疑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类学术、文化进步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以名人善疑为榜样,以疑为乐,以疑为本。

二、构建预习节奏,养成乐疑习惯认真听讲的学生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学生永远成绩好。

告诉学生:要是你能一直走在老师前面,会自主学习,会提出有疑惑的地方,那么,你一定是个善于学习的学生。

所以,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在读通课文、能准确认读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把心中的疑问圈写下来,或者以问题的形式把它记录在预习本上,或者在书上进行标注问号,以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

三、利用课堂教学平台,诱导学生质疑低段语文课是一个叽叽喳喳的课堂,也是一个比较浅显的应答式课堂,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预设。

我觉得在课堂中巧置障碍,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供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时间,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

1.从词语切换开始词语是构建句子、文章的最小单位,也是课堂中学生最会说、最喜欢说的。

低年级学生很喜欢组词、扩词,喜欢说短语。

那么,从词语入手,换个词语说句子,意思不变。

这种推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

推敲斟酌,逐词逐句让学生在读书时咬文嚼字,对一字、一词、一句都应思考。

这样,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就会增强,理解能力就相应地增强,在推敲切换中学到精美的语言。

语文课堂中的质疑

语文课堂中的质疑

语文课堂中的质疑作者:陈学文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10期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习潜能、融洽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

从创设激发质疑的环境、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主要方式、质疑中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中的质疑进行探讨。

语文课堂质疑质疑环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尤其要鼓励学生质疑,即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因为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习潜能、融洽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

质疑在教育史上由来已久。

古代教育先驱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的“思”就包括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等等,无不强调质疑的深远价值。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理念,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精神。

这在语文新大纲中小学的各个阶段都有体现:“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1至2年级);“能对课文中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至4年级);“在学习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5至6年级)质疑实际上是每位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在需要,“只有使学生感到疑难才会激发他去研究”(美国教育家萨奇曼),它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质疑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质疑

消 除 学 生 的 紧 张感 和 顾 虑 , 他 们 勇 于 提 出 问题 , 师 还 应 使 教 遵 循 延 迟 判 断 原 则 , 学 生 提 出 的 各 种 意 见 、 点 , 要 当 对 观 不
即 做 出判 断 , 不 断 鼓 励 学 生 产 生 新 的 想 法 , 胆 地 向 同 学 要 大 质 疑 . 老 师 质 疑 . 教 材 质 疑 , 质 疑 中求 疑 , 求 疑 中 发 向 向 在 在 展 思 维 。这 是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基 础 。 2创 设 良好 的质 疑 情 境 。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仅 注 意 师 生 关 系ຫໍສະໝຸດ 是 不 够 的 , 师 还 要 仅 教
教 学过程 中的师生关 系是 影响教 学氛 围的重要 因素 。 教 学 巾 . 师 要 遵 循 民 主教 学 的 原 则 , 重 学 生 的人 格 和 个 教 尊 性 . 要 在 学 生 中划 分 好 、 、 ; 但 要 经 常 鼓 励 那 些 积 极 不 中 差 不 提 问的学生 . 极 创造宽松 、 谐 、 主 、 等的课堂气 氛 , 积 和 民 平
更 为重 要 。 因 为解 决 问题 , 许 仅 是 技 能 而 已 , 提 出新 的 也 而
问 题 , 的 可 能 性 , 新 的 角 度 去看 旧 的 问 题 , 需 要 创 造 新 从 却 性 的 想象 力 . 且 标 志 着 科 学 的真 正进 步 。 ” 着 社 会 的进 而 随
步 , 育 改 革 的 深 入 发 展 , 们 越 来 越 认 识 到 , 养 学 生 的 教 我 培
使 学 生 产 生 了各 种 心 理 障 碍 , : 自己 的 认 识 ( 括 记 忆 、 如 对 包 思 维 、 象 、 言 等 活 动 ) 生 自我 否 定 的 意 识 , 在 认 为 自 想 语 产 存 己根 本 提 不 出 问 题 的 自卑 心 理 ; 自己 有 问 题 , 顾 虑 重 重 , 但 担 心 提 出 的 问 题 不 合 教 师 的 意 图而 受 到 教 师 的 指 责 :或 提 出的 问 题 过 于 简 单 , 能 引起 教 师 的 重 视 . 担 心 遭 到 同 学 不 并 的嘲笑等 ; 师包办太多 , 教 产生 “ 不 懂 , 师 会 讲 ” 依 赖 我 教 的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的几个优点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的几个优点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的几个优点新课标下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不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用一用学生质疑法。

笔者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常用此法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用学生质疑法教学往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时因学生之间较高水平的问答,课堂会出现一个个教学高潮让人惊叹、激动不已。

而笔者所教学生统考中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学生质疑法之所以效果好,笔者认为是由于有以下优点。

一、让学生提出质疑更利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发展。

而学生质疑法就是让学生主动提问、互相解答。

这一方面要求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思维的课堂氛围。

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质疑过程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诱导、激励,又可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的个性,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

因而课堂上学生质疑法就活化了学生这个“主体”,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二、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观察生活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本上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

学生质疑法则不同。

首先,教师可以不断从学生的问答中洞察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在以后备课中制定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效。

其次,班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会更强。

因为在很大的比例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从自己的质疑中出来的,其内容一定更加切合学生的思想、能力的实际,学生掌握起来会更容易,也会更快、更牢。

三、学生提出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的探索证明,自控是人的天性。

学生质疑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和发展自己自控的天性,促使其自主形成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课堂教学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自控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强有力的独立基础。

其次,学生质疑法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问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问难
学 生的 年 龄 特 点 有 关 , 们 好 思 、 奇 、 问 , 又较 难 他 好 好 但 控 制 自 己的情 绪 , 是 不 足 为 奇 的 , 是 无 需指 责 的 。学 这 也
章 就 能理 解 在 战 争 中有 了不 怕 强敌 、 不 怕牺 牲 的精 神 ,
这 种 精 神 是 与 每 一 个 英 勇的 战 士 同在 的 , 取 得 胜 利 的 是 保 证 。 正 因 此将 军 才说 法 国 妇女 是 一 个 幸 福 的女 人 。 有 的 课 文 由 于 作 者 的 巧 妙 构 思 , 了运 用语 言 文 字 除
妇 女 为 了拯 救 美 国伞 兵 而 牺 牲 了 自 己的 丈 夫 , 军 为什 将 么说 “ 她是 一 个幸 福 的女 人 ” ?这种 “ 福 ” 结 合 崇 高 呢 幸 要 的 幸福 观 来 理 解 。我 在 这 含 蓄 处 引疑 推 导 , 生透 过 文 学
平 时 , 对 学 生 采 取 “ 欢 迎 、 允 许 ” 即 “ 迎 质 我 两 三 , 欢 疑、 欢迎 争 辩 ” “ 许 出错 、 许 改 正 、 许 保 留 意 见 ” ,允 允 允 。 课 堂上 , 那 些 学 习暂 时 困难 的 学 生往 往 发 言机 会 少 , 说
的 火花 , 师应 尊重 他 们 并 因势利 导。 教
二、 要教 给 学 生 提 问 的方 法
1围 绕课 题 质 疑 问 难 。 目 文章 的 眼 睛 , . 题 是 引导 学 生
索 。而启 造 性 是
思 维 的 重要 方 法 之一
扬 他 的 创 见 和 自主 意 识 。
的 语 句 , 在 矛盾 处 引导 学生 , 系课 文 内容 质 疑 问难 , 我 联 从 而使 学 生理 解 :故 乡的 久 经 逝去 的春 天 ” 非 实指 季 “ 并 节, 而是 指春 天 的风 筝。 4抓 含 蓄 处 质疑 问难 。 有 的 课 文 里 有 些 句 子从 表 达 . 形 式 看是 对 事 实或 景 物 的 一 般 描 述 , 际上 饱 含 着作 者 实 丰 富 的 思想 感 情 。我 就 让 学 生在 这 些含 蓄 处 引疑 推 导 , 领 会作 者 的 写作 意 图 。《 勇气 》 一课 中 , 个年 轻 的 法 国 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

新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

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占有一定的训练比例。

那么,如何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现状;质疑能力;方法;课堂质疑一、课堂质疑现状(一)课堂质疑“形同虚设”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专门安排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质疑,而等学生讲完后,教师却按提前准备好的话总结一番,接着教师不顾刚才质疑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出示几个提前设计好的问题而置学生的提问于一边,仍按预定方针教学。

这样,只是把质疑当作了一种点缀和摆设,仅仅是过场而已,课堂质疑也是“形同虚设”。

(二)课堂质疑解答后还留“疑问、遗憾”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出,对学生提出的自主思考后的问题,教师未能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引导、点拨,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草草解释。

这样,既扑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解疑之后仍有一大堆的疑问,一大片的遗憾。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一)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1.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别的学生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

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

2.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质疑,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以促进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因而培养质疑能力成为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问题意识开始“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多疑”“善问”“勤思”,只要教师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问题能力的形成就有了可能。

1.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并且打破砂锅问到底,使学生变被动质疑为主动质疑教师要重视和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也应及时肯定其存在的价值,耐心引导、热情鼓励,杜绝学生养成思维惰性,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语文问题不是教科书规定的,而是在生活中产生,只有自己主动去思、想、问,才能真正学好。

只有鼓励学生大胆问“为什么”,让他们寻根究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2.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有时可以故意唱反调,或反问几句,使问题进一步深化、清晰,引发学生不同的观点,产生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鼓励学生不满足于字面意思的学习理解,而要善于根据语境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掘语言的深层含义任何一种语言,都可在一定语境中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语调、语气表现其非字面意义的深层含义。

这一点在汉语中尤为突出。

4.对学生的质疑避免直接作答或快速下结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实践探索,找到正确答案,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习,切实感受到攻克困难的自豪和幸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千万不可以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1.营造质疑的轻松自由氛围现代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间。
否萌芽 , 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 教师 创设宽松 、 自由的环 境和 营造 民主 、 和谐 的学 习氛 围, 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 有利于积极鼓励学生 提出问题 、 探讨 问题 , 使 学生在教师 的关爱 、 尊重 和 期待 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 地 学, 主动地 去探 索 , 让学 生张扬个性 , 培育探索未 知 的信念 , 释放 出 自己的潜能。 平等和谐的氛围如何营造呢?在大力倡 导学 生 的主体性 , 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 ,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 念, 不能再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意识 , 要明白地感知 到 教师与学生的直面关系 。 在教学中要 民主 、 平 等地对 待学 生 , 鼓励学生大 胆质疑 、 提问 , 不挖 苦 、 不讽刺 , 给学生以更多的表扬 ,为他们搭建更好展示 自我 的 平台 , 用微笑 、 注视 、 点头 、 肯定等手势 以及关怀性接 触等方式进行鼓励 ,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 的萌发提 供充分的阳光 、 适宜的土壤 , 使它一 步步地走 向开花

家第斯多惠所说 : “ 教学 的艺术全在于唤醒 、 激励 、 点 燃起孩子们的心灵 火花 , 让孩子们发现 问题 、 提 出问 题, 开放课堂教学 , 改变提问角色 , 强化学生提问 , 取 消课堂 中教师提问的 ‘ 专利权 ’ 。” 反之 , 由教师单方 向主导 的“ 满堂 问” 代替 了以往 的“ 满堂灌 ” , 依 旧会 把课堂教学拖进僵死 的泥潭之中 !
“ 行是知之路 , 学 非 问不 明 ” 这说 明了“ 问” 是何 等 的重要 。爱因斯坦 曾指 出: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比 解 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问题是思维 的开始 , 是思维 的动力 ,是创新 的基石 ,一切学习活动都从 问题开 始, 善于发现 问题 , 提 出问题 , 是一切创造 性活动 的 基础 , 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 学贵有疑 ” ,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 了疑问 , 就能主动地 向未知领域做新 的探索 。 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 , 新 课程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和 自主. 胜, 引导学生质疑 、 调查 、 探究 , 促进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 于实践 中富有个性 化地学 习, 从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这样一来 , 在整 个语文 教学过程 中培养 学生 的问题 意识显 得尤 为 迫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学习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

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探索:一、营造质疑的环境,创设宽松的氛围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老师所讲的深信不“疑”,大多数学生不“疑”不问,个别学生即使有“疑”也不敢问。

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有积极探索的动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不能质疑,何谈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呢?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

所以,我努力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体验质疑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时,往往兴趣盎然,精神集中,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语文教学法实践课质疑(3篇)

语文教学法实践课质疑(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法实践课作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教学法实践课进行质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质疑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在语文教学法实践课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阅读法等,缺乏创新。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融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二、质疑二: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质疑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全面性当前,部分语文教学法实践课的评价方式仍然以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视了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解决策略:1. 丰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建议。

四、质疑四: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法实践课中,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质疑、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作

质疑、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作

准》 确 提 出 , 文 教学 要“ 极 倡 导 自主 、 作 、 究 的 学 习方 明 语 积 合 探
式 ” 。
“ 合 性 学 习 ” , 给 人 们 扩 展 思 维 空 间 , 展 质 疑 、 究 活 动 综 等 都 开 探 提 供 了 条 件和 平 台 。为 此 , 掘 教 材 本 身这 座 “ 矿 ”应 成 为 教 挖 富 ,
师生深入质疑 , 尤其 是探 究 提 供 了空 间 。 比如 从 遣 词用 语 来 说 ,
“ 道 、 业 、 惑 , 是信 仰 与真 理 的传 播 者 。 传 授 解 者 还
从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定 位 来 看 , 堂 只 许“ 言 谈 ” 只 好“ 堂 课 一 , 满
学 生 质 疑 韩 麦 尔 先 生 说 的“ 国语 言 是 世 界 上 最 美 的 语 言 ” 句 法 这
从 一个 人 获 取 知 识 , 促进 认 知 水 平 和 思 维 能 力 发 展 的 高度
来 看 , 究 与 质疑 的关 系 是 主 辅 的 关 系 , 们 在 教 学研 究 和 实施 探 我 过 程 必 须 处 理 好 这 一 关 系 。 学 中如 果 没 有 探 究 , 不可 能有 知 教 就 识 的获 取 、 张 ; 有 探 究 , 不 可 能 有 对 外 界客 观 事 物 认 识 的 扩 没 就 深 化 、 高 : 有 探 究 , 就 不 可 能 有 认 知 水 平 和 思 维 能 力 的拓 提 没 也 展 、 升 。我 们 完 全 可 以这 样 说 , 个 人 若 连 浅 层 次 的 探 究 精 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 一 和 能 力 都 没 有 ,那 他 什 么 都 学 不 成 。为 此 , 初 中 语 文 新 课 程 标 《
质疑 、 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作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质疑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质疑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质疑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质疑、“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

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

也就是说在现代的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质疑的法方呢?一、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生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的人很多,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的去文字上找答案,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问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我在实习中体会到: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因为疑问往往是人的思维的开端。

所以,我们的教学需层层设疑,使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启发鼓励他们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疑问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经过潜心思索,在解疑中发展
思维、获取能力。

一、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因质疑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有人说:“最大的报酬是发现带来的激动,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

”让学生尝一尝因质疑而获取新知识的甜头,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感情上的鼓舞和巨大的幸福与满足。

如教《孔乙已》一课时,当学生对课文结尾写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看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提出了如下质疑:“大约表示一种推测;的确表示肯定的判断,这对有矛盾的词语,怎么可以修饰同一行为?”当时,我不是随问而答,而是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互相研探去解疑。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们从课文中找到了“大约”一词所指的内容。

因为孔乙已最后一次来到酒店里,一是脸黑且瘦,衣衫褴褛,双腿打折不能行走,靠双手移动处处行乞,他
已形容枯槁,行将就木。

以后这几年又没露过面,可是又没有确实的消息证明他已经死了,所以只能从孔乙已的生活现实出发,推测他
可能死了。

又从社会根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孔乙已不幸而死的必然性的剖析,明确了“的确”一词,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这样,学生自己不仅通过精读深思解决了问题,这句话不仅不矛盾,而且语意是明确的,它含蓄地揭示了孔乙已的结局。

同时,学生亲自尝到质疑的甜头,引起他们学习的冲动,产生对质疑的巨大兴趣,从而能主动地运用质疑这一手段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因质疑而获得新思维的鼓舞
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世人没有看见过的新物质和已知事物的新性质。

因为创新与兴趣是紧紧联在一起的,如果老学前人的东西,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很难有什么兴奋的感觉。

而如果自己能有所创新,能在学习、研究为前人所公认的知识、概念之基础上,以自己所有的心得创建“自成一家言”,敢于向知识的纵深探求,敢于发表与常人相异而又高出常人的真知灼见来,就很容易使人振奋,感到乐趣无穷。

为了让学生亲自感觉一下因质疑而获得创新思维的鼓舞,由鼓舞而产生的兴趣必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质疑去学习。

如教《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时,全班学生都认为扁鹊医术高明,是一位好医生。

只有一个同学凡响不同,他认为扁鹊在“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的时侯,“已逃秦矣”造成了“桓侯遂死”,由此看来,扁鹊不能算是一位好医生。

原因有二:①缺乏医德。

在病人尚未死去的时候逃走,没有尽到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

②逃到秦国是犯了叛国罪的。

对待如此截然相反的质疑,我没有予以压抑,并且充分肯定了他“独出心裁”的见解。

结果,不仅使这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发表“独辟蹊径”的意见,而且在全体学生中逐渐形成
大面积创新质疑局面,甚至时常爆发出一些令教师难为的疑问“冷门”,学生主动质疑的激情也因此变得更加强烈。

三、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1、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提出质疑。

如在教学《狼》的过程中学生曾对课文的议论部分提出疑问:“这个部分可否去掉,作者不发议论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思索吗?”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学生们明白议论部分正是文章的中心,作者直接发表议论更能引起读者注意,更能给人以启迪。

2、引导学生仔细地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修辞手法运用之妙。

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在教《狼》时,我曾问学生:“课文开头写屠夫遇狼,可为什么还要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呢”文章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另一方面寓其深刻用意:“一屠”是一个人,面对两狼,又是傍晚,无人相助,如何斗狼呢?这必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不能满足狼的贪婪之心,是紧紧迫赶屠夫的。

寥寥几笔,写出高度紧张的境况,为下文作势,所以一开头就能吸引读者。

3、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将新学的知识和以前所学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提出疑问。

如教《纪念白求恩》时,可引导学生将议论文和记叙文作比较、议论文中记叙和说明文中的记叙作比较等。

通过比较,可使学生所学知识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索,发现了疑问,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冲动,从而在积极的思维中存疑、释疑、长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