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之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由于他写了一个名叫《伊尹扶汤》的剧本,经过认真排演后,拿到宫廷献演,得到了皇帝和官员们的称赞,关汉卿由此声名大振。
关汉卿以他的多才多艺,成为当时戏剧界的领袖。
他一生创作多达67个剧本,还有不少散曲和套曲,至今仍有他的18个剧本和一百多首散曲流传下来。
精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一、元曲四大家是谁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二、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
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那么这四大家都有那些比较有代表的作品流传于世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
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
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
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
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
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各自代表作都是什么?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各自代表作都是什么?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那么,我们经常说起的”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四位?他们各自又有哪些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的就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当然,史上还有其他说法,不过都未见流行。
关汉卿(1219年-1301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运城),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人,及祁州(今河北安国)人等说。
关汉卿的剧作,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代表作《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鲁斋郎》、《调风月》等,数百年来长演不衰。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白朴(1226年-1306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
主要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等,这些作品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其作品主要是历史题材,剧情多为名人、才子韵事,承袭元好问长短句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
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汉宫秋》(马致远):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元曲四大家” 是谁
“元曲四大家” 是谁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明代,经过元代、明代、清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元曲的发展史上,有四位杰出的艺术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们是郑光祖、白朴、关汉卿和马致远,他们为元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一、郑光祖郑光祖,字文宾,号中行。
元朝杭州府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他是元曲发展历程中极具分量的一位艺术家。
他的作品具有复杂的情节,可以体现出浓郁的文化、历史意蕴,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他更擅长根据历史人物的事迹编写剧本,在刻画角色形象和人物性格方面具有深刻的见地。
他的代表作有《汉宫秋》、《摊破天》等,其中《汉宫秋》是一部以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传奇戏,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至今仍为人所喜爱。
二、白朴白朴,字子远,号天心。
他是元曲四大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以幽默风趣、富有戏剧性和代表性为大家所公认。
他以“才华横溢,涵盖广泛,情节奇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标志,成为元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有《汉宫秋》、《南柯记》等。
其中《南柯记》是白朴最著名的作品,以良宵佳节,情感脉脉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触目惊心,令人痛苦的人生观。
三、关汉卿关汉卿,字仲成,号花间。
他是元曲发展史上最为突出的脸谱剧作家。
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充满鲜明的个性特征,依据舞蹈的感性特点,深入人心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生命意识。
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等。
其中《窦娥冤》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一件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使得它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成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四、马致远马致远,字正则,号太虚道人。
他之所以称为“元曲四大家”,是因为他的作品对元曲发展历程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及民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他更注重历史剧的写作,将历史与文学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后人的心灵。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其中,关汉卿是元杂剧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浑厚,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
白朴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作曲家、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情节多为名流才子之事,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等。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节奏紧凑,意境深远,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情节生动,代表作有《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元杂剧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也指杂剧。
元杂剧的特点是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自由,善于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元杂剧四大家的作品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水平,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这四位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杂剧流派的创作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有哪些著名作家?以下是边肖主编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内容。
欢迎你来看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屈原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的《赵氏孤儿》。
元曲有四部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南方四大剧种分别是京、柳、白、沙:《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关汉卿非作)和《杀狗记》。
中国的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在宋金时期逐渐成熟,元代杂剧繁荣发展,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80多位杂剧作家的名字被记录下来。
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人,代表了元杂剧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创作成就,所以他们后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月不详),元杂剧创始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经借出(一个名字是借出),已经借出。
汉族,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大都(今北京)人,周琦(今河北安国县)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杂剧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杂剧67种,现在的杂剧16种,其他五种是否是他的作品还没有定论。
最出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过很多历史剧,比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今天,小玲有40多首散曲,10多套。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浑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的“我是一颗不会蒸、不会煮、不会打、不会炸、不会咝咝”的铜豌豆(《别老》)形象也广为人知,被誉为“屈家之贤”,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后改称朴、汉族,西州(今山西河曲)人,迁居镇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居金陵(今南京)。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另一位是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作家。
元曲四大家
2015-7-22
此作品也带有更多 的喜剧意味。其中 以《救风尘》为最 有代表性。
7
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 以《单刀会》的成就为 最突出。剧中主角关羽 的出场在第三折,但第 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 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 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 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气氛。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共四折。现存版本,有 《古名家杂剧》本与 《元曲选》本。 2015-7-22 8
3
2015-7-22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 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 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 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 “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 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也因此而被誉为“曲家圣 人”,简称“曲圣”。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 18部,散曲现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个别作 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 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是他的代表作。其最著名的作品为《窦娥冤》——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后也被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
作品风格
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
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 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 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 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 的需要。
2015-7-22
17
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 《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附图即为 此作)。剧本以唐朝陈玄祐的《离魂记》小说 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 腹为 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 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 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 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 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 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 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 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 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 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 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 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分别有哪些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分别有哪些代表作)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位。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也被后世誉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原名不详,汉卿是他的字,号已斋,也作一斋、已斋叟。
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也是元杂剧的奠基人,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关汉卿的一生创作很多戏剧,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他编写的剧本有67部,流传至今的有18部杂剧和一百多首散曲。
创作题材的覆盖面相当的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关汉卿的代表作中最出名的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其他作品有《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望江亭中秋切鲙》等。
白朴白朴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仁甫,号兰谷。
他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与关汉卿不同的是,他的创作题材大多出自历史传说,剧情也大多是爱情韵事。
他的语言雍雅华丽、绚丽多彩,情意深切绵长,他的戏剧属于文采派,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白朴写过十五种剧本,杂剧的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等。
马致远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戏剧大多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还兼备豪放清逸的特点。
马致远的杂剧有十六种,最杰出的作品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被后人称为元曲的最佳杰作。
其他作品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江州司马青衫泪》、《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等。
郑光祖郑光祖,字德辉,他的生平记载并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剧这一民间艺术。
郑光祖的作品有两个主题,一是描写男女爱情生活,二是历史题材的故事。
据记载,郑光祖的杂剧剧本有18种,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汉宫秋》(马致远):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
元曲四大家介绍
元曲四大家简介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悟桐雨》,郑光祖: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平事迹不详。
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与关汉、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走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的名词解释: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
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
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
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
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
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 1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 1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运,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季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
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下面继续说说元曲四人的具体个人简介,希望能帮助你更多的了解元曲四人。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 2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
在元代,有一批著名的戏曲家,后人称之为元代四大戏曲家,那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下面是为你搜集元代四大戏曲家分别指谁,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汉卿大约生于1220-1300年间,字不祥,号已斋,关于其出生地有很多个版本,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山西运城人,也有人说他是河北安国县人,还有人说他是现在的北京人,人一出名很多地方就会争着要成为其出生地,由此也可见关汉卿的名头跨国历史的长河在今天也确实是够响亮的。
关汉卿生于金末元初,因为元代统治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也可以说关汉卿生活元末明初。
总而言之关汉卿生存的那个时代确实是处于动荡之中,元朝统治下,将人分为四等,关汉卿就属于低等人的汉人,而且关汉卿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有着“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可见文化人的地位是相当的低的。
同时元朝的统治下的等级制度就已经激化了民族矛盾,社会是相当黑暗的,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联合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开始抗争,可以说从元朝统治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抗朝廷的斗争。
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又黑暗的社会,关汉卿感受是丰富的,他将这些感受都诉诸笔端,那个时代造就了一个属于世界的关汉卿。
关汉卿的作品相当的多,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了杂剧67部,
小令40多首,套曲十多首,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高产的戏剧作家,也是一个成功的词曲作者。
关汉卿的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在其作品中充满着昂扬的战斗精神,让人鼓舞,让人向往幸福的生活。
关汉卿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外国人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四大戏曲家白朴简介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天净沙》、《水调歌头》、《水龙吟》等等。
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和诗人元好问十分交好。
在当时,白朴的家庭十分幸福美满,家境优渥。
白朴在这样一个家庭出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白朴出生没有多久,南京已经被蒙古军所包围,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重臣,每天为国家的存亡而四处奔走,根本无暇顾及白朴母子。
后来,蒙古军决定炮轰汴梁城,白华和皇上渡河而走,不得已把妻儿留在汴京,蒙古军攻入城后,抢劫了很多东西,在这次战争中,白朴母子走失了。
幸亏元好问将白朴姐弟解救出来,将白朴姐弟带入他家抚养。
后来,白朴的父亲投靠了元朝,元好问知道后,便将白朴姐弟带去还给了白华,白朴父子相见抱头痛哭。
政治稳定后,白朴和父亲也安定下来,白朴听从父亲的指导,安心做学问。
而白朴在诗歌等方面的造诣越来越高,期间有人提拔他做官但是白朴都谢绝。
白朴一生最恨蒙古军的恶行,他写了大量的诗歌
以抒发自己对蒙古军的憎恨之感,这也是白朴不为官的理由。
白朴决定寄情于山水之间,白朴一生行走在祖国的山河之中,他以景观为创作基点,写了大量的诗歌、小令、元曲等作品。
《梧桐雨》、《墙头马上》都是白朴的杂剧代表作,通过描写曲折的爱情故事,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情。
四大戏曲家王实甫简介王实甫,名信德,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
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最著名的剧作是《西厢记》,流传到今天的杂剧一共有十三种,王实甫很好的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元代的口头语言,创造了璀璨的元曲词汇,堪称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文采派”代表人物。
王实甫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王实甫生动的刻画了崔莺莺、张生和红娘,特别是红娘堪称是女中豪杰。
这部戏是从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两部作品改编而来的,特别是故事情节与《西厢记诸宫调》情节变化不多,只是在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的成功。
成为后世交口称赞的一部佳作。
王实甫不仅仅在杂剧上具有非常高的成就,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散曲流传下来,无论是杂剧还是散曲王实甫都具有非常高的成就,作品不仅仅语言生动活泼,具有非常高的美感,而且思想也非常的积极向上,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先进性,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是具有非常浓烈的进步的思想价值的。
王实甫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堪称是当时
的楷模。
四大戏曲家马致远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据东光县志的族谱和东光马氏族谱记载,马致远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
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没有几年,职位被调动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
虽然也是为官,可老是调来调去,官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离马致远本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遥不可及了啊。
所以马致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二十年的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
当马致远晚年的时候,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后来也因为自娱自乐而离开人世。
虽然马致远他的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创作的曲子,却还都是很不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词,还有一小部分都是开始必备的题材,现如今,很多不能得知的人都善用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