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设备使用、维修、检查制度(3篇)
设备使用、维修、检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检查工作。
第三条所称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电子设备、仪器设备等各种设备。
第四条设备使用、维修和检查工作应遵循科学、安全、有效、节约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使用第五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规程,确保正确操作设备。
第六条设备使用人员不得擅自将设备借给他人使用。
第七条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使用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不得违反规定使用设备。
第八条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寿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第九条设备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设备的卫生。
第十条对于存在故障的设备,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设备使用人员应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拆卸、改装设备。
第三章设备维修第十二条本单位应设专职维修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维修单位对设备进行维修。
第十三条维修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具备一定的维修技术和经验。
第十四条维修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修手册和维修规定进行维修工作。
第十五条维修人员应及时响应设备故障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维修。
第十六条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应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七条维修人员应及时向使用人员通报设备维修情况,确保使用人员了解设备的维修进展。
第十八条维修人员应及时向使用人员提供设备维护保养的建议,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四章设备检查第十九条本单位应设专职检查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查单位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第二十条检查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外观情况等。
第二十一条检查人员应按照设备检查手册和检查规定进行检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检查人员应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向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反馈检查结果。
第二十三条检查人员发现设备存在严重问题或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设备程序管理制度
设备程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设备程序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程序管理工作。
第三条设备程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维修、保养、更换、报废”四个程序,做到及时、准确、严格执行。
第二章维修管理第四条设备维修必须按照设备维修保养手册的规定进行,维修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维修方法和流程,做到标准化维修。
第五条维修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明确故障原因,然后按照维修手册的要求进行维修,维修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第六条维修后必须进行设备试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方可交付使用。
第七条设备维修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必须注明维修内容、时间、人员等详细信息。
第三章保养管理第八条设备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日常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定期保养由维修人员负责。
第九条日常保养包括设备清洁、润滑、调试等工作,必须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做到及时、细致。
第十条定期保养必须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必须做到按时、按要求进行保养,保养过程要认真、细致。
第十一条保养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必须注明保养内容、时间、人员等详细信息。
第四章更换管理第十二条设备出现问题无法修复时必须进行更换,更换程序必须按照设备更换手册的规定进行。
第十三条更换前必须经过维修人员或技术人员确认,然后才能进行更换,更换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第十四条更换后必须进行设备试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更换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必须注明更换内容、时间、人员等详细信息。
第五章报废管理第十六条设备达到报废标准必须进行报废处理,报废程序必须按照设备报废处理手册的规定进行。
第十七条报废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认设备达到报废标准,然后才能进行报废处理,报废过程要注意环保。
第十八条报废后必须进行报废记录,必须注明报废原因、报废时间、报废人员等详细信息。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设备程序管理工作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维修、保养、更换、报废等各个环节。
设备管理第七章备件管理
4.按备件的制造材料分:金属件与非金属件
5.按零件使用特性(或在库时间)分:
(1)常备件:使用频率高、设备停机损失大、 单价便宜、需要经常保持一定储备量的备件, 如易损件、消耗量大的配套零件、关键设备 的保险备件等;
(2)非常备件:使用频率低、停机损失小、单 价昂贵的零件。
三、备件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备件管理:是指备件的计划、生产、订货、 供应、储备的组织与管理,它是设备维修资 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只有科学合理的储备与供应备件,才能使设备 维修任务完成得即经济又能保证进度。备件 储备过多,造成积压,增加成本,影响流动 资金周转;储备过少,影响维修供应,妨碍 维修进度,延长停歇时间,同样造成经济损 失。
备件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设备维修需要的备件,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尽 量减少备件资金,也就是要求做到以下四点:
(1)及时供应维修人员所需的合格备件; (2)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关键设备的备件供应工作,保证其正
常运行,尽量减少停机损失;
(3)做好备件使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4)在保证备件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备件的储
五、备件管理的现代化 1.ABC管理法在备件管理中的应用 备件的ABC管理法,是物资管理中ABC分类控制在备
件管理中的应用。它是按照备件的品种、规格、占 用资金和备件库存时间、价格差异等因素,采用必 要的分类原则而实行的库存管理办法。 (1)A类备件,占品种数量的10~15%,占资金的 80%左右;A类备件应严加控制,运用存储理论确 定合适的存储量,尽量缩短订货周期,增加采购次 数,以加速备件储备资金的流转。 (2)B类备件:占全部品种的20~30%,占全部资金的 15%左右;B类备件可适当控制,根据维修需要, 适当的延长订货周期,减少采购次数,做到两者兼 顾。
生产经营单位设备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设备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设备的购置、接收、验收、保管、维护、维修、更新、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设备包括:在生产条件下使用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安全设备、仪器仪表、工装夹具、工艺装备、办公设备等各类非消耗性生产资产。
第二章设备购置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认真做好设备购置工作。
设备的采购应当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明确设备的用途、型号、数量、质量标准等,并且应当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
第五条设备购置应当由专门的设备采购小组负责,小组成员应包括经理、财务人员、生产经理和相关技术人员。
设备采购小组应详细调研采购设备的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谈判,并最终确定购买决议。
第六条设备采购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章设备验收第七条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设备验收管理,保证设备的合格率。
设备采购后,应当通知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
第八条设备验收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
验收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安全检查等内容。
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条设备验收后,应当将设备交由维修人员进行必要的保养维护,并逐步投入生产使用。
第四章设备保管第十条设备的保管应当由专门的设备保管人员进行管理。
设备保管人员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设备的外观和内部情况。
第十一条设备应当在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中存放,并且要定期进行除尘、清理、润滑等工作,保持设备的状态良好。
第十二条设备的保管人员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五章设备维护第十三条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维护包括日常的润滑、检查、调校等工作,以及定期的大修、加固等工程。
燃气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燃气公司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燃气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检修及报废等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二章设备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第四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检修及报废等工作。
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设立设备管理科,负责具体实施设备管理工作。
第六条设备管理科下设设备管理组、设备检修组、设备档案组,分别负责设备管理、设备检修、设备档案等工作。
第三章设备前期管理制度第七条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选型、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等工作。
第八条设备选型应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求,结合设备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备。
第九条设备采购应通过公开招标、询价等方式进行,确保设备质量、价格合理。
第十条设备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设备合同进行,确保设备质量、性能满足要求。
第十一条设备安装、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装到位、调试合格。
第四章设备改造、更新管理制度第十二条设备改造、更新应结合公司发展规划、设备使用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合理制定改造、更新计划。
第十三条设备改造、更新应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确保改造、更新质量。
第十四条设备改造、更新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改造、更新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第五章进口设备、重点设备管理制度第十五条进口设备、重点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进口设备、重点设备在采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等环节,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设备合同。
第十七条进口设备、重点设备应建立专门的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相关信息。
第六章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制度第十八条设备检修计划应根据设备使用情况、维修保养周期、设备状况等因素制定。
第十九条设备检修计划应明确检修时间、检修内容、检修责任人等。
第二十条设备检修计划应报设备管理部门审批,经批准后实施。
第七章公共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服务管理方案
第七章公共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服务管理方案设施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保证服务地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障物业功能的正常发挥,可以提高物业的使用水平,完善使用功能,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经过实地查勘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设施设备运行管理体系1、组织建设组织职能:以确定的安全要求(国家法规、公司规则、设备设施特点)和合理的成本保障生产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效率最高,性能最好,成本最低,故障最少,安全可靠。
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
2、工作内容运用已有资源进行纠错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局部或全局保养、预防性检查、修理、设备改进等)确定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参与新设备选购和安装投产工作制定合理的操作指南,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设施将设备保持高度安全状态,杜绝人身及公司财产的损伤3、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台帐——清晰反映设备设施的名称、品名、生产编号、资产号、设备管理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商、购入日期、采购金额、使用部门、体积、功率等。
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维修手册、总图、原理图、功能图、安装手册、配件手册等。
记录资料——使用记录、润滑记录、能耗记录、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整改记录、会议记录等二、设施设备使用操作指南编制与执行督导1、操作指南编制——重点规范操作资格认定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使用前点检及确认、开机程序、行驶要求、堆放要求、载重要求、搬取要求、装车要求、安全事项等)。
2、执行督导——实行点检确认制,由设备负责人员于作业前用数分钟时间,按照点检规定项目对设备进行随机抽查,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点检实施情况并记录,以确保点检制度的落实,并为设备的预知维修提供依据。
3、作业内容及时间管理——维修人员按照每日的作业内容进行记录,记录每台设备的作业人、作业起止时间及作业内容,以月份为单位进行统计并通报物业服务中心,以便物业服务中心根据统计数据对设备进行分析监控和制定检修计划。
2023年设备维修管理规定
2023年设备维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设备维修工作的管理,提高设备维修效率,保障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设施的设备维修工作。
第三条设备维修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原则。
第四条设备维修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维修人员进行。
第五条设备维修工作所需资金应在年度预算中列支,确保维修经费充足。
第六条设备维修工作应与设备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相互配合,形成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维修人员管理第七条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需持有相关岗位资格证书。
第八条维修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不定期组织专业技能鉴定,确保其维修能力和水平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第九条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维护设备运行安全,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条维修人员应爱岗敬业,保持良好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第三章维修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对于设备的维修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接报故障:接到设备故障报告后,及时确认故障,并记录相关信息。
(二)排除故障: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工作。
(三)验收维修:经维修人员修复后,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故障分析:对于较为严重的故障,应进行故障分析,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第四章设备维护保养第十二条设备维修工作应与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相结合,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第十三条设备应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因长期使用而出现故障。
第十四条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应根据设备性能和使用情况制定,包括维护保养内容、频次、责任人等。
第十五条维修人员应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工作,做好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工作,并记录相关维护保养信息。
第十六条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与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共同维护设备的工作状态。
(ppt版)设备维修更新与技术改造
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8、灵活性 它包含如下几个内容:〔1〕在工作对象固定的条件下,设备能够
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操作使用(shǐyòng)比较方便灵活;〔2〕 对工作对象可变的加工设备,要能适应多种零部件加工的性能,通用性 要强;〔3〕设备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体积小,占用作业面积小, 移动方便。 9、经济性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方法 二 :现值法
注意;当不同方案下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同时(tóngshí),不能直接比 较,应采用最小公倍数法对所有方案的计算期进行处理。
10000元
10000元
012 … 9000元
50000元
10 11 9000元
…
50000元
甲方案的现金流量图
19 20 9000元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50000+40000 ×0.46319+9000 ×9.8181 -10000 ×0.21455 =154745(元)
乙方案寿命(shòumìng)周期总费用〔现值〕
=120000+6000 × 〔P / A ,i , 20〕 -20000 × 〔P / F,i , 20〕
=120000+ 6000 × (P / A ,8% , 20) -20000 × (P / F,8% , 20)
此种有形磨损可使设备精度降低、劳动生产率下降,到达(dàodá)一定 程度时,就会导致整个设备功能下降,引发故障。
第二种有形磨损,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磨损,又称自然磨损, 往往表现为生锈、腐蚀、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从而引发故障。
第七章-混凝土拌合站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办法
第七章拌合站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办法
及时保养和正确操作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为此,拌合站设备的使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根据施工任务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
3、拌合站操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操作人员时应征得设备管理人员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4、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按《混凝土拌合站安全操作规程》、《混凝土拌合站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并依据《润滑表》和《拌合站例行保养表》定期维护保养。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前班操作人员在交接时应说明设备存在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对于上一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本班工作之前解决,不允许设备带病作业。
6、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试验部门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施工,若随意改变配合比,每发现一次对操作人员处以50元的罚款,对站长处以100元的罚款。
7、如因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机械、人身、质量事故,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分析事故原因,并追究责任,对责任人按直接经济损失的50%罚款。
8、每套拌合站配有电工和修理工各一名,负责本站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
9、每套拌合站配备一套常用维修工具,由维修人员保管,若丢失或损坏由拌合站自行解决。
10、拌合站应备齐、备足设备易损件,及时排除意外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11、操作人员应做好控制室内、搅拌机周围、场地内的环境卫生,并及时清理搅拌仓内残余混凝土。
12、每月28日进行设备检查,检查重点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内业资料和站场环境卫生等。
生产工厂的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生产工厂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条设备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第二章设备分类及管理职责第四条设备分类1.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价值和使用寿命,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2. 根据设备的使用性质,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公用设施等。
第五条管理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维修、更新和报废等工作。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4.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三章设备采购与验收第六条设备采购1. 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
2. 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市场调研,确定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和价格。
3. 设备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内容。
第七条设备验收1. 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质量、性能等。
2. 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填写验收报告,并办理设备入库手续。
第四章设备安装与调试第八条设备安装1. 设备安装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
2. 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技术规范进行,确保设备安装质量。
第九条设备调试1. 设备安装完成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调试。
2. 调试过程中,应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第五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十条设备使用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设备维护1. 设备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2. 日常维护由操作人员负责,定期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工厂部门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厂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厂所有生产、辅助及管理等部门使用的设备。
第三条设备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科学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全厂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更新等工作。
第二章设备的分类与编号第五条设备按用途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管理设备等。
第六条设备按重要程度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等。
第七条设备编号采用统一编码,编码格式为:部门代号+设备类别代号+设备序号。
第三章设备的购置与验收第八条设备购置应遵循以下程序:1. 需求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设备购置申请;2. 设备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确定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价格等;3. 采购部门根据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采购;4.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第九条设备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的外观、结构、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 设备的随机文件、技术资料应齐全;3. 设备的安装、调试应符合规定。
第四章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第十条设备安装前,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安装场地、安装条件等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设备安装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并确保安装质量。
第十二条设备安装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第五章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第十三条设备运行应遵循以下规定:1.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2. 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3. 设备运行记录应完整、准确。
第十四条设备维护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定期检查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排除;2. 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3. 对易损件进行定期更换;4. 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
第六章设备的维修与更新第十五条设备维修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维修应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进行;2. 维修应尽量采用原厂配件或合格配件;3. 维修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本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综述一、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维修各类设备,保障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三、本规定的执行单位为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维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二章设备维修的责任与义务一、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维修计划、组织设备维修工作、制定设备维修流程与标准、监督设备维修质量等工作。
二、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需求,制定详细的设备维修计划,确保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档案,记录设备维修的过程和结果,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三章设备维修的流程与标准一、设备维修的流程包括设备故障报修、设备检查与诊断、设备维修方案制定、设备维修实施、维修结果评估等环节。
二、设备维修的标准包括设备维修时间标准、设备维修质量标准、设备维修费用标准等。
三、设备维修流程和标准应当根据设备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保证维修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设备维修的管理措施一、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并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二、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协调解决设备维修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和工作质量。
第五章设备维修的安全与保密一、设备维修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保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稳定。
二、设备维修涉及到的技术和信息应当进行严格的保密处理,防止泄露和利用不当。
第六章设备维修的奖惩和激励机制一、设备维修工作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励其更好的完成维修任务。
二、设备维修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或维修质量差的个人和集体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告,促使其改正错误和提高维修质量。
第七章附则一、本规定由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备用设备管理制度
备用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和强化公司备用设备的管理,提高备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保障公司备用设备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各类备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办公设备等。
第三章设备管理责任部门公司备用设备的管理责任部门为设备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备用设备的采购、配送、维护、维修以及处置等工作。
第四章设备采购管理1.备用设备的采购应当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一采购,应当准确核算数量和品种,确保备用设备的采购工作符合公司的实际需求,并且符合公司的采购政策和流程。
2.备用设备的采购应当严格按照公司的采购标准和流程进行,采购人员应当认真履行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过程的合法、合规。
3.备用设备的采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确保备用设备的质量和价格。
第五章设备配送管理1.备用设备的配送应当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合适的包装和运输方式,确保备用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备用设备的配送应当合理安排,配送人员应当认真履行配送程序,确保备用设备的准确送达和使用情况的落实。
3.备用设备的配送人员应当负责对备用设备的数量和品种进行清点和确认,确保备用设备的配送准确和完整。
第六章设备维护管理1.备用设备的维护应当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确保备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得到及时、准确的落实。
2.备用设备的维护人员应当认真履行维护程序,确保备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备用设备的维护包括但不限于清洁、保养、检测、维修等工作,维护人员应当根据备用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维护工作。
第七章设备维修管理1.备用设备的维修应当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维修工作包括日常维修和大修等。
2.备用设备的维修人员应当认真履行维修程序,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和准确进行。
3.备用设备的维修应当按照具体情况进行,维修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维修方式和方法。
设备、工器具保养及维修管理制度(3篇)
设备、工器具保养及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设备、工器具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工器具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第三条设备、工器具的保养和维修应遵循“提前预防、综合管理、主动维修、完善检查”的原则。
第四条设备、工器具的保养和维修应具备规范性、周期性和系统性。
第五条设备、工器具的保养和维修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设备管理部门所有。
第二章设备、工器具的分类和标识第七条设备、工器具按照其使用性质和用途,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工器具。
第八条设备、工器具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和标识。
分类要准确、明确,标识要醒目、持久。
第九条设备、工器具的标识应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安装地点等信息。
第十条设备、工器具的标识应牢固固定,避免遗失或混淆。
第三章设备、工器具的保养管理第十一条设备、工器具保养管理包括计划性保养和日常保养。
第十二条计划性保养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工器具的使用情况和生产需要制定。
第十三条计划性保养工作应提前编制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合作、掌握时间节点。
第十四条计划性保养工作包括设备、工器具的检查、清洁、润滑、调整、更换。
第十五条日常保养由设备使用人负责,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清洁和保养。
第十六条设备使用人应对设备的状况进行日常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报修。
第四章设备、工器具的维修管理第十七条设备、工器具的维修分为日常维修和大修。
第十八条日常维修包括设备的小故障修理、部件更换、调整。
第十九条日常维修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安排和执行。
第二十条大修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维修需要进行安排。
第二十一条大修包括设备的主要部件更换、调整和整体修复。
第二十二条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资质,操作过程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第五章设备、工器具的报废管理第二十三条设备、工器具达到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报废标准或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报废。
公司客户设备管理制度
公司客户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公司客户设备管理工作,保障公司客户设备运行正常、安全稳定,提升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客户设备管理中的活动。
第三章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客户设备的安全运行。
2. 主动服务: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3.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客户设备管理工作,共同维护客户设备的正常运行。
4. 防患于未然: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5. 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客户设备管理服务水平,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第四章设备保管1. 公司对于客户设备实行定期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在不需要使用设备的时候,保持设备干净整洁,远离雨淋、日晒、严寒和高温环境。
3. 对于不常用的设备,定期进行试运行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第五章设备使用1. 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应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操作正确、稳定。
2. 禁止擅自修改设备的电气回路、管路、机械部件等,以免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设备,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六章设备维护1. 设备维护工作由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技术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
3. 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调校和紧固作业。
第七章设备维修1. 对于需要维修的设备,应及时通知维修部门,并按照维修部门的工作安排进行维修工作。
2. 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维修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维修要求进行操作。
第八章备件管理1. 对于重要备件和易损件,应建立备件库存,确保备件的有效来源和及时供应。
2. 对备件的采购、入库、领用等活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备件的使用合理、规范。
第九章设备报废1.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办理设备报废手续,并进行设备的淘汰处理。
现场防汛设备管理制度
现场防汛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现场防汛设备的管理,保障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抗洪抢险的能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到防汛设备的管理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防汛设备的采购、使用、保养和维修等。
第三章防汛设备管理单位1. 防汛设备管理单位的设置应符合国家规定,并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设备支持。
2. 防汛设备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确保防汛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管理。
第四章防汛设备的采购1. 在进行防汛设备采购前,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比较,确保所采购的设备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质量。
2. 采购防汛设备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进行,严禁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确保所购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对于高价值的防汛设备,需进行严格的验收和登记,确保其数量和质量完全符合要求。
第五章防汛设备的使用1. 防汛设备的使用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使用。
2. 负责使用防汛设备的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效证书,确保其具备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3. 防汛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第六章防汛设备的保养1. 防汛设备的保养应当定期进行,并建立保养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2. 对于易损件和关键部件,需定期进行更换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对于长时间不用的设备,需进行适当的防腐、防锈处理,保证设备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第七章防汛设备的维修1. 防汛设备的维修应当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并遵循相关的作业规程和标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维修设备时需使用专用工具和特定备件,严禁随意替换或改动设备的部件。
3. 维修后的设备需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
第八章防汛设备的报废和更新1. 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需及时予以报废,并按规定进行处置。
厂控设备管理制度
厂控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厂控设备的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厂控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按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第二章厂控设备的购置和验收第四条公司各级管理部门需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提出合理的设备投资计划,由相关领导审核通过后购置设备。
第五条设备购置前须进行严格的资料审查和比选,并与生产、技术支持等相关部门进行充分协商。
第六条设备的验收应由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确保设备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三章厂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七条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每台设备均应有定期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做到定期巡检。
第八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润滑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设备维护和保养记录应当及时和详实,包括维护人员、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等。
第四章厂控设备的运行管理第十条单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操作资格证书方可操作设备。
第十一条设备的运行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操作参数和程序。
第十二条设备运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当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厂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第十三条公司需不断跟踪设备的技术发展和更新,对已过时的设备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
第十四条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应根据生产需要,经过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的验证和评估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包括改造方案、实施过程和改造后的效果等。
第六章厂控设备的故障处理第十六条设备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进行故障诊断,分析故障原因,并按故障的严重程度进行及时处理。
第十七条对于需要停机维修的设备,需提前进行停机计划,协调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做好停机准备工作。
功能室成套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功能室成套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障教学、科研、生产等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功能室,包括实验室、教学室、培训室、演示室等。
第三条功能室成套设备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管理职责第四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功能室成套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报废等工作。
第五条教师或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和报修。
第六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安全生产监督和事故处理。
第三章设备采购与验收第七条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性能稳定、售后服务良好的设备供应商。
第八条设备采购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采购的设备质量。
第九条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规格等。
第十条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设备档案的登记。
第四章设备安装与调试第十一条设备安装前,应确保安装场地符合设备安装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
第十二条安装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安装过程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
第十三条设备安装完成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五章设备使用与保养第十四条使用人员应接受设备操作培训,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五条使用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第十六条使用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整洁、完好。
第十七条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得擅自拆卸或修理。
第六章设备维护与维修第十八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润滑、紧固、调整等。
第十九条设备维修应按照维修计划进行,维修过程中应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第二十条维修完成后,应由维修人员进行验收,并做好维修记录。
第七章设备报废与更新第二十一条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因技术落后、性能不满足需求时,应予以报废。
第二十二条报废设备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并办理报废手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第二节 设备修理定额与修理复杂系数 设备修理定额包括修理工时定额、停歇时间定额、材料消耗定
额及修理费用定额等。修理定额是制订修理计划、考核修理中各项 消耗及分析修理活动经济效益的依据。 一、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不仅外形有大有小,重量有轻有重,而且 结构繁简、精度高低程度都不一样,这些差异都不能用来确切反映 维修工作量的大小。为了维修工作的需要,要求建立一个能确切反 映设备维修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大小的假定单位,这就是设备修理复 杂系数。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主编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图7-1 冰山效应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第一节 维修方式与修理类别 设备的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
设备特点及设备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选择适当的维修方式。 一、设备的维修方式
设备的维修方式具有维修策略的含义。现代设备管理强调对各 类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就是强调设备维修应遵循设备物质运 动的客观规律,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维修资源,达到寿 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维修方式如下所述。 1.事后维修
设备结构越复杂、主要部件尺寸越大、加工精度越高、生产能 力越大,设备修理复杂系数就越高。影响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的主要 因素有: 1)设备结构的自动化程度、复杂程度和结构特性。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表7-2 常用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表7-2 常用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2)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所需的主要动作项目。 3)设备主要运动的变速级数,需要刮研的重要接合面大小,设备的重量以及组成设 备的零件数。 4)设备效能及设备主要部件的几何尺寸和精度。 5)设备工作条件(如压力、温度等)。 6)设备特性和修理的方便性。 7)设备电气控制部分的复杂程度。 8)使用动能的类别及输送、贮存介质(气体、液体等)的性质。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2.预防维修 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为了降低故障率,按事先规定
的修理计划和技术要求进行的维修活动,称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 主要有以下维修方式。 (1)定期维修 定期维修是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 具有周期性特点。我国目前实行的设备定期维修制度主要有计划预 防维修制和计划保修制两种。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3.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的主要用途
1)衡量企业或车间设备修理工作量的大小。 2)表示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量的大小,可用于合理地配备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人, 配备维修用设备。 3)制订设备维修的各种消耗定额(如设备修理工时、费用、材料、备件储备等定额) 和停机时间定额的基本依据。 4)编制维修管理工作计划和统计分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 5)确定设备等级标准的重要依据(如重点设备、主要生产设备等)。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1.修理复杂系数的概念 设备修理工作的劳动量是根据修理类别、设备的结构特性、工
艺性能以及设备的零部件的几何尺寸所决定的。用来衡量设备修理 复杂程度和修理工作量大小的指标,叫做设备修理复杂系数(以F表 示)。它分为机械修理复杂系数(以JF表示)、电气修理复杂系数(以DF 表示)、热工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用F热表示)。 2.影响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的因素
1)计划预防维修制(简称计划预修制)。2)计划保修制(又称保养修理制)。
(2)状态监测维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 行修理的预防维修方式。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使用和修理,尤其 是诊断和监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 化程度、发生(或将要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 而采取正确的维修类别。这样能充分掌握维修活动的主动权,做好 修前准备,并且可以和生产计划协调安排,既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又能充分发挥零件的最大寿命。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 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密、大型、稀有类设备,即值 得投入诊断与监测费用的设备,以使设备故障后果影响最小,避免 盲目安排检修。它是今后企业设备维修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3.改善维修 为消除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局部结构和零件设
计加以改进,结合修理进行改装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维修性的措施, 称为改善维修。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二、修理类别 预防维修的修理类别有大修、中修、项修、小修、定期精度调整
和定期维护。
(1)大修 设备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计划修理。 (2)中修 中修的工作量介于大修与小修之间,对中修的要求比大修低。 (3)项修 项目修理(简称项修)是对设备精度、性能的劣化缺陷进行针对性的 局部修理。 (4)小修 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种计划修理,以维持设备技术状态为主要目 的。 (5)定期精度调整 定期精度调整是对精密、大型、稀有机床的几何精度进行 定期调整,使其达到(或接近)规定标准。 设备大修、项修、小修、定期精度调整的工作内容比较见表7⁃1。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表7-1 设备大修、项修、小修、定期精度调整的工作内容比较
三、修理周期和修理周期结构简介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设备修理周期与修理周期结构是建立在设备磨损与摩擦的理论 基础上的,是指导计划修理的基础。 (1)修理周期(用T表示) 对已在使用的设备来说,是指相邻两次大修 之间的间隔时间;对新设备来说,是指开始使用到第一次大修之间 的间隔时间(单位:月或年)。 (2)修理间隔期 是指相邻两次计划修理之间的工作时间(单位:月)。 (3) 修理周期结构 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内应采取的各种修理类别的 次数和排列顺序。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
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 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 用事后维修(即坏了再修),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 济性好。它作为一种维修策略,不同于原始落后的事后修理。事后 维修不适用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设备,其一般适用范围是:①故障 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②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 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③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