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四节 结晶现象
7.4结晶现象课件
蒸发
析出晶体
蒸发
[实验2]将盛有30mL的水的试管进行加热 至沸腾,并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 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烧杯底部慢慢有晶体析出. 结论: 对热的饱和溶液进行降低温度,
可以析出溶质.
1、结晶与溶解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的溶质以晶
3、当温度从40℃降到20℃ 时得到溶液④,这时又有多 少克晶体析出?
2、结晶的方法
a、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 加热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 状态,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 采用蒸发溶剂法。
b、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 饱和溶液,使溶质析出。
出晶体) ③过滤,滤出硝酸钾晶体,氯化钠遗留在溶液中。
新知讲解
学以致用 如何分离出NaCl中混有的KNO3杂质 ①将混合物溶于冷水,制得饱和溶液。 ②升温蒸发溶剂,析出氯化钠晶体。
注:(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硝 酸钾不会从溶液中析出)
③趁பைடு நூலகம்过滤,滤出氯化钠晶体。 注:冷却后,使硝酸钾结晶析出晶体,(由于硝酸钾的
步骤是( 制成较高温度浓溶液→降温→过)滤 2、有36克的氯化钠和3克的硝酸钾固体混
合物,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应采用
( 蒸发溶剂法 )
新知讲解
学以致用
如何分离出KNO3中混有的NaCl杂质
①将混合物溶于热水,制得饱和溶液。 ②冷却后,使硝酸钾结晶析出晶体,(由于氯化钠的 含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不会析
新知讲解 小思考 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结晶的方法,从含杂
学习笔记——7.4 结晶现象
7.4 结晶现象一、晶体的概念:晶体通常是指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二、结晶:形成晶体过程叫结晶。
三、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结晶法: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如NaCl等。
2.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KNO3等。
四、分离混合物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过滤法1.若两种固体混合物,一种可溶,一种不溶。
采取过滤的方法分离。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要诀:一贴、二低、三靠。
五、分离混合物方法的选择和操作:结晶法若两种固体混合物都是可溶的,采取结晶法分离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法。
如: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NO3,要提纯NaCl 。
2、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KNO3)。
如: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Cl,要提纯KNO3。
练习:1、有169克的硝酸钾和10克的氯化钠固体混合物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应采用( )2、有36克的氯化钠和3克的硝酸钾固体混合物,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应采用( )3、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①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 )方法;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采用( )方法。
过滤和结晶是两种最常用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二者的比较如下:滤层不同,以及溶解六、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固体食盐洗涤通过海水晒盐,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1、溶解①仪器:烧杯、玻璃棒②玻璃棒的作用:加快溶解速度2.过滤①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②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③注意:一贴、二低、三靠3.蒸发①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②玻璃棒的作用:防止液体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③注意:待蒸发皿底部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4、固体食盐洗涤——洗涤的目的是把固体食盐表面残留液体洗掉注意: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①粗盐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起加速食盐溶解的作用;②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过滤器,防止液体飞溅。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3)实验环节:安排结晶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结晶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结晶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5)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结晶现象的图片、实验步骤和案例分析,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晶现象的定义与分类:结晶现象是指溶液中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可以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两种类型。
2.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是常见的结晶方法。蒸发结晶是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从而使溶质结晶析出;冷却结晶是通过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3.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溶质浓度、溶剂种类和温度是影响结晶速度的主要因素。溶质浓度越高,结晶速度越快;溶剂种类不同,结晶速度也会有所不同;温度降低,结晶速度会加快。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团队合作不积极、沟通不畅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团队合作的活动和培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团队合作,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3.分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7.4结晶现象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
装被过滤液体的烧杯口靠玻璃棒
玻璃棒的下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漏斗下端靠在烧杯内壁
思考一:
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 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 滤纸破损
(2)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 仪器不干净
六、蒸发
操作方法:加热时应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液滴飞 溅,造成伤害。 当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停止 加热,用余热使剩余水份蒸发。 取用蒸发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拿, 加热后的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 不能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 台
粗盐提纯
思考 1.玻璃棒的作用? ①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时:引流 ③ 蒸发时: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蒸发时何时熄灭酒精灯? 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小结: 一 晶体和结晶 二结晶的方法 三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 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要靠 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引流。 4、玻璃棒的作用: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一 贴 二 低 三 靠:
三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结晶法 适用范围: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针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例如:硝酸钾 溶液
②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针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例如:氯化 钠溶液
应用实例 粗盐提纯
步骤: 1.粗盐溶解 1)称量 2)溶解 2.过滤 3.蒸发 4.回收
思考 1.试分离出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杂质? 2.试分离出氯化钠中混有硝酸钾杂质? 3.如何从海水中结晶出食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结晶现象课件
(1)蒸发结晶: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物 质,如:NaCl(溶解度曲线变化不明显型)
(2)降温结晶(也叫冷却热饱和溶液):适合于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如:KNO3(溶解度曲线陡 升型)
拓展提升 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A—过滤 B—蒸发结晶 C—降温结晶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 2.5 g 二氧化锰放入盛有 100 g 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完全反应后, 共收集 1.6 g 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2.5 g。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 H2O2 的质量为 x。
1 温故知新
准备笔记本、《名校课堂》
思考1:KNO3的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低温度
1 温故知新
思考2:对于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或者 降低温度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有晶体析出
中物理
科粤版 化学(初中)
第七章 第四节
结晶现象
2 课堂导入 你喜欢清纯浪漫的雪景吗?大家对雪花了解多少?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40.06 gg×100%=14.6%。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
5.(2020·甘肃)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 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08 g。
(2)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等) 。(写出一条即可) (4)如果过滤时速率很慢,可能的原因是 滤纸未紧贴漏斗的内 壁。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本节内容是初中溶液知识体系的继续和完善。
教材开始以展示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再通过实验与溶解现象相反过程的另一种现象——结晶现象学习结晶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结晶法和过滤法。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
(3)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常见晶体结晶形成等活动,提高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离混合物、制造晶体等活动和过滤操作要点等的学习,培养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的设计;课堂时间的调控。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明矾、粗盐。
一、导入新课国庆节,我去做客,我妈妈冲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
我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活动1 知道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情况?3.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和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冷却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都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前者因为溶剂量减少,后者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过渡]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
九年级化学7.4 结晶现象 课件
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 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①溶解
②过滤
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③蒸发
小结
• 1、有规则形状的固体称为晶体,形成晶体的 过程称为结晶。晶体是名词、结晶是动词。
7.4 结晶现象
晶体欣赏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
晶体欣赏
氯化钠晶体
晶体欣赏
硝酸钾晶体
晶体欣赏
金刚石
雪花
晶体欣赏
石英
方解石
一、晶体、结晶
1.晶体: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形状不同
2.晶体的形成
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定义:从饱和溶液形成晶体的
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 显著增大
过程成为结晶。
二、混合物的分离
怎样分离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两种固体中一种 可溶另一种不可溶----过滤法
2、两种固体都可溶-----结晶法
1.结晶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对于含有杂质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 采用结晶法 进行分离。 例如:将少量食盐从硝酸钾固体中除去。
方法与步骤:
1.加热溶解:2.趁热过滤: 3.冷却结晶: 4.再过滤: 5.干燥晶体:
2.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
离的一种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 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
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
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地流 入漏斗);玻璃棒末端斜靠三层 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漏斗 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 下,使固体混入滤液)。
7.4 结晶现象
7.4 结晶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烧__杯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引_流______。
(2)小波准备按如图7-4-3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 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漏__斗_末__端__的_尖__嘴_处__没__有_紧__靠_烧__杯__内_壁____。 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不_溶__性_____
7.4 结晶
知识点3 过滤法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
7.4 结晶
【解析】 加热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不能用手直接拿下来;过滤时漏斗的 尖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上,且要用玻璃棒引流;过滤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 搅拌,防止戳破滤纸。
7.4 结晶
5.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试题是“水 的净化”,请你与小波一起做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7.4 结晶
【解析】 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 溶解,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
7.4 结晶
8.下表是固体A、B、C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A
溶解度/g B C
0 20 40 35.7 3 44.5 57.6
(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3)小波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____倾__倒__待_滤__液_时__,_液__面__高_于__滤_纸__的__边_缘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7.4 结晶
B规律方法综合练
6.2017·桂林 蒸发食盐水的过程如图7-4-4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B ) A.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B. 当蒸发皿中有少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C. 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D. 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
7.4结晶现象
3.结晶的两种方法 (1)蒸发溶剂结晶。 影响不大 的固体物质,如从海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__________ 水中提取食盐,大致过程如下: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影响较大 的固体物质,如从 KNO3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__________ 饱和溶液中得到 KNO3 晶体,就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主要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D )。 A.过滤、溶解、蒸发 C.蒸发、溶解、过滤 B.溶解、蒸发、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
4.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 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 )。 A.食盐和细沙 B.食盐和蔗糖 C.石灰石和大理石 D.水和酒精
结晶法的应用及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结晶法的应用主要是制备大量晶体和物质的分离和提 纯,如海水晒盐、蔗汁制糖。
分离或提纯。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称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影响很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例题](2011 年山东滨州)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 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点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不大,采用降温的方法很难将它的晶体从其盐溶液中析 出;常用的析出晶体的方法除改变温度外,还有减少溶剂。海
②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如将 NaCl 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 步骤:将溶液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停止加热,不断搅拌 并且利用余热将其烘干。 ③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的固体(如 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采用冷却热饱和 溶液的方法提纯(降温结晶法)。
最新7.4结晶现象(精编)课件PPT
26
分类及临床表现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依据病因分类:
√ 内源性亚临床甲亢:在各种甲状腺病基础
上发生的亚临床甲亢为内源性甲亢。常见 于Graves病(GD)早期,GD经治疗后恢复 过 程中的一个阶段或Graves眼病、自主性甲 状腺功能腺瘤、多结性甲状腺肿。
29
发病机制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GD临床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在血 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60-90天后,TSH水平 也恢复正常,但临床发现有部分患者的TSH水平长 期受到抑制,需数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一 般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垂体—甲状腺轴的平衡 恢 复延迟所致。而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这种现象与GD 患者体内存在的TSH抗体受体(TRAb)有关。
发病机制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又受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影 响。下丘脑和更高极的中枢神经及周围的感觉 神经都有广泛的联系。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的应 激原,例如不良情绪和有害的精神刺激,过度而 持久的精神紧张、忧虑、恐惧、盛怒、激动等, 是诱发GD的重要因素。精神方面的刺激因素能够 改变甲状腺功能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调节,促 使GD的发生。精神压力诱发GD是神经内分泌免疫
2.操作要领: 一贴二低三靠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低于 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实例
泥沙
加快溶解
不澄清 混合物
固
泥沙
液
混合物
澄清
氯化钠
晶体
利用余
热把水
分蒸干 水分蒸干
过滤: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7.4结晶现象授课课件科粤版
感悟新知
实验提示:
知2-讲
进行过滤实验时:
1. 按要求制作过滤器, 固定好实验装置。
2. 倾倒液体时:要注意观察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
缘, 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3. 过滤后的滤液若仍然浑浊, 分析检查原因后, 应重
新过滤。
感悟新知
考向 过滤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知2-练
题型1 考查过滤的原理及应用
例4 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 C )
硝酸钾、硫酸铜的结晶;②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较小的固体物质,常采用蒸发溶剂结晶法,如氯化钠
的结晶。结晶依据如下:
感悟新知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拓展:
知1-讲
1. 晶体析出后,剩下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该温度
下该晶体的饱和溶液。
2.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晶体通常结合着一定数目的
水分子,这些水分子叫做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A. 酒精和水
B. 食盐水
C. 食盐和泥沙
D. 铁粉和铜粉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可结合物质的溶解性和过滤的原理来解题。 解析:过滤可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酒精、食 盐均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食 盐和水;铁粉和铜粉均不溶于水,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 离;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以采用溶解、过滤 的方法分离。
(3)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___D___。 A.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D.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直接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贴、 知2-练 二低、三靠” 来找错误。
结晶现象
六.作业
课后习题第 2和第4题
谢谢!
以探究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为例
结论:
方法一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迅速增大的物质
方法二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大的物质
四.课堂小结
认识晶体———晶体的形成————分离 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法和结晶法)
五.课堂练习
1.过滤时,不需要的仪器或用品是( C ) A.漏斗 B.滤纸 C.滴管 D.烧杯 2.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D ) A.结晶 B.蒸发溶剂 C.过滤 D.蒸馏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的是 ( D) A.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B.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 C木炭粉和水的混合物 D.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雪Βιβλιοθήκη 晶体第7章第4节 结晶现象
授课教师:侯老师
一.晶体:
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二.晶体的形成
课本实验 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一,过滤法
将可溶物与难溶物分离的方法。 (如泥沙水)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2.结晶法
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而使其 分离的方法。
4.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以 下问题.
(1)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B>A=C . (2)在 t2° 时,B和C的溶解度相同. (3)在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g冷却到t1℃时,析出晶 体最多的是 C ,没有析出的是 AB . (4)要从A、B、C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最好用结晶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四节:结晶现象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知识后,已经知道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中,物质的溶解度是有一个限度的。
如果条件发生改变,溶液中的溶质超过了溶解限度,就会变成固体析出,这就是结晶现象。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疑,让学生猜想,再观察实验,发生概念。
通过学生实验活动,粗盐提纯,掌握过滤操作。
课后学生实验制作晶体,加深对晶体的认识,提高动手实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冷却热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具备一定分析、实验操作能力,但对晶体和结晶概念容易混淆,应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加以区别,使学生明确晶体是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而结晶是一个过程。
对物质的结晶,应与物质的溶解过程联系起来加以比较,结合固体物质的溶解、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初步学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实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常见晶体、晶体形成等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获取、加工信息能力。
2)通过制造晶体、分离混合物等的分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讨论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晶体、制造晶体,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分离混合物等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结晶现象;
2、除去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实验方法。
难点:结晶的原理
教学工具:多媒体播放器、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1.教学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蜂蜜结晶,是好是坏?
学生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形成晶体、结晶概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示美丽奇特的晶体图片。
教师讲解晶体的概念:晶体通常都有规则的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学生观看图片,感受物质世界的奇妙。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3.观察活动:
(1)把一瓶蜂蜜放在冰块中冷冻一会儿
(2)用玻璃片(碎烧杯或碎试管玻璃片即可)加热少量食盐水至蒸干教师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考:
(1)晶体与结晶有何区别?
晶体是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结晶是一个过程,晶体是名词,结晶是动词。
(2)形成晶体的两种不同方法,为什么他们会析出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和蒸发结晶,实验1是因为蜂蜜中葡萄糖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合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的情况,实验2是因为溶剂量减少而结晶,蒸发结晶适合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
(3)对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情况,怎样让它析出溶液中的溶质?
采用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析出溶液中的溶质。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问题,小组之间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养成与同学讨论、合作学习的习惯。
4.学生分组实验活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食盐与沙子混合在一起,大家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分离而得到纯净的食盐?
教师指导每一步骤实验操作要领,启发学生思考:
(1)过滤的操作要点有哪些?
一贴:滤纸紧贴在滤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
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液烧杯内壁
(2)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将食盐溶液蒸发至有较多固体析出后,应停止加热,
为什么?
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干,防止食盐固体溅出。
(3)通过本实验制取的精盐是否为纯净物质?为什么?
不是纯净物,因为溶液中可溶性的物质也会通过滤纸进入到过滤后的食盐溶液中。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基础的科学探究活动,掌握过滤操作的技巧。
设计意图:本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础学生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可以培养他们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5.视频:空气过滤器自行车对抗北京雾霾天气。
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联系社会热点,了解过滤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6.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硫酸铜晶体的制作。
(海洋之心)
教师给每组学生分发研细的胆矾晶体,指导他们具体操作方法。
学生带回家完成晶体的制作,一周后带来展示作品。
(海洋之心)
设计意图:由于晶体的制作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放到课后完成,加深对晶体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板书设计
第四节晶体的生长
1.晶体、结晶
(1)晶体定义
(2)结晶的定义
结晶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蒸发溶剂结晶
2.结晶法的应用
粗盐提纯的方法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