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乡村旅游规划文本A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确定为“城乡和谐游”,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
黟县旅游总体上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
⏹乡村性
乡村旅游的空间、活动、规模以及社会结构和文化都具有乡村的特点。
⏹文化性
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具有“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独特性,不仅契合了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和愿望,而且在当今城市国际化、信息化和飞速发展的激流中,乡村传统文化愈发显示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归宿。
⏹生态性
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民俗文化,使乡村保持着人与自然的真实接触,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和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精神需求。
⏹体验性
乡村旅游是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乡村旅游适合于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绿色度假”是乡村旅游的核心。
基于以上认识本次规划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旅游业发展对于黟县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重要作用;
⏹从旅游业发展现状、资源与市场、区域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客观评估黟县
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
⏹摸清家底,客观分析评价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
⏹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分析、判断和预测黟县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结合大黄山旅游圈和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的发展,明确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
发展战略与发展思路,确定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形象;
⏹合理进行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
⏹按照资源——市场双重导向原则确定黟县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体系;
⏹策划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
⏹制定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地营销推广战略和具体措施;
⏹从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观出发,提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提升规划;
⏹围绕战略目标,制定规划实施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二、规划理念
2.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实事求是地从乡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不脱离发展阶段,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促进黟县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2以科学实证的方法调研细分市场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需求是旅游地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必须依靠实证的科学方法,对客源结构及其旅游行为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为选择和开拓旅游目标市场,改进旅游地产品的适合性和适度性,提高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3 坚持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观
2.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旅游规划必须既要战略清晰,立意高、视野宽、分析透、能清晰指出区域旅游的发展方向,又要策略明确,可操作性强,能够指导现实。既要重视宏观分析和中观定位,又要注重微观具体项目策划,明确近中远期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有效解决传统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问题。
2.5 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利益,要重视规划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拓宽企业和居民参与旅游规划的渠道,使各利益相关者实质性参与旅游规划的制定和旅游发展思路的确定,统一规划认识,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规划方法
四、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黟县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世外桃源为景观意境,以徽文化为符号和体验背景,以世界文化遗产为独特卖点,加快旅游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全面提高旅游业产出效益和管理水平;树立旅游目的地主题形象,大力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黟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带动全县经济实现新跨越;把黟县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强县,徽州文化旅游的核心区,世界级乡村旅游目的地。
五、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黟县乡村旅游规划的范围为黟县行政区域,总面积861平方公里,人口9.67万,包括碧阳、宏村、西递、渔亭4镇和洪星、美溪、柯村、宏潭四乡。
为使本规划与《黟县县城总体规划》、《黟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相衔接,本着科学合理、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将本规划期限的时段选定为2006-2020年,具体分期年限如下: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六、规划依据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意见》(2006),国家旅游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旅游局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旅游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旅游局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安徽省旅游局
⏹《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安徽省旅游局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安徽省旅游局
⏹《安徽省旅游条例》(2005),安徽省人民政府
⏹《黄山市旅游规划》(2005)黄山市人民政府⏹《黄山市十一五旅游规划》(2006)黄山市旅游局⏹《黟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