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全套哲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整理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办法论】要求我们看咨询题办情况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讲”。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办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别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别开辟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妨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具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全然没有别依靠于身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办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咨询题,对事物的联系举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咨询题。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汇总
哲学(要求背诵)✧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和现象。
【注意】(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在哲学课本中讲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客观性、真理客观性、联系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共性在于,所有的客观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见,物质是客观的)(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唯物论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表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意义】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表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原理【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表述】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考政治重要的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重要的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哲学知识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矛盾的观点1、对立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是一门富有深度和智慧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的详细知识点。
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篇1一、唯物论唯物论是探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在唯物论中,物质被视为宇宙间一切存在的基础,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应该尊重规律,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 联系与发展: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的本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探讨事物内部矛盾及其发展的哲学方法。
在辩证法中,矛盾被视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发展:矛盾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通常是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的,矛盾解决的形式包括矛盾的消失和矛盾的克服。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如何获得知识的哲学理论。
在认识论中,知识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正确反映。
1. 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2. 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3. 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人们所追求的对于自身有意义、有作用的事物和属性。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
四、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探讨。
在人生观中,人被视为宇宙间的贵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在价值观中,价值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导向和标准。
1.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意义在于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走向光明未来,错误的价值观则可能导致人的堕落和失败。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高考政治中的哲学知识点是整个政治科目中最为抽象和深刻的部分,需要考生具有对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领会和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高考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政治的哲学知识点,本文将对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一、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7分)哲学是对人类及其所关心的一切综合认识的一门科学,包括存在、认识、价值和社会等四个基本领域。
一、存在:存在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物质存在是指有形的、能接触、可测量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精神存在是指人的自我意识、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的本质。
二、认识:是指人类在感官、思维和语言符号等方面与外界事物建立关系并对外界事物的属性、本质和相互关系进行反思和理解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
三、价值: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是人类活动目的和意义的体现,包括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方面。
客观价值是指物质和精神世界中具有普遍意义、客观存在的规律和价值,主观价值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变化的主观标准。
四、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规定和制度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等多个方面,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场所和载体。
第二、哲学原理及其思想(13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根本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原理和唯心主义原理。
一、唯物主义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和精神活动是物质的产物。
二、唯心主义原理:它是哲学中的另一种根本原理,强调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能够掌握整个世界,而物质存在只能靠意识的认识和描述。
哲学思想是哲学原理在具体领域和历史条件下的应用和阐发,涵盖了众多思想和学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强调认识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内在和外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自由等对立统一的观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1、意识的本质(唯物论)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3 不管正确依然错误的意识基本上客观存在的反映,4 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5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7 但其形式是主观的;8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9 “观念的东西别10 外是移入人脑,11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12 已”(列宁)2、永恒进展的含义(辩证法)⑴世界是永恒进展的,进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⑵进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全然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基本上运动、变化和进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进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如今和将来;⑸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别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算是要并且看到要紧矛盾和非要紧矛盾、矛盾的要紧方面和非要紧方面的辨证关系,别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算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并且,必须分清主次,抓住要紧矛盾和矛盾的要紧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必定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定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进展、XXX别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定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不的:1 必定性是指2 在事物进展中一定这样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进展中并非必然发生的、别3 确定的趋势;4 必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全然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全然矛盾决定的;5 必定性对事物的进展起决定作用,6 它决定事物的进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进展起妨碍作用,7 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进展。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总结.doc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总结.doc 认识论原理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
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2)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5、认识总是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高考政治哲学原理总结(精品)
高考政治哲学原理大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客观事物,注意把握全面、变动、整体的客观实际;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以及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原理】社会的产生,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我们在认识社会和进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时,一定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4.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原理【原理】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情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方法论】我们应当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5.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注意:①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三政治答题技巧方法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备战高考——高中政治全套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核心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哲学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区别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哲学家)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
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本看法和总的看法。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
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形态基本观点评价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产生特征中国化功能、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③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实事求是。
②邓小平理论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深化了党对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①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功能,作用,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唯物论原理盘点原理内容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What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whyhow。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
③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①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现象,且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一,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其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①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锻炼成才①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原理(人和真理的关系原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观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客观性联系是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要具体和全面的分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而建立新的联系。
多样性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①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