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论文)
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教学,就产生了对教学进行设计的需求。
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教学开发(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和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这些术语的定义一直缺乏惟一性,这三个术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还互换使用。
通常认为,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方法对有效的教学进行计划、设计、创建、执行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说法,而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则各不相同。
可以说,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学习过程。
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可以说从1950年代起步,在196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
当时主要的进展是对教学系统各成分及其系统特性的明确认识。
最早对系统进行探讨的人中就有格拉泽(Robert Glaser)和加涅(Robert Gagne)。
1962年,格拉泽使用了教学系统一词,并分析了其中的成分。
当时,他很清楚地描述了对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与教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的裂痕。
1965年,加涅出版了《学习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1l该书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设计了为符合教学设计而制定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堪称里程碑式的著作。
教学设计逐渐成为专门领域,当时其主要的根源是: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理论,后者为编制教学过程提供了一系列的规则,但历史地看,前者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预期目标服务。
在1970年代,加涅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假设:[,)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学习;教学设计是分阶段的,阶段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在随后的20年中,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得到了检验和优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摘要】近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历史教材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使得一些教师无所适从,对教材无法很好的驾驭,导致不能反映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把握整个历史学科体系,从而做好历史教学设计,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材的变化,在看似轻松、简单的内容外表下,对教师的专业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已不止是理念和认识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方法和技能的问题,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历史学科是各学科之间沟通的桥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学好历史能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程不够重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下学习历史的时间也比较少,只有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导致历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造成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材的抽象性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历史课变得枯燥乏味。
一个复杂的事件或战争在教材上被一些数字和简单的文字代替,显然一副说教者的姿态,缺乏连贯性,引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了,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
其次,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质和认知程度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运用教材,没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只是宣教似的将一些知识灌输给学生。
大多数教师只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和考试范围设计教学策略,不能看到和利用教材留下的空白,无法让学生明白历史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还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以及社会原因等,教师和学生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是根本性的,教师改变不了大环境,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好教学设计,尽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历史,学好历史。
教学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纵观教学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伟大的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他们的其中的一些教育思想渗透了教学设计的早期构想,后经国外的著名教育学家传播并渗透到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着重介绍教学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介绍与引进阶段(1979~1988年)首先,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S—R理论,并将应用于教学,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原则。
它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对教学设计理论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的思想,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然后呈现一系列具体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鲁纳依学生成绩而逐渐提高学习复杂性的思想;马克勒和墨里等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得的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其次,认知心理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研究产生了许多针对学习过程的策略,如问题解决策略、信息组织策略,降低焦虑策略,自我控制策略、元认知与招待性策略等。
这些新理论的引入,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
使得教学设计这门学科不断完善与扩充。
第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教学理论工作者对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广泛探讨的同时,开始关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但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作或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
在人们眼里,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或教案设计,教学理论工作者无暇也无需过多予以关注。
到80年代中期,我国有些学者的研究视线开始触及教学设计,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
这一阶段主要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理论,并吸收和学习国外的理论。
但是这一阶段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第一,介绍和引进的国外教学设计理论成果单一,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理解单一;第二,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的,如教材的钻研、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而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不足;第三,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薄弱,实验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第四,教学设计研究较为零散,没有体系。
初中历史教程的教案演变过程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人文学科,在初中的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份好的教案演变过程,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初中历史教程的教学过程演变的背景和历程。
一、初中历史教程教学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教育也不断发生改变。
早期的历史教育主要倾向于重视传统文化、文化历史和民族情感的传承,而较少关注到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然而,在21世纪初的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初中历史教育的发展也应运而生。
二、初中历史教程教学的演变过程1、传统历史教学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学方法简单直接、易于理解,但是孩子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且也难以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在推广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也不利于孩子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
2、现代历史教学为了更好地进行历史教育,不断有新的教育方法引入进来。
现代历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发掘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探究和思考能力。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获取源资料,拓宽了教育的视野。
3、智慧历史教学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延伸,出现了智慧历史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支持,使教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
智慧历史教学将教育与现代科技融合起来,创造出全新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开输出题,输出答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程教学的未来展望历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谈及未来展望,我们将关注以下方面:1、教材体系更加完善和育人导向更加明显随着国内外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材的编写中会更加注重育人导向。
教材体系会更加完善明晰,突出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拓展视野和面对未来等方面,建立发展观念和创新思维,坚持源出中国,视野国际化的原则,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增强创造力。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别介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传播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例如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等地。
在这些文明中,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并开始建立教育制度。
在古埃及,法老制订了教育法令,培养了后来的行政官员和文官。
在古中国,孔子提出了“礼乐教育”的理念,强调道德和文化的培养。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古代教育思想在东西方同时发展和传播,古代各个文明之间也进行了交流和借鉴。
这种交流和借鉴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了全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实践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育学的几个重要学派相继兴起。
德国的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提出了理性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通过推理和思考来培养人的。
美国的杜威和维吉奥茨基等心理学家则强调体验和感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实践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俄国的巴甫洛夫、矛盾论派和活动派则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并提出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教育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跨文化教育、特殊教育、技术教育等新兴领域。
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如行动研究、社会构建主义、教育政策研究等。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教育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实地观察和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学者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现象和规律。
美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 特点及启示
教学设计是 2 0世 纪 5 0年 代起 源 于 美 国 的一 门 新 兴 学 科 ,在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发 展 历 程 中 ,该 学 科 取 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对 美 国 的 学 校 教 育 、企 业 培 训 、军 队训 练 等 领 域 影 响 深 远 。学 者 们认 为 ,它是 介 于教 学 理 论 、学 习理 论 与 教 学 实 践 之 间 的 桥 梁 或 中 间 环 节 。l研 究 美 国 教 学 设 计 的 发 展 l
教 学 设 计 的 发展 对我 国 当前教 学设 计 研 究与 实践 的启 示 。
关 键 词 : 美 国 ;教 学 设 计 ;启 示
中 图分 类 号 :G 1 79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7 (0 9 0 - 5 -2 0 86 1 20 ) 20 80 4 0 骤 ” 共 6个 教 学 设 计 原 则 ,奠 定 了行 为主 义教 学 设 计 的 理 论 基 础 。教 学 设 计 研 究 者 希 望 通 过 分 析 学 习任 务 ,确 定 学 习 目标 ,在 教 学 中施 行 “ 激一 反 应 一 强 化 ” 这 一 行 为 刺 主义 的基 本 模 式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在 这 一 时 期 ,程 序 教 学 成 为了教学设计 的主流 ,教学设计者开发 了教学机器 以改进 教 学 。另 外 值 得 一 提 的是 标 准 参 照 测 验 的兴 起 ,是 影 响 教 学设计发展 的另一个重要 因素 。通过标准参照测验可以检 测 学 习者 在 接 受 某 一 教 学 计 划 之 前 的水 平 ,确 定 学 习 者 在 接 受 教 学 计 划 后 所 达 到 的水 平 。 3 0世 纪 7 .2 0年 代 的认 知 主义 对 教 学设 计 的影 响 从 2 纪 6 代 末 到 整 2 0世 0年 O世 纪 7 0年 代 ,行 为 主 义在心理学 中 的主导 地位逐 被 认知 主 义所取 代 。同时 7 代 也 是 教 学 设 计 作 为 一 门独 立 的 学 科 大 发 展 的 时 期 , 0年 教 学 设 计 也 不 再 局 限于 校 园 ,开 始 进 入 诸 如 企 业 等 更 大 的 社 会 平 台 。这 一 时 期 兴 起 的 认 知 主 义 教 学 设 计 理论 并不 是 对 行 为 主 义 教 学 设 计 理 论 的 否 定 ,而 是 对 它 的 再发 展再 认 识 。这 一 时 期 的任 务 分 析 不 再 仅 仅 关 注 人 类 行 为 本 身 ,而 是 更 加 关 注 完 成 任 务 过 程 中 知 识 技 能 的 发 展 层 次 。 加涅 成 为 了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把认知 主义 理 论 引 入 到 教 学 设 计 中来 ,先 后 提 出 了 学 习 结果 的五 个 领 域 及九大教学事件 ,其教学设计 理论正是基 于他 本人 的学 习 层级说 。 系 统 理论 也 对 教 学 设计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影 响 ,教 学 设 计 者运用系统论 的方法 ,建立 了很 多种 系统化 的教学设计模 式。在 7 O年 代 及 其 后 期 ,这 些 系 统 化 教 学 设 计 模 式 逐 渐 走出校园 ,被 很多美国企业 的培训课 程使用 ,收到 了良好 的效 果 ,以致 于美 国企业界对教学设计 的研究热情胜过学 校。直 至今 日,美 国大部分 的教学设计者都活跃在企业 的 培训 部门 、人 力资 源部 门及大量 的管理咨询公 司中。 4 0世 纪 8 .2 0年 代 以 来 教 学 设 计 的 发 展 进入 2 0世纪 8 O年代以来 ,教学设计 的发展 主要受两 方 面 因 素 的影 响 : 第一 ,建构 主义 的兴起 。 自2 0世纪 7 0年 代末 ,以布 鲁 纳 为首 的美 国教 育心 理 学 家 将 前 苏 联 维 果 斯 基 的教 学 思 想 引入后 ,推动 了建构 主义学习观 的大发展 。建构主义认 为学 习是学 习者其本身经验 的一种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 程 ,更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的主动作用 ;同时 ,教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的发展历史(第一次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的发展历史(第一次作业)教学论的发展历史专业:学科教学(地理) 姓名:张俊黎学号:10420110001作业要求:勾勒《教学论》的发展历史,要求学生提供了简图,根据自己的有自己的见解。
理解对其修改理解、完善、并充实详细知识,并一、教学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国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发展历史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或贡献苏格拉底 1、教师要协助儿童获得知识2、启发式教学---产婆术1、《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国外教学额思想昆体良法著作的萌芽期2、教学法:摹仿-理论-练习柏拉图教学的五个阶段首次提出按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分为三亚里斯多德个阶段:训练阶段、情感道德阶段、智育阶段1、如何教语言和科学,不讨论“教什么”拉特克 2、自然教学法3、教学是一种技术1、“适应自然”的原则2、“泛智”理论“”将一切知识教给全人类的艺术“”太阳并不对任何单一的对象、单一的动物或单一的树起作用,而是同时给整个夸美纽斯地球以光和热“3、自然原理---“自然遵循适当的时机“ 教学理论的形成4、直观原理---“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期通过直观获得知识是巩固的。
“5、活动原理6、兴趣与自发原理7、学制与班级授课洛克 1、“绅士“教育2、德智体的教育容卢梭《爱弥儿》 1、自然教育论“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2、注重人格的培养3、发现教学论:兴趣、活动、实物裴斯泰洛齐 1、适应自然2、自我发展、直观原理教学的心理化赫尔巴特《普通1、教学任务—“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教育学》(1896)正义、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独立的教学理论2、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训育的形成 3、教师中心论4、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5、教育性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大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第斯多惠《德1、“发展的“教学方法”“不好的教师是国教师的教育指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南》教学理论的以伦理学、认凯洛夫发展期识论为基础的教1、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1-2分钟学论复习旧知识5-10分钟教学目标:知教授新知识15-30分钟识-道德本位巩固新知识10-15分钟教学过程:知布置作业2-5分钟识授受 2、教学原则《教育学》1948教学内容:科直观性、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巩目本位固性、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学的通俗性和接受性赞可夫1、一般发展“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前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3、教学原则:高难度教学、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教学原则、使包括差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巴班斯基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结合起来”2、洛扎若夫“暗示教学”基本步骤:说明内容,朗读,遍播放音乐边朗读,焦色表演,朗读,开展活动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定义: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经过精心选择的某一学科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使学生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教学上坚持“三个特性、四个统一、五个分析、四个阶段”:三个特性指:基础性、基本性、反理性四个统一指:教学与教育的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五个分析指:基本原理的分析、智力作用的分析、未来意义的分析、内容结构的分析、内容特点的分析四个程序指: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范例的阐明“类”的阶段、范例的掌握“规律”的阶段、范例的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经验的阶段以心理学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理论基础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预期行为结果教学过程:相倚组织,行为强化教学原则:程序教学小步骤呈现明显的反应及时反馈自定学习步调主要教学方法: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视听教学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智力发展教学过程:动机,结构,序列,强化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发现法加涅的认知性设计教学论结合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观点教学设计必须为个体而设计设计应该包括短期和长期阶段设计应该实质性的影响个体的发展设计必须建立在人事如何学习的基础上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发展历史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孔丘的教育思想战国:儒家的教育思想《礼记?学记》为代表隋唐时期隋唐: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韩愈的教育思想宋明时期宋明:王安石的“尚用教育思想”,朱熹的“小学”和“大学”教育清初时期清初:颜元的“习行”教学法清末时期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新学制”产生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教育、教学实验的发展,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陈鹤琴为代表建国初期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文革后-至今文革后-至今:引进大量国外教学理论,开展大量教学改革。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
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从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期。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开始,概述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
古代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起始阶段,最早的教育实践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时期。
那时的教育主要以家庭和宗教机构为主,父母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同时宗教机构负责宗教教育和价值观的灌输。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口口相传的方式,通过讲故事和神话传播知识和价值观。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进入了城邦教育的阶段。
城邦教育主要在城邦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他们认识到培养公民的才能对于城邦的繁荣至关重要。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公民的品德和能力,通过音乐、体育、修辞等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同时,希腊的学院和罗马的教育机构成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的教育以教会学校为主导。
教会控制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强调信仰和宗教教育,将教育视作传教和培养神学家的手段。
教会学校注重拉丁文的学习和教育,培养了很多有文化修养的神职人员。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下,推动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将注意力转向观察和实践,重视理性和个人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和教育机构,如人文主义学派和大学。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们倡导人文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则成为了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近代教育的发展受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对于教育的普及和专业化的要求。
普通教育成为了政府的责任,大规模的公立学校建立起来,为广大人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科和专业出现,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当代教育正面临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和个性化发展。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发展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发展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
在教学设计中,理论和发展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对于教学设计的指导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的理论是指在教学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体系,它是对教学设计活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结果。
教学设计的理论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
其中,教育学理论主要关注学习和教育的本质、目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例如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心理、情感和发展等方面,例如智力发展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情感认知理论等;教学原则主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和指导,例如激发学习动机、提供积极反馈和促进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主要关注教学策略、资源和评价等,例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
这些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发展是指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变革、教学研究和教师实践等。
在社会变革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运用新技术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研究方面,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教师实践方面,教师通过实际教学活动不断摸索和总结,丰富和完善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设计的发展不仅包括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还包括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的更新。
例如,传统的教学设计重点注重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而现代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要求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设计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发展。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综述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综述一、教学设计的由来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柏拉图提出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认知基础的论述,后由13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加以拓展,采用了自由意志来论述对教义的理解。
400年后,约翰洛克提出几乎所有的理性推理和知识都必须由经验获得,并由此提升了亚里斯多德有关人的初始的智力空白状态的主张。
在20世纪的转折点上,杜威提出有关教育哲学的若干宗旨,近20世纪20年代,行为主义观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影响日益突出。
桑代克的主义理论也论述了强化都是决定学习的首要因素。
然而,20年代以后,霍尔提出的行为主义的新的版本刺激—有机性—反应(S—O—R),强调变量对行为的重要影响。
正是前人的这样一些思考构成教学设计研究的思想源头。
二、教学设计的起源教学设计包括两个根源: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普遍倾向于将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其后,美国心理学家们在军队中从事培训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并开始尝试将心理学和教学技术进行整合。
因二战的爆发,大批富有经验的教育心理学家(如,加涅,布里格斯,梅里尔等)被征集去指导与士兵与工人的培训相关的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二战结束后,这批教育心理学家们继续为解决教学问题而工作。
20世纪40年代末和整个5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将训练视作系统,试图开发包括一系列创新的分析、设计和评估程序在内的比较正式的教学系统。
当时,米勒开发出一种详细的任务——分析方法论。
加涅在《系统开发中的心理学原理》总结了这些先行者的领衔人物(如加涅、格拉泽)参与的程序化教学运动也对教学设计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三、教学设计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目标的普及、标准参照测试运动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兴起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形成,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教学事件与智慧、技能的层次分析,更是为教学设计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四、教学设计的正式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教学设计正式进入发展期。
我国教育技术理发展论文
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发展探究一、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进展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 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是: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 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05 定义又作了修正, 指出: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05 定义使得我国的教育界又引发一场大讨论,就与94 定义出现的明显差异与变化及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从学科定位到发展趋向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 使得对教育技术的本质, 研究对象、研究范畴领域有了新的认识; 使得教育技术研究的重心从教师教什么转到学生学什么甚至已经到学习者学的效果怎么样上来。
二、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困境1.唯媒体技术论的思想仍处于主流地位。
长期以来, 人们心目中媒体技术一直是教育技术的代名词。
虽然各种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先后出现于教育技术领域, 但教育技术的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了教学媒体的花样翻新以及似乎成了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唯一标志的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之外,教育技术并未带来其它方面的改变, 更未对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
2.当前学校教育技术机构现状存在的问题。
80 年代初, 大多数学校电教机构( 我国的教育技术机构当时称为电教机构) 一般都是以电教设备的管理, 开发电教教材( 制作幻灯片, 拍录像, 以后搞多媒体课件) , 在教学中推广电化教育作为主要的业务。
3.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方面显得软弱无力。
近几年,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但接触到教育技术之后,很多教师(包括有经验的教师)都反映, 除了在设计教学时自觉地完成一些步骤外, 教育技术并未给他们太多的指导。
与其把教师们不能利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归因于他们的能力不足, 倒不如客观地承认, 就我们近几年的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 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问题方面确实是软弱无力的。
教学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世致用思想,不断演化和完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古代教学设计的雏形古代中国的教学设计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
孔子强调“因材施教”,提倡因应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思想基础。
此外,古代的经世致用思想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思想支持。
这一思想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现代教学设计观念的引入19世纪末,中国进入现代教育的新时期。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观念。
他们学习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教学设计方法,开始将教学设计纳入到教育改革的议程中。
这一时期的教学设计是引进外来经验的阶段,尚未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五四运动期间的教育改革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
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也影响了教学设计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念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教学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阶段。
为了适应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教学设计开始强调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指导方案和教材,规范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此外,教学设计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融合中西方的教学设计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21世纪的教学设计进入21世纪后,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21世纪能力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成为了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
如今,教学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开始运用电子教育技术,创造了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网络教学设计等新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实践阶段发展(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我国,教学设计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的漫长过程。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分析其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历程1. 理论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
他们从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实践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设计进入实践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对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多种教学设计模式,如布鲁姆目标教学法、结构化教学设计等。
这些方法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设计工具的研发与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计工具也应运而生。
我国学者开发了多种教学设计软件,如教学设计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3)教学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对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了“情境教学”、“探究学习”等新型教学设计理念,丰富了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三、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特点1. 多元化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体现在教学设计方法、工具、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有利于满足不同教育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技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设计实践阶段逐渐呈现出技术化特点。
教学设计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3. 个性化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注重个性化,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实践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掌握不足,导致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100字(实用7篇)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100字(实用7篇)一、教学具体方法1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顾3史料展示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
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4历史评点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
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二、总结在初中历史的教学阶段,如何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庞杂的历史内容转变为富于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使得更多的历史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标准。
初中历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应根据其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分析对待,实现历史教学的丰富和全面。
新课程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能动性,成为知识的主人。
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引发的思考的论文
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引发的思考的论文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引发的思考的论文19世纪9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
80年代有效教学的研究逐渐影响到我国,特别是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我国学者及一线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持续不断。
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有下面几点思考与同人分享。
一、对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轨迹的思考沿着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扩充“教学规模”、建构“教学模式”和走向“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实践可以追溯到班级授课制的兴起。
班级授课制即课堂教学,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极大冲击了古代的个别教学。
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的加工改造,以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为标志,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基本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而一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质疑,特别是遭到了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质疑,开始转向建构多元的教学模式。
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美国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和德国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都是当年特别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的增强,人们发现没有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和所有的学生,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条件和局限性。
人们意识到教学系统各要素所构成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实现才是有效教学的实质,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
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根本目的是在系统观点指导下,对教与学问题进行分析:为什么教与学、教与学什么、怎样教与学及教与学得怎样,从而提供解决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再做出修改,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显然,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追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轨迹,已经证明了不分情况仅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是有效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的发展历史
教学论的发展历史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们是教学理论形成的基础,为教学理论的发展作了充分准备。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两千年前的《学记》。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和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
1、教育的目的及作用: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到的自觉,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2、教育和教学制度:《学记》中说“古之教育,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
”也就是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
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学记》提出了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
3、教育原则和方法:预防为主的原则、及实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关而善的原则。
4、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三王四代唯其师”,要尊重教师。
作为移民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要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并且《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命题。
《学记》全文只有1229个字,共20 节,但其内容丰富、精辟、深刻的概括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
教学论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正真的产生与发展则始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特拉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等。
1、特拉克的教学理论:特拉克(1571——1635),德国教育家。
他在1612年给德意志帝国议会的奏书《改革学校与社会的建议书》中,自称是“教学论者”。
其主要观点有:(1)教学的方法技术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即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有效的获得知识和教养这一方法问题,也就是“如何教”的问题。
历史教案设计:学与问的传承与演变
历史教案设计:学与问的传承与演变历史教案设计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师为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和知识能力的培养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
历史教案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中,学与问是历史教学中最基本的两个环节。
本文对历史教案设计中学与问的传承与演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与问的传承与演变1.传承:王宠义的“学而优则仕,问而妙则思”的教学思想。
王宠义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他提出了“学而优则仕,问而妙则思”的教学思想,认为学习应该以优秀为目标,问不仅是讨论知识点,更是要有创新性的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实践和应用。
2.演变:学与问从基础课程到探究式学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历史教学从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逐渐向探究式学习转化。
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经过自主思考、调研、资料收集和创新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历史教案设计中学与问的设计要点1.学的设计(1)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知识点和难度,使课程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问的设计(1)启发式提问,注重创新性的思考,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问的难度,在预热环节、中间环节和复习环节都要设置问题,让学生练就善于问的好习惯。
(3)学会倾听,与学生互动,进行具有启示性和思维性的讨论,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三、改进历史教学中学与问的策略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参与度和任务性。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的转型发展期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微型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了教 育研究者的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的转型发展期
•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
教学设计发展阶段总结
教学设计的发展
• 教学设计虽然源自美国,但是由于来自社 会的直接需要,今天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 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国际性 行动。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1 教学设计学思想萌芽 2 教学设计学的诞生与兴起 3 教学设计的发展期 4 教学设计的转型发展期
教学设计学思想萌芽
20世纪初杜威、桑代克的构想是建立教学设 计学思想的萌芽。
教学设计的诞生与兴起——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
•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美国要在短时间为 军队输送大量的合格士兵、工人。因此大量从事 培训和教学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专家应
教学设计的诞生与兴起——重要事件
• 程序教学运动 • 代表人物:斯金纳(行为主
义心理学)
• 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 • 程序教学法的原则: 1. 积极反应原则 2. 小步子原则 3. 即时反馈原则 4. 自定步调原则 5. 低错误率原则
教学设计的诞生与兴起——重要事件
• 程序教学的成功创造了个 别化教学(教学技术)
•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 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化 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 育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的发展期
• 20世纪70 年代后,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在教学设计的应用
教学设计的发展期
八十年代学校教学设计
八十年代学校教学设计八十年代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学校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个时期,学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首先,八十年代学校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时期,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手工制作、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八十年代学校教学设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这个时期,教育改革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性问题、情景案例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勇于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再次,八十年代学校教学设计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这个时期,教育改革追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掌握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和课外拓展,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总之,八十年代学校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造力、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个时期,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这些教学设计原则,为八十年代的学校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设计脱离课标,目标庞杂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确立的目标脱离课标,庞大、杂乱、抽象,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达成的。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有个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
(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
(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
(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说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学习一代伟人为振兴中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志。
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内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一节课45分钟能够完成的,如教学过程与方法中:阅读孙中山的历史资料,了解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
如果改成学生课前做准备,或者教师提供关于孙中山的典型事迹给学生阅读,这个环节才具备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要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坚持有效性原则。
这节课要让学生收获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教学设计中目标要清晰,明确,切实可行,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我们知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
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几十个孩子们集中在教师里上课,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学生的个体往往被忽视了。
其实,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内容摘要:本文以美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中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为基础,描述了教学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在国外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和转型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在国内则经历了引入发展、遭遇挑战,复兴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独特的一面。
关键词:教学设计;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专业研究领域,与其他专业一样有其漫长的前科学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在国外的发展主要分为了这几个阶段:构想阶段,理论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充满挑战和发展机遇的转型发展时期。
在国内则分为了这几个阶段:引入发展、遭遇挑战,复兴阶段。
正文:
一、教学设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1.构想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
教学设计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运用媒体培训了大量战时需求的相关人员,在军事培训史上创造了奇迹,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对媒体教学的高度关注。
战争结束后,一些教学改革者们把战时媒体培训经验迁移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
教学设计进入诞生和兴起期。
在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教学设计学处于萌芽状态,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Dewey)和美国心理学家、测量学家桑代克(E.Thorndike)。
杜威早在1900年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桑代克在1912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代的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
2.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学术理论和新兴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基础上使得教学设计发展起来。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教学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终于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斯金纳发展了教学机器,创造了教学程序。
布鲁姆马杰完成了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和学习目标的编写。
3.学科建立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后期)
教学设计理论的真正建立于此阶段,它以独特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耸立于教育科学之林.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期间,出现了一系列教学设计模式。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关注认知心理学、微机和绩效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建构主义和交互媒体的发展,使教学设计更趋整体化、更具弹性。
为了强调变化,人们把前者称为系统化教学设计,后者称为整体化教学设计。
就本质而言,整体化教学设计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扩充、延伸。
在这个时期中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①运用系统方法整合了教学设计在自在孕育期,特别是诞生兴起期所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设计模式结构。
③深受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④教学设计的应用日益扩大。
4.充满挑战和发展机遇的转型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的发展逐渐进入转型发展时期,至今这一过程仍在持续。
究其原因有: ①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发展现状低迷人们开始谋求新的发展路径。
②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产生为教学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前景。
③传统教学设计基本假设的客观主义受到建构主义的挑战。
④教学设计受到了绩效技术、原型开发技术、知识管理、模糊逻辑等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1.引入发展(1987—1994)
教学设计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入国内,经由各位学者的不断努力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翻译和介绍了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②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课程。
③出版了一批有关教学设计研究的专著。
④进行了一些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改革实验。
2.遭遇挑战(1994—1997)
1994年以后,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客观主义受到建构主义的挑战,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逐渐陷入低谷。
人们在不断反思教学设计的局限的同时,又在谋其教学设计的新的发展路径。
3.复兴阶段(199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1997年起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也开展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经过时间的见证展现了它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未来教学设计还将得到怎样的发展值得每个人去期待。
参考文献:
钟志贤,等.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M].江西: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5.5-3 张祖忻,等. 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31-34 李龙. 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2
高文.教学设计研究——Sannc Dijkstra访谈[J]. 全球教育展望,2001,(1)
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