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42be2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6.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肆、揪、瞪、搀、祭、奠”6个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员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父爱情深的感人形象;理解以“桥”为题的深意。
4.初步了解小小说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烘托(2)设置悬念(3)语句简短。
(4)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表现洪水的肆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小小说的文体及表达特点,使内容与表达形式在课堂上融合。
教学难点:理解小小说以“桥”为题的深意。
教学准备:学生预课文,基本完成把握本课生字词及熟读课文的任务;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课前交流,初识小小说。
同学们,老师了解到你们很喜欢读书,聊聊,最近你在读什么书?指生说。
师:大家很喜欢读小说,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小小说。
(课件出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敲门声》)读完指生说感受。
相识按篇幅长短,小说的分类。
(课件出示小说的分类。
)(设计意图:课前预热,让学生阅读一篇小小说,对小小说的文体特性及小说按篇幅长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相识,也为《桥》这篇小小说的研究做了铺垫。
课前交流即指向了本课教学的主题:关注文体,研究语言表达。
)2、导入,齐读课题。
3、检查预,团体感知。
1.词语认读:咆哮、狞笑、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疯了似的、跌跌撞撞、祭奠。
2.了解词义,指导书写:祭奠。
3.概括主要内容:这篇小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小结:同学们,抓住主要人物,联系背景环境,理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阅读小说的好方法!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小说,感受那场可怕的洪水,认识一位感人的老汉,同时,也共同探究这篇小小说在表达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是检查预环节,先相识本课的重难点、易错词语的把握情况,所以在课件出示的两组词语中含有三个多音字“奔、当、似”;接下来是写字指导环节,所选“祭奠”一词是本课需要会写的难点词语,“祭奠”是两个象形字,经由过程课件展示了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字形变化,这一过程形象展示了汉字的历史演化,并能从中看到我国的祭奠文化。
《桥》教案
![《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f041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a.png)
《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
2. 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3. 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2. 难点: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作者的情感线索。
3.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环境衬托人物的形象。
分析作者在描写洪水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环境描写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情。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背诵文中描写洪水的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理解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并学习了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98bf5502768e9951e738b9.png)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网上搜索关于桥的资料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桥》
观看视频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桥》名家朗诵。
听视频诵读,让学生欣赏诗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扣住自主阅读,可大声朗读,默读,同桌对读等。
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所蕴含的意味,更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167d26ff00bed5b8f31d0c.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四、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5遍,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语言简练,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结尾出乎意料。
六、教学过程(一)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写()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和儿子()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小学语文_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https://img.taocdn.com/s3/m/676929fde87101f69f319522.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本课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感人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抓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3、深入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洪水灾害视频剪辑;渲染情感的音乐;先进党员案例展示小视频;重点语句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如果让你以《桥》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什么内容?2、刚才同学们谈到桥的种类、样子、历史等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小说一一《桥》,它又给我们讲述了一座怎样的桥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谁结合课前预习单,给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指生汇报。
2、看到这些短语,我想这个故事的情节也就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了。
谁能选择上面的几个短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交流环境描写语句,感知洪水肆虐1、既然故事的起因是一场洪水,那你能不能从课文中快速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并画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
交流,指生依次读。
出示句子2、读了这些句子,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哪个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受了?)刚才同学们在想象画面的时候关注了这些词语。
3、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带着感受,读出洪水的恐怖。
4、把这些描写洪水的句子放回课文中,你还能发现什么?短短六百余字的文章,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7个)是啊,作者正是运用短句短段写出了洪水的势不可当与恐怖,语言简洁,却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
这正是本篇小小说的一个表达特色。
板书:句段简短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5、这样来描写雨水,带给你什么感觉?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可怕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播放视频)带着感受再来读句子。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d4df57084868762cbaed528.png)
16、《桥》(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1.引入课题:(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揭示目标:①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②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自主探究一: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14分钟)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14—23自然段.画一画: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想一想: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他为什么这样做?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互学:议一议: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群学: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自主探究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部分品一品:老汉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想一想: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互学:议一议: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群学: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小结: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
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哦,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10分钟)1。
桥教案7篇【多篇汇编】
![桥教案7篇【多篇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68b1055dd1f34693dbef3e53.png)
桥教案7篇桥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受桥的不同,体会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在操作中运用记录、比较的方法,判定不同桥面的载重量的大小,激发幼儿研究桥的爱好。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的资料、照片、汉字活动过程:一、个别交流、分享经验1、这些桥有你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幼儿说清方位教师出示相应的桥汉字)?2、这些桥一样吗?3、为什么要造这些桥?下面没有河为什么要造桥?小结:在水上、马路上造桥都是为了给人多一条路,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安全。
二、运用记录、比较的方法,判定不同桥面的载重量的大小1、引出赵洲桥,激发幼儿造纸桥的爱好2、发现桥的共同特征“桥面”“桥墩”3、做造纸桥的实验4、提升:弯弯的拱形桥面比平平的桥面更牢固,桥面外形不同桥的牢固程度也不同。
活动结束:出示第二张记录表,猜猜哪个桥面更牢固,激发幼儿到区域再次尝试的爱好。
桥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桥》教材分析:__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__的表达方法。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01462ef46527d3250ce04c.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
14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不已;15课《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令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党支部书记的感人故事。
一起读课题16 《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分段读课文。
2.检查读几个词语。
3.听写几个词语,咆哮搀扶祭奠4.第一排词语描写的是?第二排描写的是?(板书:洪水老汉)5.在每个词语的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把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谁想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3.自己练习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洪水的可怕。
4.选择一句读给大家听。
(1)“黎明的时候……像倒。
”从哪里看出来雨大?谁还能读好这个句子?(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读到“受惊的野马”,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用拟人的修辞有什么好处?(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怎样的笑?带上表情,提高声音,齐读这一句。
小学《桥》教案范文
![小学《桥》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6f18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4.png)
小学《桥》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小学《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桥的兴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桥的种类和作用。
2.桥的构造原理。
三、教学难点:1.桥的构造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桥的图片或实物3.工具:投影仪、计算器等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桥,并让他们描述桥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展示桥的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桥的种类。
步骤二:学习(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科学》课本第7页的《桥》相关内容。
2.教师讲解桥的种类和作用,并逐个介绍各种桥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如拱桥、梁桥、悬索桥等。
3.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实物模型展示桥的构造原理,让学生了解桥是如何支撑起来的。
步骤三:实践(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设计一座简单的桥模型。
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状,组队制作桥模型。
3.学生完成桥模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并评选出最佳桥模型。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桥的保养和维护知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确保他们对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收集关于桥的资料,并进行展示。
2.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桥,并了解其特点和建造过程。
3.学生可以用材料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桥模型,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参与程度。
2.学生桥模型的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
3.学生对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的理解情况。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01462ef46527d3250ce04c.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
14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不已;15课《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令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党支部书记的感人故事。
一起读课题16 《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分段读课文。
2.检查读几个词语。
3.听写几个词语,咆哮搀扶祭奠4.第一排词语描写的是?第二排描写的是?(板书:洪水老汉)5.在每个词语的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把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谁想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3.自己练习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洪水的可怕。
4.选择一句读给大家听。
(1)“黎明的时候……像倒。
”从哪里看出来雨大?谁还能读好这个句子?(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读到“受惊的野马”,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用拟人的修辞有什么好处?(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怎样的笑?带上表情,提高声音,齐读这一句。
《桥》教案五年级
![《桥》教案五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318ee8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a.png)
《桥》教案五年级以下是《桥》教案五年级的文章: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以课文《桥》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桥》这篇课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引导学生思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桥,讨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展示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美丽和功能。
2. 复述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桥》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桥的造型和颜色。
3. 课文阅读理解:分段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在其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文理解拓展: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并进行小组分享。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课文语法点梳理: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点,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6. 语言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一篇关于桥的文章。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展,强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课文《桥》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通过相关的语法学习和运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语言知识。
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时,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一些,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
此外,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扩展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8b5e0e58fafab069dc02f3.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突然、凶猛;读出老汉的威严、镇定及对老汉敬佩之情。
2、通过追问的方法梳理情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入情入境地读等方法感受老汉形象,体会文中老汉的崇高精神。
3、领悟小说设置悬念、环境描写、矛盾冲突等表达特点及作用;领悟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4、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5、学习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高度的责任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老汉形象及精神品格,体会课文在表达情意上的特点及作用、效果。
难点:寻找矛盾冲突,及其原因、解决办法、结果、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包括相关音乐、视频。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课文中描写洪水和老汉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读过哪些小说?(找两个学生回答)问最后一个学生,你平时都用什么方法读小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小说,属于小说的一种,相信你学完之后掌握更多读小说的方法。
齐读课题《桥》。
二读情节,把握主要内容1.师:有人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既然是读故事,我们就要学会带着好奇心去追问,当故事开始以后,(课件出示:开始,接下来,然后,最后)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请大家浏览课文,按这种方法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人们慌忙逃生,来到木桥前,老汉组织人们有序过桥,人们过了桥,老汉和小伙子却被洪水吞没了,最后一个老太太来这里祭奠。
)三读环境感受洪水的肆虐1.师: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这场洪水,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把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画出来了。
2.谁来说这场这场洪水有什么特点?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
3.学生汇报交流。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让学生感受“像泼。
像倒。
”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两个句子都是两个字成句。
小学语文《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3715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6.png)
小学语文《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这篇语文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丰富多样的桥梁文化;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分析《桥》这篇语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内涵;2.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桥》的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2.幻灯片:介绍各种桥梁的图片和介绍文字;3.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桥》的课文。
四、教学过程:【导入】1.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桥梁呢?请大家分享一下。
【呈现】2.呈现《桥》这篇语文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桥》这篇课文的内容。
一起来认真品味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如何以桥梁为主题,展示中华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勤劳。
【理解】3.解读《桥》的主题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桥》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通过分析语言细节、描写手法等,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桥梁所代表的文化和情感。
【拓展】4.群文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篇与桥梁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进行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展示】5.学生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群文阅读作品,可以是绘画、图片、手抄报等形式,让同学们欣赏和学习。
【总结】6.总结和评价:和学生一起总结《桥》这篇语文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成长和进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桥》这篇语文课文,了解了桥梁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群文阅读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d44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7.png)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桥》,使学生了解桥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桥的认识和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思考桥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预测教师可给学生出示一幅图或者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预测即将阅读的课文内容。
3. 阅读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桥》,教师可以提前对生词和难点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理解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描写了桥的形象?- 课文中提到的桥有哪些不同作用?- 桥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5.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桥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讨论,然后汇报各自的观点。
6. 延伸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以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桥的形象和作用,或者让学生设计一座桥的图纸。
7. 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桥》2. 图片或文字描述的预测材料3. 生词和难点解释材料4. 分析桥作用和意义的问题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2. 学生完成的短文或图纸设计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材料,了解不同类型的桥和国内外著名的桥梁。
2. 学生可以以桥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一篇关于桥的作文,表达对桥的感悟和体会。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桥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观察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也锻炼了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dcaad1767f5acfa0c7cd6f.png)
《桥》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四组教学主题:《桥》课时:共两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冷静、舍己为人、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准备课件、音乐等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1、回顾单元主题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吗?(那些人令我们感动)说到感动,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在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哪些人或事让你感动?2、出示课题我们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而感动;我们为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而感动;我们为梦想的力量感动,那么今天又会有哪些人哪些事让你感动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桥。
(二)合作探究1、出示词语: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检查一下你们们对这些字词的掌握情况,谁能来读读?第一组:咆哮势不可当狞笑放肆没腿深第二组: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第三组:拥戴清瘦沙哑揪出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老师会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老师是按什么分的?它们分别都是描写什么的?(分别是描写洪水、村民、老汉)3、我们先来看看描写洪水的这些词语,如果在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再自由读读感受一下。
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使学生尽快走入文本。
)活动2【感受洪水】感悟洪水可怕,领悟表达特色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看一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咆哮、沙哑、狞笑、放肆、搀扶、祭奠、呻吟、惊慌、清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老汉形象。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5、通过研读课文中环境描写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环境描写的品读,感受洪水的猛烈。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
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镇定、守原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预习读通课文,生字书写指导,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桥的文章?谁能简要的说一说?(温故知新,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前质疑: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桥为题?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师板书:桥)
二、生字词认读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揪出”(个别读,小老师领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文章大意。
谁来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概括文章大意)
2、感受洪水的猛烈。
通过课前预习,请学生来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师配乐范读,生感受洪水。
师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品读,来感受洪水,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呈现出来。
3、质疑:为什么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不放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故事之中呢?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考虑。
四、精读课文,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
自学思考:想一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画下相关的句子并写一下感受。
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1、体会老汉如山的镇定
生在对比中发现村民和老汉在面对洪水时不同的表现。
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
村民的表现:“你拥我挤乱哄哄疯了似的跌跌撞撞”老汉的表现是:“站着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
老师向学生多媒体呈现这些对比明显、简练、准确的词语。
老汉的目光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吗?(生根据理解想象老汉目光中透出的深意?)
这种对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对比思考后再进行对比阅读。
2、感受老汉的坚守原则
第二个小组分享
多媒体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分析这三句话中蕴含的深意。
多媒体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品读“吼”字表达的含义。
生谈体会。
带体会品读。
3、舍己为人
生概括故事结局,这位镇定,坚守原则的老党员最后牺牲了。
生齐读课文21-13段
五、情景创设体会写法
配乐配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看!从远处来了一位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原来,他从人群中揪出来的小伙子是他的儿子,多么让我们震惊啊。
这样的结局,既让人感觉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也是吸引我们读下去的原因,这种写作手
法叫做巧设悬念,师板书:巧设悬念。
思考1:老支书为什么这么做,这是老支书唯一的儿子啊?他完全可以不把儿子从人群中揪出来啊?老支书难到不爱他的儿子吗?他对他的儿子到底是无情还是有情?
生找到有情的理由,是课文中的19、20段。
思考2:在老汉眼里,木桥意味着什么?这一推又推出来什么?
思考3: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思考4:他既然这么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把他从人群中揪出来。
明确:老汉是一名党员,党员不能徇私情,越是危急的时刻越要给群众做好表率。
这是超越血缘关系的人间大爱!
学生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逐步体会老汉多重身份,感受人物形象。
情境创设: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在这场洪水中,老支书选择让村民走,在群众和党员之间,他选择让群众走,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选择让儿子走。
谁他都想到了,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自己,这样的老支书怎能不被全村人拥戴,让人为之敬佩呢?在人们心中,老支书犹如一座巍然挺立的桥。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课文以桥为标题了吗?大声告诉我,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师板书:生命桥)
当堂练笔:拿起手中的笔,用上“桥”写一写我们敬爱的老支书。
六、拓展阅读《哑巴渡》
边读边思考: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收养摆渡炸桥修桥)
配乐师生合作朗读自创小诗。
思考:除了今天学习的老支书和《哑巴渡》中的老班长,你还知道哪些让你感动的人?(狼牙山五壮士、沂蒙母亲)
七、小结作业
同学们同学们,这一个个光辉的形象不是印在书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他们带给我们思考,带给我们感动,他们是我们人生的标杆!课下请搜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八、板书
生命桥
镇定守原则舍己为人巧设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