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特征与农业》,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的变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理解地形、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形、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的具体影响,以及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的理解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掌握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农业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的具体影响。
2.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发展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影响的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地形、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的具体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理解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掌握不同地区农业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不同地区农业的特点。
2.难点: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区农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2.制作PPT,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的特点,方便学生直观了解。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农业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农业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地区农业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水稻田、丘陵地貌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提问:“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农业的发展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农业知识相结合,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分布特点。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利用图表分析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理图表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农业场景的图片,如金黄的麦田、丰收的果园等,引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分布图和相关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对于农业的分布特点和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学会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实例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实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地图、地球仪等教学用品。
3.设计好讨论话题,分配好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农业实例,如水稻种植业、畜牧业等,探讨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析的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掌握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和农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3.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经验。
3.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实地考察,增强对农业生产的理解。
4.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内容的PPT,展示实例和图片。
2.教学案例:收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用于分析。
3.实地考察安排:联系相关农业生产单位,安排实地考察时间。
4.任务设置: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呈现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如:水田与旱田的分布、畜牧业与草原资源的利用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仍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农业实例较多,但缺乏系统地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准备PPT,以便进行课件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等,同时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农业实例为载体,设计案例分析题,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养成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情况的案例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很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特征与农业》。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案例资料,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土壤等,以及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特征与农业》,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2.难点: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讲解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设计好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
3.分好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各地的自然条件。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的自然特征,分析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水稻种植、畜牧业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自然特点与农业教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不同。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阻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南方地域自然特点与农业》。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域的自然特点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域。
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不同。
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必然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借助地图描述和评判南方地域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
.2依照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南方地域的气候特点,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域农业进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域要紧的农作物及散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方地域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培育学生钟爱家乡,钟爱祖国的情感,坚信本地因地制宜进展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南方地域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
2.南方地域农业进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域农业进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式】读图观看、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讨。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进程】(新课引入)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南方地域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熟悉“红土地”“香蕉园”“水田”“桂林山水”(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别离是东海和南海。
(展现南方地域地形图)地形:西部:高原和盆地——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西不同明显东部:平原、低山和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气候:南方纬度较低,受季风的阻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域被称为“红土地”。
【阅读资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活动】熟悉南方地域的地形不同及对气候的阻碍。
【承转】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塑造了南方地域发达的农业。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开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教学反思
难点: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南方地区景观图,请大家说得出他们所在的区域,引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开展的有利条件;
〔4〕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四、疑难探究
.探究一: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
平原温暖的原因?
探究二: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
影响的原因?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根底训练?2、检查完成情况来自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一以南,以东,南临。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织分布着、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估和提升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他们还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产业,例如,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地形对茶叶生长的作用等。
8.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然特征发展特色农业。
9. 结合实例,说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10. 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十.教学反思
在教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地貌。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南方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作物、农业模式和农业发展优势。
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5.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南方地区的气候如何影响农业?”引导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线阅读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从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农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2.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农业分布的规律。
3.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分布的差异。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实例,用于辅助教学。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准备案例供学生分析。
3.准备比较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分布的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农业发展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农业分布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地图,谈谈你们的发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特征与农业》,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认识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掌握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农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农业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案例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场景。
3.分组讨论的准备工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地形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
同时,展示各地形区的农业生产场景,让学生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比较其差异;2.描述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气候对植被、土壤、农业的影响;3.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分析农业对饮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读图描述区域位置,分析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的影响;2.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区域内部地形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地形分布与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二)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诱导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同学们知道它反映的是哪里的景观吗?你能从画面中看出,那里有什么特点吗?多媒体展示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你能想到哪首古诗比较形象贴切地描述了南方地区的环境特征?设计说明: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特色景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讲授新课环节一:认识地形比较气候活动1:读图找范围教师:与一般的区域学习方法相同,这一节课我们首先要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濒临的海洋。
读图提示:1.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2.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横断山区的大致位置;3.找出南方地区濒临的东海和南海。
学生:读图查找、指出这些地理事物。
活动2:找出地形区,对比差异读图提示:1.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类型有什么差异?2.找出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七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对我国农业的总体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农业专题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发展受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的基本知识。
但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区位因素等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农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表、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表、案例资料等,呈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并分析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
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
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3.识图填图:在相应的空格里,填上各地理事物的名称,检测读图效果。
三、分析、探究、找差异: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和内部地形差异,探究南方地区内部地形差异。
读南方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高度表说出颜色如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色区?估计各自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各区域叫什么名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描述各区域的地形特点,将结果填到表中。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设计意图】学会读图,能够从图中提炼地理信息;学会比较,通过收集各地形区的资料,总结各地形区的特征。
四、分析资料说联系
(一)探究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查找北纬30°线和北回归线,并标注出来,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及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区。
通过本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到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特点。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
综上所述,南方地区位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中国气候知识,提高阅读地图、总结规律的能力,进而获得新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分析地形、气候、土壤之间的关系
1.提供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差别;在寒潮影响范围图上,找出云南和广州的大致位置,看看哪个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
结合地形图和动画,分析两组同纬度的地区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
预设答案: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或减弱作用,冬季相对较为温和。
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则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冬季相对于四川盆地较为寒冷。
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潮。
广州北面南岭山地的海拔较低且间断,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较小,因而广州也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难度较大,借助动画予以降低,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归纳,同时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提高小组合作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小组收集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各地的土壤与农业的资料,分组展示,归纳南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五、联系生活话农业
(一)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南方地区有着优越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
这对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
响?
分组讨论: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足、降水多、地势低平,适宜发展水田种植业,可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喜湿热环境的水稻。
(二)物产富足的采摘园
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农产品呢?我们一起走进采摘园,到各个园区(省区)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和水果。
结合图例查找南方地区的物产: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水果的种类有哪些?各自分布在哪些省区?
采摘归来话收获: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何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何处?
预设答案:
即时练:学以致用,链接生活
【课后小结】
回忆本节课涉及的地理事物名称,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后思考】技能升级,知识拓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
2.走进生活,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后反思
本节的教学设计应以认识南方地区及其内部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为
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中,应抓住该区“湿热”的气候和特殊的“红土地”两大自然要素,认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比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作农业的差异,明确区域内部差异,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学习中应学会分析区域内部的自然差异,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