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1. 概述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指标。

在国民经济总量指标中,GDP是最常用的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

2.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价值的总和。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化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

GDP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常见的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根据各个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GDP;支出法是根据居民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根据居民在生产中所得到的报酬和红利等来计算GDP。

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GDP不仅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还可以用于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稳定性等。

它是国际比较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3.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各类收入的总和。

国民收入通常包括工资、利润、红利、利息等各类收入。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收入法来计算,也可以通过GDP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来估算。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状况和收入分配情况。

4.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除以总人口得到的平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

人均收入的计算方法与国民收入类似,可以通过收入法或GDP和人口数据的关系来计算。

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从而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总体发展水平。

人均GDP:人均GDP是指每个人平均创造的经济价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指GDP增长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物价变动的幅度。

贸易顺差或逆差:贸易顺差或逆差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收支状况,顺差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逆差则相反。

财政赤字或盈余:财政赤字或盈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赤字意味着支出大于收入,盈余则相反。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状况,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投资、援助等。

以上指标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但还有其他指标也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发展速度(一)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发展速度(一)
76543
27886
148033
17.32
86.70
94.85
535055
455223
139126
5592
73.23
20.86
—24—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发展速度(续二)
指标
2000年
为下列年份的%
平均每年增长%
1978年
1988年
79-2000年
89-2000年
三、农业
1、农业总产值(当年价)
2、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
1181.1
704.9
370.9
861.2
1902.2
501.7
120.0
204.9
126.8
136.1
546.9
383.9
592.5
881.1
460.7
375.4
212.6
521.2
659.8
316.4
1.6
6.9
2.4
2.9
13.6
11.7
13.0
17.9
11.9
9.3
6.1
10.3
14.3
7.6
98.2
99.5
170144
14732
9229
—26—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发展速度(续三)
指标
2000年
为下列年份的%
平均每年增长%
1978年
1988年
79–2000年
89–2000年
铁矿石(原矿量)
机制纸及纸板
日用陶瓷
五、运输邮电
1、货运量
2、客运量
3、邮电业务总量(90年不变价)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fāzhǎn)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wùzhì)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gōngyè)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xíngshì)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

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cáizhèng)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shèhuì)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66.45
粮食
万吨
27.99
22.92
-18.11
糖蔗
万吨
9.60
4.78
-50.21
蔬菜
万吨
46.35
42.46
-8.39
水果
万吨
19.30
24.35
26.17
猪肉
万吨
2.69
3.06
13.75
水产品
万吨
20.00
18.17
-9.15
14、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万元
191102
209426
9.59

5535
5761
4.08
医生

2289
2387
4.28
护士

941
1074
14.13
3、工农业总产值(90年价)
万元
6920912
8238700
19.04
农业总产值
万元
272009
287052
5.53
工业总产值
万元
6648903
7951648
19.59
4、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
万元
2726750
3128236
11.8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809
23542
10.30
5、财政收入
万元
635
8.18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951506
1067682
12.21
10、海关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482687
608919
26.15
#进口总额
万美元

第十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第十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2)金融公司部门
SNA中的机构部门
(3)一般政府 (4)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5)住户
注:我国机构部门分类 : 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图
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
第三产业: 其他各业
第一层次: 流通部门
第二层次: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的部门
第三层次: 为提高科学文化 水平和居民素质服
四、与GDP有关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就是本国的GDP减 去支付给非常住单位的原始收入,再加上从非常使 单位获得的原始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和国内生产净值:是国民(内)生产 总值减去折旧后的价值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是国民总 (净)收入加上来自国外的政府援助、非官方赠予 等非借贷、无须偿还的各种现期净转移收入之和, 它是一国可以用作消费和储蓄的全部收入
务的部门
第四层次: 为社会公共需要
服务的部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跨 受 务社 卫 教 门公 房 金 运 饭 车批 建 电 制 矿 渔 农
地 雇 ;会 生 育 ;共 地 融 输 店 修发 筑 力 造 业 业 业
区 佣 团 ; ; 行 产 、 、 旅 理和 业 、 业 和 ; 、
资金流量核算
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 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
国际收支核算
核算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贸易、非贸易往来和资本往来。
资产负债核算
核算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其主体部分 是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基本表,八张补充表;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国民经济统计是指通过统计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来评估和分析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经济的结构、增长率、质量和效益等重要信息。

下面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人的收入。

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经济水平,是国际上比较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指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人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就业水平,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供给的重要指标。

四、就业率(Employment rate)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中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就业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水平的高低,对于评估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无法找到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就业机会的稳定性。

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的指标。

C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七、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增加值。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从人口、就业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与支出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全貌。具体产总值及其分产业数据揭示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体现居民平均经济水平。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显示政府财政状况与公共服务能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数据揭示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潜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则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状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消费市场活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体现居民生活水平。海关进出口总额展示对外贸易规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衡量通货膨胀水平。此外,科技活动人员与经费支出、研究与发展(R&D)情况等数据也是评估国民经济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资金流量及其核算指标国际收支及其核算指标资产负债及其核算指标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使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产品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包括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价值构成上避免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因而能全面地、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并具有国际可比性,所以成为社会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主要指标1.生产法及有关指标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 总产出-中间投入(1) 总产出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以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为例加以说明:工业总产出是工业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工业总产值。

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等。

(2) 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中间投入分为物质产品投入和非物质性服务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年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年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年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价格指数、失业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经济活力。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的增长可以反映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增长速度。

较高的GDP增长率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增强,而较低的增长率则可能意味着经济处于衰退或停滞状态。

其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得到的数值。

人均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

较高的人均GDP意味着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生活质量较好;而较低的人均GDP则意味着经济相对较弱,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投资热情较高,反之则可能意味着经济发展乏力。

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数。

CPI 的增长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物价变化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较低的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意味着物价相对稳定,经济通胀压力较小,而较高的增长率则意味着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市场的情况和经济活力。

较低的失业率意味着就业市场状况较好,劳动力充分利用;而较高的失业率则意味着就业市场状况较差,经济处于衰退或不景气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年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如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顺差、对外直接投资、外汇储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状况,对于评估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金融稳定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定义和主要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

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

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哪几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二版) 第10章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二版) 第10章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国内生产总值
Present
吴欣颀
知识目标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 了解GDP的核算方法 了解GDP的局限性
熟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能力目标
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简单分析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状况 根据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评述部分地方政府过于 看重GDP增长是否合理
1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核算方法
生产法
支出 法
收入 法
1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核算方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
值的一种方法,是各个部门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之和,即从国 民经济各个部门或产业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减去生产 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为:GDP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包括物质产品投入和 服务投入)
1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1 9 7 9 年—2 0 0 9 年名义G D P 与实际G D P 数据
名义GDP 和
实际GDP
年份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情景引入
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运用“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 两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推算,中国 将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 展中国家了。“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 的目的所在。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 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 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 权的道路。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

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哪几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生产法、收入法。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怎样划分的?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字[2003]1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4、“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

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

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调查、观测和统计的工作,它是经济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内容,用以描述和分析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指标、就业指标、物价指标、财政指标以及对外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经济增长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年增长率是描述GDP在一年内的增长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数,它反映了平均每个人创造的GDP的大小。

经济增长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就业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指标。

常见的就业指标包括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

就业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劳动的人数。

就业人数增长率是指就业人数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城镇劳动力人口之比,它反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

就业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为就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第三,物价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

常见的物价指标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者购买的一篮子生产资料和中间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

物价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价格调控政策,维持物价的稳定。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生产总值(GDP)、消费水平、投资水平、贸易状况等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核心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生产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各产业的产值进行累加得到总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可能意味着经济活力强劲,而低速增长则可能暗示经济发展疲软。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相除得到的指标。

它反映了平均每个人创造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较高可能意味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更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

然而,人均GDP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因为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购买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投资增长意味着经济活跃,而投资下滑则可能暗示经济疲软。

四、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它反映了人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会促进生产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可能暗示经济不景气或者居民收入减少。

五、进出口贸易状况国际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和贸易竞争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

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按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分为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

利用外资额: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2.消费者价格指数
(1)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衡量居民消费时所 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居民生活成 本的变化情况。 (2)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区别 首先,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 其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口的商品 和服务并不是GDP的一部分,但是居民消费的一部分,因此进口的商 品和服务价格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但反映在CPI上。 最后,计算价格指数时,CPI所包含的不同商品及服务及其价格权数是 相对固定的,而GDP平减指数所涉及商品和服务及其价格权数是变动 的。
•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核心指标:总产 值……社会总产值
• 国民账户体系的核心指标:增加 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一)经济增长指标 (二)价格指数 (三)失业率
(一)经济增长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个 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一个国 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在一定时期 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经济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各部门比例协调、各环节相互适应
因此
需要经过统计与核算取得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 据以进行分析、判断、实施科学的管理与调控。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是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基础之一 •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目标: (1)适度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4)供需平衡 能否实现上述基本目标,需要靠经济统计来测定。例如: “适度增长”目标是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来考察的; “充分就业”目标是通过失业统计来考察的; “物价稳定”目标是通过物价指数统计来考察的; “供需平衡”目标需通过对“总需求”与“国民经济生产能力”的统 计核算来考察。

第10章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

第10章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

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常驻居民从非常驻单位获得 的劳动报酬与非常住居民从常驻单位获得的劳动报酬相抵后的 余额。 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常驻单位从非常驻单位获得 的财产收入与非常单位从常驻单位获得的财产收入相抵后的 余额。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中国GDP和GNP对比图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总产出: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计算; 商业单位的总产出:按其实现的商品购销差额(毛利)计算; 金融、保险单位的总产出:其收入一方面来源于资金的存贷利息差和保 险费的收支差;另一方面来源于业务服务费收入。总产出计算为: 金融单位总产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 服务费收入 保险单位总产出=保险收入+投资收入+利息收入+追偿收入-到期索赔+ 服务费收入-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其它服务部门的总产出:一是经营性单位,其业务收入能够弥补自身经 营活动成本的服务单位,总产出一般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计算;二是 非经营性单位,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赞助,或虽有部分营业收入,但 仍无法弥补自身经营活动成本,如行政单位、机关团体等,这类单位的总 产出一般按照业务活动成本进行计算,不计算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首先:从生产法角度可以分析效益比较情况,如中间消耗/增加值; 其次:从收入法角度可以分析收益分配关系,如个体、集体、国家的分配关系; 最后:从支出法角度可以分析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如积累与消费、 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总投资中固定资产形成与库存增加等比例关系。

主要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主要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主要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主要国民经济核算指标1.总产出:核算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本期生产的已出售和可供出售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建工程以及自产自用消费品和自制固定资产价值。

总产出等于中间投入与增加值之和,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2.中间投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非耐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

记入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过程所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二是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

中间投入分为物质产品投入和服务投入。

3.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增加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部分,但非营利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没有营业盈余。

4.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期内为补偿生产活动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反映固定资产存量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或转移的价值,包括基本折旧和大修理折旧。

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及其他固定资产和居民住房参照一定折旧率进行虚拟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原则上应按其资产的重置价格估价。

5.劳动者报酬: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

包括三部分,一是货币工资,生产单位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二是实物工资,即生产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以及居民自产自用的消费品等;三是社会保险,指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待业、退休、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这些付款不论何时实际支付给劳动者,都应记入本期的劳动者报酬。

6. 生产税净额:各部门向政府支付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之后的差额。

7.生产税: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记入各部门生产费用。

生产税有四种形式,一是含在货物和服务价格中的、由生产者直接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产品税、营业税、增值税、农牧业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等;二是不含在货物和服务价格中而由购买者直接缴纳并由生产者代征的税金,如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关税、进口税、特别消费税等;三是从专营专卖活动所获得的利润中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和利润,如烟、酒等商品的专项收入;四是依照规定向政府支付的有关规费。

总量指标分类

总量指标分类

总量指标分类一、总览总量指标是衡量一个事物整体规模大小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所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规模和增减情况。

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发展等领域中,总量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本文将从总量指标的分类、计算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分类1. 经济领域中的总量指标(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和企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2) 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所有居民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3)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数,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相对于某个基期水平变化情况。

(4)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生产领域价格变化情况的指数,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领域的物价水平相对于某个基期水平变化情况。

2. 企业管理中的总量指标(1) 资产总额:企业所有资产的总和,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等。

(2) 负债总额:企业所有负债的总和,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应付账款等。

(3) 净资产: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总和,即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4) 总销售额: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和。

三、计算方法1. 经济领域中的计算方法(1) GDP: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出口-进口)。

(2) GNP:GNP=GDP+国际因素所得净流入(如海外投资收益)-国内因素所得净流出(如海外投资支付)。

(3) CPI:CPI=(当期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期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期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4) PPI:PPI=(当期生产者物价指数-基期生产者物价指数)/基期生产者物价指数×100%。

2. 企业管理中的计算方法(1) 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 标
一、国民经济活动总量指标
国民经济活动总量指标是综合性指标,一般以货币表示,即国民经济 活动成果的总价值量。既包括物质产品总量,也包括非物质产品即劳务总 量,从而形成一整套总量指标体系。 1.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在SNA核算体系中,包括商品和劳务在内的总产出,其价值构成构成 为C+V+M,其实物构成为包括劳务在内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 一般的总产出就是指社会总产品。 2.社会净产值 在SNA核算体系中,社会净产值称为国民生产净值,其价值构成为 V+M,其实物构成包括服务在内的全部消费资料和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 3.社会最终产品和社会最终产值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 使用的产品,其全部价值为社会最终价值,等于社会新创造价值加上折旧 费,即C1+V+M表示,其中C1代表劳动手段的转移价值,相当于应提折旧费。
2.劳动者报酬
7
3.生产税净增 4.营业余额 四、物质产品净值 (第2栏10=5+4-6)
8 9 10 — —
生产方面: 生产法:GDP(5.1)=总产出(1.1) –中间投入(2.1); 物质产品净值(10.2)= 总产出(1.2)-物质产品投入(3.2) 。 收入法:GDP(5.1)=固定资产折旧(6.1)+劳动报酬(7.1)+生产税净额(8.1)+营业盈余(9.1); 物质产品净值(10.2)=劳动报酬(7.2)+生产净税额(8.2)+营业盈余(9.2)+服务收入(4.2) 转换公式:物质产品净值(10.2)=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5.2)+服务收入(4.2)-固定资产折旧 (6.2)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国所有常驻单位在核算期内生 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它的价值构成是 C1+V+M,实物构成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 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是:
GNP=GDP+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净额)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单位:亿元
生 产 一、总产值 二、中间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产损耗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顺序号 1 2 3 4 5 6 7 金额 25663 14239 11424 1202 5888 801 3533 使 用 一、总支出 二、中间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总消费 (1)居民消费 (2)社会消费 2.总投资 (1)固定资产形成 (2)库存增加 3.出口 4.减:进口 5.统计误差 顺序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金额 25663 14239 11424 7273 5943 1330 4373 3803 570 1571 1789 -4
顺 序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金 额 4
产 品 5
服 务 6
使用方面:支出法:GDP(15.4)=总消费(16.4)+总投资(19.4)+出口(22.4)-进口(23.4) 物质产品净值使用(24.5)=16.5+14.5+19.5+6.2+22.5+22.6-统计误差 以下指标关系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 总产出(1.1)=总支出(11.4);中间投入(2.1)=中间支出(12.4); 国内生产总值(5.1)= 国内生产总值使用(15.4);物质产品净值(10.2)=物质产品净值使用(24.5)
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首先:从生产法角度可以分析效益比较情况,如中间消耗/增加值; 其次:从收入法角度可以分析收益分配关系,如个体、集体、国家的分配关系; 最后:从支出法角度可以分析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如积累与消费、 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总投资中固定资产形成与库存增加等比例关系。
4.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生产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1.物质产品投入 2.服务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5=1-2) 1.固定资产折旧 顺 金 序 额 号 1 1 2 3 4 5 6 物质生 产部门 2 非物质生 产部门 使用 3 — 一、总支出 二、中间支出 1.物质生产部门使用 2.非物质生产部门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5=16+19+22-23) 1.总消费 (1)居民消费 (2)社会消费 2.总投资 (1)库存资产形成 (2)库存增加 3.出口 4.进口 四、物质产品净值使用 (第5栏24=15+14-第2栏6) 顺 序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金 额 4 产 品 5 服 务 6
4.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生产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1.物质产品投入 2.服务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5=1-2) 1.固定资产折旧
顺 金 序 额 号 1 1 2 3 4 5
6
物质生 产部门 2
2.劳动者报酬
7
3.生产税净增 4.营业余额 四、物质产品净值 (第2栏10=5+4-6)
8 9 10 — —
常驻单位 ——指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①一国经济领土是由该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组成 的,在该领土上,该国公民及货物和资本皆可自由流动。 ②如果一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 所(住宅、厂房、或其它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 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年),那么该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 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资格。 常驻单位是对国土原则的领土范围和国民原则的国民主体 的进一步界定。如果以“地理范围”来确定交易主体的范围有 什 么问题?如果以“国籍”来确定又有什么问题?
GN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DP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2.国民(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的一种方法,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即 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 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 生产法以机构单位或基层单位作为统计单位,按生产者价格进行计算 总产出: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价值 之和,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各部门的总产出计算如下: 农业、工业、建筑业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库存变动或产品产量×产 品单价。前一个公式对库存的计价往往是以成本价计算,后一个公式对所 有产品(包括库存)都以出厂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对产品的估价是按照 产出时的市场价格进行估价,产品库存属于产出的一部分,应按入库时的 市场价格进行估价。
非物质生 产部门 使用 3 — 一、总支出 二、中间支出 1.物质生产部门使用 2.非物质生产部门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5=16+19+22-23) 1.总消费 (1)居民消费 (2)社会消费 2.总投资 (1)库存资产形成 (2)库存增加 3.出口 4.进口 四、物质产品净值使用 (第5栏24=15+14-第2栏6)
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常驻居民从非常驻单位获得 的劳动报酬与非常住居民从常驻单位获得的劳动报酬相抵后的 余额。 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常驻单位从非常驻单位获得 的财产收入与非常单位从常驻单位获得的财产收入相抵后的 余额。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中国GDP和GNP对比图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GDP = 固定资产损耗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损耗是核算期内生产中因耗用固定资产而磨损的价值。按 SNA的要求, 应按固定资产重估价的价值和使用年限计算,我国限于条 件,暂以固定资产折旧代替。固定资产损耗虽然也是在生产过程中损耗与 转移的价值,但它是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这是与中间投入不相 同的。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中间投入: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而 消耗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必须具备: 一、与总产出计算范围保持一致; 二、本期一次性使用。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2)收入法 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如 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 税、社会保险税; 利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要剔除 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也应归入其中。 或者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总产出: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计算; 商业单位的总产出:按其实现的商品购销差额(毛利)计算; 金融、保险单位的总产出:其收入一方面来源于资金的存贷利息差和保 险费的收支差;另一方面来源于业务服务费收入。总产出计算为: 金融单位总产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 服务费收入 保险单位总产出=保险收入+投资收入+利息收入+追偿收入-到期索赔+ 服务费收入-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其它服务部门的总产出:一是经营性单位,其业务收入能够弥补自身经 营活动成本的服务单位,总产出一般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计算;二是 非经营性单位,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赞助,或虽有部分营业收入,但 仍无法弥补自身经营活动成本,如行政单位、机关团体等,这类单位的总 产出一般按照业务活动成本进行计算,不计算营业盈余。
四、SNA的总量指标体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GDP-折旧 (3)国民收入(NI) NI=NDP-企业间接税(扣除政府津贴) (4)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 润) +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