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案例分析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科学家应当推崇的核心价值之一。
校----科学家之间是基于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关系,但是,有时候由于利益的驱动、人性的弱点,科学家也会有不端行为。
因此,为了维护科研诚信,我们需要从过去的经典案例中吸取教训,强化科学家的道德意识,营造健康的科学研究环境。
一、科研诚信案例:Hwang Woo-suk论文造假事件2004年至2005年之间,韩国著名细胞学家Hwang Woo-suk在《科学》和《自然》等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声称已经成功地克隆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胚胎细胞。
然而,经过多项调查发现,这些论文居然是完全造假的。
调查结果表明,Hwang Woo-suk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虚假数据和图片来旁证实验结果。
Hwang还通过购买和利用非法获得的卵子来制造胚胎,大量侵犯了劳工的权益。
此事件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震动,Hwang Woo-suk自己也成为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的造假骗局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科研诚信案例:于红专学术造假事件于红专是中国的牙髓病学专家,其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在2010年,有资料指出,他的很多研究成果是存在造假的情况。
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调查发现,于红专利用一个名叫“Kim”匿名发表自己的论文,并向自己投稿,来达到获奖和论文发表的目的,他还在发表论文过程中随意伪造他人的姓名或与该论文有关联的实验结果。
此事件一经曝光,于红专在中国科学界遭遇了极大的谴责。
三、学术不端案例:张维为的剽窃和造假张维为,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然而,他却在2013年被曝光存在抄袭、剽窃和造假等问题。
据调查发现,张维为在撰写论文时存在大量的抄袭、剽窃等现象,曾经对他人的论文进行剽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论文发表;还编造虚假实验数据用于论文中,从而给读者带来了不实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这种不端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更是损害了他自己的声誉。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案例分析、公平、偏见、剽窃、实验造假、捏造和窜改数据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一稿多投、图片重复被撤销、肿瘤学家因造假而引咎辞职学术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导研究者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衡量研究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本课程紧承上讲内容,继续深入讲解学术道德相关的案例。
强调,近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翻倍增长,而论文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
认为,期刊审查力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一、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很多的科技工作者都会带来发表论文的压力,那么为什么要发表论文?我们很多工作者是为了争取经费、职业发展等等原因,但我们不能制造一些无用的垃圾、没有科学意义的报道、过时的工作、重复已有的研究、错误不合理的结论。
那么出版界科技工作者都有一个名言叫“发表或者灭亡”,就是说我们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发表,就等于不存在,科研人员如果没有论述发表,职业生涯难以维序。
我们的科学研究是基于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突破的发现,是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之上来继续延伸的,所以说我们要发表的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是要真实的、可信的。
泰晤士高等教育曾经在2009年时跟汤森路透合作进行了一项分析,过去20年学术期刊撤稿数增加了10倍左右,这个统计是基于30年代以来同行评议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撤稿数得出的。
他们发现,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发生了翻番,而论文的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
他们也分析了一些原因,期刊审查率制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的行为。
这是泰晤士高等教育跟汤森路透调查得到的数据。
在2010年10月7日,纽约时报头版长篇报道了中国学界的欺诈问题,它以“猖狂的欺诈威胁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为题,报道了中国学术界为主的各行各业的学术欺诈问题。
学术假造相关案例及学术诚信方面的问题分享
3.4案例04LMK:一稿多投
相关论文:Chin. Phys. Lett. 21, 393 (2004 Feb.) J. Appl. Phys. 95, 755 (2004 Jan.)
一稿(同事或交叉)多头的事实经过: 2003-07-21 作者先投稿Appl. Phys. Lett. (APL) 2003-09-25 收到APL退稿,作者请转JAP 2003-10-09 作者又几乎同时投稿CPL 2003-10-27 收到JAP通知,接受发表 2003-11-05 收到CPL要求修改的审稿报告。不主动撤稿,不通报JAP接 受,也不引用,修改和‘添加’了少量次要内容后继续要求CPL发表。
第4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一、学术造假相关案例分享
哈佛“心机”教授造假
近日,学术圈的一条地震级新闻又双叒叕刷屏了。消 息称,哈佛大学要求撤稿前哈佛医学院教授Piero Anversa博士,总计31篇关于心脏干细胞的研究论文。 随着这条震惊学术界的消息发表,31篇有关心脏干细 胞的文献宣布撤稿。这就意味着,所有关于“证实心 脏干细胞存在”的论文和引用了这些文献的论文,全 部被废! 这些论文此前大多发布在诸如柳叶刀、著名心血管期 刊Circulation等顶级刊物上,被广泛阅读和大量引用。 比如其中一篇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发表3年内就被 引用超过300次,论文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Optics Letters, 23, 485(1998) Applied Optics, 38, 3399(1999) 侵权事实:CPL论文的主要实验结果系抄袭自OE论文,不少 文字叙述也抄袭自以上三篇论文,未引用。
背景或起因:主要责任人为新任教授,急于出成绩。
刊物处理: 1.主编撤销论文(Vol. 24, No.4 (2007) 112); 2.禁刊五年; 3.通告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 4.通告所有作者单位和资助单位;
物化生专业的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教育案例分析
物化生专业的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教育案例分析在当代科研领域,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基石。
作为物化生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意识,追求真理,扶正祛邪。
然而,当前仍存在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和科研诚信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术发展和科研信誉。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探讨物化生专业中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数据篡改在科研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然而,在某些科研项目中,研究人员可能为了追求研究成果,故意篡改或伪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结论。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道德,也欺骗了科研社区和公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物化生专业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数据管理培训。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习惯,如保存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并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监督。
此外,科研机构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审核和审查,对有问题的数据进行严厉惩罚,提高违规成本。
案例二:抄袭剽窃抄袭剽窃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常见表现,也是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的重要考验。
在物化生专业的研究中,一些学生和研究者可能因为懒惰或者时间压力过大,采取复制粘贴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未经充分引用和批注就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实验数据。
防范抄袭剽窃的一种方法是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对抄袭的认识。
学生在各个学术论坛和研讨会上应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行专家和教授的审查。
同时,学院和研究机构要建立起严格的学术审核机制,对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检测,排查抄袭和剽窃行为。
另外,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研究,可以设置奖励制度,提高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案例三:无实验伦理,动物实验乱象物化生领域的研究中,一些实验需要使用动物进行研究,但存在一些人将动物作为实验工具而忽视其权益。
例如,在某些研究中,动物可能被过度使用、盲目施加痛苦或未经合理的伦理评审。
这种行为既违反了学术道德,也违反了对动物权益的尊重。
科研诚信案例
科研诚信案例引言科学研究的诚信是科研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关乎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学术声誉以及科研成果的可信度。
然而,科研诚信案例时有发生,一些科学家因违反学术规范和伦理原则而受到谴责。
本文将讨论几个科研诚信案例,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加强科研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案例一:数据造假案例描述某研究小组在一篇重要论文中宣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能够治愈癌症的新药。
然而,经过其他科学家的验证发现,该研究小组的实验数据被伪造。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轩然大波,该研究小组的学术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原因分析1.科研压力过大:为了追求职位晋升、科研经费和声誉等,一些科学家可能会不择手段地提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原创性。
2.缺乏科研伦理教育:部分科研人员对于科研伦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容易违反学术规范。
3.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在对研究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时可能存在漏洞,容易被不诚实的科学家利用。
影响分析1.研究领域的信任危机:当一个重要的科研发现被证明是伪造的,整个研究领域的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科学家和公众对研究成果的信任将大幅下降。
2.浪费资源:伪造数据导致其他科研人员在错误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向上浪费了时间和资源,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步。
3.社会影响:对于研究结果产生误导性的发现会对公共政策和医疗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可能造成社会的损失。
诚信案例二:抄袭剽窃案例描述一位科学家在发布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抄袭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完全没有注明引用。
这一行为被其他学者发现后,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原因分析1.缺乏学术道德观念:一些科学家对于学术抄袭的认识不足,对于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缺乏基本的尊重。
2.时间压力和效率追求: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常常面临时间紧迫的情况,为了节省时间,一些人选择不正当手段,直接抄袭他人的成果。
3.缺乏监督和惩罚机制:学术界对于抄袭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影响分析1.学术诚信受损:抄袭行为严重破坏学术界的创新和学术自由,导致学术界丧失了对创新能力的信心。
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
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
在化学化工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寻找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以下是一些精选案例:
1. 化学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强调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态度以及为人类福祉奋斗的决心。
例如,中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先生的侯氏制碱法,体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2.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介绍绿色合成技术和循环经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3. 化工安全与职业道德:通过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遵守安全规范、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是企业和社会的基本要求。
4. 化学实验中的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5. 化工生产中的工匠精神:介绍化工生产中的精细操作和质量控制,强调工匠精神在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情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要注重案例的呈现方式,使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程内容,避免生硬说教。
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实践案例
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实践案例在如今高等教育领域,学术道德教育被广泛认可为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术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学术品质和道德品格。
为了更好地实践学术道德教育,各大学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方法,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经典案例来展示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实践成果。
案例一:学术诚信教育某大学开设了一门必修课程,名为《学术道德与职业规范》,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和职业操守。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强调课程作业的原创性和引用规范。
每个学生都要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包含自己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会通过反复强调学术诚信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术行为习惯。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主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恪守学术诚信准则。
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进步:他们尝试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减少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剽窃,并能够准确地引用、注明他人的成果来源。
这种学术诚信教育使学生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树立了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案例二:科研道德实践在某高校的实验室,教师们积极探索科研道德教育的创新模式。
他们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科研项目,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
在进行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把学术道德和科研过程相结合,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注重数据的可靠性和实验过程的规范性。
每个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都要提交一份科研报告,其中必须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研成果的阐述。
教师会对学生的报告进行仔细检查,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将会进行纠正并进行相应的教育。
通过这样的科研道德实践,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更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诚信的科研品质。
案例三:学术道德培训在某大学的学术道德教育中心,校方开展了一系列学术道德培训,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和目标,并掌握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化学》课程思政卓越教学案例(一等奖)
《化学》课程思政卓越教学案例(一等奖)背景作为一名《化学》课程的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我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种思政卓越教学案例,以期在化学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通过该案例的实施,我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意识到化学科学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施方案1. 课堂教学我在《化学》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讲解一些化学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如中国的居里夫人和杨振宁等,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科学家们是如何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发展中的。
2. 实验设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实验技巧,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3. 社会实践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组织了一次化学科普活动。
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学校和农村,向社会大众普及化学知识,并分享化学科学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效果评估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我对该思政卓越教学案例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这种融合思政教育的《化学》课程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同时,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也得到了培养。
总结通过该思政卓越教学案例的实施,我成功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化学》课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案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科学方法、诚实守信,不做弄虚作假、篡改数据等不端行为。
然而,科研界也不乏一些学术不端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损害了科研诚信的声誉,也对整个科学研究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案例。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韩国克隆人事件。
2004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声称成功克隆了人类胚胎,并为此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
然而,随后的调查发现,黄禹锡在研究过程中篡改了研究数据,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克隆人类胚胎。
这一事件在全球科研界引起轩然大波,不仅严重损害了韩国科研的声誉,也对整个克隆研究领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药物研究领域的不端行为。
2015年,药物研究领域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学术不端事件,美国药物研究机构Valeant Pharmaceuticals被曝出篡改了多项研究数据。
该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故意夸大了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追求更高的市场价值。
这一事件暴露了药物研究领域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引发了公众对药物研究结果的质疑,也对整个药物研发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案例是心理学领域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泽姆巴多对一群志愿者进行了一项监狱实验,试图研究人类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
然而,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问题。
实验中的"狱警"对"犯人"进行了残酷的虐待,导致部分参与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个案例引发了公众对心理学实验伦理问题的关注,也促使了相关机构对实验伦理的重视。
以上案例展示了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之间的对立关系。
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要求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科学原则,真实记录数据,不做弄虚作假。
而学术不端行为则违背了科研诚信的原则,损害了科研的公信力和可靠性。
这些不端行为不仅对个人的声誉造成了重大损害,也对整个科研体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物化生专业的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物化生专业的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教育案例分析报告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物化生专业的学术道德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案例,探讨物化生专业在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数据篡改事件的揭露与处理在物化生专业的科学研究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在科研中存在数据篡改的行为,对学术诚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背景:某物化生领域的研究团队在一篇重要学术论文中宣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材料的独特性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
问题:然而,随着其他研究团队进行复制实验,发现无法重现该团队的实验结果。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团队篡改了部分实验数据。
分析:这个案例揭示了在物化生专业中存在的数据篡改问题。
一方面,科研竞争激烈,一些学者为了追求研究成果的突出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突破科研难题。
另一方面,学术评价体系对于学者的发表数量和学术水平的衡量也给予了一定的压力,使得一些学者不得不通过篡改数据等方式来达到评价指标。
解决方案:首先,加强对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的教育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建立科研团队和学术机构的监督机制,包括相互审核、复核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最后,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审查和鉴定,对于存在数据篡改等问题的论文及时撤回或进行重新评估,净化学术环境。
案例二:助研生与导师之间的学术合作纠纷在物化生专业中,助研生与导师之间的学术合作关系是紧密的。
然而,有些情况下,这种关系可能会受到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问题的干扰,进而引发纠纷。
背景:某物化生领域的助研生与导师进行共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助研生发现导师修改了部分数据并未经过他的同意擅自发表。
问题:助研生对导师的行为产生了质疑,认为其违反了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的规范。
分析:这个案例反映了在物化生专业中助研生与导师之间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
《化学工程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化学工程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 案例背景在《化学工程导论》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学生们需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份文档将介绍一份优秀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化学工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 案例内容本案例中的学生小明,通过《化学工程导论》课程的学习,了解到化学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他深刻认识到化学工程师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于是,小明自发组织了一个环境保护志愿者团队,并利用所学的化学工程知识,开展了一项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小明的团队选择了一座污染严重的河流作为实践对象。
他们首先调研了该河流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程度,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工程知识,提出了一套治理方案。
方案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附近工厂的生产工艺、加强环境监测等措施。
小明和他的团队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争取到了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他们筹集了资金,购买了必要的设备,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了治理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团队成功地改善了该河流的水质,使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3. 案例意义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化学工程的社会责任和应用价值。
他们了解到化学工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体验到了化学工程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了对专业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这个案例也宣传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
4. 总结通过《化学工程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工程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能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
探讨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是所有从事学术工作的人都应该遵循的原则。
学术诚信指的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不虚构、不夸大、不篡改实验数据以及尊重知识产权等原则。
而学术道德则包括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学者、尊重同行、尊重知识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学术诚信是保证学术活动正确性的前提。
学术研究本身即是通过科学方法对客观世界做出一定程度的了解。
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保持实事求是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一些学者或研究人员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不遵循学术诚信原则,就会可能会在研究中出现一些虚假的结论。
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导致学术研究的价值丧失,而且还会对学术领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学术道德的遵守可以为学术领域带来更加优良的氛围。
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中遵循学术道德,需要尊重其他人的知识成果以及知识产权。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在学术研究中尊重同行,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者的研究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尽如人意地遵循着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原则,学术不端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一些学者可能会抄袭、篡改他人的研究结果或实验数据,或者故意造假以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
这些行为在学术领域内是十分严重的,会对学术领域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学术不端,学术界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的规范实践。
一些学术机构将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纳入到程序中,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以便于更好的实施诚信和道德的管理。
同时,学术界也在逐渐加强学术研究的监督与检查,加强对于学术不端的打击力度。
在学术领域,遵循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是必须的。
与此同时,学术领域也必须不断地加强对于学术规范的监督,增强学术机构的自律性,以便最终将学术领域发展成为真正的知识创新体系。
高校专业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研究——评《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
高校专业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研究——评《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方正军、易兵主编的《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一书是一部深入研究高校专业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学术著作,通过对化学化工领域的杰出人物、科学史以及化学创新、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案例分析,突出了化学科学在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本人在从事基金课题:全国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项课题;西安科技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认知与履职边界研究等项目时将此书作为重要参考书目,从中受益匪浅,故加以推荐品读。
在开篇章节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将中国化学界的杰出人物生动呈现于读者面前,使我们对这一学科的历史、成就和影响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深远影响,并为自身的学科探索找到更多的启示。
第一章不仅仅是一次对化学家们科研生涯的追溯,更是一次思政教育的深度渗透。
通过揭示这些化学家的家国情怀,读者能够在学术探索的同时,感受到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使得学科的深度探讨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内涵。
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让这些卓越的学者在读者心中活灵活现,为化学科学增添了更加丰富的人文色彩。
第二章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元素化学的交融,以及一系列引领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这一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堂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化学课,更是一次对科学史的深度游览。
通过这些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读者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科学史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
这种叙述方式,让科学史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更加绚烂的色彩,为读者提供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使得学科的历史演进不再是干燥的事实串联,而是一幅饱含智慧与探索的画卷。
这一章的内容让我们不仅仅是化学的学习者,更是科学历史的追溯者,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打下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化学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化学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育人目标与课程特色(一)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既是通才教育课,又是素质教育课,在讲授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求真创新、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问题,学会思考和分析与学科相关的社会及经济现象。
(二)课程特色①以学堂在线智慧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发布课程视频、相关阅读材料和讨论,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②以O-AMAS有效教学法为手段:课堂采用O-AMAS有效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以南开大学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依托:运用本校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基础知识在科研创新中的具体呈现,为学生搭建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
二、教学实践思路与创新点(一)教学实践思路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它与实际生活、工业生产、国民经济密切相关。
因而,化学概论既具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学科属性,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责任担当的培养;另一方面,课程可利用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挖掘课程自身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团结协作等人文精神。
(二)创新点本课程教学中大量使用史实为素材,坚持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贯穿课程始终。
课程尤其注重爱国主义的熏陶,将南开大学老一辈化学家的爱国情怀典型案例由知名学者为专题讲座,将南开学者的科研成果与课堂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学案例库,强化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强化专业本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
三、具体教学案例案例一通过能源、环保等社会相关问题,唤醒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中,元素化学部分讲授氢的化学键特点、氢能源的利用等知识点。
通过对比氢与其他能源的区别,提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化学人的责任担当。
介绍南开化学前辈申泮文先生在氢能源、镍氢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追忆申泮文先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往事,进行爱校爱国教育。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化工原理A-2》属于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中的专业基础课,每年面向600名左右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课。
二、工程思政案例教学化工原理课程是从基础理论课向工程专业课过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门课程的任务。
SPOC课程该如何建设?如何实现金课的“两性一度”?课程思政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如何有机融合?是摆在教学团队面前的问题。
课程团队转换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换到“以学为中心”。
我们建设了“工程思政案例库”,通过布置案例讨论的任务,引导学生在交互和协作中引发更多的交流和思考,促进深层次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塑造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加强文化自信、践行绿色发展观等育人元素巧妙地融合在案例教学中。
以下以干燥单元操作的案例讨论课为例,介绍具体的做法,其教学实施流程为:(一)课前环节在案例讨论课前两周,向学生发布工程思政案例教学分组学习讨论任务清单,如下表所示。
这些任务充分体现了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同时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固体干燥工程思政案例教学分组任务清单(二)课中环节在评价学生线上知识学习效果的前提下,以工程思政案例教学为中心,通过一个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试差计算干燥过程湿空气的湿球温度的计算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分组讨论后,在案例教学现场完成“生讲师评、生生互评“的教学评价。
教师评分占60%,学生评分占40%。
教师点评是案例教学课的点睛之笔。
既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要引导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主动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
本次案例讨论课达到了如下5种产出成果:运用原理(湿空气性质)解决问题(易吸湿的物料包装时空气湿度调节)的能力,培养了逻辑思辨的科学素养;通过揭示和分析工程试差法的算法逻辑与数学迭代法的差异,引导学生应用不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分析湿空气性质与大气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关系,践行绿色发展观;通过分析白露节气与湿空气性质的关系挖掘课程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培养文化自信;通过讨论惰氛干燥具体流程,提出“安全化工”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人员工作中的执业能力和安全意识,培养工程人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职业素养。
化学德育案例
化学学科德育教学案例永和中学王庚文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
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
求真理,顽强不屈。
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
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
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
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
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条重大学术成果的发布,应经校主管部门批准。
二、化学与化工专业领域的学术造假案例分析
2.1《晶体学报》撤销井冈山大学多篇论文事件
1,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分离
1997年Kazuo Shin-ya教授等分离出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并确定其骨架结
构。见:Tetrahedron Letters 1997, 38, 7079。
2,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绝对构型和马大为教授抢先的全合
2001年Kazuo Shin-ya教授等确定了分离出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绝对构型。见:Tetrahedron Letters 2001, 42, 4021。这一论文收到时间为2001年3月9日,修改时间为2001年4月11日,接受时间为2001年4月13日。论文中KazuoShin-ya教授等认为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在其2位的氨基为S-构型。
第二条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只是产权;引用他人成果时必须标注清楚并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必须做出说明。
第三条学术成果发表、发布应通过正常渠道,如学术期刊、有良好声誉的出版社、国家一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验收等。应经而未经同行质证的重大科技成果,不应向媒体发布。
2009年底,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在其网站上公布,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钟华、工学院讲师刘涛,两年内在该刊物发表的70篇文章存在造假,一次性予以撤稿。后,井冈山大学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立即撤销当事人有关学术成果,追缴已经发放的相应奖励。2010年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晶体学报》再次撤销该校39篇论文。【1】
参考文献:
Kazuo Shin-ya教授的论文在引用的文献中提及了马大为教授的首次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全合成的 JACS 的communication论文,但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马大为教授说他合成的错误的产物与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是相同的(Veryrecently, the first synthesis of 1 was reported: Ma, D.; Yang, J. J. Am.Chem. Soc. 2001, 123, 9706-9707. We cannot understand why theirsynthetic 1 was identical to the natural compound)。
2.2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术造假事件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Sames教授在有机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有着极其出色的成就,发表了许多的高水平文章。在2005年末,哥伦比亚大学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Sames教授的博士毕业生Bengu Sezen论文造假一事,并与次年二月份宣布Sezen文章存在严重的造假现象,多篇高水平文章被撤稿,。虽然Sames教授声称自己与此事无关只是疏于监管,但是作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自然需要负起责任。近十年后的今天,Sames教授仍然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着自己的工作。【2】
3,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绝对构型
不幸的是,2002年Kazuo Shin-ya教授发表了论文,报道了他自己的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确定构型的合成研究工作。Kazuo Shin-ya教授的工作使他发现,他原来认定的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在其2位的氨基为S-构型是错误的,而其正确的构型应为R-构型。见:Tetrahedron Letters 2002, 43, 857。
三、总结
从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科学诚信与学术道德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基本涵养与基本行为规范,这不是社会和职能机构等外界给予科研工作者的牢笼和枷锁,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澄澈自省的辩证过程。学术道德是学者的基本管理规范,也是学者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原动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抵制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还有赖于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只有艰深的理论、刻苦的钻研、明镜的内心才能撑起中国学术之未来!
同年,上海有机所马大为教授抢先完成了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全合成,并在美国J. Am. Chem. Soc.发表了其第一篇,也是中国第一篇天然产物全合成的JACS 的communication----Total Synthesis of Kaitocephalin, the FirstNaturally Occurring AMPA/KA Receptor Antagonist, J. Am. Chem. Soc. 2001,123, 9706-9707。马大为教授论文收到时间为2001年6月13日,修改时间为2001年8月10日。马大为教授声称他首次完成了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全合成。
关键词:【化学与化工】【学术规范】【学术不端】
一、化学与化工专业领域的学术规范
康德曾经提出过“人为自己立法”的著名命题,讲的就是要道德自律。道德实质上是一种自律性规范。【】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
第一条积极常丹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反对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常丹学术民主,反对学术垄断及有损于学校声誉的行为。
马大为教授在论文中证实Kazuo Shin-ya教授所认定的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在其2位的氨基为S-构型是正确的,即马大为教授认定其所合成的2位氨基S-构型的产物是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
论文中马大为教授提到感谢日本东京大学Kazuo Shin-ya教授所提供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立体化学信息(We thank professor K. Shin-ya of Tokyouniversity for providing the stereochemistry inxxxxation ofKaitocephalin )。这说明马大为教授的论文发表之前已与Kazuo Shin-ya教授有这一科研课题的学术交流。
2.3中国第一篇JACS撤稿事件
中国有机化学最高水平的研究所是上海有机化学化学研究所,其中年轻的科
学家没有一个人出自于世界水平名校名教授的研究组。为什么有那么多出自于高
水平研究组的中国学者没有回到上海有机所,或者不能回到上海有机所?这说明
了什么?恐怕不仅仅只说明我们的落后吧!
上海有机所的著名青年科学家----马大为教授的第一篇,也是中国第一篇天然产物全合成的J. Am. Chem. Soc 的communication----Total Synthesis ofKaitocephalin, the First Naturally Occurring AMPA/KA ReceptorAntagonist, J. Am. Chem. Soc. 2001, 123, 9706-9707 是造假之作。
第四条在科技探索中,必须一丝不苟地记录并如实报告实验结果和统计资料。
第五条合作作品应按照学术陈国产生过程中所作贡献大小的原则确定署名的先后,但另有学科署名惯例或者作者另有约定的除外。所有署名人应对本人完成的部分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知道教师经审阅同意后为通讯作者,教师应负主要责任。
4,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首次全合成研究工作
之后,日本东京大学的另一个研究组完成了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全合成研究工作,他们声称是他们首次完成了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的全合成。见:Tetrahedron Letters 2002, 42, 861-864。
这样,马大为教授的首次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全合成自然就成了一个笑话。所以,马大为教授的首次天然产物Kaitocephalin全合成只能被认为是造假说谎;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解释。【3】
JACS 的communication论文在有机合成领域有非常高的地位。马大为教授的这篇论文是中国第一篇天然产物全合成的JACS 的communication论文。这一论文自然为上海有机所的著名青年科学家---马大为教授的中科院院士的申请铺平了道路。2005年马大为教授进入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化学与化工专业学术规范及学术不端问题的处理调研
摘要:
不论在科学史上或在当今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存在着不胜枚举的学术不端和科学道德沦丧的事件。尤其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知识专业性和学科交叉性,滋生了一部分学者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行为。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多的被揭露、调查处理,引起了学术界相关研究热情,也引起了学术共同体和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对学术规范建设和教育的加强,然而收效不能说非常明显。本文整合了目前化学与化工专业的相关学术规范,同时通过网络资料调研和论文调研,搜集了部分化学与化工专业领域相关的学术不端案例,并整合了这些案例的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