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思政课特色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思政实践教学优秀案例(3篇)

思政实践教学优秀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红色之旅为主题,通过组织学生走进革命圣地,亲身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2. 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案例实施(一)前期准备1. 成立红色之旅实践团队,明确团队成员分工;2. 搜集相关革命历史资料,制作宣传海报、行程安排等;3. 与革命圣地联系,预约参观时间和住宿;4. 购买保险,确保学生安全。

(二)实践过程1. 第一天:抵达革命圣地,进行开营仪式,明确实践目标和要求;2. 第二天: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3. 第三天:参观革命旧址,了解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体会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4. 第四天:开展红色主题讲座,邀请老红军或相关专家学者分享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5. 第五天:进行团队拓展训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6. 第六天: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7. 第七天:结束红色之旅,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实践报告。

(三)后期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分享心得体会;2. 整理实践资料,制作实践报告;3. 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4. 对实践团队进行表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四、案例成效1.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显著提高,爱国主义情感更加浓厚;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3. 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提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一、课程教学目标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敬畏自然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一)课程导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3篇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3篇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 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 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 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完整版)思政课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____年5月, 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 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 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纲要》要求: 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 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

贯彻这一要求, 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 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 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

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 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 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 第一, 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 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探索。

以下是一篇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教学对象:2019级本科学生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6.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

(5)课后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4.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四、经验与启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摘要:一、引言二、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例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评价三、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评价四、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三: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例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评价五、总结与反思正文:一、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设计愈发显得重要。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将介绍三篇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的实用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例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增强理论自信,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理论内涵、实践成果等方面。

3.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主动思考。

4.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程论文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发展、内涵和实践等方面。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实用性。

4.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实践活动表现和课程论文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三: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例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培养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分享(3篇)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思政课枯燥乏味、理论与实践脱节。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某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为例,分享一些教学经验。

二、案例简介该案例以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介绍了如何将思政课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论教学: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4.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实施效果1.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大事。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运用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运用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

主要问题: 1. 你认为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2. 为什么我们需要核心价值观?
3. 你有什么核心价值观?
第二步:讲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5分钟)
•以PPT形式,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引导学生讨论各个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理解核心价值观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三个核心价值观,并进行简要解释和说明。

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步: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分析问题所涉及的核心价值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第五步: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四、学习评价
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肯定和指导。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

本案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主义”为例,选取“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介绍如岳飞、文天祥、杨靖宇等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2)讲解重大事件: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典型案例:以“中国女排”、“港珠澳大桥”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祖国做贡献?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思政课的深刻内涵,增强“四个自信”。

本案例以红色足迹寻访之旅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设计1. 案例主题:红色足迹寻访之旅2. 案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兴趣。

3. 案例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寻访地点、制定行程安排、准备相关资料;(2)实地参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纪念馆、革命遗址等;(3)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互动活动,如模拟情景剧、重走长征路等;(4)心得交流: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分享寻访感悟;(5)总结反思: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提炼经验。

三、案例实施1. 前期准备(1)确定寻访地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2)制定行程安排:根据寻访地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3)准备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红色教育基地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实地参观(1)参观纪念馆: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2)参观革命遗址: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宝塔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

3. 互动体验(1)模拟情景剧: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情景剧表演,如《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2)重走长征路:组织学生模拟长征路线,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摘要: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1.1 教学背景与目标1.2 教学内容与方法1.3 教学效果与反思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2.1 教学背景与目标2.2 教学内容与方法2.3 教学效果与反思三、案例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例3.1 教学背景与目标3.2 教学内容与方法3.3 教学效果与反思正文: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1.1 教学背景与目标税收学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财政税收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税收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1.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讲解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

同时,结合税收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 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税收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国家税收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2.1 教学背景与目标管理学课程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讲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企业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能力。

同时,结合企业管理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3 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管理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企业管理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思政课教案(通用10篇)

思政课教案(通用10篇)

思政课教案(通用10篇)思政课教案1:《激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理解;3.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2. 不同社会角色的社会责任;3. 青年如何发挥社会责任。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观看一段社会责任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讨论。

2. 探究: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不同社会角色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对社会责任有更深入的认识。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负责任的态度。

5. 激发:设置一系列社会责任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

6. 总结: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展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7. 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还需要如何努力提高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汇报的质量;2. 学生参与社会责任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3. 学生的个人总结和反思。

思政课教案2:《倡导道德行为,建立良好社会风气》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和家庭责任。

教学内容:1. 道德行为的定义和特点;2. 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 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道德行为。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道德行为的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考和反思。

2. 讲解:教师讲解道德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好的道德行为,并总结归纳出一份学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4. 实践:通过角色扮演或实地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5. 游戏:设计一些道德行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道德行为的快乐和成就感。

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以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

本案例以2019年秋季学期我校某学院思政课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增进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案例实施1. 前期准备(1)课程安排:将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体验活动纳入思政课的教学计划,确保活动时间充足。

(2)活动策划:成立活动策划小组,负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实施。

(3)志愿者招募:通过校园公告、班级宣传等方式,招募具有一定志愿服务经历和良好品德的学生担任志愿者。

2. 活动实施(1)社区调研:组织志愿者对社区环境、居民需求等进行调研,了解社区实际情况。

(2)志愿服务: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如环保宣传、社区义诊、文化娱乐等。

(3)活动开展:志愿者分组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居民互动。

(4)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组织志愿者进行总结,分享活动感受,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3. 活动成果(1)学生方面: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社区居民方面:社区居民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生活质量。

(3)学校方面: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案例反思1. 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 加强对活动成果的总结与反馈,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思政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小学思政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小学思政实践课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爱国主义精神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案例以“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团结互助、友善相待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方法。

2.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关爱他人可以让自己感受到快乐,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2. 教师讲解关爱他人的方法:(1)关注身边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

(2)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3)帮助他人,伸出援手。

(4)传递正能量,传播友善。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实例,总结关爱他人的方法。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爱他人,传递温暖”实践活动,如:(1)为社区老人送温暖,陪伴他们聊天、散步。

(2)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参加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感受,总结关爱他人的经验。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最新版)目录1.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概述2.案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3.案例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4.案例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5.总结正文一、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概述本文将介绍三篇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这些案例分别来自不同学院、不同课程,但都致力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二、案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是一门针对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原理》是一门针对化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讲解化工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四、案例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针对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通过讲解科学成果,传播科学家探索的勇气和爱国爱家的精神。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五、总结以上三个案例均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即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思政实践教学案例(3篇)

思政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文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探讨思政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案例实施1. 活动策划(1)确定主题:以“红色之旅”为主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选择目的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

(3)制定行程:合理规划行程,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

(4)确定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取革命事迹报告、开展主题讨论、进行团队拓展等。

2. 活动准备(1)组建团队:选拔热爱红色文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学担任队长,组建实践团队。

(2)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好必要的物资,如背包、相机、笔记本等。

(3)联系基地:提前与红色教育基地取得联系,了解参观流程、注意事项等。

3. 活动实施(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听取革命事迹报告:邀请老红军、老党员等讲述革命故事,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精神。

(3)开展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进行团队拓展: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活动总结(1)撰写实践报告: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撰写实践活动报告,总结活动收获。

(2)举办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3)反思与改进: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思政课实践活动教学案例(3篇)

思政课实践活动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创新性地开展了“红色足迹寻访之旅”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交流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促进思政课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红色足迹寻访: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革命历史、革命先烈事迹。

2. 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3.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就参观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提高思想认识。

4.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活动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 宣传动员: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方式,广泛宣传“红色足迹寻访之旅”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组织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组织学生开展红色足迹寻访、参观学习、交流讨论、实践体验等活动。

4.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红色足迹寻访之旅”,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2. 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六、案例反思1.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政课教育的案例(3篇)

初中思政课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政课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

本案例以“爱国情怀的培养”为主题,探讨如何在初中思政课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收集整理有关爱国主义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革命传统等资料。

2. 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3.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展示国旗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讲授新课:- 讲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 结合时事热点,分析爱国主义在当代的体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3.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体会。

- 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 邀请英雄人物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爱国主义的魅力。

4.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爱国行动计划,如参加志愿服务、关注国家大事等。

(三)课后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

3. 建立爱国主义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四、案例效果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普遍提高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增强了爱国情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爱国热情。

3. 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中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中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中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本案例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等。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 座谈交流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座谈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参观感受,谈论自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邀请革命老战士、退休教师等讲述革命故事,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精神。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红色歌曲演唱、红色故事演讲、红色电影赏析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4. 主题班会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实践活动,共同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亲子活动、家庭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案例成果1. 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得到增强;2.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4. 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案例反思1. 实践教学活动应注重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2. 实践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实践教学活动应注重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传承红色基因;4. 实践教学活动应注重评价反馈,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完整版)思政课特色教学案例

(完整版)思政课特色教学案例

案例1
转变教育理念,构建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2009年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大思政”教学改革,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下,探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与专业渗透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将人文地理、军事理论、经典国学、形势与政策、历史与哲学、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经过3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构建了高职“大思政”的课程体系,这样既能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素养,也积极关注高职生内在的人文素养,更利于形成高职生职业能力;有效地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案例2
转变教育理念构建高职“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

2009年以来,我校政教部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思政课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拓展和延伸第二课堂,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多次为在校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视野;充分利用
我部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扎实做好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三、积极探索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取得了较大成效。

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案例(3篇)

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本案例以“红色足迹”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红色故事分享、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前期准备1. 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色足迹的相关内容。

2.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红色足迹地点的考察和介绍。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

(二)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前往红色足迹地点,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录制视频,收集相关资料。

3.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红色故事分享1. 学生分组进行红色故事分享,讲述自己在红色足迹地点的所见所闻。

2. 邀请革命老战士、英雄模范人物等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

3. 通过红色故事分享,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四)主题班会1. 以“红色足迹”为主题,组织主题班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红色足迹地点的所见所闻,交流学习心得。

3. 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红色足迹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案例效果评价1. 学生反馈:通过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们对红色足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教师评价: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提升,对红色足迹的认识更加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转变教育理念,构建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2009年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大思政”教学改革,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下,探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与专业渗透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将人文地理、军事理论、经典国学、形势与政策、历史与哲学、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经过3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构建了高职“大思政”的课程体系,这样既能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素养,也积极关注高职生内在的人文素养,更利于形成高职生职业能力;有效地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案例2
转变教育理念构建高职“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

2009年以来,我校政教部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思政课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拓展和延伸第二课堂,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多次为在校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视野;充分利用
我部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扎实做好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三、积极探索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