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
医院感染的诊断及上报流程
![医院感染的诊断及上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0cbe2c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c.png)
医院感染的诊断及上报流程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种传播途径所致的感染,包括医护人员感染、院内感染等。
医院感染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均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及上报医院感染是十分重要的。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1.确定感染的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常常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化脓等症状,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2.进行实验室检查。
针对疑似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微生物培养等,以确定感染病原体。
3.进行影像学检查。
一些医院感染可能会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影像学特征,如肺部感染可表现为肺部实变、渗出性病灶。
4.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对于医院感染的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感染部位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病原体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5.评估病情。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1.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与上报系统,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2.对于疑似医院感染的病例,需要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到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中,并进行初步分析。
3.医院感染的上报工作应当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病例相关信息上报至卫生健康部门。
4.医院感染的上报内容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以便卫生健康部门及时掌握感染情况。
5.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区或科室,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包括加强个人防护、消毒灭菌、隔离患者等,防止感染的继续传播。
6.医院感染的上报信息应及时和准确,以帮助卫生健康部门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总之,医院感染的诊断及上报流程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感染的及时诊断和上报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与上报系统,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acd33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4.png)
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命安全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和制度。
在此背景下,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应运而生。
二、制度目的医院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三、制度内容1. 医院感染上报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感染病例,包括临床感染、实验室感染、手术室感染、重症监护室感染等。
2. 医院感染上报主体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均有义务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具体责任如下:(1)发现感染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进行调查、核实,并报送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医院感染上报时间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上报。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4. 医院感染上报方式采用纸质报表和电子报表两种方式上报。
纸质报表由医务人员填写,科室负责人审核,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送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电子报表通过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上报。
5. 医院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持续、动态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1)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2)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3)感染发生的环节及其原因;(4)感染控制措施及效果。
6. 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1)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2)感染防控操作技能;(3)感染上报与监测制度;(4)感染控制策略与方法。
四、制度实施与监管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工作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制度落实;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
![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49177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8.png)
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操作、医疗设施、医疗环境或医务人员等原因导致的新发或复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对于及时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
首先,医务人员在发现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病例时,应立即向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负责医院感染监测和
管理的专业部门,他们会对医院感染进行统一的监测和管理,协助
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其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将立即启动医院感染的
调查工作。
调查工作包括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详细的审查,对可能存
在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并对医疗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和
清洁。
同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还会对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
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为后
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调查工作完成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将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的情况。
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是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专业部门,他们会根据医院感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政策,指导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
除此之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还会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确保医院感染的及时上报和有效控制。
总之,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及时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医院感染的及时上报和有效控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6980c2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7.png)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
为了更加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工作,如实反映我院的医院感染率,减少漏报率,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流行及暴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制度进行如下修改:
1、医院感染登记表,必须由科主任督促,并经过主治医生负责把关,由
本科护士长上报.
2、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要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于24小时内
上报医院感染科.
3、如果同一病区同时出现两例及两例以上同种类型医院感染病例,请
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科,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
4、如医院感染病例是在前科室感染,转科以后发病,应由转科后所在
科室填报.
5、各科室由专人负责填写病区院内感染统计表,登记资料由病区保存、备查,每月月底前由病区医院感染监控员统计上报院感办.。
院感监测报告单
![院感监测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d5b23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d.png)
院感监测报告单标题:院感监测报告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报告单是医疗机构对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院感监测报告单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监测对象和内容1.1 监测对象:院感监测报告单主要监测医疗机构内的感染病例、感染率、感染部位等情况。
1.2 监测内容:包括院内感染的类型、发生率、传播途径、病原体等信息。
1.3 监测方法:通常采用定期巡查、定点观察、定向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
二、监测报告单的填写和提交2.1 填写要求:填写院感监测报告单时,需准确记录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诊断情况、治疗措施等内容。
2.2 提交时机:监测报告单通常要求定期提交,以便及时评估和分析院内感染的情况。
2.3 提交对象:监测报告单的提交对象通常是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部门或负责院感监测的专业人员。
三、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3.1 数据分析:监测报告单中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发现感染的规律和趋势。
3.2 评估风险:根据监测结果,评估院内感染的风险程度,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重点防控措施。
3.3 制定对策: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及时制定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运行。
四、监测报告单的应用和效果4.1 应用范围:监测报告单的应用范围涵盖医院各科室、病房、手术室等场所,以全面监测院内感染的情况。
4.2 效果评估:监测报告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4.3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提升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五、总结与展望5.1 总结经验:通过对监测报告单的分析和应用,医疗机构可以总结出有效的感染控制经验和方法。
5.2 展望未来:未来,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院感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报告单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5.3 呼吁合作: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努力,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92cbb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a.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日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6点地点:XXX医院上报人员:张医生、李护士、王实习生上报内容:1.感染病例监测-截至上报时间,医院共接收到10例新冠肺炎病例。
其中,5例为确诊病例,5例为疑似病例。
疑似病例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正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确认。
-当前医院共有30床病人,5床为确诊病例住院,其中2床为危重病例,正在ICU进行治疗。
2.感染防控措施-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防护要求佩戴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医院安排了专门区域隔离新冠肺炎病例,保持与其他病区的有效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每日进行病区消毒工作,特别是公共区域和常用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洗手间等。
-每位医护人员每日测量体温,如有发热症状或不适,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隔离。
3.感染监测工作-医院每隔4小时对住院病人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记录在感染监测表格中。
-医护人员每日填写健康状况登记表,记录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
-每日对新冠病例进行病情跟进,记录病情变化、治疗情况等,并向上级汇报。
4.通报与沟通-每日上午9点进行例行疫情通报会议,通报当日感染病例数量、防控工作、医疗资源需求等情况。
-定期与当地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其他医院等进行沟通与协调,了解疫情发展动态,互通信息。
-配合当地媒体进行疫情通报工作,及时公布疫情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护意识和措施。
总结:目前,我院面临的新冠肺炎病例依然较多,特别是疑似病例的增加,对我们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精细、严谨的原则,积极采取各项感染防控措施,确保医院内部的安全与稳定。
同时,与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形成了一个紧密配合、高效运作的防控体系。
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
上报人:张医生。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299228e31b765ce04081485.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监测结果及时汇总、分析。
二、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时按要求逐级上报,由医院感染管理部按程序逐级报告院领导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医院感染暴发除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相关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三、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四、医院感染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工作。
五、上报的信息经过审核,保障真实、准确。
六、医院感染管理部将本单位的监测结果与省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布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比较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6e21dbdbb68a98271fefad3.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一)2..环境卫生学监测3.手术切口监测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5.泌尿置管的监测6.血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7.新生儿的监测8.ICU患者的监测9.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0.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表一医院感染管理个案登记表入院诊断:[ ]出院诊断:愈合:治愈[ ] 好转[ ] 无效[ ] 死亡[ ] 其他[ ]医院感染:有[ ] 无[ ] 感染日期:年月日医院感染部位:上呼吸道[ ] 下呼吸道[ ] 泌尿道[ ] 胃肠道[ ] 血液[ ]皮肤粘膜软组织[ ] 手术切口[ ] 其他[ ]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查:做[ ] 未做[ ] 送检日期:年月日标本名称: 1、[ ] 2、[ ] 3、[ ]病原体名称:1、[ ] 2、[ ] 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泌尿道插管是[ ](泌尿道插管日期在泌尿道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动静脉插管是[ ](动静脉插管日期在血液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使用呼吸机是[ ](使用呼吸机日期在肺部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气管切开是[ ](气管切开日期在肺部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血液透析是[ ] 否[ ]免疫抑制剂是[ ] 否[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 ] 否[ ]放射治疗是[ ] 否[ ]化学药物治疗是[ ] 否[ ]手术手术切口Ⅰ类切口[ ] Ⅱ类切口[ ] Ⅲ类切口[ ] Ⅳ类切口[ ] 未手术[ ]手术切口愈合等级甲[ ] 乙[ ] 丙[ ]手术风险评估类别 0级手术[ ] 1级手术[ ] 2级手术[ ] 3级手术[ ]手术部位浅层组织手术[ ] 深部组织手术[ ] 器官手术[ ] 腔隙内手术[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是[ ] 否[ ]目的治疗用药[ ] 预防用药[ ] 治疗+预防用[ ]联用一联[ ] 二联[ ] 三联[ ] 四联及以上[ ]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检查:做[ ] 未做[ ] 送检日期:年月日主管医师签名:出院日期:年月日表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一、基本情况:科室: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天:住院号:床号: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二、手术情况:诊断: 手术类别: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 年 月 日 手术类型: [择期 急诊] 麻醉类型:全麻 硬膜 腰麻 局麻 手术者: 手术时间:开始 时 分 结束 时 分切口分类 :[ 1 2 3 4 ] ASA 评分:(Ⅰ Ⅱ Ⅲ Ⅳ Ⅴ) 危险因素:( 0 1 2 3 )植入物:是 否 腔镜手术:是 否 术中出血量: ml 术中输血:无 有( ml)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前、术中用药药品名称 剂量 方式 用法 开始时间 停药时间 预防用药 治疗用药 地点 执行人术后用药四四、医院感染情况:药品名称 剂量 方式 用法开始时间 停药时间药品名称 剂量 方式 用法开始时间 停药时间手术部位感染:有无感染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感染日期:年月日五、细菌学检验:细菌培养:有无标本名称:送检日期:年月日涂片结果: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1: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2: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3:敏感S 耐药R 调查者登记日期年月日表三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监测登记表科室:床位:住院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 1. 2. 3. ?院内感染: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危险因素基础疾病: 1.昏迷是否 2.糖尿病是否3、躁动是否接受手术:是否使用皮质激素:是否有皮肤破损:是否动静脉插管:是否膀胱冲洗:是否膀胱冲洗次数:次/日膀胱冲洗选用品种:生理盐水抗菌药物其他?尿道口清洁:是否导尿管更换次数:导尿管堵塞:从未发生曾发生次抗生素使用名称:抗生素使用天数:一联天二联天三联天四联以上天距留置尿管前最近一次尿Rt时间:结果:病原学检查:是否病原菌:送检时间: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表四ICU中心静脉置管监测调查表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诊断: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转入ICU的日期转出ICU的日期转至科室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与死亡关系:直接间接无关)转出ICU后48h内是否带管:(是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中心静脉置管固定的方法:(免缝针有缝针)封管液是否含有抗菌药物(是否)穿刺点覆盖敷贴的种类(带棉纱透明敷贴不带棉纱透明敷贴纱布)是否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否)中心静脉置管前:外周血白细胞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血浆白蛋白g外科手术(是否)其他部位感染(有无)易感因素:糖尿病、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肝硬化、营养不良、新生儿、血液病、肾病、免疫功能低下、透析、器官移植、昏迷、长期卧床、其它其他侵袭性操作:泌尿道插管、人工呼吸机、内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心脏起搏器、引流、异物植入、胃肠道置管、胸腹腔穿刺或引流、腰穿、心包穿刺或引流、介入治疗、其它病原学检验:否是检验方法:镜检、培养、血清学;标本类型:外周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中心静脉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导管尖端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药敏试验结果: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者:表五血透室中心静脉置管监测调查表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诊断: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与死亡关系:直接间接无关)中心静脉置管固定的方法:(免缝针有缝针)封管液是否含有抗菌药物(是否)穿刺点覆盖敷贴的种类(带棉纱透明敷贴不带棉纱透明敷贴纱布)中心静脉置管前:外周血白细胞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血浆白蛋白 g外科手术(是否)其他部位感染(有无)易感因素:糖尿病、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肝硬化、营养不良、血液病、肾病、免疫功能低下、透析、器官移植、昏迷、长期卧床病原学检验:否是检验方法:镜检、培养、血清学;标本类型:外周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中心静脉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导管尖端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药敏试验结果: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者:表六ICU患者日志监测月份:年月报告日期:年月日注1、新住进患者数指当日新住进ICU的患者数;住在患者数指当日住在ICU•的患者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数,指当日使用的患者数。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6728f5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2.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包括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爆发病例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的使用效果监测。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环境卫生学指标的监测。
四、信息上报要求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上报院感科。
(2)院感科收到《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在每月汇总、反馈给各科室。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合格率,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3. 环境卫生学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环境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指标情况,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五、信息上报流程1. 各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环境卫生学指标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
2. 本科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并在24小时内填写相关报告表上报院感科。
3. 院感科收到报告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院感科将分析结果和控制措施反馈给相关科室,并监督实施。
六、信息上报时限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上报。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3. 环境卫生学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七、考核与奖惩1. 对按时、准确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1b452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3.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日期:[日期]
医院名称:[医院名称]
上报人:[上报人]
【患者感染情况】
1.确诊感染人数:[确诊感染人数]
2.疑似感染人数:[疑似感染人数]
3.出院感染人数:[出院感染人数]
4.死亡感染人数:[死亡感染人数]
【医务人员感染情况】
1.确诊感染人数:[医务人员确诊感染人数]
2.死亡感染人数:[医务人员死亡感染人数]
【感染防控措施】
1.医院是否设立隔离区域:[是/否]
2.隔离区域床位数:[隔离区域床位数]
3.医务人员是否配备防护用品:[是/否]
4.是否开展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是/否]
5.是否进行空气消毒:[是/否]
6.是否加强医院环境清洁消毒:[是/否]
7.是否限制访客进入:[是/否]
8.是否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是/否]
【感染源追踪】
1.已确定感染源:[已确定感染源情况]
2.正在追踪感染源:[正在追踪感染源情况]
【信息上报情况】
1.上报频率:[每日/每周/每月]
2.上报部门和人员:[上报部门和人员]
【备注】
[备注信息]
以上内容为本次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由上报人提交,供相关
部门参考。
感染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有效的感染防控非常重要,请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履行上报义务,配合医院进行感染防控工作。
注意: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上信息,如有不适用的部分请注明
"N/A"。
医院院感监测报告单
![医院院感监测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1d48e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c.png)
医院院感监测报告单标题:医院院感监测报告单引言概述:医院院感监测报告单是医院对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对院感监测报告单的及时填写和分析,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报告单的填写内容1.1 报告单的基本信息:包括医院名称、科室名称、报告日期等1.2 感染病例信息:包括感染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感染部位等1.3 感染病例的暴露史:包括感染病例的医疗操作、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二、报告单的统计分析2.1 感染病例的发生率:根据报告单中的数据统计感染病例的发生率2.2 感染病例的病原体分布:分析感染病例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情况2.3 感染病例的传播途径:分析感染病例的传播途径及相关因素三、报告单的问题分析3.1 感染病例的高发科室:分析哪些科室的感染病例较多,存在哪些问题3.2 感染病例的高发季节:分析感染病例在哪个季节较多,可能的原因3.3 感染病例的高危因素:分析感染病例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四、报告单的改进措施4.1 完善院内感染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的院感监测制度,提高报告单的填写及时性和准确性4.2 加强感染控制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院感监测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4.3 强化医疗设施消毒:加强医疗设施的定期消毒和清洁,减少院内感染的传播五、报告单的应用价值5.1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通过报告单的及时填写和分析,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5.2 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5.3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院感监测报告单的应用,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信誉度结语:医院院感监测报告单是医院院感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加强对院感监测报告单的填写和分析,不断改进院感监测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上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cc5707633687e21af45a9b9.png)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上报制度
一、临床医师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应在24小时内进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上报。
确诊为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二、临床科室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有无医院感染病例作为交班内容之一,在查房和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观察。
三、各科室院感监控医师应承担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诊断、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相关登记。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日对科室上报病例情况进行核实,每月进行统计、分析。
五、专职人员通过前瞻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到科室查阅住院病历等,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督促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范文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d4323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1.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范文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
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1.元月份全院出院人数283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7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1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
2.4%;2.漏报监测内二科出院病历43份,无漏报发生。
二、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监测元月份共上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26份,不符合监测要求的7例(包括急诊手术2例、内镜手术3例、清创缝合2例)。
1.I类切口手术17例,无一例切口感染;
2.I类切口手术≤2h共1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6例,占35%;
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4日以内的占13例,4日以上的6例。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元月份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1人,引起泌尿系感染者1例。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元月份出院患者283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50人,使用率53%,三联及以上使用人数16人,使用率5.6%。
五、存在问题1.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多;2.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3.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尤其是三联及以上使用率高。
六、改进措施1.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病区内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注意佩戴口罩;2.医院人员注意加强卫生管理,感冒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3.各科室要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4.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的学习。
医院感染科
2022年1月30号。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2bcf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4.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在医疗卫生领域,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建立并实施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制度背景介绍医院感染的发生往往与医疗操作、患者抵抗力下降、病原体传播等多种原因相关。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安全,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测信息上报制度来全面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二、制度目的及意义制定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以便迅速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还能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三、制度内容及执行规定1. 感染监测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监测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分析和上报工作。
2. 上报内容:医务人员应在感染发生后的24小时内,将相关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上报到感染监测部门,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发病时间等。
3. 上报方式:医院可以通过内部信息系统、电子邮件或专门的上报软件来收集和汇总感染信息,并定期向上级卫生部门提交报告。
4. 信息保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涉及到患者隐私和机密,医院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5. 数据分析与利用:感染监测部门应及时对上报的感染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改进方案,提高感染控制的有效性。
四、监测信息上报的意义及作用1. 提高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水平:通过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上报,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感染的类型、病原体等相关信息,从而针对性地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和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2. 加强感染防控工作:监测信息的上报可以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传播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健康。
3.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感染监测信息的上报,可以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他们对感染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院感上报流程
![院感上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b0c59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e.png)
院感上报流程一、背景介绍。
院感上报是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及时准确地上报院感情况,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规范的院感上报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报流程。
1. 感染事件发现。
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现是院感上报流程的第一步。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可能成为感染事件的发现者。
一旦发现感染事件,应立即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2. 填写上报表。
医护人员在发现感染事件后,应立即填写院感上报表。
上报表格应包括感染事件的详细信息,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发病时间等。
填写上报表格时,要求医护人员如实、准确地记录信息,不得隐瞒或篡改。
3. 提交上报表。
填写完上报表格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将上报表格提交给院感管理科。
提交方式可以是电子提交或纸质提交,具体方式根据医院的规定而定。
在提交上报表格时,医护人员需确保表格内容完整,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4. 院感科审核。
院感管理科收到上报表格后,将对上报表格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上报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等。
审核通过的上报表格将进入下一步处理流程,未通过审核的将退回医护人员进行修改。
5. 上报信息录入系统。
审核通过的上报表格将被录入院感管理系统。
录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事件信息、感染原因分析等。
录入系统的工作由院感管理科负责人员完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 生成上报数据报告。
院感管理科在录入系统后,将根据上报信息生成院感上报数据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感染事件的统计分析、病原体分布情况、感染部位分布情况等。
报告将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7. 上级部门汇报。
院感管理科将生成的上报数据报告按照规定流程上报给上级部门。
上级部门将根据报告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
8. 完善院感管理。
上级部门的评估和指导将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医院应根据评估结果和指导意见,及时完善院感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5c9b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3.png)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正文]尊敬的相关部门及医疗机构领导:根据我院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及分析,现将监测报告如下: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或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新发生或既有的感染。
这种感染不仅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疾病负担,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
因此,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控制至关重要。
2. 监测方法我院采用了综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数据分析的综合监测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检验结果与流行病学资料,全面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3. 监测结果根据我院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至今共有120例医院感染发生。
具体分析如下:3.1 类型分布3.1.1 呼吸道感染:占总感染病例的4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15%,下呼吸道感染占30%。
3.1.2 尿路感染:占总感染病例的30%。
3.1.3 伤口感染:占总感染病例的20%。
3.1.4 血液感染:占总感染病例的5%。
3.2 感染部门分布3.2.1 呼吸科病房:占总感染病例的40%。
3.2.2 外科病房:占总感染病例的30%。
3.2.3 ICU病房:占总感染病例的25%。
3.2.4 泌尿科病房:占总感染病例的5%。
4. 监测结果分析根据以上监测结果,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与尿路感染。
以下为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建议:4.1 感染原因分析4.1.1 超标手卫生操作: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操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情况,包括手部洗涤不彻底、无菌手套使用不规范等。
这是导致感染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4.1.2 设施和设备保养不到位:部分设施和设备的清洁维护不及时,存在污染及细菌繁殖的风险。
4.1.3 患者自我卫生不良:患者对自身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感染传播。
4.2 改进措施建议4.2.1 加强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手卫生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意识。
同时,加大对患者的卫生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自我卫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27f4f0a04a1b0717ed5dd82.png)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一)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临床医生诊断医院感染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同时认真填写科内“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
(四)监控医生发现有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或同种病原体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汇报。
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
(五)医护人员在发现病区感染迹象(如发热等)病人增多时,应24小时内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办公室)。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七)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员和院感办专职人员共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查,做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八)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九)当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按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中的流程进行处理。
(十)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本院医院感染病例发病特点、因素等每年进行一到两项目标性监测。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各临床科室监控医生每年联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对消毒、灭菌效果(压力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二)按照要求对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三)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应每季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医院感染上报流程及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上报流程及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d1d28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9.png)
医院感染上报流程及报告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规范医院感染的上报流程,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报告制度。
二、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可以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三、医院感染上报流程1.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经治医生应立即向科室主任报告,并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2. 科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
3. 科室主任应在24小时内将《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和《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报告》。
5.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48小时内将《医院感染病例调查报告》上报医院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6. 医院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报告制度1.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统一报告。
2.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不得瞒报、漏报、虚报。
3.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感染情况、病原体情况、治疗情况等内容。
4.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控制措施包括对已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隔离治疗,对感染源进行控制,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和灭菌等。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a94d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1.png)
报告制度与流程
报告制度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 上报与控制制度,确保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突发事件时, 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报告流程
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突发事件时,相关科室应立即向医院 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向主管院长和相关部门通报。医院 感染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和处置,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强化消毒清洁措施
定期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 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头柜等,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防控物资储备与管理
1 2 3
储备足够的防护物资
医院应储备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防护物资,如医 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确保医务人员在 诊疗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防护。
建立物资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物资管理制度,规范防护物资的采 购、储存、使用和报废处理等环节,确保物资 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危害
患者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 等严重后果,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和负担。
医疗质量受到影响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会干扰正常的医疗工作,导致 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质量下降。
医院声誉受损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社会关注和舆论谴责 ,对医院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感染 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 径、危险因素、防控措施等。
调查方法可包括:现场流行病 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 研究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收集相 关证据,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 ,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
院感监测报告单
![院感监测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35472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c.png)
院感监测报告单标题:院感监测报告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报告单是医院院感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医院内各种院感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院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医院院感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监测对象1.1 包括哪些院感指标:院感监测报告单通常包括医院内各种院感指标的监测情况,如手卫生合规率、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环境清洁卫生情况等。
1.2 监测频率:院感监测报告单的监测频率一般为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有些重点科室可能会进行更频繁的监测。
1.3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包括定量统计、抽样调查、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监测内容2.1 手卫生合规率:监测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合规率,包括洗手频率、洗手方法、洗手时机等。
2.2 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监测医院内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包括消毒方法、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等。
2.3 环境清洁卫生情况:监测医院内各个科室的环境清洁卫生情况,包括地面、墙面、器械等的清洁情况。
三、监测结果3.1 问题发现:通过监测报告单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内存在的院感管理问题,如手卫生不规范、医疗器械消毒不到位、环境清洁不达标等。
3.2 问题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如人员培训不足、设备老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3.3 改进措施:针对监测结果和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培训、更新设备、完善管理制度等。
四、监测效果4.1 效果评估:监测报告单可以帮助医院评估院感管理改进的效果,如手卫生合规率提高、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达标、环境清洁卫生得到改善等。
4.2 患者安全保障:通过院感监测报告单的监测和改进,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院感传播的风险。
4.3 医护人员健康保护:良好的院感管理可以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减少感染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五、总结展望5.1 总结意义:院感监测报告单对医院院感管理起着重要的监测和改进作用,是提高医院院感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记录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一)2..环境卫生学监测3.手术切口监测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5.泌尿置管的监测6.血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7.新生儿的监测8.ICU患者的监测9.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0.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表一医院感染管理个案登记表入院诊断:[ ]出院诊断:愈合:治愈[ ] 好转[ ] 无效[ ] 死亡[ ] 其他[ ]医院感染:有[ ] 无[ ] 感染日期:年月日医院感染部位:上呼吸道[ ] 下呼吸道[ ] 泌尿道[ ] 胃肠道[ ] 血液[ ] 皮肤粘膜软组织[ ] 手术切口[ ] 其他[ ]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查:做[ ] 未做[ ] 送检日期:年月日标本名称: 1、[ ] 2、[ ] 3、[ ]病原体名称:1、[ ] 2、[ ] 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泌尿道插管是[ ](泌尿道插管日期在泌尿道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动静脉插管是[ ](动静脉插管日期在血液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使用呼吸机是[ ](使用呼吸机日期在肺部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气管切开是[ ](气管切开日期在肺部感染日期之前是[ ]否[ ])否[ ]血液透析是[ ] 否[ ]免疫抑制剂是[ ] 否[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 ] 否[ ]放射治疗是[ ] 否[ ]化学药物治疗是[ ] 否[ ]手术手术切口Ⅰ类切口[ ] Ⅱ类切口[ ] Ⅲ类切口[ ] Ⅳ类切口[ ] 未手术[ ] 手术切口愈合等级甲[ ] 乙[ ] 丙[ ]手术风险评估类别 0级手术[ ] 1级手术[ ] 2级手术[ ] 3级手术[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是[ ] 否[ ]目的治疗用药[ ] 预防用药[ ] 治疗+预防用[ ]联用一联[ ] 二联[ ] 三联[ ] 四联及以上[ ]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检查:做[ ] 未做[ ] 送检日期:年月日主管医师签名:出院日期:年月日表二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一、基本情况: 科室: 姓 名:性别: 男 女年龄: 岁 月 天: 住院号: 床号 :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入院诊断:二、手术情况:诊断: 手术类别: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 年 月 日 手术类型: [择期 急诊] 麻醉类型:全麻 硬膜 腰麻 局麻 手术者: 手术时间:开始 时 分 结束 时 分切口分类 :[ 1 2 3 4 ] ASA 评分:(Ⅰ Ⅱ Ⅲ Ⅳ Ⅴ) 危险因素:( 0 1 2 3 ) 植入物:是 否 腔镜手术:是 否 术中出血量: ml 术中输血:无 有( ml)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术前、术中用药药品名称 剂量 方式 用法 开始时间 停药时间 预防用药 治疗用药 地点 执行人术后用药四四、医院感染情况:手术部位感染:有 无 感染部位: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药品名称 剂量 方式 用法开始时间 停药时间 药品名称 剂量 方式 用法开始时间 停药时间五、细菌学检验:细菌培养: 有 无 标本名称: 送检日期: 年 月 日 涂片结果: 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1: 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2: 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3: 敏感S 耐药R表三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监测登记表科室:床位:住院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 1. 2. 3. 院内感染: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危险因素基础疾病: 1.昏迷是否 2.糖尿病是否3、躁动是否接受手术:是否使用皮质激素:是否有皮肤破损:是否动静脉插管:是否膀胱冲洗:是否膀胱冲洗次数:次/日膀胱冲洗选用品种:生理盐水抗菌药物其他尿道口清洁:是否导尿管更换次数:导尿管堵塞:从未发生曾发生次抗生素使用名称:抗生素使用天数:一联天二联天三联天四联以上天距留置尿管前最近一次尿Rt时间:结果:病原学检查:是否病原菌:送检时间: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表四ICU中心静脉置管监测调查表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诊断: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转入ICU的日期转出ICU的日期转至科室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与死亡关系:直接间接无关)转出ICU后48h内是否带管:(是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中心静脉置管固定的方法:(免缝针有缝针)封管液是否含有抗菌药物(是否)穿刺点覆盖敷贴的种类(带棉纱透明敷贴不带棉纱透明敷贴纱布)是否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否)中心静脉置管前:外周血白细胞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血浆白蛋白 g 外科手术(是否)其他部位感染(有无)易感因素:糖尿病、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肝硬化、营养不良、新生儿、血液病、肾病、免疫功能低下、透析、器官移植、昏迷、长期卧床、其它其他侵袭性操作:泌尿道插管、人工呼吸机、内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心脏起搏器、引流、异物植入、胃肠道置管、胸腹腔穿刺或引流、腰穿、心包穿刺或引流、介入治疗、其它病原学检验:否是检验方法:镜检、培养、血清学;标本类型:外周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中心静脉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导管尖端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药敏试验结果: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者:表五血透室中心静脉置管监测调查表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诊断: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与死亡关系:直接间接无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中心静脉置管固定的方法:(免缝针有缝针)封管液是否含有抗菌药物(是否)穿刺点覆盖敷贴的种类(带棉纱透明敷贴不带棉纱透明敷贴纱布)中心静脉置管前:外周血白细胞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血浆白蛋白g外科手术(是否)其他部位感染(有无)易感因素:糖尿病、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肝硬化、营养不良、血液病、肾病、免疫功能低下、透析、器官移植、昏迷、长期卧床病原学检验:否是检验方法:镜检、培养、血清学;标本类型:外周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中心静脉血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导管尖端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药敏试验结果:表六ICU患者日志监测月份:年月报告日期:年月日注1、新住进患者数指当日新住进ICU的患者数;住在患者数指当日住在ICU•的患者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数,指当日使用的患者数。
2、月合计为ICU患者日志各项的累计。
表七新生儿病房日志监测月份:年月日期BW <=1000g BW 1001g~1500g BW 1501g~2500g BW >2500g 新入住新生儿数a已入住新生儿数b脐中心静脉置管数c使用呼吸机数d新入住新生儿数a已入住新生儿数b脐中心静脉置管数c使用呼吸机数d新入住新生儿数a已入住新生儿数b脐中心静脉置管数c使用呼吸机数d新入住新生儿数a已入住新生儿数b脐中心静脉置管数c使用呼吸机数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合计a:指当日新住进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数b:指当日住在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
c 指当日应用该器械的新生儿数。
若患者既置脐导管又置中心静脉导管,只记数一次。
d:指当日应用该器械的新生儿数;表八潍医附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表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男女天数:出生体重(≤1000g 1001~1500 g 1501~2500 g >2500 g)感染日期:年月日感染部位: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细菌学检验:细菌培养:有无标本名称:送检日期:年月日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1: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2:敏感S 耐药R病原菌3:敏感S 耐药R 调查者登记日期年月日表九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调查表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诊断: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插管日期:年月日拔管日期:年月日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与死亡关系:直接间接无关)导管类型插管日期拔管日期或转出日期插管操作者①经鼻插管①麻醉师②经口插管②ICU医师③气管切开③外科医师④内科医师⑤急诊医师⑥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易感因素:①原发疾病:糖尿病、癌症、血液病、肾病、肝硬化、;②身体状况:免疫功能低下、昏迷、长期卧床、营养不良;③治疗状况: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透析、器官移植。
病原学检验:否是标本名称:检验方法:镜检、培养、血清学;送检日期:年月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药敏试验结果: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1: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2: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3:敏感S 耐药R调查日期:调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