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五)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验收达标练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五)“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验收达标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
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
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描写两景在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解析:选BD B项,“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B.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C.《登崖州城作》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D.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E.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解析:选AB A项,“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不太妥当,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B项,李德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之远。
(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
答:
参考答案:“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说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说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象征性地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困境。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
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B.“谁做”句,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引用玉斧修月的神话,来赋予月亮以神秘浪漫之感。
C.“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D.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E.“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解析:选BD B项,“来赋予月亮以神秘浪漫之感”错误,词中引用玉斧修月的神话,目的是形容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D项,“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错误,应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深沉叹息”。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的相思之情。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落花
[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二首(其一)
[宋]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①。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②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