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2.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3.王羲之《十七帖》之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来您近来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
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
岁月漫长,要从哪里说起呢?。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知)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
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
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
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
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
)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
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
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
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
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
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
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
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
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
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
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
这里大雪所积,非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29篇高清合集(附释文译文)《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帖》单独成“帖”,编排顺序上也是大有讲究,从开始的从容点画、字字清晰流畅,到中间的恣意奔放,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再入《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
此帖收入各家法帖,是为千古以来,可谓草书教科书。
王羲之《十七帖》之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
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王羲之《十七帖》之丝布衣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译文】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料一件,仅表薄意。
王羲之《十七帖》之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
王羲之十七帖(高清全卷)
王羲之十七帖(高清全卷)《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
因卷首有“十七”字故名。
《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
《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
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3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15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译文:近来京中情况清静平和,想到您这次出使回来,当已具备升任州将的条件了。桓公闻信后表示欣慰,并期待您尽快地担负起使命来。谢无奕外出继任其兄的职位,数次来信,一切平安没事。谢仁祖过世之后,我日前寻访他的住处,心里有无限的悲酸难以表达。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17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译文:我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同母所生。现在孩子们婚嫁的事情基本完成,就差一小儿还没有完婚了。等到小儿办完这桩婚事,我就可以放心去你那边游玩了。现在我的孙辈和外孙辈共有十六个孩子,足可以让我感到眼前欣慰了。足下你对我家的情意很盛,所以把这些情况一一都告诉给你。
11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十七帖原文及释文《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知)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
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
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
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
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
)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
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
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
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
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
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
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
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
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
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
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知足下帖》《瞻近帖》(高清修复及释义)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知足下帖》《瞻近帖》(高清修复及释义)关于《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由丛帖卷首《郗司马贴》“十七”二字而得名。
·《十七帖》由一组王羲之从公元347-361年书写的信札集合,其中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好友益州(益州治所成都)刺史周抚,独立成帖,丛帖共二十九帖。
·《十七帖》原墨迹早佚,现传世为刻本。
以下是高清修复版,单独放大部分字、词、句,并作释义。
通过文字欣赏及字句解读,便于达到最佳临帖效果。
《十七帖》之《知足下帖》高清修复及释义【译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释文】了解了你到达吴地(去任职),考虑到离开(这么远的)距离,不适合担任(这项职务)。
郗昙应当在(吴郡)西部地区(履职)了吧?(很抱歉)这么久了(才)了解问候(你们的情况)。
《十七帖》之《知足下帖》高清修复版《知足下帖》字、词、句赏析知足下行至吴:了解到您到达吴地(任职)<吴: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帖中应指临海;足下:您,王羲之写给妻弟郗愔。
>念违离:考虑到离开(这么远)的距离<念:考虑、思量;违:离开;离:距离>不可居:不适合担任<居:充当、担任>叔当西耶:郗昙应该去(吴地)西边(健康某地)(任职)了?<叔:王羲之妻子的二弟郗昙,排行老三;当:副词,应当,应该;西:西部地区,帖中应当指吴郡西部健康某地;耶:语助,表疑问。
>迟知问:这么久(才)了解问候。
<迟:这么久。
迟知问:有表达歉意的意思。
>另一解释:希望得到您的回信,待考证!《知足下帖》赏析·《知足下帖》为《十七帖》丛帖中的第七通尺牍。
草书,3行,19字。
此帖有多个版本。
王羲之在信中对妻弟郗愔去吴地任职表达了不同意见,同时也关心妻弟郗昙的情况。
·《知足下帖》跌宕起伏、行云流水的行笔,布白、字群的组合,一笔书在视觉可见的字间连接,也体现在通篇的气韵贯通,一笔一气呵成,意象奇美。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知)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
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
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
)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
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
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释意】此致周抚.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
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
这里大雪所积,非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贴》是书圣的草书代表作品。
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在最早记录王羲之书法的唐张彦远《法书要録》卷十《右军书记》中,《十七记》便列为压卷第一贴:『《十七贴》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
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贴也。
太宗皇购求二王书,大王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十七卷》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
』《十七贴》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
周抚是东晋中兴名将击坊之字,在蜀中三十余年,王羲之尝有意游蜀登岷山而未果。
在这些贴中,可见羲之对川人物、历史的浓厚兴趣。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十七帖》共二十九帖。
《右军书记》录文共有二十三帖。
《十七帖》被历代奉为草书典范,有临习草书“不二法门”之称。
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丝布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服食帖【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至上,临书,但有惆怅。
(《右军书记》';可可';作';可耳';)知足下帖【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瞻近帖【释文】瞻近无缘省苦(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
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十七帖》放大版29张
王羲之《十七帖》放大版29张
[简介]《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
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王羲之《十七帖》最好的示范教程(附高清字帖)
王羲之《十七帖》最好的示范教程(附高清字帖)草书有章草、今草之别,章草作为一种草体,汉代之后少有变革。
今草可分小草和大草,大草的进一步延伸就是狂草,二者之间并无清晰的界限划分。
学习草书一般从小草开始,因为小草在草法上相对于神秘莫测的大草、狂草还显得规范,有一定的可操作余地。
在传世小草范本中,王羲之《十七帖》、怀素《小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都可视为不错的初始选择。
草书学习从《十七帖》开始,肯定是条正道。
张志庆示范王羲之《十七帖》,受益匪浅!《十七帖》,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右军书记》云:“《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年,是烜赫著名帖也。
.....《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
”这种以卷首字给法帖取名的现象在王羲之许多尺牍作品中亦为常见,如《孔侍中帖》又名《九月十七日帖》,另如《得示帖》、《二谢帖》、《频有哀祸帖》等。
《十七帖》是将王羲之的书信29件集合为一卷,书信中的一些内容和文章对了解王羲之这个人物有很大益处,如他提到了子女情况(“我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已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比较真实。
《十七帖》现在流传下来的有两个较著名的本子。
一是唐摹本,为唐代弘文馆的学生学书所用的拓本摹刻,也有宋刻宋拓,后者最流行。
另一可见宋初《淳化阁帖》卷六卷七,但数量较少。
两本相比,唐摹本宋刻宋拓为妙。
“其主要特征是:刻工细致,丝丝入扣,草书结构比较规范,较少见大幅度的动荡欹侧,而顿挫提按动作分明,历历可数。
无论从结构还是用笔上看,它都是有迹可循的理想范本。
”《十七帖》,被誉为逸少“书中龙”,面世之后,皆被视为草书入门的佳本。
宋朱熹在《朱子文集》中称:“《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气象超然。
”用以上观点去看《十七帖》,果然有许多技法构成可在教学实践中引为借鉴:其一;用笔。
《十七帖》在用笔上脉络清晰,顿挫提按的动作非常鲜明。
每一个点画都能细致表现,草书草法中减省点画的特点也表现较为规范,这非常有利于对快速又有法度的草法训练。
二玄社之王羲之《十七帖》(上野本)高清
二玄社之王羲之《十七帖》(上野本)高清
十七帖,(晋)王羲之书,宋拓本,邢侗、汤焕、徐守和、潘宁、陈撰、梁同书、王文治、吴照、潘奕隽、颜培瑚、孔广陶等跋或题签,汉文珍贵古籍,存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此帖为草书之范本,学草书必经之路。
高清经典丨王羲之《十七帖》三井本
高清经典丨王羲之《十七帖》三井本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日本的“三井氏听冰阁本”,俗称“三井本”。
此帖前人评价甚高。
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
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也有人认为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这些评价都很中肯。
尤其说它们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最为深刻准确。
孙过庭曾说过:“子敬(王献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然之美了。
这种对比式的评论,对书法欣赏很有启示。
王羲之《十七帖》↓↓↓。
学习草书必练两个法帖王羲之《十七帖》和孙过庭《书谱》.doc
学习草书必练两个法帖——王羲之《十七帖》和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
凡27帖,134行,1166字。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王羲之与他的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之间的通信。
《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
《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
《十七帖》可以说是习草者必练的法帖,尤其是草法被视为标准,《十七帖》是领略草书境界的草法的法门。
王羲之《十七帖》在中国书法各种书体中,草书难度系数最高,因为既要求很严格的法度,这也是上文提到学草书草法必学《十七帖》的理由。
草书是诸多学书人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草书发展之唐,迎来了又一次高峰,尤其是大草、狂草,张旭、怀素耸起峰峦,是大草的代表人物,并称“颠张醉素”。
从形式上,草书分大草和小草,大草名篇如唐代张旭的《古诗四帖》。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就是学习小草的另一重要法帖。
编一本书谱字典多好呀!孙过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书法以今草著名,书论以《书谱》彰世。
孙过庭在唐时名望就很高,张怀瓘《书断》说孙过庭“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
吕总《续书评》说:“过庭草书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
宋《宣和书谱》给予孙过庭以极高评价“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积习所至”。
明人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书谱》书法说:“此帖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
”的确孙过庭深得王羲之书法奥理,天真潇洒,“有唐第一妙腕”当之无愧。
其作品《书谱》文书精妙,在中国书坛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后人学草书者,没有不研读《书谱》的,《书谱》在当今已经成为一门研究学科——书谱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引用: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wnagxizhi_shiqi00.0.jpg (592.69 KB)2010-11-16 23:58 《十七帖》书法地位《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
凡27帖,134行,1166字。
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迹传世,如《远宦帖》、《游目帖》等。
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
”此载略与今传本异。
摹刻本甚多,传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本、姜宸英藏本等。
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
”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
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直”。
《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
此帖前人评价甚高。
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
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也有人认为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这些评价都很中肯。
尤其说它们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最为深刻准确。
孙过庭曾说过:“子敬(王献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然之美了。
这种对比式的评论,对书法欣赏很有启示。
草书是王羲之擅长的书体之一。
在王羲之之前,章草已经非常成熟。
从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些出土资料来看,这个时期今草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当然还没有完全与章草分离。
王羲之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师法张芝以及东晋以前其他书法家的基础上,一变汉魏朴质书风,而创妍美流便之草书,为今草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使今草与章草的界限变得分明起来,成为两种书体。
他笔下的今草结构随笔势而变得自由灵活,充分体现草书“删难省繁,损复为单”的特征。
从实用的角度上说,这更加便于提高书写的速度,字势连绵,笔断意连,书写的艺术性也加强了。
其形态纵横牵掣,钩环盘纡,神态自若,具有变化无穷的美,笔画上改造了章萆的“抑左扬右”式的波磔,而代之以随起随收、流畅自然的笔触。
由于王羲之在书法上有极大的贡献,所以在他身后,历代都将他的书迹视为至宝。
因此,东晋时期的书家中,数他留下的作品最多。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墨本草书有《七月一日帖》、《寒切帖》、《初月帖》、《远宦帖》、《上虞帖》、《长风帖》、《游目帖》、《此事帖》、《大道帖》、《行穰帖》等,皆为唐宋时期的摹本。
从这些最接近于真迹的摹本来看,风格各不相同。
其中《寒切帖》、《远宦帖》尚有章草遗意,点画古拙,多不牵连;《初月帖》、《上虞帖》、《游目帖》、《行穰帖》等运笔轻快,流美自然;而《大道帖》则奔放驰骋,一曳如风。
王羲之草书传世之作更多的是以刻帖的形式流传至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十七帖》和《淳化阁帖》中的草书。
《十七帖》共二十九帖。
《右军书记》录文共有二十三帖。
郗司马帖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逸民帖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龙保帖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丝布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积雪凝寒帖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
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服食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至上,临书,但有惆怅。
(《右军书记》'可可'作'可耳')知足下帖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瞻近帖瞻近无缘省苦(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
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亦度。
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
还具示问。
天鼠帖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七十帖足下今年政七十耶。
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
想复勤加颐养。
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
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
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
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邛竹杖帖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
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下远惠之至。
游目帖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
杨(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
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
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
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
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盐井帖彼盐井。
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远宦帖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帖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一一。
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
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
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严君平帖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不?(《右军书记》'不''否')胡母帖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
吾在官,诸理极差。
顷比复勿勿。
来示云与其婢问。
来信□不得也。
附件wnagxizhi_shiqi01.jpg (342.35 KB)2010-11-17 11:19附件wnagxizhi_shiqi02.jpg (330.48 KB)2010-11-17 11:19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03.jpg (471.88 KB)2010-11-17 11:3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04.jpg (479.67 KB)2010-11-17 11:3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05.jpg (491.07 KB)2010-11-17 11:3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06.jpg (467.81 KB)2010-11-17 11:3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07.jpg (497 KB)2010-11-17 11:3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08.jpg (319.91 KB)2010-11-17 12:21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09.jpg (353.56 KB)2010-11-17 12:22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0.jpg (287.43 KB)2010-11-17 12:22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1.jpg (293.56 KB) 2010-11-17 12:22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2.jpg (315.77 KB) 2010-11-17 12:22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3.jpg (303.78 KB) 2010-11-17 12:23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4.jpg (297.3 KB) 2010-11-17 12:23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5.jpg (301.44 KB) 2010-11-17 12:23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6.jpg (355.84 KB) 2010-11-17 12:23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7.jpg (284.14 KB) 2010-11-17 12:23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8.jpg (310.34 KB) 2010-11-17 12:23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19.jpg (298.81 KB)2010-11-17 12:23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0.jpg (338.56 KB) 2010-11-17 12:2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1.jpg (361.13 KB) 2010-11-17 12:2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2.jpg (355.76 KB) 2010-11-17 12:2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3.jpg (304.46 KB) 2010-11-17 12:2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4.jpg (309.21 KB) 2010-11-17 12:2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5.jpg (317.4 KB) 2010-11-17 12:24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6.jpg (302.8 KB) 2010-11-17 12:25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7.jpg (243.57 KB) 2010-11-17 12:25附件nEO_IMG_wnagxizhi_shiqi28.jpg (249.1 KB) 2010-11-17 12:25附件3575541_2.jpg (43.52 KB)2010-11-17 12:29附件3575541_3.jpg (56.99 KB) 2010-11-17 12:29附件3575541_4.jpg (50.21 KB) 2010-11-17 12:29附件3575541_5.jpg (41.56 KB) 2010-11-17 12:29附件3575541_6.jpg (45.12 KB) 2010-11-17 12:29附件3575541_7.jpg (58 KB) 2010-11-17 12:30附件3575541_8.jpg (47.19 KB) 2010-11-17 12:30附件3575541_9.jpg (53.76 KB) 2010-11-17 12:30附件3575541_10.jpg (58.97 KB) 2010-11-17 12:30附件3575541_11.jpg (53 KB) 2010-11-17 12:31附件3575541_12.jpg (41.93 KB)2010-11-17 12:31附件3575541_13.jpg (46.94 KB) 2010-11-17 12:31附件3575541_14.jpg (56.29 KB) 2010-11-17 12:31附件3575541_15.jpg (37.7 KB) 2010-11-17 12:31附件3575541_16.jpg (43.48 KB) 2010-11-17 12:31附件3575541_17.jpg (38.79 KB) 2010-11-17 12:31附件3575541_18.jpg (38.06 KB) 2010-11-17 12:32附件3575541_19.jpg (39.33 KB) 2010-11-17 12:32附件3575541_20.jpg (46.95 KB)2010-11-17 12:32附件3575541_21.jpg (63.3 KB)2010-11-17 12:32原文网址:/viewthread.php?tid=47865&extra=&a mp;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