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期末试题
《信号与系统》考研试题解答第七章 系统函数
![《信号与系统》考研试题解答第七章 系统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f665e71dc8d376eeafaa3135.png)
第七章 系统函数一、单项选择题X7.1(浙江大学2004考研题)一个因果、稳定的离散时间系统函数)(z H 的极点必定在z 平面的 。
(A )单位圆以外 (B )实轴上 (C )左半平面 (D )单位圆以内 H (s )只有一对在虚轴上的共轭极点,则它的h (t )应是 。
(A )指数增长信号 (B )指数衰减振荡信号 (C )常数 (D )等幅振荡信号 X7.3(浙江大学2003考研题)如果一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z H 只有一个在单位圆上实数为1的极点,则它的h (k )应是 。
(A )ε(k ) (B ))(k ε- (C ))()1(k kε- (D )1X7.4(浙江大学2002考研题)已知一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如图X7.4所示,1)(=∞H ,则系统函数H (s )为 。
(A )2+s (B )1+s (C ))2)(1(++s s (D )1-s X7.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考研题)图X7.5所示信号流图的系统函数H (s )为 。
(A )26132+++s s s (B )2132++s s (C )26132--+s s s (D )1212-+s s X7.6(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考研题)下列几个因果系统函数中,稳定(包括临界稳定)的系统函数有 个。
(1)4312+--s s s (2)s s s 312++ (3)34234+++s s s (4)33223++++s s s s (5)1224++s s s (6)2421ss + (A )3 (B )2 (C )1 (D )4X7.7(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考研题)下面的几种描述中,正确的为 。
(A )系统函数能提供求解零输入响应所需的全部信息;(B )系统函数的零点位置影响时域波形的衰减或增长; (C )若零极点离虚轴很远,则它们对频率响应的影响非常小; (D )原点的二阶极点对应)(2t t ε形式的滤形。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20春期末考试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20春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32755faef12d2af90342e629.png)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8.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样本函数都无法恰当地代表随机过程 xt ,随机过程在任何时刻的统计特性 须用其样本函数的集合平均来描述。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9.载送缓变信号的高频振荡波称为调制信号。()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0.当传播时不受任何阻碍、无反射存在,则称为自由声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8.滤波器的带宽B和建立时间Te的乘积是()。 A.常数 B.信号频率的函数 C.随机变量
D.周期函数 正确答案:A
29.测试过程中,量值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称为()。 A.准静态量 B.随机变量 C.动态量 D.静态量 正确答案:C
30.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适用于()的测量。 A.较大直线位移及角位移 B.液位 C.湿度 D.速度 正确答案:A
4.拾振器的作用是实现对被测系统的激励。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随机信号能用精确的数学关系描述,也能用统计平均值来描述。()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6.当传播时只受地面的反射而其他方面不受任何阻碍,则称为半自由声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7.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两个随机信号同时落入某一指定范围内的概率。()
25.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有() A.非线性度 B.灵敏度 C.回程误差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26.石英晶体的压电系数比压电陶瓷的()。 A.大得多 B.相接近 C.小得多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27.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A.离散 B.连续 C.随机 D.周期 正确答案:B
19.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性的 D.周期性的 正确答案: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07期末考试考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07期末考试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3d370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3.png)
d a] 工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试时间120分钟试 题(A )题号1 .五 总分分数1.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共 五 大题,总分值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45分)1、传输线解为侬+4〃鱼,上面公式中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 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为什么?2、假设传输线接容性负载(2乙=勺+户:<0),那么其行驻波分布离 负载端最近的是电压波节点,还是电压波腹点?3、如图三个两端口网络级联,各自的A 参数分别是Ai, A2和A3,写出其 组成网络的A 参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单枝节匹配,可调参数为两段传输线的长度/和d,简要说明其工 作原理和两段传输线的作用。
5、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方圆转换中各自的工作模式是什么?6、带线宽度W,上下板距离b,当W/b增大时,带线特性阻抗如何变化?为什么?7、微带或者带线的开口端是否相当于开路端?为什么?如果不是,如何等效?8、一段矩形波导,尺寸Qxb, TEio模的散射矩阵如下,写出其传输TE20 模时的散射矩阵。
「I「0 e-je~9、金属圆波导的模式TEmnp和TMmnp,下标m, n, p各自代表什么含义?10、写出如图双口网络的输入反射系数「讥的表达式。
11、环行器的端口定义和散射矩阵如下,该环行器环行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0 0 1S= 1 0 00 1 012、说明下列图E面T的工作特点13、写出如图理想两端口隔离器的S矩阵。
一二一①14、写出谐振腔品质因数Q 的普遍定义式。
15、 与低频LC 谐振回路相比,微波谐振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0分)如图传输线中求Z 为何值时可使输入阻抗Z 加=50。
匹配, Z, =250。
l J>1题二图传输线匹配问题 a.(15分)证明:在任意负载条件下,传输线上反射系数和输入阻抗有下 列关系:1、r (z ) = -「(Z ± 〃4)2、Z 讥(z )/Z0 =Z0/Z,“(z±〃4)(其中,Z0为特性阻抗,4为工作波长) 四、(15分)证明无耗网络匹配定理,即下列图中IQJW1,采用无耗网络[S ]予以 匹配,其条件是 Z, =25。
西电期末考试信号与系统大总结所有
![西电期末考试信号与系统大总结所有](https://img.taocdn.com/s3/m/aeee456fff00bed5b9f31daf.png)
第一章 引论第二、三章.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 一.普通信号连续时间信号时间区间 瞬时功率 能 量 平均功率周期信号线 性判断方法:先线性运算,后经系统的结果=先经系统,后线性运算的结若()()f f t y t →,则00()()f f t t y t t -→- 若()x n实指数信号虚指数信号二、冲激信号展缩特性特别:'1,0(a b δ=-=时 '()t δ是奇函数备注:1.尺度变换:()()an n δδ=三.卷积连续时间信号卷积定义 交 换 率 分 配 率 结 合 率奇异信号卷积特性单位元特性 延时特性积分特性 冲激偶卷积四.电路元件的运算模型五.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七.系统的冲激响应和单位样值响应八.基本离散信号九.离散信号的性质十.信号的分解○1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 ○2奇分量与偶分量 备注:无第四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频域分析一.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1. 简谐振荡信号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本征信号:傅里叶变换:()()j H j e h d ωτωττ∞--∞=⎰点 测 法: ()()j t y t e H j ωω=⋅2.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3.荻里赫勒(Dirichlet)条件(只要满足这个条件信号就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展开)○1()f t绝对可积,即00()t T t f t dt+<∞⎰○2()f t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目应有限○3()f t如有间断点,间断点的数目应有限4.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5.波形对称性与谐波特性的关系6.周期矩形脉冲信号7.线性时不变系统对周期信号的响应一般周期信号:()jn tn n F ef t ∞Ω=-∞=∑系统的输出 :()()jn tnn F H jn t ey t ∞Ω=-∞Ω=∑二.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备注)二.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1.连续傅里叶变换性质2.常用傅里叶变换对四.无失真传输1.输入信号()f t 与输出信号()f y t 的关系 时域: ()()f d y t kf t t =-频域:()()dj t f Y ke F ωωω-=2.无失真传输系统函数()H ω 无失真传输满足的两个条件:○1幅频特性:()H k ω= (k 为非零常数) 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为非零常数 ○2相频特性:ϕ()d t ωω=- ( 0d t > )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3. 信号的滤波:通过系统后 ○1产生“○2改变○3全部4.理想低通滤波器不存在单位冲击响应信号()t δ是的,而输出在0t <时刻就5.连续时间系统实现的准时 域 特 性 :频 域 特 性 :佩利-维纳准则(必要五.滤波三.抽样与抽样恢复第五章.离散时间信号与时域分析一.离散傅里叶级数(DFT ) 1.信号0j n e Ω基本特征信号0j n e Ω周 期 性:00()02j n N j n me e NπΩ+ΩΩ=⇒=时有理数时具有周期性 基波频率:02N mπΩ=基波周期:02()N m π=Ω2.信号0j t e ω与0j n e Ω之间的差别3.DFS 系数与IDFS 变换对4.离散傅里叶级数的性质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1非周期信号:11()()0x n n N x n n N ⎧≤=⎨>⎩21()()21()()j nj nn x n X e d X x n e N ππΩ∞-Ω=-∞⎧=ΩΩ⎪⎪⎨⎪Ω=⎪⎩⎰∑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应用条件:n x ∞=-∞∑ ○2周期信号:2.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性质第六章.连续时间信号与时域系统分析一.拉氏变换定义二.拉氏反变换三.拉氏变换的性质1.拉氏变换的性质2.拉氏变换的性质备注3.双边拉氏变换4.双边拉氏变换对与双边Z变换对双边拉氏变换对与双边Z变换对的类比关系5.复频域分析6.拉氏变换和傅氏变换的关系第七章.Z变换一.Z变换的定义二.Z变换和傅氏变换及拉氏变换的关系○1s平面的原点 0 0,影射z平面r 1 ,即 1z1的点○2 不同取值的 z : s平面影射关系s 平面 左半平面虚轴右半平面 为常数: 从左向右移r 为常数: 0 时域序列 z 变换收敛z 平面不包括 z 包括 z 0不包括 z 单位圆内 单位圆上 单位圆外 半径扩大时域序列和 z 变换收敛域的对应关系 :○3 s 平面 0 ,实轴 z 平面 0 ,正实轴 ○4 z : s影射不是单值的H (z) ze j H (e j )其中 T 2 2 ss○5 傅氏变换、拉氏变换和 z 变换的关系三. Z 反变换围线积分与极点留数法Ñ x(n) 1 X (z)zn1dz 围线 c 是在 X (z) 的收敛域内环绕 z 平面原点逆时针旋转的一2 j cz0 是一阶极点: Re s[X (z) zn1] [X (z) zn1](z z0) zz0z0是s阶极点:Res[ X(z)z n1 ](s1 d s11)! dzs1[X(z)z n1 ( zz1)s ] z z1Ñ n 0 时, x(n) 1 X ( 1 ) pn1dp2 j c' p四.由零极点图确定傅氏变换的几何求值法M(z qr )X (z) r 1 N(z zk )k 1当 z 1时,即 z e j 时M(e j qr )X (e j ) r 1 N= X (e j ) e j ()(e j zk )k 1令e ej j qr zk Are jr Bke jkM Ar于是 X (e j )r 1 N Bkk 1MN() r kr 1k 1注意:1 在 z 0 处加入或除去零点,不会使幅度特性发生变化,而只影响相位变化。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1b3fe4ea172ded630b1cb6ff.png)
因此: ⎪⎨x′(t) = y′(t)
即: y′′(t) + 3y′(t) + 2 y(t) = f (t)
⎪⎩x′′(t) = y′′(t)
(d)系统框图等价为:
1.19 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 x1(·)和 x2(·),输入为 y(·),完全响应为 y(·),试判断下 列系统的性质(线性/非线性,时变/时不变,因果/非因果,稳定/不稳定)。
−p i2 (t) = 3 p
−p −p
f (t) −p −1 1+ p
−1 −p
=
− p(2 p2 + 3 p + 3) / p − ( p3 + 2 p2 + 2 p + 3)
f (t) =
p(2 p2 + 3 p + 3) f (t) p( p3 + 2 p2 + 2 p + 3)
t
Qτ → 0, f (t) → δ (t)
∫ ∫ ∫ ∴ ∞ f (t)dt = 2K ∞ sin t /τ dt = 2K ∞ sin t /τ d (t /τ ) = −2Kπ = 1
−∞
−∞ t
−∞ t /τ
⇒ K = 1/ 2π
解:(3) f (t) = Ae j5t = A(cos 5t + j sin 5t) ω = 5,T = 2π / ω = 2π / 5
=6+27e-t 十 2e-3t,t≥0 1.26 设有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当输入波形如图(a)所示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yf(t)如图 (b)所示。 (a)试画出输入为 2f(t+4)时,系统零状态响应 yf(t)的波形; (b)画出输入波形如(c)时,系统零状态响应 yf(t) 的波形.
2004级自动化专业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
![2004级自动化专业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https://img.taocdn.com/s3/m/52b09f3a580216fc700afd37.png)
2004级自动化专业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非线性 时变 因果 稳定2.离散性 谐波性 收敛性3.)()(0t t k t h -=δ 0)()()(ωωϕωωj j j Ke e e H -==j H4.)()(11nT t f t f n T -∑+∞-∞=或二、计算题 1.解:)()(00)()(t t t t t t δδδδ'-='-+='+2.解:5|)243()1()122(1223=-+-=-'+-+=+∞∞-⎰t t t dt t t t t δ 3.解:令11)()1(1+-=+-s e s F S 因为)1()(1--⇔--t t se Sεε 所以)()]1()([11)(1)1(1t f e t t s e s F t S =--⇔+-=-+-εε S e s F s F 211)()(--=+---+--=∴---)]3()2([)]1()([)()2(t t e t t e t f t t εεεε4.解: )3)(2)(1(12611612)(232323++++++=++++++=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F 6116)595(1)(232+++++-+=s s s s s s F 56116)595(lim )(lim )0(2320-=+++++-==∞→→++s s s s s s t f f s t 0)(lim )(lim )(0===∞→∞→s F s t f f s t 三、综合题:1.解:如图所示:2.解:(1)此题用戴维南定理求U2(s)U0C(s)=E(s)/2; R0=6Ω. 故有: )(205.02)(3.063.0)(2s E s s s E s s s U +=⋅+= (2分) 20105.0205.0)()()(2+-=+==s s s s E s U s H …………………………………………………. (2分) )(10)(5.0)(20t et t h t εδ--=∴冲激响应为…………………………………………...…... (3分) 205.01205.0)()(2+=⋅+==s s s s s U s R ε…………………………………… . )(5.0)(20t e t r t εε-=∴阶跃响应为 …………………………………………………....…(3分)(2) )1()()(1-+=t t t e εε………………… ……………………………………(2分) )1(5.0)(5.0)1()()()1(20202--=--=∴---t e t e t r t r t u t t εεεε… ………………. .(2分)(3))1()1()()1()(2--+-=t t t t t e εε………………. .(1分))1(11111)(2222s s e s s e ss s s E ----=+-=∴………………. .(2分) )20()1(5.0205.0)1(11205.0)()()(222+--+=⎥⎦⎤⎢⎣⎡--⋅+==--s s e s e s s s s s E s H s U s s …… .(1分) )1()1(401)()211(401)()1(20202--+--=∴---t e t e t u t t εε………………. .(2分) 3.解:由零极点图:3466)53)(53(6)(2+++=++-++=s s s K j s j s s K s Z …………. .(2分)-15 24 -24 15 ω0-6-99由Z(0)=3, 得K=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电波传播工程期末试题汇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电波传播工程期末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51dae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4.pn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电波传播工程期末试题汇总设计一条通信电路应考虑的基本内容 1 技术指标的确定与分配2 设备的选择(收、发系统、频率、天线系统等)3 传输特性的估算(传输损耗、干扰噪声、衰落、时延、交叉极化等)4 成本和应用性能的评估等 1、微波传播受对流层传输媒质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大气折射率的随机变化,使信号随机起伏;大气分子对高频波的强烈吸收;云、雾、雨、雪等降水物和矿、砂、尘、烟等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
2. 什么是电波传播空间的非涅耳区?传输功率起主要作用的空间区域,若在此区域中符合自由空间传播的条件,则可认为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这个区域称为传播主区。
以收发点Q 、P 为焦点的椭球旋转面所包含的空间区域为电波传播空间的菲涅尔区。
3. 证明第n 非涅耳区半径的表达式为:121F n d d d n F n ==λ4. 什么是最大和最小非涅耳区半径?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只需要第一菲涅尔区面积的1/3,即可获得与自由空间相同的信号强度,与此对应的菲涅尔区半径为最小菲涅尔区半径0F ,即dd d F F F F 21102120577.0577.0)(31λππ===5. 在微波中继电路设计时,接收天线的高度越高,接收信号场强越大吗?为什么?不是。
天线高度是微波电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取决于天线工作点场强干涉瓣的峰点或谷点,同时也与余隙的大小,反射点的位置落在何处有密切关系。
它的计算公式为:2211220201,2424t rd n d d d n d d h h K R d K R d λλ=+=+ K 为等效地球半径因子,0R 为地球半径;r t h h 、为收、发天线高度。
通过地面反射波影响的分析,当n 为奇数时,接收点场强出现最大,即0(1)E R +;n 为偶数时,接收点的场强出现最小值,即0(1)E R -。
18、试证明收、发天线的等效高度分别为: '210/2t t h h d R =-,'220/2r r h h d R =-若要通过反射点C 作一切面,视为等效平面地,自天线位置P 、Q 点向切面作垂线,得出天线等效高度/t h 和/r h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考试科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考试科目](https://img.taocdn.com/s3/m/8d3a2388a0116c175f0e48e0.pn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考试科目080902 电路与系统03 智能图像处理、核心算法硬件设计与实现04 信号处理与仿真05 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DSP技术及应用08 嵌入式系统、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技术09 仿真与信息处理10 数模混合电路与功率系统集成、设计自动化11 智能信号处理、信息融合、图像处理12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13 信息融合、图像分析与理解、智能信息处理14 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15 网络信息处理、Web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16 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技术17 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18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19 智能测试与控制、微弱信号检测、系统集成与信息处理20 智能信息处理21 图像融合与图像处理、基于DSP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22 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23 雷达信号处理、电子对抗技术、系统仿真和模拟25 智能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26 智能信号处理27 新一代通信网及嵌入式系统设计29 信息安全与信息对抗30 图像处理、电子系统设计及嵌入式系统设计31 自然计算、聚类分析、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32 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系统仿真33 数据挖掘和进化算法34 数据挖掘与智能信息处理35 电子对抗技术、信号处理与仿真36 智能信息处理37 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38 数模混合信号处理与集成电子学40 电子对抗技术、网络对抗技术41 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测试与控制42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分析43 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图像处理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1 电磁兼容、电磁逆问题、计算微波与计算电磁学04 计算电磁学、智能天线、射频识别07 宽带天线、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08 卫星通信、无线通信、智能天线、信号处理09 天线理论与工程及测量、新型天线10 电磁散射与微波成像11 天线CAD、工程与测量13 移动卫星通信天线14 天线理论与工程16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17 电磁兼容、微波测量、信号完整性分析20 移动通信中的相控阵、共形相控阵天线技术21 计算微波与计算电磁学、微波通信、天线工程、电磁兼容22 电阻抗成像、电磁兼容、非线性电磁学23 天线工程与CAD、微波射频识别技术、微波电路与器件24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兼容25 天线测量技术与伺服控制26 天线理论与工程技术27 天线近远场测试技术及应用、无线网络通讯技术28 天线工程及数值计算29 微波电路与微波工程30 近场辐射及散射测量理论与技术31 微波系统和器件设计、电磁场数值计算32 电磁新材料、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33 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人工合成新材料34 计算电磁学35电磁隐身技术、天线理论与工程36 宽带小型化天线及电磁场数值计算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5 信号处理与检测09 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星载计算机及应用、数据融合10 信号处理与检测11 信号获取与处理、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12 自适应信号处理、智能检测、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13 现代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与特性分析14 智能信息处理、影像处理与分析15 信号处理与检测、电子系统仿真与设计、智能天线18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信息处理系统19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20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高速DSP系统设计与应用21 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弱信号检测与处理26 子波理论及应用、图像处理28 信号检测与处理、雷达自动目标识别29 雷达成像、目标识别30 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31 信号处理与检测、多速率信号处理32 实时信号处理与检测、视频信号处理33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与检测、DSP应用系统设计34 信号变换、多速率信号处理35 雷达成像、机载雷达信号处理、实时信号处理36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37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38 通信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39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时信号处理40 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信息隐藏、图像处理41 阵列信号处理及其在雷达、通信系统中的应用42 雷达信号处理、目标识别、机器学习43 图像和视频编码、图像处理★081022 信息对抗01 信息对抗系统和技术仿真、电子系统侦察与干扰02 雷达、通信对抗系统仿真与信息处理03 电子侦察与干扰、测向和无源定位技术★081023 智能信息处理01 网络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智能与模式识别02 智能信息/图像、目标检测、跟踪与编码03 进化计算04 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05 智能信息处理、多源信息融合081103 系统工程01系统建模仿真与设计、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02 最优化算法、智能算法及在无线系统设计中的应用03 系统工程、检测与故障诊断、无线传感器网络04 进化计算及应用、人工智能05 网络化控制系统06 嵌入式控制系统、信号检测及信息处理07 系统集成技术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1 图像处理、图像压缩、芯片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光机电控制系统02 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05 智能信号处理、智能控制、光源控制系统设计、电机控制应用06 模式识别、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07 模式识别、信号分类与识别08 目标检测与识别、信息融合、智能图像处理09 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10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11 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分析12 多源信息融合13 医学影像分析与处理、生物特征识别14 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图像通信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5 复杂智能网络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1 先进导航技术及应用、目标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02 智能GPS技术、复合导航技术03 智能控制及应用、制导与控制中的信息处理技术04 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应用、图像匹配制导05 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无线电测向技术06 制导信息处理技术、制导抗干扰技术、网络安全技术07 卫星导航定位与时间同步08 导航与制导实时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先进DSP系统设计09 雷达精确制导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10 空间数据系统11 电机控制应用083001 环境科学02 天线布局设计及优化、电磁环境测量08 电子系统电磁环境分析、电磁兼容083002 环境工程01 工程环境电磁学02 工程环境电磁学05 工程环境电磁学06 电磁环境检测与分析、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08 环境监控与检测09 环境监控与检测10 微波暗室设计、电磁环境检测与评估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01 分子影像与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处理02 生物电磁学及信号处理05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06 生物信号及图像处理07 生物传感器及弱信号检测09 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及智能仪器10 电磁成像与脑监护、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检测11 磁场的生物效应12 计算电磁学和射频通信系统13 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通信工程学院的专业考: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子工程学院的专业考: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分布见下图。
电子科技大学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信号与系统期 末 考试 A 卷
![电子科技大学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信号与系统期 末 考试 A 卷](https://img.taocdn.com/s3/m/c63e466d767f5acfa1c7cd49.png)
电子科技大学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期末考试A 卷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考试形式:一页纸开卷考试日期:20 15年 1 月 15 日考试时长: 120 分钟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10 %,半期考试 20 %,实验 10 %,期末 60 %本试卷试题由二部分构成,共 5 页。
题号一二合计1234得分得分一、选择填空题(共30分,共 6问,每问5分)1.Consider two signals and , as shown in Figure 1. The Fourier transform of is . Then the Fourier transform ofshould be().(a)(b)(c)(d)Figure 1 The waveforms of and2. The convolution sum ( ).(a) (b) (c) (d) not existed3. Consider a stable discrete-time system, whose system function is a rational function and has only two poles:. The positions of zeros are unknown. The impuls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must be ( ).(a) finite duration (b) right-sided (c) left-sided (d) two sided4.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put and the output of a causal continuous-time LTI system is described by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 The system is ().(a) Low-pass filter (b) Band-pass filter (c) High-pass filter (d) Band-stop filter5.The Fourier transform of the signal is shown in Figure 2.The signal may beFigure 2(a) real and even (b) real and odd(c) pure imaginary and odd (d) pure imaginary and even6. The Laplace Transform of is ().(a) , (b) ,(c) , (d) ,二、计算题(共70分)得分1.(15 points)Suppose and are both band-limited signals, where.Impulse-train sampling is performed on to obtain , as shown inFigure 3 where .Deduce the value of so that for .Specify the range ofvalues for the sampling period T which ensures that =.32.( 18 points ) Consider an LTI system with unit impulseresponse .The input signal ,where is the unit stepfunction.得分(a) Sketch. (b)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and phase responseof this system. (c) Determine the output .3(17分)A causal continuous-time LTI system is given in Figure 4.(a)Determine the range of the constant K toensure that the system is stable.(b)If K=2, determine the unit step response.1/S-31/S-2KFigure 44(20 分)Suppose that we are give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a causal discrete-time LTI system:(1)If the input is ,then the output is .(2)The value of the unit impulse response at n=0 is .Sol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a) Determine the system function ,and indicate its ROC.(b) Draw a block diagram representation of this system.(c) Determine the unit impulse response .(d) Suppose. Determine the range of real numberso that is the unit impulse response of a stable system.。
全国2004年7月信号系统自学考试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4年7月信号系统自学考试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1de37b27284b73f242503f.png)
第 1 页 中国自考人()——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号与系统试题课程代码:0235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 0为( )。
A. LC 1B. 02ωπC. 2πLCD. LC 21π2. 已知系统的激励f(n)=n ε(n),单位序列响应h(n)=δ(n-2),则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 )。
A. (n-2)ε(n-2)B. n ε(n-2)C. (n-2)ε(n)D. n ε(n)3. 序列f(n)=δ(n)-81δ(n-3)的Z 变换为( )。
A. 1-81Z 3 B. 1-21Z 3 C. 1-21Z -3 D. 1-81Z -34. 题4图所示波形可表示为( )。
A. f(t)=ε(t)+ε(t-1)+ε(t-2)-ε(t-3)B. f(t)=ε(t)+ε(t+1)+ε(t+2)-3ε(t)C. f(t)=ε(t)+ε(t-1)+ε(t-2)-3ε(t-3)D. f(t)=2ε(t+1)+ε(t-1)-ε(t-2)5. 描述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微分方程为y ′(t)+3y(t)=f(t)。
已知y(0+)=23, f(t)=3ε(t),则21e -3t ε(t)为系统的( )。
A. 零输入响应B. 零状态响应C. 自由响应D. 强迫响应6. 已知某系统,当输入f(t)=e -2t ε(t)时的零状态响应y f (t)=e -t ε(t),则系统的冲激响应h(t)的表达式为()。
A. δ(t)+e t ε(t) B. δ(t)+e t ε(-t)C. δ(t)+e -t ε(t)D. δ(t)+e -t ε(-t)7. 已知信号f(t)如题7图所示,则其傅里叶变换为( )。
A. Sa(ω)+Sa(2ω)第 2 页 B. 2Sa(ω)+4Sa(2ω)C. Sa(ω)+2Sa(2ω)D. 4Sa(ω)+2Sa(2ω)8. 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y ′(t)+3y(t)=2f ′(t)则系统的阶跃响应g(t)应为(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20春期末考试.doc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20春期末考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6c1c590242a8956bece4e7.png)
1.计算序列x(n)的256点DFT,需要的复数乘法次数为 ( ) 。
A.256B.256×256C.256×255D.128×8【参考答案】: B2.下列关于FIR滤波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IR滤波器容易设计成线性相位特性B.FIR滤波器的脉冲响应长度是无限的C.FIR滤波器的脉冲响应长度是确定的D.对于相同的幅频特性要求,用FIR滤波器实现要比用IIR滤波器实现阶数低【参考答案】: C3.实序列傅里叶变换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 )。
A.偶函数和奇函数B.奇函数和偶函数C.奇函数和奇函数D.偶函数和偶函数【参考答案】: A4.序列x(n)=u(n)的能量为()。
A.1B.9C.11D.∞【参考答案】: D5.要处理一个连续时间信号,对其进行采样的频率为3kHz,要不失真的恢复该连续信号,则该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可能是为( )。
A.6kHzB.1、5kHzC.3kHzD.2kHz【参考答案】: B6.以下对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滤波器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FIR滤波器容易设计成线性相位特性B.FIR滤波器的单位冲激抽样响应h(n)在有限个n值处不为零 C.系统函数H(z)的极点都在z=0处 D.实现结构只能是非递归结构【参考答案】: D7.下面关于IIR滤波器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
A.双线性变换法的优点是数字频率和模拟频率成线性关系B.冲激响应不变法无频率混叠现象 C.冲激响应不变法不适合设计高通滤波器 D.双线性变换法只适合设计低通、带通滤波器【参考答案】: C8.下列关于用冲激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滤波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字频率与模拟频率之间呈线性关系B.能将稳定的模拟滤波器映射为一个稳定的数字滤波器 C.使用的变换是s平面到z平面的多值映射 D.可以用于设计低通、高通和带阻等各类滤波器【参考答案】: D9.在窗函数法的FIR滤波器设计法中,滤波器过渡带宽度近似等于窗函数幅度谱的主瓣宽度的()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44信号与系统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44信号与系统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e6e46358f5f61fb73666b5.png)
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0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44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12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0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12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0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12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1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1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1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1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200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 研真题
目 录
201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1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1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1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0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4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0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44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12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0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12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200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12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期末真题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期末真题2](https://img.taocdn.com/s3/m/a30b2fdd50e2524de5187e18.png)
题11图
第0-6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12、如题12图所示电路系统,以电 感电流iL(t)为输出,则该系统的冲 激响应h(t) = 。
iS(t) 2Ω iL(t) 1H
题12图
13、频谱函数F(jω) = 1 + f(t) = 。
|H(jω )| π ω -5 5 0 -5 (b) 题5图
第0-3页
■
φ (ω )
5 ω
0 (a)
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___ 6、若f1(t)←→F1(jω),则F2(jω) = 1 F (j ) e 的原 1 2 2 函数f2(t)等于 (A) f1(2 t +5) (B) f1(2 t -5) (C) f1(-2 t+5) (D) f1[2(t-5)]
1 2
3
k
2
3 k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___ 4、对信号f(t) = cos(πt +30o) +2sin(4πt +45o),当取 样间隔 T 至多为何值时,f(t)就能唯一地由均匀取样样 本f (kT) (k = 0,1,2,…)确定。 (A) 0.25 s (B) 0.5s (C) 1s (D) 2s
h1(t) ∑ f(t) h2(t) (a) 题16图
第0-9页
■
h1(t) y(t) f(t)
h2(t) y(t)
(b)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8分)17、周期信号f(t) = 4 + 2cos(
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期末(题+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期末(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d3945e964bcf84b9d57be1.png)
移动通信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1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中,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之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包括移动体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2 、信道编码对要在信道中传送的数字信号进行的纠、检错编码。
3 、越区切换是指将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呼叫和通信从一个信道、小区过渡至另一个信道、小区,并且保证通信不产生中断的一项技术。
4 、阴影衰落移动通信中,由障碍物阻挡造成的阴影效应,接受信号强度下降,但该场强中值随地理改变缓慢变化,称阴影衰落。
5 、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同时工作,即任一方在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同时工作时无需“按-讲”开关,与市内电话类似。
二、填空题1、移动通信系统按传递信号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为了解决蜂窝移动通信网中有限频率资源与不断增长的用户要求矛盾,采取了小区分裂和频率复用两种技术。
3、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不同可分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4、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
5、移动通信的噪声主要有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外部噪声主要有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6、无线电波由于传输路径不同,可分为直射波、反射波、折射波、散射波和绕射波。
7、无线电波从发射到接收之间,收、发信号会受到衰落和延时的干扰,一般将这种干扰称为多径效应。
8、移动通信中的分集接收方式有宏分集和微分集。
微分集又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
9、移动通信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容量范围基本上形成了以欧洲、北美和日本三大实业集团。
10、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主要指车载台、手机和对讲机,这三种终端的主要区别是功率大小不一样、无线结构不一样。
11、无线电通信电波在系统传输中,接收端的信号会受到衰落和时延的干扰。
12、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使用户通信连续有效,则网络系统应具备越区切换、漫游功能和位置管理三种基本功能。
13、移动通信中的干扰有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多址干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t
cos( x ) f ( x ) d x
0
t
0
(B) y(t) = f (t) x(0) +
f ( x) d x
k
(C) y(k) = k x(0) + f (k) f (k–1)
第0-2页 0-2
■
(D) y(k) = e x(0) k + ∑ f (i)
i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f1(t) f2 (t)
1 2 4 1
y1(t) y2 (t)
-2 1 3 3 题 19图
x1
8
1 1
x2 -3
第0-11页 0-11 11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10 20 20 (10 10分)20 20、已知一离散因果系统框图如题20 20图所示。 1 求:(1)系统函数H(z); 2 (2)系统稳定时常量K的值取值范围; 3 (3)当K = 0 0时,系统的输入f(k) = 1+ 5cos(0.5kπ),求 系统的稳态响应yS(k)。
X1(z)
∑ ∑
X2(z) Y(z)
0 .5 0 .5
F( z)
K
题 0图
第0-12页 0-12 12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A) e–2s F (s+3) (C) 2e–2(s+3)F (s+3) (B) 2e–2(s+3) F(2s+6) (D) 2e–(2s+3)F (2s+3)
1 z − z − 0.5 z + 2,其收敛域包含单位
___ 8 8、已知象函数F(z) = 园,则原序列f(k)等于
(A) (0.5)k–1ε (k–1) – (–2) kε (k) (B) (0.5)k–1ε (k–1) – (–2) kε (– k–1) (– (– (C) –(0.5)k–1ε (–k) + (–2) kε (– k–1) (D) (0.5)k–1ε (k–1) + (–2) kε (– k–1) (– (–
每题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 A B C D 标号(A或B或C或D)写在题号前的横线 上。
___ 1 1、积分 (A) 2
第0-1页 0-1
∫
∞ 0
δ (1 − 2t ) d t 等于
(B) 1
(C) 0.5
■
(D) 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d 12 12 12、已知f(2t–1) 1)波形如题12 12图所示,g(t) = d t f(t),试画
出f (t)和g(t)的波形。
f ( 2t- 1)
f ( t)
g ( t)
1
0 0 1 题 12图 2 1
t
0
t
t
第0-6页 0-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第0-4页 0-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___ 则电容C等于 (A) 0.5F (B) 1F (C) 2F (D) 3F
U 2 ( s) 1 9 9 , 9、如题9图所示电路,其系统函数H(s)=U 1 ( s) = s 2 + s + 1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___2 ___2、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k (A) ε (k) = δ (i) (B) ε (k) =∑ δ (k − i)
i = −∞
∑
i =0
(C) δ (k) = ε (–k) – ε (–k–1) (D) δ(k)= ε (k–1) – ε (k) (– (– ___ 3 3、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x(0) (0),各系统的全响应 y(·)与激励f (·)和初始状态的关系如下。下列系统为 线性系统的是 (A) y(t) = e
第0-10页 0-10 10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10 19 19 (10 10分)19 19、题19 19图所示连续因果系统的信号流图,状 态变量x1(t)、x2(t)如图所标,f1(t)、f2(t)为输入,y1(t)、 y2(t)为输出。 1 (1)试列出该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并判断该 系统是否稳定? 2 (2)试列出该系统的输出y1(t)与输入f1(t)、f2(t)之间的微 分方程。 -2
⎩
第0-9页 0-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10 18 (10 10分)18 18、描述某因果系统输出y(t)与输入f(t)的微分方 程为 y″(t) + 3 y ′(t) + 2y(t) = f ′(t) + 4 f(t) 1 δ′( (1)已知f(t) = δ′(t),y(0–) = 0 y′ (0–) = 1 0, 1, (t 求系统的零输入响应yzi(t)和零状态响应yzs1(t);(t≥0) (t≥ 2 (2)画出该系统直接形式的信号流图; 3 (t>–∞) (3)若f(t) = ε (–t),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zs2(t)。(t>–∞) (– (t>–∞
第0-5页 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填空题(共 小题,每小题4分,共20 Ⅱ、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填空题(共5 20分) 请将你算得的正确答案写在各题所求的 上。 z 11 11、信号f(t)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式和序列f(k)的单边z 变换的定义式分别为 F(jω) = ; F(z) = ; (z)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120 分钟 2004期末考试试题
1 说明 说明:(1 )请将答卷全部写在本题册内(如某题不 够书写,可写在背面,并请在该题处注明)。在其它 纸张上的答卷内容一律无效。 ε(t)、ε(k)分别为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 2 (2)符号ε(t) ε(k) LTI 阶跃序列。LTI LTI表示线性时不变。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 分,共30 Ⅰ、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 30分)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13 13、函数f (t) = 1 + sin(t) 的单边拉普拉斯变换 F(s) = 。
⎧e − j t ⎪ 14 14、已知f(t) = ⎨ ⎪ 0 ⎩
, | t |< 1 ,其频谱函数F(jω) = , 否则
。
5 0 … 15 15、已知f1 (k) = {…0,5, 6, 7,0,…},f2 (k) {… … = {…,0,4, 5, 0,…},则 {… 0 4
f1 (k) *f2 (k) =
第0-7页 0-7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计算题(共 小题,50 Ⅲ、计算题(共5小题,50分) 、计算题(共5 50分)
请你写出简明解题步骤;只有答案得 0分。非通用符号请 请你写出简明解题步骤;只有答案得0 注明含义。
1 z − z − 0.5 z + 2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sin t t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___ 6 6、信号f (t)= (A) 2
的能量为
(B) π (C) π2 (D) 2π2 2π
___ 7 e 7、已知因果函数f (t)的象函数为F (s),则e –3 t f (0.5t–1) 1)的象函数为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4 ___ 4 4、信号f1(t)和f2(t)的波形如题4图所示,设 f (t ) y(t)=f1(t)*f2(t),则y(4) (4)等于 f (t ) 2 2 (A) 2 (B) 3 1 (C) 4 (D) 5 0 2 4 0 t 1 2
第0-8页 0-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信号与系统 电子教案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004期末考试试题
2 ⎝4 3 ⎠ 4 ⎝2 6⎠
10 17 (10 10分)17 17、周期信号 f(t) = 1 − 1 cos⎛ π t − 2π ⎞ + 1 sin ⎛ π t − π ⎞ ⎜ ⎟ ⎜ ⎟ Ω 1 (1)试求该周期信号的基波周期T和基波角频率Ω, ϕ A 并画出它的单边振幅频谱图An~nΩ和相位频谱图ϕn~ nΩ; 2 (2) 若该信号f(t)通过一理想低通滤波器 H(jω)= ⎧2 , | ω |< 1 ,求其响应y(t)。 (jω ⎨0 , | ω |> 1
10 16 LTI (10 10分)16 16、某LTI LTI因果连续系统,初始状态为x(0–)。 已知,当x(0–) =1 =1,输入因果信号f1(t)时,全响应y1(t) = e – t + cos(πt),t≥0;当x(0–) =2 cos(π =2,输入因果信号f2(t)=3f1(t) 时,全响应y2(t) = –2e – t +3 cos(πt),t≥0;求输入f3(t) = cos(π d f 1 (t ) +2f1(t–1) 1)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3zs(t)。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