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观察物体(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观察物体(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活动,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对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2教材分析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标准2011》对于该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内三个学段分别有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第二阶段: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第三阶段: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会画一些圆柱圆锥等,了解它们的展开图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个阶段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在小学阶段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3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索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由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的过程,需要将抽象的空间想象具体化。
观察物体(三) (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物体,提高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辨认能力,并加深对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概念的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耐心、认真性和对物体各种特性的感性认识。
3.策略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绘图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颜色、形状等概念三、教学方法1.游戏法。
2.课前呈现法。
3.题解法。
4.口算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呈现物品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水果:四个小水果:香蕉、草莓、橘子、葡萄。
请学生观察水果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看看是否能辨别出每个水果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活动一:观察物品并形容(1) 分组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老师给同一种水果,然后由组长为学生展示,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询问学生它们的大小。
(2) 完成绘图每个学生自己拿出纸和笔,开始绘画所展示的物品,或者是用灰尘或颜色展示。
(3) 呈现形容每组的代表向全班形容自己的水果,每个学生都可以形容一下自己的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点,让大家看看是否能够分辨出不同的水果。
第三步:活动二:练习教师拿出几个不同的颜色、形状的物品,让学生每人选择其中一个,然后专门对这个物品进行观察,比较,画出这个物品在大小方面的形状的变化。
然后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同桌,同桌互相交流,了解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四步:总结分析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图形放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和全班一起分析每个水果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区别,并进行总结,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许多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比如游戏、呈现物品、绘画、口算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绘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1《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1.1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体会多样性。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2、学习内容分析:《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主要学习内容是根据从一个方向和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体。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和多个物体。
本节课通过例1和例2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体会多样性。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练习,充分地参与到观察、操作过程中,处处体现“想象”,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任务一:导入新课。
1、听读古诗。
题西林壁说一说: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 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不相同。
2、仔细看图,连一连。
通过诵读古诗和练习复习学过的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同时引出本课内容。
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参与程度,对积极参加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3、仔细看图,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师:以前我们学过根据看到的几何体画平面图,如果给你平面图,你能还原原来的立体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三)学习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任务二:学习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1、出示例题1:按要求摆一摆。
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前面看是的几何体。
提示:注意:每两个小正方体间必须有一个棱或面重合。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五下1.1《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长方体:强调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六个面相互平行。
-圆柱: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底面与侧面垂直。
-圆锥:底面为圆形,侧面由底面与顶点相连的三角形组成。
2.观察物体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观察物体,展示物体的前面和部分侧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观察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几何体的特征描述
例题:请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答案: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形状为长方形,另外四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
圆柱:有两个底面,形状为圆形,底面之间为侧面,侧面为矩形。
圆锥:有一个底面,形状为圆形,底面与侧面相交于顶点。
2.几何体的展开图:
-展开图的概念:将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保持图形的面积和边界不变。
-展开图的制作方法:通过剪、折、粘等手法,将几何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3.空间想象力培养:
-方法一:拼图游戏,通过拼图锻炼空间想象力。
-方法二:折纸艺术,通过折纸制作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方法三:建模软件,利用计算机软件(如SketchUp、3ds Max等)进行立体建模,锻炼空间想象力。
第一课 观察物体三教案
第一课观察物体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特征。
2.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特征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引导学生猜测里面是什么物体。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引导。
2.观察物体教师将神秘盒子打开,展示里面的物体。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
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和特征。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观察结果。
4.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特征。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物体,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尝试用语言描述。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描述。
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描述,让其他同学猜测所描述的物体。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和特征。
2.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交给老师。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神秘盒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积极参与,观察细致。
3.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学生互动良好,分享观察成果。
4.拓展活动环节,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提高表达能力。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观察活动中。
2.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
3.在拓展活动环节,教师可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挑战更复杂的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观察时的重要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观察物体(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教案摘要:本教案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开展观察物体实验的教学设计。
通过实际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通过实验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认识物体的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记录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实验纸,铅笔。
2. 实验器材:容器,测量尺。
3. 教学环境:教室内安全整洁,学生座位布置整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记录观察结果的方式。
2. 学习新知:a.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以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
b.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c. 学生自由观察不同物体,并用实验纸和铅笔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 实验活动:a.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实验活动,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放在容器中。
b.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讨论不同物体的特征。
c. 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结论记录在实验纸上,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
4. 结论和总结:a. 学生将实验纸上的结果和结论贴在教室墙壁上,整理不同物体的分类。
b.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记录观察结果的方式,并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和总结。
5. 课堂练习和巩固:a. 教师出示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用之前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描述。
b.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和思考方式,加深对观察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特征,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能够观察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运用直观的方法,提高观察与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难点:描述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具有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2.教材准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章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几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更多的物体,引导学生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引导学生学习用分类法对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归类。
3. 操练与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
•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各组观察到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结合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老师给出一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展他们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五、板书设计•关键词: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法: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六、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特征,与同学讨论物体分类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收集不同的物体,用分类法进行整理,并描述其中一个物体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观察、描述、分类等能力,培养对物体属性的敏感度和思维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拼摆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活动,体会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几何组合体,有不同的摆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用比较严谨的语言描述观察与想象、尝试操作与调整等过程,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生的思维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研究的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几何体。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几何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的,并追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师:那你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出几何体吗?二、探究新知(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课件出示: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前面看是的几何体。
师:在摆之前,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这样的线索都隐含着哪些数学信息?预设: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并且是从前面观察。
从前面看到的是一排3个正方形,表示这个几何体有1层、3列。
师:有这样特征的几何体到底是怎样的?把你想到的几何体摆出来吧!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这里教师可特意指定有序摆放的学生汇报。
)预设1:先摆好3个小正方体,然后在它们3个的任意1个后面摆1个小正方体。
追问:你们都是这样摆的吗?还有其他摆法吗?预设2:也是先摆好3个小正方体,然后在它们3个的任意1个前面摆1个小正方体。
追问:这几种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师小结:它们都是先拿出3个小正方体摆成一排,再把第4个小正方体隐藏在这一行的后面,或者放在这一行的前面,挡住原来的小正方体。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
《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页的例1和例2以及课后做一做。
观察物体(三)是在二年级观察物体(一)和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空间观念的又一次提升,也为第三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应放手于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二)核心能力在拼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二)课堂设计1.导入出示课前复习(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
(完整版)《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docx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4 页例 1、例 2。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物体、想象猜测、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过程一、故事入、激趣感知故事《盲人摸象》,有个民故事叫盲人摸象,的是有几个盲人一去看由印度来的大象 , 但他全都是只摸了大象的一个部位就走开了,然后聚在一起争不休,有的大象像城。
有的大象是柱子.有的大象是帚、蒲扇、水管状。
那么大象到底是什么的呢?什么呢?答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的?(板:察物体)[ 意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喜的故事引入,新有趣,充分的了学生的极性,使学生立刻入了学的状,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活交流,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根据从某一方向(正面)看到的平面形推想立体形(小正方体)(可参配套件)。
引学生察教材 2 教材例1。
1.用4个同的小正方体,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形,可以怎?( 1)理解意。
中是 4 个小正方体拼的立体形,从正面看到的是 3 个小正方形,推想出可能是怎拼的⋯⋯。
(学生分小操作、交流后,行)(2)教根据学生的,出示件,完成演示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 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观察物体(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作准备。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本次观察物体属于第三层次的学习。
教材的编排从易到难,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接下来,例2教学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我把本单元分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教学例1,教材的编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正面的形状图,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第二部分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摆出对应的几何体;第三部分是思考并总结拼搭的规律,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会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
五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也有了初步的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经验。
本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根据课前小研究的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想象能力达标,存在有序思考的推理能力较弱,发散思维不足。
三、课前思考本次观察物体是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化,而学生习惯了从空间实物到平面图形的想象方式,跨越比较大,且从课前小研究完成的情况,课前我有如下的思考:1、如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教学顺利开展?2、如何让学生更有规律的还原立体图形,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3、如何让学生能够根据二维平面清晰表达三维立体的特征,提升学生推理、概括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教学进行一些处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集合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1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例2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图。
学生经过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的学习,以及四年级下册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培养了一些操作的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同时侧重积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新闻:郑州。
(播放“纸片楼”新闻视频)师:在刚才的视频中,为什么有人会看到“纸片楼”呢?(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
第1课时观察物体(三)(1)(教案)
第1课时观察物体(三)(1)(教案)小学数学,第1课时观察物体(三)(1)(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感知它们的形状和构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准确地描述和比较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初步的几何术语,如直线、曲线、弧线、折线等。
二、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物体,感知其形状和构造。
2. 学会使用初步的几何术语。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准确地描述和比较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2. 教学初步的几何术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以及观察题目,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你看过这些物体吗?②它们的形状和构造各是什么样的?③你能用文字和图形来描述它们吗?2. 观察(20分钟)1) 观察直线、曲线、弧线、折线等图形。
让学生感知它们的不同特点。
2) 观察不同的体形,如球形、圆柱形、锥形、棱柱形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初步的几何术语。
3) 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3. 实验(15分钟)设计不同的实验,如观察不同类型的水果,了解它们的形状和构造;观察地球、月球、太阳及其它星球,了解它们的形状、大小和连通性等。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课堂展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你今天在观察物体时得到了什么启示?②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你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构造吗?③你认为观察物体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作用?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的思考和表现。
2. 教师听取学生的总结和课堂展示。
3.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测试或测验,以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观察法:本节课程以观察物体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从而更好地学习初步的几何知识。
2. 体验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物体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观察物体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三种方法:通过观察形状、颜色、材质辨认物体。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并辨认。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三种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并辨认。
【教学准备】
物品(球、木头、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对物体的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并且用实例说明观察物体的方法。
2. 老师可以拿上几个物品让学生用不同的角度、方法进行观察,并做出不同的判断,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
1. 通过形状观察物体:
(1)学生用手摸物体边缘,掌握物体的形状。
(2)学生可以用自己已知的物体做比较,辨认新的物体。
2. 通过颜色观察物体:
(1)学生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
(2)学生可以用自己已知的颜色做比较,辨认新的物体。
3. 通过材质观察物体:
(1)学生用手摸物体的材质。
(2)学生可以用自己已知的材质做比较,辨认新的物体。
三、练习(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练习,比较两个物品。
2. 学生将观察的方法写在纸上,辨认对物体的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听取学生练习后的情况,对学生做积极鼓励,并做知识总结。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进行简单描述;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判断物体的相似与不同之处;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类物体;4.学生能够发现物体的相似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的物体样本(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2.PPT和投影仪;3.每组几个物体,并分发给学生。
教学步骤:1.导入: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样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样本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根据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观察各组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进行描述。
3.拓展: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分类的规律,并与学生共同归纳出物体形状的分类标准和形状词汇。
4.深化: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分类标准的物体,让学生尝试根据观察发现相似之处并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归纳能力。
5.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强化物体形状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设计二:观察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颜色并进行简单描述;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判断物体的相似与不同之处;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类物体;4.学生能够发现物体的相似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1.不同颜色的物体样本(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2.PPT和投影仪;3.每组几个物体,并分发给学生。
教学步骤:1.导入:将不同颜色的物体样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颜色特征。
2.探究:将不同颜色的物体样本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观察各组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进行描述。
3.拓展: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分类的规律,并与学生共同归纳出物体颜色的分类标准和颜色词汇。
4.深化: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分类标准的物体,让学生尝试根据观察发现相似之处并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归纳能力。
《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小小讲解员”,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选择的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和位置。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
(2)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位置。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总结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2. 例题2: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和位置
答案:从左边看,物体A的形状是三角形;从右边看,物体B的形状是正方形;从上往下看,物体C的形状是圆形;从下往上看,物体D的形状是长方形。
3. 例题3: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答案:物体A的形状从三角形变成正方形,位置从左上角变成右上角;物体B的形状从正方形变成圆形,位置从右上角变成中间;物体C的形状从圆形变成长方形,位置从中间变成左下角;物体D的形状从长方形变成三角形,位置从左下角变成左上角。
4. 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观察物体的理论和应用,例如学习如何使用数学工具和技术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他们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数学文章或教材,进一步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5. 最后,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观察物体经验与他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他们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讨论或研究小组,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和借鉴。
(4)实验操作的理解:请同学们解释实验操作中观察物体形状和位置的原理。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这次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检测结束后,我们将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八、板书设计
①《观察物体(三)》基本概念:
-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 形状:物体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
观察物体三的教学设计5篇
观察物体三的教学设计5篇观察物体三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
(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观察长方体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
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例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三)一、教学内容:教材P2~例1二、教学目标: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几何组合应的体,体会有些摆法确定的性。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赏析为什么同一座建筑物,每个人看到的形状不同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三)(板书)(二)合作探究例11. 按要求摆一摆(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几何体。
(2)学生动手摆一摆,并汇报交流。
(3)还可以怎样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总结出只通过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得到的几何立体图形不是唯一性的。
】2.提问: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学生尝试动手摆一摆。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三)拓展应用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课本P3练习一 1、2、4、6题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三教案优秀4篇
观察物体三教案优秀4篇观察物体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
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出示教学挂图先数数再摆摆后画画比一比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集体交流。
3、做第3题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
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
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
讨论各有几种拼法?观察物体三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资源:1、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正方体木块。
2、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一)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一)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三)
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孙小慧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页的例1和例2以及课后做一做。
观察物体(三)是在二年级观察物体(一)和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空间观念的又一次提升,也为第三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应放手于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二)核心能力
在拼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
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出示课前复习(2)
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
(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出示例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①理解题意,初步想象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得到了哪些关键信息?
引导小结:四个一样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看到的形状。
师: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吗?
②操作实践、验证
师:请你把刚才想象到的立体图形,用我们的学具(四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摆。
师:请同学们验证一下,你的摆法正确吗?
③交流、展示
师:观察你摆的立体图形和你同桌摆的立体图形,它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摆法。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摆法。
师: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用老师的教具,把你和同桌研究出来的摆法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生说出其中一个正方体要被其他三个中的任何一个从前面看遮挡住)
师:有没有和他们的摆法不一样?
(上台展示各种摆法,让生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④总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摆了那么多图形(ppt出示各种摆放方法),其实这些图形摆法之间是有联系的,共有四个小正方体,但是我们从正面只能看到三个,所以其中一个要被其他三个中的任何一个从前面看遮挡住,即共有三列,其中任意一列上有两个,另外两列上分别有一个,而这三列可以在同一排上,也可在两排或三排上,只需要移动前后位置即可。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动手活动,而动手活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理有据的,所以本模块先安排了想象,然后操作,最后验证。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让自己的思维外显化,最后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
】
(2)应用提升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但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你还能摆出来这个图形吗?
①想象、推理
师:你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吗?
师:描述一下你的想法,并说明你的理由。
预设:放在后面被遮挡住或放在前面遮挡住已有的一个都行。
②验证、总结
师: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师:刚才我们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体,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小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是多样的。
最后,我们发现虽然摆法很多,但是有规律可循。
所以,只看一个面并不能确定组合的几何体究竟是什么样子,还需要从更多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设计意图:本模块的设计主要是巩固例题,同时让学生从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并在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
(3)承上启下(从两个方向观察几何体)
师:同样的五个小正方体,从正面观察到的图形不变,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是,你还会摆吗?
方法1:先摆出符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的几何体,再看这些几何体哪些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方法2:先摆出符合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的几何体,再看这些几何体哪些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例1,同时为例2的学习做准备。
】
(4)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①理解题意
出示例2,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我们刚才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
(告诉了一个几何体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但是不知道是几个小正方体)
师:请独自思考你准备怎样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②小组合作,交流想法,动手实践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你们各自的想法,并一起动手实践,检验一下你们的摆法是否正确。
③全班展示,交流经验
师:谁来介绍你们小组的摆法?(展示摆法)并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摆的?
预设1:先根据前面看到的图形摆出两列,再根据左边的图形摆出两排,再根据上面看到的图形进行调整。
预设2:先根据左面看到的图形摆出两排,再根据前边的图形摆出两列,再根据上面看到的图形进行调整。
预设3:先根据上面看到的图形摆出三个,再通过前面和左面调整每个位置上正方体的个数。
预设4:先想象再调整。
④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他们摆出的图形都一样吗?(一样)
师:通过摆拼,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拼;也可以先想象出物体的形状,整体摆拼,再根据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进行调整。
一般,由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体会摆法的确定性和还原原来物体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
3.巩固练习
(1)第2页的做一做
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用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你能确定这5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摆的吗?摆摆看。
4.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一般可以确定物体的形状;学会了还原图形的方法。
(三)课时作业
1.用6个小正方体摆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你能确定这6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摆的吗?()(填“能”或“不能”)
答案:不能。
解析:配套例1的练习,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考查目标1】
2.自己画出一个物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同桌摆拼;然后同桌画出一个物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自己摆拼。
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析:配套例2的练习,可以先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进行摆拼,再根据另外两个方向看的进行调整;也可以借助想象先尝试摆出一个图形,再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进行调整。
【考查目标2】
(3)下面两个几何体都是由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A.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几何体的前面看到的?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
B.至少在①中增加()个正方体,能保证从右面看到的是。
答案:A.②,① B.2
解析:综合应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运用不同思路分析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考查目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