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热和冷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热风机、温度计等。
2.教学图片: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图片。
3.教学视频: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的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巩固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习3 热空气和冷空气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1、填空题。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______。
(2)如图,把一条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纸蛇就会转动,这是因为烛焰上方的空气______后,体积______,质量变轻,就会上升。
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______。
(3)孔明灯和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地球表面___________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2、判断题。
(1)只有热空气才会上升。
节日里常看到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彩球,里面装的一定是热空气。
()(2)夏天的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3)风是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冷热不同而形成的。
()(4)冷空气向下流动,所以空调要放在房间较高的位置。
()3、选择题。
(1)下列对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可以抓得住B.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C.风就是空中飘动的烟(2)受热后的空气比冷的空气()。
A.重B.一样C.轻(3)空气流动会形成()。
A.气泡B.风C.云(4)烧水时,水壶中冒出的“白气”会()。
A.向上升B.向下沉C.向左右运动(5)将塑料瓶去底,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蜡烛持续燃烧,抽去垫片,火焰熄灭,这是因为()。
A.抽去垫片后空气不能流动,缺少支持燃烧的氧气B.蜡烛被风吹灭C.蜡烛火焰被冷空气压灭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4.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解释地热管是怎样使室内变热的,并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
5、实验分析。
(能力指数★★★)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将装有冷空气的集气瓶放在装有热空气和烟的集气瓶上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烟雾能充满两个瓶子吗?为什么?(2)如图2所示,将冷集气瓶和热集气瓶上下对调,抽掉中间的玻璃板,会发生什现象?为什么?(3)分析发现,热空气会________,流动。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2-2(表格教案)
3.反馈学习效果:在批改作业后,我会及时将作业情况和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反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示意图、实验操作步骤图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展示和解释。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装置、观察物体的容器、温度计等。在实验前,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器材损坏。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热空气和冷空气”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知识点。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2-2 (表格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3单元“热空气和冷空气2-2”。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理解它们的产生和特点。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主要介绍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空气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现象,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随温度变化引起的现象,如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前两课,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度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作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空气和温度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请回忆一下,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学生: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放在物体或环境中,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来得知温度的高低。
教师:很好!温度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观察到过空气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吗?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教师出示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冷水,一个装满了热水,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两个气球,一个里面装满了冷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热水。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故事情境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3.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空气和冷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拓展: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热空气——温度高;冷空气——温度低影响: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2-1(表格教案)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性质、应用及其环保意义。板书设计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
强调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热空气和冷空气。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热空气是指温度较高的空气,冷空气是指温度较低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而冷空气比热空气重,容易下沉。
- 热空气:温度较高的空气,密度小,体积大,上升速度快。
- 冷空气:温度较低的空气,密度大,体积小,下沉速度快。
2.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 密度: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
- 体积:热空气体积大,冷空气体积小。
- 上升与下沉:热空气上升快,冷空气下沉快。
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
- 热空气:暖气、热气球等。
2. 通过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上升和下沉现象,探讨其原因。
3. 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气球、空调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2. 作业评价:
在作业评价中,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我会批改学生关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的短文或报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修改,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鼓励他们取得好成绩,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科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2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认知目标: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技能目标: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情感目标:感觉到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难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五、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教学课件、铁架台、纸蛇、蜡烛、火柴(打火机);蜡烛(或蒸发皿、酒精)、火柴、湿抹布、垃圾袋式自制“热气球”学生实验:广口保温杯2个,分别放冰水、热水,集气瓶、玻璃片2片、线香、火柴(打火机);去底塑料瓶、短蜡烛、垫片;六、教学过程(一)感知热空气会向上流动。
1.出示热气球图片。
提问:同学们看见过热气球吗?热气球为什么会飞?2.出示“垃圾袋热气球”。
提问: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热气球,它也会飞。
演示:手持“垃圾袋热气球”。
提问:怎样让塑料袋热气球飞起来?(需要蜡烛,点燃才能飞)出示蜡烛,打火机点燃。
放于热气球旁边。
提问:蜡烛点燃了,为什么热气球还是没有飞?要怎样才能飞起来?将垃圾袋悬于蜡烛上方,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热气球是怎样飞起来的?学生观察后交流:塑料袋热气球先鼓起来,然后上升。
追问:垃圾袋为什么会鼓起来了?(里面充满了空气)演示,垃圾袋兜满空气,提问:我这个热气球也充满空气了,它怎么没有飞起来?追问:为什么热气球飞起来,最后又落下来了?小结:热气球的气囊、塑料袋中充满热空气,气球就能飞起来。
没有热空气它们都无法飞起来。
板书:热空气【意图解析】平时学生见过热气球,也有部分学生玩过孔明灯,对热气球的结构也有大致的了解,但为什么热要放在热气球的正下方?热空气使怎样使热气球飞起来的,这些学生都没有亲身感知过,但由于该实验分组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用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看到飞,更要明确关注到怎样飞起来地。
这样学生对于热空气向上流动就会有强烈地体会。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热空气和冷空气》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4.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5.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空气和冷空气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氛围和冷氛围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氛围和冷氛
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热氛围和冷氛围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简单地观察、探究和描述热氛围和冷氛围的现象;
3.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热氛围和冷氛围的概念;
2. 热氛围和冷氛围的现象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热氛围和冷氛围的实质;
2. 热氛围和冷氛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温度计、杂志等;
2. 实验材料:冷开水、温开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悟情或听音乐等方式,营造热气腾腾或寒风刺骨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热氛围和冷氛围有关的场景和现象。
2. 观察热氛围和冷氛围的现象(15分钟)
通过学生观察、摸索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以下现象:
1.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 在不同的水杯里倒入冰水、温水和开水,进行比较;
3. 让学生自己手摸感受热度冷度,感受热氛围和冷氛围不同的感觉。
3. 研究热氛围和冷氛围(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认识热氛围和冷氛围的概念和实质,并指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告诉学生热氛围和冷氛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冬天要穿棉衣可以保暖,夏天可以喝冰水降温。
4. 拓展应用(20分钟)
使用杂志、报纸等,让学生自己寻找与热氛围和冷氛围的相关例子,积极参与,搜集资料,并给其他同学展示。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研究内容,教师再进行总结和巩固。
六、作业
1. 搜集至少两条利用热氛围和冷氛围的现象;
2.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大气和冷氛围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大气和冷氛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变化与大气温度的关系。
2. 观察、描述不同天气下的大气特征。
3.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教学重点1. 热大气和冷氛围的概念。
2. 大气温度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能够将天气变化与大气温度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 教师出示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瓶装饮料,问学生手抓着瓶子感觉温度是怎样的?2. 引导学生回答:凉的。
3. 询问原因:因为瓶子里的饮料温度比外部温度低。
4. 引申至研究内容:类比当地天气,温度高时是热气,温度低时是冷气。
2. 观察实验1. 分析气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状态。
提问:你们认为此时此刻外面的气温是一样的吗?2.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天气状态的变化会带来温度变化,即温度与天气状态有关。
3. 现场实验:教师准备两个烧杯,一个盛放冰水,一个盛放开水。
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解释热气和冷氐的概念。
3. 小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研究了什么?大气温度与天气状态有关。
2. 带领学生研究使用温度计,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正确测量温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将天气状态与大气温度联系起来。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知识。
但同时,也可以通过效果的反馈,使本节课更加完善和优化。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教案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同时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实验器材,如风扇、气球等。
2.学具:学生实验记录本、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呈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特性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新版)苏教版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4.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5.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6.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教师讲述】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6.学生回答。
7.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教师提问】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是一节实验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简单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到空气也有温度,不同温度的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科学实验有很强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有限,需要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老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也有温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采用讲授法,老师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进行讲解。
3.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也有温度。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4.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2.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3.实验注意事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进行评价。
2.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3.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讲授法:在实验前后,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空气发生器、冷空气发生器、温度计、气球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知识点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吹一个气球,用火烧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例如:热空气使气球膨胀,冷空气使气球收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例如:热空气和冷空气分别对气球有什么影响?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热空气和冷空气除了对气球有影响,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结论4.提问:怎样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逐步引导学生深入问题)(1)熟悉实验器材(2)理清实验步骤:①把两只大小相同的纸杯挂在细木棍两端,使木棍保持平衡;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③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发生的现象5.小应用:你能解释孔明灯往天空中飞的原因了吗?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1.布置实验—观察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展示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步步参与(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板将瓶子盖上(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
火焰的上方现象:看到纸蛇在转动结论:证明热空气确实在上升4.小组共同参与:(1)认识器材:一根细木棍、两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一根细线、一盒火柴(2)按照实验要求步步操作:(3)观察并记录:(4)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所以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推着纸杯往上翘,所以木棍就不平衡了。
1.动手参与:实验并观察(1)动手操作,小组合作(2)记录观察结果a.热瓶放在冷瓶的上面:热瓶中的烟会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上升,这样不断循环,使冷热瓶里都充满了烟雾。
b.冷瓶在热瓶的上面:热瓶中的烟会下降流入冷瓶的较少。
冷热瓶中的烟全部充满需要较长时间c.原因分析—实验结论2.学生思考交流:每一个小实验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或小组合作下完成,参与度非常的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用所学的部分知识慢慢引导学生解释导入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
熟悉实验步骤,理清实验要求,做好实验记录,较好的完成实验并获得最真实的结论。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三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段要求。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知道观察并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第一课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并掌握到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等静态的性质,本课是本单元对空气的性质继续探索的最后一课,跟前两节课不同的是,研究空气的动态性质。
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展开了课程内容:第一层: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热空气上升。
第二层: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实验,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对冷热空气进行分析探索,知道冷空气下降,初步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第三层: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及在第二层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明白并能说出风的成因,通过三层内容的学习最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思考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制造风,制造风的意义何在?【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
空气是人类离不开的物质,我们要呼吸,否则没法生存,孩子们虽然天天接触,但对空气的性质了解较浅,一般不大会想到空气的更多的性质,通过实验能使学生们对空气的动态性质有所了解,有冷热空气的存在使空气流动形成风,对空气的深入学习会使孩子意识到,原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空气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性质,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会使孩子们喜欢上科学,更加热爱生活,这使我们的教学更有价值。
【教学目标】1.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2.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3.利用模拟图,推想风的成因。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给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纸条,同学们看看像什么?(生:纸蛇、纸龙)。
苏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实验分析:
(1)热集气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集气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集气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集气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这样就形成冷热集气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2)冷集气瓶在下面,热集气瓶在上面热空气始终处于上升的状态,冷集气瓶中的冷空气始终处于下沉的状态,因此没有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
实验现象:
(1)用垫片垫起瓶底一侧时,火焰燃烧,并有明显晃动。
(2)抽去垫片后,蜡烛火焰不再晃动,但不久后会熄灭。
实验分析:
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被加热后上升,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瓶底会有缝隙,外面的空气从瓶底的缝院进入瓶子填补空间,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动,使蜡烛能不断获得新鲜的空气,因而能持续燃烧,火焰由于空气的流动而晃动。抽去垫片后,由于瓶内只有热空气,冷空气不能进入瓶子,所以不能形成空气流动,也就无法得到新鲜空气,所以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就熄灭了。
实验现象:
塑料袋内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变得鼓的,松开手后.鼓起的塑料袋慢慢升空。
实验分析:
塑料袋内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后,受热膨胀,使塑料袋鼓起来。受热的空气会上升,带动塑料袋升空。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并向上流动。
科学档案:热气球是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载人热气球通常由球体、吊篮、燃烧器和地面鼓风机等组成。热气球升空时由一架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来鼓风,当气球快充满空气时,用安置在吊篮里的燃烧器对气球内的空气加热,热空气上升产生浮力带动吊篮升空。顶部有控制阀门,气球着陆后,拉开控制阀门,热空气可迅速流掉。
实验步骤:
(1)用细金属丝围一个和塑料袋袋口直径相同的圆圈,再用双面胶带将它粘在塑料袋袋口,然后撕去双面胶,以减轻重量。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பைடு நூலகம்教师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里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教学重点
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风的成因示意图、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风,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旧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谁来说一说,热空气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热空气的流动
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让纸蛇转动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
板书
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轻,会上升
冷热空气流动有规律
课题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二课时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进一步体会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明白其中的原理。
3.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解释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
4.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明白制造风的意义。
教师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选择塑料口袋的时候,要选择薄而轻的塑料口袋,不能太重,铁丝也要细一点,轻一点,不能太重,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次实验,思考:是什么让纸蛇转动,让热气球上升的?
教师边讲解边用示意图板书,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冷热空气的流动情况。
引导学生完善活动手册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的流动,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同时通过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知道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情况。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请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课。
学生答: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使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
教师总结:是的,热气球上升,纸蛇转动,都是因为热空气的原因。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使纸蛇转动,也带动了热气球的上升。
相机板书,热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三:教师演示纸杯实验
引导:为了进一步验证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我们再来做一个纸杯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一课时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
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出示实验材料:大塑料口袋、细铁丝、蜡烛、打火机。
教师边进行演示实验,边强调实验注意点:
第一步:用细铁丝把大塑料口袋撑成圆形。(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完成,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
第二步:将塑料口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
特别注意:塑料口袋不要靠蜡烛太近,否则,塑料口袋会被烧坏。
第三步:过一会儿松手,看塑料袋是否会上升。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那么冷空气和热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
展示实验材料:水槽两个、冰水、热水、广口瓶两个、玻璃片一块、线香、打火机。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中的注意点:
第一步: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把两个广口瓶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注意要确保两个广口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
实验方法:
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
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
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
实验注意点:
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10厘米为宜。
教师做演示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纸杯、蜡烛、细线、支架。
实验操作过程:将两只纸杯口部朝下,用细线悬挂在支架的两边,保持平衡。在一只纸杯下边点上蜡烛。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本来保持平衡的两只纸杯,现在不平衡了。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
三、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
第二步:把线香点燃,放在热瓶中,使热瓶中充满烟雾,然后拿走线香,在热瓶上盖上玻璃片。(注意,第二步速度要快,否则,热瓶会冷却,影响实验的效果。)
第三步:将冷瓶倒放在热瓶上,轻轻抽掉玻璃片,仔细观察,热瓶中烟的流动。(注意,抽掉玻璃片以后,要让两个广口瓶口对口,不能让烟雾跑出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
本次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相机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
全班交流实验现象。
实验二:让热气球上升
(本次实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实验。)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方法。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