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原理作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汇总

合集下载

管理理论的新时代

管理理论的新时代

管理理论的新时代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是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的形成,则经历了一段比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西方第一代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西方管理学家通过对企业人性的认识和理解,对企业管理的意义在于合乎人性的管理才是有效管理,于是西方第二代以“社会人”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西方管理理论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们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等。

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发源于美国,其实践却是在日本。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日本企业家意识到要想在世界强国中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有物质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于是他们吸取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日本自身特点,形成了一套以培养员工精神文化素养为中心内容的日本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

日本的经济成就极大地震动了美国。

美国企业界和理论界纷纷研究,认识到: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信仰等,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不能成功。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企业文化成为风靡世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潮。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优秀的组织文化对外可以促进社会形象的树立,产品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内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学习、维系和激励的功能,引导、协调并约束员工行为,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的一致,促进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 137・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2 期 ( 总第 134 期 )
结构和竞争者行为的理解,为企业分析市场结构提供 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使决策者能够比较全面、 清晰 地把握市场结构特点。波特指出了企业在分析市场结 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从而有 助于企业将其战略转向有吸引力的产业选择上。 同时, 他从企业的内在环境出发,提出了以价值链为基础的 战略分析模型,指明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部、外部来 源,这就把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通过竞争优势这个中 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另一方面看,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也存在诸多 局限: 首先,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没有突破将企业视 为“黑箱” 的局面。按波特的理论, 企业自身的力量是 既定的,企业的战略选择取决于当前企业与外部力量 的对比势位,未来企业内部的成长和自身力量的变化 并不是现在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 其次, 波特实 际上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波特以企业作为最小分 析单元, 研究的侧重点却是产业的特性、 发展趋势及产 业内外相关企业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并没有很好 地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 实施;第三,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过多强调了外部环 境, 过分突出了市场力的作用, 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物 质和能力, 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仍然显得不足。 即使 他提出价值链理论, 也不能弥补这一点。 二、 企业能力理论 究专家的广泛兴趣。 从此以后, 企业能力论实际上成为 企业战略领域的研究主题。
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 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 以 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 本、 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 价值链分 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 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 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管理创新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管理创新
变革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组织管理部门需要 不断调整工作程序、录用新的员工、设立新的 部门或机构、改革原有的规章和制度、实施新 的信息技术等等。
16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一)组织变革的外在动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中,会导致组织变革的因素有以下 九种。
国家政治形势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国际外交形势及本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订。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改变。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市场竞争力量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政治组织对自然资源的干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 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 方面。 组织运行政策与目标的改变。 组织规模的扩张与业务的迅猛发展。 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的优化。 管理技术条件的改变。 管理人员的调整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期望的变化。
18 二、组织变革的模式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内容上主 要表现为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手段创新等方面。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有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 创新战略。
任何一种组织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适应社会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
组织变革的动因包括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两大方面。组织变革 的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量变式与质变式,正式关 系式、非正式关系式和人员式,主动思变式和被动应变式,强 制式、民主式和参与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 式。
管理创新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改变的自适应性行为,是为了达到 组织(这里主要指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组 织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创造过程,它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法、 管理理论、组织结构、组织方式、产品、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系 列变革。

第五篇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五篇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曹卫红
2006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安索夫矩阵”(Ansoffmatrix)
在这个矩阵中,安索夫根据产品与市场的两个维量——维 持现状和创新扩张定义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
(1)市场渗透,即企业专注于在现有的市场中成长。
(2)产品开发,即企业通过在替代品和互补品上拓展产品范围 来实现利润的增长。
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正式提出的,为后来的企业战略管 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安索夫又出版了 《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在该书中,安索夫认为战 略规划并不能涵盖企业经营中面临的所有战略问题,因 此他提出了一个“2×2×3”矩阵。
曹卫红
2006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战略管理的权变观
安索夫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第三大贡献是将战略与管 理跟动荡的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权变观。
一、设计学派 设 计 学 派 以 哈 佛 大 学 商 学 院 的 肯 尼 斯 ·安 德 鲁 斯
(Kenneth R.Andrews)等人为代表。 安德鲁斯在1965年编写的哈佛教科书《商业政策:原
理与案例》中,提出了战略的四种构成要素: 即市场机遇(企业可能做什么); 公司能力(企业能够做什么); 个人激情(企业想做什么); 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做什么)。
曹卫红
2006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一节 战略规划理论
首开企业战略研究先河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史学 家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n Chandler.Jr., 1918一 )
20世纪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学派 ------即设汁学派和计划学派。
曹卫红
2006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最后是从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管理的客体含有文 化因素的,而文化是渗透到人类文明的任何一个地方和环节 的。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学习答案

管理学习答案
10. 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对管理效果起决定因素的是( A )。
A.人 B.财 C.物 D.信息
11. 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D )。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需要 D.生理需要
参考答案:1.B 2 A 3 C 4 C 5 A 6 A 7 C 8 D 9 D
参考答案:1.挂名首脑 联络者 领导者 2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3.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4 艺术性 5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6.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五、辨析题
1.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而组织中不一定存在管理。
8.根据“需要层次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D )。
A.社交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9.霍桑试验表明( D )。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2.管理人员应具备哪几个方面的管理技能?
答:
(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4)诊断技能;
(5)分析技能
3.管理有哪些作用?
答:
(1)管理能使现有资源获得最为有效的利用;
(2)管理能促进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可以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系统;
2. 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区分为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和 基层管理人员 。
3.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自然属性 和 社会属性 。
4.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 艺术性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摘要>新公共管理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各国,成为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也有许多专家、学者们写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现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些研究做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研究综述20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各国,成为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分析与其他行政学理论不同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其出现之初就毫不讳言自己的理论基础,那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它从经济学理性角度出发,要求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加以运用,因此追求三E(eeonomy!effieieney!effeetiveness),即经济,效率,效能成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目标,由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是随着西方各国经济滞涨,金融危机的深化才引发的一场要求政府部门进行变革的创新理论,从产生之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就为它提供了经济理性的支援,细数起来对其较有影响力的经济理论主要有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三种,它们也被称为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布坎南和图洛克,它的主要创新之处是将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人类行为纳入经济人假设的同一分析轨道,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和政治学交易理论修正了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从而提出了以政府失败说为核心的反对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新的经济理论,布坎南在他早期的著作《自由,市场与国家》中有明确的说明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是观察政治制度的不同方法,通过新公共选择理论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技术以提高社会民主程度,在政府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以改善官僚制行政机构的运转效率和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为基本措施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是由科斯提出,由威廉姆森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个理论来源,在公共行政改革的运用中主要涉及到政府管制制度,行政体系与预算,以及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建立产权制度,保护产权权利,遏制公共部门的寻租和腐败,为私营部门交易的实现开辟空间它以经济学和政治学制度为基础,来阐释现代政府有效运行所必需的关键特征,为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打下了理论基础,委托一代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它将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和公民的关系比拟为私营部门中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管理者)的责任关系,它注重于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责任制度,明确公共部门的权责关系,建立完善的公共部门运行机制,一般是主张在公共服务领域内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实行民营化,合同外包和公司合作等,另外,私营部门管理理论也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又一基点,与经济理论不同的是,它主要集中在高度抽象的技术层面,通过具体的技术性操作来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它的一个主要假设就是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在理念和本质上是相通的,正如奥斯本所言“任何机构,无论是公营私营,都可以有企业家的精神,正像任何公私机构都会出现官僚主义”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借鉴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等管理方法中比较成熟的部分,这种理论现己在各国公共部门中得到普遍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他们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工作过程,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强调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合作。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人进行了霍桑实验,发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员工工作表现有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3. 系统管理理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利奥纳德·韦斯特奇等人提出了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的概念,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制定战略,并通过资源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

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了五力模型和价值链理论,对组织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5. 现代管理理论的综合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将以上各个理论进行了整合和综合,形成了包括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等多个分支领域。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创新性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组织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

因此,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变革管理。

2. 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需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沟通、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以提高组织的国际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关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组织需要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数据驱动决策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支持决策过程。

从管理理论演进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趋势

从管理理论演进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趋势

从管理理论演进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同样会面临着需求的变化和创新。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关键,不断地创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益,从而在竞争中占据的地位更有利。

下面将从管理理论演进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趋势。

第一阶段:传统管理理论(20世纪前期)在20世纪初期,西方管理理论大量的显现。

著名的泰罗(F.W. Taylor)和福勒(H.L. Gantt)的科学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

这一理论强调管理者必须确保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从而取得更高的效率和生产率。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集中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军队中的管理模式。

但是,在这个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福利方面的考虑并不是很重要。

第二阶段:人本主义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20世纪50年代,人类关系学派的理论出现了,这一理论牢固地认为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生产力的关键。

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侧重于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和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它对社会责任、员工福利的考虑更加深刻,企业必须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利益。

因此,管理者需要重视员工的声音,创建积极、富有成效的团队工作氛围。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系统学派的理论出现了。

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关注建立全面的组织结构,并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分层次的沟通系统,以便有效地管理组织中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阶段,管理者不再仅仅关注生产力和员工关系,更注重在协调和整合整个组织和它的外部环境。

此外,这一阶段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进行全面的规划。

在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理论逐渐流行起来。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们产品的质量,因此,应该全面关注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这一时期的管理者强调对产品质量的流程控制和改进,鼓励员工在关键过程中发挥主动的作用。

此外,企业要建立有利于创新和改进的环境,保持与市场变化的步调相同,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行政管理理论的变迁

行政管理理论的变迁

自20世纪初以来,行政管理理论在不断地变迁和发展。

这一变迁可以追溯至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也与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视角,分析行政管理理论的变迁,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和原因。

一、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初,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化管理”,即工作任务的科学分析和分工,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理论在工业生产领域获得了很大成功,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行政管理领域,这一理论对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提出了要求,促进了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行政学时代20世纪中叶,行政学成为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分支。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官僚制度理论,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对组织的稳定性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为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促进了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三、组织理论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组织理论成为行政管理领域的主要理论。

西蒙提出了“满意模型”,认为管理决策是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强调了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对决策的影响。

这一理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出了组织问题的新视角,促进了组织行为和组织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四、新公共管理时代20世纪80年代后,新公共管理成为行政管理领域的主要理论。

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机制和效率导向,提出了政府治理的新范式,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促进了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对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五、社会学习时代21世纪初,社会学习成为行政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认为组织应该具有学习型能力和创新型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这一理论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促进了行政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六、网络治理时代21世纪后,网络治理成为行政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

网络治理强调多参与、多治理和网络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治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

管理原理作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对这些新兴的管理理论进行综述。(合集)

管理原理作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对这些新兴的管理理论进行综述。(合集)

管理原理作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对这些新兴的管理理论进行综述。

(合集)第一篇:管理原理作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对这些新兴的管理理论进行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对这些新兴的管理理论进行综述进入80年代后,管理学因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在管理中作用的凸现,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企业组织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管理学界提出要在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创新。

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90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

其间,企业再造(也称组织重组、流程改革)风潮相当流行。

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由迈克尔·哈默博士与詹姆斯·昌佩完成,他们在其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书》(1993)中阐述了这一理论:要使现代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的优势,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根本改造,以适应竞争、客观环境变化、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企业流程再造,系指以组织过程为出发点,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一项活动的价值贡献,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将人力及工作过程彻底改变,重新建立组织内各层关系。

此外,对企业再造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日本学者小林裕,著有《企业经营再造工程》(1993),完成了日本管理学界对这一时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美国的特蕾西·高斯、理查德·帕斯卢卡等也有所建树。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8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源于日本80年代初的经营管理的成功。

当时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如终身雇用、年薪制度等各种福利,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极大的向心力,从而以踏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促进了日本企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管理学者的关注,是全球普遍重视的战略管理之一。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又一新理论。

1993年,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

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质的飞跃和突破。

企业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

企业必须把重点从过去的计划、控制和增长转到速度、创新、质量、服务和成本,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赢得竞争和适应变化。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

二战后,作为战败的日本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日本没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

日本企业家深刻认识到,如果要在世界强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日本企业只有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物质和技术力的支持,更需要一种激励员工艰苦奋斗,为企业尽心尽责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正在形成发展过程之中,国内外人们认识不尽一致,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管理的理论研究也相应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国外对管理理论的研究已较为成熟,我国起步较晚,加快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方法,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管理实践;管理理论一、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组织更好的发展,通过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作为研究组织中管理活动的科学,其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人类的管理活动历史悠久,在管理学形成之后,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变革,形成了3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为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是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的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

这一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化,“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主张运用科学管理替代经验管理;法约尔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管理人员应遵守的14项原则以及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主张非人格化的管理。

第二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和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作用。

20世纪40-80年代,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

21世纪初期管理学新发展的理论综述

21世纪初期管理学新发展的理论综述

21世纪初期管理学新发展的理论综述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的主要课题开始由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效率转向如何适应环境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新的管理理论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

可以说,一个新的管理理论丛林已经枝繁叶茂。

本文以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发展为基础,对21世纪管理学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了管理学的阶段性发展进程。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经典理论阶段性发展Theoretical review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in 21st century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main topic of business management began to shift from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organization to adapt to the areas of the environment, many new theories have emerged since the 1980s, it can be said, a new management theory jungle flourish. Based on the classical management theory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collated and summarized some new theory of 21st century. And investigate the phase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nagement.Keywords:Management theory, classical theory, phased development process引言: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产生了。

现代管理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现代管理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

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对这些新兴的管理理论进行综述。

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20 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

(一)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1.变革2.新观点3.对创新负责4.担心的问题5.竞争优势6.管理者的职责彼得.圣洁的观点1.学习型组织的四条准则:1)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有没有生产知识3)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2.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型3)建立共同愿望4)团体学习5)系统思考3.领导者要对组织的学习负责(二)精益思想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六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消除muda是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

(三)业务流程再造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在职能和等级制的基础上,而业务流程再造将流程推到管理日程表的前列,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可以在流程绩效的改善上取得飞跃,激发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再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验基础上确定它应该做什么,即确定它能做得最好的是什么。

采取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四)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再造理论是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的。

50年代——斯尔兹尼克独特能力60年代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范式,即公司使命或战略建立在“独特能力”基础之上8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应当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上。

所谓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普拉哈拉得和梅尔哈——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使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管理学发展历程及启示

管理学发展历程及启示

管理学发展历程及启示管理学发展历程及启示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管理理论层出不穷,管理工具不断进化,管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无论是竞争理论还是战略与营销管理乃至企业再造,都不能完全解决公司陷入道德规范的陷阱。

管理理论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回顾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鉴往而知来,从而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对人的认识经历了由“经济人”假设发展到“社会人”假设的过程。

西方管理理论的每一次进步, 实际上就是对人的重新认识。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给现实的启示是: 管理中要正确认识人;重视企业文化,进行人本管理;从东西方管理哲学中汲取智慧,从而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

自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开始, 管理应该重人还是重物, 应该强调理性还是强调非理性, 一直是管理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 西方管理理论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一、管理理论的史前时期从人类形成组织开始到20 世纪初,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管理理论的史前时期。

人类社会中有了组织的出现,组织的管理者也就应运而生。

管理实践也就开始了。

由于这一时期内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一直没有管理理论的出现。

但是, 管理理论已经开始萌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人”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之后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起源于20 世纪初,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的理论为管理形成科学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管理将人视同机器,将管理者视为安排这些人员与机器的工程师。

古典管理理论主张对人严格管理、严格控制,通过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的管理过程和理想的管理组织, 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三、新古典管理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出现在20 世纪20 年代到40 年代,其虽继续强调过去对管理功能的与组织结构的研究,但已开始考虑更多的人性与社会上的因素。

代表人物是巴纳德和弗莱特。

管理理论新发展2.5

管理理论新发展2.5
第五节 管理理论新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
学。
一、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是有关企业 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80年代,企业战略得 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时期。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包括竞争战略、 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 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信息化战略等等。企 业战略虽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整体 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 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 企业战略的范畴。

收缩型战略
收缩型战略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
要适合处于市场疲软、通货膨胀、产品进入衰退期、 管理失控、经营亏损、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发展 方向模糊的危机企业选择。可分为:转移战略、撤 退战略、清算战略三种战略形式。

转移战略是通过改变经营计划、调整经营部署,
转移市场区域或行业领域的战略;撤退战略是通过削 减支出、降低产量,退出或放弃部分地域或市场渠道 的战略;清算战略是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部分或全部 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经营活动的战略。

企业战略的三种状态 按表现形式,企业战略可以分为:拓展型、稳健 型、收缩型三种形态。

1、拓展型战略 拓展型战略是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 主要适合行业龙头企业、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及新兴 行业中的企业选择。 具体的战略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 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收缩型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优化 产业结构,保存有生力量,能减少企业亏损,延续 企业生命,并能通过集中资源优势,加强内部改制, 以图新的发展。其缺点是容易荒废企业部分有效资

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

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论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

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

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

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罗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

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

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名。

3.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梅奥及霍桑实验乔治·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1.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分工与劳动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其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划分为简单的任务,并通过细致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制定规范与程序来管理工人的行为。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埃尔顿·梅奥在西盖尔电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行为受到群体压力、社会期望和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发现引发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该理论关注组织内个体行为的动机、态度和群体互动等因素。

3.管理科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线性规划、决策树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管理问题的解决变得定量化。

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使得管理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化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等手段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4.系统理论:20世纪60年代,维尔弗雷多·帕雷托提出了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部分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

通过对组织与环境、组织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系统理论强调整体化的管理思想。

5.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安德鲁斯和沃特尔斯基提出了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需要从长期、全局的角度来决策和管理。

该理论将组织的目标与市场环境、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等因素结合起来,强调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6.变革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变化。

变革管理理论致力于解决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学习型组织和变革领导等概念。

发展趋势:1.弹性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组织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

弹性管理强调自主权下放、多样化的工作安排和组织结构的灵活调整,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

2.高绩效管理: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注重绩效评估与激励,而现代管理理论将绩效管理视为一种系统和过程,更加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目标的达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管理理论人本管理团队管理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文化公司治理企业形象企业识别卓越领导学习型组织人本管理企业是由人构成的(of the people)企业是依靠人开展活动的(by the people)企业是为人而存在的(for the people)团队管理成功的团队管理的关键在于尊重。

如果团队的成员不能做到互相尊重,那么该团队就不能像一个真正的团队那样运行;如果团队所做的事情无法得到其管理人员的尊重,那么它就无法良好运行。

—— Nicky Hayes战略管理我们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追求卓越与追求伦理是一回事,两者都必须与公司战略相联系。

”正在发生的管理革命的实质在于,必须把伦理置于公司战略讨论的中心。

优秀企业能够而且应该根据与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战略相一致的方式进行管理。

——R ·Edward freeman &amp;Daniel R3>. Gilbert, Jr.全面质量管理强烈地关注顾客坚持不断地改善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精确地度量向员工授权企业文化与道德优秀的企业文化合乎道德的企业文化必然是Cynthia Glassman on Corporate GovernanceCorporate governance is just a means to an end—and that end is good corporate behavior.a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cess;punishment of bad behavior—by the company itself and by civil and criminal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market;an ethical culture at the firm that is valued by the market.William Donaldson on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most important first step for a board when it comes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not a debate about the structure, but a defini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an inviolate corporate culture. He encouraged boards to define the moral compass that will guide the corporation and set the ethical standard they want to embed in the company’s DNA. Boards should determine how to demonstrate a commitment to these ethical standards in their actions with a 5>view to protecting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their investors.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_管理原理与实践_[共2页]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_管理原理与实践_[共2页]

23第一章 管理导论 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该学派强调随机应变,主张灵活运用各学派的观点,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一)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世界进入到科技、信息、经济全面飞速发展时期,组织特别是经济组织所处的技术、市场、社会、政治等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一方面给组织带来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不断给组织生存造成新的威胁,这就使得管理者不能只看到近期利益,而必须为组织做长远的战略考虑。

这样,以谋取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在美国出现。

20世纪80年代,组织进入战略管理时期。

美国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在1965出版了《公司战略》一书,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并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订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施的方案”。

1976年,安索夫又出版了《从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一书,第一次提出“战略管理”,他认为“战略管理是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

”安索夫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管理,是决策与实施并重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

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盈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

因此,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二是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

而要正确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以及给自己的竞争优势定位,必须对将要进入的一个或几个产业结构状况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又有了新发展,请对这些新兴的管理理论进行综
述进入 80年代后,管理学因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在管理中作用的凸现,三四十
年代形成的企业组织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 管理学界提出要在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创新。

美国企业从 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 , 日本企业也于 90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
管理革命” 。

其间, 企业再造 (也称组织重组、流程改革风潮相当流行。

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由迈克尔·哈默博士与詹姆斯·昌佩完成,他们在其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书》 (1993中阐述了这一理论:要使现代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
争中确立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的优势,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根本改造, 以适应竞争、客观环境变化、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企业流程再造, 系指以组织过程为出发点, 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一项活
动的价值贡献, 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将人力及工作过程彻底改变, 重新建立组织内各层关系。

此外, 对企业再造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日本学者小林裕, 著有《企业
经营再造工程》 (1993 ,完成了日本管理学界对这一时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美国的特蕾西·高斯、理查德·帕斯卢卡等也有所建树。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 80
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源于日本 80年代初的经营管理的成功。

当时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如终身雇用、年薪制度等各种福利, 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极大的向心力,从而以踏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促进了日本企业的蓬勃发展, 引起了世界各国管理学者的关注, 是全球普遍重视的战略管理之一。

研究者和提倡者普遍认为,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成功的关键 , 反映了当
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90年代以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获取这些资源提供了可能; 顾客的个性
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只有能够合理组织全球资源, 在全球市场上赢得顾客, 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这一段时间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更加活跃, 影响较大的有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 1990年由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强调营造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发挥员工的创造性, 建立有机的、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在这种组织中, 作为“教师”的领导者应
提高员工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

学习型组织包括五要素: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

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
仅能够达到更高的组织绩效,更能增强组织生命力。

学者阿里·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也指出,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

他认为,知识是未来的资本, 只有学习才能为不断的变革做好准备;此外,罗勃特·奥伯莱与保罗·科恩合著的《管理的智慧》中描述了管理者在学习型组织中的角色的变化, 他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学习的技巧, 还要使自己扮演成学习的领导者、师傅和教师的多重角色。

除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外, 90年代还有一个热点——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想与方法,得益于 90年代的信息化蓬勃发展。

知识管理的思想结合互
联网建立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 成为企业积累知识的财富, 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知识管理的代表作是杜拉克的《知识管理》一书,其主要内容是要在组织中建立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 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 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 最终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 从而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
成本,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只有让知识与创新、管理、组织相结合,知识才会成为生产力。

时至今天,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的热门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