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学会对孩子放手 但放手并不是撒手
孩子要适当放手心得体会
![孩子要适当放手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6c722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e.png)
孩子要适当放手心得体会孩子要适当放手,这是一个让我深思的话题。
作为一个家长,我一直被告诫要保护好我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去成长。
然而,时间的推移让我意识到,适当放手并不意味着将孩子抛之脑后,而是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通过解决问题来成长。
适当放手的第一点心得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我发现,当我试图为孩子解决所有问题,做出所有决策时,他们变得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让我明白,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我的孩子开始独自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时,我看到了他们逐渐变得更有自信,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并找到解决方案。
适当放手的第二点心得是给予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
孩子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任务和情绪。
当我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时,我意识到我正在剥夺他们锻炼这些能力的机会。
通过让他们自主处理大部分的日常事务,例如学习、社交和情绪管理,我发现他们变得更加有条理、自律和成熟。
他们学会了如何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适当放手的第三点心得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
我们往往认为孩子的决策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来替代他们的选择。
然而,我发现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剥夺了权力和自主性。
当我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决策的自由,并在他们出错时给予理解和指导,我发现他们变得更加勇敢去尝试和学习,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选择。
适当放手的第四点心得是学会接受孩子的成长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路径和节奏。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过于焦虑和急躁,迫使孩子变得成熟。
相反,我们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给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
当我看到我的孩子逐渐蜕变成熟自信的个体时,我意识到适当放手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适当放手并不意味着将孩子完全推向社会大门,而是在他们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适当放手,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自律和成熟的品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孩子,而是要在他们需要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作文
![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ccd8e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7.png)
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作文《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篇一:《爱是放手,不是束缚》我有一个朋友叫老张,他儿子小张都快大学毕业了,可老张还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管着儿子。
小张想自己出去旅游,老张担心这担心那,不是说外面不安全,就是说儿子不会照顾自己。
结果呢?小张只好在家待着,整天闷闷不乐的。
我就跟老张说啊,你这不是爱孩子,你这是在把孩子当宠物养呢。
你想啊,宠物才是一直被关着照顾着,啥都不能自己干。
小张都这么大了,该让他去闯闯了。
老张还不以为然,说等孩子找到工作稳定了再说。
其实啊,孩子长大了就像鸟儿翅膀硬了一样,得让他们飞。
我们父母再怎么护着,也护不了一辈子。
就像我小时候吧,那时候家里穷,我爸妈没办法,很多事只能我自己去做。
我第一次去卖自家种的菜,紧张得不得了。
我爸妈就站在老远看着我,虽然他们也担心,但就是不插手。
那时候我心里还怪他们,觉得他们狠心。
可是后来我发现,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慢慢学会和人打交道,变得独立起来。
父母真正的爱,就应该像我爸妈对我那样,学会放手。
要不然孩子永远长不大,就像老张儿子小张一样,心里委屈又没辙。
篇二:《放手的爱才能让孩子成长》我家隔壁的小孩子小明,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被父母管得太严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科技小制作比赛,小明特别感兴趣,想自己捣鼓一个小发明。
可他爸妈觉得会影响学习,不给他时间搞这个。
他们给小明安排了一堆学习任务,什么数学辅导书、英语课外班之类的。
小明心里可难过了,哭着跟我说他就想试试自己做个小发明。
我就去找他爸妈谈了谈,我说你们这样把孩子的兴趣都扼杀了,以后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就知道按照你们的安排走,这可不行。
他爸妈开始还觉得自己没错,说都是为了孩子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我就给他们讲了我的故事。
我小时候喜欢画画,我爸妈一开始也不同意,觉得画画没前途。
但是后来他们想通了,给我买了画笔和画纸,让我自己去画。
虽然我没有成为大画家,但是在画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和创造。
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是撒手读后感
![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是撒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7b1f3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7.png)
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是撒手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是撒手>读后感》读完《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是撒手》这篇文章,我心里就像有个小鼓在不停地敲,“咚咚咚”的,好多想法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
这文章里说的,不就跟我身边发生的事儿差不多嘛!就说我好朋友小明吧,他爸妈那叫一个管得多。
每天啥时候起床、啥时候做作业、看多长时间电视,都规定得死死的。
小明就跟个被线牵着的木偶似的,一点儿自由都没有。
我都替他觉得累,这哪里是教育,简直就是“捆绑”嘛!再看看我自己,我爸妈倒是没那么夸张,可有时候也让我觉得不自在。
比如说,我想自己出去找小伙伴玩儿,他们非得问东问西,好像我一出门就会遇到大怪兽似的。
我就在想,大人们为啥就不能多给我们点儿自由呢?难道他们小时候也被这么管着吗?这就好比把一只小鸟关在笼子里,还指望它能飞得高、飞得远,这怎么可能呢?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
线拉得太紧,风筝飞不高;线放得太松,风筝又会掉下来。
得掌握好那个度,才能让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对孩子放手,可不是说啥都不管了,那不成了撒手不管,这就像开车不握方向盘,能不出事儿吗?放手,是给孩子空间去探索,去犯错,去成长。
就像学走路,要是大人一直扶着,孩子啥时候能自己稳稳当当地走呢?撒手呢,那就是完全不管,孩子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心里能不害怕吗?我同桌的姐姐,听说她爸妈从小就对她很放手,鼓励她自己做决定。
结果人家现在可厉害了,学习好,还有好多特长,自己的事儿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难道不是放手教育的成功例子吗?反过来,我邻居家的小哥哥,他爸妈啥都替他做决定,这也不许那也不行。
现在小哥哥都上初中了,还一点儿主见都没有,遇到事儿就慌神。
所以说呀,教育孩子真得讲究方法。
放手,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责任,变得更有自信。
撒手,那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是把孩子往歪路上推。
我觉得,大人们应该多听听我们孩子的想法,别总是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安排我们的生活。
家长教育感悟:学会放手
![家长教育感悟:学会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3639c5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c.png)
家长教育感悟:学会放手距离儿子开学已经过去两个月了,突然惊觉,所谓高中三年,也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
我和老公好像还没适应儿子住校的生活,两个人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他,担心吃不好,担心睡不着,担心不努力,更担心心理状态是否稳定,盼电话盼见面甚至主动要求去探望制造相见的机会。
儿子打电话说需要买书(有时还是我诱导买的)我就迫不及待地买好想送过去。
虽然只是在学校门口隔栏相见,儿子不过是跑过来接过东西说声再见又匆匆离开,我的小心脏也会感到无比舒畅和满足。
前两天看到老师在群里的发言:不是必须的东西就不要来送了,两周回家一次,尽量带齐,减少打扰和牵挂,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县市区的孩子,此次月考进步迅速,值得表扬,泰山区的家长应该试着反思。
实际上,干扰太多,孩子容易分神,我们的琐碎与过度关心,可能阻碍了孩子成长和进步!——看了老师的话,我的心沉重许多,久久不能平静。
看儿子的状态,应该已经习惯了住校的学习生活,而我,却还在思念纠结紧张惶恐中度日如年——自己的这些所作所为都是曾经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此刻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儿子正在长大,需要独立的空间,需要锻炼的机会,需要培养独自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学会放手。
貌似向孩子传达爱意是为了鼓励他,实则过多的牵挂会变成负面的干扰,影响到他的思维束缚他前进的脚步。
对于我,也因为过多的关注过多的思虑变得患得患失坐卧不宁。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真该稳下心神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我们都想自己的孩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是不可能一直搀扶着他成长,只需要在枝杈太多的时候修剪一下,在主干弯曲的时候扶正一把,在干旱缺水的时候浇灌一点,给他足够的自由才会使他更快的成长,干涉太多只会适得其反。
高中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开始有了主动培养完善自己去探索世界的能力,我们家长,只要默默地关注、适当地鼓励和由衷地赞赏!我不逛街,不学习,公众号更新的频率越来越低,偶尔写一次也是围绕着儿子,每天似乎除了上班就是徘徊在各个家长群,或周旋于多个同为高一的家长朋友之间,所有话题的焦点都是孩子。
家长要学会放手心得体会大全
![家长要学会放手心得体会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a8042a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6.png)
家长要学会放手心得体会大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难题和困惑。
比如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让孩子在社交中培养自信和独立等等。
在这些问题面前,家长们通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往往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过分干涉和控制。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要学会放手,是指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放权,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决策和行为的选择。
这并不是说家长完全不管不顾孩子的成长,而是要让孩子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自主思考、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在放手的过程中,家长要注重引导和指导,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孩子在成长中具备正确的人生导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作为一个家长,深有体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曾经非常严格地控制他的一切行为,感觉只有我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渐渐发现,我的过分干涉只会让他变得越来越依赖我,而且也让他失去了自主性和自由度。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尝试着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我发现,当我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时,他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成长,也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他开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够自主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于是,我开始明白,放手并不是一种对孩子的放任,而是一种对孩子的负责,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尊重和支持。
从我的体会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家长放手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明白放手并不是一种懒散教育,而是一种负责任的教育。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利,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其次,家长要适时引导和支持,要在放手的过程中,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指引,让孩子能够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不至于走入歧途。
最后,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要过分担心孩子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写作业?
![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写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6ec36b2c77da26925c5b03c.png)
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写作业?想学方法的家长都不是好家长,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内观自己,调整心态,滋长智慧,学会真爱的家长才是好家长。
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写作业的流程:1、划清责任:家长心里一定要明白,作业是孩子的责任,一个人只有自己独立选择,自己感受过程,自己面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的时候,人才开始真正的负责任;因此,作业的事情完全要交给孩子去选择,去感受,去自己独立面对后果;2、只有放手才有责任:放手(切记:不是“撒手”)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几点写作业,怎么写作业,写不写完作业,家长都不要管了,那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他面临后果的时候,他才会反思和提高;这一点很多家长都能明白,回家也都能做到,请注意,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们抱着放手作业孩子就能把作业写好的想法,他们的着眼点还是作业上,当孩子作业没有像家长预想的结果的时候,家长就又开始包办不放手了,这是虚伪的。
家长的着眼点是让孩子有责任,让孩子承担他选择的后果,而不是作业。
3、放到底:真的不管孩子作业,放到底,因为有体验才会有经验,孩子可能会面临老师批评,那也是他的体验;只有放到底,你才能看清楚你孩子的本质,孩子无外乎三类,第一类,放到底孩子自己着急的想办法的,这类孩子是可以通过这个体验而承担起写作业责任的;第二类,自己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情绪控制差的,担心害怕的,这个时候家长要悦纳孩子,适时给与帮助,孩子也能够通过体验而承担起写作业的责任;第三类,根本无所谓的,就连老师批评都无所谓的孩子,这类孩子就是大问题了,他可能没有责任心,可能没有羞耻心,可能厌学,可能亲子关系问题很严重,如果是这样,我们建议家长要通过找专业人士系统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不过,很多家长因为自己的修为不够,根本做不到放到底!4、顶住老师压力:在放手孩子学习和作业的过程中,你可能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老师”,这个压力是很多家长不能承受的,从而又开始不放手了。
这也是“放手作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难题。
父母学会放手的唯美句子
![父母学会放手的唯美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f5e5621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c.png)
父母学会放手的唯美句子
1. 父母的放手,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自己的天空,才能飞翔。
2. 放手不代表放弃,父母还是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只是不再过度干涉。
3. 父母的放手,是一种爱的表达,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成长,拥有自己的人生。
4. 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但也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父母的放手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这些能力。
5. 父母的放手,是一种信任,相信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也相信孩子的成长和能力。
6. 放手需要勇气,需要父母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孩子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7. 父母的放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逐步放手,让孩子逐步独立,同时也需要适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8. 放手也需要平衡,既要让孩子自由发展,也要注意引导和规范,让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9. 父母的放手不仅是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释放和放松,让自己也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
10. 放手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11. 父母的放手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自由发展,孩子还需要自己努
力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够成长
![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够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49cf6e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a.png)
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够成长一、引言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支持。
然而,有时候家长会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为什么需要放手1. 促进独立性和自信心当孩子被过度干涉时,他们可能会变得依赖性强,并缺乏自信心。
如果家长能够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那么他们就会更有勇气独立思考和行动。
2. 增强责任感如果家长一直在为孩子解决问题,那么他们就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然而,当他们开始自己解决问题时,就会开始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并且更加珍惜所取得的成果。
3. 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能如果家长总是代替孩子与别人交流或处理事情,那么他们就无法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和协作。
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事情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
三、如何放手1. 建立信任和沟通家长需要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随时向自己求助。
此外,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定,让他们感到被认可和尊重。
2. 逐步放手家长应该逐步放手,而不是一下子就把所有的责任都交给孩子。
例如,在孩子小学阶段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或洗碗,而在中学阶段时可以让他们自己做饭或处理家庭账务。
3. 提供支持和指导虽然要放手,但是家长仍然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
例如,在孩子自己做饭时可以提供菜谱或食材清单,并在旁边指导他们如何操作。
四、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干涉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但是不要过度干涉。
这样会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可能引起矛盾和不满情绪。
2. 着眼于长远发展家长应该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成绩。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3. 了解孩子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手。
例如,如果孩子对学习很有兴趣,那么家长可以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
如何学会放手管孩子的方法
![如何学会放手管孩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0f81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4.png)
如何学会放手管孩子的方法
放手管孩子是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和成长。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你学会放手管孩子的方法:
1. 建立信任关系: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让孩子感到你是支持和理解他们的。
2. 给予责任:让孩子承担一些适当的责任和任务,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能力,让他们自己完成。
3. 提供指导:提供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和教育,但不要过度干预。
给予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4. 鼓励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的习惯。
5. 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策,给予他们自主的空间。
不要过于干涉或强迫他们的选择。
6. 鼓励自我管理:让孩子自己管理他们的时间和任务。
提醒他们做好规划和组织,但让他们自己负责完成。
7. 接纳失败和错误:鼓励孩子接纳失败和错误,帮助他们从中学习和成长。
不要一味地保护他们,让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
8. 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9. 减少过度干预: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空间。
10. 寻求支持和反馈:与其他家长、教师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经验与心得,寻求支持和反馈。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和需求,适度地放手,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关注和指导。
家长对孩子放手的感悟
![家长对孩子放手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06df2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7.png)
家长对孩子放手的感悟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放手的时刻。
虽然这个过程很不容易,但是它却能让孩子更加自立、自信、独立和成熟。
下面是我对孩子放手的一些感悟:一、适时放手是必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引导、帮助和照顾。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担负着所有的责任,孩子就会变得过于依赖我们。
所以,适时地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是他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也能够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立。
二、放手需要慢慢来在让孩子独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成长程度。
如果我们太快地放手,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应对新的挑战而感到沮丧和不安。
因此,我们需要慢慢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环境,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三、信任是关键当孩子独立时,我们需要对他们充分信任。
我们需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和自主性,不要总是对他们进行干预和监管。
当孩子有了信任和空间,他们将会更加自主和自信,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新事物和新机会。
四、耐心和支持是必须的放手并不容易,然而,我们必须要有耐心。
我们需要支持孩子,帮助他们克服面对世界的困难,也需要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践。
尽管他们会犯错,我们需要给予批评和指导而不是惩罚,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成长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五、握住放手的节奏让孩子独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成功地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把握放手的节奏。
我们需要逐渐转移责任,提高孩子的自立性并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尝试新事物和新挑战。
有时,我们需要也要给孩子一些自由和决策的权利,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
在让孩子独立过程中,我们需要向他们传递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坚韧、自立、自信和勇气。
让孩子独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始终坚信自己的实力,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健全的成长环境,并逐渐适应她们的新生活。
如何做一个 “智慧家长”
![如何做一个 “智慧家长”](https://img.taocdn.com/s3/m/500761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4.png)
如何做一个“智慧家长”作者: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下半月》2020年第07期当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有困惑:什么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怎么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对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帮助而不束缚孩子的成长?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题。
综合以上问题,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给出了以下建议。
“直升机”和“甩手掌柜”都不利于孩子成长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的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
“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利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个体,而不少家长常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
“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孩子才能在成长中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感想
![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fea0f4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e.png)
标题: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1. 刘老师曾经说过:“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
2. 为了让孩子独立成长,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
父母需要给孩子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但也需要让他们有机会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3. 孩子要学会独立,需要从小事做起。
让他们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洗碗等,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也能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
4. 很多父母往往会因为爱孩子太过溺爱,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独立空间。
其实,让孩子学会独立,是为了他们长大后能够自立更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5. 孩子学会独立,也需要父母的引导。
在他们犯错时,不要一味地替他们解决,而是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6.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能力,也是孩子独立成长的重要一环。
父母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去培养这样的品质。
7. 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是促进独立成长的重要手段。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随时倾诉自己的想法和困扰,父母会尊重并支持他们。
8. 学会放手,不仅是教会孩子独立成长,也是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父母不必总是为孩子操心,而是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去面对各种情况。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思考,我深深认识到学会放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只有通过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真正健康成长,充实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希望我们都能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独立,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9. 继续教育孩子独立的父母也需明白,独立并不等于孤独。
在孩子走向自我独立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成为他们的依靠和支持,在他们面临挑战和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关爱和帮助。
而这种关爱和帮助,并不是替代他们的责任,而是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10. 在教育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学会适时放手。
例如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给予答案和解决方案。
高考生家长必读:早些放手处处留心
![高考生家长必读:早些放手处处留心](https://img.taocdn.com/s3/m/06ba261dcfc789eb172dc8f7.png)
高考生家长必读:早些放手处处留心2013年,姜亦红的女儿姜楠以文科656分的成绩顺利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
提到对孩子的教育,姜亦红告诉记者,自己做得最多的,就是努力培养孩子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独立自主、自我把控。
姜楠从小就被鼓励自己做家务。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家里来客人,她都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妥妥帖帖。
到了初中的时候,她已经可以离开家,很好地适应寄宿学校生活了。
从小到大,父母从来不会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为她打点一切;相反,如果家里要做重大决定,一般会和姜楠这个“小大人”商量,给她作为家庭成员的尊重和权利。
但是在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放手并不等于对孩子放任不管。
不论孩子如何成熟独立,都还处在缺少经验、需要父母引导和支持的年纪。
“哪有父母不操心孩子的呢?”姜亦红笑着说。
姜亦红的这种“操心”表现为对孩子思想动态和学习心态上的处处留心。
虽然孩子初中起就进了寄宿制学校,但是孩子的每一次学校活动,每一次考试,每一次开心或者失意,姜亦红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孩子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每到这时,姜亦红总会宽慰孩子:即使真的没有考好,也不是坏事,毕竟不是高考。
这时,父母可通过孩子的考试,帮她找出问题所在,总结经验,及时改进。
高三这一年,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把握要尤其留心。
姜亦红说,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父母就要学会适当放手,总是询问督促反而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撒手”,孩子每次回家,姜亦红都会和她一起散步谈心,了解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需求。
通过一次谈心,姜亦红了解到孩子在考试时,文科综合题目总是做不完,但孩子的表现并不是很焦心。
虽然不能每次都答完题目,但是通过练习,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如果孩子表现得心理“有谱儿”,父母也就不必过分紧张。
可是孩子数学科目的考试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高三一轮复习的小考试是单元考,孩子缺乏对数学科目的连贯性理解,导致成绩提升困难。
这时候,父母就要帮忙留意一下相关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一些指点,让孩子能更自信地继续高三备考。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6678d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8.png)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当我读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这篇文章时,我的心里就像被扔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的涟漪。
以前,我总觉得爸爸妈妈对我管得太多啦!比如我想和小伙伴们出去玩一会儿,他们总是会问这问那,“去哪里玩呀?”“和谁一起呀?”“什么时候回来呀?”哎呀,我就会觉得特别烦,心想: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能照顾好自己的!这不就像把一只渴望飞翔的小鸟,关在了一个小小的笼子里吗?小鸟多渴望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啊!我当时就觉得,爸爸妈妈怎么就不能对我放手呢?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儿,让我改变了想法。
有一次,我们班组织去郊外野餐。
我特别兴奋,心想终于可以自由啦!到了郊外,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我看到旁边有条小溪,水看起来很浅,我就想下去蹚蹚水。
也没多想,我就直接下去了。
结果,没想到水下面有个大坑,我一下子就陷进去了,水都快淹到我的脖子了!当时我真的吓坏了,拼命地喊救命。
还好老师及时发现,把我拉了上来。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儿告诉了爸爸妈妈。
他们没有责怪我,只是轻轻地抱住我说:“孩子,你知道吗?我们有时候管着你,不是想限制你的自由,而是怕你受到伤害。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他们的“管”其实是一种关心。
这就好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开始,爸爸妈妈会在后面扶着,那是因为他们怕我们摔倒。
等我们慢慢学会了,能掌握平衡了,他们才会放手,让我们自己去骑。
但他们的目光,始终在我们身上,不是吗?其实,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不就是要像这样,既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探索,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吗?如果完全放手,那孩子就像一艘没有灯塔指引的小船,在茫茫大海里迷失方向。
可要是一点都不放手,孩子又怎么能成长,怎么能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呢?所以啊,我觉得作为孩子,我们要理解父母的苦心。
而作为父母,也要给我们适当的空间和自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温暖的家庭港湾里,茁壮成长,勇敢地驶向属于自己的未来!示例文章篇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哎呀!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这可让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呢!这篇文章就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里那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小角落。
家庭教育孩子怎么放手
![家庭教育孩子怎么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9a591a6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4.png)
家庭教育孩子怎么放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是每位家长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放手教育孩子的建议:首先,家长需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是放手教育的第一步。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与家长的观点不同。
其次,家长应该学会信任孩子。
信任是放手的前提。
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责任,比如做家务、照顾宠物等,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也应该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事事都替孩子做决定。
再者,家长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这样,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调整。
此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面对挑战。
孩子在尝试和挑战中可能会失败,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家长应该支持孩子,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
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会适时地提供帮助。
放手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孩子,而是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家长应该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判断何时需要介入,何时应该让孩子自己尝试。
最后,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
沟通是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
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担忧。
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的个体。
总之,家庭教育中的放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支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长大了父母要懂得放手的好句
![孩子长大了父母要懂得放手的好句](https://img.taocdn.com/s3/m/ec92d3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b.png)
孩子长大了父母要懂得放手的好句1. 放手的重要性长大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父母们也得适时调整心态。
你知道吗?孩子从小到大,像是小鸟在树上学飞,最开始当然得依赖妈妈的翅膀。
但到了关键时刻,翅膀可不能一直把他们捧着。
要不然,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在树上看着妈妈说:“哎,我想飞了!”这时候,父母如果不放手,反而是对孩子最大的束缚。
1.1. 放手的勇气说到放手,很多父母都觉得心里咯噔一下,像是放掉了心爱的玩具。
其实,这种感觉很正常。
可是,想一想,孩子总是要学会独立的,对吧?放手不仅仅是给他们空间,更是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
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初始阶段,可能会摔得满身是伤,但只要他们敢摔,才能学会稳稳当当地骑起来。
1.2. 放手的智慧放手还需要智慧,有时候不是一味地放开,而是适当地引导。
比如说,孩子在选择职业时,父母可能会想:“这条路不行,快回头!”但其实,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可能会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放手的智慧在于,了解孩子的兴趣,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决定。
2.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当父母决定放手时,孩子自然要学会承担责任。
责任感就像是成长路上的一把钥匙,只有自己拥有,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有时候,孩子犯错了,父母可能会想:“我得帮他解决!”但其实,这正是他们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面对后果,既能锻炼他们的应对能力,也能让他们懂得:每个选择都有代价。
2.1. 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
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一条岔路,跑得不太远,发现不对劲儿了,再回头。
父母这时候千万不要急着出手相救,而是可以陪着他们一起反思:“这个选择对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会明白,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改正错误。
2.2. 培养独立思考放手后,孩子会慢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常常会想到:“这该怎么办?”如果父母一直插手,孩子可能就没机会学会自己思考。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1926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0.png)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读后感》哎呀呀,我读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书里说的那些事儿,就好像是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以前我总觉得,爸爸妈妈对我管得太多啦,这也不行,那也不许,我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却飞不高。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管我,是因为爱我,怕我受伤,怕我走弯路。
可这就像手里攥着一把沙子,攥得越紧,沙子流得越快。
这不就是说,对孩子管得太多,反而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吗?就拿我邻居家的小姐姐来说吧,她妈妈啥都不让她干,连选个自己喜欢的衣服都不行。
小姐姐心里得多憋屈呀!她就像一个木偶,被妈妈的线牵着,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自由。
我可不想变成这样!我想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想自己选择参加什么样的兴趣班。
再想想我自己,有一次我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妈妈却担心我不安全,不让我去。
我当时可生气啦,心里想:“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就不能照顾好自己?”现在想想,妈妈是担心我,可也不能完全不让我去尝试呀。
我们小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雨水,也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爸爸妈妈总是把我们护在温室里,那我们怎么能变得坚强,怎么能学会面对困难呢?就像学骑自行车,要是爸爸妈妈一直扶着,我永远也学不会。
只有他们放手让我去尝试,哪怕摔倒了,我也能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进。
这才是真正的成长,不是吗?我觉得呀,真正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像放风筝一样。
线在爸爸妈妈手里,但是风筝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
他们能在我要跑偏的时候拉一拉,在我飞得稳的时候放一放。
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爸爸妈妈们,你们要相信我们呀!给我们一些空间,让我们去探索这个世界。
别总是担心我们会受伤,我们也需要在挫折中变得强大。
反正我读完这本书,就特别希望我的爸爸妈妈能看到,能明白对我放手而不撒手的重要性。
让我能自由自在地长大,又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指引和帮助。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方法:学会放手、引导、尊重和尝试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方法:学会放手、引导、尊重和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083352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d.png)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方法:学会放手、引导、尊重和尝试要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学会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父母要信任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好。
2.学会引导: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独立地处理事情,体验成功和失败,从成功中获得自信,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责任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家长要指导孩子如何完成他们的工作,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完成工作所带来的责任。
4.适当赞扬:当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时,给予他们赞扬和鼓励。
这会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独立做事的动力。
5.学会尊重: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6.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性。
7.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合作,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8.家长以身作则: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9.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10.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可以帮助孩子拓展视野、增强勇气、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父母学会放手
![父母学会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f38cef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6.png)
父母学会放手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然而,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也需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父母学会放手的重要性和方法。
父母学会放手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如果父母过于干涉和控制,不给孩子独自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将导致孩子依赖性增加,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当孩子逐渐长大时,父母应适时地放手,给予他们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父母学会放手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父母过于保护和控制孩子时,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和面对挑战。
而当父母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自主权和责任时,孩子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克服困难,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孩子也会因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而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培养起责任感和独立性。
父母学会放手可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当父母过于干涉和控制孩子时,可能会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自由和权利,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抵触而感到沮丧和困惑。
而当父母学会放手,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时,家庭关系会更加和谐。
父母会更多地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和朋友,而不是仅仅是控制者和决策者。
这样的家庭关系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父母学会放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合适的方法和态度。
首先,父母应该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和干涉,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目标,让孩子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其次,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新的事物和面对挑战,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失败和错误的权利,让他们从中学习和成长。
父母学会放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然而,父母学会放手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努力的过程,需要合适的方法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需要学会对孩子放手但放手并不是撒手
“爱和自由”是目前很多亲子教育书籍和言论中,推崇备至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很多年轻父母的追捧。
但很多家长对这些教育理论和理念的理解有很多偏差,甚至不由自主地滑向天平的另一端,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为了确保自由,孩子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任何规矩和约束。
传统中的那些老规矩,大部分主要还是关于礼貌礼节方面的内容,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多为餐桌礼仪。
作为礼仪之邦,这方面的规矩大多数都是需要继承的,当然有些不一定严格照搬,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毕竟,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化社会。
便捷的信息化社会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如此情况下,家长们如果仍然沿袭和照搬过去的方式,难免就会被新潮的孩子们抛弃。
但无论如何,这些老规矩的精髓不要摒弃。
对于一些老规矩,我们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如今,80后陆续做了父母,作为新生代家长,他们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大多比较现代,更容易接受西方的养育理念。
在继承一些老规矩方面,自己就比较欠缺。
大部分80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就关怀备至、宠爱有加,舍不得用老规矩来要求和约束孩子。
大部分年轻父母对于一些老规矩比较陌生。
在教育孩子方面,由于他们对“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要尊重孩子”的误解,才导致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家长就会尽量满足,而不考虑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孩子犯了错误,即使是涉及做人的根本,家长也是温言软语不予批评或惩罚;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家长总是先挑学校和老师的毛病,而不是考虑自己孩子的问题。
最后甚至演变为,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希望孩子能够在最好的环境里面得到成长:有无限的爱、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都对孩子万分尊重等。
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家长对孩子有所要求和约束,多数孩子是可以做到的。
但前提是家长首先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要求孩子盲目服从。
很多规矩,如果不涉及重大原则性问题,家长不妨和孩子共同商定。
孩子一旦选择了参与,大都会自觉遵守,有时候甚至做得比家长规定的还严格。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确实需要学会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
但是,放手并不是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
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必将演变为宠溺,娇生惯养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什么约束。
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是彻底放弃规则。
有约束的自由,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当然,给孩子订立规矩,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
订立什么样的规矩、制定多少规矩,要根据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孩子自身的特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等综合考虑。
总的原则是,规矩越少越好,但不能没有规矩,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的不断增长,逐步减少规矩,但一定不能坏了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