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人们社会公德缺失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下人们社会公德缺失的剖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权益,愈来愈追求自身的快感满足。当今中国,越来越强调解放个性,力求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已经在实行走出去的政策,与世界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外国的其他思想不断涌入国内,其中西方国家的影响是越来越大,有些西方观念(如:享乐主义、张扬个性、利己主义等)在中国人的脑中算是根深蒂固,而且中国人“践行”的也是十分积极。在这种国内国外双背景下,当下的社会出现了各种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就此现象作出剖析,追根溯源,继而寻求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缺失表现原因解决

一、解析“社会公德”

1、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公德”的阐说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没有类似于“社会公德”的提法,但有大量关于公共生活准则的论述。公共生活准则即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公德。公共生活规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道德要求,如礼貌待人、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它是人们公共生活实践的产物,社会共同体存在的道德基石。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就曾说过,“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马克思还指出,要“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

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马克思所理解的公共生活准则,就是不同民族和不同阶级道德中的共同因素,这些因素成为工人阶级实现合作的良好基础。

公共生活准则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基本要求,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从列宁的一系列文章中可以发现,公共生活准则主要包括讲礼貌、守纪律、珍惜时间等道德要求。遵守公共生活准则被看作是文明生活的根本。因此,公共生活准则是全社会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识。公共生活准则是人类公共生活发展的道德反映。

2、当下中国对“社会公德”的界定

一般认为,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为人们所公认并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定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一)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是人们之间道德关系的外部表现,是指待人接物方面人们必须遵循的礼节。文明礼貌的内容和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变化和更新。

(二)助人为乐: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需要大家的帮助,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存,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别人的帮助。不管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我们都应该帮助

别人。

(三)爱护公物: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是人民创造的财富,同时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用来爱护的,不是用来侵占损害破坏的。每一个公民都应遵守社会公德,爱

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财物利人利己。

(四)保护环境: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五)遵纪守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规章制度是保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法律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纪律规章制度是社会公德的要求,是法

律的基本要求,而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遵纪守法是遵守社会公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二、“社会公德”的缺失

1、“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

社会公德缺失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缺乏社会公德,而是指一部分人。有人谈到当前公德状况时忧心地说:“现在有些人,不缺吃不缺穿就缺德。”这里所说的缺德就是缺少社会公德。目前,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与人交往中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骑车撞人后扬长而去,

乘车争先恐后等等。

(二)对陌生人过分警惕冷漠有余的现象,如对处于危难之中的陌生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哪怕是举手之劳也不愿相助;与陌生人接触保持相当距离等。

(三)随意侵占损害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如私自侵占公共财物将其非法占为己有,并认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

(四)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污染环境的现象,如随处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任其流入河流造成水污染;随意排放废气造成大气污染;乱倒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

(五)不遵守公共生活中规章制度的现象,如盗窃他人专利或商标权、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等。这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以身试法诋毁损害对手的名誉甚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

2、“社会公德”缺失的解决

(一)制度安排应该公正、合理。

人们的公德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为此做的制度安排。在一个社会中如何使那些人愿意帮助别人、愿意遵守社会公德、愿意见义勇为,这需要社会中的制度安排能够保障最起码的公平与正义。缺乏公平和公正的秩序,往往使得缺德者“沾光”,有德者“吃亏”。而屡次“吃亏”的教训就会使许多人在选择中趋利而背德,从而导致公德水平下降。这种下降了的公德水

平又会反过来成为影响别人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中的制度安排来确保人们践行社会公德的行为。

(二)正确理解国外所宣传的思想

我们在继承本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外,还在不断吸取他国的优秀文化思想。但国外传到中国的思想里也存在着糟粕的东西,对此,我们要摒弃它。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全面理解国外所宣传的文化思想,不能作出片面的理解,否则会误导自己的判断,会出现错误的行为。

(三)要有宣传教育、道德劝诫、榜样示范等软约束,积极营造“遵从公德光荣,违反公德可耻”的舆论氛围,加强人们的道德意识。

三、结论

在当今中国社会,我们时常能看到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新闻报道,我们每次都是针对具体的现象、案例进行分析,但这并不利于解决这些问题和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因而,我们需要对这些“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进行联系性的分析,先寻找到理论上的解决方案,继而从理论出发,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避免再有类似的“社会公德”缺失的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代蓉蓉.论提高社会公德水准[j].人文论坛.

[2]程立涛.“社会公德”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保定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