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和成都市近十年主要经济指标
重要经济指标(必须了解的经济学术语-吐血推荐)
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
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
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
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
(三)收入指标1、收入指标的分类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
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基尼系数界于0--1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0.4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
(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1、景气指标的分类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运行良好的大环境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工作部署,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5.1:44.7:50.2。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0%;其中税收收入372.2亿元,增长31.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75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为433.7万人,增加24.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8.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2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3.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9%,烟酒及用品上涨1.4%,衣着类下降5.5%,交通与通信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4%。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8%。
年末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2.6点和135.2点,分别较上年末提高10.6点和11.0点。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种植业237.1亿元,增长5.0%;牧业实现产值203.2亿元,增长3.2%。
2010年四川省各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
2010年四川省各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四川省, 城镇, 居民, 收入, 排位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2010年四川各市州城镇居民收入全面稳步提高,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
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结构继续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收入全面稳步提高,地区间差距有所缩小从收入增长速度看,21个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09年增长10%以上,其中阿坝、南充、遂宁列前三位,增速分别达14.1%、14%和13.8%;从收入增加额看,21个市州人均收入均比2009年增加1000元以上,其中7个市州人均收入增加额超过1800元,增加最多的3个市州是成都、阿坝和攀枝花,增加额分别达到2330元、1969元和1921元;从收入水平看,成都、攀枝花、德阳分别以19920元、16882元和16202元居四川省前三位;从地区间收入差距看,呈缩小之势。
人均收入最高的成都与人均收入最低的巴中,收入比由2009年1:0.62缩小为1:0.80。
除成都、攀枝花人均收入明显领先外,其它市州收入落差继续减小。
四川省21个市州中人均收入在1.5万-1.6万元之间的有6个市州,高低只相差702元,人均收入在1.4万-1.5万元之间的有7个市州,高低只相差582元。
部分市州人均收入已处于非常接近的状态,如甘孜与凉山只相差1元,绵阳与泸州只相差11元,南充与达州只相差14元,资阳、宜宾与乐山相差不到70元,地区间的追赶态势十分明显。
从构成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收入看,各市州工资性收入呈全面平稳增长态势,仍居可支配收入的主体,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导力量。
2010年21个市州除甘孜外,工资性收入均比2009年增长10%以上,其中成都、广元、遂宁、乐山、达州、雅安6个市州增速超过15%,广元、雅安、达州分别以19%、17.3%和16.3%领先其它市州。
2010年四川省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3.2%,21个市州中有10个市州超过这一比重,比重最高的阿坝达91.1%,凉山、绵阳以84.4%和79.3%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成都市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需求实证分析
率 水 平
口规模 ( 即 劳 动力 需 求 数 量 ) 将达到 8 5 0
万人左 右 : 2 0 2 0年 则 保 持 在 1 0 0 0万 人
就业增长 0 . 2 7 个 百 分 点
从 业 人 员 数 量 反 映 劳 动 力 需
求水平 。 经 济 增 长 决 定 劳 动力 的就 业 机
会, 即需 求水 平 。从 数 量 关 系上 讲 。 劳 动 力 需 求 与 从 业 人 员 数 量 变 化 是 紧 密 联
系 的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带 动 劳动 力 需 求
更 加确 定 : 在未 来 五年 和 十 年 , 成都 市 经 将 达到 1 2 6 0万 结 合 第 六 次 人 口普 查 。 中户籍人 E l 比测 算 . 2 0 1 5年 和 2 o 2 0年 常住 人 口将 分 别 达 到 1 5 7 0万 人 和 1 7 5 5 万人 由此 可 以 测算 出 . 2 0 1 5年 从 业 人 济 社 会 的稳 健 发展 将 带来 就 业 机 会 的稳
民 生・ 就业
1 3 / 0 2 / 总第 3 3 1期
成都市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需求实证分析
■ 李 永捷 钟钰
劳动 力是 推 动 经 济增 长 和 发展 最 重 要 的 资 源.劳 动 力 人 口 的就 业 水 平 又 是 由 经济 增 长和 发 展 对 劳 动力 人 口的需 求 所决定的. 其 中经 济 增 长 决定 劳动 力 的 就 业 机会 , 即 需 求 水平 ; 而 经济 发 展 决 定 整 个 国 民经 济 对 劳 动 力 人 口 的 需 求 容 表 现 为 从 业 人 员数 量 的 刚性 扩 张 。 那 么 未 来 一 段 时 期 的 从 业 人 口 发 展 趋 势 如 何 ?根 据 《 成 都 市 人 口发 展 “ 十 二五” 规划》 . 到2 0 1 5年 , 全市 户籍 人 1 2 1 保持 在 1 2 %左 右 综合 前 十 年 的平 均 就 业 弹性 系 数 . 可 预测 出该市 2 0 1 5年 的 劳 动 力 需求 在 8 4 2 - 8 5 2万 人 之 间 2 o 2 O年 在9 4 3 — 9 6 5万 人之 间 。 根据 这 个 测算 。 将
成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发展数据-上书房信息咨询
成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发展数据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成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增收渠道日益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2017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918元,比1978年的340元增长113.5倍,平均每年增加989元,年均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98元,比1978年的140元增长144.0倍,平均每年增加517元,年均增长13.6%。
随着成都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由生存型消费逐步提升到发展型享受型消费。
2017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25314元,比1978年的328元增长76.2倍,平均每年增加641元,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4616元,比1978年的117元增长123.9倍,平均每年增加372元,年均增长13.2%。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一)改革启动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阶段(1978-1984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开始。
从1978年到1984年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在第二次经济调整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根据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984年成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03元和366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77.4%和161.4%,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0%和17.4%。
(二)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1985-1993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进一步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10年成都市青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成都市青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03-31〖字体:大中小〗〖背景色:〗〖打印本稿〗〖关闭〗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十一五”时期是青羊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
按照市委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部署,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大任务”,牢固坚持“争创一流、争当先进”的工作取向,加速推动“全面城市化、率先现代化”进程,努力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和“五大产业功能区”建设。
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民生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19亿元,同比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08亿元,同比下降3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7.66亿元,同比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45亿元,同比增长13.6%。
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0.02:22.42:77.56。
比增长6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26亿元,同比增长1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49亿元,同比增长17.0%。
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4.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充分就业持续加强。
全力推动就业服务“3+1进社区”,打造青羊就业新“名片”。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8万人,全区有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100%,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区”。
二、农业农业经济平稳回落。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4万元,同比下降35.6%,其中种植业972万元,同比下降21.7%,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0.47%上升为85.71%;牧业实现产值162万元,同比下降68.8%,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9.53%下降为14.29%。
中国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
从2010年中国统计公报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2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公报中,可以了解以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一、总量再上一个台阶,超日已成现实初步核算,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397983亿元,按国际汇率计算,超过日本4000多么亿美元,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10.3%,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从197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大部分时间位居世界前十,只有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人民币大贬值,有几年掉出过前十之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厚积薄发,开始在10年之内接连超越意、法、英、德、日等国,跃居世界第二。
2001年超越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
在1990年,美国GDP是中国的15倍左右,而到了2010年,中国已经上升到美国的40.1%了,假以时日,超过美国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人均方面,中国目前还比较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工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如今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15个大类名列前三。
目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
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9%。
重点电子通信产品中,手机、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2009年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电子通信产品贸易额占全球15%以上。
2010年与1949年相比,粗钢、原煤、发电量由15.8万吨、0.32亿吨、43亿千瓦时分别增加到62695.9万吨、32.4亿吨、42065.4亿千瓦时(全口径为42280.1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968倍、101倍、983倍。
成都市产业经济分析
成都市产业经济分析一、成都市地区经济总体情况1.地区生产总值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005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8.9%,2010年-2014年保持较快速增长。
2011-2014年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增速有明显回落。
2015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51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2014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0.8 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61.1 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24.7 亿元,增长8.6%。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区域经济主导,第二产业产值增长明显。
3.CPI与居民收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比上年上涨1.3%。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烟酒类下降1.4%,衣着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5%。
近年来,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明显提高,CPI增速下降至2014年的1.3%,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中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自2011年-2014年高于城镇军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4.投资结构成都市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其中民间投资完成3740.8 亿元,增长2.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3 亿元,下降1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12.2 亿元,下降13.2%,其中工业投资1402.7亿元,下降1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50.9 亿元,增长8.6%。
分行业看,制造业完成投资1263.9 亿元,下降14.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完成投资548.9 亿元,下降17.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720.7 亿元,增长60.8%。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光电显示六大产业集群。
目前,在国家科技部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列中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第四位,中西部高新区第一位。
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十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2009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370.4亿元,增长28.8%,其中工业投资193亿元,增长45%;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4亿元,增长2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成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4.2亿美元,增长35.2%,继续居中国中西部(含东北)出口加工区第一位。
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2010年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开局之年。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天府新城建设等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推进落实。
1—6月,完成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29.3%;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86.3亿元,增长6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2亿元,增长30.1%;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356.4%;到位外资4.79亿美元,增长85.9%。
四川省和成都市近十年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002
5890
2003
6623
2004
7895
2005
8721
2006
10613
2007
2032
12963
2008
15495
2009
17339
2010
2483
21012
2011
21026
9491
26119
表二:成都市产业经济情况 单位:亿元
成都市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002
598
16171
2003
17914
2004
168
1022
20625
2005
2371
1181
22374
2006
2750
1213
24923
2007
1504
26428
2008
3901
30702
2009
337
2233
34996
2010
39522
2011
48714
表三: 四川省、成都市2002年—2011年主要指标汇总表
项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常驻人口
四川省
万人
万人
万人
8750万人
8169万人
8127万人
2012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全市经济社会呈现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8.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90.6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0.3亿元,增长11.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624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4.3∶46.6∶49.1。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税收收入571.6亿元,增长17.3%。
全年公共财政支出982.3亿元,增长15.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9.2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2.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4.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烟酒及用品上涨3.4%,衣着类上涨11.6%,交通与通信下降0.7%,居住类价格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6%。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2%。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其中种植业294.0亿元,增长5.2%;牧业实现产值244.6亿元,增长1.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6.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9万公顷,减少1.8万公顷。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0年,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运行良好的大环境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工作部署,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5.1:44.7:50.2。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0%;其中税收收入372.2亿元,增长31.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75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为433.7万人,增加24.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8.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2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3.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9%,烟酒及用品上涨1.4%,衣着类下降5.5%,交通与通信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4%。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8%。
年末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2.6点和135.2点,分别较上年末提高10.6点和11.0点。
三大变化展现四川成都城镇居民富裕生活
三大变化展现四川成都城镇居民富裕生活◎张霞摘要:本文梳理了成都城镇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共同富裕迈进的历程,从居民收入渠道多元、膳食结构科学营养、交通通信日新月异等视角,展示70年来的居民生活巨变。
关键词:城镇居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70年来,勤劳智慧的成都人民,摆脱贫困,迈向了富裕。
到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128元,与1951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80.43元相比,收入增长522.8倍,年平均增长9.8%,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增长5.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312元,与1954年的居民生活费支出138.48元相比较,增长196.2倍,年平均增长8.6%,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增长4.6%。
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61年建国后最高的69.4%下降到2018年的33.0%。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成都城镇居民生活已处于富裕水平。
城镇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共同富裕迈进1.人民生活稳定改善时期(1949-1957年)成都解放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期,从1953年开始施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社会逐步稳定,市场开始复苏,物价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成都作为“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以初步改善。
在这期间,城镇居民开始走出贫困,向低层次温饱型社会发展。
195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4元,与1951年相比,增长1.79倍,年平均增长18.7%。
同期,居民消费支出也稳定增长,1954年与1957年相比,消费支出从138.48元增加到217.44元,增长57.0%,年平均增长16.2%。
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善,恩格尔系数从55.1%下降为54.6%,居民人均每天摄入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等基本接近国家规定标准。
2.人民生活水平波动徘徊时期(1958-1976年)1958-1976年,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及十年“文化大革命”,成都的社会经济也在曲折中发展。
成都独大,四川能发展?
成都独大,四川经济何去何从?文:胡大春近日查看2012年经济数据,得知四川省2012年GDP为23849.8亿,居中国各省第8位,按说四川省地大博,人口众多,国家支持力度大,增速也快,但为什么仍远远落后河南、河北等在经济上毫无亮点的省份,与湖北、湖南相差无几?在进一步的数据对比中发现,四川资源过度集中在成都,四川的发展也过于依赖于成都。
2012年成都的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为8138.9亿、5890亿、781亿,都约占四川全省三分之一,而成都人口约1044万,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12%和2.5%。
因此资源集中程度,全国最高,因此可以认为资源的过度集中阻碍了四川整体经济发展。
我们看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省的经济分布。
在广东,广州和深圳在伯仲之间,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中分居3、4位,其后的佛山(第13位)、东莞经济(第22位)都不弱。
在山东,青岛、烟台和济南鼎足而三,GDP城市排名分居第12、20、23位,相差不远。
在浙江,杭州(第9位)和宁波(第16位)双雄并立,温州、绍兴等紧随其后,在江苏,苏州(第6位)独霸一方,但无锡(第10位)、南京(和第14位)不惶多让。
与四川比较接近的是湖北,经济集中度也远不及四川,襄阳和宜昌GDP都超过武汉的三分之一。
在四川,除成都遥遥领先以外,其后的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在全国排名都在120位以后,成都的GDP是第二名的六倍多,比第二名到第七名的总和还要多。
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仅靠成都怎能发展。
四川省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提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多点就是通过5年时间,有一批市或州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另一批则达到1500亿左右,而多极要培育四大城市群,发展五大经济区,希望解决一城独大,找到新的增长极。
此提议一出,获得四川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其实这些赞扬仅仅是政治上的歌功颂德而已。
经济过度集中,四川很难发展,而经济过度分散,四川更难民展。
四川省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四川省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对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做出全面梳理,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理解,洞悉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第一节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 (1)第二节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一、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5)一、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三、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5)四、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9)一、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二、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三、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9)四、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表2: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成都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表21: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成都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8: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5)表29: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成都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6: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9)表37: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成都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22第一节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成都市统计公报
成都市统计公报【篇一:2013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号:t|t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网易微博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4年4月26日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08.9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81.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74.2亿元,增长8.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3977元,增长9.3%。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9∶45.9∶50.2。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665.7亿元,增长16.5%。
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162.6亿元,增长20.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8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10.1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8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0.6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2.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3.1%(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烟酒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3.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0%。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与上年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8%。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其中,种植业308.2亿元,增长6.9%;牧业235.1亿元,下降0.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5.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0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9.8万公顷,减少1.2万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12601.23
2216.15
5823.39
4956.13
867.26
4561.69
15495
2009
14151.28
2240.61
6711.87
5678.24
1033.63
5198.8
17339
2015.2
7326.4
1295.6
5850.4
21012
1504
1173.4
330.6
1584.9
26428
2008
3901
270.2
1816.7
1479.4
337.3
1814.2
30702
2009
4502.6
267.8
2001.8
1664.8
337
2233
34996
2010
5551.3
285.1
2480.9
2062.8
418.1
2785.3
39522
2011
2011
21026
2983.5
11027.9
9491
1536.9
7015.3
26119
表二:成都市产业经济情况 单位:亿元
成都市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002
1663.2
140.2
758.1
598
160.1
764.9
16171
2003
1870.8
153.2
7385.1亿元
8637.8亿元
10505.3亿元
12506.3亿元
14151.3亿元
16898.6亿元
21026.7亿元
成都市
1663.2亿元
1870.8亿元
2185.7亿元
2371亿元
2750亿元
3324.4亿元
3901亿元
4502.6亿元
5551.3亿元
6854.6亿元
旅游收入
四川省
380.2亿元
475.6
2510.3
7895
2005
7385.1
1481.14
3067.23
2527.08
540.15
2836.73
8721
2006
8690.24
1595.48
3775.14
3144.67
630.47
3319.62
10613
2007
10562.39
2032
4648.79
3921.41
727.38
3881.6
4亿美元
5.1亿美元
2.9亿美元
3.5亿美元
5.9亿元
成都市
国内
163亿元
174.1亿元
216.8亿元
272.5亿元
324.1亿元
395.4亿元
363.6亿元
485.2亿元
584.6亿元
776.4亿元
国际
1.44亿美元
1亿美元
1.4亿美元
1.8亿美元
2亿美元
2.6亿美元
1.7亿美元
2.4亿美元
2.9亿美元
6854.6
327.3
3134.9
2610.8
533.1
3383.4
48714
表三: 四川省、成都市2002年—2011年主要指标汇总表
项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常驻人口
四川省
8676.3万人
8700.4万人
8724.6万人
566.2亿元
721.3亿元
979.6亿元
1217.3亿元
180.7亿元
1472.5亿元
1886.1亿元
2449.2亿元
国内
363.6亿元
408.4亿元
542.3亿元
695.7亿元
947.6亿元
1179.9亿元
1452.8亿元
1862亿元
2410.6亿元
国际
16.6亿元
1.5亿美金
2.9亿美元
3.16亿美元
859.1
670.4
188.6
858.5
17914
2004
2185.7
168
1022
789.7
232.3
995.7
20625
2005
2371
182.3
1007.7
757.3
250.3
1181
22374
2006
2750
193.4
1213
926.8
286.2
1343.6
24923
2007
3324.4
235.5
4.6亿元
旅游人数
四川省
7284.6万人次
8448.6万人次
11522.2万人次
13270.3万人次
16720.8万人次
18740.6万人次
3360.7万人次
21985人次
27204.9万人次
35164万人次
国内
7217.9万人次
8403.5万人次
11425.6万人次
13164万人次
16580.6万人次
18569.7万人次
2.19亿人次
2.71亿人次
3.5亿人次
国际
66.7万人次
45.1万人次
96.6万人次
106.3万人次
140.2万人次
170.9万人次
85万人次
104.9万人次
163.97万人次
成都市
2809万人次
2866.3万人次
3256.2万人次
3669.6万人次
4061.7万人次
4332.2万人次
8750万人
8169万人
8127万人
8138万人
8185万人
8042万人
8050万人
成都市
1028.48万人
1044.3万人
1059.7万人
1082万人
1103.4万人
1257.9万人
1270.6万人
1286.6万人
1404.6万人
1407.1万人
GDP
四川省
4875.1亿元
5456.3亿元
6556亿元
四川省和成都市近十年主要经济指标
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四川省、成都市近10年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与民航局相关专家联系,在其指导下,从中选取了常驻人口、GDP、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大等指标进行统计,详见下表一、二、三。
表一: 四川省产业经济情况 单位:亿元
四川省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002
4725.01
1047.95
1733.38
1372.64
360.74
1943.68
5890
2003
5333.09
1128.61
2014.8
1604.49
410.31
2189.68
6623
2004
6379.63
1379.93
2489.4
2013.8
4155.4万人次
5565万人次
6818.5万人次
967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