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门诊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医院品管圈汇报书比赛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PDCA品管圈汇报PPT 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

儿科PDCA品管圈汇报PPT 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

(二)改善前的柏拉图
输液外渗不良现象柏拉图
25
100%
90%
20
80%
70%
15
60%
不良数
10
50% 40%
累计不良比率
30%
5
20%
10%
0
0%
不良数
穿患刺儿穿拔部与材应刺针位家料用技按固长小质刺术压定合巡儿量激有方方作视解不性待法法性不剖合药提不不欠及因格物高当当缺时素
不良项目
(三)结论
• 患儿与家长合作 性欠缺
工作量大
连班 人员少
灯光暗
夜班
地(环境)

方法不当

不稳固
穿刺部位固定 输液结束处理不当
按压方法不当
留置针封管不当 留置针质量不合格
材料
刺激性药物 酸碱性药物
药物因素
扩血管药物

巡视不及时
输液过程护理不当 家属意识欠缺
输 液外 渗
小儿解剖因素 血管因素
反复穿刺的血管
注:绿色字代表大要因;蓝色字代表中要因;红色字代表小要因;红色加 粗部分为选出的重点要因。
圈能 力
36
总分 选定 138
34 126
36 140 * 34 130
34 126 34 134
(二)本期活动主题
通过投票选举,本期活动主题定为:
对院方而言:保证输液安全,减少输液外 渗,必将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和 信任度,从而提升医院整体品牌形象。
对患者而言:减少输液外渗,实现输 液安全,顺利完善诊疗过程,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
(三)圈徽的意义
圈徽的意义: 大手代表护士, 小手代表患儿, 大手和小手牵 在一起构成了 爱心,心型表 示我们用真心、 爱心、耐心、 细心来真诚的 对待每一位患 儿。

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PPT课件

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PPT课件
保障患者安全
液体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感染等严重后 果,降低发生率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
3
促进医疗技术进步
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和掌 握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
液体外渗的危害
感染风险
外渗的液体可能成为细菌、病 毒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增加感 染的风险。
静脉血栓
外渗的液体可能刺激静脉壁, 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血液回流 。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在输液过程中,应遵循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合理安 排输液顺序,避免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 。
加强输液监护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密切观察 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液 体外渗。
04
液体外渗的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液体外渗的认知
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
汇报人:xxx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 • 降低液体外渗的策略 • 液体外渗的预防措施 •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 降低液体外渗的实践经验分享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提高医疗质量
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是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指标 ,有助于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 度。
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教育
02
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充分认识到预防液
体外渗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主动性。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03
设立专门的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
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05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液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断开输液器与针头 或留置针的连接。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02
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较高,给患 儿带来痛苦,增加家长负担,影 响治疗效果。
目的与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对静脉 输液外渗的认识和处 理能力,减少外渗发 生。
降低医疗纠纷风险, 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保障患儿安全,减轻 患儿痛苦,提高治疗 效果。
02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患儿因素
01
02
03
血管因素
患儿血管较细、脆弱,容 易发生破裂,导致外渗。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 件
汇报人: 2023-12-22
目录
• 引言 •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 • 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的策略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未来展望与持续改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药物通过输液 通道漏出血管外,渗入皮下组织 ,引起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 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
06
未来展望与持续改进
技术进步对降低外渗率的影响
智能输液系统
01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输液状态,及时发现外渗
等异常情况,有效降低外渗率。
新型敷料和封闭式固定技术
02
开发具有高吸水性、低过敏性的新型敷料,以及更牢固的封闭
式固定技术,减少外渗发生。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输液图像,自动识别外渗等异常情况,
度。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降低外渗率的医院案例
案例一
某儿童医院通过实施严格的培训 计划和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成功 将静脉输液外渗率降低到1%以下 。
案例二
某大型综合医院采用先进的输液 管理系统,结合医护人员的专业 培训,显著减少了输液外渗事件 的发生。

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品管圈护理课件

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品管圈护理课件
品管圈护理的实践结果需要经过科学 评估,以客观地反映其效果。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01
02
03
04
继续推广品管圈护理在新生 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
率和应用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品管圈护理意识和技 能水平,推动品管圈护理的 深入发展。
进一步研究品管圈护理在新 生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具体 应用方法和技巧,不断完善
03
总结词:反馈改进
04
详细描述:建立反馈机制,鼓励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上 报,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和优化,不断完善降低外渗率的措施。
05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 外渗率中的应用与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
确定问题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 确定新生儿静脉输液外
渗率较高的现状。
增强团队协作
品管圈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 提升护士技能: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外 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时间成本较高
品管圈活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分析和实施。
总结词
选择合适工具
总结词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详细描述
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和输液需求,选择 合适的输液工具,如留置针、头皮针等, 以降低外渗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保证输液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易于固定、 不易移动的穿刺部位,如头皮、脚背等, 以减少外渗的发生。
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
总结词:专业培训 总结词:意识培养
和优化护理措施。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渗出发生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完整版本易修改)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渗出发生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完整版本易修改)

05 目标设定 11 检讨与改进
06 解析
12 下期主题
品管圈成员基本数据表
职务
辅导员 圈长
圈员
姓名
XX XX XX XX XX XX XX
年龄
46 43 30 29 29 25 25
学历
中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大专
侯选圈名
太阳圈 宝宝圈 希望圈 呵护圈 朵朵圈
圈名圈徽的来源
投票结果
2 0 5 0 0
希望圈
我们的圈名圈徽
圈名的寓意:希望圈意指儿童是 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
红色:代表我们的爱心,代表着 我们全体儿科护士团结奋进的精神。
黄色:代表着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意指医护 人员用双手呵护着祖国的未来。
蓝色:意指用我们蓝天般的胸襟,抚慰幼小的生命。
主题选定
1.降低患儿静脉穿刺失败率 2.提高健康宣教覆盖率 3.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破损 4.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发生率 5.提高儿科满意度 6.提高病房整洁度
主题评价题目
上级政策 重要性 可行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降低患儿静脉穿刺失败率
2

提高健康宣教覆盖率
3

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破损
3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发生率
3

提高儿科满意度
3

提高病房整洁度
3
3
2
1
3
11
3
2
1
3
12
3
2
3
3
14
3
3
3
3
15★
2
2
1
3
11
3
2

儿科品管圈成果汇报降低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率护理课件

儿科品管圈成果汇报降低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率护理课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护士的技能水平是影响静脉穿刺成功 率的关键因素,技能水平越高,穿刺 成功率越高。
经验积累
经验丰富的护士在面对不同情况时能 够灵活应对,提高穿刺成功率。
2023
PART 03
目标设定
REPORTING
目标
降低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率至10%以下。
目标可行性分析
通过培训护士提高技能水平,优化操作流程,加强团队协作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VS
品管圈的特点:强调团队合作、注重 全员参与、注重问题解决、注重持续 改进、注重创新和改进。
品管圈活动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成长
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小儿静脉穿刺 失败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 痛苦和家长焦虑。
通过品管圈活动,培养护理人员的团 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促进护理人员的专业成长。
提升医院形象
良好的护理服务可以提升 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和忠诚度。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通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减少医患矛盾,促进医患 关系的和谐发展。
2023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活动成果总结
提高了护士的静脉穿刺技能
通过培训和实践,护士们掌握了更有效的静脉穿刺技巧,提高了 穿刺成功率。
鼓励护士参加小儿静脉穿刺相关 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了解最新
技术和进展。
加强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
在穿刺前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穿刺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安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和配合度。

降低患儿输液渗漏发生率 问题解决型QCC成果汇报品管圈护理课件

降低患儿输液渗漏发生率 问题解决型QCC成果汇报品管圈护理课件
品管圈护理课件
• 问题陈述 • QCC活动过程 • 改进措施及实施效果 • 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计划 • QCC活动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CATALOGUE
问题陈述
定义问题
01
定义问题
02 具体化问题
03 设定优先级
问题的重要性
影响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降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增加医疗成本和资源浪费
选定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经验丰富的 护理人员担任圈长,负责整个品管圈 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数据收集与问题分析
数据收集
问题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改进措施的要求,制定具体 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措施的负
责人、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
培训与指导
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改进措施的
实施效果总结
01
培训和教育效果明显
02
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有效
03
工作流程的优化取得良好效果
CATALOGUE
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计划
当前挑 战
护理人员技能参差不齐 患者需求多样化 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未来计划与目标
加强培训和进修
引入智能化护理设备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与患者沟通
CATALOGUE
工具改进
01
技术更新
02
工具和技术的效果
03
改进措施三:工作流程的优化
工作流程梳理
对现有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流程优化方案
根据梳理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如简化流程、调整排班 等。
工作流程优化效果
通过工作流程的优化,护理工作更加顺畅,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 和时间浪费。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汇报人:2023-12-19•引言•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目录•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措施•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结论与展望01引言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但输液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导致药液外渗,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医院的外渗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课件旨在介绍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方法和策略,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引言 目的和背景02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会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皮下组织坏死。

局部组织损伤血管损伤感染风险增加反复静脉输液外渗会导致血管变硬、弹性下降,影响血管功能。

输液外渗后,局部组织容易继发感染,引起静脉炎、蜂窝织炎等疾病。

030201对患儿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需要医护人员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增加工作负担。

工作压力增加输液外渗可能导致患儿家长不满,引发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风险处理输液外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面临针刺伤等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静脉输液外渗会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下降处理输液外渗需要消耗医疗资源,如人力、物力等。

资源浪费频繁的输液外渗事件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降低患者信任度。

声誉受损03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患儿因素患儿年龄年幼儿由于血管较细,容易发生外渗。

患儿活动好动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外渗。

患儿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可能导致针头刺破血管,造成外渗。

穿刺技术不熟练或不当可能导致外渗。

穿刺技术医护人员巡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外渗。

巡视不足拔针时机不当可能导致外渗。

拔针时机医护人员因素某些药物如高渗性溶液、化疗药物等对血管有刺激性,容易发生外渗。

药物刺激性高渗透压药物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增加外渗风险。

药物渗透压血管质量差、弹性差、脆性增加等都可能导致外渗。

老年人或长期输液患者的血管可能硬化,增加外渗风险。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建立静脉输液外渗的监测制度,对发生的静脉输液外渗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
鼓励医护人员及时上报静脉输液外渗事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对静脉输液外渗事件进行定期总结和反馈,不断改进预防和处理措施,降低静脉输 液外渗率。
05
案例分享
成功降低外渗率的医院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三甲医院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加强护士培训,实施严格的输液监管制度, 成功将静脉输液外渗率降低到1%以下,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
定期对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外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并提供反馈 ,以提高其技能水平。
建立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制定标准的处理流程,指导护士在发生静脉输液外渗时如何正确应 对。
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和药物
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和药物性 质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如留 置针、钢针等。
选择对血管刺激小的药物,以 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
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血管较细, 且好动,更容易发生静脉输液外
渗。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对于提 高医疗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和家
长焦虑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目标
目的
通过本次课件,使医护人员掌握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方法 和技巧,提高护理质量。
目标
使医护人员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 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提 高对静脉输液外渗的认知和处理 能力。
避免在同一个部位反复进行静 脉穿刺,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
加强患儿和家属的宣教
向患儿和家属介绍静脉输液外渗的原 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其认知水 平。
鼓励患儿和家属及时报告静脉输液外 渗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指导患儿和家属在输液过程中如何正 确照顾静脉输液部位,避免外渗的发 生。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儿科PDCA品管圈汇报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课件

儿科PDCA品管圈汇报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课件
对在本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个 人或团队进行激励和表彰。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护士培训不足
护士在输液操作方面的培训不足, 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发生失误。
沟通与协作不畅
医护人员之间以及与患儿家长之间 的沟通协作不畅,影响护理效果。
Part
03
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的目标设 定
目标确定的依据与原则
依据
根据临床数据和经验,分析输液外渗 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原则
以改善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为核 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实现的目标 。
儿科pdca品管圈汇报降低 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课件
• PDCA品管圈介绍 • 儿科输液外渗现状分析 • 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的目标设定 • PDCA品管圈在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录
Part
01
PDCA品管圈介绍
PDCA的定义与特点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 行动四个阶段不断循环,持续改进工作过程。
数据收集
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评估
根据数据评估改进效果,找出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
处理阶段(A)
01
02
03
04
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本次PDCA品管圈活动的 经验教训。
标准化
将有效的改进措施标准化,形 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成果推广
将本次活动的成果在其他科室 或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激励与表彰
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 血管较细或血管弹性差等 原因,容易发生输液外渗 。
护士操作不当
护士在穿刺、固定针头等 操作中存在失误,导致输 液外渗。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PPT课件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PPT课件

03
输液管路连 接不当:输 液管路连接 不紧密,导 致液体外渗
04
输液器选择不 当:输液器型 号选择不合适, 导致输液过程 中出现外渗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渗透压过 高可能导致外

药物的酸碱度: 药物酸碱度不 合适可能导致
外渗
药物的稳定性: 药物不稳定可
能导致外渗
药物的配伍: 药物配伍不当 可能导致外渗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
演讲人
目录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 降低静脉输液外渗

防措施
理方法
率的培训与教育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20XX/XX/XX
操作不当
01
穿刺技术不 熟练:导致 穿刺失败或 穿刺部位错 误
02
输液速度控制 不当:输液速 度过快或过慢, 导致静脉压力 变化
汇报人:XXX
03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确保 穿刺成功
05
及时处理输液外渗,避免病情 恶化
02
仔细评估患儿静脉血管情况,选 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
04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及时发现输液外渗现象
选择合适的药物
D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外渗
C 遵循药物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外渗
B 避免使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减少外渗风险
静脉输液外渗的案例分 析和经验分享
静脉输液外渗的法律法 规和责任划分
培训方式
01
理论培训:讲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理论知识
02
实践操作:模拟静脉输液操作,让学 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0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静脉 输液外渗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降低输液外渗率》课件

《降低输液外渗率》课件
《降低输液外渗率》PPT 课件
提供独特而实用的信息,旨在帮助医生和护士降低输液外渗率。通过本课件, 您将学习到一些实际应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减少患者输液时的不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输液外渗率概述
了解什么是输液外渗率以及它对患者和治疗的影响。探讨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和相关症状。
影响输液外渗率的因素
探索一些主要因素,如静脉通道类型、注射速度、压力和位置等,对输液外渗率的影响。了解如何管理这些因 素以减少外渗。
常见的输液外渗管理方法
介绍一些传统的方法,如正确的针头选择、适当的注射技术和静脉通道固定 方法等,来管理输液外渗。
提高输液外渗管理的新技术和 创新方法
探索一些新兴的技术和创新方法,如自粘性静脉通道固定剂、输液外渗预测 算法和智能监测设备等,以提高输液外渗管理效果。
输液外渗管理的重要性和益处
强调有效的输液外渗管理对患者的益处,如减少不适感、提高治疗效果和降 低医疗风险等。强调医护人员的责任和重要性。
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正确的输液外渗管理方法如何应用于实际临床场景 中,以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总结和建议
总结本课件的主要内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在临床实 践中有效降低输液外渗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课件
经济损失
静脉输液外渗事件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如药品浪费、治疗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等。
对医院的危害
03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体重与营养状况
体重轻、营养不良的患儿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易发生外渗。
年龄
小儿皮肤娇嫩,血管壁薄,易发生外渗。
血管条件
患儿血管纤细、弯曲、弹性差,容易发生外渗。
全面、科学、系统的培训措施对于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具有显著效果。
总结词
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静脉输液外渗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培训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对于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视程度,提升静脉输液操作技能水平,从而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
详细描述
针对特殊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关键。
总结词
对于特殊病情如血管疾病、高渗性药物使用、肥胖患儿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选择合适的血管、使用适当的药物浓度、制定合理的输液计划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
详细描述
案例二:特殊病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总结词
多学科联合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中具有积极作用。
详细描述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如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等。通过多学科联合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措施,可以更全面地解决静脉输液外渗问题。同时,多学科联合还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穿刺部位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如头皮针、静脉留置针等,确保穿刺工具的质量和适用性。
穿刺工具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
穿刺方法
采用无痛技术进行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在皮肤上过多摩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组织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量指标
门诊患儿输降液低血外透过渗程发中患生者率低血(压%的)发生率的定义
=
发生外渗的患儿总数 输液患儿总数
×100%
注:专科监测指标
选题理由
对患儿而言 减少输液外渗,提升输液安全, 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节省 材料费用,提高家长满意度。
对护士而言 提升护士专业护理水平和综合 素养,增强工作成就感,加强 护士责任心。
主题选定——主题评价说明
选题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主题进行分别打分,经过筛选打分排序, 最终来确定主题,评价指标如下:
评价指标
分数 上级领导重视程度 可行性
迫切性
圈员能力
1
没听说过
不可行 半年后再说 需要多部门配合
3
偶尔告知
较可行 下次解决 需要一个部门配合
5
常常提醒
可 行 尽快解决 自行能解决
对医院而言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满 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对科室而言
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保证护理 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满意度, 为科室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活动计划表
What
When
Who Where
How
月份周数 步骤
2019年9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2月 2020年1月
主题选定——确定主题
主题评价题目
上级领导 重视程度
可行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序
选定
减少门诊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
31
31
33
25 120 1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27
23
23
23
96
3
提高患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21
25
21
23
90
4
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
29
27
27
23 106 2
备注:(1)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共7人参与选题过程投票;(2)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 1分最低,总分第一顺位为本次活动主题,为最应立即解决的问题。
现况 值
改善 重点
改善圈 能力
目标设定
项目
目标值
目标值计算公式
主题类别
0.37%
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改善能力×100%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
=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选题理由
输液外渗造成的重复穿刺是儿科注射室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小儿好动、不合作,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小儿静脉输液 时多发生药液外渗,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如处理不当,严重可导致静 脉炎、皮下组织坏死等。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是引起家长对护理 工作的不满意。
查阅文献
1、宗庆辉;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4,20(8),99—100 2、林淑恒;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5,1(21),88—89
职务 辅导员 圈长
圈员
姓名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年龄 职称
38 主管护师
36
护师
34
护师
29
护师
25
护师
32
护师
29
护师
21
护士
学历 硕士 本科 本科 专科 本科 专科 本科 专科
圈内分工 监督、指导、培训 计划组织 协调实施 记录资料 实施培训 核对资料数据 数据资料收集统计 幻灯制作
改善
穿刺及固定
重点
观察及巡视
结束
现状把握——查检方式
查检方式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收集时间 调查例次 外渗例次 外渗发生率
自制输液外渗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患儿液体外渗频次及原因
儿科注射室 2019.9.22-2019.10.21 4181例次 36例次 36/4181×100%=0.86%
现况把握
圈员人数:7 圈 长:
平均年龄:29岁 辅导员:
所属单位:儿科注射室 圈员:
主要工作:自发组织,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持续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
活动时间:2019年9月10日-2020年3月10日
守护圈全家福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某某
守护圈成员基本情况
圈能力
圈 员 刘明娣 周晓君 李文君 江 慧 王宝梅 魏菲菲 王 晓 合 计
自我评价 5
5
3
5
3
3
1
25
平均分 圈能力
评价说明
25/7=3.57 3.57/5×100%=71.4%
分数 1 3 5
圈员能力 需要多部门配合 需要一个部门配合 自行能解决
圈徽释义
手:护士的双手,服务的双手 心:护士的心、孩子的心,护患同心 手心相容:儿科护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富有 爱心的双手托起可爱又稚嫩的小手,为患儿 减轻痛苦,守护他们的健康与成长,呵护我 们的宝贝。
针对外渗例次进行数据分析,分类汇总
原因项目
发生例次
百分率
留置针相关工作不到位
12
护士观察、巡视工作不到位
10
护士穿刺护理技术不熟练
7
高危、高渗等刺激药物
4
输液器材选择不当
3
合计
36
33.3% 27.8% 19.5% 11.1% 8.3% 100%
累计百分比 33.30% 61.10% 80.60% 91.70% 100%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1 234 1 2 3 4 1 2 3 412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负责人
地点
品管工具
1 主题选定
儿科 头脑风暴
2 拟订计划
儿科
小组讨论 甘特图
3 现状把握
儿科
查检表 流程图 柱状图Fra bibliotek4 目标设定 5 要因分析 6 对策拟订
春节暂停
儿科 儿科 儿科
改善前柏拉图
发生例次
累计百分比
36
91.70%
32
80.60%
28
24
61.10%
20
16
33.30%
12
8
4
12
10
7
4
3
0
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根据80/20原则,我们将留置针因素、护士因素、穿刺技术因素作为本次整改重点, 改善重点值为80.60%。
小组讨论 头脑风暴
柏拉图 鱼骨图 冰山图
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
7
检讨与对策 实施
8 效果评价
9 标准化
儿科 儿科 儿科
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
柏拉图 雷达图
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
10 成果发布
儿科 小组讨论
备注:
计划用虚线
实施用实线
现状把握——与主题相关的流程图
输液医嘱
评估药物性质
评估患儿血管
NO
选择穿刺部位和工具 YES
降低门诊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
——儿科注射室守护圈成果汇报
目录 CONTENTS
01 品管圈成立 02 主题选定 03 活动计划拟定 04 现状把握 05 目标设定 06 解析
07 对策拟定 08 对策实施与检讨 09 效果确认 10 标准化 11 检讨与改进
圈的介绍
圈 名:守护圈
成立时间:2018年10月0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