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
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
第三节玻璃、陶瓷、水泥一、玻璃主要生产原料:设备:反应原理:,普通玻璃的成分:Na2SiO3、CaSiO3、SiO2熔合在一起而形的玻璃态物质(或Na2O·CaO·6SiO2)玻璃的性质物性:表面光滑、致密、硬而脆,没有固定熔点化性:性质稳定,但易被氢氟酸和强碱腐蚀玻璃为什么会被人工吹制成各种形状?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SiO2熔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主要成分是SiO2。
玻璃不是晶体,而是玻璃态物质,这类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个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在软化状态时,可被吹制成任何形状的制品。
几种常见玻璃简介普通玻璃因混有二价铁的化合物显蓝玻璃加入红玻璃加入化学仪器玻璃提高光学仪器玻璃加入玻璃加热到软化温度时急速冷却变色玻璃加入 r和微量光导纤维石英玻璃纤维(高纯度的)二、陶瓷原料:陶都:瓷都:生产过程:粘土-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成品性质: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彩釉:在普通釉料中加入一些,可制成彩釉。
用途:艺术品、餐具、建筑材料、化学仪器等三、水泥原料:、普通水泥的成分:硅酸三钙 3CaO.SiO2硅酸二钙 2CaO.SiO2铝酸三钙 3CaO.Al2O3生产过程:原料-研磨混合-煅烧(回转窑)- 加入石膏-成品性能:水泥具有性,水泥的等级越高,表示水泥的性能越。
石膏的作用:保存:水泥沙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四.玻璃和陶瓷的新发展1、光导纤维(主要成分)石英玻璃纤维能力非常强,所以又称简称许多根经过技术处理的光纤在一起就得到了。
光缆的性能优点:光导纤维的作用:2、高温结构陶瓷常见的特殊功能的陶瓷有铸铁铸造的发动机缺点:金属制品在高温时易损坏,必须高温结构陶瓷制造的发动机优点:工作温度能稳定在1300℃,由于,同时常见的高温结构陶瓷有:练习1、普通玻璃是(混合物、纯净物)。
玻璃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软化,制成工艺品等。
这是因为玻璃不是,而是一种物质,没有固定。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3章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经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仅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最终尿液运输到膀胱中排出体外。
最后的尿液大约只有1.5L。
那么,当人体内的水分含量异常时,我们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同学们联系生活经验会发现,当我们长时间不饮水或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会感到口渴并且尿量也会减少。
这就是人体在调节水平衡,机体是通过感知-调节-平衡这样的快速反应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旁栏思考题
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思维导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共73张PPT)
如果你从海南岛出 发,经琼州海峡,陆路 旅行到黑龙江漠河,那 么,你可以看到依次出 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绿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如果你从北京向西一直走到乌鲁木 齐,则会依次看见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F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E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D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热带稀树草原带(非洲)
热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呼伦贝尔)
寒带苔原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白桦树)
高山草甸(香格里拉纳帕海)
极地冰原带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具体表现: (1)地带性自然带缺失 例如:南半球无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非洲大陆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例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西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 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约束 例如:南美洲安第 斯山脉西侧自然带紧逼海岸 (4)自然地理景观的斑块状分布 例如:绿洲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地域分异具有有序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地理 纬度位置 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 气候
土壤
陆 成带状
地
自
然 带
一定宽度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课件
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
2. 蝾螈受精卵 横缢实验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
3. 变形虫切割 及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 伞藻嫁接与 核移植实验
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材料1和材料4分别说明了生物的 性状 、形态结构 都是 由 细胞核 控制的, 细胞核 是 遗传 的控制中心。
① 死亡
② 正常生活
有核部分
一段时间后
③ 死亡
取出核
植入细胞核
④
正常 生活
从该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资料4: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伞藻嫁接试验
伞藻核移植试验
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有关?
细胞核
伞藻
帽 柄
假根(内有 细胞核)
菊花形帽伞藻
伞形帽伞藻
P53-54
1、细胞核由哪几部分组成? 它们的作用 各是什么?
DN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染色质
蛋白质
染色体
DN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DNA+蛋白质=染色质
高度螺旋、缩短变粗 染色体
解螺旋,恢复细长丝状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 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动画
表格
点击按钮
(细丝状)
染色质
1
(圆柱状、杆状、棒状)
染色体
2
3
功能: 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式 B.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式 C.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式 D.不同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式
5.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科技的力量(科技提高了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能力)
■■水俣病事件 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大批精神 失常而自杀的猫和狗。1953年,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 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 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 高叫而死。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 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 个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 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 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 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讨论:
地球这颗“水的行星”,正面临着 严重的水危机……水的星球何以缺水?
自然原因:
淡水总量有限,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
a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增; b 、水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
c 、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
将代号填在下表:A、咸海面积缩小 B、气候变化 C、无节制的灌溉 D、物种灭绝 E、沙漠扩大 F、饮用水短缺 G、渔业衰落 H、失业问题 I、入湖水量减少
1、水资源的 数量 会影响经济活动的 规模 。
新疆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江南
资料:酿制茅台酒主要用赤水河的水,因为“赤水河水质好, 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 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 赞美赤水河。
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大多产生和发展 于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利用水资源的 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淡水资源缺乏的地区,人类 也能生存与发展。 活动: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1.定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1)A 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 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 、F 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 、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山谷风⎩⎨⎧白天:多吹谷风夜间:多吹山风2.海陆风⎩⎨⎧白天:多吹海风夜间:多吹陆风3.城市风:白天和夜间近地面风均从郊区吹向市区。
1.注意一些规律使用的前提。
例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成立。
2.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3.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有可能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4.地球表面比热容大的地方(如海洋),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地球表面比热容小的地方(如陆地),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在判断热力环流时,一定要关注相邻两地的比热容大小。
陆地<海洋(湖泊、水库)、裸地<绿地(林地、草地等)、沙漠<绿洲等。
5.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6.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城市中的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及空调等排放大量热量。
(2)城市中的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
(3)城市中的水面、绿地少。
(4)城市建筑物密集,热量不易散失。
[预习效果自测]一、判断题1.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温度和气压越来越低。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3.潮汐的形成
大潮和小潮各出现两次。大潮出现在朔和望的时候,即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小潮出现在上弦和下弦月, 即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前后。
4.潮汐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 一天中有两次张落现象 月变化: (1)太阳、月球与地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
高潮更高,低潮更低,潮差最大形成朔望大潮(每月农历的初一和十五)
解析:(1)读图可知,①附近有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②④附近有自南向北的北大西洋暖流, ③附近为自北向南的拉布拉多寒流,所以③附近最有可能出现来自北冰洋的冰山。 (2)甲—乙航线刚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和西风带影响的海域,受其影响,轮船往、返时间明显不 同。 答案:(1)C (2)B
随堂检测
例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 意航线。有人发现,沿甲和乙航线航行的轮船往、返时间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是受 ( )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信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1、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结合实例,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 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 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 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 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 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 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 (农历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教案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案例,如“如何分析和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分布”,引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概念。
•学生行为:观看案例,思考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应用场景。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概念。
(二)数据分析方法讲解(10分钟)
•教师行为:详细讲解数据分析的常见方法,如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预测性分析等,并展示各自的应用场景。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提出疑问。
•设计目的:确保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三)数据可视化技术(10分钟)
•教师行为: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和工具,如图表、图形、地图等,并展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展示。
•学生行为:学习数据可视化技术,理解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技巧。
(四)实践操作(10分钟)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Tableau等,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行为:动手操作,体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小组讨论(5分钟)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提出问题。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教学课件
6.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 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7.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叫作洋流。
8.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9.洋流对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和海洋环境污染都有显著影响。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速记·认知清单 1.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速越大,海浪越高,能量也越 大。 2.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 成的巨浪。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4.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人们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5.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 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 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
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 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 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___潮_汐____、洋流。
[特别提醒] 海水的运动通过影响海水温度的变化而影响盐度变化, 暖流使水温升高,盐度变高,寒流则使盐度变低。
【判断】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
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即海啸。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
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2.常见形式及影响
常见形式
成因
影响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共28张PPT)
解螺旋
染色体
(分裂期)
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细 胞
核仁 与某种RNA、核糖体形成有关
核
易被碱性溶液染
色 染色质:
DNA+蛋白质→染色高质度螺旋化,缩短变染粗色体 解螺旋,变细变长
染色质和染色体
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类型
在细胞核中,与其功能有关的最重要的 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这种物质位于什 么结构上?
口腔上皮细胞
神经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哪些细胞具有细胞核?? •有细胞核的细胞是否都只有一个细胞核?
真核细胞
绝大部分有1个细胞核,有的 有多个核
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 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资料一
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两栖动物)做实验,将
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植到白色美西螈的
三、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相通
结构:核膜、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等相互连接成 细胞内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细胞各部分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 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调控: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与外界的联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 换,与外界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资料1和4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资料2和3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 “控制 中心”-细胞
核
二、细胞核的结构
1.细胞核由哪几部分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核膜
核 膜染色 质核 仁核 双孔层膜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孔 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第三章 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
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高于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
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
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
溶液
马铃薯质量改变的百分率
甲
减少8%
乙
几乎没有变化
丙
增加3%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18-
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点四
解析:植物成熟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 水。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甲溶液中马铃薯质量减少,说明马铃薯 失水,甲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大于马铃薯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乙溶液 中马铃薯质量没有变化,说明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等于马铃薯细胞 细胞液的浓度;丙溶液中马铃薯质量增加,说明马铃薯吸水,丙溶液 中溶质的浓度小于马铃薯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所以有甲>乙>丙。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一
二
一、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1.扩散和渗透
方式 概 念
过程与结果
分子或离子从
高浓度处 扩散 低浓度处
向 使分子或离子分布 均匀 运动 态平衡
,直到动
的现象
渗透
水分子通过 半透膜 的扩散
水分子是从其分子数 相对较多 的一侧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盐类水解(粒子浓度大小比较)
3.两种物质混合不反应:
盐和对应弱酸(碱)等n混合溶液: 程度谁大显谁性; 程度大变小;程度小变大。 逆推也成立:显谁性谁程度大;变小程度大;变大程度小。
①2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溶液呈现酸性, 问1.混合后溶液的真实溶质? 1mol/LCH3COOH和CH3COONa
氨水中电离产生的很少量OH- 被盐酸中和, 故溶液中的真实溶质:很少量的NH4Cl 和大量过量的NH3·H2O,
故溶液呈碱性: NH4Cl=NH4++Cl- 量少,其弱离子水解忽略不计 NH3·H20 OH- + NH4+ 主要
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c(NH3·H20)>c(NH4+)>c(Cl-)>c(OH- ) >c(H+)
程度谁大显谁性; 程度大变小;程度小变大。 逆推也成立。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
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与NH3·H2O的混合溶液, 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c(NH4+)>c(Cl-)>c(NH3·H2O)>c(OH-)>c(H+); ③相应离子的水解大于分子的电离
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与HCN溶液的混合液,
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c(HCN)>c(Na+)>c(CN-)>c(OH-)>c(H+)。
又因为溶液呈中性:c(OH-)= c(H+) 所以:c(NH4+)= c(CI-)
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c(NH4+)=c(CI-)(溶质) >c(OH-)=c(H+)(水电离)
2.一酸一碱反应,其中一种有剩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② 一酸一碱反应后呈碱性(或酸性)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例3:c(H+)=1×10-4 mol/L的盐酸与c(OH-) = 1×10-4 mol/L的 氨水等体积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 解析:由题目可知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2、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3、细胞核①核膜:双层膜,外膜上附着着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②染色质: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携带遗传信息;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相对较大。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染色质与染色体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称为染色体(间期和末期)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前期、中期、后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细胞核中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是DNA,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习题一】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代谢和遗传物质忙存的主要场所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C.细胞核在细胞分裂间期消失分裂末期重现D.蓝藻能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有关,核孔越多的细胞,代谢越旺盛;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解答】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B正确;C、核膜和核仁在细胞周期的分裂前期消失,分裂末期重建,C错误;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D错误。
★★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
△ △
+1 +2
2Cu + S = Cu2S Fe + S = FeS(黑色) (黑色)
2、硫与氧气反应
0 点燃
S + O2 = SO2(蓝色) 蓝色)
+4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 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C. 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
0 点燃 +4
实验现象
S + O2 = SO2
硫作为还原剂
学以致用 一位同学做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打碎了, 一位同学做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打碎了, 水银剧毒,他应该怎么处理干净? 水银剧毒,他应该怎么处理干净? 他先将大个汞珠收集,碎珠撒上一层硫粉,过 一会儿再处理掉。这就是我们紧急处理洒 落水银的方法。请问他利用了硫的什么性 质?
1.硫与铁的反应 硫与铁的反应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发光发热, 剧烈燃烧,发光发热,生成黑色 固体。 固体。 反应放出的热能使反应继续进行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还原剂。
0 -2 △
Fe + S = FeS(黑色) (黑色)
氧化剂
交流讨论
写出氯气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氯气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 与硫和铁的反应有何异同。 与硫和铁的反应有何异同。
色 态 溶解性 溶沸点 同素异 形体
黄色或淡黄色 固体、 固体、很脆
不溶于水 微溶于酒精 易溶于CS 易溶于 2
不高
斜方硫、 斜方硫、单斜硫 等多种
人教生物必修1第3章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共23张PPT)
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溢实验
有核
无核 有核
蝾螈的
受精卵
横溢
不分裂
分裂
挤一个核到 无核的一边
开始分裂 继续分裂
发育(慢) 发育(快)
• 图中两胚胎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结论: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分裂、分化
资料三:变形虫切割实验
无核部分
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 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 再发生反应。
染色质 螺旋化、变粗、变短
[丝状]
分裂间期
解螺旋
染色体 [杆状]
分裂期
染色质
染色体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异同
染色质 染色体
相
成分
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同
特性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点
功能
DNA的主要载体
不
出现时期
不同
同
圆柱状
点
形态
细长丝状 或杆状
联系: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染色质
细胞核
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及 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 (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 交换和信息交流。
认识染色质
(1)成分 DNA+蛋白质→染色质 (2)特性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关于染色质 和染色体
染色质
蛋白质
DNA
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 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黑色美西螈胚 胎细胞
资料四:伞藻的嫁接及核移植实验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由“帽”、柄和假 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 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第3章 第3节 热力环流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基 础 清 单】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大气运动 (1)产生过程: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气温________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气间压的 ________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类型 ①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②水平运动:风。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 __冷__热_不__均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乙说: “那天我心情不错,和朋友们一起面朝大海彻夜长谈, 享受着海风拂面的舒感,很是惬意。”
听完他们的叙述,福尔摩斯说:“我已经知道谁说谎了,说谎 的就是凶手!”
(1)你认为凶手是谁?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并在下面示意图中画 出相关原理。
【答案】凶手:乙。判断依据:夜晚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风应该由陆地吹向海洋。
[解析]第3题,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②=④,可以看出等 压面②向上凸,说明同一高度②处气压高,④处气压低,对 应的地面是③处是高压,①处是低压;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 空的气压,所以四个点的气压值关系是③>①>②=④。第4 题,近地面③处是高压,①处是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③处地面遇冷空气收缩下沉,①处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①处比③处气温高;①处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等压面上的 气压值相同,即P②=P④。
2.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 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 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 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如 图PA<PB,PA<PC。
必修1第三章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资料4
伞藻嫁接实验与核移植实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资料4
伞藻嫁接实验与核移植实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资料4
伞藻嫁接实验与核移植实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资料4
伞藻嫁接实验与核移植实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资料3 变形虫切割 及核移植实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资料3 变形虫切割 及核移植实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资料3 变形虫切割 及核移植实验
解释数据
时间 细胞有核部分的 /d 存活个数 1 79 2 78 3 77 4 74 10 67 30 65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2
3 4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62
20 0
将表中的数据转换成为坐标折线图。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014年下学期
二、细胞核的结构
5 4 内膜 外膜 3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二、细胞核的结构
5 4 内膜 外膜 核孔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4年下学期
二、细胞核的结构
5 核仁 内膜 外膜 核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3.外力和内力 (1)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 (2)内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热身体验 1.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 力减小了 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 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 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 生变化
目录
4.视重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 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视重大小等于秤所受的拉力或压力. 特别提示:(1)物体超重或失重时,所受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与物体的速度没有 关系.
目录
二、解答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 当系统中各物体的_______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 加速度 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 质量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 _________,当整体受到的外力已知时,可用_____________ 求出整体的加速度. 2.隔离法 相互作用力 当求解系统内物体间__________时,常把物体从系统中“隔 离”出来,进行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目录
解析:选 C.设弹簧的弹力为 F,系统加速度为 a.对系统:F1 -F2=(m1+m2)a,对 m1:F1-F=m1a,联立两式解得:a= 2 m/s2,F=26 N,故 A、B 两项都错误,C 正确;若突然撤 去 F1, 物体 m1 所受的合外力为 26 N, a=13 m/s2, D 错误. 故
2fm+M 由①②联立可得:F= ,故 A 正确. M
目录
考点 3 传送带问题 例3 如图 3-3-9 所示,倾角为 37° ,长为
图 3-3-9 l=16 m 的传送带, 转动速度为 v=10 m/s, 动摩擦因数 μ=0.5, 在传送带顶端 A 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 m=0.5 kg 的 物体.已知 sin37° =0.6,cos37° =0.8,g=10 m/s2.求: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 A 滑到底端 B 的时间;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 A 滑到底端 B 的时间.
目录
2.(2013· 扬州中学模拟)如图 3-3-1 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 块完全相同的木块 A、B,在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运动,用 FAB 代表 A、B 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
图 3-3-1 A.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FAB=F F B.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FAB= 2 C.若地面是有摩擦的,FAB=F F D.若地面是有摩擦的,FAB= 2
目录
4.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由于重力产生的一切现象都不存在 了.例如,物体对水平支持面没有压力,对竖直悬线没有拉 力,不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液柱不产生压强,在液体中 的物体不受浮力等等. 特别提醒:1由物体处于失重或超重状态,可判断加速度的 方向为向下或向上,但并不能确定物体的速度方向. 2如果系统内有的物体向上加速,有的物体向下加速,此时 可考虑整体质心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系统是处于失重还是 超重.
目录
即时应用 1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 关系图线如图 3-3-2 所示,则( )
图 3-3-2 A.t3 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 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 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0~t3 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目录
解析:选 A.由速度图像可知,在 0~t3 内速度始终大于零,表 明这段时间内火箭一直在上升,t3 时刻速度为零,停止上升, 高度达到最高,离地面最远,A 正确、B 错误.t1~t2 的时间 内,火箭在加速上升,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火箭应处于超重 状态, 而在 t2~t3 时间由火箭在减速上升,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火箭处于失重状态,故 C、D 错误.
目录
即时应用 2 如图 3-3-3 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 m1=2 kg、 m2=3 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 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 F1=30 N,F2=20 N 的水平拉力分 别作用在 m1、m2 上,则( ) 图 3-3-3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50 N C.物体的加速度 a=2 m/s2 D.在突然撤去 F1 的瞬间,m1 的加速度为 4 m/s2
目录
【解析】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 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相对传送带向下匀 加速运动,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 -μcos37° )=ma 1 2 2 则 a=gsin37° -μgcos37° m/s ,据 l= at 得 t=4 s. =2 2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 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 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7° +μmgcos37° =ma1 mgsin37° +μmgcos37° 则有 a1= =10 m/s2 m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 t1,位移 为 x1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本节目录
基 础 再 现 对 点 自 测
要 点 透 析 直 击 高 考
考 点 探 究 讲 练 互 动
技 法 提 炼 思 维 升 华
知 能 演 练 轻 巧 夺 冠
基础再现对点自测
知识清单 一、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大于 ____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向上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的加速度. 2.失重 (1)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小于 ____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向下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等于零 _______的现象称 为完全失重现象.
目录
跟踪训练 2 (2012· 高考江苏卷)如图 3-3-8 所示, 一夹子夹 住木块,在力 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 f.若木块不滑 动,力 F 的最大值是( )
图 3-3-8
目录
2fm+M A. M 2fm+M B. m 2fm+M C. -(m+M)g M 2fm+M D. +(m+M)g m 解析:选 A.对整个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m)g=(M+m)a① 对 M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2f-Mg=Ma②
目录
(mg+Mg)-N=ma+M×0 2M+m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N= g, 2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2M+m N′=N= g. 2 【答案】 B 【规律总结】 (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既可以用隔离 法也可以用整体法解决;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也能用整
体法来研究.(2)用整体法时要分清内力、外力.
同学的体重为 650 N,A 正确;每次下蹲,该同学都将经历先 向下做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下)、后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上)的运 动,即先经历失重状态,后经历超重状态,读数 F 先小于体 重,后读数 F 大于体重;每次起立,该同学都将经历先向上 做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上)、后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下)的运动, 即先经历超重状态,后经历失重状态,读数 F 先大于体重、 后小于体重.由图线可知:C 正确,B、D 错误.
目录
跟踪训练 1 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 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 50 kg,电梯运动过程 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 3-3-5 所 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3-3-5
目录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g/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选 D.由题知体重计的示数为 40 kg 时,人对体重计的 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处于失重状态,实际人受到的重力并
图 3-3-6
目录
A.(M+m)g
2M+m B. g 2
2M-m M+2m C. g D. g 2 2 【解析】 法一:隔离法 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摩擦力 f,如图 3-3-7 甲 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①
图 3-3-7
目录
取木箱为研究对象, 受重力 Mg、 地面支持力 N 及小球给予的 摩擦力 f′如图乙所示,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N-f′-Mg=0② 且 f=f′③ 由①②③式得 2M+m N= g 2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2M+m N′=N= g. 2 法二:整体法 对于“一动一静”的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 牛顿第二定律列式为:
没有变化,A 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B 错;电梯具有向下的 加速度,但不一定是向下运动,C 错;由牛顿第二定律 mg- g N=ma,可知 a= ,方向竖直向下,D 对. 5
目录
考点 2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例2 如图 3-3-6 所示,质量为 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 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 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1 的一半,即 a= 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 2 力为( )
目录
【答案】 AC 【方法总结】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 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 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 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 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 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目录
考点探究讲练互动
考点 1 超失重现象的分析与计算 例1 (2013· 乐山一中高三质检)如图 3-3-4 所示是某同学站 在力板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