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上期中前集体备课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常见的安全标志2. 我国的气候特点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生命周期5. 水的性质与用途6. 空气的力量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8. 光的反射与折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特点、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声音与光的传播等概念。
2. 教学重点:安全标志的认识、水的性质与用途、空气的力量、声音与光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安全标志卡片、气候图、植物生长模型、动物生命周期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安全标志,引发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图片、实例进行生动讲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在校园内看到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描述我国的一种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3)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4)画出一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图。
(5)实验:探究水的性质与用途。
(6)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7)思考:声音和光是如何传播的?答案:(1)如:禁止通行、当心触电等,作用:保障师生安全。
(2)如:四季分明,影响: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4)如:蝴蝶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受科学1.2 玩中探究1.3 做个小小科学家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生长2.3 动物的适应性3.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与力3.1 物体的运动3.2 力的作用3.3 机械的应用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力的作用演示器材、光学实验器材录音机、投影仪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6.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表、关键词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注重逻辑性,突出重点、难点。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拍照记录,描述其变化。
第三章: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演示力的作用。
第四章:观察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画图描述。
2. 答案:第一章:观察记录表。
第二章:植物生长过程的照片和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
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知道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三、学具准备
小玻璃瓶、气球、水槽、铁钉、橡皮泥、泡沫塑料、皮筯、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继续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拿起一个小玻璃瓶),这是什么?
2、推测(把小玻璃瓶放入水中,手按在玻璃瓶上)放入水中它会出现什么现象?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上册)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备人
参与人员
综合组全体老师
备课主题
浮与沉
备
课
过
程
初稿讨论:
赵波老师
1、在改变橡皮泥沉浮状态实验中,可将改变物体的体积改为改变物体的形状,这样更容易让三年级学生接受。
2、橡皮泥遇水会变软,不太好操作,可将实验器材换为锡箔纸。
赵大雪老师
1、实验设计不错,将书本上的实验进行创新,整个活动思路清晰。
定稿形成:
浮与沉探究,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
师:知道改变大小和轻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那么,请同学们想办法来改变泡沬、橡皮泥、铁钉的沉浮。
生:利用准备的器材,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并记录于表内。
师:巡回指导。
附<改变物体沉浮的实验报告>
(在你使用的方法表格里画√,其他方法中写明使用方法)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摘要:教材分析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要容选编上贴近儿童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基础性、浅显科学活动作学生探究活动主题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整合,册教材教学目、重、难目从科学课特出发以“学生生活验”线切入到基础性、规科学探究活动,重学生平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让学生做做看看想想探究学习科学知识并做科学程学科学教材分析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要容选编上贴近儿童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基础性、浅显科学活动作学生探究活动主题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整合以学生生活验主要线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验”引领下容综合化让学生新教育理念下发展己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三年级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学生课堂上看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欠缺动手实验常常是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是玩完问三不知因针对这种情况学期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能力进行专门训练发展学生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志趣和能力学期要从抓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制作、种植、实验、调、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课件等创造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册教材知识系统和结构册共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六部分、科学我们身边(3)课以学生玩玩具生活验线展开拓展到了身边熟悉、常见事物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探究活动通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道理、我们怎么知道(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观察、认识”引领进步认识身边物体释观察到现象探其奥初步掌握科学探究基方法、步骤学生亲历科学提供把入门钥匙3、水科学(0)课以“学生对水已有认知”线通让学生了然界水分布、欣赏然界水体美丽、了水三态、认识水物体沉浮、认识水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程体验科学探究基手段和方法了、认识水特、天气与我们生活(59)课以“学生对天气亲身体验”线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识培养学生乐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情感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科学现象入手5、我们周围空气(0)课以“空气”探究对象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般性质知道空气主要组成成分了空气污染及保护体会到保护环境重要性6、研究与实践(3、)课以“学生对玩具认知”线引领学生尝试主运用已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生活形象、直观具体问题包括较简单器具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探究集科学科学探究故事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习得”、“拆分与组合”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思考、善动手实践科学态使学生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密切系册教材教学目、重、难目从科学课特出发以“学生生活验”线切入到基础性、规科学探究活动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主探究”三专题选择容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既重知识传授更探究能力培养使学生独立操作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志趣和能力重《我们怎么知道》、《水科学》、《天气与我们生活》、《我们周围空气》四单元难使学生以主体验手段以科学探究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程探究能力、情感态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⒈措施从学生探究性学习程入手以实验主社会实践辅力争让学生从亲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视频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程观察到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精神培养及程培养教改思路改变评价方法把学科评价容分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重学生平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让学生做做看看想想探究学习科学知识并做科学程学科学。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三年级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欠缺,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ppt课件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册书共22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2. 《动物的生活》常见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适应性3. 《身边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材料的再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运动方式及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3.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材料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材料的再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各种材料样品。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动物园为例,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以具体的动物为例,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通过分类游戏,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图。
观察周围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进行记录。
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特点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材料的分类。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吸收阳光、水分、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机物2. 动物的特点与运动方式特点:形态、生活习性、适应性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游泳等3. 材料的分类与特点分类:金属、塑料、纸质、玻璃等特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可塑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光合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4. 《物体的运动与力》:学习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和效果。
5. 《空气与我们的生活》:认识空气的重要性,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详细内容如下: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营养输送等。
3. 动物的适应方式:迁徙、伪装、共生等。
4. 物体的运动规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力的作用等。
5. 空气的性质和作用:组成、压力、浮力、呼吸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了解植物、动物、物体运动和空气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适应方式,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尺子、放大镜、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举例: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描述。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1) 科学探究方法:讲解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方法。
2) 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种子发芽、光合作用等。
3) 动物的适应方式:讲解迁徙、伪装等。
4) 物体的运动规律:学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5) 空气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空气的组成、压力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
1)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
2) 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教案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物质和能量的特点和转化。
2. 理解物质和能量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2.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1.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2.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难点1.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塑料袋、水杯、温度计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到的内容:所接触到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2. 学习新知呈现物质和能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解释。
3. 实验探究a. 实验一:将热水和冷水倒入两个塑料袋中,然后将两个塑料袋放入一个水杯中。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发生了什么现象。
并请学生思考:热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什么转化?b. 实验二:将一个装有冷水的杯子和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放在同一个房间内,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请进行观察实验并描述发生了什么现象。
并请学生思考:冷水和热水之间发生了什么转化?4.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5. 讨论和展示邀请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其他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否也发生了转化?请举例说明。
七、达标检测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辨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八、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
教案二: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小木块、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第3章《多样的物质》:认识不同种类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第4章《力和运动》: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学习卡片、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实例、图片等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章节内容:列出各章节主题,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列举三种不同物质,并描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探究能力。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和预测天气。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重点:观察和描述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认识天气现象,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天气预报资料、环保宣传册。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尺子、天气符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 例题讲解:以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6. 天气环节: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预测天气。
7. 环保教育:通过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动物的生存技巧与适应环境捕食、防御、繁殖、迁徙3. 天气变化观察方法、预测技巧4. 人与自然环保意识、相互依存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 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3. 每天关注天气预报,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学会分析天气现象。
4.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植物、动物、天气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开展天气观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三上科学集体备课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
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证实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的工具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并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解释;意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
教学
资源
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分别是《科学在我们身边》、《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科学在我们身边》主要是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来的问题多;《玩具里的科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单元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按排课时共计8课时:
4、怎样认识物体---1课时
5、给文具分类-----1课时
6、哪杯水热-------2课时
7、水温的变化-----1课时
8、哪杯水多-------2课时
9、有趣的不倒翁---1课时
修改
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1、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提高他们积极活动的兴趣。
单元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如尺子)对物体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表
周次 起讫日期
一
8.28-9.1
二
9.4-9.8
三
9.11-9.15
四
9.18-9.22ຫໍສະໝຸດ 五9.25-9.29
六
10.2-10.6
七 10.9-10.13
八 10.16-10.20
九 10.23-10.27
十 10.29-11.2
十一 11.5-11.9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6加快溶解
1.7混合与分离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2.1感受空气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2.3压缩空气
2.4空气有质量吗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有多少
机动复习
2.6我们来做“热气球”
2.7风的成因
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3.2认识气温计
3.3测量气温 3.4测量降水量
3.5观测风
3.6测量云 3.7测量我们的天气日历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机动复习
全面复习
备课教师
王xx 王xx 王xx 王xx 冀xx 冀xx 冀xx 冀xx 冀xx 杜xx 杜xx 杜xx 李xx 李xx 李xx
陈xx 陈xx 陈xx
十二 11.12-11.16
十三 11.19-11.23
十四 11.26-11.30
十五 12.3-12.7
十六 12.9-12.13
十七 12.16-12.20
十八 12.23-12.27
十九 12.30-1.3
二十 1.6-1.10
教学内 容
1.1水到哪里去了 1.2水沸腾了
1.3水结冰了
1.4冰融化了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了解天气,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天气的初步概念、天气观察的方法、天气图标的认识等知识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天气的关注程度不同,对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初步概念,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天气。
3.帮助学生认识天气图标,了解天气图标所表示的意义。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初步概念和天气变化的特点。
2.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天气观察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天气的概念和图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天气观察的工具,如天气预报手册、天气图标卡片等。
3.准备教室内的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关心天气吗?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极端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暴雨、干旱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手册或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天气的初步概念,如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分类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表格式)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新授
总第( 3)课时
课 题
我看到了什么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韩旭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教学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植物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具学具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观察记录纸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认识、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设计的。(现行课标中的生命世界内容)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看书了解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观察的目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课时安排
1、我看到什么————1课时
2、校园的树木————1课时
3、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讨论交流: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
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1.1《有趣的现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科学现象。
1.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对生活的作用。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2.1《我们的生物朋友》: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2.2《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3章《多样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1《物质的状态》:认识固态、液态、气态。
3.2《物质的变化》: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物,珍惜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图表: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
绘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图。
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举例说明。
2. 答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分析:如水沸腾、植物向光性等。
生物与环境关系图:如植物与阳光、水分的关系。
物质状态变化:如冰融化、水蒸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期科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态系统与食物链人类对环境的影响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与地表特征天气与气候宇宙的组成与恒星4. 第四章:技术与创新简单的机械原理电子产品的组成与功能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5. 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观察与实验假设与推理数据收集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成果,评估其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课程教材。
2. 实验器材: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科学网站和在线教学资源。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七、教学计划1.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2课时)课时分配:第1课时讲解物质的基本组成,第2课时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3课时)课时分配:第1课时讲解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第2课时讲解生态系统与食物链,第3课时讲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2课时)课时分配:第1课时讲解地球的结构与地表特征,第2课时讲解天气与气候、宇宙的组成与恒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学科期中前集体备课三年级上学期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简析本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课程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我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之旅。
二、教材主要特点:1.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三年级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个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两个方面,分别以大树、树叶、蜗牛、蚂蚁和水、各种液体、纸等为学习研究的对象。
不仅如此,教材还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重视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语言、版式及绘图上体现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使教材“学生能够愿意看,教师能够教”。
这种注意从小学生现有经验出发,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编写和方式选择,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尝试性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2.以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三年级学生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发展水平,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材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虽然各单元学习内容不同,观察对象各异,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步骤、有计划发展。
三、教材目标: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
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亮亮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试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学期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需要加强和培养小组中有好合作的意识,几级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
在本学期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概念图和图表来记录和表达所得到的信息。
四、教材重、难点:1.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学生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
五、教法、学法: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要指导学生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教师要指导学生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探究中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使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在教学本册时,教师要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书;在组织学生开展每个探究活动时要围绕科学概念进行;在进行演示、观察、实验时,要选择符合教材设计意图的本地常见的实物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植物一、单元内容分析: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习,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实际上,第二单元动物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两者是一致的。
二、单元目标:科学知识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4.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5.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6.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能力培养1.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植物。
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三、单元重、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水葫芦、金鱼藻、狗尾草、多种植物的叶的图片、放大镜、塑料尺、蜡笔、水槽等。
五、教法、学法: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六、课时数:9课时第二单元动物一、单元内容分析:教材选用的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所及的内容对象,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但不是惟一载体。
可以是蜗牛,也可以是田螺,可以是蚂蚁,也可以是别的昆虫。
蜗牛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认识蜗牛,这没有多大意义,真正意义在于以课堂上指导孩子们观察蜗牛的活动,使他们获得观察动物的经历,以此来影响他在课外自己来寻找另外一种小动物的活动;送蚂蚁回家活动中,蚂蚁的家在哪里?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观察和发现;观察蜗牛壳,学生提出我的头旋儿是左旋还是右旋、排水时旋涡是左旋还是右旋的等新问题……这是我们科学教育所期待的迁移,要给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以鼓励。
因为不管是孩子的观察还是成人的科研领域,正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引领着观察研究活动向着更深入处、更广阔处拓展的。
二、单元目标:科学知识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能力培养1.饲养一种小动物。
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动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2.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5.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三、单元重、难点:1.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
四、教学准备:1.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简单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学生参考。
2.PPT课件,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四种小动物的一生的图片或者运动、觅食的视频。
3.四种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饲养箱(或广口瓶)、饲养盒、鱼缸、金鱼藻、放大镜、泡沫塑料、盘子、玻璃杯、菜叶、青瓜、西红柿、面包片。
五、教法、学法:《动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六、课时数: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