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六数下册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六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丽华老师记录人:李晓婷老师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校六年级数学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六数下册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六数下册的教学。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六数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张丽华老师首先介绍了本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随后各位老师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经过讨论,老师们达成共识,确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
-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 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落实集体备课成果,本次活动安排了张丽华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公开课的主题为“分数的意义”。
张老师以“蛋糕分蛋糕”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张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观课后,老师们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大家认为,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加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等。
3. 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环节,各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在六数下册的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
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集体备课 记录表
1、目前某市汽车保有量是185万辆,如果每辆汽车平均每天行驶30千米,平均每千米排放二氧化碳170克。
(1)这些汽车平均每天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吨?
(2)该市市政府在“洗城净天”活动中实行单双号限行,按照每天约有一半的汽车停止运行来计算,一年(按照365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多少万吨?
针对性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综合与实践
重点
难点
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数的运算、统计等知识解决求汽车尾气排放量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一、自主探究
出示例题1,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以及他们的想法并用他们会的方法计算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例题2,用调查表格表示资料中的信息会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又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三、整理提升
通过孩子的交流和探索发现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耗费能源,排放尾气,不环保。妈妈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相对于爸爸更加环保;而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最环保。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六下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六下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六下数学在进行备课过程中,我们六名老师组成备课组,共同商讨备课内容,制定备课计划,共同分工合作完成备课工作。
下面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目标:1.能够理解和解答六下数学中涉及的各种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备课内容:六下数学第一章,整数运算备课步骤:1.确定备课材料本章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整数的概念、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法、表达式的加减和乘法。
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教辅和其他辅助材料。
2.制定备课计划备课组成员商讨了备课计划,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备课计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1)预习:备课组成员提前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为备课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分解。
(3)教学重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重要知识点。
(4)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好本次备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具、幻灯片等。
(6)课堂组织:确定本节课的课堂组织方式和学生活动形式。
3.分工合作,制定备课活动备课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和兴趣进行了分工合作,制定了备课活动。
主要备课活动如下:(1)热身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
(2)新知引入: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引入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并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3)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教具或教材上的例题、案例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4)示范演示:找两名学生上台示范如何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示范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5)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并进行课堂讨论和答疑。
六下数学教研活动的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通过教学观摩和评课议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组织全体六年级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本次备课的主题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研组长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教材内容,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接着,各位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2)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性质?(3)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教师们形成了以下共识:- 利用直观教具,如分数条、图形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公开课的主题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一课时。
公开课上,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分数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象。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3. 评课议课公开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
首先,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反思,分析了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公开课进行了点评。
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参与度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3.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二、认识圆柱。
1.拿一个圆柱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①圆柱一共有几个面?
②上、下两个面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叫什么面?这个面有什么特点?
④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柱物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节《统计与概率》集体备课 记录表
2.加强对统计和概率相关知识内在意义的理解。
3.加强对不同统计图特征的认识。
4.引导学生在统计活动中梳理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5.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实验,使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
6.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主备人)
判断
1.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长的直条表示600吨,那么表示1800吨的直条应画6厘米。()
5.折线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低或长短表示数量多少的图形。()
6.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7.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
8.为了解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适合选用条形统计图。()
9.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这一组数据就没有中位数。()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统计与概率
重点
难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梳理本领域的总体内容,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复习形式(如提纲的形式、图表的形式等)进行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六年级数学备课组的老师准时聚在一起,讨论最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体研讨商量解决策略。
一、针对教材中没有出现概念等问题,共同整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一)、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2、圆柱的侧面:圆柱的周围是一曲面,叫做侧面。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用字母表示:S=CH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4. 圆柱的体积:把圆柱体的底面分成许多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体切开再拼起来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
分成的扇形越多,拼起来越接近于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体的高。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则圆柱的体积为:V=SH(二)圆锥的特征1. 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用h表示。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锥形容器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形容器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三分之一,即V=1/3SH二、针对最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研讨(一)出现的问题:1、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圆柱的体积公式混淆。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圆柱的体积公式,前者是底面的周长×高,后者是底面的面积×高。
学生学习了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当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与前公式混淆。
2、圆柱的体积公式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混淆,后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在教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们虽然通过课件进行了演示,还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了现场操作。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初稿)
一、想象导入。
1.师:将一根绳子看作一条线段,一个小球看作一个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绕其中的一条边,形成了什么物体。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是圆柱体。
讨论交流
糜兰珍: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2)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罐头盒的高,有多少种不同的量法你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生1:量一量两个圆的直径,直径相同,说明圆的大小相等。
生2:用绳子量两个圆的周长,周长相等,说明大小相等。
生3:可以采用滚动的方法,证明周长相等。
生4:剪下两个面,直接比一比大小。
糜兰珍:练习设计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郭伟:动手操作:学生动手剪一剪,把侧面展开,然后观察、思考展开后得到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六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主题: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研讨与备课。
活动时间:[具体日期]活动地点:[详细地点]参与人员:六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
一、开场。
主持人(张老师):“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今天齐聚一堂,就像武林高手过招前要先商量策略一样,咱们要好好研讨一下六年级数学下册这门‘武功秘籍’怎么教。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轻松愉快地开始了活动。
二、教材分析。
1. 整体框架。
李老师:“我先来说说这教材的整体框架哈。
这六年级下册就像一场数学的毕业大冒险,先是负数的引入,这就像打开了一个新的数学世界的大门,和之前的数域不一样喽。
然后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就像立体几何的小先锋,让学生开始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思考。
”2. 重点内容。
王老师接话:“对呀,重点内容可不少呢。
比例这块儿是个硬骨头,什么正比例、反比例,学生很容易搞混,就像双胞胎一样,看着像,其实差别大着呢。
还有百分数(二),这部分和生活联系紧密,打折、利率啥的,得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可有用了,不是光在课本上算算而已。
”3. 难点剖析。
赵老师皱着眉头说:“我觉得难点就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以及表面积计算上。
那些公式看着简单,但是学生一做题就错,不是忘记乘二分之一(圆锥体积公式中的系数),就是把底面半径和直径搞混。
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比如给个圆柱形状的水桶,让求需要多少铁皮,学生就分不清到底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了。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基础。
孙老师:“咱们这届学生基础有点参差不齐。
好的学生呢,数学思维很敏捷,你讲一点他能想到十点。
但有些学生连基本的计算都还不扎实,分数运算老是出错,这可怎么去学后面更复杂的内容啊。
”2. 学习习惯。
陈老师无奈地说:“学习习惯也是个大问题。
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就像梦游,你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他在下面云里雾里。
作业也不认真做,马马虎虎的,抄错题、算错数是家常便饭。
咱们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行。
”四、教学目标确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一、单元主题: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负数的认识,负数、0、正数的大小比较三、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重点难点: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集体备课 记录表
预设(1).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师: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怎样书写?
师:如果学校的位置是(0,0)你能说出其它各点的位置吗?
预设(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师:在一个平面上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图上距离、实践距离、比例尺有着怎样的关系。
师:以学校为中心,邮局的位置可以怎样表述?小明家呢?公园呢?这三个地点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方向一样,但距离不一样)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主备人)
1、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示位置?
2、我们还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3、关于数对你都知道些什么?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图形与位置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1.提出问题和要求
师:如果以学校为中心,你都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其他地方的位置呀?
请你先静静的想一想,然后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看哪组想到的方法多?
师:其它各点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怎样表述?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3.提升认识
师:通过刚才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1)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一定要先说列,再说行。
(2)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时一定要先找准物体或地点所在的
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数与代数六年级下册发言摘要
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数与代数六年级下册发言摘要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于数与代数在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与讲解方法。
二、活动内容1. 数的特征与性质教师王老师分享了关于数的特征与性质的教学方法。
他提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归纳,让学生自己发现数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他还分享了一些教学资源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 代数与方程式教师李老师介绍了如何引入代数概念,并教会学生解方程式的方法。
他强调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代数的思想和运用方法。
他还分享了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解方程。
三、活动收获与反思本次活动中,教师们从各自的经验和实践中,分享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听取其他教师的发言,我们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
本次活动的收获主要包括:1.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2.了解到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思路;3.学习到了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技巧,可以更好地辅导学生;4.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反思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且加深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非常有益。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这次活动所分享的经验和知识将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希望以后能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共同进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学思考》集体备课 记录表
(集体讨论)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学生口答得出:1+2+3+…+(n-1)。
师:我们刚才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那就是通过举例子,观察,分析,找出内在的规律,然后归纳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种推理的思想方法,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数学思考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点与点之间连线段的内在规律,掌握正确计算线段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主备人)
1,教师引导。8个点连出来的线段,数量多,很难数清楚。我们可以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来研究。第3个点可以和前面的两个点分别连成线段,所以可以增加2条线段。教师在表格中继续记录成下表。教师在表格中继续记录成下表。
2,学生探究。接下去要画第4个点了
第4个点可和前面3个点连成线段,可新增3条线段,一共可得到6条线段了,
用这样的思路,下面请大家继续往下探究,一直到得出8个点可连成多少条线段,并思考这里有什么规律。有些学生已发现规律,教师鼓励学生再画一画、数一数,确认一下规律是否正确。
3,总结规律
要计算一共有几条,实际上就是从1+2+3+…一直加到比点数少l的数就可以。根据规律,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吗?写出算式。想一想,n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主备人)
1,找规律,填数
(1)3,11,20,30,(),5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意义, 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 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开放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
3.建议用6课时完成教学(包含“生活与百分数”)。
×××老师:本单元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开放教学过程。比如:课前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知识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的能力,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收集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方面的信息, 丰富学习的素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课堂上可以开放教学过程, 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讨论、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于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可能会有所了解,但并不能将生活中的这类知识与教科书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理解,需要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形成系统性的概念。
×××老师: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在教学时,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数与代数六年级下册
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数与代数六年级下册一、活动背景介绍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共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重要机会。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数与代数,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定义与性质讨论首先,小组成员对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讨论。
我们明确了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运算规则等。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因此决定在教学中加强对分数的概念与应用进行讲解。
接着,我们进行了代数的讨论。
我们强调了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比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我们还讨论了代数中常见的符号与表达式,并举例说明了如何进行代数运算与简化。
2. 难点分析与解决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时常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我们进行了难点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其中,我们认为学生们在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与应用时存在较大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决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通过绘制数轴,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相对大小;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培养对正负数的感知。
3. 活动安排与资源准备为了确保本次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进行了活动安排与资源准备。
我们决定将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讲解与练习。
讲解部分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数与代数的概念与应用;练习部分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准备了一些练习册和工作纸。
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如拼图、数轴等。
三、为期一周的教学实施本次教研活动为期一周,我们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我们将对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并通过一些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与解决。
第二阶段,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
数学六年级 下册《数与代数》集体备课 记录表
2.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等式两边乘同一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集体讨论)
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数与代数(式与方程)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
学习难点:在整理中构建“式与方程”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主备人)
1.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3.用方程解决问题。
(l)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未知数参与列式。(2)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
①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1、车棚里有三轮车和自行车36辆,共93个轮子,三轮车和自行车各有多少辆?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一、备课计划1. 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熟练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常见的测量单位。
- 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和安排本学期的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分数的认识与比较-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 研究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
第2章:小数- 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表示法。
- 进行小数和分数的互相转换。
- 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第3章:几何图形-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 学会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判断。
第4章:测量单位- 了解常见的长度、质量和容积单位。
- 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5章:数据分析与统计- 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
-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3.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教授以上内容,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教师讲解与示范- 小组合作研究- 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 案例分析与讨论4. 教学资源和评估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数学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教具和实验器材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
二、备课记录日期 | 计划内容 | 备课备注--- | --- | ---2022年9月1日 | 第1章:分数的认识与比较 | 完成课堂练和作业布置2022年9月8日 | 第2章:小数 | 进行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2022年9月15日 | 第3章:几何图形 | 制作几何图形模型,进行实践活动2022年9月22日 | 第4章:测量单位 | 进行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单位换算2022年9月29日 | 第5章:数据分析与统计 | 分小组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以上是本学期的备课计划和记录,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数学课程教学工作。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同学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我们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事儿。
那天呀,老师们都聚在一起,为了让我们能把数学学得更好,他们可认真啦!比如说,在讨论怎么教“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们讲了好多有趣的办法。
有个老师说,可以拿我们生活中的水杯和冰淇淋甜筒当例子,这样我们一下子就能明白圆柱和圆锥的样子啦。
还有老师说,做一些小实验,比如把圆锥装满水倒进圆柱里,看看几次能倒满,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它们体积的关系。
老师们一直在想办法,怎么能让那些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让我们喜欢上数学。
他们真的很用心,都是为了我们能学得更棒!《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六年级的数学老师们举行了一次特别的活动,叫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活动中,老师们可热闹啦!他们在讨论“比例”这个知识点要怎么教给我们。
有位老师说:“咱们可以让同学们去操场上量一量旗杆的影子,再根据比例算算旗杆的实际高度,这样他们肯定印象深刻。
”另一位老师接着说:“对呀,还可以让同学们分组,比一比谁做的比例应用题又快又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是为了能让我们轻松学会数学。
看到老师们这么努力,我们也要加油学好数学哟!《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同学们,我来给你们讲讲我们六年级数学老师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就像上次,老师们在讨论分数乘法的时候,有老师就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他说:“假如小明有 5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1/2,那小红有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分数乘法。
还有老师提到,可以让我们动手画一画分数的图形,这样更直观。
老师们为了让我们学好数学,真是想尽了办法。
我们可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呀!《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小朋友们,今天跟你们说一说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老师们在活动中可积极啦!比如在研究“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时,有的老师提议让大家回家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感受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时,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想象的大脑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看屏幕。
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是( )。
五、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接下来,我们还会研究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
但我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一个小制作,具体的要求看练习五的第4题。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初稿)
一、想象导入。
1.师:将一根绳子看作一条线段,一个小球看作一个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绕其中的一条边,形成了什么物体。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是圆柱体。
钱学春:在感知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时,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再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研究结果(教学流程及建议)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思考:为什么圆锥的高在里面,可以从外面测量?
4.对比小结: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圆柱体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练习
1.教学练一练
观察练一练中的图,你能很快找出圆柱和圆锥吗?在圆柱旁边打上“√”,在圆锥旁边打上“Δ”。
2.练习五第2题
有句古诗说:“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那么,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圆柱和圆锥,是否也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呢?请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再到书上练习五第2题去连一连。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2.出示三个不同的高不一样的圆柱
思考:①你想说什么?(高不相同)
②什么是圆柱体的高?
③怎么测量圆柱体的高?
小结:圆柱体有无数条高,所有的高都相等。
引申:圆柱的高在生活总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如:硬币的厚,钢材的长度,井的深度。
三、认识圆锥。
1.一个长方形上面的一边缩短后,绕长旋转一周,形成了什么图形?如果继续缩短变成一个点,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是什么图形?(圆锥)
郭伟: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钱学春: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讨论交流
糜兰珍: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2. 找一找屏幕上哪些又是圆锥体。
3.学法提示。
(1)你想研究圆锥的什么?
(2)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3)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利用学具试着研究圆锥的特征。(也可以看书自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思考:怎样测量圆锥体的高?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教师提供的学具测量圆锥的高,介绍测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操作,再集体交流。
3.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二、认识圆柱。
1.拿一个圆柱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①圆柱一共有几个面?
②上、下两个面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叫什么面?这个面有什么特点?
④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柱物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
糜兰珍:练习设计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郭伟:动手操作:学生动手剪一剪,把侧面展开,然后观察、思考展开后得到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此环节没有强调让学生沿高剪开,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猜想、验证,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宽与圆柱的高相等。如果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是相等的。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2.25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主备人
钱学春
研究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参与人员
糜兰珍 郭伟 钱学春
教材分析
一是要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名称;二是主要研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认识它们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罐头盒的高,有多少种不同的量法?你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生1:量一量两个圆的直径,直径相同,说明圆的大小相等。
生2:用绳子量两个圆的周长,周长相等,说明大小相等。
生3:可以采用滚动的方法,证明周长相等。
生4:剪下两个面,直接比一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