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整理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集体备课记录表三篇

集体备课记录表三篇篇一:XX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三年级主讲:教学目标: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
(出示口算题)66 ÷6= 0 × 6= 8 × 0= 28 + 0= 0 ÷5=50 × 7= 0 ÷2= 48 -9= 0 ÷7= 4 × 0= 178 ÷2 ≈ 1600 ÷4= 700 × 8= 900 × 2= 3 × 800=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3、提出问题:(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二、探索新知1、探究309÷3的算法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①并强调简便算法,(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5)出示练习 402 ÷2= 609 ÷3= 808 ÷4=(6)学生练习(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2、师: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03千瓦时,那万青家平均每月用多少千瓦时呢? 420÷3=?你能算出来吗?(1)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议稿)六年级试教:XXX[教材简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
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
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时间主备人课时划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六学科数学第一周备课内容分数乘法与练习李丽辉参备人安云萍分数与整数相乘 1 课时分数乘分数 1 课时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与练习 2 课时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
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4、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1、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能熟练进行分数连乘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用分数解决相关的问题。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到学习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1本周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教材分析如下:例 4 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 5 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 4、例 5 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研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主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究备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过人构。
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程算过程。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日期:[填写日期]
会议概述
本次集体备课会议旨在讨论小学数学课程相关内容,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师资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会人员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按实际情况填写参会人员名单)
讨论内容
1. 本学期数学教案设计和教材选用建议
2. 数学教学难点与疑惑分享
3. 优秀案例介绍和经验分享
(按实际情况填写讨论内容)
决定事项
1. 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填写时间]
2. 下次备课讲师:[姓名]
3. 配置数学教具:[具体要求]
4. 组织小组研修活动:[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按实际情况填写决定事项)
其他事项
- 提醒参会人员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具
- 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教学经验- 提醒参会人员确认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按实际情况填写其他事项)
下次集体备课
- 日期:[填写日期]
- 地点:[填写地点]
会议记录者:[姓名]
(记录者填写自己的姓名)
---
以上为本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请参会人员核对并签字确认。
[空行留给参会人员签字]。
集体备课:小学数学活动记录

集体备课:小学数学活动记录日期:[日期]时间:[时间]地点:[地点]---参与教师- [教师姓名]- [教师姓名]- [教师姓名]活动目的本次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讨论并设计一系列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活动内容1. 活动1:数学游戏- 目的:通过游戏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 活动描述: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使用卡片和骰子,让学生进行加法或减法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前进相应的步数。
- 资源准备:卡片、骰子、奖品等。
2. 活动2:数学拼图- 目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活动描述:提供一些数学拼图,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拼图,以形成特定的图案。
例如,提供一些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拼图块,要求学生拼出一个正方形的图案。
- 资源准备:数学拼图块、绘图纸等。
3. 活动3:数学问答竞赛- 目的:通过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和运用兴趣。
- 活动描述:设计一套数学问答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等,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回答尽可能多的问题。
根据正确回答的数量和准确性评选出胜出者。
- 资源准备:数学问答题、计分板等。
活动总结通过集体备课,我们讨论并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动。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下一步计划- 教师们将在各自的班级中实施这些活动,并记录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 下次集体备课时,我们将分享和讨论学生的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这些活动。
---。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课后小结: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集体备课 记录表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把 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 化成 ,其中1份就是 ,第二次喝的牛奶是 杯,水是 杯。
+ = + = (杯)(4)答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主备人)
1、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58m,第二根比第一根短 m。这两根绳子一共长多少米?
2、李明用一根1米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的三角形的一边是 米,另一边是 米,第三条边长多少米?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1)出示教材第99页例3。(2)喝了几次牛奶?第一次喝了多少?第二次呢?加了多少水?水全喝完了吗?(3)分析:喝了两次,肯定用加法来解答。第一次喝完后,喝了 杯,剩(1- )杯,加满水,纯牛奶不变,还是只有 杯,又喝了加水后的 ,也就是把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占其中的1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火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
三年级
主讲:叶娟娟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
(出示口算题)
66 ÷6=0 × 6=8 × 0= 28 + 0=0 ÷5=50 × 7=0 ÷2= 48 -9=0 ÷7= 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
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402 ÷2=609 ÷3=808 ÷4=
(6)学生练习
(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2、师: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03千瓦时,那万青家平均每月用多少千瓦时呢?420÷3=?你能算出来吗?
(1)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2)集体反馈。
强调末尾是0,而且前面没有余数时,0÷3=0可以省,直接在个位写“0” 。
(3)教师强调算理并板书例六②,强调简便算法。
(4)小结强调:在三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3、试一试402 ÷2=609 ÷3=750 ÷5=980 ÷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4、小结: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再集体总结强调:
A、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再看前二位。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
C、余数<除数
D、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过程可以省略,直接写商0。
E、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没有余数),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
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⑴ 406除以2的商是()位数。
商的最高位是()位。
⑵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2、我是小医生。
指名修改。
760÷4=19 406÷2=2 3 566÷5=111 (2)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某学校三年级召开家长会,405位家长,两人坐一条凳子,需要准备多少
条凳子?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05÷2=202(条)……1(人)
202+1=203(条)
答:需要准备203条。
4、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4008÷2=7200÷6=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算理以及方法。
板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309÷3=103(千瓦/时)420÷3=140(千瓦/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审定稿)
三年级
主讲:叶娟娟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