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
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 临床诊断病例:(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 实验室确诊病例:(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引言概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近年来麻疹疫情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增长趋势。
为了应对麻疹疫情的突发情况,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麻疹疫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麻疹疫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实施。
正文内容:一、麻疹疫情监测与预警1.1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体系: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各级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及时采集、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
1.2 提高麻疹疫情预警能力: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麻疹疫苗接种策略2.1 推进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麻疹疫苗的供应链管理,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
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包括疫苗接种年龄、接种剂次等,提高疫苗接种率。
2.2 强化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加大对麻疹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接受度。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疫苗接种技能和知识水平。
三、麻疹疫情流行区域的隔离与封控3.1 建立麻疹疫情流行区域的隔离措施:对麻疹疫情流行区域进行隔离,限制人员出入,减少疫情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隔离区域内人员的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
3.2 实施麻疹疫情流行区域的封控措施:对麻疹疫情流行区域进行封控,暂停相关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阻断疫情传播的途径。
四、麻疹疫情的病例诊断与治疗4.1 高度怀疑病例的诊断: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包括临床症状判断、实验室检测等,确保早期发现和诊断。
4.2 麻疹病例的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五、麻疹疫情的宣传与教育5.1 加强麻疹疫情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媒体、社交平台等,向公众传递麻疹疫情的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麻疹疫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2 麻疹疫情的教育:开展麻疹疫情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社区等场所,向公众普及麻疹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
麻疹暴发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预案概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暴发,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麻疹暴发的应急响应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例报告、调查处理、隔离治疗、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方面。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预案指挥部成立麻疹暴发应急处置预案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麻疹暴发应急响应工作。
指挥部成员由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公安、教育、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3. 各级疾控中心负责麻疹病例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4. 医疗机构负责麻疹病例的救治、隔离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5. 公安部门负责麻疹疫情相关的治安管理和交通管制。
6.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内的麻疹防控工作,包括学生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报告(1)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确认为麻疹病例后,及时上报上级疾控中心和卫生健康部门。
2. 病例调查(1)疾控中心接到麻疹病例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开展病例调查,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等。
(2)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病例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3. 隔离治疗(1)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4. 疫苗接种(1)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2)对病例所在地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疫苗接种。
5. 健康教育(1)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开展麻疹防控健康教育。
(2)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6. 信息发布(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麻疹疫情信息的发布和通报。
(2)及时向社会公布麻疹疫情动态,回应社会关切。
麻疹应急预案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麻疹防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麻疹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做好隔离、治疗工作。
四、应急响应1. 一般疫情(Ⅰ级响应)(1)启动预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疫苗接种:对病例所在地区儿童进行麻疹疫苗补种。
2. 较大疫情(Ⅱ级响应)(1)启动预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疫苗接种:对病例所在地区儿童进行麻疹疫苗补种。
(5)健康教育:加强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3. 特大疫情(Ⅲ级响应)(1)启动预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疫苗接种:对病例所在地区儿童进行麻疹疫苗补种。
(5)健康教育:加强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6)跨区域支援: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支援。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要组建应急队伍,明确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麻疹疾病应急预案方案

麻疹疾病应急预案方案一、概述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疾病患者最突出的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畏光和眼结膜充血等。
由于麻疹病毒高度传染性,并且暴发之后一定会出现死亡病例,因此科学制定麻疹疾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应急响应流程(一)情况确定和报告发现麻疹病例后,医务人员应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同时,将发现情况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部门报告,并督促病患按指示隔离治疗。
(二)现场处置当有麻疹病例出现时,应确立防控重点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同时,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筛查及隔离治疗,遏制疾病传播扩散。
(三)医学救治对于麻疹病患,应尽快进行专业的医学救治,并提供充足的药物和营养支持,协助其保持机体健康。
(四)宣传教育加强麻疹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科普疾病传播方式、防护措施以及就医方式并提供科学的健康知识。
(五)清除污染当麻疹病例得到控制后,应及时清除卫生污染物及病患与环境接触的物品。
保持环境卫生是防止疾病再次传播的重要措施。
三、预防措施(一)加强科普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众麻疹疾病预防的科学知识,加重外出时的防护以及控制食品食道等物品污染。
(二)疫苗接种麻疹是一种能够通过预防接种来有效控制的疾病。
儿童应该在1岁时接种麻疹疫苗,年满18岁的人群也应该接种。
(三)个人防护要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前往公共场合不能避免的,应当保持社交距离。
另外,要充分清洁洗手和尺寸污染物,以避免病毒侵入体内。
四、总结麻疹病毒传播迅速且高度危险性,因此科学制定麻疹疾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应急预案包括情况确定和报告、现场处置、医学救治、宣传教育和清除污染,可以有效遏制疾病传播。
此外,通过加强科普、预防接种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对自我保护的认知。
麻疹爆发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麻疹疫情,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降低麻疹发病率。
2.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麻疹患者,切断传播途径。
3. 保障社会稳定,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麻疹疫情,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麻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包括:(1)疫情监测:实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2)病例报告: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按规定报告。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
(4)疫苗接种:组织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5)宣传教育: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中心、教育部门、社区(村)等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麻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报告(1)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应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 病例调查(1)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了解其活动轨迹、接触史等。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3. 隔离治疗(1)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4. 疫苗接种(1)对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2)对已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加强免疫监测。
5. 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麻疹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六、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应急指挥部将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应急响应级别:1. 一级响应:疫情爆发,病例数量迅速增加,波及范围扩大。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为了有效应对麻疹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对麻疹疫情的策略、措施和责任,为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病例报告,确保病例信息准确、完整。
2. 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同时,做好病例隔离、消毒工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预防措施1.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对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接种,确保疫苗覆盖率达到预期水平。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3.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四、应急响应1. 各级政府应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医疗资源,保障疫情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五、医疗救治1.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麻疹病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观察期间如出现症状,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和治疗。
3.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病毒在医院内传播。
同时,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4. 对重症病例应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
六、社会支持与保障1.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同时,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供应。
麻疹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前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麻疹防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麻疹防控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
2. 成立麻疹防控应急指挥部:由麻疹防控领导小组下设,负责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3. 成立麻疹防控专家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分析、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建议。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监测。
2.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确诊病例,疾控中心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麻疹防控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分析疫情形势,制定防控措施。
2. 疫情调查(1)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2)采样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检测,确诊麻疹病例。
3. 隔离治疗(1)隔离治疗:确诊麻疹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有症状,及时隔离治疗。
4. 防控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麻疹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疫苗接种: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免费接种活动,提高疫苗接种率。
(3)环境消毒:对病例居住、工作、学习场所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4)交通管控:必要时对疫情发生地实行交通管控,减少人员流动。
5. 应急救援(1)物资保障: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设备及时到位。
(2)人员调配:根据疫情需要,合理调配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等。
麻疹爆发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近年来,我国麻疹疫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麻疹疫情,迅速采取防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达标,提高人群免疫力。
3. 加强病例救治,降低麻疹病死率。
4. 保障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全面发布。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麻疹爆发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指挥部下设专家组,负责疫情评估、技术指导和决策建议。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密切监测麻疹疫情,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疫情报告时限:疑似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确诊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
3. 疫情报告内容:病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五、疫情处置1. 确诊病例隔离治疗(1)对确诊病例实行集中隔离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2)确诊病例治愈后,需隔离观察7天,确保无传染性。
2. 密切接触者管理(1)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实施医学观察。
(2)密切接触者需居家隔离观察,期间不得外出。
3. 疫情调查与评估(1)开展疫情调查,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暴露史等。
(2)评估疫情风险,确定防控措施。
4. 预防接种(1)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降低易感人群。
(2)对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及时进行补种。
5. 公众健康教育(1)加强麻疹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引导公众正确对待麻疹疫情,不信谣、不传谣。
六、应急处置措施1. 信息发布(1)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疫情通报。
2. 卫生保障(1)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物资保障。
(2)确保防疫物资、药品等充足供应。
麻疹的应急演练方案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应对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制定一套完善的麻疹应急演练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麻疹应急演练方案,供参考。
一、演练目标1. 检验医疗机构应对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防控水平。
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3. 提高医护人员对麻疹疫情的识别、诊断、报告和治疗能力。
4. 增强公众对麻疹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
二、演练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六)上午9:00至12:00三、演练地点某医院门诊部四、演练内容1. 病例发现与报告(1)模拟一名患者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2)门诊医生根据患者症状,怀疑为麻疹,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
2. 疫情核实与处置(1)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2)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采样,送检。
(3)预防保健科根据检测结果,确认麻疹疫情,启动应急预案。
3. 隔离与转运(1)医院设立临时隔离区,将患者转移至隔离区。
(2)联系相关部门,安排患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
4. 疫情通报与信息发布(1)预防保健科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并提交相关资料。
(2)医院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疫情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护。
5. 疫苗接种与宣传教育(1)医院组织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接种麻疹疫苗。
(2)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免疫力。
6. 总结与点评(1)演练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五、参与部门1. 预防保健科:负责疫情监测、报告、核实、处置等工作。
2. 门诊部:负责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转运等工作。
3. 医务科:负责组织疫苗接种、医疗救治等工作。
4. 护理部:负责协助医生进行病例筛查、疫苗接种等工作。
5. 院感科: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6. 宣传科:负责疫情信息发布、宣传教育等工作。
麻疹爆发应急预案

一、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在我国,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有效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但仍有可能出现局部爆发的情况。
为有效应对麻疹爆发,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疫情,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 保障疫情区域内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麻疹疫情爆发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社区(村)组织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3. 医疗机构:负责疫情监测、病例救治、隔离观察等工作。
4. 社区(村)组织:负责疫情报告、宣传教育、隔离措施落实等工作。
五、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等机构应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疫情报告:病例发现后,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3. 确诊病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诊病例。
六、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控制: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2. 隔离措施:对病例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等进行消毒,限制人员流动。
3. 疫苗接种:在疫情区域内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4.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5. 资源保障:调配医疗资源,确保病例救治需求。
6.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七、应急结束1.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例连续14天无新增,解除隔离措施。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结束应急响应的建议。
3. 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结束应急响应。
八、总结与评估1. 疫情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
麻疹突发应急预案

一、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麻疹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麻疹疫情的总体决策和协调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卫生、公安、教育、疾控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包括疫情监测组、医疗救治组、健康教育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发布组等,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定期收集、分析疫情数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 疫情报告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时,相关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上报上级疾控中心。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控制(1)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诊病例需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2)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 疫苗接种(1)加强疫苗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特别是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的儿童。
(2)应急疫苗接种:对疫情高发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应急疫苗接种。
3. 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普及防治措施:指导公众掌握正确的洗手、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4. 物资保障(1)储备物资:提前储备足够的疫苗、防护用品、消毒剂等物资。
(2)保障供应: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物资的充足供应。
六、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 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在疫情发生、发展和处置过程中,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2)规范发布渠道: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等正规渠道发布信息。
2. 舆论引导(1)正确引导舆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疫情。
发现麻疹患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麻疹患者,防止疫情扩散。
2. 加强患者隔离和治疗,确保患者及家属得到妥善照顾。
3. 加强疫情监测,提高防控能力。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由当地政府、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麻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疾控中心:负责麻疹疫情监测、报告、调查、评估、防控措施制定等工作。
3. 医疗机构:负责麻疹患者的救治、隔离、治疗等工作。
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麻疹患者的筛查、隔离、随访等工作。
四、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疑似病例(1)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发现疑似麻疹患者,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报告。
(2)医疗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隔离措施。
2. 确诊病例(1)疾控中心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诊病例。
(2)确诊病例后,疾控中心应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3. 疫情处理(1)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及家属得到妥善照顾。
(2)对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接种。
(3)开展大规模麻疹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4. 疫情报告(1)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时限,向疾控中心报告麻疹病例。
(2)疾控中心应按照规定时限,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疫情。
5. 疫情解除(1)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和疫苗接种,确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应急指挥部批准解除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麻疹诊疗水平。
3.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置麻疹疫情。
4.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麻疹突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麻疹病例,迅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 加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对麻疹疫情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麻疹突发应急指挥部,负责麻疹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组织、监督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麻疹疫情应急处置。
四、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麻疹病例。
(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向公众发布麻疹预防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2)对病例所在地区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3)开展大规模麻疹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3. 应急结束阶段(1)对疫情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恢复正常秩序,恢复正常工作。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加大麻疹防控经费投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人员保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疫苗、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麻疹突发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4年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2024年麻疹防控应急预案____年麻疹防控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该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为了有效应对麻疹疫情,保护人民健康,本预案旨在提供____年麻疹防控应急措施和指导,确保迅速响应和有效应对麻疹疫情。
二、应急机制1.成立麻疹防控应急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麻疹疫情的应对工作。
2.加强信息收集和发布,建立麻疹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疫情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3.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预测,及时分析疫情趋势和变化,为应对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三、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实施全面的麻疹疫苗接种计划。
对于未接种或不明确接种史的人群,优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2.加强麻疹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对于疑似麻疹病例,要及时进行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病例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工作。
3.加强飞沫传播防控,鼓励公众采取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等;公共场所要加强通风,控制人员密集活动。
4.加强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对于疑似或确诊麻疹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5.开展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防控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麻疹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工作。
四、应急响应级别1.一级响应:当麻疹病例数量较多、地域范围较广时,启动一级响应,全面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追踪,加强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2.二级响应:当麻疹病例数量进一步增加或出现疫情聚集,启动二级响应,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加大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力度,加强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
3.三级响应:当麻疹疫情进一步扩大或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时,启动三级响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的封控和防控措施,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2024年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参考

2024年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参考____年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参考1. 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上世纪末麻疹的发病率大幅下降,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麻疹的疫情爆发。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本预案旨在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以便在麻疹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
2. 麻疹疫情爆发情况2.1 麻疹病例报告和监测2.1.1 所有医疗机构、定点疫苗接种单位和学校必须及时报告麻疹病例情况。
2.1.2 监测麻疹病例的发病情况,包括患病人数、年龄、职业、接种史等信息。
2.2 麻疹病毒的流行状况2.2.1 受到麻疹病毒感染的人群和区域的流行情况必须得到病原学实验的证实。
2.2.2 对于流行病区域,采取隔离措施,并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和隔离。
3. 疫情应急响应级别3.1 级别划分根据疫情的危害程度,将疫情应急响应划分为多个级别,如一级响应为最高级别。
3.2 响应级别的判定由专家组进行疫情危害评估,确定疫情应急响应的级别。
4. 应急处置措施4.1 在级别判定后,相关部门将立即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4.2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各项工作,确保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4.3 疫情应急措施包括:4.3.1 加强麻疹病例的报告和监测工作,追踪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病例,断绝病毒传播链。
4.3.2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普及麻疹的防护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疫情。
4.3.3 组织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工作,确保人群的免疫力。
4.3.4 加强医疗机构和定点疫苗接种单位的防护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3.5 加强科研和病毒监测工作,及时了解病毒的流行状况和变异情况,为疫情应急处置提供科学支持。
5. 组织指挥体系5.1 设置应急指挥部,由专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
5.2 应急指挥部的职责包括:5.2.1 制定和修订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2023年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2023年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范本预案名称:2023年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和目的2023年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旨在针对麻疹病毒的暴发,有效组织和调动应急资源,迅速应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预案的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应急处置措施,以便在麻疹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二、预警与报告1. 预警机制根据卫生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麻疹疫情预警机制。
2. 报告要求2.1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按规定时限,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麻疹疫情信息。
2.2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主动报告或咨询相关部门,并将发现的麻疹病例按要求进行报告。
三、应急响应级别1. Ⅰ级响应:预警级响应,当发现麻疹疫情预警信号时,立即启动Ⅰ级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等工作,加强对疫情发展趋势的监测和预测。
2. Ⅱ级响应:暴发级响应,当有麻疹疫情的暴发或持续扩散趋势时,启动Ⅱ级响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和专业人员,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并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健康安全。
3. Ⅲ级响应:重大暴发级响应,当麻疹疫情暴发面广、传播速度加快、造成重大影响时,启动Ⅲ级响应,组织各类应急力量,全力控制和阻断疫情传播,降低人员感染和病亡风险。
四、应急措施1. 流行病学调查在发现麻疹病例后,立即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传播途径等,并追踪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和治疗。
2. 病原学检测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以确定麻疹病毒的类型和亚型,并及时发布检测结果。
3. 疫苗供应和接种3.1 加强麻疹疫苗的生产、仓储和物流管理,保证疫苗的供应和储备充足。
3.2 组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麻疹疫苗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优先保障重点人群和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
4. 医疗救治4.1 加强医疗机构的病例诊治能力建设,提高麻疹病例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病例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应对麻疹疫情的突发情况,制定麻疹疫情应急预案,是确保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预案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及时、有效地应对麻疹疫情,减少病例传播,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三、应急响应级别根据麻疹疫情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应急响应措施1. 一级应急响应措施:a) 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对工作;b) 启动紧急疫情通报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c) 实施全面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治疗;d) 加强疫情监测和数据报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e) 配置足够的医疗资源,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服务;f)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2. 二级应急响应措施:a) 组织专家会诊,制定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策略;b) 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确保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c) 加强社区防控,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活动;d) 提供充足的疫苗供应,加强疫苗接种工作;e) 加强医疗机构的防护和感染控制措施。
3. 三级应急响应措施:a)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b) 组织开展疫苗接种活动,提高疫苗覆盖率;c) 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和防护工作;d) 加强社区防控,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活动。
4. 四级应急响应措施:a) 组织开展疫苗接种活动,提高疫苗覆盖率;b) 加强社区防控,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活动;c) 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和防护工作。
五、应急资源保障1. 医疗资源:a) 配置足够的隔离病房和医疗设备,确保病例的隔离治疗;b) 提供充足的疫苗供应,保障疫苗接种需求;c) 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病例有所增加,其中包括一些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地区。
为了应对麻疹疫情的突发情况,制定麻疹疫情应急预案,旨在迅速响应、控制和防止麻疹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二、应急响应机制1. 预警机制:建立麻疹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定期收集、分析和评估麻疹疫情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应急指挥体系: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应急工作,包括疫情调查、病例追踪、防控措施制定等。
3. 人员培训和装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麻疹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确保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药品。
三、疫情监测和报告1. 疫情监测:建立麻疹病例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疑似和确诊麻疹病例。
同时,加强对疫情流行地区的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
2. 疫情报告:确诊麻疹病例应在24小时内上报,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进展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
各级卫生部门要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向上级报告。
四、病例诊断和追踪1. 病例诊断:麻疹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医疗机构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及时诊断,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确诊病例应及时通知疾控部门,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告。
2. 病例追踪:疾控部门要迅速展开病例追踪工作,对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追踪工作需做好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加强麻疹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儿童、医务人员等,要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和提供便利。
2.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和确诊麻疹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和隔离管理。
3. 卫生宣教:加强对公众的卫生宣教,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等,以减少麻疹的传播风险。
4. 环境清洁: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于疫情暴发地区,要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清洁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工厂、幼儿园、学校等处引起暴发。
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麻疹在江苏省广为流传,在使用疫苗前,麻疹是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隔2~3年全省出现一次大流行。
1959年是有疫情记载以来疫情最高的一年,发病率高达1000.4/10万。
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至1998年江苏省麻疹发病率降至最低,仅为0.87/10万。
但近几年来,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出现麻疹发病大幅回升现象,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2~6/10万之间,一些市的麻疹发病率超过10/10万,并不时出现暴发疫情,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
为及时发现我市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 临床诊断病例:(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 实验室确诊病例:(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条中任一条加(7)条或(8)条或(9)条。
2.2 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的规定,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必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开展麻疹的相关信息报告。
2.3 监测病例定义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新的麻疹病例,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麻疹的主动搜索等有关工作,搜索的范围按现场实际、疫情波及地等情况,由当地疾控中心具体确定。
3 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3.1部门职责3.1.1当地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麻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1.2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1.3医疗机构负责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3.1.4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3.1.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麻疹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及时开展麻疹疫情的核实、调查、报告和处理等工作,具体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麻疹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3.1.5.1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直接参加全市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负责对县级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样本采集,并在3天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
3.1.5.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收治医院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医院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3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地区);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
3.1.5.3乡镇卫生院及相应防保机构负责麻疹病例的隔离治疗;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麻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或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负责疫情的个案报告。
3.2组织保障3.2.1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根据全市麻疹防制的总体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当年的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3.2.2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在疫情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各县(市)、区疾控机构应对辖区内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麻疹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麻疹防制工作的应急演练,锻炼出一支疫情意识强、行动迅速、处置高效的善战队伍。
3.2.3配备各类所需物资各地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足量的疫苗,配备必要的治疗药械,必要的治疗药品和病床等。
医院应制订好发现麻疹病人的隔离或转院的有关程序,并在麻疹高发季节之前进行检查落实,做好准备工作。
4 应急准备4.1组织准备根据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
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市级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
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4.2物品与器械准备现场调查组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应包括:(1)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麻疹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2)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等。
(3)应急用麻疹疫苗。
5 疫情报告5.1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于获得麻疹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疾控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疾控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疾控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
对主动搜索发现的病例应由当地疾控中心负责进行网络直报。
5.2 报告内容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麻疹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的方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6小时内填写基本信息(见附表1-2 麻疹个案基本信息表),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1 麻疹个案调查表)于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
麻疹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初次报告要快,应在调查后2小时完成。
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程报告要新,需按日进行。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结案报告要全,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6应急处置6.1 核实诊断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6.2 流行病学调查掌握麻疹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
6.2.1个案调查:主要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
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
6.2.2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
暴发疫情调查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
要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3 病人隔离治疗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医院麻疹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立即进行诊治,并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要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麻疹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