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志

合集下载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

那真是一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经历,讲来都令人鼻酸!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

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

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惨啊!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大洞还没补好,这可怎么办呢?慈悲的女娲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来补天上的大洞,亲眼看到那场过程,大龙、精卫和小太极,以及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女娲为人类和世界万物的生存而献身,真是令人感动。

女娲补天的介绍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

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上古神话所记录的是华夏民族早期先民的唯心世界观,以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聚落群体和首领。

城市生长方式视角下的蒲城传统街巷系统研究

城市生长方式视角下的蒲城传统街巷系统研究

4 ・
第3 8卷 第 2 0期 20 12 年 7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EC源自URE I V0 . 138 No. 20
J1 2 2 u . 01
文 章 编 号 :0 9 6 2 2 1 ) 00 0 — 3 10 — 85(0 2 2 —0 4 0
“ 序 ” “ 序 ” 展 的动 态 平 衡 。 有 与 无 发
关键词 : 历史文化 名城 , 系统 , 间, 空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 :U 8 . 1 T 9 4 13 文献标识码 : A
蒲城位于陕西 省关 中平 原东 部 , 陕西 省级历 史文化 名城 。 巷 系统研究对 于关 中其他相似城镇具有指导意义 。 是
至今 最 重 要 的脉 络 和 肌理 , 是老 城 格 局 继续 延 续 下 去 的主 要 支 撑 。
的保 存意义重大 , 且作 为典 型的关 中历史 文化城 镇 , 并 蒲城 的街
12 案例借 鉴 .
求旺盛 。京津地区高密 集 的城 市人 口将形 成足 够的规模 市 场需 目前 市场 比较 空缺。 求, 成为环京津休 闲度假产业链条 中的客源基础 。
城 市 生 长 方 式 视 角 下 的 蒲 城 传 统 街 巷 系 统 研 究
王晓芳

侯 全 华
706 ) 10 1
( 安大学建筑学院 , 西 西安 长 陕
要: 在城市生长方式视 角下 , 以蒲城 历史文化 名城 街巷 系统为研 究对象 , 出 了对其 加以控制和 设计 的方 法 , 提 以此实现 城市
3 自驾车 市场 。 目前 , ) 国内 自驾 车旅 游发 展 势头迅 猛 , 车 “
2 红酒 消费市 场。从葡 萄酒供 给市场来看 , ) 中国是世 界领先 游 ” 半径逐步扩大。特别 是环京 津交 通条件 优越 的地 区 , 随着私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01-02乾隆西安府志/(清)舒其绅修;(清)严长明纂熙宁长安县志/(宋)宋敏求纂;(元)李好文绘;(清)毕沅校嘉庆长安县志/(清)张璁贤修;(清)董曾臣纂03嘉庆咸宁县志/(清)高廷法,(清)沈琮修;(清)陆耀遹,(清)董祐城纂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翁柽修;宋联奎纂04乾隆鄠县新志/(清)汪以诚修;(清)孙景烈纂民国重修鄠县志/张云程,赵葆真修;吴继祖纂乾隆咸阳县志/(清)臧应桐纂修道光续修咸阳县志/(清)陈尧书纂修05民国重修咸阳县志/刘安国修;吴廷锡,冯光裕纂06乾隆兴平县志/(清)顾声雷修;(清)张埙纂民国重修兴平县志/王廷珪修;张元际,冯光裕纂嘉靖高陵县志/(明)吕柟纂修光绪高陵县续志/(清)程维雍修;(清)白遇道纂07乾隆泾阳县志/(清)葛晨纂修道光重修泾阳县志/(清)胡元煐修;(清)蒋湘南纂宣统重修泾阳县志/(清)刘懋官修;(清)宋伯鲁,周斯亿纂08嘉靖重修三原志/(明)张信纂修乾隆三原县志/(清)刘绍攽纂修光绪三原县志/(清)焦云龙修;(清)贺瑞麟纂09乾隆盩厔县志/(清)杨仪修;(清)王开沃纂民国盩厔县志/庞文中修;任肇新,路孝愉纂隆庆淳化志/(明)罗廷绣纂修乾隆淳化县志/(清)万廷树修;(清)洪亮吉纂10乾隆醴泉县志/(清)蒋骐昌修;(清)孙星衍纂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张道芷,胡铭荃修;曹骥观纂民国邠州县新志稿/刘必达修;史秉贞等纂乾隆三水县志/(清)朱廷模,葛德新修;(清)孙星衍纂同治三水县志/(清)姜桐罔修;(清)郭四维纂11-12宣统长武县志/(清)沈锡荣修;(清)王锡璋纂光绪永寿县志/(清)郑德枢,(清)赵奇龄纂光绪乾州志稿/(清)周铭旂纂修光绪乾州志稿补正/(清)周铭旂纂民国乾线新志/续俭,田屏轩修;范凝绩纂13嘉靖渭南县志/(明)南大吉纂修道光重辑渭南县志/(清)何耿绳修;(清)姚景衡纂光绪新续渭南县志/(清)严书麟修;(清)焦联甲纂14乾隆富平县志/(清)吴六熬修;(清)胡文铨纂光绪富平县志稿/(清)樊增祥,(清)刘锟修;(清)田兆岐纂15乾隆临潼县志/(清)史传远纂修光绪临潼县续志/(清)安守和修;(清)杨彦修纂民国临潼县志/邓长耀纂修16-17雍正蓝田县志/(清)郭显贤原本,(清)李元升增修;(清)李大杰增纂光绪蓝田县志/(清)吕懋勋修;(清)袁廷俊纂民国续修蓝田县志/郝兆先修;牛兆濂纂18-19咸丰同州府志/(清)李恩继,文廉修;(清)蒋湘南纂光绪同州府续志/(清)饶应祺修;(清)马先登,(清)王守恭纂20道光大荔县志/(清)熊兆麟纂修光绪大荔县续志/(清)周铭旂修;(清)李志复纂民国续修大荔县旧志存稿/陈少岩,聂雨润修;张树枟,李泰纂民国大荔县新志存稿/聂雨润修;李泰纂21正德朝邑县志/(明)王道修;(明)韩邦靖纂万历续朝邑县志/(明)郭宝修;(明)王学谟纂康熙朝邑县后志/(清)王兆鳌修;(清)王鹏翼纂乾隆朝邑县志/(清)金嘉琰,朱廷模修;(清)钱坫纂咸丰初朝邑县志/(清)李元春纂民国平民县志/杨瑞霆修;霍光缙纂22乾隆郃阳县志/(清)席奉贤,(清)孙景烈纂乾隆澄城县志/(清)戴治修;(清)洪亮吉,孙星衍纂民国澄城县附志/王怀斌修;赵邦楹纂23隆庆华州志/(明)李可久修,(明)张光孝纂康熙续华州志/(清)冯昌奕修,(清)刘遇奇等纂乾隆再续华州志/(清)汪以诚修,(清)史萼纂光绪三续华州志/(清)吴炳南修,(清)刘域纂24乾隆华阴县志/(清)陆维垣,(清)许光基修;(清)李天秀等纂25民国华阴县续志/米登岳修;张崇善,王之彦纂26康熙蒲城县志/(清)邓永芳修;(清)李馥蒸纂乾隆蒲城县志/(清)张心镜修;(清)吴泰来纂光绪蒲城县志/(清)李体仁修;(清)王学礼纂乾隆白水县志/(清)梁善长纂修27乾隆韩城县志/(清)傅应奎修;(清)钱坫纂嘉庆韩城县续志/(清)冀兰泰修;(清)陆耀遹纂民国韩城县续志/赵本荫修;程仲昭纂嘉靖耀州志/(明)李廷宝修;(明)乔世宁纂乾隆续耀州志/(清)汪灏修;(清)钟麟书纂乾隆同官县志/(清)袁文观纂修28民国同官县志/余正东修;黎锦熙纂29康熙潼关卫志/(清)唐咨伯修;(清)杨端本纂嘉庆续修潼关厅志/(清)向淮修;(清)王森文纂民国潼关县新志/罗传甲修;赵鹏超纂乾隆商南县志/(清)罗文思纂修30乾隆直隶商州志/(清)王如玖纂修乾隆续商州志/(清)罗文思纂修乾隆镇安县志/(清)聂焘纂修乾隆雒南县志/(清)范启源纂修;(清)薛馧订正31乾隆凤翔府志/(清)达灵阿修;(清)周芳炯,高登科纂32乾隆宝鸡县志/(清)许起凤修;(清)高登科纂民国宝鸡县志/(清)邓梦琴原本;(清)曹骥观续修;(清)强振志续纂光绪孝义厅志/(清)常毓坤修;(清)李开甲等纂33光绪岐山县志/(清)胡升猷修;(清)张殿元纂民国岐山县志/田惟均修;白岫云纂34嘉庆扶风县志/(清)宋世荤,(清)吴鹏翱,(清)王树棠纂康熙麟游县志/(清)吴汝为修;(清)刘元泰纂光绪麟游县新志草/(清)彭洵纂修道光重修汧阳县志/(清)罗曰璧纂修光绪增续汧阳县志/(清)焦思善修;(清)张元璧,(清)王润纂35宣统郿县志/(清)李带双原本;(清)沈锡荣增补36正德武功县志/(明)康海纂;(清)孙景烈评注雍正武功县后志/(清)沈华修;(清)崔昭等纂嘉庆续武功县后志/(清)张树勋修;(清)王森文纂光绪武功县续志/(清)张世英修;(清)巨国桂纂光绪凤县志/(清)朱子春修;(清)段树霖纂道光增修怀远县志/(清)苏其照原本;(清)何丙勋增补37康熙陇州志/(清)罗彰彝纂修乾隆陇州续志/(清)吴炳纂修光绪靖边县志稿/(清)丁锡奎修;(清)白翰章,(清)辛居乾纂雍正神木县志/(清)佚名纂修道光神木县志/(清)王致云修;(清)朱壎纂;(清)张琛增补38康熙延绥镇志/(清)谭吉璁纂修道光榆林府志/(清)李熙龄纂修39嘉庆定边县志/(清)黄沛修;(清)江廷球纂;(清)宋谦增辑民国横山县志/刘济南,张斗山修;曹子正纂;曹思聪续纂40嘉庆葭州志/(清)高珣修;(清)袭玉麟纂民国葭县志/(清)陈琯修;(清)赵思明纂41乾隆府谷县志/(清)郑居中,麟书纂修;(清)胡文铨纂乾隆绥德州直隶州志/(清)吴忠诰修;(清)李继峤纂光绪绥德直隶州志/(清)孔繁朴修;(清)高维岳纂42-43道光清润县志/(清)钟章元修;(清)陈第颂等纂道光吴堡县志/(清)谭偊纂修民国安塞县志/安庆丰修;郭永清纂康熙米脂县志/(清)宁养气纂修光绪米脂县志/(清)李炳莲修;(清)高照煦纂;(清)高增融校订民国米脂县志/严建章,高仲谦等修;高照初纂44嘉庆重修延安府志/(清)洪蕙纂修45道光安定县志/(清)姚国龄修;(清)米毓章纂咸丰保安县志/(清)彭瑞麟修;(清)武东旭纂光绪保安县志略/(清)侯昌铭纂修乾隆宜川县志/(清)吴炳纂修康熙洋县志/(清)邹溶修;(清)周忠纂光绪洋县志/(清)张鹏翼纂修道光西乡县志/(清)张廷槐纂修46民国宜川县志/余正东纂修,黎锦熙校订47道光重修延川县志/(清)谢长清纂修乾隆延长县志/(清)王崇礼纂修民国延长县志书/延长县公署纂修道光鄜州志/(清)吴鸣捷修,(清)谭瑀等纂嘉庆洛川县志/(清)刘毓秀修;(清)贾构纂48民国洛川县志/余正东修;黎锦熙,吴致勋纂49嘉庆续修中部县志/(清)丁瀚修;(清)张永清等纂民国黄陵县志/余正东修;吴致勋纂雍正宜君县志/(清)查遴纂修;(清)沈华订正50民国汉南续修郡志/(清)严如熤原本;(清)杨名飏续纂51乾隆南郑县志/(清)王行俭修;(清)余孔捷纂民国续修南郑县志/郭凤洲,柴守愚修;刘定铎等纂道光褒城县志/(清)光朝魁纂修康熙城固县志/(清)王穆纂修52道光续修宁羌州志/(清)张廷槐纂修光绪宁羌州志/(清)马毓华修;(清)郑书香,曹良楷纂康熙沔县志/(清)赵世震修;(清)江泽延纂光绪沔县志/(清)孙铭钟,罗桂铭修;(清)彭龄纂道光重修略阳县志/(清)谭瑀修;(清)黎成德等纂光绪新续略阳县志/(清)桂超修;(清)侯龙光纂道光留坝厅志/(清)贺仲瑊修;(清)蒋湘南纂53光绪定远厅志/(清)余修凤纂修光绪佛坪厅志/(清)刘煐纂修民国佛坪县志/张机高纂修嘉庆安康县志/(清)郑谦修;王森文纂乾隆平利县志/(清)黄宽纂修光绪续修平利县志/(清)杨孝宽修;(清)李联芳等纂54乾隆兴安府志/(清)李国麒纂修嘉庆续兴安府志/(清)叶世倬纂修康熙汉阴县志/(清)赵世震修;(清)江泽延纂嘉庆汉阴厅志/(清)钱鹤年修;(清)董诏纂55乾隆洵阳县志/(清)邓梦琴纂修光绪洵阳县志/(清)刘德全修;(清)郭焱昌,(清)姜善继纂嘉庆白河县志/(清)严一青纂修光绪白河县志/(清)顾騄修;(清)王贤辅,(清)李宗麟纂56-57道光石泉县志/(清)舒钧纂修道光宁陕厅志/(清)林一铭修;(清)焦世官,(清)胡官清纂道光翠¤县志/(清)陈仅,(清)吴纯修;(清)施鸣銮纂民国重修翠¤县志/杨家驹修;陈振纪,陈如墉纂民国砖坪县志/佚名纂。

历代《蒲城县志》情况

历代《蒲城县志》情况

历代《蒲城县志》情况
1、康熙三年(1664年)知县邓永芳修志,请李馥蒸编修,至五年修成《蒲城县志》四卷(简称邓志),存有复印件。

2、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知县汪元仕选儒学教官修成一册《蒲城县续志》,存有残缺抄本。

3、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知县张心镜请吴竹屿修成县志十五卷,存有复印件。

4、光绪二十三年署县事张世英筹银修志,继任知县杨孝宽增修,二十八年(1900)年李体仁选王学礼删改增补,于三十一年(1905年)修成《蒲城县新志》十三卷,存有刻本。

5、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蒲城县设县志馆,馆长李元鼎,1944年李逝世,李约祉继任馆长,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草成《蒲城县志稿》约百万字。

存有稿本。

6、1981年,成立蒲城县志馆,由刘福谦任馆长兼主编,至1993年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蒲城县志》。

论李应策散曲及其散曲史意义

论李应策散曲及其散曲史意义

论李应策散曲及其散曲史意义叶 晔内容提要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苏愚山洞续集》三十卷,收录李应策散曲四百八十八支,谢伯阳《全明散曲》失收,现今所有的古代散曲史论著皆未论及。

尘封高阁,未免遗憾。

作为一个小令数量居明代第三的散曲作家,李氏散曲在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展现出多样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以时事入散曲的写作手法,有补写古代散曲史的重要意义。

结合万历年间的政治形势和曲学动态,有必要客观评价李应策在明代散曲发展史中的北曲殿军地位;并借此探讨有关新发现作家、作品的文学史定位和文学史书写等问题。

关键词 李应策 散曲 《苏愚山洞续集》 文学史李应策(1554—1635后),字成可,号苍门,陕西蒲城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任丘知县,历成都、安阳知县。

二十三年,迁刑科给事中,转户科。

二十八年,升太常寺少卿,官至通政司左通政。

万历三十年,致仕归,林居三十年。

传见乾隆《蒲城县志》卷七《进士》。

李氏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士大夫,为人正直,颇具政治理想。

在中央长居科道,名入《盗柄东林伙》,在时人眼中,是一个强项的东林党人,故仕途多坎坷,年未五十,即致仕归乡。

他与汤显祖是同年进士,颇有交谊,二人文集中皆有唱和之作品;在京八年,与中央主流文坛多有接触,创作众体兼备,文学造诣益深。

著述颇丰,撰有《苏愚山洞续集》三十卷、《谏垣题稿》八卷、《黉宫补漏》二卷、《六纬质难》七卷、《摹真藻》四卷、《婚丧泊堤》一卷、《李氏世遗录》三卷等。

遗憾的是,李氏所撰著述,现仅《苏愚山洞续集》(以下简称《续集》)三十卷存世,明崇祯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属海内孤本。

全书四函二十八册,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双鱼尾,四周双边。

版心上书口刻“苏愚山人续稿”,上鱼尾下刻“卷之×”,下方书叶次。

无序跋,总目镌至卷二十六。

各卷皆先目录后正文,按体裁编排,卷头题“苏愚山洞续集卷之×”,署“蒲城李应策成可甫著”,卷尾及版心处或有墨钉。

蒲城简介 小程

蒲城简介 小程

蒲城县县情简介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属渭南市。

东临大荔县、澄城县;西接富平县;北依白水县、铜川市,面积1654平方千米,耕地168万亩,下辖17镇,359个行政村,总人口79万。

蒲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卤阳湖国际通航机场坐落于城南12公里处,西包、西延、西韩铁路穿境而过,县城位于京昆、渭蒲高速和西禹、渭清省道交汇城区的“金十字”区位。

以“棉、油、烟、果、梨、牛、羊、鸡”为主的十大商品基地初具规模,是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苹果、酥梨以其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有“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

地方工业以煤炭、建材、纺织、机电、化工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水泥、煤炭、塑料、变压器、奶粉、脱脂药棉等。

麦草工艺画《清明上河图》于1999年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富贵图》、《金陵十二钗》分别被故宫博物院、新加坡艺博馆收藏。

八百年历史的传统焰火艺术名扬中外,在全国花火艺苑上大放异彩,被中央电视台拍摄,入选《中华百绝》系列片,还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有“中国焰火城”之称。

蒲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桥陵、泰陵、景陵、光陵、惠陵等五座唐代陵墓群,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史称“五陵闲云”。

尤其是桥陵石刻,以其高大精美和具有写实性意义,被称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南寺唐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比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修建的还要早,为我省唐塔中建造较早的一座。

北寺宋塔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塔共十三级,高三十八米,比南寺唐塔更为雄伟挺拔,从此双塔并立,昂首天外,笑指白云,为十里古城增添了光彩。

高塔的琼楼砖孔,还吸引无数火燕灰鸽,来此栖居繁衍,又造成了“群燕绕塔”飞翔的奇观美景。

明清考院、六龙壁、文庙等古迹名胜保存完好,是我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蒲城物华天宝,人才辈出。

清代抗英名相、道光皇帝的老师王鼎以“尸谏”道光皇帝反对弃用林则徐,反对签订南京条约,慷慨壮举,名垂千古;千古功臣、爱国名将杨虎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其光辉业绩彪炳史册;爱国人士井勿幕,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舍生忘死、劳苦功高,被孙中山、黄兴誉为“西北革命巨柱”;著名水利大师李仪祉,主修的“八惠渠”,泽惠关中,造福万民;抗日名将包森、民族英雄王峻、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的刘吉尧等等,这些优秀的蒲城儿女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挺起了蒲城人爱国无畏、舍生忘死的脊梁。

“关中刀客”与关中社会文化

“关中刀客”与关中社会文化

“关中刀客”与关中社会文化白赵峰【摘要】“关中刀客”是关中社会中的独特群体,有其特有的行为准则与处事规范.他们与统治阶级所主导的主流社会行为准则与规范格格不入;与关中社会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是独立于地主和农民的社会群体.“关中刀客”骁勇强悍、仗义行侠、除暴安良,体现了关中人豪爽仗义的社会性格,对关中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10【总页数】4页(P55-57,71)【关键词】关中;刀客;社会性格;关中社会【作者】白赵峰【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关中刀客”是陕西关中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已经成为历史遗迹。

但是关中地区的老百姓对之却代代相传,津津乐道。

一些文学作品、戏剧、小说、电影作品都有“关中刀客”的身影。

有关“关中刀客”的历史记载也非常丰富。

由此可见“关中刀客”在关中社会和老百姓中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分析关中刀客的社会性格及其文化特点,是我们了解关中社会的一扇窗口。

一、“关中刀客”的形成和渊源“关中刀客”即关中侠客,是带刀的侠客,也叫武士。

侠客分为剑客和刀客两种,带剑的侠客称为剑客,带刀的侠客称为刀客。

东晋和南北朝以前的侠客主要以剑客为主,之后“刀在中原的攻防格斗中取代了剑”[1]141。

侠客或刀客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对侠客的记载,如《游侠列传》《刺客列传》等。

在先秦时期的民间社会就出现了一批武艺高强、击技出众的武士、剑客。

到西汉时期,豪侠之风盛行,以关中为代表。

自古以来关中一带就有尚武之风,这种尚武之风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关中地处陕西中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左潼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蒲城县情简介

蒲城县情简介

蒲城县情简介蒲城县北部丘陵,中部高塬,南部平川,耕地168万亩,东临大荔、澄城;距韩城市司马迁祠126公里;西接富平,距古都西安市110 公里;北依白水、铜川,距中华人文如祖轩辕黄帝陵100公里,南接渭南,距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120公里。

全县75万人(2004年),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

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科技力量雄厚,高中级技术人员1870名,辖区两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高中,77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5.7万人。

38个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单位技术人员1336人。

是全国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之一。

蒲城地方工业以煤炭、建材、纺织、机电、化工以及农付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水泥、煤炭、塑料、变压器、奶粉、脱脂药棉等。

牛肉、果脯、金丝蜜枣、保健品、氧化锌、三氧化钼、钼铁、红丹粉等产品出口供货值逐年大幅度上升。

传统的烟火艺术名扬中外,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蒲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棉、油、烟、果、梨、牛、羊、鸡”十大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以苹果、酥梨为主的果品面积已达47.8万亩,总产量在5亿公斤以上。

苹果、酥梨以其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

已建成苹果、酥梨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秦川牛”驰名中外。

蒲城授时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授时中心(现国家授时中心为临潼)。

始建于1967年,地址在陕西省蒲城县城西北西山唐宪宗景陵附近金帜山上。

1970年9月建成竣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代号为‘326’,蒲城短波授时台于1970年12月15日开始试播。

电台呼号为“BPM”,发播频率为2。

5 MHz、5。

0 MHz、10。

0 MHz、15。

0MHz。

蒲城短波无线电授时台的研制建设工程,凝聚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科研院所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是当时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缩影,如今则为国家授时部。

古代作文600字5篇

古代作文600字5篇

古代作文600字古代作文600字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作文6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作文600字篇1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我走在夜深人静的小路上一道闪电劈在我的眼前。

我眼前一黑晕过去了······当我醒过来时眼前战火连天,我仔细一看我穿越穿越到了古代兵器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小贼哪里逃。

”我被带到了魏军阵地原来他们把我当做了蜀国的奸细。

曹操一见我服装怪异就大声吼道“蜀国的小贼,你叫什麽名字,从实招来我且扰你性命否则我就将你五马分尸。

”我被吓得冷汗直流。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这是在船上,这是赤壁之战!我一时兴奋大声吼道“丞相我是上天派来助你的,今天晚上刘备小儿将大举进攻,我们要做好防范待他们一来我们就放箭攻击,并且今天晚上诸葛卧龙会亲自出马。

”曹操一声冷笑“哼,小贼我会听你在哪里妖言惑众吗?”“哦,丞相要是不信就待到今天晚上一看便知。

”······一晃到了晚上,诸葛先生果然来了,曹军大惊失色。

曹操也慌了,连忙把我请来。

“军师你看怎麽办”“哼,丞相不是不相信我吗?”“军师,我知错了,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快帮帮我吧!”“唉,你呀,用弓箭攻击有多少射多少,快去。

”一场大战结束了果然曹操兴师问罪来了“哼,小贼竟敢欺骗我,来人拖出去喂鱼。

”扑通我掉进了河里,我因窒息而晕了过去。

“吴小友醒醒,醒醒······”我睁开眼睛,啊!竟然是卧龙先生。

“终于醒了吴小友谢谢你。

”“不用谢,应该的。

”“吴小友,你聪明绝顶只是过于懒惰,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再见!”轰一声惊雷我又晕了过去醒来时我已在医院了。

陕西省文史爱好者看过来了,全省古籍县志PDF资料

陕西省文史爱好者看过来了,全省古籍县志PDF资料

陕西省文史爱好者看过来了,全省古籍县志PDF资料#历史##陕西爆料##电子书##西安#0017朝邑县后志电子图书康熙0019朝邑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91靖边志稿电子图书光绪民国石印本0225新续略阳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316盩厔县志电子图书乾隆58年0257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164-1830199吴堡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089泾阳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263洵阳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218咸宁县志电子图书嘉庆民国铅印本0289长安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141乾州志稿电子图书光绪0276宜川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37大荔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191同州府志电子图书咸丰卷19-340085葭州志电子图书光绪0267延安府志电子图书嘉庆卷01-400084葭州志电子图书光绪民国石印本0009褒城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233兴平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84同官县志电子图书乾隆民国铅印本0315盩厔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75华阴县志电子图书万历0100临潼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178石泉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039大荔县志电子图书乾隆7年0159陕西南山谷口考电子图书同治0194潼关县新志电子图书民国0086葭州志电子图书嘉庆0040定边县志电子图书嘉庆民国石印本0204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光绪13年刻本0309重修陕西乾州志电子图书雍正0198吴堡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160陕西商州直隶州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266延安府志电子图书弘治0144清涧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028澄城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175商南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073鄠县重续志电子图书雍正0281永寿县重修新志电子图书光绪0284再续华州志电子图书乾隆0192同州志电子图书天启0223咸阳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54富平县乡土志电子图书清末0235续朝邑县志电子图书万历康熙刻本0146三水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032淳化县志电子图书乾隆民国20年铅印本0122米脂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285增补汧阳志电子图书雍正0149三续华州志电子图书光绪0016朝邑县后志电子图书康熙嘉庆刻本0164陕西通志电子图书康熙卷21-31 0115略阳县志电子图书嘉靖0295镇安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052扶风县志电子图书顺治0248续修宁羌州志电子图书道光0080黄陵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76商南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23朝邑县志电子图书正德清同义文会刻本0064韩城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51扶风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061韩城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197渭南县志电子图书雍正0300中部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035大荔县新志存稿电子图书民国0024城固县志电子图书康熙光绪刻本0076华州志电子图书隆庆民国4年本0205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光绪20年刻本0165陕西通志电子图书康熙卷320049鄜州志电子图书康熙0131平民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062韩城县续志电子图书嘉庆0119郿县志电子图书宣统0095蓝田县志电子图书雍正0238续华州志电子图书康熙0130平利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02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道光8年党金衡慎德堂刻本0059高陵县续志电子图书光绪0287长安县志电子图书嘉庆民国铅印本0273洋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155陕西绘舆图图说电子图书光绪0187同州府志电子图书乾隆46年卷00-320193潼关卫志电子图书康熙0181绥德州直隶州志电子图书乾隆0231兴平县士女续志电子图书光绪0208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同治12年刻本0245续修蓝田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312重修紫阳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055富平县志电子图书乾隆43年0096类编长安志电子图书元元贞0275宜川县志电子图书乾隆民国抄本0212西安府志电子图书乾隆卷29-500068汉阴厅志电子图书嘉庆0008白水县志电子图书顺治0094蓝田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215西乡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129平利县乡土志电子图书清末0261续修咸阳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172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75-870109洛川县志电子图书嘉庆民国铅印本0255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116-140 0222咸阳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071横山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319紫阳县新志电子图书康熙0078怀远县志电子图书道光民国抄本0004白河县志电子图书光绪民国补修重印本0152三原县志电子图书乾隆31年0069汉阴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299中部县志电子图书嘉庆民国铅印本0043凤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038大荔县志电子图书乾隆51年0138岐山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157陕西洛川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246续修醴泉县志稿电子图书民国0065韩城县志电子图书万历0265洵阳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41续潼关县志电子图书嘉庆民国铅印本0210武功县重校续志电子图书康熙0063韩城县续志电子图书民国0311重修延川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213西安府志电子图书乾隆卷51-800214西乡胜迹录电子图书民国0031澄城续志电子图书民国0236续朝邑县志电子图书万历清刻本0286增续汧阳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162陕西通志电子图书康熙卷11-180067汉南续修郡志电子图书民国0124沔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114吕泾野先生高陵县志电子图书嘉靖0079怀远县志电子图书道光民国石印本0077华州志电子图书隆庆万历8年增补本0087泾阳县后志电子图书乾隆0007白水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105陇州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161陕西通志电子图书康熙卷01-100070合阳县全志电子图书乾隆0056富平县志电子图书乾隆5年0256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141-163 0102临潼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78永寿县新志电子图书乾隆0050扶风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200武功县续志电子图书光绪0166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00-120030澄城县志电子图书咸丰0180绥德直隶州志电子图书光绪10201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道光11年来鹿堂刻本0046凤翔县志电子图书雍正0288长安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151三原县新志电子图书光绪0268延安府志电子图书嘉庆卷41-800195潼关县志电子图书康熙民国铅印本0018朝邑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022朝邑县志电子图书正德清刻本0220咸宁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167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13-250282榆林府志电子图书道光0029澄城县志电子图书顺治0259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207-224 0012宝鸡县志电子图书乾隆29年0189同州府志电子图书乾隆6年0190同州府志电子图书咸丰卷00-180196潼关乡土志稿电子图书光绪0099临潼县续志电子图书光绪0308重修汧阳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153三原县志电子图书乾隆48年0247续修南郑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56陕西绘舆图章程电子图书光绪0148三水县志电子图书同治0177神木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111洛川志电子图书顺治0118郿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320紫阳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001安康县乡土志电子图书民国0002安康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188同州府志电子图书乾隆46年卷33-60 0147三水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72洋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183同官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58陕西南山谷口考电子图书同治民国铅印本0179绥德直隶州志电子图书光绪0219咸宁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185同官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103麟游县新志草电子图书光绪0139汧阳述古编电子图书光绪0305重修泾阳县志电子图书宣统0025城固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240续潼关厅志电子图书嘉庆0169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38-500112雒南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258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184-206 0135蒲城志电子图书康熙0226新续渭南县志电子图书光绪民国铅印本0041定边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108洛川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237续华州志电子图书康熙光绪刻本0125沔县志电子图书康熙10253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059-086 0313盩厔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083葭州乡土志电子图书清末0034淳化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72鄠县新志电子图书乾隆0081黄陵志电子图书民国0274宜川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279永寿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304重修鄠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36岐山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303重修合阳县志电子图书顺治0045凤翔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70延长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97醴泉县志电子图书崇祯0053府谷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06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嘉庆刻本0066汉南纪游电子图书道光0262续耀州志电子图书乾隆0142乾州志稿补正电子图书光绪0301重修凤翔府志电子图书康熙0307重修略阳县志电子图书道光0145清涧县志电子图书顺治0228兴安府志电子图书乾隆道光刻本0297直隶邠州志电子图书乾隆0173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88-1000211西安府志电子图书乾隆卷00-280290长安志电子图书宋熙宁光绪刻本0242续武功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296直隶邠州志电子图书乾隆民国石印本0011宝鸡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042定远厅志电子图书光绪0150三原县新志电子图书光绪民国补刻本0221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电子图书民国0271洋县县志备考电子图书民国0280永寿县志余电子图书嘉庆0252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041-0580010褒谷古迹辑略电子图书同治0013宝鸡县志电子图书乾隆55年0306重修略阳县志电子图书道光光绪刻本0292长武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127宁羌州志电子图书光绪0092靖边志稿电子图书光绪0217咸丰初朝邑县志0203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道光8年风满楼刻本0110洛川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026澄城县附志电子图书民国0128宁陕厅志电子图书道光0269延川县志电子图书顺治0227新续渭南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104留坝厅志电子图书道光0048鄜州志电子图书道光0106陇州续志电子图书乾隆0117马嵬志电子图书光绪0224孝义厅志电子图书光绪0250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000-016 0003安塞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098醴泉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94长武县志电子图书宣统0216西乡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20米脂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047佛坪厅志电子图书光绪0021朝邑县志电子图书正德康熙刻本0170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51-620163陕西通志电子图书康熙卷19-200171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63-740006白河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229兴安府志电子图书乾隆咸丰刻本0232兴平县乡土志电子图书光绪0093蓝田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251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017-040 0126南郑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174陕西志辑要电子图书道光0074华阴县续志电子图书民国0243续兴安府志电子图书嘉庆0133蒲城县续志电子图书康熙0005白河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249续修平利县志电子图书光绪0137岐山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07陇州志电子图书雍正0044凤翔府志电子图书乾隆0244续修大荔县旧志存稿电子图书民国0143乔三石耀州志电子图书嘉靖0302重修合阳县志电子图书顺治民国抄本0090泾阳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260续修商志电子图书康熙0140乾县新志电子图书民国0318砖坪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234兴平县志电子图书乾隆0060关中胜迹图志电子图书乾隆0310重修咸阳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082葭县志电子图书民国0116略阳县志电子图书雍正0101临潼县志电子图书乾隆民国铅印本0298直隶商州志电子图书乾隆0283榆林县乡土志电子图书民国0154山阳县志电子图书嘉庆0168陕西通志电子图书雍正卷26-370293长武县志电子图书宣统民国铅印本0207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乾隆刻本0317砖坪县志电子图书民国抄本0014保安志略电子图书光绪0057富平县志稿电子图书光绪0277宜君县志电子图书雍正0291长安志电子图书宋熙宁乾隆刻本0132蒲城县新志电子图书光绪0036大荔县续志电子图书光绪0027澄城县志电子图书嘉靖0254续修陕西通志稿电子图书民国卷087-115 0186同州府续志电子图书光绪0239续商州志电子图书乾隆0020朝邑县志电子图书正德嘉庆刻本0209武功县志电子图书正德雍正刻本0264洵阳县志电子图书乾隆同治增刻本0230兴安州志电子图书康熙0058高陵县乡土志电子图书民国0015邠州志电子图书顺治0182绥德州志电子图书顺治0121米脂县志电子图书康熙0033淳化县志电子图书乾隆民国23年铅印本。

浅析陕西蒲城“土纺布”的发展

浅析陕西蒲城“土纺布”的发展

浅析陕西蒲城“土纺布”的发展作者:刘杨志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改革开放后,传统土布纺织业在人们的记忆中基本消逝。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90后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土纺布,传统纺织文化已经到了频临枯竭的时期。

然而,近几年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纺织品消费回潮理念唤醒了渭北地区人民对传统纺织文化的再次关注与发展,本文对陕西蒲城土纺布的历史背景、产业现状、工艺特色、发展前景等作了详细地分析,旨在推动我国西北地域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渭北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关键词:蒲城;土纺布;传统文化;农村经济陕西蒲城,地处陕西渭北平原,由于年平均日照期长,气候湿润,土壤含沙量大,所以盛产优质棉花,在历史上这儿就是陕西省重要的棉纺织基地。

多少年来,这里的劳动人民在不断的生产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棉花种植加工经验,据《蒲城县志》记载,早在汉唐时期这里的纺织业就很发达,为古长安的服装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清末明初,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乱的逼迫,这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又来了一大批山东逃荒移民。

这些来自山东直爽厚道的老百姓在此地定居下来以后,也开始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从此,山东传统纺织风格也在关中平原上传播开来,和陕西传统纺织技艺相互融合,扬长避短,优化了关中地区的土布纺织业,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里的土布纺织凝聚了秦鲁人民几千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这里的土布没有江南丝绸刺绣的华丽,也没有苗家蜡染的雅媚,但它有西北人质朴、厚实的风格和齐鲁人粗中有细的精妙之处。

由于矿产资源比较匮乏,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蒲城人民依然以农为本。

蒲城是陕西省一个人口大县,人均耕地相对较少,闲置人口较多,是陕西省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之一。

2000年蒲城县荆姚镇许家庄村正式成立了三秦农妇织绣手工艺品协会,还注册了“农妇”牌商标,并采取“协会+农户”的形式,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以优质棉花为原料,组织千余户农村妇女生产土布床单等系列产品。

组建了渭北最大的传统土布生产基地。

ppt模板讲解文案--我的家乡蒲城县

ppt模板讲解文案--我的家乡蒲城县

我的家乡蒲城县蒲城概念蒲城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临大荔县、澄城县西接富平县;北依白水县、铜川市;南靠临渭区。

介于东经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35°10′30″之间,总面积1583.58平方千米,为渭南面积第二大县。

下辖2个街道、15个镇。

蒲城古称“重泉”、“南白水”,是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时间的诞生地,陕西产粮第一大县,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周边有唐桥陵、唐泰陵等唐代帝王陵墓。

蒲城还是国民革命军上将杨虎城和“以尸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王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之美誉。

截至2021年末,蒲城县总人口76.4758万人。

2021年,蒲城县实现生产总值226.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4.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5.32亿元。

● 中文名:蒲城县● 外文名:Puche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610526● 行政区类别蒲城县● 所属地区:陕西省渭南市特色景点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西南五公里处,属陕西关中平原典型的天然兼人工型湖泊湿地,是具有内陆型湖泊湿地水域、沼泽、草甸和森林等原生态显著特征的湿地,是渭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睿宗桥陵位蒲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

桥陵以丰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并在四周建造陵墙。

丰山气势雄伟,蜿蜒如巨龙盘峙,登顶南眺,平野辽阔,一望无垠。

陵穴高出周围平地250米左右,四周诸峰环绕,山势巍峨,蔚为壮观。

唐宪宗李纯景陵唐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是唐宪宗李纯陵墓,景陵依山建陵。

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

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了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

蒲城县志

蒲城县志

蒲城县志卷四人口第三章婚姻家庭与姓氏第三节姓氏据有关旧志、族谱及碑石记载,蒲城县自周、秦至明、清,较早或较有影响的姓氏主要有:贾、邓、龚、王、张、苏、李、赵、刘、郭、姚、惠、耷、瓽、杜、窦、吉、杨、姜、任、韦、朱、蒲、蒋、陈、息、石、米、义、胡、宋、金、元、史、黄、崔、侯、乔、梅、田、秦、吴、吕、方、翟、钮、关、于、董、罗、沈、夏、冯、曹、蔡、袁、骆、武、叠、叱、钤耳、罕井、昨和、比丘、屈男、同、上官、荔非、夫蒙、地连、弥姐、奥屯、夏侯等。

贾姓是蒲城有史以来记载最早的姓氏,西周有贾城(今贾曲乡贾曲村)、贾大夫墓。

其次是李、骆二姓,汉高帝二年(前205)有著名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

三合乡、上王乡、罕井镇屈家,其《族谱》、《初祖祠堂碑记》均记,其祖先是汉代迁楚三大姓(昭、屈、景)于关中时迁居蒲城的,自称为屈原后裔,明代有为官清正、不畏权奸的屈灼,清代有以诗名世、人称“关西夫子”的屈复。

苻秦建元三年(367),邓艾祠建于西头乡前阿村,“环祠数十家,皆邓氏”(金代《魏太尉邓公祠碑》)。

苏坊乡苏姓原籍扶风,汉代迁入莲勺县崇德乡乐邑里(今苏坊乡北姚村与崇德村一带),隋代有持节大将军苏孝慈。

杨姓原籍华阴,隋炀帝大业年间进士杨纂,因族侄反隋失败而受株连,被除名,移居蒲城,唐初为大臣。

张、刘二姓唐代就有:保南乡敬母寺村《大元寿昌张氏阡表铭》载,张氏世居奉先,其远祖在唐元和年间曾受诰封。

明初《池阳刘氏老户族谱序》称:“始祖讳宁,字静俺,在唐宪宗驾前为臣……寿满古稀,致士旋归,赐黄金千镒,良马百匹,赐以卤阳湖北荒草地千百余亩,永无赋税差粮,以作养马之场,水草足备,生息蕃盛。

”王姓在蒲城是大户,影响也大。

北周有帅都督王辩。

上王乡苇村、罕井镇武仪村王姓世居蒲城,“自唐末五季已五世同居,金元光年间(1222~1223)兵乱,举旗奔窜仓卒相失,后有讳毅者,年四十始还故乡,生子曰显政”;其另一支迁居原任乡富王村,每年农历腊月三十,必往苇村祭祖,年深日久,不耐其烦,遂将始祖影轴偷至富王,得王圣域保存至今。

关中刀客有着怎样的传说?义薄云天威震江湖

关中刀客有着怎样的传说?义薄云天威震江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中刀客有着怎样的传说?义薄云天威震江湖
导语:刀客约产生于清咸丰初年,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与严密的纪律,有一个类似首领的人物,大家都称之为某某哥,在他以下的人都是兄弟,围绕首领活
刀客约产生于清咸丰初年,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与严密的纪律,有一个类似首领的人物,大家都称之为某某哥,在他以下的人都是兄弟,围绕首领活动。

刀客分散为各个大小不同的集团,划地自封,分布的地区,以潼关以西、西安以东沿渭河两岸较多,渭北则更多。

刀客有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精神,也有抱打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气。

辛亥革命时,刀客曾经参加;辛亥革命以后,刀客逐渐销声匿迹。

”沿着历史文献的记载,据《陕西省志》记载,“刀客会是关中地区下层人民中特有的一种侠义组织。

其成员通常携带一种临潼关山镇(关山镇今属阎良区)制造的‘关山刀子’,刀长约3尺宽不到2寸,制形特别,极为锋利,故群众称之为刀客。

追溯关中刀客的历史,有的学者认为可以上溯到先秦,如杨怡鲁在《刀客之称谓》一文中所说“远自秦之统一六国,天下豪杰多聚咸阳,开始有游侠之风,历代相传流为风气,遍于三秦,尤多在关中渭河两岸”。

准确地说,还是在清末最多,他们大多投师拜友,学拳术,练击技,携利刃游行于同辈之间,义气交往,侠义相助。

主要的特点是仗义行侠。

生活上刀客主要是干些临时性的行业,通常有三类:盐客,在富平与蒲城比邻的盐滩地区,以贩盐为生;镖客:主要是护送商旅,防路遇盗劫,通称保镖,主要在茶行和水烟行;赌博客:主要在一些民间集会排赌博,大则设赌棚,小则排赌摊,他们在赌博中很讲信用,绝不输打赢要。

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作文600字七篇

古代作文600字七篇

古代作文600字古代作文600字七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作文600字7篇,欢迎大家分享。

古代作文600字篇1晚上我躺在沙发上,看着我最喜欢的动画片《奇幻龙宝》,它讲的是冒险家成龙穿越四大文明古国,取来圣器造福人类的故事。

我可不可以也来一次穿越呢,脑中出现了无穷的幻想。

我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现在正和伙伴们乘坐时空飞船赶往古罗马,那里正在发生战争,爱好和平的伊费托斯国王和以杀戮闻名的李库尔格国王为争夺和平火炬而战。

和平火炬是七大圣器之一,拥有它的人将成为所有城邦的最高统治着,善良的主人将会运用火炬的神力造福子民,邪恶的主人拥有它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要让和平火炬找到真正的主人。

我们的飞船降落时,被伊费托斯的手下发现了,侍卫将我们带到王宫,向国王说明了我们来这儿的目的,他对我们很感兴趣,希望我们能和他合作,维护和平。

于是我们一起商议解决的办法,决定用运动竞技来代替战争,解决分歧。

国王派我作为和平使臣去李库尔格的王宫谈判,李库尔格同意竞技比赛,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在运动会之前要先把和平火炬在参赛城邦之间传递。

我知道这是他趁机夺取火炬的阴谋,但为了传递和平,我还是同意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运动会如期举行,而偷火炬的坏人也不出所料的来了,经过激烈的打斗,我最终保护了火炬,并让它在参赛城邦之间顺利传递,和平的火焰燃过的地方就再也不会有战争了,看着满脸幸福的百姓,看着和睦相处的城邦,我心里非常高兴!“咚…”遥控器掉在地上,把我拉回了现实,原来这是一场梦。

穿越就是穿越,并不能真正改变历史,古代文明的残缺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得到修补。

古代作文600字篇2樱花飞舞的枝压下,一排青石板路犹然呈现于眼前,路尽头有一座小竹苑。

院内摆设简单,有一门两窗,看似简单,却颇有意思清新淡雅的韵味,透过窗外,可隐约瞧见屋内有一桃木书桌椅,一张竹木床,窗披着一袭白纱幔,床头挂着淡桃花的小香囊,依稀透出一股桃花香,桃木书桌上一幅还未画完的水墨画给这个小苑增添出一抹书香。

河南七夕节的习俗 河南过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河南七夕节的习俗 河南过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河南七夕节的习俗河南过七夕节有什么习俗河南七夕节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

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

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

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

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

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

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

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

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

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河南过七夕节有什么习俗有些地方把七月七日称作“女节”或“女儿节”。

河南及陕西等地在此日有迎女避节的习俗。

陕西省《蒲城县志》记载:“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

当地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女婚姻的不幸是天帝不愿孙女与牛郎长期生活造成的。

每逢七月七日,人们就要把新出嫁的女儿接回家来,以免天帝发现女儿与女婿长期生活在一起,把他们像牛郎与织女一样强迫分开。

当地的这个习俗充分体现了为人父母者希望女儿婚姻美满幸福的愿望,同时,也说明牛郎织女的传说不但深入人心,而且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蒲城名人

蒲城名人

张锡极张锡极(1881-1946)字永敷,蒲城翔村陶池村人。

清朝末年,求学于西安师范学堂,学习期间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陕西军政府于民国元年(1912)委任为蒲天县财政局局长。

民国九年(1920)赴榆林。

这时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被改编为陕西陆军骑兵旅,张被任命为军需处长。

民国十五年(1926)井岳秀部已参加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组成的国民军,井岳秀被任命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

张锡极受进岳秀派遣赴西安“陕北国民军办事处”任处长,同时杨虎城将军聘他为高参。

1926年4月刘振华率土匪镇嵩军侵陕,围困西安八个月之久,张锡极协助杨虎城将军处理日常事务,坚守到底,深得信任。

1931年杨虎城将军为陕西省政府主席,任张为陕西税务局局长,后又调任为陕西省盐务局局长。

1934年,杨虎城将军这实现自已的教育思想,筹备创办尧山中学,张被吸收为校董会成员。

他参与捐资活动,慷慨解襄。

杨委任他主持建校工作。

他于四月回蒲,选择校址,设计方案、施工、督工,极为辛苦。

拆除五岳庙废墟,遭士绅群众拦阻,颇受周折。

九月,尧山中学开学,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张维寅张维寅(1853-1922)字东白,号二知园主人,蒲城县城西南半坡刘家村人。

著名的书画家。

张东白幼年好学,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

他目睹清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无意仕途。

光绪末年,被授为文林郎、咸宁(今西安市区)后补知县,他拒绝接受,以后改授汉中府教谕,勉强赴任后,看到官场舞弊及不正之风,愤然辞职。

一九OO年,张东白入陕西省立师范学堂教书,加入学校进步组织“自治社”。

1906年,井勿幕受孙中山委派,从日本回陕组织革命力量,他遂加入同盟会,从事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连年不断,张东白不满现状而回乡,命自已家舍为“二知园”,以农桑为生兼以书画。

1921年靖国军司令郭坚被诱杀,当局将其头挂在西安新城高杆上示众,他题联:“秉性非寻常,允推当世英雄汉;盖棺难论定,须待他年太史公。

历代《蒲城县志》情况

历代《蒲城县志》情况

历代《蒲城县志》情况
1、康熙三年(1664年)知县邓永芳修志,请李馥蒸编修,至五年修成《蒲城县志》四卷(简称邓志),存有复印件。

2、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知县汪元仕选儒学教官修成一册《蒲城县续志》,存有残缺抄本。

3、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知县张心镜请吴竹屿修成县志十五卷,存有复印件。

4、光绪二十三年署县事张世英筹银修志,继任知县杨孝宽增修,二十八年(1900)年李体仁选王学礼删改增补,于三十一年(1905年)修成《蒲城县新志》十三卷,存有刻本。

5、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蒲城县设县志馆,馆长李元鼎,1944年李逝世,李约祉继任馆长,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草成《蒲城县志稿》约百万字。

存有稿本。

6、1981年,成立蒲城县志馆,由刘福谦任馆长兼主编,至1993年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蒲城县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城县志卷四人口第三章婚姻家庭与姓氏第三节姓氏据有关旧志、族谱及碑石记载,蒲城县自周、秦至明、清,较早或较有影响的姓氏主要有:贾、邓、龚、王、张、苏、李、赵、刘、郭、姚、惠、耷、瓽、杜、窦、吉、杨、姜、任、韦、朱、蒲、蒋、陈、息、石、米、义、胡、宋、金、元、史、黄、崔、侯、乔、梅、田、秦、吴、吕、方、翟、钮、关、于、董、罗、沈、夏、冯、曹、蔡、袁、骆、武、叠、叱、钤耳、罕井、昨和、比丘、屈男、同、上官、荔非、夫蒙、地连、弥姐、奥屯、夏侯等。

贾姓是蒲城有史以来记载最早的姓氏,西周有贾城(今贾曲乡贾曲村)、贾大夫墓。

其次是李、骆二姓,汉高帝二年(前205)有著名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

三合乡、上王乡、罕井镇屈家,其《族谱》、《初祖祠堂碑记》均记,其祖先是汉代迁楚三大姓(昭、屈、景)于关中时迁居蒲城的,自称为屈原后裔,明代有为官清正、不畏权奸的屈灼,清代有以诗名世、人称“关西夫子”的屈复。

苻秦建元三年(367),邓艾祠建于西头乡前阿村,“环祠数十家,皆邓氏”(金代《魏太尉邓公祠碑》)。

苏坊乡苏姓原籍扶风,汉代迁入莲勺县崇德乡乐邑里(今苏坊乡北姚村与崇德村一带),隋代有持节大将军苏孝慈。

杨姓原籍华阴,隋炀帝大业年间进士杨纂,因族侄反隋失败而受株连,被除名,移居蒲城,唐初为大臣。

张、刘二姓唐代就有:保南乡敬母寺村《大元寿昌张氏阡表铭》载,张氏世居奉先,其远祖在唐元和年间曾受诰封。

明初《池阳刘氏老户族谱序》称:“始祖讳宁,字静俺,在唐宪宗驾前为臣……寿满古稀,致士旋归,赐黄金千镒,良马百匹,赐以卤阳湖北荒草地千百余亩,永无赋税差粮,以作养马之场,水草足备,生息蕃盛。

”王姓在蒲城是大户,影响也大。

北周有帅都督王辩。

上王乡苇村、罕井镇武仪村王姓世居蒲城,“自唐末五季已五世同居,金元光年间(1222~1223)兵乱,举旗奔窜仓卒相失,后有讳毅者,年四十始还故乡,生子曰显政”;其另一支迁居原任乡富王村,每年农历腊月三十,必往苇村祭祖,年深日久,不耐其烦,遂将始祖影轴偷至富王,得王圣域保存至今。

县城《王氏族谱》载:“始祖讳信,字好古,其先太原人,官宜君教谕,因宋南渡,家于蒲之尚义里”,至十八世,有王鼎、王益谦等名人。

三合乡《武氏碑记》称:“武氏一门,历代相传,家世自崇训驸马(招于安乐公主)营修唐陵(睿宗桥陵)有功,特赐养马山一座,因居于此,未曾迁徙他地。

”马湖、西头乡之韦姓记载于金代《进义校尉韦公墓表》:“祖自长安韦曲,后迁居蒲城之东永平,因家焉。

”翔村乡窦姓,原籍扶风,五代时其先祖窦专,任后唐谏议大夫,将家迁入蒲城,其子为后汉宰相窦贞固,隐帝时将其家乡永安乡封为贤相乡(在今翔村乡马家村一代)。

员(音yùn)姓原籍彭城(今徐州市),本姓刘,十世祖凝之为北魏大臣,孝文帝喜其坚贞,赐姓员(与伍员相比),后代员半千为唐初大臣,晚年于开元二年(714)游尧山时,因爱其地而定居,死后葬尧山南麓。

永丰镇温汤村奥屯,记载于《金故昭毅大将军邻州新平县令奥屯公神道碑铭》:“奥屯,其先居上京胡里改路(故治在黑龙江依兰县),金人得国,徙家蒲城。

”《金史·国语解》:“奥屯,金姓。

”其后代改姓为奥。

兴镇化木寨吴姓,祖先是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参加朱元璋起义军,明朝建立后,因功封为军户,洪武七年(1374)于化木建立屯寨居住。

赵姓最早见于后周保定四年(564)圣母寺四面造像碑题名,其后又有迁入者。

《蒲城文献征录·明处士九万赵公墓碣》:“公讳九万,先世洛阳人,国初靖难兵入燕,再徙章邱(今山东章丘县)。

始祖奎,以永乐庚子十八年(1420)中山东乡试,任蒲城学谕。

”“以蒲土厚民淳,偕弟九畴、九成家焉。

”县城和贾曲乡米姓,自认米芾后裔,其祖先由湖北襄阳迁入甘肃宁州(今宁县),后人米厫任蒲城县训导时,将其家迁来,明、清有书画家米万钟、米汉雯,人称“大米”、“小米”。

县城和县西原姓始于元末,清代《原子明墓志铭》称:“公姓原,讳承光,字子明,浮阳其号也,先世山右洪洞人,元末徙蒲,官千户。

”县东常姓原籍安徽,明初,常遇春带兵入关时,其侄常存任亲军侍卫指挥,后因厌倦军伍,辞官寓居蒲城白堂山(龙山)。

陈庄乡任姓始于明初,《任氏始祖墓碑》载:“洪武年间从戎,自金陵(今南京市)迁居蒲邑陈庄寨。

”据传,同时落户的还有蒋、刘二姓。

钤铒乡杜姓原籍长安,明代《故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杜公墓碑》载:“公讳清世,为蒲城著姓,相传为唐相如晦之后,自京兆杜曲徙今车渡里居焉。

”平路庙乡伏龙村岳姓,系岳飞后裔,民国前期上将岳西峰之父墓志铭称:“公讳振兴,字子起,先原籍河南汤阴县,乃宋岳武忠王之裔也,明末避张、李难,始迁蒲城东南伏龙村。

”孝通乡甘池樊家之樊姓,见记于《明大中丞樊公墓表》:“公讳东谟,字伯明,别号昌南,先为晋巨室,居上党,后有讳良者,始徙甘池。

”龙池乡梁家村梁姓,记载于《皇清太学生崇轩梁公暨元配蔺孺人合葬墓志铭》:“公姓梁氏,讳联陞,崇轩其字也。

先世自延安肤施县迁居蒲邑之拔楼村。

”党睦镇叱姓源出“后魏献帝定姓叱干氏”,《姓氏考略》云:“叱,叱干氏所改,陕西蒲城有叱氏。

”翔村乡马家之换姓,全国唯蒲城一例,其本姓宦,后因家庭纠纷,一支改宦为换。

据马长寿先生在《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中考证,渭北蒲城一带许多古老姓氏多系羌姓,如:雷、姚、瓽、罕井、昨和、屈男、弥姐、同碲、地连、荔非、夫蒙、钤耳等,在唐代以后,除雷、姚二姓外,瓽演变为党,罕井、昨和、屈男、弥姐演变为井、和、屈、弥,同蹄演变为同、周,夫蒙演变为蒙、马,罕井镇、钤铒乡等地名均与羌姓有关。

清末以来,由于人口多次迁入,蒲城姓氏逐渐增多。

据县民政局1984年的地名考察资料分析和统计,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蒲城姓氏已接近200个,按音序排列,主要有:安、奥、鲍、白、蔡、曹、崔、陈、成、程、叱、党、戴、邓、牒、丁、董、窦、杜、段、樊、范、方、封、冯、傅、高、耿、龚、缑、苟、关、郭、韩、何、和、贺、侯、忽、胡、宦、黄、霍、皇甫、吉、姬、冀、季、纪、贾、简、姜、蒋、焦、金、靳、荆、井、景、康、亢、寇、蓝、雷、李、连、廉、梁、寥、柳、刘、卢、鲁、陆、吕、罗、骆、麻、马、梅、蒙、孟、弥、倪、钮、牛、潘、彭、蒲、齐、乔、秦、庆、仇、屈、权、冉、任、单、常、尚、邵、申、沈、师、石、史、佀、宋、苏、孙、索、谭、田、帖、同、童、涂、陶、万、汪、王、韦、魏、温、吴、仵、武、息、惠、奚、郗、夏、霰、肖、校、谢、解、辛、邢、徐、许、薛、严、阎、颜、杨、姚、野、叶、义、阴、尹、由、尤、鱼、余、于、尉、元、原、袁、岳、员、曾、翟、张、仉、赵、朱、郑、钟、周、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快,全县每年从全国各地迁入的人口平均达万人以上,加之1959至1962年安置三门峡库区移民四、五万人,所以姓氏较前发生了大的变化。

据县公安局颁发居民身份证办公室的资料统计,截止1990年底,在已发证的44万人中,姓氏已达到615个,其中复姓9个。

较多的姓氏是张、王二姓,分别达到4.6和4.4万人。

其他达到万人以上的姓氏依次有:李、刘、杨、赵;5000人以上的姓氏依次有:陈、马、郭、孙、傅;3000人以上的姓氏依次有:曹、屈、任、韩、党、唐、周、原、田、何、徐、梁、薛;最少的姓氏是:那、莫、牌、柒,各有1人。

兹将615个姓氏按音序排列如下:A 艾、爱、安、奥、敖B 巴、白、柏、摆、拜、班、邦、包、鲍、宝、贝、本、毕、边、卞、别、并、卜、布、步C 才、采、蔡、菜、曹、草、丛、崔、存、茶、柴、昌、长、畅、钞、晁、车、陈、沉、成、程、呈、迟、池、叱、冲、崇、种、丑、初、厨、褚、楚、传、纯D 达、代、呆、逮、淡、党、邓、迪、邸、娣、第五、殿、刁、牒、丁、东、冬菊、董、窦、豆、斗、都、杜、端、段、多F 樊、凡、范、方、房、芳、费、封、风、冯、复、伏、富、傅G 甘、岗、高、杲、告、郜、葛、革、戈、各、盖、庚、耿、更、公、弓、宫、龚、巩、拱、贡、缑、勾、沟、苟、谷、古、固、顾、官、关、管、冠、光、广、归、规、桂、郭、国、过H 哈、海、韩、闬、杭、郝、浩、和、何、赫、贺、黑、衡、恒、洪、侯、猴、候、后、厚、忽、呼、胡、户、扈、花、化、华、怀、槐、欢、宦、换、皇甫、皇、黄、霍J 姬、汲、吉、籍、纪、冀、计、季、加、贾、江、蹇、简、鉴、坚、姜、蒋、犟、焦、娇、皎、颉、介、金、晋、靳、荆、京、井、景、酒、鞠、居、邭、巨、隽K 开、阚、康、亢、柯、可、孔、寇、蔻、扣、库、匡L腊、来、赖、蓝、兰、郎、雷、蕾、冷、黎、李、栗、郦、吏、历、连、廉、联、恋、梁、廖、林、邻、蔺、吝、凌、灵、刘、柳、龙、隆、泷、娄、卢、芦、逯、露、鲁、鹿、路、陆、吕、栾、伦、罗、雒、骆、洛M 麻、马、满、毛、卯、眉、梅、美、门、素、梦、孟、密、宓、弥、米、勉、苗、庙、缪、闵、明、牟、幕、慕、穆、莫、墨N 那、南、倪、年、念、聂、宁、牛、钮0 欧阳、欧P 牌、潘、朋、彭、庞、裴、皮、平、蒲、朴Q 柒、其、畦、歧、戚、齐、亓、祁、启、骞、千、钱、欠、强、乔、郄、钦、秦、琴、庆、邱、秋、仇、仇、屈、瞿、曲、渠、权、全、券R 冉饶、任、壬、茸、荣、戎、茹、阮、芮、闰S 赛、桑、沙、单、单子、剡、商、常、上官、尚、绍、邵、少、折、社、申、沈、绳、盛、施、师、时、石、史、使、仕、舒、书、淑、帅、水、司、司马、四、佀、似、松、宋、苏、宿、隋、睢、眭、遂、孙、索T 台、邰、谭、谈、谵、澹台、汤、唐、堂、陶、桃、滕、添、田、帖、铁、童、佟、同、仝、屠、徒、涂、拓W 完、万、汪、王、危、维、为、韦、伟、蔚、卫、魏、巍、温、闻、文、问、翁、挝、巫、邬、吴、武、午、仵、伍、戊X 奚、郗、西、息、席、习、喜、惠、夏、鲜、仙、咸、霰、相、向、项、肖、校、孝、谢、解、辛、信、邢、刑、型、行、杏、幸、修、秀、熊、胥、徐、许、续、轩、宣、玄、薛、荀、郇Y 燕、鄢、严、言、闫、阎、延、晏、艳、阳、杨、羊、夭、姚、尧、耀、药、野、叶、业、冶、夜、衣、依、伊、宜、仪、义、异、易、奕、阴、殷、银、尹、引、英、迎、营、雍、由、游、尤、鱼、于、余、于、羽、俞、禹、虞、喻、庾、郁、尉、玉、渊、元、原、袁、远、苑、院、月、岳、乐、云、允、员Z 宰、再、暂、藏、泽、仄、曾、查、吒、翟、展、詹、张、章、赵、照、甄、振、争、郑、支、芷、职、郅、智、钟、仲、周、朱、诸、诸葛、竹、主、祝、庄、卓、訾、自、宗、邹、祖、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